词类活用(1)

合集下载

2014高三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1)

2014高三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1)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练习
A.凡吏于土者 ,皆往之。 A 吏于土:在地 方上做官。 B 爪:用手抓。
B.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C 义:符合道义。 C.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D.函梁君臣之首于太庙。 E.其疾病而死。 D 函:用盒装。 E 疾病:患疾病。
F.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F 下:咽下
往往有得。
得:收获、心得 出、入:产出、收入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 动词 使(宾语)怎样”,活用为有 使动用法 “使”“令”意义的动词。动作 由宾语发出。一般来说,凡是不 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属使动用 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之:使之活。 2. 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 …… 担负
3.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诸侯:让诸侯争斗
动词 为动用法
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 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 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死,死国可乎 死:为……而死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 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练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廉颇蔺相 如列传》 伏:埋伏的人(伏兵)。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过秦论》 收藏、经营:收藏的珍宝,聚敛的珍奇。
词类活用
•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 种新的语法功能。 •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 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是要 参考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词类活用包括: 名词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数词的活用等
名 词
名词活用 作状语
名词活用 作动词
名词的 使动用法
3.旧:旧交情。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专项练习(1)答案一、名词指出下面句子中名词活用的类型,并译出加点词的词义。

1、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筑巢,名作动)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户籍,名作动)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名作状)4、旬余,杖.至百(打板子,名作动)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伸张,名作动)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消灭,名作动)7、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穿,怀里揣着,名作动)8、谢家事.夫婿/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侍奉,名作动)(做,名作动)9、牖.其前以通明(开窗,名作动)10、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统一天下,称王,名作动)11、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从小路,名作状)12、君子博学而日.叁省乎己(每天,名作状)13、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名作动)14、岸土赤而壁.立(像墙壁似的,名作状)15、前.辟四窗(在前面,名作状)16、樯橹灰.飞烟.灭(像灰一样,像烟雾一样,名作状)17、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在荒野中,在露天里,名作状)18、一旦长成,遽躬.蹈之(亲自,名作状)19、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按情势,名作状)20、一狼洞.其中(打洞,名作动)21、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买,名作动)2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用丰厚的礼物,名作状)23、蝉.蜕于浊秽(像蝉一样,名作状)24、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在夜里,名作状)25、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那样,名作状)26、浴乎沂,风.乎舞雩,永而归(吹风,名作动)27、北虽貌.敬,实则愤怒(在表面上,名作状)28、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名作动)2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泳,名作动)30、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上朝,名作动)3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挨饿受冻,名作动)3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成仙,名作动)3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吃饭,名作动)34、乃遂收盛樊于期之首函.封之(用木匣,名作状)35、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责怪,名作动)36、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谋划,名作动)37、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像蚂蚁似的,名作状)38、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用背,名作状)39、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穿衣戴帽,名作动)40、晋于是始墨.(穿黑色的丧服,名作动)41、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下雨,名作动)4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往下游,名作动)43、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率领,名作动)4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学习,名作动)45、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向东南,名作状)4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坚持正义,名作动)47、诸越则桃李冬实.(结果实,名作动)48、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派遣,名作动)49、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设立标记,名作动)5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命名,名作动)51、寨中人又鹜.伏矣(像野鸭子似的,名作状)5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游动似的,名作状)53、良庖岁.更刀,割也(每年,名作状)54、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名作状)5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畚箕,名作状)5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名作状)57、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待客人一样,名作状)58、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手,名作状)59、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名作状)60、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表彰,亲手,名作动)二、形容词指出下面句子中形容词活用的类型,并译出加点词的词义。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1)

词类活⽤(1)词类活⽤专项练习(1)答案⼀、名词指出下⾯句⼦中名词活⽤的类型,并译出加点词的词义。

1、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筑巢,名作动)2、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登记户籍,名作动)3、市中游侠⼉,得佳者笼.养之(⽤笼⼦,名作状)4、旬余,杖.⾄百(打板⼦,名作动)5、吾社之⾏为⼠先者,为之声.义(伸张,名作动)6、族.秦者秦也,⾮天下也(族灭,消灭,名作动)7、乃使其从者⾐.褐,怀.其璧(穿,怀⾥揣着,名作动)8、谢家事.夫婿/如⽈今⽇当⼀切不事.事,守前所为⽽已(侍奉,名作动)(做,名作动)9、牖.其前以通明(开窗,名作动)10、故王之不王.,不为也,⾮不能也(统⼀天下,称王,名作动)11、沛公已去,间.⾄军中(从⼩路,名作状)12、君⼦博学⽽⽇.叁省乎⼰(每天,名作状)13、去今之墓.⽽葬焉(修墓,名作动)14、岸⼟⾚⽽壁.⽴(像墙壁似的,名作状)15、前.辟四窗(在前⾯,名作状)16、樯橹灰.飞烟.灭(像灰⼀样,像烟雾⼀样,名作状)17、变姓名,诡踪迹,草.⾏露.宿(在荒野中,在露天⾥,名作状)18、⼀旦长成,遽躬.蹈之(亲⾃,名作状)19、江⼴河深,势.难归葬(按情势,名作状)20、⼀狼洞.其中(打洞,名作动)21、乃⾂所以为君市.义也(买,名作动)2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丰厚的礼物,名作状)23、蝉.蜕于浊秽(像蝉⼀样,名作状)24、闻⾈中夜.弹琵琶者(在夜⾥,名作状)25、天下云.集响.应(像云⼀样,像回声那样,名作状)26、浴乎沂,风.乎舞雩,永⽽归(吹风,名作动)27、北虽貌.敬,实则愤怒(在表⾯上,名作状)28、三⼦者出,曾皙后.(⾛在后⾯,名作动)29、假⾈楫者,⾮能⽔.也,⽽绝江河(游泳,名作动)30、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上朝,名作动)31、⽼者⾐帛⾷⾁,黎民不饥.不寒.(挨饿受冻,名作动)32、⼀⼈飞升,仙.及鸡⽝(成仙,名作动)33、廉颇⽼矣,尚能饭.否(吃饭,名作动)34、乃遂收盛樊于期之⾸函.封之(⽤⽊匣,名作状)35、楚⼈既咎.⼦兰以劝怀王⼊秦⽽不返也(责怪,名作动)36、⼊险⽽脱,⼜不能谋.,能⽆败乎? (谋划,名作动)37、将不胜其忿⽽蚁.附之(像蚂蚁似的,名作状)38、令⼆⼈蹲踞⽽背.倚之(⽤背,名作状)39、孟尝君怪其疾也,⾐冠..⽽见之(穿⾐戴帽,名作动)40、晋于是始墨.(穿⿊⾊的丧服,名作动)41、云青青兮欲⾬.,⽔澹澹兮⽣烟(下⾬,名作动)42、吾数年来欲买⾈⽽下.,犹未能也(往下游,名作动)43、彼所将.中国⼈不过⼗五六万(率领,名作动)4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于吾乎(学习,名作动)45、孔雀东南..飞,五⾥⼀徘徊(向东南,名作状)4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义.不赂秦(坚持正义,名作动)47、诸越则桃李冬实.(结果实,名作动)48、楚怀王贪⽽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派遣,名作动)49、荆⼈欲袭宋,使⼈先表.澭⽔(设⽴标记,名作动)50、⽯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此独以钟名.,何哉(命名,名作动)51、寨中⼈⼜鹜.伏矣(像野鸭⼦似的,名作状)52、潭西南⽽望,⽃.折蛇.⾏(像北⽃星⼀样,像蛇游动似的,名作状)53、良庖岁.更⼑,割也(每年,名作状)54、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名作状)5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畚箕,名作状)56、君为我呼⼊,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样,名作状)57、齐将⽥忌善⽽客.待之(像对待客⼈⼀样,名作状)58、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亲⼿,名作状)59、黔⽆驴,有好事者船.载以⼊(⽤船,名作状)60、且⽴⽯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表彰,亲⼿,名作动)⼆、形容词指出下⾯句⼦中形容词活⽤的类型,并译出加点词的词义。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1)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1)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35】、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

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

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虏方苦疲甚B、颇失部伍C、耻学于师D、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B、一战大破虏师C、君将哀而生之乎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36】、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 狸狌:野猫。

(1).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则群聚而笑之B、吾得兄事之C、令两人蹲踞而背倚之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2).与“鼠群行有堕瓮者”一句中“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呈卷即面署第一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秋毫不敢有所近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一、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四、有关词类活用的几个问题
(一)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活用和兼类从理论上好理解,实际辨认起来不 容易,需要有一个量化统计的过程。一般说来, 词典上已经确定为一个义项的,就不宜当作活 用。
如:“食”兼有名词动词两种词性。 “甘其食,美其服。” “公赐之食,食舍 肉。”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二)一般动宾关系与特殊动宾关系的区别
1.译为“认为(觉得)……(是)……”,形 容词意动有一部分可采用这种译法。如“吾妻 之美我者”、“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 小天下” 。
2.译为“把……当作……”,名词意动基本上 都可采用这种译法。
3.译为动补结构或状中结构,如“轻齐”译为 “轻视齐国”(状中结构),“贵谋”译为看 重谋略(动补结构)。
三、特殊活用之二——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 我!” 秦王师君,天下莫不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三)意动用法的翻译
3.名词活用作动词后,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通过引申,才能得出恰当的意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说及,提 及) 布囊其口。(填塞)
(二)动词活用为名词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张苍德王陵,……及苍贵,常父事王陵。 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3.表示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含有“用……”或 “按……”“根据……”的意思。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1]

(二)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后 面一般带了宾语,且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当 形容词作谓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 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练习
①、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②、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保全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xiān nǎn ruò pán piǎo kàng rě rěn shuō tā
61、饕餮 tāotiè 71、狡黠 62、涎水 72、肖像 xián 63、楔子 73、憎恶 xiē 64、木讷 74、戏谑 nè 65、倾轧 75、筵席 yà 66、赝品 76、游弋 yàn 67、暂时 zàn 77、心宽体胖 68、纤细 78、酗酒 xiān 69、呱呱坠地 gū 79、胡诌 70、编纂 80、伫立 zuǎn
“认为宾语怎样”或 “以为宾语怎样” 翻译为 “认为……”、 “以……为……” “把…看成(当作)…”
请记住:责 任不能期待别人,也 不能期待明天,只能 依靠自己,只能从今 天就不折不扣地去担 起。
湘方言区习惯性误读 4、悼念 5、惩罚 6、淙淙 7、提防 8、唱主角 9、言简意赅 10、媾和
在同学中找一个可以 督促自己的人,可以不定 期给你打镇静剂,每天可 以检举你浮躁没有,这是 一个很聪明的办法。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1、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
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花,紫色的喇叭始终
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2、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
5 6 7 8
名+宾语 名+补语 能愿动词+名词 副词+名词 名词+名词 所+名词 名词作谓语 连词“而、以、 且”前后的名词活 用

2词类活用 (1)

2词类活用 (1)

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 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 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例: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一、名词用作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过秦论》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过秦论》) 。(帝王 吾师道也。( 。(师 学习)( 师说》 )(《 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
规律一:名词+宾语(名词或代词) 规律一:名词+宾语(名词或代词) 动宾短语(第一个名词作动词) 名+名 A动宾短语(第一个名词作动词) 主谓短语(第二个名词作动词) B主谓短语(第二个名词作动词)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 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 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 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名词 放在动词之前不做主语就做状语)
名词作状语练习: 名词作状语练习:
四、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益愚。(第一个圣作主语, 聪明的人” 。(第一个圣作主语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第一个圣作主语,“聪明的人”; 第一个愚作主语, 愚蠢的人” 第一个愚作主语,“愚蠢的人”。) ”“锐 作宾语, 坚硬的铠甲” 将军身披坚执锐。(“坚”“锐”作宾语,“坚硬的铠甲” 锐 利的兵器“。) 利的兵器“ ”“大 作宾语, ”“大的东 以小易大。(“小”“大”作宾语, 小的东西”“ 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小的东西”“大的东 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 西”)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1
44
名词的意动用法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 3、孟尝君客我。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 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45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 种动作行为,带有强制性;而意动用法是 某种动作行为,带有强制性;而意动用 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 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 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 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 客观上不一定如此。掌握了这个规律,就 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掌握了 不会混淆词语的使动、意动与一般用法了。 这个规律,就不会混淆词语的使动、意 动与一般用法了。 判断用法: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7
名词活用为动词四
1、从女弟子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2、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3、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4、秦师遂东。 5、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名词前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作 状语,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8
名词活用为动词五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今王鼓乐于此。 3、一狼洞其中。 4、沛公欲王关中。
使项伯活了下来
形容词 臣请完 璧 归 赵
使 使和氏璧完整
36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 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 样”的意思。
基本结构形式:
【动+宾】=【使】+宾+动
37
动词的使动用法 (1)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 及物动词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其一犬坐于前 。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失期,法皆斩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高考真题
1. 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 宝藏之,勿令损毁。” 2.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3.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
二、为动用法
•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报任 安书》)
• 高考真题
• 1.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 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 • 2.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 4.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 而退之。
三、意动用法
• 课本回顾: 课本回顾:
• • • • • •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渔人甚异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襟三江而带五湖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高考真题
• • • • • • • • 1.奇之,立许字以女。 2.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3.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 4.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5.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6.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7.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8.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
六、形容词作动词
• 素善留侯张良 • 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高考真题
• 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 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七、形容词作名词
• 温故而知新 • 身被坚执锐
高考真题
• 1.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 归之。 • 2.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 令不许。 • 3.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 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 4.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 5.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 6.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 7.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 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 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一、使动用法
• 课本回顾:
• • • • • 项伯杀人,臣活之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毕礼而归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
四、名词作动词
• 课本回顾:
• • • • • • • • 一狼洞其中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渔人甚异之,稍稍宾客其父 范增数目项王
高考真题
• 1.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 2.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 女妻侃子瞻。 • 3.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 5.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