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生物标志物在精准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生物标志物在慢性疾病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在慢性疾病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在慢性疾病中的应用在当今的医学领域,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这些疾病通常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等特点,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能够客观测量和评估正常生理过程、病理过程或对治疗干预反应的指标,在慢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繁多,包括蛋白质、核酸、代谢物、细胞因子、激素等。

它们可以在血液、尿液、脑脊液、组织等样本中检测到。

例如,在心血管疾病中,心肌肌钙蛋白(cTn)是一种特异性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C 反应蛋白(CRP)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在糖尿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反映过去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和血糖控制监测的重要指标。

此外,胰岛素、C 肽等也可以用于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

在癌症领域,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更是广泛而深入。

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虽然它们在诊断癌症方面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但在癌症的筛查、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中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例如,PSA 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前列腺癌的可能,而在治疗过程中,PSA 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

此外,基因检测如 BRCA1/2 基因突变检测对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评估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液体活检技术逐渐成为癌症研究的热点。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 DNA(ctDNA)等,可以实现对癌症的早期诊断、监测肿瘤的动态变化以及评估治疗效果,为癌症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肺功能检查是评估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

例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其比值(FEV1/FVC)等指标可以用于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临床应用中的精准医学

临床应用中的精准医学

临床应用中的精准医学精准医学是一种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的新兴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精准医学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精准医学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挑战。

一、精准医学的定义和原理精准医学,即个体化医学,是根据个体患者的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

其基本原理是将大数据、生物信息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综合运用于医疗实践,以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二、精准医学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精准医学在疾病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基因筛查和遗传风险评估,可以识别患有遗传性疾病风险的个体,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精准医学还能根据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提供预防性医疗服务。

三、精准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精准医学在疾病诊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准确识别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进展。

此外,精准医学还可以帮助医生根据个体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制定更加精准的诊断方案,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效果。

四、精准医学在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精准医学在治疗方案选择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对患者基因组的分析,可以了解个体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情况,从而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此外,精准医学还可以根据患者的遗传变异情况,选择针对性的靶向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五、精准医学在抗癌治疗中的应用精准医学在抗癌治疗中具有巨大潜力。

通过基因组学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可以实现个体化的癌症诊断和治疗。

精准医学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反应情况,以及预测肿瘤发展的风险,从而制定更加精确的治疗方案。

六、精准医学面临的挑战尽管精准医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但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精准医学技术的高昂成本限制了其普及应用。

其次,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也是精准医学发展的难题。

此外,由于复杂的基因互作网络和环境影响因素,精准医学在某些疾病的预测和治疗效果上仍存在不确定性。

精准医学如何改善个体化治疗效果

精准医学如何改善个体化治疗效果

精准医学名词解释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是一种基于个体基因组学和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个性化医疗模式。

它的目标是通过对个体基因组、表型特征和环境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实现精准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精准医学的核心是基于个体基因组信息进行医疗决策。

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包括基因组测序、功能注释、基因变异以及基因调控等方面。

精准医学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将基因变异与疾病风险联系起来,并开发出基于个体基因组信息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策略。

精准医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是指在生物体内可检测的分子、细胞或组织学变化,它们可以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

通过研究生物标志物,精准医学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精准医学还包括医学图像学、计算机辅助诊断、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制定更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总之,精准医学是一种以个体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的个性化医疗模式,它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临床医学中的精准诊断技术

临床医学中的精准诊断技术

临床医学中的精准诊断技术精准诊断技术的应用,在临床医学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还能够指导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临床医学中常用的精准诊断技术,并讨论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一、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精准诊断技术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进行检测,可以准确地发现遗传性疾病的致病基因,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通过针对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携带这些致病基因,从而指导其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乳腺切除手术。

此外,基因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敏感性的预测。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可以预测某些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因此可以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选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二、影像学技术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医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影像学已经可以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信息。

例如,CT扫描和MRI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肿瘤定位和分期,对于外科手术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核医学影像学技术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以通过显像放射性同位素追踪器,准确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测治疗效果。

三、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通过分析患者体内的特定蛋白质、基因或代谢物等,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特定疾病的诊断效果。

例如,血液中的特定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于早期肿瘤的筛查和诊断。

另外,利用外泌体中的RNA或DNA,可以检测到肿瘤的特异性突变,从而提高肿瘤的早期发现率。

四、分子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序列,快速准确地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技术。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以检测病原体的特定基因序列,帮助快速确定感染病的病原体和抗生素的敏感性。

此外,新兴的基于深度测序技术的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基因组分析,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信息。

精准医学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未来疾病预测的前景

精准医学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未来疾病预测的前景

精准医学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未来疾病预测的前景在当今医学领域,精准医学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而生物标志物研究则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力量。

生物标志物,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标记身体内生理或病理过程的物质,它们就像是身体发出的“信号”,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为疾病的预测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

那么,在未来,生物标志物研究在疾病预测方面到底有着怎样的前景呢?首先,我们要明白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繁多。

从蛋白质、基因、代谢产物到细胞因子,每一种都可能成为揭示疾病秘密的关键。

比如,某些特定的蛋白质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可能预示着癌症的发生;基因的突变则可能与遗传性疾病紧密相关。

通过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分析,我们能够在疾病症状出现之前,就捕捉到潜在的风险。

以癌症为例,传统的诊断方法往往在肿瘤已经形成较大规模时才能发现,而这时治疗的难度和患者的痛苦都大大增加。

但随着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了一些早期癌症的标志物,如某些微小 RNA 的表达水平变化。

这使得我们有可能在癌症的极早期阶段就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干预,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不仅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预测也因生物标志物研究而充满希望。

对于心血管疾病,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炎症标志物等都可以作为预测疾病发生的重要指标。

通过定期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我们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如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药物干预等,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阿尔茨海默病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

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脑脊液中的某些蛋白标志物,如β淀粉样蛋白和tau 蛋白的水平变化,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进程密切相关。

这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了新的方向,让我们有望在患者出现明显认知障碍之前就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检测生物标志物的技术也在日益完善。

从传统的免疫测定法、PCR 技术,到如今的高通量测序、质谱分析等,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都有了质的飞跃。

精准医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精准医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精准医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相关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等。

这些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损害,甚至威胁到生命。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目前,许多传统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策略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而精准医学作为当今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在这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什么是精准医学?精准医学是一种基于个体化医疗模式的医学理念,是以个体化的特征为基础,利用大数据、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手段,不仅对患者进行疾病风险评估和预防干预,而且可以针对患者的遗传背景、代谢状态、环境因素等个体特征,制定更为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在精准医学的背景下,心血管疾病治疗正向着更加精准、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

精准医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精准医学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通过获取患者基因组信息,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并为患者提供基于个体化信息的治疗方案。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KIF6基因变异可能会导致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发作风险增加50%,而某些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对携带该基因变异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因此,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对于每个患者而言,不同的药物治疗效果可能有差异。

精准医学应用药物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病情、代谢状态、基因型等信息,选择最适合的药物种类和剂量,以达到治疗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例如,对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而言,CYP2D6基因型可能会影响药物代谢,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3.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是指人体内的某些分子或化学物质,可以反映某个疾病的发生、进展和疗效等信息。

通过对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所处的疾病进展阶段,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生物标志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在当今的医学和药学领域,生物标志物的出现和应用为药物研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被客观测量和评估的特征,例如生理、生化、免疫或分子指标等,它们能够反映正常的生物过程、致病过程,或者对治疗干预的反应。

这些小小的“指标”在药物研发的漫长道路上,如同明亮的灯塔,为研发人员指引方向,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药物研发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资金和资源。

而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则像是为这个过程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研发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首先,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生物标志物能够帮助筛选潜在的药物靶点。

通过对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深入研究,科研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确定那些可能对治疗产生关键作用的分子或细胞靶点。

比如,在癌症研究中,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或者蛋白质表达异常被确定为生物标志物,针对这些靶点开发的药物往往具有更精准的治疗效果。

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试验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床试验是评估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但由于个体差异和疾病的复杂性,试验结果常常存在较大的变异性。

这时,生物标志物就成了“稳定器”。

它们可以作为替代终点,帮助预测药物的临床疗效。

比如说,对于某些慢性疾病,如果要等待观察到明显的临床症状改善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而通过监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变化,就能够提前评估药物的效果,大大缩短临床试验的周期。

此外,生物标志物还可以用于患者分层。

将具有相似生物标志物特征的患者分为一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药物在特定人群中的疗效,提高试验的成功率。

不仅如此,生物标志物还能助力药物研发中的安全性评估。

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不良反应。

通过监测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如肝肾功能指标、心肌酶谱等,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性问题,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同时,对于一些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的基因生物标志物检测能够提前识别高风险人群,从而在用药时采取更加谨慎的策略。

精准医学的生物标志物及检测技术

精准医学的生物标志物及检测技术

精准医学的生物标志物及检测技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正处于重大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增加,人们对于精确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精准医学作为一种创新型医疗模式,不断涌现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精准医学的实现离不开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及检测技术。

一、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及作用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是与生物或社会过程相关的,可以测量的特定生物分子或影像学特征。

一般来讲,这些生物分子在某些疾病状态下会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可以成为判断疾病的指标。

生物标志物是实现精准医学的核心之一。

通过分析生物标志物的指标,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同时,生物标志物还可以监测治疗效果,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因此,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监测等方面,还可以为药物研发、医疗保险等做出贡献。

二、检测技术的种类及优缺点1.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同时分析多种生物标志物,并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精度等优点。

它通过刻印精准的生物标志物探针(Probe),能够实现在一个芯片中同时检测多种生物标志物。

此外,为了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生物芯片通常采用放大、增强探针的信号强度。

2.质谱光谱技术质谱光谱技术是现代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一种基于化学分析原理,通过分析化学基元间的质量、能量、电荷等物理性质来检测物质。

质谱光谱技术可以用于准确定量和鉴定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生物标志物。

3.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有问题基因是否存在,帮助医生确认疾病的类型和引起的原因。

同时,基因检测技术还可以帮助判定药物的有效性。

基因检测技术具有高效、高精度、无创、可靠等优点。

四、结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精准医学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而生物标志物及检测技术作为精准医学的核心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后发展中,不同类型的生物标志物及检测技术将会形成一种拓展式的探索精准医学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生物标志物在精准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中心刘梅颜
近年来,精准医学颇受关注。

作为是医疗保健领域中的新策略,精准医学旨在提高患者特异性和个性化诊断、医疗决策及临床预后,即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等精准医疗服务
[1-2]。

精准医学的实施中整合基因组学、计算机生物学分析、临床信息学、疾病特异性动态标志物等技术非常重要[3-4]。

尤其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结合生物学标志物,了解表观遗传学、代谢组学以及患者临床特点(包括主诉、症状、体征、生化、影像及计算程序)等方面的信息,将极大的改善患者预后[5]。

众所周知,心脏标志物能让心血管患者在现代技术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中的益处增加,除了有助于临床风险评估、临床疗效监测、不良反应预警之外,还可作为临床研究的替代终点,提高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效率[6]。

精准医疗策略的重点在于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体现出在医疗发展中的重要趋势[7]。

对于同类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往往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特定的治疗方案如抗凝抗栓和降脂治疗往往只能让部分患者受益。

心血管标志物在初筛患者、药物选择和疗效监测上对发挥较大作用。

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药物研发成本巨大,成功率低,主要原因在于药物在早期临床研发阶段宣告失败时已经历时多年并且耗资巨大;或是药物在投入临床后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增多告停。

现认为,如果采用心脏标志物对于特定患者分层,其中特定层级的患者治疗成功率会增加。

而最大的好处在于,通过分层排除掉大量的混杂因素,避免了“稀释效应”产生的负性结果。

例如,通过冠状动脉的钙化数字评分系统与冠心病患者的基因谱或蛋白质谱相关联,结合特异性的心脏标志物如高敏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等指标,可评估冠心病风险和动态变化[8]。

对临床医师而言,点击任意临床表型能同时找到与之相关的基因或蛋白信息,并通过这种方式指出疾病分子机制,治疗敏感性,耐药性,潜在监测系统,判断预后等,是相当有意义的事情。

在心血管新药研发中,精准医学的应用有三项原则包括人类疾病中特异性生物数据库、靶向依赖的下游药理学及疾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其中需要精准监测心血管疾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是精准医学实施的必要因素之一,监测治疗策略的成效,预测疾病预后风险中起重要作用[9]。

生物标志物广义的概念是指分子能代表或反映生物学过程的改变。

人们对心血管标志物的认识经历了60余年。

1954年首先报道血清谷氨酸转移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诊断心肌梗死,到1965年特异性更高的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CK-MB),直至1990后年肌
红蛋白和肌钙蛋白在临床开始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率,推动了整个心血管学科的发展[10]。

其实,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应反映疾病相关的特异性、严重性、动态性、敏感性、可踪性、稳定性、重复性及可靠性。

在现有的这个时代,基因组医学和临床信息学的整合促进了对疾病特异性标志物的识别和验证。

疾病特异性标志物能提高临床诊断和疾病判断的精确性,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成效,识别疾病级别和亚型,预测患者预后。

心血管精准医学的发展主要依据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和生物变异,迫切需要生物特异性标志物明确基因异常,如脱嘌呤、脱氨基作用、旁路复制倾向、DNA 修复诱导变异等。

这有些遗传学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将带来突破性进展,如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病的主要致病基因是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突变,用腺病毒携带该基因转染病变进入心肌细胞可恢复正常心肌收缩力,并且可得到新的细胞表型。

由此可见,特定的生物功能标志物贡献巨大。

生物功能标志物最好也能鉴定结构、功能、遗传等方面特异性和相关性的异常。

如血清半胱氨酸,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循环蛋氨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近年来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证实,高Hcy血症是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同时血清Hcy水平与焦虑或抑郁状态显著相关,患焦虑或抑郁的风险随Hcy水平的升高而增大[11-12]。

心理问题与心血管疾病互相影响,高Hcy水平可能是其中重要的中间过程。

其机制可能为:高
Hcy水平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使内皮细胞肥大、受损、内皮下水肿、纤维组织积聚,弹力纤维断裂或紊乱,中层平滑肌细胞肥大、增殖并移行至血管内皮下,间质胶原纤维增加,血管壁僵硬等。

除此之外,Hcy还可能激活神经细胞内的凋亡程序及抑制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导致神经细胞代谢障碍,最终使神经细胞功能受损,可能引起焦虑的发生。

随着对以半胱氨酸为代表的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问题的损伤机制日渐清晰,对疾病的治疗认识也逐渐深入。

因此,精准医学时代心血管标志物的重要性体现于对候选标志物进行验证需有清晰的标准,如标志物的人体组织特异性、疾病亚型和级别特异性、临床表型特异性、成效特异性、靶向机制特异性。

需要澄清和强调靶向机制的候选标志物可靠性的必备条件。

心血管标志物在个体中应用和实践会推动精准医学及其整个心血管学科的发展,其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的新方法获得高度关注。

将有更多新标志物会不断出现和研发,结合临床生物信息学,整合计算机、数学、系统生物学等领域后将会有更大发展。

对于心血管标志物,临床要求更精确和可重复性的方法学,筛查方便,并能和验证疾病相关基因结合在一起。

心血管标志物在精准医学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治疗策略、药物研发和基因导向治疗。

目前需要对于心血管疾病特异性、发生发展机制‘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生物标志物,
能够精确检测疾病发展和治疗效果动向,这将对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将对医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将会为心血管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发展中深层次的作用提供更多的证据。

结合现有的高精尖技术与远程监控、可穿戴设备等,心血管标志物将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发挥更多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伟,李幼生.精准医学理念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4):440-444. DOI:10.16571/ki.1008-8199.2016.04.022.
[2] 董家鸿.构建精准医学体系,实现最佳健康效益[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1):2497-2499.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 015.31.001.
[3]任思冲,周海琴,彭萍.大数据挖掘促进精准医学发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23):3499-3501.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5.
23.066.
[4]Aronson SJ, Rehm HL.Building the foundation for genomics in precision medicine[J]. Nature, 2015,526(7573):336-342. DOI:
10.1038/nature15816.
[5]Ahearn J, Shields KJ, Liu CC, et 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iomarkers across autoimmune diseases[J].Clin Immunol,2015 ,161(1):59-63. DOI: 10.1016/j.clim.2015.05.024.
[6]Libby P, King K.Biomarkers: A Challenging Conundrum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5 ,35(12):2491-2495. DOI: 10.1161/ATVBAHA.115.305233. [7]Duffy DJ.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promises: perspectives on precision medicine[J]. Brief Bioinform, 2016,17(3):494-504. DOI: 10.1093/bib/bbv060.
[8]李俊平,王阶.炎症性心脏标志物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6):604-606.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6. 014.
[9]Rooney C, Sethi T.Biomarkers for precision medicine in airways disease[J].Ann N Y Acad Sci,2015 ,1346(1):18-32. DOI: 10.1111/nyas.12809.
[10] 刘定彬.心肌损伤血清标记物的临床应用进展[J].河北医
学,2002,8(10):947-949.DOI:10.3969/j.issn.1006-6233.2002.10. 055.
[11]程丝,冯娟,王宪,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治疗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1,42(5):329-334.
[12] 刘梅颜,段小春.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抑郁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
学,2013,16(23):2682-2684.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
23.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