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说课稿 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速率及限度》说课学习教案稿文本正式版本

《化学反应速率及限度》说课学习教案稿文本正式版本

《化学反响速率和限度》讲课稿(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张熠岩《化学反响速率和限度》讲课稿今日,我参加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响速率和限度》。

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化学反响的速率第二课时:化学反响的限度下边我将从教材、教课目的、教课方法、学法、教课程序、设计领会六个方面谈一谈对于《化学反响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的设计:一、说教材1.地位和功能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响与能量、化学反响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响原理范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响特色和进度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宽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要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有关。

所以,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响速率、限度及其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响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在前方两节中,教材侧重商讨化学能向其余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的转变,并指出化学反响中的物质变化及陪伴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响的两大基本特色。

本节教材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响,商讨人类面对详细的化学反响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响速率和反响的限度的影响。

人类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响,一定认识这些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美。

经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响特色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脑筋中成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响与能量的完好而又合理的知识系统。

2.内容的选择与表现课程标准对于化学反响与能量及化学反响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详细内容上前后还有交错和重叠,学生观点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一种螺旋式上涨的形态。

本节从平时生活中学生熟习的大批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下手,引出反响速率的观点。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精选6篇)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精选6篇)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

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

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讲课稿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讲课稿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计算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概念化学反应速率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平均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来表示。

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容器中,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均取正值)来表示。

单位:mol/(L﹒min)或mol/(L﹒s)2、正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①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均取正值。

②同一反应选用不同物质的浓度的改变量表示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③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

④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里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被视为常数。

【例1】在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N2和10mol H2,发生反应:N2 + 3H22NH3,2min 时,测得剩余的N2为1mol 则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v(N2)=1 mol/(L﹒min) B、v(H2)=0.75 mol/(L﹒min)C、v(NH3)=0.25 mol/(L﹒min) C、v(N2)=0.5 mol/(L﹒min)【例2】对于反应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哪些条件能加快反应的速率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 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C. 体积不变充入H2使压强增大 D. 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例3】在一密闭容器里装有氮气和氢气。

反应开始时,氮气的浓度为2mol/L,氢气的浓度为5mol/L, 反应开始2min时,测得容器中氮气的浓度为1.8mol/L。

2min后氢气的浓度为多少mol/L?这2min内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氢气和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各是多少?2min内氮气、氢气和氨气的速率之比为多少?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对气体反应体系的情况分析(恒温、恒容、恒压)【例4】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入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A、10℃20mL 3mol/L 的X溶液B、20℃30mL 2mol/L 的X溶液C、20℃10mL 4mol/L 的X溶液D、10℃10mL 2mol/L 的X溶液【例5】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1)集气瓶中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3)KI晶体和HgCl2晶体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很快生成红色HgI2;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后很快产生气(4)熔化的KClO3体;(5)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块,产生气体的速率有块有慢;(6)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 mol/L的盐酸和1 mol/L的盐酸中反应,反应速率不同;(7)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课程篇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的内容。

在前面两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并指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

本节教材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是对前两节内容的延伸和完善。

它探讨人们在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时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

人类要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应,如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必须了解这些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会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化学反应特征,能够建立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同时为《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中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常数、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进行知识储备。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为化学反应的限度。

本节课重点讨论化学反应的限度。

二、学情分析学生认知发展:高一上学期,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可逆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一定认识,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正确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会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处理,能够基本概括出数据所蕴含的规律。

学生认知的障碍:教材上没有呈现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这一微观过程的教学素材,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使学生在建立平衡的观念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反应限度的存在,了解化学反应限度产生的原因并理解其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达到限度的外在特征及本质原因。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追其根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学生更能理解化学科学,了解化学,体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在现代化学课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他们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化学反应的限度,即化学平衡。

(一)作用与地位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本节内容承前启后,既是对之前所学化学反应类型的拓展,也为后续学习化学平衡、反应动力学等内容打下基础。

它是联系实际化学现象与理论知识的桥梁,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网络。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讲解:1. 化学反应速率:介绍反应速率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2. 化学反应限度:阐述化学平衡的概念,解释平衡常数的含义,以及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其表示方法。

2. 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并能够分析实际化学反应中速率的变化。

3. 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了解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化学反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因素。

(二)教学难点1.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动态平衡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变化规律的观察与分析。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相关知识,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突出教学亮点和提升教学效果。

(一)启发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教案1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教案1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教案》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限度的存在,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知道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重要性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介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比较、总结的能力。

(2)引导学生自学,学会找出并掌握重点。

核心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学案导学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及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

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及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2、计算公式: v =△C / △t 单位: mol/(L•s ) mol/(L•min) mol/(L•h) ※注意:(1)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

(2)起始浓度与化学计量数比无关,但是变化浓度一定与化学计量数成比例。

(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如: 2A(g)+3B (g) C(g)+4D(g)ν(A):ν(B):ν(C):ν(D) = 2:3:1:4【例1】某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是2摩尔/升,经过两分钟的反应,它的浓度变成了1.6摩尔/升,求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 0.2 mol/(L•min) ]【例2】在一定条件下N2 + 3H2== 2NH3的反应中,起始C(N2) 为2mol/L,C(H2)为5mol/L,反应到2分钟时,测得 C(NH3 )为0.4mol/L.(1)分别用N2、 H2、 NH3表示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11篇)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11篇)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的限度》,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节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及处理二.教学背景分析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确定四.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1.本节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1)安排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探究和总结之后,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2)通过化学史实(炼铁高炉尾气之迷),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铺设了心理桥梁(3)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逐步形成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体现了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

(4)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实践性。

(5)注重知识的基础性,没有从原理、定义的高度予以重点讨论,体现了大众教育的思想,并为选修教材的学习留有充足的空间.2.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旨在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动态平衡的观点,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主要过程是:3.教材处理(基于以上设想,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1)引入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从而认识并相信可逆反应的存在。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量方法。

2.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之间的关系。

4.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学习如何调节化学反应速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区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量方法。

2.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3.思考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反应瓶、气球、洋葱汁、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2.实验药品:洋葱、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3.教学资源:相关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1.让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铁与硫的反应、洋葱与硫酸铜的反应等,并记录下变化现象。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化学反应会有不同的速率?速率是如何定义的?3.通过讨论,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量或产物生成量的变化。

第二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量方法1.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计量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质量法、体积法和光度法等方法来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第三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一些实验现象:加热后反应速率加快,催化剂的存在加快反应速率等。

2.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3.介绍这些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如温度升高能够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从而增加碰撞频率和反应速率。

第四步: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1.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是否有速率的上限?什么是反应的限度?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浓度溶液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限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3.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反应的限度是指反应物浓度或其他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或变得非常缓慢。

第五步:调节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1.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一些实验现象:如酶催化反应、催化剂的作用等。

2.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如何通过调节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等因素来调节化学反应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2.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3.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通过实验探究响形成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科学史话: 高炉尾气之谜【引导发现】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并不是按化学方程式中的相应物质的计量关系完全转变为生成物。

【提出概念】化学反应存在着限度问题【探究问题】反应平衡状态的宏观特征,反应平衡状态微观本质,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收集信息】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教材。

【概念建立】1、可逆反应概念:同一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宏观特征: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在改变,一种表明静止的状态。

微观本质: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单位时间内各物质的生成量和消耗量相等。

3、影响限度的因素【实际应用】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目的:促进有利的反应,抑制有害的反应。

措施: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反应的限度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转化率。

板书设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可逆反应概念:同一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宏观特征: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在改变,一种表明静止的状态。

微观本质: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单位时间内各物质的生成量和消耗量相等。

3、影响限度的因素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目的:促进有利的反应,抑制有害的反应。

措施: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反应的限度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转化率。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2、特点:(1)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2)符号:“”号(3)通常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为正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为逆反应;(4)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浓度均不能为零。

(二)化学反应限度1、定义:.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_ 不再改变_,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_状态_”,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此时这个状态就叫做化学平衡状态。

反应开始:υ > υ反应过程中:υ正逐渐减小,υ逆逐渐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时:υ正 ==υ逆;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2.化学平衡的特征:等:υ正=υ逆;定:各组分的浓度一定;动:动态平衡。

变:如果外界条件的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平衡发生移动。

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希望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这就涉及到反应条件的控制下面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为例,分析研究。

1、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1)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接触,即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把固体粉碎,液化或气化),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2)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2、反应条件的控制:(1)关于人类需要或对人类有利的化学反应—提高生产或工作效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转化率。

(2)关于有害或对人类不需要的化学反应—降低反应速率或隔离会引发反应的物质。

(3)关于特定条件环境或特殊需要的化学反应—要对化学反应条件进(1)将煤气化比固态煤燃烧速率更快且使煤充分燃烧。

(2)空气不足,煤得不到充分燃烧;且污染环境。

空气过量,废气要带走能量,浪费能源。

(3)应选择保温性能好,提高炉膛温度的材料(4)将废气通过装有冷却水的管道,充分吸收【例1】.在可逆反应体系2SO2(g)+O2(g) 2SO3(g)加入18O2后,哪些物质中会含有18O?答:SO2、O2、SO3中均含有18O 。

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1)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只对于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即原料的利率、加快在生产和生活中反应速率等。

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减慢速率、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控制副反应的发生等这就涉及到反应条件的控制。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改变反应速率(加快或减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限度,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进行。

【应用】工业上合成氨的生产中:既要考虑反应的速率也要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二者兼顾,通过控制反应器的温度和压强,使反应既快又能达到较大的限度。

合成氨的反应: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反应特点: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控制条件:速率快:高温有利(1)温度生产中二者兼顾,选择适宜的温度(约500℃)反应限度: 低温有利速率快:高压有利(2)压强生产中采用中压法(20~50Mpa)反应限度:高压有利(3)催化剂:还原铁粉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

【随堂练习】1、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3mol氢气和1mol氨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能够得到2mol氨气吗?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2.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N2+ 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增大压强不利于氨的合成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D.降低温度,平衡混合物里氨的浓度减小3.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压或降温都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D )A. C(s) + H2O(g) CO(g) + H2(g) 正反应吸热B. CO2(g) + H2(g) CO(g) + H2O(g) 正反应放热C. 2H2O(g) 2H2(g) + O2(g) 正反应吸热D. N2(g) + 3H2(g) 2NH3(g) 正反应放热6.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2SO2(g) + O2(g) 2SO3(g)(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后,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是--------------------------------(BC ) A.升高温度 B.增大SO2的浓度 C.增大压强 D.使用催化剂例举反应mA(g)+nB(g) pC(g)+qD(g)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平衡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平衡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的关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正)=V(逆)平衡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消耗了p molC,则V(正)=V(逆)平衡系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压强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 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平衡②Mr一定时,但m+n=p+q时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平衡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体系中有带颜色气体参加)平衡[例1]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下列情况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AB)A.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D.生成6molN—H键的同时有3molH—H键生成E.生成1molN2的同时有3 molH2的生成【例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A(g) + 3B(g) 2C(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CD)A. A、B、C 的分子数比为 1 :3 :2B. C的体积分数比B、A 大C. 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 同时生成 2a mol CD. 单位时间内生成C的物质的量与消耗C的物质的量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