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教学设计和改进后教学设计
山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教学评估和改进

山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和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以中小学教学质量为核心的重大改革正在全面展开。
因此,山东省教育行政部门发布了《山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与改进》,为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
《山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与改进》明确要求,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整体策略、活动组织与流程、教学方法、创设环境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主线,把优质课堂教育作为目标,设计出既适合学生学习发展需要,又可以满足课程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特点、年龄和发展水平,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机遇、发展性强的课堂学习环境,突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下,以新的方式和思维模式掌握有效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实施阶段,教师要按照课堂教学设计要求,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健全课堂教学流程,落实课堂活动,有效掌控课堂,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体验中学习,突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及时反馈学习成果,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估和改进阶段,教师要实施课后讨论、结课反馈、检测评估、课堂监测和结果评估等方式,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总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教学评估结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技巧,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为学生提供质量更高的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山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与改进》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规范,针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详细的改革要求,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学改革,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中获得更高质量的学习服务。
体育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

体育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1.引言1.1 概述体育教学设计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需求,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活动和任务以及相应的资源和材料,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设计过程。
体育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是指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需要依次进行的八个关键环节。
这八个环节依次为确定学习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课堂活动和任务、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以及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
下面将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设计。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章节安排。
本文按照以下八个环节来设计体育教学:1. 设定学习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学生应该在课程结束时达到的预期学习成果,以便能够根据学习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 制定教学计划: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以及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准备等方面。
3.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实践等,教学手段则可以是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体验式学习等。
4. 设计课堂活动和任务: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设计与学习目标相适应的课堂活动和任务。
通过合理的课堂活动和任务安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5. 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准备和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以支撑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科书、课件、展示板等,教学材料可以是实物、图片、视频等。
6.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进行系统、有序的安排和组织,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是教学工作的基石。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阶段。
1. 古代的教学设计在古代,教学设计的发展起源于古代文明的兴起,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古国。
当时的教育主要以私塾、师徒制等形式存在。
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传统,进行一些基本的教学设计。
例如,按固定的课程安排,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
然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 现代教学设计的创新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方法论的兴起和教育理论的逐步成熟,教学设计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并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这对教学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20世纪中后期,以认知心理学为代表的心理学派和以构建主义为代表的学科教育学派相继兴起。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如目标导向、激活学生的前知、引导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使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3. 当代教学设计的创新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教育技术的创新使得教学设计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现代教育理念逐渐转变为个性化、终身学习和全员参与的方向。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信息素养。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经验到科学的过程。
古代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基于经验和传统的。
现代的教学设计则更加注重科学性和理论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教学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教学设计中的反思和改进方法

教学设计中的反思和改进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教师们不仅需要设计好教学内容,还要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中的反思和改进方法。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设计过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思考,以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
只有通过反思,教师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找到有待改进的地方。
1. 审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师需要反思自己设计的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与学生的需要相符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分析教材选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选择教材,通过反思,教师可以评估教材的合理性和质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检查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需要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4. 评估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回顾和评估自己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等。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进行改进。
二、教学设计的改进方法教学设计的改进是指教师根据反思的结果,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 设计灵活性:教学设计应该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2. 引入多样性活动:教师可以引入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包括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3. 利用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来支持教学活动。
通过利用技术手段,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推动自主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飞夺泸定桥》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飞夺泸定桥》教学分析:《飞夺泸定桥》是教科版四年级上一篇以“红军与长征”主题的课文,课文讲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公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体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精神。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训练学生练习上下文理解句子,能主动探究,体会课文的中心。
过程与方法:带问题读文,边思边读,读中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读中体会,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重难点:抓住红军战士飞夺的言行,体会他们大智大勇,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事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一、提示课题,质疑导读1.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汇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成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
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教师:板书:《飞夺泸定桥》。
2.学生读题目。
(强调“飞夺”),解释。
3.学生针对题目质疑,带问题自由大声朗读课文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画出直接描写泸定桥的语句。
(2)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3)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
三、理清思绪,整体感受 .1、请把课文分成五个部分。
2、体验尝试: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3、指名反馈,集体讨论。
必须夺桥→接到命令→奔赴天险→英勇夺桥→顺渡天险四、品读语句,体会夺桥之难1.教师出示挂图,导读:同学们,红军要夺的是一座怎么样的桥呢?请同学读一读文中描写泸定桥的语句。
2.学生读,教师出示语句。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梁,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调了,只剩下铁链。
”3.全班一起读这些语句。
4.视频展示,生动直观。
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感受。
6.再次朗读,(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读了加点语句后的感受)6.指导学生读出泸定桥的危险和可怕。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原始农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首先,要求学生认识农耕文化的形成与演进,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其次,通过探究农耕文化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加深对原始农耕生活内涵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原始农耕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包括工具的改进、种植技术的进步等。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农耕文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劳动智慧和生存智慧。
针对这些难点,我们将通过历史资料、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互动式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在课前准备方面,教师需要准备与原始农耕生活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及可供学生使用的教具如模型等。
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对农耕的初步知识有所了解。
此外,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课前作业和预习题目,以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同时,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课堂纪律与学习氛围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有关农耕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教师简短介绍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课的主题——“原始农耕生活”。
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产生期待。
2. 概念介绍与历史背景梳理在课程主体部分,首先需要明确向学生介绍“原始农耕”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基础认知。
教师可以结合图示或PPT展示农耕工具的演变过程,同时解释原始农耕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随后,通过时间轴或历史脉络图,梳理原始农耕的历史背景。
这一环节应着重介绍不同地域的农耕起源传说、农耕文化的传播路线以及农耕技术的逐步发展过程。
例如,可以讲述从刀耕火种到铁器农具的进步,以及不同文明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农耕文化特色。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河姆渡原始农耕和半坡原始农耕的特点,理解农耕生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历史进步的动力,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理解农耕生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农耕生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原始农耕生活的场景。
2.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素材。
3. 安排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引导学生进行教室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一段《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的视频,并请学生简要描述自己的感受。
2. 提问: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反映了我国遥古居民什么样的生产生活状况?3.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更多有关农耕文明的信息。
(二)新课讲授1. 讲授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展示图片并介绍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情况。
2. 展示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的图片,并介绍其特点。
3. 提问:这两种农耕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4.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在遥古时代会出现农耕文明?它对人类的发展有何意义?5. 介绍其他原始农耕文明,如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三)教室互动1. 组织小组讨论:如何评判原始农耕文明?它对摩登社会有何启迪?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农耕文明的认识和看法。
3. 组织学生进行教室展示,分享自己对农耕文明的理解和思考。
(四)小结与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耕文明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更多有关农耕文明的信息,并在课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原始农耕生活》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内容和特点;2.了解原始农耕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原始农耕生活的概念及特点;2.灌溉农耕的发展;3.农耕生活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原始农耕生活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特点?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第二步:知识讲解和讨论1.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原始农耕生活的概念和特点,向学生传递相关的知识;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原始农耕生活带来的影响,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展示和讨论1.每个小组派出代表,介绍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2.学生们对其他小组的观点进行评论和补充,展开全班讨论。
第四步:归纳总结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对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中通过导入和知识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背景;2.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也丰富了问题的讨论内容;3.教师在指导学生讨论时应注意引导,防止出现言之无物的讨论,提高讨论的质量;4.教师的总结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和梳理。
总结:通过本节《原始农耕生活》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了解到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而且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和进行讨论,提高了教学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指导学生讨论时要更加具体和透彻,以及在总结时突出重点。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设计: Unit 1 Our school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单词:teacher's office, canteen, garden, playground, library。
2.听懂指示语,并按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如:Go to the garden.Water the flowers.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有关学校设施的五个单词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2.本课时的难点是library中辅音连缀的发音。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本单元的校园分布图。
2.教师准备本课时的五张单词卡。
3.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4.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笔。
四、教学步骤
1.热身(Warm-up)
教师播放四年级上册学生用书第五页的歌谣“Work And Play”,让学生跟随录音说唱。
2.预习(Preview)
通过和学生一起回顾四年级上册学生用书第一单元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自然过度到学习学校各课室的名称。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learn
(1)教师指着教室问学生:This is our new classroom.Do you like our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
教师接着问:How many classrooms are there in our school? Do you like our school? What else can you see in the school? Look! This is a map of our school.接下来教师借助校园分布图教授生词。
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句型“It's on the first floor.”,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学习序数词做铺垫。
(2)通过教师领读和听音跟读,让学生掌握本课时五个生词的正确读音。
在练习library的发音时,可复习已学过的含辅音连缀的单词,如:ice-cream, brother, friend, hungry。
(3)游戏
a.小组比赛。
教师出示一张词卡,如garden,组内学生依次说出与该词有关的其它单词,
如:flowers, red, colour, trees 等,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单词,也为继续学习Let's do 打下基础。
b.教师或学生做动作,让其他的学生猜并说出该单词。
Let's do
要求学生听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可以采取组与组竞赛的方式。
评价包括动作是否准确、到位、优雅。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做本单元 A 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和同桌一起玩“画画、想想”的游戏。
一名学生在纸上画一本书或一个碗,另一名学生说出library, canteen等相关生词。
(3)试一试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发Let's do中的指令。
改进后:Unit 1 Our school
学习目标
(1)能够简单介绍学校校舍分布情况,如:This is the teacher’s office .That is my classroom .
(2)能简单说出每个课室的不同功能,如:Go to the library .Read a story-book
(3)能听懂并回答一些问题,如:Is this the library ? Is that the TV room ?
(4)会唱歌曲“Our school”.
第1课时
课题:Unit 1 Our school A Let's learn Let's do
学习重点:掌握有关学校设施的五个单词,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学习难点:单词library中辅音连缀的发音。
教具准备: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
2.教师准备一幅本单元的校园分布图。
3.教师准备本课时的五张单词卡。
学习过程:
(一)复习(Revision)
1.教师播放学过的歌谣(第三册第五页的“Work And Play”),让学生跟随录音说唱。
2.播放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视频Let’s learn A,回顾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自然过度到学习学校各课室的名称。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指着教室问学生:
This is our new classroom. Do you like our classroom? What’
s in the classroom?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
教师接着问:
How many classrooms are there in our school? Do you like our school? W hat else can you see in the school? Look! This is a map of our school. 2.播放本课的录音Let’s learn A,教读生词。
教师可引入句型“It’s on the first floor.,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学习序数词做铺垫。
通过教师领读和听音跟读,让学生掌握本课时五个生词的正确读音。
在练习library的发音时,可复习已学过的含辅音连缀的单词,如ice-cream, brother, friend, hungry。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小组比赛。
教师出示一张词卡,如garden,组内学生依次说出与该词有关的其它单词,如:flowers,red,colour,trees等,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单词,也为继续学习Let’s do打下基础。
2.看Let’s do的图片(没有文字),让学生仔细看动作,然后跟着录音做动作。
播放录音,教师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动作。
然后分组进行练习,采用组与组竞赛的方式,可以是做动作猜句子并说出单词,也可以是听录音,做动作。
让其他的组的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包括动作是否准确、到位、优雅等。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做本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配套练习及基础训练。
2.和同桌一起玩“画画、想想”的游戏。
一名学生在纸上画一本书或一个碗,另一名学生说出library, canteen等相关生词。
3.试一试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发Let’s do中的指令。
板书设计:
Unit 1 Our school
Let’s 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