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质教案
高中历史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阶级基础: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中间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人才和文化基础:汇聚众多人才;具有的古代希腊、古代罗马丰厚的文化遗存。
2、含义:公元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表面是思想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运动.
【教学主题】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目标】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知识梳理】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②但丁:代表作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
③彼特拉克:代表作最早提出要以“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
(2)美术三杰:、和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5.扩展: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达到高潮.
6.意义:
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③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三.宗教改革
1含义: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2、背景 文艺复兴使人们对教会和腐败的批评日益激烈,要求改革的
【史料应用】1、“九十五条论纲”第36条:“每一个真诚忏悔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材料反映马丁·路德的意图是宣扬()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中世纪宗教的笼罩,引出人文主义?(课件1、2)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课件3---23)学生看书,总结文艺复兴的背影,教师点拨从政经、经济、文化上概括。
老师总结如下:1.条件:(1)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2)政治:新兴资产阶级为自身利益,要求冲破天主教的思想束缚。
(3)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4)人才: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进程:表达形式:性质:实质:矛头:核心思想:意大利——欧洲。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基督教神学。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讲述:实际上文艺复兴是不是真的就为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展开的运动呢?并不是,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那么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呢?3、核心——人文主义讲述: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1、明确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十四五世纪的意大利的特定历史背景。
2、掌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3、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三、教学过程一、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文艺复兴;“世界”被发现:新航路开辟。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
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1、背景材料一美第奇家族资助过达·芬奇,还资助了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马基雅维利、伽利略等人。
史料记载,美第奇家族仅在1434-1471年间就为文化公益事业捐赠了663755块金币,修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瑰宝。
材料二美第奇家族银行正式创建于1397年。
……创建资本为10000弗罗林(一种重约3.5克的金币)……美第奇银行成立初年,业务开展得很顺利,银行资本不断扩大。
……(美第奇家族)为了扩大自己的事业,依靠银行业的资本进军毛纺业市场。
……以1420年为例……美第奇银行的总利润为143348弗罗林……——张宇靖《意大利美第奇家族银行的兴衰探析》材料三15世纪佛罗伦萨著名书商维斯帕香亚诺·达·比斯提西描述该城统治者科西莫·德·美第奇:“他好像认为自己有些钱,我不知道他的钱是从哪得来的,这钱来得并不干净。
他急于卸下肩上的这一重负,于是便和教皇尤金尼斯四世陛下商谈。
教皇告诉他……花一些钱用于建筑。
”科西莫的敌对者可能都会乐意认为,他那些虔诚的赞助资金表现了他对某些特定罪行的内疚。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质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
3、源流际会,分析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变化、发展的原因和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一些名画和著名文学作品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重点与难点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实质。
难点:通过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讲授新课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时间:14、15世纪2、地点:佛罗伦萨、威尼斯3、条件:(导与练P34知识梳理)(1)经济:意大利城市经济繁荣。
(2)政治和政策:工商业主掌握了城市的权力,各城市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
(3)环境:地理环境优越,是著名的航运中心,处在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
4、影响:(提问后教师总结)(1)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2)意识形态的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二、文艺复兴——人是万物的灵长:1、产生的条件: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导与练P34知识梳理)①经济基础:意大利各城市在竞争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2)树立尊重多元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2)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特点。
2.文艺复兴运动(1)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展示代表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宗教改革(1)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改革内容。
(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6.课后作业(1)熟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3)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辅助材料:代表人物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宗教改革漫画等。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1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了解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的文学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2、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学习模块】(一)文艺复兴学什么?(1)背景①前提:首先在意大利出现②物质:意大利经济的繁荣③人才:汇聚了众多的人才④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2)实质:反映了欧洲阶级要求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含义:主张以为中心,而不是以为中心,认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4)成就:文学三杰:但丁:长诗《》薄伽丘:用意大利方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彼特拉克的《歌集》其中彼特拉克被称为“”。
②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5)扩展:16世纪,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达到高潮。
(6)影响:①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②促进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怎么学?结合时代特点,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理解经济结构变动引起阶级结构变动和思想文化的变化。
从作品的细微之处理解作者的人文价值观。
学会了吗?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说:“谁要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
如果你非要跟它做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
”这段材料表明作者认为()A.要遏制人类天性必须具有非凡的本领B.只要头破血流就能遏制住人的天性C.人性迟早要突破各种束缚解放出来D.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顺应天性(二)宗教改革学什么(1)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的束缚。
②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③罗马教皇对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德意志间的矛盾加深(2)导火索: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3)标志:1517年发表《》(4)马丁路德的主张:①认为只要有,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一】教學準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識記:掌握人文主義的概念;記憶“文學三傑”“人文主義之父”和達o芬奇;瞭解“九十五條論綱”。
2.理解:文藝復興和義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的關係;“信仰上帝就可以拯救靈魂”的意義。
3.運用:運用所學知識欣賞《十日談》和拉斐爾《聖母與聖子》,理解其中的人文主義精神。
過程與方法1.故事創設情景。
2.圖片賞析。
3.問題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人文主義在歷史發展中的進步意義。
2.學習文藝復興時期文學藝術的巨人們熱愛生活、富有創造的精神。
3.用馬丁o路德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激勵學生。
教學重難點重點與難點重點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與人文主義思想的關係;人文主義的概念。
難點文藝復興的核心人文主義思想與資本主義發展的關係;宗教改革是人文主義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圖片《蒙娜麗莎》《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o芬奇的藝術成就。
畫中人物優雅,笑容微妙,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這幅作品之所以成為世界名作,最主要是因為畫中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人文主義有著偉大的歷史意義。
新課學習一、義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展示圖片15世紀的佛羅倫斯文藝復興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原因:(1)物質前提:義大利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2)階級基礎:新興的資產階級形成。
(3)人才優勢:眾多博學多才的學者。
(4)文化傳統:古希臘羅馬豐富的文化遺產。
二、文藝復興展示圖片“文藝復興三傑”什麼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指的是14~17世紀,初期在意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他地區,以人文主義為核心,以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為旗號,實質是一場資產階級反封建*、反封建教會性質的思想文化運動。
核心:追求自由和物質享受,鼓勵發財致富和冒險精神,崇尚理性,提倡科學,追求知識,批判教會*,但不反對宗教。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5.作业小结: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如撰写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关注历史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如查阅相关资料、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将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有机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实际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分配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如让学生小组共同制作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宣传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探索历史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为成为具有历史责任感和文化素养的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案例背景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宗教改革则是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由马丁·路德等人发起的针对罗马天主教教义和实践的改革运动,使欧洲宗教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1.知识结构引言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
文字重点说明了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势力的精神独裁和14世纪以来人们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渴求,时间跨度非常大。
建议对古希腊人文思想萌芽后的历史做简要说明。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
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这里可以对基督教的精神统治简要介绍,其他方面留到讲宗教改革时进一步说明。
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象意大利人的血液);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
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和暴君。
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王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文艺复兴 (14-16C,意大利 ------------ 欧洲)是公元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表面是思想文化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意大利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14、15世纪,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1)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的原因政策:各城市国采取重商政策政治: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掌权,城市拥有自治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地中海航运中心(地中海沿岸)2)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小结:促进经济发展,引起阶级关系变化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与当时的教会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2)人才优势: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其次,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3)文化环境:更多的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
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2、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主张发挥人们的创造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而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对这句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③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B.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从背景、内容上评价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答案:(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在欧洲兴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
(2) 内容:肯定人,注重人性。
认为人可以发展自身并走向完善;人应当树立自信以迎接幸福和不幸;否定封建的门第观念。
(3) 评价:①积极性:从注重基督教的神到注重世俗社会的人,反映了一种人格意识的觉醒,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②局限性:在强调人的作用的同时,往往带有一些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的倾向,具有贪婪的一面。
3、代表人物及成就: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恩格斯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的是:彼特拉克薄伽丘的《十日谈》是一部短篇小说体裁的现实主义著作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其含义是A.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出来B.它把古文化古为今用C.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D.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4、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建议教学时针对“复兴”一词展开讨论。
并明确指出其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下面的教学中,还可以就古希腊的人文思想与人文主义加以对比。
5、文艺复兴的传播及意义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
(1)传播: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1、英国的莎士比亚喜剧、历史剧、悲剧2、法国的拉伯雷《巨人传》3、德意志的伊拉斯谟《愚人颂》4、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堂吉诃德》(2)影响:A 思想:冲破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B 自然科学: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C 文学艺术:众多的精湛艺术品和文学杰作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
”请结合14世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史实,简要说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
答案.(1)14世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随后在欧洲一些国家产生,16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队伍不断成长、壮大起来。
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于是以“人文主义”为主要社会思潮的文艺复兴运动应运而生了。
(2)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提供了政治环境和智力支持。
(3)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历史影响表明,毛泽东的这一论点是正确的。
过渡: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是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16C德国始)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什么是宗教改革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1、宗教改革的背景: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
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②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的推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③天主教会的压榨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16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