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
神话,寓言,童话资料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相同点: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两者都运用想像、拟人、夸张等手法,也都富有教育意义。
不同点:一、从篇幅繁简区分寓言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通常只有几十字、几百字。
而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篇幅更长一些。
二、从表现重点区分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告诫的意思。
而童话则重在刻画形象,教训意味不那么强,教育意义往往寓于整个故事之中,不直接点出来。
科学童话则重在知识的传播。
三、从情节结构区分寓言的故事比较简单,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拟人化形象。
童话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有较高的要求。
四、从幻想法则区分童话的幻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的结合也必须和谐、自然,使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
而寓言则不那么严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于葡萄,改变了原来食肉的习性。
这个寓言赋予了狐狸以“人”性,却违犯了狐狸的“物”性,这在童话中是不可以的。
五、从写作对象区分童话的对象是儿童,寓言的对象就不限于儿童,不少是为成人借鉴的。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
在生产力低下、知识贫乏的氏族社会中,人们要解释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思考、认识日呈复杂的社会问题,不可能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做钥匙,只能以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凭借想象甚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塑造出神的故事,这样便产生了神话和传说。
神话虽然脱不开现实生活基础,但情节和人物纯粹是幻想和虚构的。
特点:想象、夸张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创世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理解童话、神话和寓言

理解童话、神话和寓言童话、神话和寓言故事,从文体来看,都属于广义的记叙文范畴。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或者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在阅读此类文学作品时,我们要理清故事的情节,准确分析作者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理清作品的情节寓言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而童话和神话的篇幅较长,情节也较复杂。
童话和神话故事的情节,和小说的情节一样,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作为记叙类作品,都是按一定顺序进行叙述的。
在阅读时,先把握记叙的顺序,再根据故事中出现的时间、地点的转换或者故事的发展阶段,就可理清作品的情节。
比如《皇帝的新装》一文,这是以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一个故事。
从“许多年前”可以看出,这是故事的引子;“有一天”提示故事的开端;“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这句提示了故事的发展;“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预示了故事的高潮;“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预示了故事的结局。
这样,故事的情节就清楚了。
二、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三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虚构的。
作者常常采用象征、拟人的手法,将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所以,这种人物形象,既具有象征体(本来的事物)本身的特点,又具有人的性格。
例如《蚊子和狮子》中的“蚊子”和“狮子”两个形象:蚊子可以飞,体形小巧,会嗡嗡叫,这是它本身的特点;胜利了会“唱凯歌”这又跟那些得意就忘形的人相像。
狮子脸上没有长毛保护,有一副锐利的爪子,体型庞大,这是它自身的特点;脸上被蚊子叮了会去抓,这又像人的做法。
我们在分析这些形象的时候,既要注意结合它们作为生物体本身的特点,又要注意其中跟人相似的地方。
从它们的语言、动作描写之中,感受它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就能准确概括其形象。
例如《白兔与月亮》中的那只小白兔,“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的赏月”,既符合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同时又像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
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的区别

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的区别
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寓言故事是文学题材的一种,它由人类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形态通过取材动物、植物、大自然等然后进行夸张化和拟人化创作而成,它具有结构简短,含有明显教训意义的特点。
神话则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神话故事的主角都是远古人类、精怪和神等,它的创作都是由对远古人民的神化而成。
2.成型时间不同:神话故事成型较早,起源于远古人民的口口相传,神话的内容大多和世界的形成、人类的形成及远古人物有关,神话故事的主角都是远古人类、精怪和神等,它的创作都是由对远古人民的神化而成。
寓言故事较神话成型略晚,寓言故事是文学题材的一种,它由人类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形态通过取材动物、植物、大自然等然后进行夸张化和拟人化创作而成,它具有结构简短,含有明显教训意义的特点。
总之,神话和寓言在概念、成型时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_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在初中语文(人教版)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同学对童话、寓言和神话这三种文学样式的概念模糊不清,有时指鹿为马,有时混为一谈。
早期的一些儿童文学的书籍中,对这三种文学样式也常相提并论,不加区分。
为明确概念,在此我略谈三者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
当时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
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种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著名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童话、寓言、神话异同比较表(施晓红)

创作主体
大部分是文人创造。
远古时代的劳动人民,来自民间。
大部分来自民间。
创作目的
是为满足儿童的游戏冲动和审美心理,提升儿童的认识水平和审美水平。
是原始人在那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种精神活动。
在于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类别区分
人类童话、动植物童话。
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人物寓言、动物寓言。
阅读对象
专为儿童创作和编写,故事内容、情感倾向都以儿童心理情趣和智力水平为标准,具有儿童性。
一代代的劳动人民,没有为谁创作的明确倾向。
题材选取
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可加以人格化,以物拟人,妙趣横生。
一般都是关于万物起源的。
多以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评,或对某种人的有所讽刺和箴戒。
情节结构
故事完整,篇幅较长,情节比较曲折,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有一二千言。
必须是一个拥有特定场所、特定时间(即使两者都没有说得很明确),并且是在叙述一个特定人物(或神佛)的故事。
注重人物形象刻画的典型性,而且童话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的个性在情节发展中丰满生动,呈立体化。而且一般都是正面的成功的形象,反面形象往往是用来衬托正面形象。
一般为“神”、“半人半神”的英雄和具有神性的动植物等。一般要体现神的崇高和圣洁、献身精神、责任感。
主要形象只是附着于故事,没有细致的刻画和细节描写。大都是类型化的,平面的,性格不会变化,而且通常用反面的失败的形象来说明寓意。
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异同点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异同点导读: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异同点儿童文学中常用到的三种文学样式童话、寓言和神话,到底什么是童话,什么是寓言,什么是神话,也许大家都不太清楚。
早期的一些儿童文学的书籍中,对这三种文学样式也常相提并论,不加区分。
其实,这三者是有区别的。
一、概念。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
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种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著名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小学文学常识: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

小学文学常识: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小学文学常识: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小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对自己有着很大的好处,在考试中也可以更从容的应对,写作中也可以引经据典。
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
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种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著名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神话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它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神话、寓言、童话的特点

神话、寓言、童话的特点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
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有“寄托”的意思,篇幅都比较短小,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故事情节大多为虚构,面向大众。
2.童话,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同样虚构,但主要为讲述美好,
生动可爱的东西,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涉及反面负能量情节的。
3.神话故事,民间文学的一种。
一般起源于远古时代口头创作。
包括神鬼的故
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
导读: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
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种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著名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神话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它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
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
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最早的神话。
它是远古人民对自然界的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反映人们对自然界的虚幻而有趣的认识。
在中国古书中,如《山海经》、《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故事,外国神话较有名的如《荷马史诗》等。
三、特点不同。
童话常常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生命,大多涉及超自然因素的神怪鬼灵。
童话中的形象时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极大的夸
张性。
寓言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是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们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
一般说,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的,神话的创作方法是浪漫的。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
1.小学文学常识: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
2.童话、寓言和神话有何区别
3.如何区别童话、寓言和神话
4.狼和羊的寓言童话故事
5.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6.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7.童话的寓言作文
8.菜农和空谈家寓言童话故事
上文是关于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