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礼记大学中庸41页PPT

合集下载

《中庸》节选ppt课件

《中庸》节选ppt课件
因为中庸之道即天道,至诚则“不勉而 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怎样才能做到至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放弃 笨鸟勤飞
四、写法探究
《大学》和《中庸》中采用了很多 递进论述的方法,如《大学》中说: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请将《中庸》中的类似论证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来,体会其中的逻辑关系,弄 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 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普遍推行的行为准则
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心 是平静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表现都 能符合节度,称之为“和”。“中”是天下 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遍推行的 准则。如果能够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 天地都能各安其所,万物得以化育了。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孔子说:“中庸之道是天下最高的道德 标准呀,可是人们很少能做到,(这种 情况)已经很长时间了。”
推行 通“智” 无能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 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 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 知味也。”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推行的原因,我知 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 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 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 过分:无能的人根本做不到。没有谁每天不 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本性 遵循 修明 教化 片刻,一会儿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 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 遵循着本性叫做道德,圣人修明道德,这 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 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中庸》解析最新PPT课件

《中庸》解析最新PPT课件
? 在认识事物时,孔子把中庸当成了方法论,“吾有知乎 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 竭焉。”
? 在办事情时,孔子主张“过犹不及”,“子贡问:‘师 (颛师孙—— 子张)与商(卜商 —— 子夏)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
2020/4/26
? 在进入原著讲解之前,我们先要介绍一些儒家的中 庸思想。
2020/4/26
4
? 在儒学创立之前,中华文化圣人就已经产生了中庸 的思想。
? 按照朱熹的解释,尧再传位于舜的时候告诉他: “允执厥中”,舜在传位于禹时加上了三句“人心 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形成 了圣人的千古“心传”。
2020/4/26
26
? 第二层意思是说君子 要慎独,即在别人看 不到地方也要保持自 己的善行,不要随波 逐流,因为天道是无 所不在的。遽伯玉不 欺暗室。东汉杨震的 “天知、地知、你知、 我知”。
2020/4/26
27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 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 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也。”
2020/4/26
31
?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 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终极的真理,春秋战国的 混乱,就是因为人们失去了这个不可或缺的“大 道”。例如孟子“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颜氏家训》说:“墨翟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 徒,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节 文尔。”
2020/4/26
30
?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君子 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国学课件《中庸》

国学课件《中庸》
dú yě
独也。
译文:
全国高级职业经理资质评价培训班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 “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 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 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 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 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 是谨慎的。
第九章 正 心(四)
zǐ yuē tiān xià guó jiā kě jūn yě jué lù kě cí yě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ě néng yě
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全国高级职业经理资质评价培训班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shì gù jūn zǐ jiè shèn hū qí suǒ bù dǔ
kǒng jù hū qí suǒ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
bú wén mò xiàn hū yǐn mò xiǎn hū wēi gù jūn zǐ shèn qí
不闻。莫见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
jí qí zhì yě suī shèng rén yì yǒu suǒ bù zhī yān fū fù zhī bú
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
xiào kě yǐ néng xíng yān jí qí zhì yě suī shèng rén yì yǒu suǒ
译文 孔子说:“天下国家 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 放弃,雪白的刀 刃可以践 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 到。”
第十章 明 道(二)
Zǐ lù wèn qiáng zǐ yuē nán fāng zhī qiáng yú běi fāng zhī

《中庸》解读ppt课件

《中庸》解读ppt课件
《中庸》解读
提纲
• 一,《中庸》的作者 • 二,“中庸”释义 • 三,《中庸》的哲学基础 • 四,《中庸》的君子之行 • 五,《中庸》的学习思想 • 六,《四书》对当代教育的重要性
一,《中庸》的作者
• 1,孔子的“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
• 2,六经中的《礼》:《仪礼》、《周礼》、《礼 记》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对今天的启发: • 博学:学习的重要性 • 审问:老师、朋友的重要性 • 慎思: •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明辨:是非 • 笃行:知行合一
六,《四书》对当代教育的重要性
1,中国教育为什么丢失了传 统文化?
• 1966年的“破四旧”:曲阜师范学 院“毛泽东思想红卫兵讨孔战士” 的实录:“由红卫兵和贫、下中 农组成的突击队,带着深仇大恨 到了孔林。他们抡起镢头、挥舞 铁锨,狠刨孔老二及其龟子龟孙 们的坟墓。经过两天的紧张战斗, 孔老二的坟墓被铲平,‘大成至 圣先师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 碎!孔老二的七十六代孙令贻的 坟墓被掘开了……孔林解放 了……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 下,获得新生了!
• 慎终追远
• (右图:四序堂祖 先牌位)
• 3,五达道与三达德
•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 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 下之达德也。
• 孟子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人是人伦关系中的存在
五,《中庸》的学习思想
•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 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 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嘉祥 县城南20公里的玄武山下有曾 庙

大学、中庸讲读PPT课件

大学、中庸讲读PPT课件

► 附: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 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 条理也,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孟子·万章下》)
► 领会:孔子在儒家思想传统中的地位。
► 思考:儒家与“儒教”。儒家的神圣化人格典范的 文化意义。
►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 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 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 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 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使其君子不 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 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覆沉痼,以及五季 之衰,而坏乱极矣!
关于《文心雕龙》的“定势”理 论
► 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铨别,宫商朱紫,随势各配。章表奏 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 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核要;箴铭碑诔,则体 制于宏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此循体而成势,随变 而立功者也。——《文心雕龙·定势》
► ……自近代辞人,率好诡巧,原其为体,讹势所变,厌黩 旧式,故穿凿取新,察其讹意,似难而实无他术也,反正而 已。故文反正为乏,辞反正为奇。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 上字而抑下,中辞而出外,回互不常,则新色耳。
《大学》、《中庸》讲读
2015年12月21日
学习《大学》提纲
►朱熹《<大学>序》: ►大学——古之大学教人之法——与《孟子》
的关系——三代以降的教育:穷理、正心、 修己、治人——周衰失教——孔子:继往开 来:外极规模之大,内尽节目之详——俗儒 与异端——二程:接孟氏之传。 ►程颐之“提示”:初学入德之门——古人为 而得”与 “从容中道”(《中庸》)的关系

国学培训-大学、中庸

国学培训-大学、中庸
在吹牛和自贬之间是真诚,在虚荣和自卑之间 是自重,在奉承和慢待之间是好客,在谄媚和 傲慢之间是友谊,在羞怯和无耻之间是谦和, 在嫉妒和乐祸之间是义愤,在戏谑和木讷之间 是机智。
2020/5/7
9
《中庸》主要内容
3、“诚”字贯穿《中庸》全文。 ➢ 《大学》中的诚意是只说人道,而《中庸》中的
诚,不仅仅说的是人道,更多的是关注天道。 ➢ 诚贯穿《中庸》全部,《中庸》贯穿中国人心全
等,都是耳熟能详的话语。 ➢ 有物斯有象,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
则有仇,仇必和而解。 ➢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020/5/7
6
《中庸》主要内容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 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可见,“中和”是一种能力,正确的时机,恰当 的方法是“中和”,是哲学上讲的那个最合适的 “度”。
2020/5/7
13
《中庸》主要内容
➢诚就是面对自己的不逃避,不躲闪。
➢诚就是面对事情的勇于担当,无愧于心 。
➢诚要靠各种形式的表达。
➢王阳明的良知体会,诚既是良知的展现 。
➢诚是由内而外,信有外而内。
2020/5/7
14
《中庸》主要内容
➢诚信相互交融,是谓成人。 ➢不信任别人,我们一天也活不下去。 ➢信仰是诚信的绝对状态和最后保障。 ➢信用、信任、信仰,搞清楚这三者之间
➢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 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 可以与天地参矣。
2020/5/7
12
《中庸》主要内容
大意是说: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 天赋的本性;能充分发挥天赋的本性,就能充分 发挥天下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天下众人的本 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 的本性,就能赞助天地养育万物;能赞助天地养 育万物,就能与天地并立为三了。

《大学与中庸》PPT课件

《大学与中庸》PPT课件

·

·
四及朱 集天庸程 書之熹 注下。子

章名: 句。中
之中曰 中定者:


集庸者 庸理,不 庸
注,, 章。天偏
平不 句(下之
中常偏 引朱之謂
庸也不 )熹正中
章。倚 :道,
句(、 四,不
)朱無 書庸易
熹過 章者之
:不 句,謂
2021/8/17
17
►2-11

·
►2-12

之君仲
熹中本中喜
中子尼
:和也節怒
其邇曰
。知過曰
白:
中言:
人之之:
刃天 可下 蹈國
中 庸
於,舜 民隱其 ,惡大
執 其
莫矣,道 不:愚之 飲賢者不
無 過
也家 易 其而知 兩 食者不行 無
,可 中均 庸也
而 難
斯揚也 以善與 為,!
端 而
也過及也 ,之也, 鮮,。我
不 及
不,
舜執舜 用 能不道知
可爵 能祿 也可
乎其好 其 知肖之之
!兩問 端而
於,,,。誠心先國德 庶國身意物其。修者於

人治修誠格意欲其,天
,而而而而者正身先下
一後後後後,其。齊者
是天家心知先心欲其,
皆下齊正至致者修家先
以平,,,其,其,治
修。家心知知先身欲其

2021/8/17
7
►1-21


(其其朱 卷方便窮朱
朱如如熹 十是未盡熹
熹何何: 五格是事:
:謂謂格 朱之之物 子心性者
身手其。之後閒謂欺
,所獨此視厭居自也
心指也謂己然爲謙,

礼记.大学ppt课件

礼记.大学ppt课件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 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 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 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 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 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 《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 “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详训诂,明句读, 洒扫应对进退、 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 节。 “大学”是大人之学。十五岁入 大学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治国安邦的道理。
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 时候,也能严格的要求自己, 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辞 源》中解释到:在独处时能谨 慎不苟。《辞海》中作这样的 解释:“在独处无人注意时, 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暗室不欺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 得人的事。 春秋时期,卫国贤臣蘧(qú)伯玉 一贯遵守朝中礼制,夜间乘车经过卫灵 公的宫殿前,按照朝中礼制得下马车步 行。他从来就不因夜晚没人看见而不遵 守宫廷礼节,卫灵公因此十分器重他, 并经常在朝会上夸他“暗室不欺”。
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 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 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可能的。他 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来 没有这样的事情。
明德 美好的德行
新民 使天下人去旧更新
至善 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 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