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的纺织品和聚酯工业

合集下载

浅谈聚酯纤维新产品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聚酯纤维新产品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聚酯纤维新产品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二元醇、二元酸经过聚缩合成的聚酯材料,经纺丝后得到合成纤维,简称为PET纤维。

聚酯纤维是在1941年发明,当时是第一大合成纤维品种。

聚酯纤维的优势在于保形性、抗皱性良好,弹性恢复能力和强度较高,同时不沾毛、抗皱免烫、坚固耐用。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聚酯纤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率。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聚酯纤维新产品的开发现状,以及其发展前进进行了论述。

标签:聚酯纤维;新产品;开发现状;发展前景近年来,尽管合成纤维在数量方面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功能和性能方面,依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

人们对于合成纤维具有很高的要求,期望其所具有的功能可以超过天然纤维。

在这种动力之下,使得合成纤维生产新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在对天然纤维的替代、仿制、超越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的合成纤维材料,极大的推动了聚酯纤维的发展和进步。

1 聚酯纤维新产品整体开发应用现状新合纤是一种高科技纺织品,指的是在新型合成纤维基础上,运用后加工技术制作合成的新一代纤维产品。

新合纤不但指新型的合成纤维,同时也包括了具有优异性能的织物。

新合纤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合成纤维的发展,使其在性能上实现了对天然纤维的全面超越。

聚酯纤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和发展,第一代产品由三角异形丝、有光丝生产仿丝绸光泽的产品;第二代产品注重贴身干爽细软、手感丰满柔和,在感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第三代产品在对纤维色法仿真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第四代产品对仿天然纤维实现了全面的超越,形成了质感独特的新合纤;第五代产品基于异聚合单体复合技术、单纤维超细化技术为基础,体现在纤维形状无规则化、丝表面改性等特点。

在聚酯纤维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中,主要体现在细旦、超细旦纤维、三异纤维、干爽型纤维、高收缩纤维、自伸长纤维、多种功能性纤维等。

2 我国聚酯纤维新产品开发应用现状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社会需求总量不断增加,对聚酯纤维工业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聚酯纤维的现状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

聚酯纤维的现状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

聚酯纤维的现状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聚酯纤维是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包装、建筑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聚酯纤维产业的现状以及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聚酯纤维的特点。

聚酯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如高强度、高弹性模量、抗蠕变能力强等。

此外,聚酯纤维还具有耐磨、耐光、耐热、耐化学药剂等诸多优点,使其成为纺织行业的首选材料之一。

目前,聚酯纤维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聚酯纤维产量占到合成纤维总产量的80%以上,年产量超过50亿吨。

而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聚酯纤维生产国家,年产量超过30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

聚酯纤维产业的发展主要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聚酯纤维作为纺织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受益于这一趋势。

其次,聚酯纤维的广泛应用领域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包括纺织、服装、家居、汽车、建筑等多个行业都离不开聚酯纤维的应用。

新兴行业的发展也为聚酯纤维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如新能源车、高速铁路等领域对聚酯纤维的需求不断增加。

未来五至十年,聚酯纤维产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首先,全球纺织品市场的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崛起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其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聚酯纤维的功能性和性能将不断提升,为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

例如,聚酯纤维可以通过改性提高其吸湿透气性能,满足人们对于舒适性的要求。

同时,纺织品的绿色环保问题也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聚酯纤维的可回收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

在发展的同时,聚酯纤维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聚酯纤维的生产需要用到聚酯原料,而这一原料的供应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聚酯纤维产业竞争激烈,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以保持竞争优势。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200T/Y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工艺设计摘要本次设计的产品为四氢化临苯二甲酸酐,简称四氢苯酐。

目前的生产工艺有丁二烯与顺丁烯二酸酐进行双烯合成反应生成四氢苯酐,用丁二烯与顺酐为原料混合进入高压釜,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将高压釜内物料全部压入结晶槽,反应物料在结晶槽内搅拌、冷却、结晶后用氮气将其压入过滤器,进行真空过滤后送入干燥室干燥。

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双烯合成、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工艺设计的内容包括: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以及生产设备中其他设备的选择等。

图纸包括生产流程图、换热器图。

关键词:四氢苯酐;双烯合成;丁二烯;顺酐;精制200 t/Y four hydrogenation technology design of phthalicanhydride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product is four benzene anhydride hydrogenation Pro two, referred to as THPA. Current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butadiene and diene synthesis reaction of tetrahydrophthalic anhydride maleic anhydride, with butadiene and maleic anhydride as raw material mixed into the autoclave, after the end of the reaction with nitrogen autoclave materials are pressed into the crystallization tank, reaction material in the crystallizer to stirring, cooling, crystallization with nitrogen it is pressed into the filter, vacuum filtering into the drying room. The process flow mainly includes: synthesis of double olefin, cooling crystallization, filtration and drying.The contents of technological design include: process design, material balance, energy balanceand other equipment selection in production equipment..The drawing includes the production flow chart and heat exchanger chart.. Keywords: THPA; diene synthesis; butadiene; maleic anhydride; purification目录1文献综述 (1)1.1四氢苯酐的用途 (1)1.1.1环氧树脂固化剂 (1)1.1.2合成除草剂 (2)1.1.4合成超支化聚酯 (5)1.1.5合成六氢苯酐 (7)1.2合成四氢苯酐的原料 (8)1.2.2丁二烯的用途 (9)1.3顺丁烯二酸酐 (10)1.3.1顺丁烯二酸酐的物理化学性质 (10)1.3.2顺丁烯二酸酐的用途 (11)1.4甲苯 (12)1.5四氢苯酐的合成原理 (13)1.5.1四氢苯酐合成反应 (13)1.5.2Diels-AIder反应机理[32] (13)1.6 DieIs-AIder反应特性 (14)1.6.1方位选择性 (14)1.6.2立体选择性 (15)1.6.3立体专一性 (16)1.6.4四氢苯酐合成中的副反应[36] (17)1.6.5丁二烯二聚物 (17)1.6.6橡胶状自聚物 (17)1.7丁二烯过氧化自聚物 (17)1.7.1丁二烯端聚物 (18)1.7.3抑制丁二烯自聚反应的手段 (21)1.8四氢苯酐的合成方法 (22)1.8.1最早的实验室合成方法[42] (22)1.8.2与工业接近的合成方法[45,46] (23)1.8.3溶剂法 (23)2确定设计任务及流程 (25)2.1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25)2.1.1设计生产制度 (25)2.1.2工艺设计参数: (25)2.1.3工艺过程及原理: (27)2.1.4流程图 (27)2.1.5流程简述 (28)3物料衡算 (28)3.1物料衡算 (29)3.1.1物料流程图 (29)3.1.2高压釜物料衡算 (29)3.1.4结晶槽物料衡算 (32)3.1.5干燥室物料衡算 (32)4 设备的热量衡算 (32)4.1设备的热量衡算 (32)4.1.1反应过程的能量方框图 (33)4.1.2 Q的计算 (33)4.1.3反应能量衡算过程 (34)5 设备的工艺计算 (34)5.1设备工艺计算 (34)5.1.1计算总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35)5.1.2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35)5.2核算压力降 (36)5.2.1管程压力降 (36)5.2.2壳程压力降 (36)5.2.3核算总传热系数 (37)5.3换热器图 (39)6 设计小结 (39)参考文献 (40)致谢 (43)1文献综述1.1四氢苯酐的用途四氢苯酐是顺酐的下游产品之一。

2023年聚酯纤维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聚酯纤维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聚酯纤维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一、行业概述聚酯纤维是以聚酯为原料生产的纤维材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建筑、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合成纤维。

聚酯纤维的制造流程较为成熟,产品性能在许多方面具有优势,比如耐热、耐腐蚀、耐油、抗拉强度高等。

而在环保、健康等方面,聚酯纤维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不含氯、无毒害等。

二、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1. 市场规模从全球角度来看,聚酯纤维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据统计,2019年全球聚酯纤维市场规模达到539.3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至780.1亿美元。

而在中国,聚酯纤维市场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据报道,2019年我国聚酯纤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517.7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088.8亿元。

2. 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聚酯纤维制造工艺不断优化,产品品质不断提高。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需求不断提高,聚酯纤维的绿色、环保属性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追捧。

另外,在聚酯纤维应用领域,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表现,市场需求也将逐步扩大。

比如,聚酯纤维家居用品、服装及纺织、工程塑料、汽车部件等领域市场需求都有望持续增长。

三、市场主要影响因素1. 原材料供给聚酯纤维的生产需要大量的聚酯原材料。

目前,聚酯原材料供应相对充足,但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仍然较大,对聚酯纤维产业的成本和利润也有一定的影响。

2. 技术进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聚酯纤维的品质和性能得到了不断提高,这将使得聚酯纤维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更加强大。

另外,随着绿色、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聚酯纤维的生产技术也将朝着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不断发展。

3. 市场需求聚酯纤维市场需求主要受到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聚酯纤维在建筑、交通、电力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将持续增长。

四、市场竞争格局目前,聚酯纤维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

其中,盈趣科技、浙江龙盛、恒力股份、海尔生物、美锦能源等均是国内聚酯纤维行业的知名企业。

我国纺织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及应对措施

我国纺织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及应对措施

我国纺织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及应对措施作者:田斌,于洋,戴铭材,高原,戚甫雨,张未涛,孙雪松摘要: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绿色贸易壁垒给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地跨越有关纺织服装行业的绿色贸易壁垒,己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及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寻求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和妥善解决贸易纠纷的途径。

关键词:贸易摩擦,绿色壁垒,纺织生态标准。

目录:一、我国纺织行业的现状和前景 (1)二、绿色壁垒冲击我国纺织业 (3)三、我国纺织产品面临绿色壁垒内部原因分析 (6)四、我国纺织产品面临绿色壁垒外部原因分析 (7)五、我国纺织业应采取的措施 (8)一、我国纺织行业的现状与前景(一)纺织行业面临的历史机遇总体上,走势稳中趋升。

因为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纺织业将有大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迈进,对纺织品的需求开始由保暖为主转向以追求时尚和表现个性为主。

到本世纪末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要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对纺织的数量、品种、档次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纺织工业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使纺织品日趋成品化、配套化、时尚化和个性化。

其次,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的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这势必要求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的改革速度大大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再次,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1/5,纺织品在相当长时期内必须立足国内,特别是农村市场。

目前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市场对服装需求潜力巨大。

同时,我国仍具备劳动力和资源的比较优势,为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纺织品生产与供应中心已东移亚洲。

过去垄断世界纺织品出口的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纺织品的主销市场。

如美国几乎所有的纺织品都需进口。

世界纺织品贸易迅速向成品化、高质量、时尚化转变,从而改变了国际纺织品市场的商品构成。

2023年聚酯纤维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聚酯纤维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聚酯纤维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聚酯纤维是一种人造合成纤维,由聚酯树脂经过纺丝成纤维而成。

该行业主要生产聚酯纤维、聚酯切片和涤纶长丝等产品。

聚酯纤维广泛用于纺织、服装、家居、建筑、汽车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强度、耐磨、抗皱、易干等特点,因此受到市场的欢迎。

目前,聚酯纤维行业市场分析如下:一、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聚酯纤维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全球聚酯纤维产能约为9000万吨,而中国聚酯纤维产能占全球约50%。

近年来,随着全球纺织业的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聚酯纤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尤其是亚太地区和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对聚酯纤维的需求量极大。

同时,聚酯纤维行业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生产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环保政策的推动,使得聚酯纤维的成本压力增加。

另一方面,纺织行业竞争激烈,品牌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行业竞争格局聚酯纤维行业竞争格局较为激烈,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企业。

目前,中国的聚酯纤维企业主要分为两大集团:华丽集团和亚洲化纤。

其中,华丽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聚酯纤维生产企业,占据中国聚酯纤维市场份额的30%以上。

亚洲化纤也是一家重要的聚酯纤维企业,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除了大型企业,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中小企业通常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满足特定市场需求。

三、市场发展动力聚酯纤维行业发展动力主要有以下几点:1.需求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纺织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聚酯纤维以其良好的性能和价格优势,成为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之一。

2.技术创新:聚酯纤维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3.环保压力: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政策的推动,企业需要积极应对环境压力,加强环保措施,同时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四、市场前景展望聚酯纤维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全球纺织业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聚酯纤维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

尤其是亚太地区和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将成为聚酯纤维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聚氨酯-(2)

聚氨酯-(2)

1.1.2 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和性能特点聚氨酯英文缩写为PU,是由二元或多元异氰酸酯与二元或多元羟基化合物作用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聚氨酯PU根据应用不同填料,有CPU、TPU、MPU等简称。

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

其原材料可分为异氰酸酯类(如MDI和TDI)、多元醇类(如PO和PTMEG)和助剂类(如DMF)。

聚氨酯橡胶(UR)是由聚酯(或聚醚)与二异氰酸脂类化合物聚合而成的。

它的化学结构比一般弹性聚合物复杂,除反复出现的氨基甲酸酯基团外,分子链中往往还含有酯基、醚基、芳香基等基团。

UR分子主链由柔性链段和刚性链段镶嵌组成。

柔性链段又称软链段,由低聚物多元醇(如聚酯、聚醚、聚丁二烯等)构成;刚性链段又称硬链段,由二异氰酸酯(如TDI、MDI等)与小分子扩链剂(如二元胺an-元醇等)的反应产物构成。

软链段所占比例比硬链段多。

软、硬链段的极性强弱不同,硬链段极性较强,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微区分布于软链段相中,称为微相分离结构,它的物理机械性能与微相分离程度有很大关系。

UR分子主链之间由于存在由氢键的作用力,因而具有高强度高弹性。

聚氨酯橡胶具有硬度高、强度好、高弹性、高耐磨性、耐撕裂、耐老化、耐臭氧、耐辐射、耐化学药品性好及良好的导电性等优点,是一般橡胶所不能比的;耐磨性能是所有橡胶中最高的,实验室测定结果表明,UR的耐磨性是天然橡胶的3~5倍,实际应用中往往高达l0倍左右;在邵尔A60至邵尔A70硬度范围内强度高、弹性好;缓冲减震性好,室温下,UR减震元件能吸收10 ~20 振动能量,振动频率越高,能量吸收越大;耐油性和耐药品性良好,UR与非极性矿物油的亲和性较小,在燃料油(如煤油、汽油)和机械油(如液压油、机油、润滑油等)中几乎不受侵蚀,比通用橡胶好得多,可与丁腈橡胶媲美;耐低温、耐臭氧、抗辐射、电绝缘、粘接性能良好。

缺点是在醇、酯、酮类及芳烃中的溶胀性较大;摩擦系数较高,一般在0.5以上。

PET基本资料

PET基本资料

特性:1.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及光泽度,符合食品安全性标准,并可回收处理。

2.可抽丝加工作成聚酯丝,应用于纺纤工业。

3.刚性佳、强度高,但高热若有水气会产生水解作用,使物性及机械下降、表面产生雾化现象。

4.二氧化碳(碳酸饮料瓶)、氧气的阻隔性佳。

5.耐有机溶剂、油、弱酸,但不耐碱。

机械特性密度:1.4 g/cm3拉伸强度:45MPa抗裂伸长率:350%硬度:130(Rockwell M)吸水率:90%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聚合物。

英文缩写为PET,主要用于制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中国商品名为涤纶)。

这种纤维强度高,其织物穿著性能良好,目前是合成纤维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1980年世界产量约510万吨,占世界合成纤维总产量的49%性质分子结构的高度对称性和对亚链的刚性,使此聚合物具有高结晶度、高熔融温度和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特点,熔融温度为257~265℃;它的密度随着结晶度的增加而增加,非晶态的密度为克/厘米^3,拉伸后由于提高了结晶度,纤维的密度为~克/厘米^3,从X射线研究,计算出完整结晶体的密度为克/厘米^3。

非晶态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67℃;结晶聚合物为81℃。

聚合物的熔化热为113~122焦/克,比热容为~焦/(克.开),介电常数为~,比电阻为10^11 10^14欧.厘米。

PET不溶于普通溶剂,只溶于某些腐蚀性较强的有机溶剂如苯酚、邻酚、间甲酚、三的混合溶剂,PET纤维对弱酸、弱碱稳定。

应用主要做合成纤维的原料。

短纤维可与棉花、羊毛、麻混纺,制成服装用纺织品或室内装饰用布;长丝可做服装用丝或工业用丝,如用于滤布、轮胎帘子线、降落伞、输送带、安全带等。

薄膜可作片基,用于感光胶片、录音磁带。

注射模塑件可做包装容器。

热物性质负载挠曲温度:76 ℃融点:245℃成形加工性射出成型温度:270~310℃射出成型压力:700~1400kg/cm2成形收缩率:%模具温度:130~150℃用途说明机械方面:工业纤维、光盘基材、透明板材、绝缘材、电容器、电缆包覆、冰箱内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兴未艾的纺织品和聚
酯工业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方兴未艾的中国纺织品和聚酯工业
尽管中国开始支配全球纤维市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但是众多的人口、强劲增长的经济、政府对纺织品和化纤行业的扶植政策以及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中国纺织品的国内及出口市场都呈现出快速的增长。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国家逐步取消贸易配额或是降低关税水平,全球纺织品和纤维市场格局将出现巨大的变化。

来自中国的这场“风暴”将去往何方是席卷海外,占领那些纺织品行业业已陷入困境的国外市场,还是使国内企业通过竞争,优胜劣汰
上世纪90年代末,西方纺织品生产商被进口产品迎头痛击,尽管GDP和最终消费需求都有所增长,但是从亚太地区低成本生产商那里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占据了这些新需求的大部分。

在美国尤为明显,美元的坚挺使得美国国内纺织品和服装行业衰退,进口货对国内业界造成了负面影响。

例如,从1997年到2002年9月,由于美元的坚挺加上最终制成品需求由美国转向亚洲,美国有250家纺织品厂商被迫关闭,影响到7万个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美国东南部各州。

象美国同行一样,欧洲生产商的损失也相当惨重,尽管他们试图把生产移出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国家,同时要求政府加强反倾销措施以试图阻挡进口货的冲击,但是直到今天,这些努力尚未奏效。

在欧美生产商陷入困境的同时,亚太地区的生产商却从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中受益。

只有中国国内经济具有足够实力来维持对美元的联系汇率,稳定出口产品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

尽管利率波动使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得以重新分配,但是进口关税和配额长期以来保护了中国国内市场,使周边地区过剩的纤维产能很难进入,这最终也造成了中国国内纤维产能过剩。

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地区的生产商却在供过于求的状况下苦苦挣扎,许多纤维和纺织品生产商被迫宣布破产。

纺织品贸易问题
自从2001年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纺织品进口配额和关税大幅降低,过去10年间,中国已经开始稳步降低纺织品和服装的关税水平。

1989年以前,纺织品进口关税平均水平超过70%,1994年降到40%以下。

目前的关税水平从9.8%到34%不等,部分产品类别的关税甚至低到4%,在WTO有关规定下,还将进一步降低。

为了更好的迎接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纺织行业进行改造,主要是进行技术改造、提升管理水平、简化贸易体系和设计的现代化。

2005年前纺织行业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50%的纱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0%的织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无梭织机产能扩大一倍,达到总产能的25%
合成纤维行业要提高多样化和专业化水平
尽管政府有关部门明确制定了这些目标,但对于如何实现没有做出具体的指导。

大部分政府部门官员认识到,不能再继续出口低质量的产品,要坚持不懈的提升出口
产品的质量。

实际上,短期来看中国可能损失部分受配额保护的高质量产品的出口量。

另外,中国聚酯纤维生产商数目众多,规模不大,有许多企业还在用聚酯切片生产短纤和长丝,尽管情况在改变之中。

在某些情况下,缺乏配套是可行的,特别是在那些偏远地区,但在WTO框架下,缺乏规模优势和配套整合将会影响厂商的竞争力。

这些压力促使产业进行调整,减少厂商数目,纤维和纺织品企业的就业机会也相应减少,企业间的联合与重组会显着增加。

此外,中国政府决心用市场的力量来进行调控,减少重复生产,减少原料无效消耗,淘汰成旧的设备,更新管理思想等等。

市场结构体系
90年代末获得的高利润,10年前政府的保护性措施,加之西方化纤生产技术的本地化降低了投资成本,这些使得中国纤维生产能力骤增。

大部分项目是那些规模较小、机制灵活的乡镇企业或是民营企业建设的,小聚酯产能增长数目惊人。

但是许多这类企业认识到这种结构是没有竞争力的,因而最近新建的项目都是规模大、一体化的世界级生产装置。

很少有新聚酯产能与PTA或是乙二醇装置配套建设,但是有些厂商的的原料消费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开始研究后向整合的可行性。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纤维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东部省份:浙江和江苏,这里有许多棉纺厂。

江浙地区已经成为中国长丝和短纤消费需求最大的地区,中国超过四成的化纤生产商位于在两个省份。

大部分化纤产品由生产商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或是在几个中心市场分销。

为了促进省际贸易,中国建立了10个纺织品分销中心市场,四个位于浙江省。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其他许多省份也建立了一些规模相对较少的中心市场。

中国纺织品行业的竞争力
在做任何成本竞争力分析时都要考虑一系列因素。

这些包括一些明显的因素,例如技术(影响原料和能源消耗)、规模和劳力负担、配套程度和物流。

从一个非中国纤维生产商的角度,在分析竞争力时还需要包括在已付税款交付(DDP)基础上的关税和物流成本。

2002年,但关税尚未降低最低水平时,台湾和韩国的生产商仍然可以比其他生产商更低的成本有效地销售聚酯切片。

但当成本更低的中国大陆生产商进入市场以后,即便是关税水平已经降到更低水平的环境中,台湾和韩国化纤企业的这种竞争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短纤、POY、DTY等聚酯下游产品的市场动态与聚酯切片不同,同样的,下游纺织品行业的竞争力也需要单独来看。

尽管中国,某些纺织品尚不能从质量上和成本上与进口产品竞争,但在下游生产领域进行的技术改造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纺织品净出口国家,无可否认部分出口纺织品是由进口纤维生产的或是卖给低端应用领域。

在更为下游的服装领域,中国在规模和成本上的优势更为明确,该地区大多数布匹生产商都以中国低成本的成衣行业为目标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