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选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时间 2020 — 2020学年上学期周

【课标要求】

1. 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

2. 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

3. 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4. 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

1.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指

2. ,叫做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必修2)中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等的周期性变化。

【复习】

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课前练习】完成下表:

【科学探究】教材P14 考察(观察)元素周期表,探究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共有几个周期?每个周期各有多少种元素?写出每个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和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的通式。为什么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元素周期表共有多少个纵列?周期表上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简称“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

3.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课本图1-16所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s区、d区和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为什

么s区(H除外)、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

4.元素周期表可分为哪些族?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5.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主要集中在右上角三角区内?

6.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为什么?

【归纳】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

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1.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决定所在周期数

周期数= (钯除外)46Pd [Kr]4d10,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第五周期。

2.外围电子总数决定排在哪一族如:29Cu 3d104s1,10+1=11尾数是1所以,是IB。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原子结构以及递变规律的具体体现。

【思考】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

(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

【学与问】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周期表中的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

【典例解悟】1.

图1

(1)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请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边界。

(2)元素甲是第三周期、第ⅥA族元素,请在下边方框中按氦元素(图1)的式样,写出元素甲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排布。

(3)元素乙的3p亚层中只有1个电子,则乙原子半径与甲原子半径比较:______>______;甲、乙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________,请写出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原子结构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所学的电子排布规律及周期表判断,同周期的ⅡA和ⅢA之间的原子序数差不可能是()A.1 B.11 C.25 D.8

3. R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等于所有的能层s能级电子总数,则R是( )

A.Li

B.Be

C. S

D. Ar

【当堂检测】

1.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 四周期ⅦB族

B 五周期ⅢB族

C 六周期ⅦB族

D 六周期ⅢB族2.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八种连号元素,它们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图中X元素应属()

A ⅢA族

B ⅣA族

C ⅤA族

D ⅥA族

3.某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族元素的原子序

数是( )

A 只有x+1

B 可能是x+8或x+18

C 可能是x+2

D 可能是x+1或x+11或x+25

4.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 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5. 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第四周期ⅦB族

B、第五周期ⅢB族

C、第六周期ⅦB族

D、第六周期ⅢB族

6. 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ⅡA族元素。下面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合物中呈+2价

B.单质使水分解.放出氢气

C.氢氧化物呈两性

D. 碳酸盐难溶于水

7.元素的分区和族

1) s 区: ,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 , 属于活泼金属, 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2) p区:,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族元素, 为非金属和少数金属;

3) d区: ,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族元素, 为过渡金属;

4) ds区: , (n-1)d全充满,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 , 过渡金属(d和ds区金属合起来,为过渡金属);

5) f区: , 包括元素, 称为内过渡元素或内过渡系.

【练习】

1.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 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Z2 B.X2YZ3C.X2YZ2 D.XYZ3

2.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试问:

(1)此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多少?

(2)它有多少个电子层?有多少个能级?

(3)它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什么?

(4)它属于第几周期?第几族?主族还是副族?

(5)它有多少个未成对电子?

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d区的元素是________(填编号)。

(2)表中元素①的6个原子与元素③的6个原子形成的某种环状分子名称为________。

(3)某元素的特征电子排布式为n s n n p n+1,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的孤对电子对数为________;该元素与元素①形成的分子X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4)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上表中元素⑤与元素②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请写出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X与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D.X与Y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所有的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p区

B.p区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以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4.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2,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A.4 B.5 C.6 D.7

5.X元素能形成H2X和XO2两种化合物,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A.13 B.14 C.15 D.16

6.下列各组元素按最高正价由高到低、负价绝对值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

A.Na、Mg、Al B.F、O、N C.N、O、F D.S、P、Si

7.元素X的最高正价和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元素Y原子次外层与元素X原子次外层均为

8个电子,X、Y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X、Y形成的化合物是( )

A.MgF2 B.MgCl2 C.CaCl2 D.CaBr2

8.下表列出的是部分元素的原子序数,有关该表中元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一横行元素其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第一纵行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中间一纵行元素不易与其他元素结合

D.中间一纵行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介于左右两纵行元素之间

9.完成下列表格:

10.

族元素,B、D两元素的质子数之和是A、C质子数之和的两倍,这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

单质溶于CS2溶剂。

(1)确定四种元素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均含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核电荷数总和为38,Y元素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占核外电子总数的3/4,W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同周期Z元素多5个电子,

且W和Y不属于同一主族。

(1)写出元素符号: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________、W__________;

(2)Z、W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导学案(第1课时)

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科学探究】教材P14

考察(观察)元素周期表,探究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共有几个周期?每个周期各有多少种元素?写出每个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和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的通式。为什么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提示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包含的元素种类如下:

周期一二三四五六七

元素数目2 8 8 18 18 32 32(?)

每周期开头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通式为n s1

每周期结尾最外层电子排布通式为n s2n p6(第一周期为1s2)。

第一周期元素原子只有一个能层,只有1s一个能级,最多为2个电子。而其他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有n s、n p两个能级,最多可排8个电子。

2.提示18个纵列;不相等。

3.提示s区有2个纵列,d区有8个纵列,p区有6个纵列。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2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s区(H除外)、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4.提示元素周期表可分为7个主族: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7个副族: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一个Ⅷ族和一个0族。在周期表中从第四周期开始由ⅡA经过副族、Ⅷ族到ⅢA,所以副族和第Ⅷ族元素又称过渡元素。

5.提示从周期表看,同周期元素越向右,非金属性越强,同主族元素越向上,非金属性越强,所以非金属主要集中在右上角。

6.提示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具有一定的金属性。

【思考】(1)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周期数=最大能层数(钯除外)46Pd [Kr]4d10,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第五周期。

(2)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如:29Cu 3d104s1,10+1=11尾数是1所以,是IB。总结: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原子结构以及递变规律的具体体现。

【学与问】

1.提示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从+1―→+7(第二周期到+5);最低化合价从-4―→-1;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提示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因为同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能层,但随核电荷数增多,核对电子的引力变大,从而使原子半径减小。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因为同主族元素自上到下,原子具有的电子能层数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虽然自上到下核电荷数也增多可使原子半径减小,但前者是主要因

素,故最终原子半径增大。

【典例解悟】1.

解析(1)略

(2)因甲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则应是硫元素,答案为

(3)因乙元素的3p亚层只有一个电子,即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即乙元素是Al,其原子半径大于硫,甲、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H2SO4和Al(OH)3,显然酸性前者强于后者。

(4)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因此元素周期表不是随意设定的,并且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元素的周期数即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元素所在主族数即为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1) (2)

(3)Al S H2SO4Al(OH)3

(4)周期性变化元素的周期数即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的主族序数即为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

2. 解析:解法1:周期表中第二、三周期的ⅡA和ⅢA之间的原子序数差是1,第四、五周期的ⅡA和ⅢA之间的原子序数差是11,第二、三周期的ⅡA和ⅢA之间的原子序数差1,是设两种元素的符号分别为X和Y,则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2Y3,即X为+3价,Y为-2价第六、七周期的ⅡA和ⅢA之间的原子序数差25。

解法2:由于第同周期的ⅡA和ⅢA对应的族序数一个偶数族,一个奇数族。利用奇偶法,族序数差不可能为偶数,也可判断出只有D不可能。

答案:D

3. 解析:若只有1个能层,则不存在p能级,若有2个能层,则有两个s能级,则电子排

布为1s22s22p4为O元素,若有3个能层,则有三个s能级,则电子排布为把s22s22p63s23p6,则可以看出应选D。

答案:D

【当堂检测】

参考答案:

1 D

2 B

3 D

4 C 5. D 6.BD

7. 1)ns,IA、IIA 2)np,IIIA-VIIA 以及0 3)(n-1)d,IA、IIA 4)ns,IB-IIB 5)镧系和锕系

【练习】1.答案 A 2.答案(1)29个(2)4个电子层;7个能级 (3)3d104s1(4)第四周期;第ⅠB族;副族 (5)有1个未成对电子

3.答案(1)⑨(2)苯 (3)1 三角锥形 (4)Be(OH)2+2NaOH===Na2BeO2+2H2O

【课后作业】

1.答案CD

2.答案 A

3.答案AD

4.答案 B

5.答案 D

6.答案 D

7.答案

C 8.答案 C 9.答案

10.

(2)NaHSO4+NaHSO3===Na2SO4+H2O+SO2↑

11.答案(1)H O Mg Cl

(2)Mg(OH)2+2HClO4===Mg(ClO4)2+2H2O

(3)Mg(OH)Cl

三河一中高三物质结构系列导学案(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知识回顾】(必修2) 1.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指 2. ,叫做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必修2)中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等的周期性变化。 【预习导学】 写出锂、钠、钾、铷、銫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电子排布 式。 锂:氦: 钠:氖: 钾:氩: 铷:氪: 銫:氙: 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来?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周期系 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 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可见,元素周期 系的形成是 [讨论与探究]请运用构造原理解释为什么周期系中每一周期里元素的数目并不总是一样 多(分别是多少)?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请认真思考课本14~15页的6个科学探究!

(1)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每周期具有元素的数目分别为 一二三四五六七通式开头元素电子排布式 结尾元素电子排布式 第一周期结尾元素只有一个能级,个电子,所以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列, ①价电子层: ②价电子:价电子层上的电子。 ③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填“相等”或“不相等”或不知道) (3)s区有个纵列,d区有个纵列,P区有个纵列;从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可 以看出,s区、d区、ds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的及的d电子,呈现金属性,所以s区、d区、ds区都是金属。 【归纳】 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价电子数等于序数。 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n-1)d1~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 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序数; 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序数。 (4)元素周期表可分为族、族、族和族:从图1—16可知,副族元素(包括区和区。 区的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元素)和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元素向元素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s区p 区 d 区ds 区 f 区分区原则 纵列数 是否都是金属 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区。主族主要含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屑,反应结束后滤出固体物质,滤液中的阳离子可能是() ①Fe2+②Fe2+、Fe3+③Fe2+、Cu2+ ④Cu2+、Fe3+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解析:“滤出固体”说明剩余单质Cu或Cu、Fe的混合物,因为氧化性顺序为 Fe3+>Cu2+>Fe2+,则溶液没有Fe3+,有Fe2+,可能有Cu2+。 2.欲除去FeSO4溶液中含有的CuSO4和Fe2(SO4)3等少量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A.氨水 B.铝粉 C.铁粉 D.NaOH溶液 答案:C解析:加入铁粉后,Cu2++Fe Cu+Fe2+,2Fe3++Fe3Fe2+,然后将过量的铁粉及Cu 过滤即可。 3.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是() ①加足量氯水②加足量KMnO4溶液③加少量KSCN溶液 A.①②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答案:C解析:本题检验方法的关键是Fe3+与SCN-反应,溶液显红色。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证明无Fe3+,再加氯水,如有Fe2+可被氧化为Fe3+,与SCN-反应使溶液显红色。KMnO4溶液本身呈紫色,使Fe3+与SCN-反应显红色的实验现象不易观察,C项正确。 4.选择合适试剂完成甲、乙两组实验。 甲组:检验含Fe3+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乙组:检验含Fe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下列试剂及加入试剂顺序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甲组乙组 A新制氯水、KSCN溶液NaOH溶液 1

答案:B解析:甲组,在Fe3+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2+,要排除Fe3+的干扰。所选试剂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能与Fe2+发生有明显现象的反应;二是与Fe3+不反应。KMnO4酸性溶液符合条件:5Fe2++Mn O4-+8H+5Fe3++Mn2++4H2O,实验现象是溶液紫红色变浅。乙组,在Fe2+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3+,用KSCN溶液检验Fe3+即可,Fe2+不会造成干扰。 5.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体物质,Y是少量杂质,Z是为除去杂质所要加入的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C解析:A项中Cl2能把FeCl2氧化,B项中Fe能把FeCl3还原,D项除去了C O3和 S O42-又引入了Cl-,均不合要求。A应加适量铁粉,B可加足量铁粉过滤后,向滤液中通足量Cl2,D应加适量稀硫酸。 6.从某含有FeCl2、FeCl3、CuCl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并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如下: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剂a是铁、试剂b是稀硫酸 B.操作Ⅰ、操作Ⅱ、操作Ⅲ所用仪器相同 C.试剂c是氯气,相应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 2

201x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4.2 圆的基本性质 24.2.1 圆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沪科版

2019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4.2 圆的基本性质 24.2.1 圆 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 【学习目标】 1.圆的定义、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及相关概念. 2. 经历探索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相互合作交流的精神.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圆的轴对称性,及相关概念。 难点:圆的相关概念的理解。 【课前预习】 1.圆的半径为r ,直径为R ,则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为R =2r . 2.圆的半径为r ,直径为R ,则圆的周长为2πr =πR ,面积为πr 2 =14πR 2. 3.在平面内,线段OP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则另一个端点P 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 叫做圆心,线段OP 叫做半径. 4.圆可以被看成:平面内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r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5.平面上一点P 与⊙O(半径为r )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1)点P 在⊙O 上?OP =r ; (2)点P 在⊙O 内?OP <r ; (3)点P 在⊙O 外?OP >r . 6.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7.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8.同圆中:(1)半径相等;(2)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9.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条弧都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 10.由弦及其所对弧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11.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等圆的半径相等. 12.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一、金属及其化合物(Na、Mg、Al、Fe、Cu) 1、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4Na+O2===2Na2O (常温)2Na+O2点燃Na2O2 2Na+2H2O==2NaOH+H2↑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CO2(过量)+NaOH===NaHCO3 CO2+2NaOH(过量)===Na2CO3+H2O NaHCO3+HCl===NaCl+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O2+H2O===2NaHCO3 NaHCO3+NaOH===H2O+Na2CO3 HCO3-+OH-=H2O+CO32- 2NaHCO3△ 2 CO3+H2O+CO2↑(Na2CO3受热不分解) 2、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2Mg+O2点燃2MgO 3Mg+N2点燃Mg3N2 2Mg+CO2点燃2MgO+C Mg+2H+===Mg2++H2↑MgO+2H+===Mg2++H2O Mg(OH)2+2H+===Mg2++2H2O Mg(OH)2△ MgO+H2O 3、铝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2Al+Fe2O3高温2Fe+Al2O3 (FeO、Fe3O4也有类似反应,用于野外焊接无缝铁轨) 2Al+6H+===2Al3++3H2↑2Al+2OH-+2H2O===2AlO2-+3H2↑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注意铝的两性) Al3++3OH-===Al(OH)3↓ Al3++3NH3·H2O===Al(OH)3↓+3NH4+[制Al(OH)3] [Al(OH)3不溶于过量的氨水] Al3++3AlO2-+6H2O===4Al(OH)3↓ AlO2-+H++H2O===Al(OH)3↓ AlO2-+CO2(过量)+2H2O===Al(OH)3↓+HCO3- Al3++4OH-(过量)===AlO2-+2H2O AlO2-+4H+(过量)===Al3++2H2O Al+H2SO4(浓)钝化Al+HNO3(浓)钝化 Al(OH)3△ Al2O3+3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导学案:2.3.1化学平衡

锦州中学高二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____2-3-1 化学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总第__7____课时目标:(简洁、明确、概念、要点、规律)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重点: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难点: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教学设计(知识系统化、问题化) 2-3-1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1)概念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 约定采用“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正(向)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作逆(向)反应。例如:SO 2和H2O可表示为SO2+H2O H2SO3 (3)特征 可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不能实现完全转化,且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 (4)典型的可逆反应 2.不可逆反应 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忽略,把几乎完全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 号表示。例如:Ba2++SO42—==BaSO4↓ 典型的非可逆反应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2)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过程(3)氢气燃烧和水的通电分解(4)氨气和氯化氢合成氯化铵和氯化铵的加热分解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其反应过程如下: (1)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 生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

(2)反应进行时: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3)最终在某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不再变化,生成物的浓度也不再变化。上述过程用图示法表示如下 2.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3.特征 三、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教师寄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课堂练习(5~10分钟) 【例1】在某容器中充入SO2和只由18O原子组成的氧气(18O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则18O存在于()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SO2、SO3和O2中都有可能存在 【例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 (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C生成的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生成3n mol B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12分)在200 ℃,【例3】将a mol H2(g)和b mol I2(g)充入到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2HI(g)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c(H2)=________,c(I2)=________,而c(HI)=________,所以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最大,而________最小(为零);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c(H2)________,c(I2)________,而c(HI)________,从而化学反应速率v(正)________,而v(逆)________; (3)当反应进行到v(正)与v(逆)________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平衡,若保持外界条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学期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导学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 2、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学习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准备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怎样的? 2、怎样书写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有什么关系? 1.碱金属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碱金属原子序数周期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锂 3 二1s22s1或[He]2s1 钠_____ 三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钾_____ 四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 铷_____ 五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5s1或[Kr]5s1 铯_____ 六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6s1或[Xe]6s1 2 随着元素原子的_______递增,每到出现_______,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_______,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数逐渐增多,最后达到___个电子,出现_______;然后又开始由_______到_______,如此循环往复形成周期系。 3.元素周期表 (1) 周期 ①每周期所含元素种数:从第一到第七周期种类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周期开头及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开头元素______________,结尾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族 ①纵列与族 纵列序数 1 2 3 4 5 6 7 8~10 族ⅠA ⅡA ⅣB ⅤB 纵列序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族ⅠB ⅡB ⅣA ⅤA ②价电子层元素的___________ ________简称“价电子层”,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

2021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4.2 圆的基本性质 24.2.4 圆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全国通用版)沪

(全国通用版)沪科版 的基本性质导学案(全国通用版)沪科版 【学习目标】 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 2.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3.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学习重难点】 重点:(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三角形的外接圆、外心。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课前预习】 1、圆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的位置由________决定,圆的大小由__________决定。 思考:要作一个圆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确定圆心和半径?要确定一个圆需几个条件?过几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呢? 【课堂探究】 1.如图,已知点A,经过点A画圆,能画多少个? 结论:经过一点能作__________个圆。 2.如图,经过两个点A、B是否可以作圆?如果 能作,可以作几个? 分析:经过两个已知点A、B所作的圆的圆心在怎样的 直线上? 因为这两点A、B在要作的圆上, 所以它们到这个圆的圆心的距离要,并且 都等于这个圆的,因此要作过这两点的圆 就是要找到这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作为圆心, 而这样的点应在这两点连线的上,而半径即为这条直线上的到点A或点B的距离。A. .B (图2)

(全国通用版)沪科版总结:经过两点能作_________个圆,这些圆的圆心在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C,(A、B、C 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你能经过这三点作一个圆吗? 假设经过A、B、C三点的⊙O存在 (1)圆心O到A、B、C三点距离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2)连结AB、BC,过O点分别作直线MN⊥AB,EF⊥BC, 则MN是AB的_______ ;EF是BC的_______。 (3)AB、BC的中垂线的交点O到A、B、C的距离_______ 。 所以,所要作的圆的圆心O即为_______ 和_______的交点,半径为 点O 到的距离。 总结: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只能作________个圆。 即: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______________。 三、画一画:(自主完成) 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求作:⊙O使它经过点A、B、C。 思考:经过三点一定能够作圆吗? 经过如下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能不能作圆?为什么? 通过以上探究过程,总结自己发现的结论: 四、课堂自主归纳: 观察这个圆与的顶点的关系,得出:.A .B .C (图3)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一、单质 按元素组成分为 1.金属单质 K钾、Ca钙、Na纳、Mg镁、Al铝、Zn锌、Fe铁、 Sn锡、Pb铅、Cu铜、Hg汞、Ag银、Pt铂、Au金 2.非金属单质 氢气H2、碳C、氮气N2、氧气O2、臭氧O3、氟气F2、硅Si、磷P、硫S、氯气Cl2、液溴Br2、碘I2、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二、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 乙醇、甲烷、乙烷、乙烯、葡萄糖 2.无机化合物 三、氧化物 (1)按元素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1.金属氧化物 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铝Al2O3、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铜CuO、氧化汞HgO、七氧化二锰Mn2O7 2.非金属氧化物 水H2O,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五氧化二氮N2O5、二氧化硅SiO2、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 (2)按照性质分为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1.碱性氧化物 大部分的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但有特例:过氧化钠Na2O2为过氧化物、氧化铝Al2O3为两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为酸性氧化物、四氧化三铁Fe3O4、 碱性氧化物有:氧化钠Na2O、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氧化铜CuO、氧化汞HgO、 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 大部分的非金属氧化物为,但有特例:水H2O,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不是酸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虽然为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 3.不成盐氧化物: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 4.两性氧化物:氧化铝Al2O3 5.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 四、酸 中学常见的酸: 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溴酸HBr、氢氟酸HF、乙酸CH3COOH (1)依据组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1.含氧酸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乙酸CH3COOH 2.无氧酸

人教版化学选修4全套导学案(带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一、焓变反应热: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 焓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_____时,需要 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这需要__________能量;当____________________,即新化学键___________时,又要___________能量。ΔH=反应物分子的______-生成物分子的____________。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____”或ΔH_____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_____。 (2)当ΔH为“___”或ΔH_________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__________。 4.反应热思维模型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_________ ___________

(2)反应热的本质 (以H2(g)+Cl2(g)===2HCl(g)ΔH=-186 kJ·mol-1为例) E1:_________________E2:_________________ΔH=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图二 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化学反应一般是以热量和功的形式跟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而其中多以热量的形式进行能量交换。 (1)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生成物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不同。 (2)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都遵循能量守恒。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D.焓变的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1,反应热的单位是kJ 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 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 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 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 3.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 请计算H2(g)+Cl2 A.+862 kJ·mol-1B.+679 kJ·mol-1C.-183 kJ·mol-1D.+183 kJ·mol-1

元素周期律---学案.pdf

《元素周期律》学案授课人:孙燕红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认识元素周期律。 2、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抽象的方法。 3、初步形成世界是有规律的,并且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学习方法:归纳推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二、元素周期律

学与问: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与原子半径的周期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小结: 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规律性变化(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 (Ⅰ)实验探究元素的金属性(Na、Mg、Al)强弱 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实验验证Na、Mg、Al的金属性强弱 小结: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 (2) (3) 实验探究一:

自主探究 知识迁移:碱性强弱介于KOH和Mg(OH)2之间的氢氧化物是()A.NaOH B.Al(OH)3C.Fe(OH)3D.RbOH (Ⅱ)元素的非金属性(Si、P、S、Cl)强弱 请阅读课本16页表三,总结: 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同主族从下到上,非金属性逐渐。小结: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 (2) (3) 知识迁移: PH3、H2S、HC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HClO4、H2SO4、H3PO4的酸性逐渐。 归纳: 通过以上对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归纳总结: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知识线 能力提升: 方法线 创新应用: 1、原子序数从3~10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A.电子层数 B.原子半径 C.最外层电子数 D.化合价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熔点增高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在的族序数 C、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难失去电子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越不稳定 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B、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 C、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D、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金属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5、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2O>HF>NH3 B、原子半径:Na>Al>S C、酸性:H3PO4>H2SO4>HClO4 D、金属性:Al>Mg>Na 6、同一周期的X、Y、Z三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3XO4、H2YO4、HZO4,则: (1)X、Y、Z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 (2)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它们稳定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铁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 掌握铁的化学性质、Fe2+M Fe3+的检验及性质、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3. 了解铁盐的净水原理。 【教学重点】 1. 铁与水蒸气 2. Fe2+及Fe3+的检验及性质。 3.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突破方法】 立足初中所学相关基础知识,运用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基本反应规律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来进行指导学习,并以此设计相关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阅读并回答问题: 人类用铁的历史 人类使用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 多年前,不过那时的铁是从天而降的陨铁(其中含铁90%以上)。铁是天体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宇宙中的氢、氦经一代又一代的、聚变,产生了碳氧、氖、镁,镁再聚合成硅,最后形成铁。铁很稳定,是浩渺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元素。铁在地球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也至关重要。距地面 3 000 km 深处的地心就是铁和镍的熔融体(含铁90%),但目前还无法开采。目前,铁的主要来源是 蕴藏在地表层的铁矿石。 铁(Fe)这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 5.5 %,世界上的金属总产量中钢铁占99.5 %。自然 界中自然铁极少,大部份和氧结合成铁矿石。纯铁呈灰白色,强度不是很大,故用处不大。 通常我们所说的铁,或钢,其实是一种合金,这种合金主要成份为纯铁(Fe,含有锰,铬,钨等金属元素及碳,硅,硫磷等非金属元素。其中碳所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它决定铁是否有展延性,是不是很

脆,容不容易熔化。 将铁矿石加入高炉还原而得的"熔铳”(hotmetal,即熔融生铁)含碳2到7.5 %。将熔 铳浇注到模中得一定的形状,称为铸铁(castiro n )。铳铁(或生铁)无法锻造、轧制或压 制,换句话说,它不允许作任何形式的机械变形。铳铁有白铳(whitepig iron )和灰铳(grey pig iron )的区别。白铳中的碳以碳化铁(Fe3C)的形式存在,故新的断口呈银白色;且因 碳化铁硬而脆,所以白铳较硬且脆。至于灰铳中的碳以石墨的形式出现,故断口为灰色,且较白铳软且勒。 磷与硫对铁来说,是很令人讨厌的元素,虽然磷可使铁之流动性变佳,但也使得铁变脆(此因磷与铁结合或硬脆的Fe s P)。至于硫呢?如果铁中含硫过多,则有热脆现象发生,即 铁在高温加工的操作下脆裂(这是因为硫与铁结合成为硫化铁,铁与硫化铁成为共晶,形成网状,围绕在铁的晶体周围,因为共晶体的熔点较铁为低,所以在高温加工的温度下,铁与硫的共晶体熔融而铁未熔;此时若加以外力,铁即生裂痕)。 如果加入某些特定的合金元素一一锰、铬、镍、钼等等,可以增加钢铁的延性、抗拉强度,硬度,改进其铸造性质,增加其对腐蚀与热的抵抗力。经过热处理(即将钢料加热至某一预定高温,再以各种速率使其冷却),可以改变钢料的机械性质和物理性质。再者,钢铁容易施以机械加工而得到所需要的尺寸和形状。钢铁因为具有这些特性,所以广泛地用来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及建筑楼房。一般将含碳量高于2%的铳铁或铸铁称为铁,而将含量少于2% 的称为钢。 1、铁在自然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这是因为其化学性 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纯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光泽,质_______________ ,有良好 3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铁的密度是7.86g/cm,熔点1535 C,沸点2750 C。铁还是电和 热的导体。鉴别铁和铜最简单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赤铁矿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铁矿主要成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菱铁矿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由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思想:通过对铁的历史回顾,不仅让学生了解铁的性质,以及铁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尝试探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 Fe(OH)3水溶胶体等 <2>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 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 Na2O2 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3>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4>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 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5>以绿色为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 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6>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 K+离子的焰色(钴玻璃)等 <7>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怠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 硫化铅硫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8>白色物质 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 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应的:MgO <9>灰色物质 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水合离子带色的: Fe2+:浅绿色; Cu2+:蓝色; Fe3+:浅紫色呈黄色因有[FeCl4(H2O)2] 2-; MnO4-:紫色 :血红色; :苯酚与FeCl3的反应形成的紫色 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 A的金属大多数是银白色 铯:带微黄色钡:带微黄色 铅:带蓝白色铋:带微红色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课前学案导学】 ■精准定位——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 2.理解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3.了解焓变与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关系。 4.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导航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通常用________表示。反应吸热时,表示为________;反应放热时,则表示为_______。 2.反应热通常用_____来测量,其计算公式Q= –C(T 1 – T 2)中,C 表示_____,T 1.T 2分别表示反应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中和热。 理解要点: ①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 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和 OH — 化合生成 H 2O ,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 2.中和热的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取1.0 mol ·L -1的盐酸100mL,并分别加入100mL1.0mol ·L -1的NaOH 溶液、KOH 溶液,测得的反应热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让酸或碱略过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精品导学案】高中化学 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 (2)

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了解碱金属、卤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碱金属、卤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进行解释。 4.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因果关系,从而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本课时内容较多,可以把碱金属和卤素的实验作为复习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完成,课堂上要控制好学生实验的时间,花一部分时间用于师生共同总结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一、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①Li、Na、K、Rb、Cs,它们的原子最外层都含有②1个电子,在周期表中位于③第ⅠA族,从上至下,电子层数逐渐④增多,原子半径逐渐⑤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⑥减弱,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逐渐⑦增强,因此它们的金属性逐渐 ⑧增强。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锂在氧气中加热:⑨4Li+O22Li2O; (2)钠在氧气中加热:⑩2Na+O2Na2O2; (3)钾与水的反应:2K+2H2O2KOH+H2↑。 二、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F、Cl、Br、I、At,它们的原子最外层都含有7个电子,在周期表中位于第ⅦA族,从上至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它们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写出卤素单质的化学式、状态和颜色: 卤素单 化学式状态颜色 质 氟F2气态淡黄绿色 氯Cl2气态黄绿色 溴Br2液态深红棕色 碘I2固态紫黑色 3.比较卤素单质与氢化合的条件,并分析由此能得出的结论:

卤素单质 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与氢气化合的产物 结论 氟 阴暗处能反应 HF 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 氯 光照或点燃 HCl 溴 加热至一定温度 HBr 碘 不断加热 HI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Cl 2+2NaBr 2NaCl+Br 2; (2)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l 2+2KI 2KCl+I 2; (3)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Br 2+2KI 2KBr+I 2。 1.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而依次增大的吗? 【答案】整体上依次增大,但钠的密度比钾大。 2.实验室中,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锂也能保存在煤油中吗?为什么? 【答案】不能;锂的密度比煤油小,保存在煤油中会浮在煤油表面,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因此锂不能保存在煤油中,通常封在石蜡里。 3.结合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性质,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答案】碱金属单质都有较强的还原性,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卤素单质都有较强的氧化性,都能与氢气化合生成对应的氢化物。 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分别取绿豆大的钠、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盛有水的表面皿中,其现象是 。 【实验2】①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加入盛有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CCl 4,再振荡、静置。其现象是 。 ②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加入盛有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CCl 4,再振荡、静置。其现象是 。 ③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CCl 4,再振荡、静置。其现象是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助他完成实验现象。 (2)锂、钠、钾、铷、铯中, 与水反应最剧烈。 (3)根据氯、溴、碘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实验1:钠、钾与水反应的现象相似,钾与水反应更剧烈

高中必修一化学镁铝铁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镁铝铁知识归纳【知识网络】 一、镁及其化合物 相关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3Mg+N2Mg3N2 Mg+Cl2MgCl2 Mg+2H+=Mg2++H2↑ Mg+2H2O Mg(OH)2+H2↑ 2Mg+CO22MgO+C MgO+H2O=Mg(OH)2 MgO+2HCl=MgCl2+H2O MgCl2(熔融) Mg+Cl2↑

Mg2++CO32-=MgCO3↓ MgCO3+2H+=Mg2++CO2↑+H2O MgCO3+CO2+H2O=Mg(HCO3)2 MgCO3+H2O Mg(OH)2+CO2↑ Mg(OH)2MgO+H2O Mg3N2+6H2O=3Mg(OH)2↓+2NH3↑二、铝及其化合物 相关化学方程式 4Al+3O2=2Al2O3 3S+2Al Al2S3 2Al+3Cl22AlCl3 2Al+6HCl=2AlCl3+3H2↑ 2Al+6H2O 2Al(OH)3+3H2↑

2Al+Fe2O3Al2O3+2Fe 2Al+2NaOH+2H2O=2NaAlO2+3H2↑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2H2O Al3++3H2O=Al(OH)3+3H+ Al3++3NH3·H2O=Al(OH)3↓+3NH4+ Al3++3OH-=Al(OH)3↓ Al3++4OH-=AlO2-+2H2O Al2S3+6H2O=2Al(OH)3↓+3H2S↑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AlO2-+CO2+2H2O=Al(OH)3↓+HCO3-AlO2-+H++H2O=Al(OH)3↓ AlO2-+4H+=Al3++2H2O 3AlO2-+Al3++6H2O=4Al(OH)3↓三、铁及其化合物

2021年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第 8讲 圆的基本性质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 第十八讲圆的基本性质 到定点(圆心)等于定长(半径)的点的集合叫圆,圆常被人们看成是最完美的事物,圆的图形在人类进程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圆的基本性质有:一是与圆相关的基本概念与关系,如弦、弧、弦心距、圆心角、圆周角等;二是圆的对称性,圆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又是一中心对称图形.用圆的基本性质解题应注意: 1.熟练运用垂径定理及推论进行计算和证明; 2.了解弧的特性及中介作用; 3.善于促成同圆或等圆中不同名称等量关系的转化. 熟悉如下基本图形、基本结论: 【例题求解】 【例1】在半径为1的⊙O中,弦AB、AC的长分别为3和2,则∠BAC度数为.作出辅助线,解直角三角形,注意AB与AC有不同的位置关系. 注:由圆的对称性可引出许多重要定理,垂径定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它沟通了线段、角与圆弧的关系,应用的一般方法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常与勾股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结合起来. 圆是一个对称图形,注意圆的对称性,可提高解与圆相关问题周密性. 【例2】如图,用3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一个对称图形,则能将其完全覆盖的圆的最小半径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