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第五章散剂

合集下载

中药药剂学-散剂

中药药剂学-散剂
中药
药剂学
第五章 散剂
第五章 散剂
第一节 概述
1散剂含义: 2散剂特点: 3散剂分类: 4散剂粒度要求:
第二节 散剂的制备方法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及举例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散剂 2含低共溶组分的散剂: 3含液体组分(挥发油,酊剂,中药浸膏等)的散剂: 4眼用散剂
三、散剂的质量检查
第五章 散剂
精选2021版课件
16
谢谢!
精选2021版课件
17
精选2021版课件
3
3.分类:
按用途:内服-乌头散, 外用-冰硼散, 两用散剂-七厘散
按组成:单方散-川贝散, 复方散剂-冰硼散
按剂量:分剂量型散,非剂量型散 按组分性质:浸膏散,低共溶组分散,
含毒药物散,含液体成分散, 泡腾散剂
精选2021版课件
4
4.粒度要求: 内服散80-100目,过5-6号筛; 消化道溃疡散120目,过7号筛; 儿科外用散120目,过7号筛; 眼用散200目,过9号筛。
E点物对的应组的成温。度是低共熔温度,E点对精选应2的021组版成课件(B的摩尔分数40%)是低共熔混1合1
(2)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散剂的配制:
a如混合后药理作用增强:先混合,但应降低用 量;如药理作用减弱:避免。
b如药理作用不变:先混合,再加其他药物;如 组分可溶解低共溶物:先将低共熔物溶解。
(3)应用:
力比较实验,我们发现,虽然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分别 与阿司匹林、咖啡因配伍都产生低共熔现象,而且一定配比 的非那西丁的低共熔温度要比对乙酰氨基酚低,但复方乙酰 水杨酸片却不粘冲,这是由于不同低共熔物的粘结力是不同 的。因此造成粘冲的原因精选不20仅21版取课决件 于是否产生低共熔物,而13 且还与低共熔物的粘度有直接关系。

执业中药师辅导精华——中药药剂学第五章散剂

执业中药师辅导精华——中药药剂学第五章散剂

执业中药师辅导精华——中药药剂学第五章散剂第一节概述一、散剂的含义与特点散剂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散剂比表面积较大,因而有利于吸收,奏效较快;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对创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口腔科、耳鼻喉科、伤科和外科多应用,也适于小儿给药。

正因其比表面积较大,散剂更易吸湿且刺激性也相应增加。

所以易吸湿变质的药物;刺激性大、腐蚀性强的药物;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的药物均不宜制成散剂。

二、散剂的分类按医疗用途和给药途径可将散剂分为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两大类。

外用散剂又可分为撒布散(撒布于皮肤和黏膜创伤表面的散剂)、调敷散(使用时以酒或醋调成稠糊敷于患处或敷于脚心等穴位的散剂)、眼用散(直接用于眼部的散剂)、吹入散(吹入鼻喉等腔道的散剂)。

此外,还有包封于布袋中的袋装散,如挂于胸前的小儿香囊、绑敷于肚脐表面的元气袋。

按药物组成散剂可分为单方散剂(由单味药制得的散剂,俗称“粉”,如川贝粉)与复方散剂(由两种以上药物制得的散剂);按药物性质散剂可分为含毒性药散剂、含液体成分散剂、含低共熔组分散剂、含浸膏散剂;按剂量可分为分剂量散剂(单剂量由患者按包服用的散剂)与非分剂量散剂(由患者按医嘱自己分取剂量应用的散剂)。

第二节散剂的制备一、一般散剂的制备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为:粉碎T过筛T混合T分剂量T质检与包装。

1.粉碎与过筛供制散剂的药材、药材提取物均应根据其性质及临床用药的要求,采用适宜的方法粉碎并过筛得细粉,备用。

药物粉碎与过筛的相关内容见第三章。

2.混合系指将两种以上固体粉末相互均匀分散的过程或操作。

混合是散剂制备的关键操作之一。

混合方法一般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和过筛混合法,应根据药物的性质、数量及设备条件选用。

混合多采用不同方法配合使用,可提高混合效果。

数量相当且物理状态和粉末粗细均相似的药物粉末较易混匀。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应采用等量递增混合法(习称“配研法” ),即先取与量小组分等量的量大的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混匀,如此倍量增加至量大的组分加完并混匀为止。

《中药药剂学》课件——第五章 散剂

《中药药剂学》课件——第五章   散剂

中药药剂学
第十章 散剂
第三节 散剂的质量检查
(一)均匀度检查
1.外观均匀度检查法
置 光 滑 纸 上 约 5cm2 , 表 面 压 平 , 光 亮 处观察,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或用10 倍放大镜检查。
色斑或条纹:说明尚未混合均匀;
闪烁光泽部分:说明结晶性药物未完全粉 碎。
简便易行,但常带有主观性而误差较 大。
❖ 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按05版药典 单筛分法测定,过6号筛不少于95%(细粉)
中药药剂学
第十章 散剂
❖ (三)水分测定
❖ 按药典通则规定.一般散剂用烘干法测定; 处方中大部分药物含挥发件成分成以挥发性成 分为主的散剂用甲苯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 水分不得超过9.0%。
中药药剂学
第十章 散剂
中药药剂学
第一节 概 述 一、含义和特点
第十章 散剂
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 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中药药剂学
第十章 散剂
第一节 概 述
2.特点:
1)表面积大,易分散、奏效快.
古代对危重病人用吹散法
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
2)创面的的机械性保护作用
3)制法简便,剂量可随症增减。丸、片、胶囊可 改散剂。
2)但如液体组分较多而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另加适 当的赋形剂(如磷酸钙、淀粉、蔗糖、葡萄糖等)吸 收至不潮湿;
3)当液体组分含量过大.且属非挥发性物,加热浓 缩,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再低温干燥、研匀即 可。
中药药剂学
第十章 散剂
4.眼用散剂 ❖ 药典规定应通过九号筛,以减少机械刺激性; ❖ 眼用散剂要求无菌; ❖ 药物多经水飞成直接粉碎成极细粉; ❖ 配制的用具应灭菌; ❖ 配制操作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进行。

药剂学练习题

药剂学练习题

第五章散剂一、单项选择题1.通常所说的百倍散是指1份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量为(②)①100份②99份③10份④9份因为倍散的倍数是指毒性药物与稀释剂混合后的量与毒性药物量的比值。

2.制备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剂量为0.05g时,一般应配成多少比例的倍散?(①)①1:10 ③1:5②1:100. ④ 1:1000倍散的稀释比例可按药物的剂量而定,如剂量在0.01一0.1g者,可配制10倍散(取药物1份加人辅料如乳糖或淀粉等9份混匀);如剂量在0.01g以下,则应配成100或1000倍散。

3.《中国药典》规定,施于眼部的散剂其粒度要求,应通过的筛号为(④)①6号②7号③8号④9号为了减少机械刺激性,《中国药典》规定施于眼部的散剂应该通过9号筛。

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散剂特点的陈述,正确的是(①②⑤)①易分散,奏效快②制备方法简便③可掩盖不良气味④较丸、片剂稳定⑤可随意增减剂量2.关于含低共熔混合物散剂的陈述,正确的是(①②④⑤)①低共熔现象是药物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②低共熔现象的发生与药物的品种及比例量有关。

③低共熔药物混合时全都迅速产生低共熔现象。

④薄荷脑与樟脑混合时能产生低共熔现象。

⑤若低共熔物药效增强则可直接用共熔法混合。

当能产生低共熔的药物相互研磨混合时,根据其重量百分组成和当时温度条件,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如液化、润湿或仍保持干燥,不可能全都迅速产生低共熔现象。

三、是非题1,除另有规定外,散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5%.(x)除另有规定外,散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9%2.制备散剂时,密度相差悬殊的散剂应该采用V型混合桶混合。

(x)V型混合桶适用于密度相近的粉末的混合3.散剂自动包装机大多是利用重量法分剂量的原理设计的。

(x)散剂自动包装机大多是利用容量法分剂量的原理设计的。

4.制备含液体药物的散剂时,可以利用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吸收液体药物。

(丫)四、计算题硫酸阿托品1.0g,若将其制成100倍散,除加人胭脂红乳糖1g染色外,还需要加入多少稀释剂。

中药药剂学散剂

中药药剂学散剂

中药散剂的剂量应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进行,一 般以克(g)为单位。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准确,不得
过量或不足。
输入 标题
口服方法
中药散剂可以口服,一般将其加入温开水中搅拌均匀 后服用。如需加入其他饮料中服用,应先咨询医生或 药剂师的建议。
剂量
外用方法
使用中药散剂时应注意保持药粉的干燥、清洁,避免 污染;同时应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不得随意更改剂
混合
将粉碎后的中药原材料 进行混合,确保成分的
均匀分布。
干燥
将混合后的中药原材料 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分散
将干燥后的中药原材料 进行分散,形成均匀的
粉末,以便于使用。
中药散剂的制备设备
01
02
03
04
粉碎设备
用于将中药原材料进行粉碎, 常见的设备包括球磨机、破碎
机等。
混合设备
质量控制
中药散剂的质量控制得到了重视和加强, 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确保药品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复方制剂
随着中药复方研究的深入,复方制剂的研 发和应用也逐渐增多,能够提高疗效和减 少副作用。
05
中药散剂的储存与使用方法
中药散剂的储存方法
密封包装
中药散剂应密封包装,以防止空气、水分和微生物的污染 。包装材料应选择不透光、不透气、不易吸湿的材质,如 玻璃瓶、陶瓷罐或铝箔袋等。
散剂的分类
01
研散是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后混合制成的制剂,具有制作简便、奏效快 等特点。
02
挥散是挥发性药物经粉碎后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具有易挥发、奏效快 等特点。
03
吹散是将药物粉碎成细粉后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具有易分散、奏 效快等特点。

中药药剂学-散剂

中药药剂学-散剂

第二节 散剂的制备方法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一)粉碎、过筛 (二)混合 1.混合原理: 切变混合 研磨混合 对流混合 扩散混合 2.混合器械: 槽形混合机、和面机 混合筒(圆形,立方形,双圆锥形,V字形), 速度应合适,其中V形者效率最高。 双螺旋锥形混合筒:自转+公转 3.混合的基本原则: 打底套色,等量递增,密度相差大的,颜色相差大的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散剂:
剂量小,治疗指数窄,一般加稀释剂制备成倍散(或 稀释散)。 稀释剂常用淀粉、乳糖、糊精等,也可以用本方中的 药物。 稀释剂用量:药物0.01g~0.1g――10倍散 药物在0.01g以下――100倍散,1000倍散
采用等量递增法,还要加着色剂(食用色素)。
2.含低共溶组分的散剂:
解决方案:将除对乙酰氨基酚以外的其它原料辅料全
举例
3含液体组分(挥发油,酊剂,中药浸膏等)的散剂:
a如含液体组分较少:固体吸收液体 b如含液体组分较多:可加吸收剂吸收。 c如液体组分含水,且对热稳定:浓缩,蒸去部分水,再加 固体组分或吸收剂。
举例:
4眼用散剂
要求极细腻,药典规定过9号筛(200目),成品无菌 (环氧乙烷,60Co):细菌<10个/g,霉菌、酵母菌不得检出。
谢谢!
第五章 散剂
第一节 概述
1.含义:散剂是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 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2.特点: 优点:“ 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 易分散,吸收快;对溃疡面有保护作用; 微粉化的中西散剂外用增加难溶成分溶解度 (云南白药,西瓜霜,胃复散) 缺点:比表面积大,臭味、刺激性、腐蚀性、吸湿性大,挥 发性以及化学活性大大增强,使用不便,难于贮藏等。 味烈、刺激性及不稳定的药物不适合。

中药药剂学散剂的制备

中药药剂学散剂的制备

中药药剂学散剂的制备
中药药剂学散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 药材的选用:选择符合标准的中药材,并按照药典的规定进行鉴定。

2. 药材的研磨:将药材研磨成粉末,通常采用研磨机或者研钵进行研磨。

3. 药材的调配:根据处方要求,按照一定比例将不同的药材混合在一起,并进行充分均匀的搅拌。

4. 辅料的添加:根据处方需要,添加适量的辅料,如粉末糊剂、乳糖、淀粉等,以增加散剂的粘附性、可分散性和稳定性。

5. 散剂的湿法制备:将调配好的药物混合物与一定量的溶剂(如水或醇溶液)充分混合,制成糊状物。

6. 散剂的干燥:将湿法制备的药物糊剂均匀地摊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待其完全干燥后,用筛网将其筛分成细粉末。

7. 散剂的包装:将制成的细粉末装入密封的容器中,通常使用瓶装或袋装方式进行包装。

8. 散剂的质量控制:对制备好的散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外观检查、溶解度检验、含量测定、微生物检验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药剂学散剂制备的步骤可以根据药材的特点和处方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散剂——中药药剂学

散剂——中药药剂学

散剂——中药药剂学散剂(powders)第一节概述1.散剂定义:指一种或几种药物经粉碎(comminution)、混和(mixture)而制成的粉末状剂型。

2.散剂的优缺点:优点:易分散奏效快,具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制法简便,剂量可随证增减。

缺点:部分药物易起变化,挥发性成分易散失,腐蚀性强及易吸潮变质的药物,不宜配成散剂。

3.散剂的分类按医疗用途分:内服(乌贝散)和外用散剂(冰硼散)按药物组成分:单散剂(蔻仁散)和复方散剂(活血止痛散)按药物性质分:含毒性药物散剂(九分散)、含液体成分散剂(紫血)、含共熔成分散剂(白避瘟散)按剂量分:分剂量型散剂和非剂量型散剂4.散剂的质量要求:***散剂中的药物均应为粉末。

根据医疗需要及药物性质不同,其粉末细度应有所区别:内服散剂通过5~6号筛(sieves);消化道溃疡病通过7号筛;儿科和外用散剂通过7号筛;眼用散剂通过9号筛。

散剂一般应干燥、疏松、混和均匀、色泽一致,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药典规定。

第二节散剂的制法(preparation methods)一一般散剂的制法流程:粉碎、过筛、混和、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其中混合操作是制备散剂的关键工序。

(一)粉碎与过筛(二)混和1.混和机理和混和器械(自学)2.混和方法之研磨混合法***A.打底套色法:所谓“打底”系指将量少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研钵中作为基础,即是“打底”;再将量多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研钵中,轻研使之混匀即是“套色”B.等量递增法(习称“配研法”):取量少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倍量增加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混匀。

过筛。

C.倍增套色法(三)分剂量(四)包装与贮存:防湿是保证散剂质量的重要措施(五)举例P84冰硼散二特殊散剂的制法(一)含毒性药物的散剂***1.稀释散或倍散:由于毒性药物的剂量小,称取费时,服用也容易损耗,所以常在毒性药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或倍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要点: 先轻后重 先色深后色浅
设备 槽型混合机 混合筒 双螺旋锥形混合

槽型混合机
V型混合筒
双 螺 旋 锥 形 混 合 机
3. 分剂量——将混合均匀的散剂按所需剂量分成
相等重量份数的过程或操作。
目的:按临床用药剂量要求分成等重量份 数,保证用量准确
方法: – 目测法 – 重量法 – 容量法
第五章 散剂
§1 概述 §2 散剂的制备 §3 散剂的质量检查
§1 概述
一、散剂的含义与特点
散剂(powders):中药或中药提 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 状制剂。
散剂的特点:
—优点:①容易分散、奏效迅速散者散也
②剂量容易控制
去急病
③运输、携带方便
④易生产11、1 成本低 111 —缺点: 不宜1制11 成散剂的药11物1 111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中药粉碎
过筛
混合
分剂量
质量检查
包装
使药物达到散剂 的粒度要求
(增加表面积、 加速溶出)
保证粒度的均 匀性
保证外观、成 分含量的均匀 性(对毒性或贵 重药非常重要)
按临床用药的 单剂量要求, 分成等重量的 份数
粒度 外观、色泽 细菌 均匀度 水分 装量差异 含量测定
采用适当的 方法和材料 包装,保证 稳定性
刺激性强 不稳定
二、散剂的分类
散剂
医医疗疗用用途途
药药物物组组成成 药药物物性性质质
剂剂量量
内内服服散散剂剂 外外用用散散剂剂 两两用用散散剂剂 单单方方散散剂剂 复复方方散散剂剂
含含毒毒性性药药散散剂剂 单单剂剂量量型型散散剂剂 含含液液体体成成分分散散剂剂 多多剂剂量量型型散散剂剂
含含共共熔熔成成分分散散剂剂
–应用:组分中含有量少、色深药物时常用 –目的:减少容器对量少、色深药物的吸附 –缺点:侧重色泽,忽略了粉体粒子等比例量易 混合均匀的情况
等量递增法(配研法) – 方法:先取量少的组分及等量的 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 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 量大组分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 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 – 应用:药物各组分的量相差悬殊 时常用 – 目的:利用粉体粒子等比例量易 混合均匀的规律,提高混合效率 。
方法 ①干法粉碎:将药物经适当干燥,使药 物中的水分降低到一定限度(一般应少 于5%)再粉碎。 混合粉碎(串料粉碎、串油粉碎、蒸罐粉碎) 单独粉碎
②湿法粉碎(加液研磨法):往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 他液体并与之一起研磨粉碎。
水飞法:矿物药(朱砂、珍珠、炉甘石等)在湿 润条件下研磨,再借粗细粉在水里不同的悬浮性 取得极细粉末的方法。

《中国药典》2005版筛号、工业筛目、筛孔内径对照表
筛号 一号筛 二号筛 三号筛 四号筛 五号筛 六号筛 七号筛 八号筛 九号筛
筛目(孔/2.4cm2) 10 24 50 65 80 100 120 150 200
筛孔内径(μm) 2000±70 850±29
355±13 250±9.9 180±7.6 150±6.6 125±5.8 90±4.6 75±4.1
③低温粉碎:低温导致物料脆性增加,易 于粉碎。 ④超细粉碎:获得超细粉体(微米级、亚 微米级及纳米级)
设备
—常规粉碎设备
柴田式粉碎机(万能粉碎机)
万能磨粉机 球磨机
万能粉碎机
—常用超细粉碎设备
流能磨
振动磨
小型粉碎机
万能磨粉机 球磨机
⑵过筛——粉碎后的药料粉末通过网孔性的工具,使 粗粉与细粉分离的操作。
目的
—将粉碎后的药料粉末进行粗粉与细粉的分离。
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编织筛
冲眼筛
粉末的分等
《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的6种粉末规格
粉末规格 最粗粉 粗粉 中粉 细粉 最细粉 极细粉
要求
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 筛不超过20%的粉末
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 筛不超过40%的粉末
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 筛不超过60%的粉末
设备: 手称(戥称)、天平——重量法 容量药匙——容量法 散剂自动包装机 散剂定量分包机
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有能通过六号 筛不少于95%的粉末
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七号 筛不少于95%的粉末
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九号 筛不少于95%的粉末
设备
手摇筛 振动筛粉机 悬挂式偏重筛粉机 电磁簸动筛粉机
振动筛粉机
套筛
2. 混合——将两种以上固体粉末相互均匀分散的过程或操作。
三、散剂的质量要求——《中国药典》
散剂中药物均应为粉末,根据医疗需要及药物性质不同,其 细度应有所区别。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5~6 号筛;用于消化道溃疡病应通过7号筛,以充分发挥其治疗 和保护溃疡面的作用;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眼用 散剂则应通过9号筛。
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剂量型散剂其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药典规定
目的:使多组分药物含量均匀、准确,外观色泽一致。 机理:切变混合 对流混合 扩散混合 影响因素: 粒子的物理特性(粒度、密度、形状)
混他 合组分比例 混他 合中的液化或湿润 混他 合机械的吸附 组他 分间化学反应

方法: 搅拌混合 研磨混合 过筛混合
打底套色法 经验方法
– 方法:“打底”——将量少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研钵中(在 混合之前应先用其他量多的药粉饱和研钵内表面)作为基础; “套色” ——将量多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研钵中,轻 研混匀。
制备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药物剂量小的散剂时, 应采用配研法(等量递增法)混匀并过筛。
多剂量包装的散剂应附带分计量的用具,含毒性药 物的内服散剂应单剂量包装。
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的外用散剂 ,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配制。
一般散剂应密闭贮存,含挥发性药物 或易吸潮药物的散剂应密封贮存。
§2 散剂的制备
1. 粉碎与过筛
⑴粉碎——借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源自碎成规定细度的操 作,或是借助其他方法将固体药物碎成微粉的操作。
目的 ①增加药物表面积,促进溶解与吸收, 提高生物利用度; ②便于调剂和服用; ③加速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 ④为制备多种剂型奠定基础。
基本原理 ——利用外加机械力部分地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 力,使药物的大块粒变成小颗粒,表面积增大,将 机械能转变成表面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