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选择与决策研究

合集下载

企业并购方案

企业并购方案

企业并购方案前言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或收购。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并购成为了企业之间获取市场份额、扩大规模、提升收益的有力手段。

因此,制定一份可行的企业并购方案是企业决策者必须面对的任务。

初步准备在制定企业并购方案之前,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其行业地位、发展方向、财务状况及未来市场前景。

同时,也需要评估自身企业的资金实力、经营能力、经验技术等方面,明确并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风险。

方案设计1. 并购结构并购结构是指合并或收购的方式和具体实施过程,既包括资金结构和股权比例的划分,也包括企业的管理体系、人员配置等方面。

根据不同的并购目的和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股份收购、资产收购、合资方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并购。

2. 并购定价企业并购的定价是基于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通过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竞争环境、市场前景等因素,从而确定更为准确的价格。

此外,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税务政策不同,在制定定价策略时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价格区间。

3. 并购融资并购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银行或投资者申请贷款、发行债券、增资扩股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支付并购的成本。

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因素进行定性分析,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4. 并购实施并购实施是企业并购方案中最为重要的一步,主要包括对目标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方面的整合,以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开发。

对于合并的企业,需要统一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协调企业内部资源,避免重复竞争和冲突。

风险管理在企业并购过程中,风险始终存在。

因此,在制定企业并购方案时,需要在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控制风险。

例如,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财务风险点,并在交易过程中对其进行解决;制定应急预案和固定责任人,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及时进行应对。

结语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较为复杂的风险和挑战。

跨国公司并购战略决策模型及实证研究

跨国公司并购战略决策模型及实证研究

跨国公司并购战略决策模型及实证研究跨国公司并购是多国企业之间进行合并与收购,旨在迅速拓展市场份额、增强竞争能力和获得其他企业的资源与技术。

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并购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并购决策涉及诸多复杂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深远,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决策模型来指导并购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跨国公司并购决策模型的构建跨国公司并购决策模型的构建是基于对并购过程中关键因素的全面分析和评估,包括战略目标、市场环境、目标企业评估、风险管理等。

下面对其中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简要说明。

1. 战略目标:一个成功的并购策略需要明确的战略目标。

企业需要确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新市场份额、获得核心技术、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等。

对于不同的战略目标,需要采取不同的并购策略和方法。

2. 市场环境:了解并购市场的宏观与微观环境对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情况、政策法规、文化差异等因素的评估。

微观环境则需详细分析目标企业的竞争力、行业地位、技术实力等。

3. 目标企业评估:对目标企业的全面评估是决策模型中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财务状况、商业模式、管理层素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和潜在风险。

4. 风险管理:并购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风险,包括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法律风险等。

在决策模型中,需要明确并购风险的类型及相应的管理方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跨国公司并购决策实证研究跨国公司并购决策实证研究旨在通过实际案例来验证并购决策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影响并购绩效的关键因素,提供实践指导。

这方面的研究常常通过统计分析、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来进行。

1. 统计分析:研究者可以采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通过收集并整理大量的并购数据,寻找影响并购绩效的关键因素。

比如,收购前的经营状况、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并购后的整合能力等。

2. 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成功与失败的并购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者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并购经验与教训,为决策提供实用建议。

并购调研计划书

并购调研计划书

行业发展趋势
总结词
了解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动向和趋势,包括技术进步、政策变化、市 场需求等方面的变化。
详细描述
深入研究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了解 行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预测行业未来的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
竞争对手分析
总结词
对目标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产品特点、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信息。
融资结构优化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并购目标,合理安排融资结 构,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
整合计划与协同效应发挥
组织整合
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提 高管理效率和执行力。
业务整合
优化业务结构和流程,提高经 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战略整合
制定并购后的战略规划,明确 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人力资源整合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员 工素质和能力。
调研目的
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
通过财务分析、业务评估等方式,确定目标公司的合理价值。
识别并购风险
深入了解目标公司的经营状况、法律合规等方面,识别潜在 的并购风险。
调研范围和方法
调研范围
确定调研的主题和重点,如目标公司 的财务状况、行业地位、竞争优势等。
调研方法
采用多种调研手段,如财务分析、访 谈、问卷调查等,以确保调研结果的 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并购完成后,我们将加大对 目标公司的投入,推动其业务 创新、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
提升市场竞争力。
我们将加强与目标公司的沟通 和协作,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 和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并购后 的协同效应和价值最大化。
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机 遇和业务领域,以实现更广泛 的市场覆盖和多元化的业务布 局,为股东和投资者创造更大 的价值。

并购交易方案的设计

并购交易方案的设计

并购交易方案的设计一、概述并购交易是企业在扩张、转型、提高效率或获取特定资源时采用的重要手段。

设计一个成功的并购交易方案需要全面考虑目标企业的状况、市场环境、交易结构、风险因素以及后续整合的可行性。

本文将详细阐述并购交易方案的设计过程,包括目标企业筛选、估值分析、交易结构设定、风险评估及整合计划等关键环节。

二、目标企业筛选在选择目标企业时,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需求,确定希望通过并购获取的资源或能力。

对潜在目标企业进行初步筛选,包括行业地位、财务状况、技术实力、团队能力等方面。

对筛选出的目标企业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真实运营情况,确保目标企业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

三、估值分析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估值是并购交易的关键环节。

估值分析应基于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竞争优势等因素,同时参考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估值水平进行综合判断。

常用的估值方法包括市盈率法、市净率法、现金流量折现法等,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交易结构设定在确定估值后,需要设计合理的交易结构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这包括支付方式(现金、股权交换等)、支付时间、股权比例分配、管理层激励等方面。

同时,应考虑目标企业的负债情况、税务问题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交易结构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五、风险评估并购交易存在诸多风险,如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整合风险等。

在设计并购方案时,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例如,为应对市场风险,可以采用分阶段支付的方式;为应对财务风险,可以采取债务偿还或资产剥离等措施;为应对整合风险,可以提前制定整合计划,确保双方企业的顺利融合。

六、整合计划并购后的整合是决定并购成效的关键。

在设计并购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整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详细的整合计划。

这包括战略整合、组织结构调整、人力资源整合、业务整合等方面。

同时,应建立有效的整合管理团队,确保整合计划的顺利实施。

七、结论并购交易方案的设计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摘要】企业并购是企业战略重组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企业并购的定义与分类入手,介绍了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指标和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当前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方法部分,提出了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的方法论。

研究发现,企业并购绩效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并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

未来研究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对于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探讨。

本文旨在为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评价指标、文献综述、研究发现、展望、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并购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通过购买、合并、收购等方式整合为一个企业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并购活动日益频繁,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

企业并购既可以加速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可能带来风险与挑战。

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并购市场也变得日趋复杂,对企业绩效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企业并购活动的增加,如何评价企业并购的绩效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并购绩效的评价要求考虑更多的因素,不仅包括对财务绩效的评估,还需要结合企业文化、员工关系、战略发展等方面的考量。

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企业并购的绩效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探讨,可以为企业并购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本文旨在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为企业并购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1.2 研究目的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分析不同企业并购案例的绩效表现,探讨企业并购对于绩效的影响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和指导。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总结企业并购对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揭示企业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包括并购涉及的各个环节对绩效的直接及间接影响,从而为企业并购绩效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公司并购可行性研究

公司并购可行性研究

公司并购可行性研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公司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扩大市场份额、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然而,并购并非简单的资产合并或业务叠加,而是一项复杂且风险较高的战略决策。

因此,进行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对于确保并购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并购的背景与动机任何公司考虑并购,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动机。

这可能是为了进入新的市场领域,获取新技术、品牌或人才,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或者是为了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等。

例如,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可能希望通过并购一家具有先进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来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加速企业的转型升级。

而一家在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企业,可能会着眼于并购海外公司,以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

二、目标公司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目标公司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这需要对潜在目标公司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其财务状况、市场地位、核心竞争力、管理团队、企业文化等方面。

财务状况是首要考量的因素。

需要仔细分析目标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评估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金流动性。

同时,要关注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如债务负担过重、不良资产等。

市场地位反映了目标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了解其市场份额、客户群体、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程度,以及市场发展趋势,有助于判断并购后能否实现协同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目标公司的独特优势,如专利技术、品牌影响力、渠道资源等。

这些因素将决定并购后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

管理团队的素质和能力对企业的运营至关重要。

优秀的管理团队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的兼容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差异过大,可能会导致整合过程中的冲突和阻力。

三、并购的方式与交易结构并购的方式主要有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和合并等。

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股权收购是指收购方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从而成为其控股股东或全资股东。

这种方式操作相对简单,但需要承担目标公司的潜在债务和风险。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选择与决策研究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选择与决策研究
XI AO a g Xin
( c o l f c n mi n n g me tB i gJ oo gUnv r t , e ig1 0 4 , hn ) S h o o o o c a d Ma a e n , e i i t i s y B i 0 0 4 C i E s j n a n ei j n a
价值 最大 化 。企业 并 购是一种 资源 的分配 和再分 配 的过程 , 通过并 购活 动 , 企业 之 间将 资源 重新分 配 , 以将原 有资 源的利 用效果 发挥 到最佳状 态 , 可
误 , 面的所有 努力都 会化 为乌有 。基 于此 , 文 后 本 主要 研究 并 购 中 目标 企 业 选 择 和 决策 的原 则 和
V0 . N o. 】6 4 De 2 7 c. 00
企 业 并 购 中 目标 企 业 的选 择 与决 策研 究
肖 翔
( 京 交 通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 , 京 10 4 ) 北 北 0 0 4

要 : 理 选 择 目标 企 业 是 并 购成 功 的 关键 之 一 , 文 分析 认 为 协 同效 应 最 大 化 是 选 择 目标 企 业 的 重 要 依 合 本
K yw r smeg r n cus in tre b s essnry a a t a heac ypoesA e od : re daq i t ;agt ui s;y eg ;nl i l i rh rcs( HP) a io n yc r
企 业并 购是 一 项 复杂 的系 统工 程 , 国外公 司 的并 购经验 表明 :0 5 %的并购是 失败 的 , 失败 的原
维普资讯
第6 第4 卷 期
20 0 7年 1 2月

中国钢铁企业并购流程与目标企业选择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钢铁企业并购流程与目标企业选择指标体系研究
冶金 经 济与 管理
文 章 编 号 :0 2 17 ( 0 10 — 0 9 0 10 — 7 9 2 1 )6 0 1— 6
中 国 钢 铁 企 业 并 购 流 程 与 目 标 企 业 选 择 指 标 体 系 研 究
口 杜 立辉 谭 久 均 饶


要: 在分析 中国钢铁企业并购特点 的基础上 , 基于钢铁产业的特征 , 设计 了钢铁企业 战略 型并购
・ ・
跨省重组 :



首钢受让水钢 3 .6 45 %股份 中信泰富收购湖北新冶钢 复星集 团入 主南钢
武钢一邯钢集团 ( 跨省重组 ) 湘钢 + 涟钢 + 衡钢一华菱集团
19 年 : 98 临钢一太钢 宝钢 +上钢 +梅钢一宝钢集团


图 1 中国钢铁工业兼并重组历程Ⅲ
0 0 探索期、十五” “ 期间的缓慢推进 历了一个从准并购到并购, 从救济式并购到战略式并 分成2 世纪9 年代的 期和“ 十一五” 加速推进期3 个阶段 , 如图1 所示 。 购, 从不成熟并购到较规范并购 , 从政府主导重组到政
钢铁产业 政策集中度 目标 : 22 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 到 00 集团钢产量的 比例达到 7 %以上 0
的决策流程 和并 购 目标企业选择 的指标 体系。
关键词 : 钢铁工业 ; 中度 ; 集 并购 ; 指标体系
中图分 类号 :4 63 F 1 .1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国钢铁企业并购的特点
改革开放 3 多年来, 0 我国钢铁产业的兼并重组, 经
府引导与市场力量相结合的国有、 民营与海外资本共同 参与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按照时间顺序, 大致划 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HP 的模型可以分为三层 : 目标层 、 准则层
业中拥有盈利潜力而目前由于经营不善等种种原 因盈利欠佳的目标公司 ,不仅购进价格较低 ,且并 购公司管理 、 技术 、 资金的投入能迅速改善目标公 司目前经营状况中的不足 , 能够迅速发掘出目标 公司潜在的盈利能力 。比如海尔的 “吃休克鱼” 的 思路 。 51 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文化互补或者差异 可融合 。这就意味着并购企业在选择目标企业 时 , 要客观的分析双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性和互 补性 。 ( 二) 目标企业选择过程的特点 综上分析并购特征和目标企业选择原则 , 并 购目标企业的选择具有以下特点 : 11 涉及因素众多 , 涉及行业 、 财务 、 经营 、 技 术、 市场 、 经济政策 、 区位环境等诸多因素 。 21 多目标性 ,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仅仅是 要保证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更是为了获得经营 、 管理 、 财务协同效应 ,只有能够最终获得最大协同 效应的并购才是真正成功的并购 。
的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 , 结合这些特征 ,目标企业的选择应遵循原则为 : 11 根据并购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目标企业 。 这就意味着选择目标企业要与并购企业自身的发 展目标和要求相一致 。
62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7 年
21 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在行业或者核心技
+ a3 CASH + a 4 M IX
三、 目标企业选择原则 及其选择特点分析
( 一) 目标企业的选择原则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并购浪潮具有以下
几个特征 : 11 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 。 21 强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31 注重并购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 。
41 并购绩效源于协同效应 。能否获取较高
+ a 5 MUL T + a 6 TNDOFR
式中 , ai ( i = 0 , 1 , …, 6 ) 为 系 数 , W K , HOST , CASH , M IX , MUL T 和 TNDOFR 各变量依次分 别代 表 并 购 中 是 否 出 现 白 衣 骑 士 、 敌意收购、 100 %现金支付 、 一揽子金融工具支付 、 多个竞争 [6 ] 者和标购 , 若是则变量取值为 “1” , 否则为 “0” 。 上述协同效应的评估模型各有利弊 。在协同 效应的差额法评估中 ,最为关键且难度最大 、 涉及 不确定性因素最多的是并购后联合企业的价值评 估 ,其中一些参数的确定必须在定性分析基础上 进行 , 但一般只是采用专家打分法 , 主观性很强 。 加和评估法是目前所有方法中相对较为贴近实际 的一种方法 ,但其在分别评估协同效应或者协同 成本时很可能会漏掉一些内容 , 并且对于一些定 性的协同效应如何进行定量化评估也有相当难 度 。股票收益理论计算模型和实证计算模型 , 只 能适用于上市公司的并购 , 前者的并购期的选择 对计算结果有很大影响 , 而且对并购后联合企业 市盈率的预测这个关键问题尚没有科学方法 , 只 能凭借证券市场的历史数据和决策者的经验来确 定 ; 后者的计算模型到目前为止 , 仍属于提出阶 段 ,方法的合理性及如何确定因子系数仍需进行 大量研究 。 上述协同效应的研究存在一些共同的局限 性 ,就是过于强调从定量的因素和角度进行研究 , 即便结合定性考虑也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实际 上 ,并购影响因素众多 , 有诸多定性因素 , 并购企 业选择有诸多特点 , 只有综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才能选择合理的目应该首选同业 以增强主业优势 , 具有优势后再向纵向或多元化 发展 。 31 选择能够弥补自身核心能力的目标企业 。 例如 “太极集团” 并购 “桐君阁” , 可利用 “桐君阁” 这一著名品牌来推广新产品 、 加强广告促销[ 7 ] 。
41 目标企业应具有盈利潜力 。选择景气行
Abstract : The correct selection of target business is one of t he key point to t he successf ul M &A , t he paper t hinks t hat t he maximum synergy is t he important basis for t he selection , t hen analyzes t he shortcomings of t he various evaluation approaches of synergies. Furt her more , it explores t he principle to t he selection process , According to it ’ s feat ures , t he paper proposes t he application of t 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or t he target business selection , at last it provides a case st udy. Key word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arget business ;synerg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 AHP)
二、 协同效应的评估方法及存在问题
协同效应的评估有多种方法 ,各有其利弊 。
11 整体企业价值差额法
是分别计算并购方和目标方企业各自独立经 营的价值 ,以及并购后联合企业的价值 ,用联合企 业的价值减去并购方和目标方企业价值 , 其差额 为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 。用公式表达如下 :
V S = V X + Y - ( V X + V Y)
式中 , V S 为协同效应价值 ; V X 为并购方企业价 值 ; V Y 为目标方企业价值 ; V X + Y 为联合企业的 价值 。 该方法实际上是分别评估了 3 个企业的价 值 , 应用的基本方法就是企业价值评估中最成熟 、 应用也最为广泛的现金流量折现法 。 21 协同效应评估的加和法 就是分别评估并购后每一种协同效应以及协 同成本的价值量和作用年份 , 并将评估结果汇 总 [ 4 ] , 其公式为 :
n n
VS =
k =1

V rk -
l =1
∑V cl
式中 , V S 为协同效应价值 ; V rk 为第 k 种协同效 应的价值 ; V cl 为第 l 种协同成本的价值 。 31 股票收益理论计算模型 该模型是站在股东的立场上 , 以市场有效性 原理为基础 , 根据企业发生并公开的重大事件所 引起的股票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化对协同效应进行 分析 、 计算 。具体来说 , 就是利用并购前后股票价 格、 种数及流通量的变化 , 对并购方和目标方在事 件期内获得的净利加总后得到协同效应价值[ 5 ] 。 41 实证模型 部分西方学者在估算协同效应时直接应用某 些实证模型 。如 1993 年尼顿曾对成功的并购案 例提出如下计算协同效应相对值的线性模型 : S YN ER GY = a0 + a1 W K + a2 HOST
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方面 , 企业家总是想方设 法利用企业并购的途径获得更大利益 , 实现企业 价值最大化 。企业并购是一种资源的分配和再分 配的过程 ,通过并购活动 ,企业之间将资源重新分 配 ,可以将原有资源的利用效果发挥到最佳状态 ,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了企业价值的增 值 。这种资源互补 、 优势互补 、 价值增值的整体优 势就是企业进行并购的根本动因 ,换言之 ,并购协 同效应是企业并购的根本动因[ 2 ] 。安索夫在 《公 ( ) 司战略》1965 中首次提出 “这种使公司的整体效 益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总和的效应 , 即被称之为 协同效应 ,经常被表述为 1 + 1 > 2 ,目的是协助经 理们在发展和多元化方面的问题上进行更好的决
收稿日期 :2006206212 ) ,女 ,湖南人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 作者简介 : 肖翔 (1970 —
第 4 期 肖 翔 :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选择与决策研究
61
是以内部资源的重新配置为前提的 。协同将对管 理理念和经营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在企 业发展的过程中 , 通过兼并收购的手段来实现企 业的扩张 ,追求协同效应己经成为众多企业并购 活动的出发点和目标 , 是企业并购的根本动因 。 国内外诸多实证研究也证明很多的企业并购都以 协同效应为主要动机 。因此 , 应该选择能够产生 最大协同效应的被并购对象作为目标企业 。
层次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 策方法 。并购选择目标企业时 , 存在着多种定量 与定性因素 ,所以层次分析模型作为一种多因素 、 多层次的综合评价模型 , 对于从协同效应的角度 选择目标企业是十分适用的 。在并购活动中选择 目标企业时 ,我们可将获得最大的协同效应为决 策目标 ,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有关步骤对目标企业 进行选择 [ 9 ] 。运用 AHP 法解决问题 , 大体可以 分为 4 个步骤 : 11 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21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31 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相对权重 ( 层 次单排序) 。 41 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 ( 层次总排序) 。 建立 AHP 模型时 ,首先要对影响决策的因素 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合理分类 。 11 多因素分类 并购中获得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很多 , 主要 可以概括为经营协同效应 、 财务协同效应和管理 协同效应三大类 。经营协同效应主要指的是 , 并 购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效率提高所产生的 效益以及通过并购使企业的战略整合价值提高 。 财务协同效应是指并购后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 的种种效益 。这种效益的取得 , 主要是由于投资 机会形成的资本成本 、 税法 、 会计处理以及证券交 易内在规律等作用而产生的效益 。管理协同效应 是如果任意两个管理能力不等的企业进行合并 , 那么合并后企业将受益于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企 业的影响 ,综合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合并企业的总 体表现将会优于两个单独部分的相加之和 。管理 理论认为 ,管理在不同行业之间具有可转移性 ,策 划、 组织 、 指挥和控制等管理职能可以较容易地被 移用到其他企业中 。 21 构造递阶层次结构 运用 AHP 的递阶层次结构需要在深入分析 的基础上把问题条理化 、 层次化 ,构造出一个层次 分析的模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