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教育13动物的“睡眠”第二课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动物的休眠第二课时 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动物的休眠第二课时沪教版
样子:睡觉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动物的不同休眠方式,希望大家多多探究神秘的大自然,掌握更多的知识。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寒气逼人:形容非常寒冷,难以忍受。
建议:学生用“寒气逼人”说一句话。
2、改写句子。
(1)学生轻声读,发现有何不同?
“再也”是语气比较强烈。
(2)学生完成,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3)大组交流。
课后习题
四、拓展作业
1、拓展
你知道哪些动物也要“冬眠”(或者“夏眠”)?它们是怎样“冬眠”(或者“夏眠”)的?选一个或两个先填好表格,再向同学介绍。
2、作业:
(1)最少写出四个带有数字的成语。
预设答案:五湖四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
四面八方、三心二意、七上八下
*(2)仿写一句句子:
蝙蝠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组员合作一份主题为“动物的休眠”的小报。
(可以选做)(4)默写本课词语。
《动物的睡眠》教案之二

《动物的睡眠》教案之二教学目标1能较快地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略读。
教学准备有关动物“睡眠”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导语: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每天都要睡觉。
动物也是这样,它们也要睡眠。
可是,动物的睡眠跟人类却有所不同。
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睡眠。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向我们揭示了几种动物睡眠的趣闻。
2板书课题:动物的“睡眠”。
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二、理解题目师: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睡眠”两个字上加上了引号。
)师:为什么要把“睡眠”加上引号呢?我相信,大家读了课文就会明白。
三、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在3分钟以内读完课文;(2)想想课文题目是不是概括了课文的大意。
2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种动物的睡眠。
3教师提问检查默读的效果:“课文主要写了几种动物的睡眠?”(3种)“哪3种?”(蝙蝠、海参、蜗牛)4让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采取边读边勾画的方式了解蝙蝠、海参、蜗牛的“睡眠”特点。
5同桌或分小组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
6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汇报和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
(蝙蝠是“冬眠”,海参是“夏眠”,蜗牛是既“冬眠”又“夏眠”。
)师:注意阅读课文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把你们的体会告诉我。
(动物在不利生存的情况下,是以睡眠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课文题目中的“睡眠”为什么要加上引号的原因了吧?(动物睡眠与人类的睡眠不完全相同。
)四、引导概括1师:根据前面学习的情况,大家商量一下。
怎么用简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可以同桌或就近几个人进行商量。
教师巡视辅导。
3汇报概括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4把概括的结果写下来。
(概括的要点应有“课文以蝙蝠、海参和蜗牛为例,介绍了动物的冬眠和夏眠”,但不要求表述完全一致,只要简洁即可。
)五、扩展师生交流其他动物“睡眠”的方式。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动物的休眠》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动物的休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
2.预习课文,重点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层次。
3.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动物的休眠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1.学习在句子中加上“再也”以加强语气,渗透使用“拟人”、“设问”、“语气词”能使语言更活泼。
2.了解动物不同的休眠方式,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蝙蝠和海参的休眠方式有什么不同?
2.文章将了哪几种动物的休眠方式?
3.你对“冬眠”有什么了解?
四、参考资料
1.松鼠和野兔都要把窝垫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么的储备食物,它们冬天都不冬眠。
还有,它们还要换毛,冬天要换上与夏天不一样的毛。
2.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
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
3.熊冬眠是因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们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长胖,冬天就靠脂肪来提供养料。
但是,冬眠时,它们还会醒过来的。
4.兔子有厚厚的毛保暖,所以冬天也不怎么怕冷。
但如果皮毛被弄湿,兔子便很容易着凉。
所以主人要特别留意,冬天别为兔子洗澡。
2019春西师大版四语下第13课《动物的“睡眠”》

第13课《动物的“睡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具准备】有关动物“睡眠”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每天都要睡觉,人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白天工作,不会一睡几天不吃不喝。
动物也是这样,它们也要睡眠。
可是,动物的睡眠跟人类却有所不同。
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睡眠,有的动物就能一睡几个月不吃不喝。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向我们揭示了几种动物睡眠的趣闻。
2.板书课题:动物的“睡眠”。
(学生齐读课题)3.鼓励学生说说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睡眠”两个字上加上了引号。
)为什么将睡眠打上引号呢?学完这课,你们就会知道。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解决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3.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领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旷野木棍懒腰依赖偏僻蠕动蜗牛延续三五成群春暖花开风和日丽寒气逼人千里迢迢昏昏沉沉金蝉脱壳4.记忆字形: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分析重点生字。
5.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题目是不是概括了课文的大意。
(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几种动物的睡眠。
2.采取边读、边画、边批注的方式了解蝙蝠、海参、蜗牛的“睡眠”特点,并说说它们为什么要这么睡眠?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阅读课文第一到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小组同学之间合作交流:(1)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2)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2.学生汇报。
3.老师引导。
(1)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动物的“睡眠”》课件2-优质公开课-西南师大四下精品

自读要求
1.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注意边读边勾画、批注。
2.课文中讲了动物的哪几种“睡眠” 方式? 3.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自己知道了 些什么。
词语积累
旷野 哈欠 偏僻 蠕动 木棍 蜗牛 昏暗 伸懒腰
千里迢迢
金蝉脱壳
赖以生活
三种动物的睡眠方式:
蝙蝠 冬眠
海参 蜗牛
夏眠 冬眠、夏眠
为什么要把“睡眠”加上引号呢?
动物的“睡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 的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不同 的“睡眠”方式。 3.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 的睡眠方式。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一般都 是在晚上睡觉,白天工作,不会一 睡几天不吃不喝。可是,大家是否 知道有的动物就能一睡几个月不吃 不喝,这是不是很有趣呢?这些动 物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睡眠的呢?学 完这一课,你们就会知道。
拓展延伸
•大象:站着睡觉,睡眠时间一天不超 过两三个小时,它能连续两天不睡觉! •兔子:一次只睡2分钟,因为它胆子小, 生性怯弱,一天只打三次盹,每次不 足一分钟! •马:一天睡眠时间大约2小时,它能边 走边睡觉!
牛:由于不停地吃草,反刍,它一天 最多睡半个小时!
长颈鹿:睡觉十分特别,跪下前腿, 后腿伸到前脚前面。屁股坐在上面, 长长的脖子颈高昂着,直指高空!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
不全是为了休息。”
动物睡眠与人类的睡眠不完全 相同。人类睡眠是为了休息,而动
物的睡眠可不完全是这样。动物在
不利生存的情况下,是以睡眠的方
式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
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打了引号 的词是不是都是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呀? 课题中的“睡眠”又指什么睡眠呢? (长时间的睡大觉,休眠。)
《动物的睡眠》PPT课件2 (共31张PPT)

寒气逼人 . 千里迢迢 . 昏昏沉沉 . 偏僻 .
qiào rú wō xù
金蝉脱壳 .
蠕动 .
蜗牛 .
延续 .
2、题目中的“睡眠”为什么加引号? 3、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睡眠”?
我们来认识这些动物
“睡眠”
• 课题中的“睡眠”不是指平常恢复体力 和脑力的睡觉,而是指某些动物据课文内容填空。
动物名 蝙蝠 海参 蜗牛
睡眠方式
集体睡眠、倒 挂着、冬眠 夏眠 夏眠,冬眠,甚 至睡20个月
睡眠原因
休息,对待 绝粮
天热,虫子 浮于海面
即怕冷, 又怕干旱
给同学们留下足够的时候 ,看下,再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
除了文中介绍的动物外,大家还 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方式?
松鼠 刺猬
冬眠的动物
青蛙
夏眠的动物
肺鱼
箭猪 鳄鱼
既冬眠又夏眠的四爪陆龟
归纳总结
大家畅所欲言,谈谈通过 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大自然是我们伟大的老师,我人只有多观察,多思考 才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大自然 的奥秘、
作业
搜集有亲动物睡眠的资料,以“动物 睡眠奥秘多”为主题,每人做 一份手抄报。
•
我们人类一般晚上休息,白天工作,有没有一连几天不吃 不喝的睡觉,没有,但是动物 却有这么特殊的本领,它们 是用什么方式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 会有所了解。
知识性问题
1、读词语,注意加点字的音,并用下列词 语串写成一段话。
bī
△
tiáo
chén
pì
词语较多 较假 要么 梳理反馈 要么两三个 词语便可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动物的睡眠》 精品课件2

冬眠的动物
青蛙
夏眠的动物
肺鱼
箭猪 鳄鱼
既冬眠又夏眠的四爪陆龟
归纳总结
大家畅所欲言,谈谈通过 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大自然是我们伟大的老师,我人只有多观察,多思考 才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大自然 的奥秘、
作业
搜集有亲动物睡眠的资料,以“动物 睡眠奥秘多”为主题,每人做 一份手抄报。
名言摘抄 1、抓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2、与雄心壮志相伴而来的,应老老实实循环渐进的学习方法。——华罗庚 3、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华罗庚 4、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华罗庚 5、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华罗庚 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学习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无论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习也跟着我们在一起。——莎士比亚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歌德 12、终身努力便是天才。——门捷列夫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1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1、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德谟克利特 2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用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23、要想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斯大林 24、向所有人学习,不论是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斯大林 25、自学,是我们当今造就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周培源 26、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毛泽东 27、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28、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9、学习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30、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3动物的“睡眠”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
(同学之间可相互讨论)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2)学生汇报。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老师引导:动物睡眠,特别是进入休眠期。
睡眠的目的就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老师总结:蝙蝠睡眠比较奇特,一是集体睡眠奇,二是睡觉方式奇,三是睡眠时间奇。
2、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并作汇报。
(海参靠吃海底下的虫子——浮游生物维持生命)(2)老师总结。
因为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动物,靠吃海底的浮游生物维持生命。
到了夏天,海底的浮游生物都浮出海面,而海参只能蠕动,不能浮出海面,所以要进行夏眠。
3、合作学习第三部分,自由探究蜗牛的睡眠。
(1)自由朗读。
(2)自由组合合作探究蜗牛的睡眠,并作汇报。
(蜗牛在冬天的时候要进行“冬眠”)(蜗牛在夏天天不下雨时要进行“夏眠”)(蜗牛称得上是“睡觉大王”)(3)观看蜗牛冬眠和夏眠录像,加深对课文理解。
二、扩展眼神,巩固提高。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方式?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蝙蝠要进行“冬眠”而海参要进行“夏眠”?板书:13 动物的“睡眠”蝙蝠冬眠海参夏眠适应环境的变化蜗牛冬眠夏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
(同学之间可相互讨论)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
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
(2)学生汇报。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
老师引导:动物睡眠,特别是进入休眠期。
睡眠的目的就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老师总结:蝙蝠睡眠比较奇特,一是集体睡眠奇,二是睡觉方式奇,三是睡眠时间奇。
2、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并作汇报。
(海参靠吃海底下的虫子——浮游生物维持生命)(2)老师总结。
因为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动物,靠吃海底的浮游生物维持生命。
到了夏天,海底的浮游生物都浮出海面,而海参只能蠕动,不能浮出海面,所以要进行夏眠。
3、合作学习第三部分,自由探究蜗牛的睡眠。
(1)自由朗读。
(2)自由组合合作探究蜗牛的睡眠,并作汇报。
(蜗牛在冬天的时候要进行“冬眠”)
(蜗牛在夏天天不下雨时要进行“夏眠”)
(蜗牛称得上是“睡觉大王”)
(3)观看蜗牛冬眠和夏眠录像,加深对课文理解。
二、扩展眼神,巩固提高。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方式?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蝙蝠要进行“冬眠”而海参要进行“夏眠”?
板书:
13 动物的“睡眠”
蝙蝠冬眠
海参夏眠适应环境的变化
蜗牛冬眠夏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