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步步高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 第4讲物质的量浓度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化学答案2013版整本答案 word2003版

2013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化学安徽专用(整本答案)第一章第1讲化学实验基础基础再现·深度思考考点一1.(2)2/3(5)灯帽2.试管1/3略向下倾斜蒸发皿玻璃棒泥三角坩埚钳石棉网圆底烧瓶锥形瓶烧杯3.(1)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0.1 mL(2)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3)酸式滴定管①查漏②在上方③酸性强氧化性碱性④0.01(4)碱式滴定管碱性酸性强氧化性(5)托盘天平②烧杯③被称物砝码左右④0.1(6)温度计①混合物中②支管口处考点二1.(1)药匙纸槽底镊子(2)胶头滴管倾倒手心玻璃棒2.(1)酸碱性酸碱性漂白氧化性(2)①玻璃片或表面皿玻璃棒中部标准比色卡②润湿镊子玻璃棒3.(2)滴成股(3)NaOH溶液或热的纯碱溶液CS2或热的NaOH溶液稀HNO34.(1)烧杯试管搅拌粉碎加热加热(2)①Cl2②NH3SO2HCl倒吸(3)较小较大考点三3.(3)①b②a、c③需要a、c考点四1.广口细口棕色碱性强酸强氧化性2.(1)密封(3)棕色(4)磨口的细口瓶深度思考1.(1)石棉网水浴加热使仪器受热均匀,便于控制KNO3溶液的温度(2)A(3)C(4)D(5)B(6)E碎瓷片或沸石2.坩埚、泥三角3. 不同,A图读数偏大,B图读数偏小。
4.砝码放在左盘,物体放在右盘27.45.(1)28.021.10C(2)①蒸发皿②5.9或5.8100 mL容量瓶6.K、Na、白磷等,因随意丢弃易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
7.(1)块状固体直接落入试管底部,易砸破试管(2)①瓶塞正放在桌面上;②试剂瓶标签未面向手心;③试剂瓶瓶口未紧靠试管口;④试管未倾斜45°(3)滴管伸入试管内8.不能,污染溶液。
9.不能。
若润湿,不一定有误差,如测NaCl溶液的pH时。
10.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然后沿器壁慢慢注入浓H2SO4,边加边搅拌。
11.①—4(自燃物品);②、⑪—3;③、④—1;⑤、⑩—5;⑥—2;⑦、⑧、⑨—8 12.(1)②防倒吸原理:漏斗下口与液面接触产生倒吸,烧杯中液面下降与漏斗口脱离,在重力作用下,漏斗中的液体又落回烧杯,防止了倒吸。
【步步高】2021届高考化学大一轮温习 第一章 第四讲 物质的量浓度配套试题(含解析)鲁科版(1)

第四讲物质的量浓度一、选择题1.用NaOH固体配制250 mL 0.5 mol·L-1 NaOH溶液,在以下仪器当选出正确的组合:①托盘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漏斗、⑥500 mL容量瓶、⑦药匙、⑧250 mL容量瓶、⑨胶头滴管、⑩坩埚( )。
A.①②③④⑥⑨⑩B.①③④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⑦⑧⑨D.①②④⑤⑧⑨解析用NaOH固体配制250 mL 0.5 mol·L-1 NaOH溶液,不需要漏斗、500 mL的容量瓶。
答案C2.配制100 mL 1 mol·L-1 NaCl溶液,以下操作中错误的选项是( )。
A.在托盘天平上放两片大小一样的纸,然后将氯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B.把称得的氯化钠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溶解、冷却,再把溶液移入容量瓶中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各2~3次,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中D.沿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解析配制溶液的进程中,在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时,需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D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1 L水中溶解1 mol NaCl所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中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为1 LC.标准状况下,将33.6 L HCl溶于水形成1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5 mol·L-1D.1 mol CaCl2溶于水形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c(Cl-)等于1 mol·L-1解析A项中体积为溶剂水的体积,不是溶液的体积,B项忽略了将HCl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会发生转变;D项1 mol CaCl2溶于水形成1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其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
答案C4. 已知NH3和HCl都是能用来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化学答案2013版_整本答案

第3讲盐类的水解基础再现·深度思考考点一1.水电离产生的H+或OH-弱电解质2.H+OH-水的电离平衡增大3.可逆酸碱中和4.否中性pH=7是NH+4、Cu2+酸性pH<7是CH3COO-、CO2-3碱性pH>7考点二1. 弱酸(或弱碱)+OH-(或H+)2.(1)NH+4+H2O NH3·H2O+H+(2)CO2-3+H2O HCO-3+OH-(3)Fe3++3H2O Fe(OH)3+3H+(4)Al3++3HCO-3===Al(OH)3↓+3CO2↑考点三1.越大越强2.右移增大增大右移减小增大右移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减小增大深度思考1.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
这可以说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2-3引起的。
2.Na2CO3溶液的pH大。
因为CH3COOH的酸性强于H2CO3,则CO2-3结合H+的能力强于CH3COO-,即CO2-3水解程度较大,产生的c(OH-)较大,pH较大。
由于盐的二级水解大于一级水解,故Na2CO3溶液的pH比NaHCO3大。
3.三种溶液各取少许分别滴入石蕊,不变色的为NaCl溶液,变红色的为氯化铵溶液,变蓝色的为碳酸钠溶液。
4.D5.NH+4水解一般小于10%水解微弱考虑水的电离水极微电离纯水电离度1.0×10-7%6.①②③④⑥⑨⑩⑪7.D8.①Al3++3H2O Al(OH)3+3H+②S2-+H2O HS-+OH-、HS-+H2O H2S+OH-③HCO-3+H2O H2CO3+OH-④AlO-2+2H2O Al(OH)3+OH-⑤不水解9.不对,原因是:体系中c(CH3COOH)增大,抑制了水解,会使平衡CH3COO-+H 2O CH 3COOH +OH -左移。
10.B11.(1)纯碱溶液中存在CO2-3的水解平衡:CO2-3+H 2O HCO -3+OH -,温度升高,水解平衡右移,c (OH -)增大,去污能力增强。
2013步步高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第四章

第1讲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答案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1.(1)游离 化合 金刚石 石墨 C 60(2)二 氧 化合 氧 晶体 无定 半导体 半导体芯片 集成电路 太阳 电 光电池2.(1)C +O 2=====点燃CO 2 2C +O 2=====点燃2CO 2CuO +C=====△2Cu +CO 2 SiO 2+2C=====高温Si +2CO ↑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2)Si +O 2=====△SiO 2 考点二1.(1)无 有 难(2)①2CO +O 2=====点燃2CO 2 淡蓝色 ②CuO +CO=====△Cu +CO 2(冶炼金属)2.空间立体网状 大 高 固 低 ①CO 2+H 2O H 2CO 3 ②SiO 2+4HF===SiF 4↑+2H 2O③SiO 2+2NaOH===Na 2SiO 3+H 2O 橡胶 CO 2少量:CO 2+2NaOH===Na 2CO 3+H 2O CO 2过量:CO 2+NaOH===NaHCO 3④SiO 2+Na 2CO 3=====高温Na 2SiO 3+CO 2↑ Na 2SiO 3+H 2O +CO 2(不足)===H 2SiO 3↓+Na 2CO 3⑤SiO 2+CaO=====高温CaSiO 3 Na 2O +CO 2===Na 2CO 3 考点三1.不 弱 不能(1)H 2SiO 3=====△SiO 2+H 2O(2)H 2SiO 3+2NaOH===Na 2SiO 3+2H 2O (3)干燥剂2.(1)由硅、氧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Na 2O·SiO 2 K 2O·3Al 2O 3·6SiO 2·2H 2O(3)①水玻璃 ②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 Na 2SiO 3+CO 2+H 2O===H 2SiO 3↓+Na 2CO 3 3.(2)高温结构陶瓷 光导纤维 生物陶瓷 压电陶瓷 深度思考 1.B 2.C 3.B4.(1)通过盛有浓NaOH 溶液的洗气瓶(2)通过盛放灼热CuO 的硬质玻璃管 (3)通过盛放灼热铜网的硬质玻璃管(4)通过饱和NaHCO 3溶液或酸性KMnO 4溶液 (5)通过饱和NaHCO 3溶液 (6)通过CuSO 4溶液5.①C ②D ③B ④E ⑤A 6.④⑤⑥ 7.C 8.D9.(1)D (2)BC (3)生物 AD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例1】 (1)开始阶段:2OH -+CO 2===CO2-3+H 2O 完全转化为Na 2CO 3后:CO2-3+CO 2+H 2O===2HCO -3(2)①当n (CO 2)≤0.05 mol 时,反应产物全部是Na 2CO 3,n (Na 2CO 3)=n (CO 2)。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4节物质的量浓度课件鲁科版

26
4.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n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 25 ℃时,a g该晶体能够溶于b g水中形成V mL饱和溶液。下列关系
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aaM+-b 18n%
B.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000a MV
mol·L-1
C.该溶液的溶解度为10018anMa+-b1M8na g
25
BC [由Mg2+的质量分数知MgSO4的质量分数为12240×4.8%= 24.0%,其浓度为c=1 000 cm3·L-112×01g.·2m0ogl·-c1m-3×24.0%=2.4 mol·L-1,溶质与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42%0 ∶7168%≈1∶21,SO42- 的质量分数为9264×4.8%=19.2%。]
1 00M0ρw=1 00107ρw,可得w=1 1070c0ρ,B项正确;氨水的质量分数=
22.4
22.4 VL·Lmol-1×17 g·mol-1 VL·Lmol-1×17 g·mol-1+1 000
g=17V+172V2
400,C项正确;氨水
的物质的量浓度=1
00M0ρw=1
000ρ×17V+172V2 17
12
[补短板] (1)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指溶剂的体 积。
(2)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①与水发生反应的物质,溶质发生变化,水量减少,如:
Na、Na2O、Na2O2―水 ―→NaOH CO2、SO2、SO3―对―水应→H2CO3、H2SO3、H2SO4 NH3―H―2O→NH3·H2O(但仍按溶于水的NH3进行计算)
A.ρ=(17V+22 400)/(22.4+22.4V) B.w=17c/(1 000ρ) C.w=17V/(17V+22 400) D.c=1 000ρV/(17V+22 400)
版步步高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专题讲座一PPT25张

10 11
解析 答案
11.金属锡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分析:将试样溶于盐酸,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Sn+2HCl===SnCl2+H2↑,再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发生如下 反应:SnCl2+2FeCl3===SnCl4+2FeCl2,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 滴定生成的Fe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FeCl2+K2Cr2O7+14HCl=== 6FeCl3+2KCl+2CrCl3+7H2O。现有金属锡试样0.613 g,经上述反应后, 共用去0.100 mol·L-1 K2Cr2O7溶液16.0 mL。求试样中锡的百分含量(假定 杂质不参加反应)。
89
解析 答案
9.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浓硝36 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
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9.02 g
√B.8.51 g
C.8.26 g
D.7.04 g
解析 最后沉淀为 Cu(OH)2 和 Mg(OH)2,Cu 和 Mg 共 4.6 g,关键是求增加的
D.115w321-w184w1
345
解析 答案
5.(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16 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 化剂作用下于400 ℃左右可发生反应:6NO+4NH3 5N2+6H2O(g), 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
NH3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
n(OH-),n(OH-)等于金属单质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即 n(OH-)=242448000×1 mol
+22334600×2 mol=0.23 mol,故沉淀的质量为 4.6 g+0.23×17 g=8.51 g。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据人教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整理)

⾼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据⼈教版步步⾼⼤⼀轮复习讲义整理)⾼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第⼀章从实验学化学 (4)第⼀讲化学常⽤仪器和基本操作 (4)第⼆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6)第三讲物质的量⽓体摩尔体积 (19)第四讲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 (22)第⼆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5)第⼀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5)第⼆讲离⼦反应 (30)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 (36)第三章⾦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42)第⼀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42)第⼆讲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45)第三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51)第四讲⽤途⼴泛的⾦属材料及开发利⽤⾦属矿物 (55)第四章⾮⾦属及其化合物 (59)第⼀讲碳、硅及⽆机⾮⾦属材料 (59)第⼆讲富集在海⽔中的元素——卤素 (62)第三讲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67)第四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71)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77)第⼀讲原⼦结构 (77)第⼆讲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80)第三讲化学键 (85)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88)第⼆讲原电池新型化学电源 (92)第三讲电解池⾦属腐蚀与防护 (96)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02)第⼀讲化学反应速率 (102)第⼆讲化学平衡状态 (104)第三讲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进⾏的⽅向 (107)第⼋章⽔溶液中的离⼦平衡 (111)第⼀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11)第⼆讲⽔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15)第三讲盐类的⽔解 (121)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25)第九章有机化合物 (128)第⼀讲认识有机化合物——主要的烃 (128)第⼆讲⽣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 (133)第⼗章化学实验 (137)第⼀讲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37)第⼆讲常见物质的制备 (141)第三讲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145)第⼗⼀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150)第⼀讲原⼦结构与性质 (150)第⼆讲分⼦结构与性质 (155)第三讲晶体结构与性质 (161)第⼗⼆章有机化学基础(选修) (166)第⼀讲认识有机化合物 (166)第⼆讲烃与卤代烃 (174)第四讲⽣命中的基础有机物合成有机⾼分⼦化合物 (187)第⼀章从实验学化学第⼀讲化学常⽤仪器和基本操作考点1 化学常⽤仪器的识别和使⽤⼀、可加热的仪器1.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四讲 物质的量浓度课件 鲁教

50.0 g·cm-3×1
g 000
mL·L-1,
c(NaCl)=Vn((N溶aC液l))
=
×1.17 g·cm-3×1 000 mL·L-1 50.0 g
=4.0 mol·L-1。
10.0 g 58.5 g·mol-1
(3)1 000n(gN+aCn(lN)×aC5l8)× .5 5g·8m.5olg-·m1 ol-1×100%=20% n(NaCl)=4.3 mol。
2.误差分析
根据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 = mB V MBV
=判断,误差来源的根本原因是:溶质的质量mB和溶液
的体积V,若在操作中造成mB偏大或V偏小,则c偏大,若造成mB偏小或V偏大,
则c偏小。
(1)称量误差分析
①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生锈。(mB偏大,cB偏高) ②调整“0”点时,游码在大于0的位置。(mB偏小,cB偏低) ③在敞口容器中称量NaOH、CaCl2、CuSO4、MgCl2等易吸收水的物质。(mB 偏小,cB偏低) ④称量已部分风化的Na2CO3·10H2O、CuSO4·5H2O等。(mB偏大,cB偏高) ⑤用量筒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mB偏大,cB偏大),如图1。
①称量NaCl时,物码倒置(1 g以下用游码):________。
②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
。
③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
。
④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将多余的水吸出: 。
⑤容量瓶原来有少量水:
。
【名师解析】 (1)实验操作步骤为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 →摇匀。
(2)容量瓶的规格相对固定,当所配制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规格不符 时,应选择规格稍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
第4讲
4.1 mol Na2O溶于1 L水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浓度为1 mol· -1吗? L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不是。1 mol Na2O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2 mol
NaOH,溶液中溶质是NaOH而不是Na2O,且反应后溶 液体积不为1 L,故浓度一定不是1 mol· -1。 L
-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4讲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 能用一次)________。 A. 30 mL 水洗涤________2~3 次, 用 洗涤液均注入容量 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 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 30 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 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________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 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 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 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解析 据混合后n(H2SO4)=n1(H2SO4)+n2(H2SO4),设取 nH2SO4 混合前两硫酸溶液的体积为V mL,则有c= = V溶液 - c1V+c2V×10 3 c1+c2ρ3 = ,应选答案A。 ρ1V+ρ2V ρ1+ρ2 ×10-3 ρ3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
第4讲
解析
1.25 g· 1×1 000 mL×36.5% mL 36.5 g· -1 mol - (1)c(HCl)= =12.5 mol· 1 L 1L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250 mL (2) ×0.1 mol· -1=12.5 mol· -1· L L V 1 000 mL· -1 L V=0.002 L=2 mL (3)BCAFED (4)应使溶质全部注入容量瓶 (5)配制中出现失误,应重新配制。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第4讲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学科思想 溶液的稀释与混合的计算 1.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 (1)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 m1w1=m2w2。 (2)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 c1V1=c2V2。 (3)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2.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1)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1V1+c2V2=c 混×(V1+V2)。 (2)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1V1+c2V2=c 混 V 混,其中 V m混 。 混= ρ混
第4讲
第4讲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物质的量浓度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 液的配制
[考纲解读] 1.能说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2.能按要求配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会进行有关误差分析。3.会根据 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 系进行有关计算。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4讲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解析 w (1)S= ×100 g(溶解度定义) 1-w
-1
第4讲
mg 1 25m (2)c=1 000 mL· ×V mL× L mol· -1 L -1 = V 40 g· mol 1 000 mL· 1×d g· 3×w L cm (3)c= =25dw mol· -1 L 40 g· -1 mol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4讲
(4)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_______。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 ①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溶液溅出______________。
5.将10.6 g Na2CO3· 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物质的 10H 量浓度为0.1 mol· 1,对吗? L
答案 不对。 10.6 g Na2CO3· 2O 中 n(Na2CO3)<0.1 mol, 10H 故浓度小于 0.1 mol· -1。 L
-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
第4讲
6.实验中需要2 mol· 1的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 L 你认为应该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碳酸钠质量分别 是 A.1 000 mL,212 g C.500 mL,286 g
考点一 内容 定义 溶质的 单位 溶液的 单位 计算公 式 物质的量浓度(cB) 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分数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含 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 有多少摩尔溶质来表 之比来表示溶液组成的 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物理量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mol L
n c=V
g g
溶质的质量 w= ×100% 溶液的质量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4讲
答案 (2)2
(1)12.5 mol· L 250
-1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3)BCAFED
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胶头滴管
1~2 cm
(4)保证溶质全部转移入容量瓶
(5)①重新配制
②重新配制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4讲
反思归纳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应注意: ①溶质是什么?②容 量瓶的规格,常见的有 50 mL、100 mL、150 mL、250 mL、 500 mL、1 000 mL 容量瓶;③所用定量仪器:量筒、托盘 天平的精确度。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4讲
例如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w求物质的量浓度c。 我们可以假设溶液为1 L,所以溶液质量为1×1 000×ρ g,溶 1 000ρw 质的质量为1×1 000×ρ×w g,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M mol,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求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1 000ρw mol· -1。 L M
解析
( A ) B.950 mL,201.4 g D.任意规格,572 g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实验室中没有950 mL的容量瓶,只能选用1 000 mL
- -1
容量瓶。所需Na2CO3的质量为2 mol· 1×1 L×106 g· L mol =212 g。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4讲
7.实验室用密度为1.25 g· -1,质量分数为36.5%的浓 mL 盐酸配制240 mL 0.1 mol· 1的盐酸,请回答下列问 L 题: (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2)配制240 mL 0.1 mol· 1的盐酸 L 应量取浓盐酸体积/mL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第4讲
两种硫酸溶液,一种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1,密度为ρ1;另一种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密度 为ρ2,将它们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3,则混合 后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1+c2ρ3 A. ρ1+ρ2 c1+c2ρ3 C. 1 000ρ1+ρ2 ( A ) c1+c2 B. ρ1+ρ2 1 000c1+c2ρ3 D. ρ1+ρ2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3.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混合定律
第4讲
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 (1)等体积混合 ①当溶液密度大于1 g· -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 cm 大,(如H2SO4、HNO3、HCl、NaOH等多数溶液)等体积混合 1 后质量分数w> (a%+b%)。 2 ②当溶液密度小于1 g· -3时,必然是溶液越浓,密度越小, cm 1 (如酒精、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 (a%+b%)。 2 (2)等质量混合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 -3还是ρ<1 g· -3),则混 cm cm 1 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 (a%+b%)。 2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3.操作步骤
第4讲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1)计算: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 (2)称量:根据计算结果,称量固体质量。
第4讲
(3)溶解: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 并用 玻璃棒 搅拌。 (4)转移:待恢复到 室温 后,将溶液转移到 容量瓶 中。 (5)洗涤: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 2~3 次, 将每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并振荡容量瓶。 (6)定容:往容量瓶中缓慢加蒸馏水,等液面离容量瓶瓶 颈刻度线 1~2 cm时,改用 胶头滴管 滴加蒸馏水至液 面与刻度线 相切 。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的质量分数=24.0%-4.8%=19.2%。溶质与溶剂的物质的量之 24 76 比是 ∶ =9∶190=1∶21.1。 120 18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反思归纳
第4讲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在复习此知识点时,要紧扣定义,由定义出发,运用守恒(溶 溶质的质量 n 质守恒、溶剂守恒等)及公式:c=V、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100%进行推理,注意密度的桥梁作用,不要死记公式。 在进行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分数、 溶解度三者之间的转换时, 除利用上述方法外, 我们还可以运用假设法, 使问题简单化。
-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40 g· mol 1×c mol· 1 L 4c (4)w= ×100%= d % 1 000 mL· -1×d g· -3 L cm
-
-
答案
w (1) ×100 g 1-w
-1
25m - (2) mol· 1 L V
4c (4) % d
(3)25dw mol· L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解析 溶液一旦配好,它的浓度就不再改变。从中取 出部分溶液,其浓度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