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合集下载

第七章和第八章习题

第七章和第八章习题

第七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八章微观经济政策一、判断题1.“面包市场上面包的供求均衡决定面包的市场价格”是通过一般均衡分析所得出的。

()2.把经济中的所有经济单位和所有市场相互联系加以考虑,分析其均衡及其相互影响的分析方法就是一般均衡分析。

()3.一般均衡价格即当所有的商品市场处于均衡时,所决定的所有商品各自的价格形成的一系列价格。

()4.瓦尔拉斯定律仅适用于部分商品,如在水果店中一天的营业收入等于这一天所有在这个店购买水果的消费者的支出总和。

()5.只要有了市场效率,那么经济运行的效果就一定是好的。

()6.经济运行富有效率即指一个以最小成本生产出人们所需要产品的经济。

()7.帕累托更优即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下,使社会福利再得到增进。

()8.当任意两个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时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这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时,生产与交换符合了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

()9.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即政府宏观调控的手。

()10.产品的边际转换率表示在社会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商品1所放弃的商品2的产量。

()11.假如某个经济存在失业,它实际生产出来的商品组合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12.生产可能性边界不会发生移动。

()13.市场失灵是指的是市场没有达到可能达到的最佳结果。

()14.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在一系列理想化的假定条件下可以导致整个资源的有效配置。

()15.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16.在存在外部影响下,资源配置仍可达到最优。

()17.从社会的角度看,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差异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18.由于存在外部不经济,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19.在外部经济情况下,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20.在外部经济情况下,潜在的帕累托改进的机会不能得到实现。

()21.按照科斯定理,在存在外部影响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仍可以导致资源配置最优。

()22.由市场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数量通常低于最优数量。

山东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习题八:第七章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山东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习题八:第七章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第七章一般均衡和经济效率基本概念1.局部均衡,一般均衡。

2.交换的契约曲线,效用可能性曲线。

3.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经济效率),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边际转换率。

单项选择1.所有市场同时出清叫做()。

BA.局部均衡B.一般均衡C.静态均衡D.动态均衡2.达到帕累托最优配置时,()。

DA.总产量最大B.总效用最大C.消费者得到他们想要的所有东西D.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不使任何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己境况变得更好3.当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时,经济达到了()。

B A.效用的效率B.产品组合的效率C.生产的效率D.交换的效率4.经济具有产品组合的效率时,()。

DA.经济处于生产可能性线内部B.厂商使用的资源准确反映了所有可用的资源C.商品已不可能从进一步交易中获益的方式在所有人中加以分配D.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5.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能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

D A.不使其他人受损就不能使某人受益B.个人都处在某消费契约曲线上C.个人都处在某效用可能性曲线上D.以上条件都对6.产品边际转换率是()的斜率的绝对值。

DA.需求曲线B.边际产量曲线C.契约曲线D.生产可能性曲线7.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1。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是()。

A A.乙用X向甲交换YB.乙用Y向甲交换X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D.以上均不正确8.如果橙子与苹果之间的边际转换率是2个橙子换1个苹果,1个苹果的相对价格是1.5个橙子,那么厂商将()。

BA.生产更多的橙子和苹果B.如果将资源由苹果生产转向橙子生产,境况会更好C.如果将资源由橙子生产转向苹果生产,境况会更好D.并不想将资源在苹果和橙子生产之间转移9.生产具有效率时每个厂商()。

CA.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哪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B.任意两种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1C.任意两种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那两种投入的价格比率D.任意两种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厂商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在增加一单位一种投入的同时可减少另一种投入的数量10.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意味着()。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7章-一般均衡和效率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7章-一般均衡和效率
第七章 一般均衡和效率
本章导读
一般均衡理论是对前面各章所述微观经济学 分析的继续和深化,是对关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均 衡、单个市场均衡的综合阐述。这种综合的着眼 点是,各种不同的市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像一张看不见的网一样,所有影响各种市场上供 求关系的因素都被连接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之 中。经济学家把这个系统的均衡称之为一般均衡。
(1)资源的有效分配——效率问题; (2)进行效用的人际比较—公平问题(价值判断)。
第七章 一般均衡和效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般均衡 经济效益和帕累托最优标准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 本章评析
第七章 一般均衡和效率
第一节 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 三、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是马歇尔提出来的一种关于市场均衡的分析方法, 又被称作孤立市场的分析方法。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某一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 作是它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价格则假定不变。这 些不变的价格仅仅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
结论是市场供求曲线的交点决定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弱点是不能说明市场经济体系中各种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问题。
Qi , Pi , i 1,2,, r 分别表示产品的数量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格; Qi , Pi ,i r 1, r 2,, n 分别表示要素的数量和价格。 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二)家庭和企业的行为: 产品需求和供给与要素需求和供给
家庭的行为:产品需求和要素供给
以Qih(i =1,…,r)和 Qjh(j =r+1,…,n)分别表示家庭h对 第i种产品的需求量和对第j种要素的供给量。

微观经济学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为我们理解经济系统的运行和社会福利的优化提供了深刻的理论视角。

一般均衡论探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中各种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试图揭示在众多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经济的状态。

想象一下,经济就像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网络,其中每个市场都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比如,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等。

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这些市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当某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会通过价格机制等传导到其他市场,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达到一种整体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并非是轻易就能实现的。

它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条件。

首先,每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要相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都要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闲置和浪费。

此外,消费者的偏好、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相对稳定。

只有在这些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经济系统才有可能实现一般均衡。

然而,现实中的经济往往很难达到这种理想的一般均衡状态。

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善之处。

比如,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消费者和生产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垄断力量的存在可能扭曲市场价格和资源配置;外部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可能使市场无法有效地反映真实的成本和收益。

福利经济学则是在一般均衡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衡量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为了衡量社会福利,经济学家引入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其中,帕累托最优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简单来说,如果一种经济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那么这种改变就是帕累托改进。

当经济系统达到了一种状态,使得不存在任何进一步的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时,就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教学培训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教学培训

ⅠA,ⅡA,ⅢA,分别代表生产者C的三条等产量曲线
ⅠA,ⅡA,ⅢA,分别代表生产者D的三条等产量曲线

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相等,(等产量曲线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参见P112) 即生产者C、D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MRSAXY = MRSBXY
消费者A: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
MRSAXY
消费者B: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
MRSBXY
上述公式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说明消费有效率。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①有C、D两个生产者。②有L、K两种生产要素,且两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既定
一、假设条件:
方程组无解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回答“是什么”、“为什么”、“会如何”的问题。
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对经济体系运行进行评价,说明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1.实证经济学:
2.规范经济学:
例如:1978年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 2.5 :1 农村改革开始后比例逐步降低,1983年为 1.8 :1随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990年城乡收入 2.2 :1 1995年城乡收入 2.7 :1 2004年城乡收入 3.2 :1
①两个消费者A和B,它们在两种产品X和Y之间进行选择;②两个生产者C和D,在两种要素L和K之间进行选择以生产两种产品X和Y;③为了方便起见,假定C生产X,D生产Y;④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簇为给定不变, 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即等产量曲线簇为给定不变。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或产品转换曲线)
局部均衡主要是分析研究单个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第一章概述1.福利经济学的概念: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科,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心理满足,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可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的数量衡量。

4.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讨论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性的基础;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序数效用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

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

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等的分析。

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规范分析: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的分析,包含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作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7.福利经济学的场所与发展●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的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是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

8.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

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第二章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反过来说,……).帕累托改进的目标是帕累托最优。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7章-一般均衡和效率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7章-一般均衡和效率

(一)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假定
①经济中有H个家庭。家庭是产品的需求者和要素的供给 者。家庭的收入全部来自要素供给,并将收入全部用于 消费。而且每个家庭的偏好保持不变。
②经济中有K个企业。企业是产品的供给者和要素的需求 者。每个企业的生产函数为既定的,没有中间品,没有 投资。
③经济中有r个产品和n-r种要素。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一般均衡的基本概念
瓦尔拉斯最早提出一般均衡的概念,指整个市场体系的一 切市场同时实现的均衡。
强调市场体系的所有市场是相互联系的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
当整个市场体系实现均衡的时候便决定了构成该市场体系 个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Qi , Pi , i 1,2,, r 分别表示产品的数量和价格; Qi , Pi ,i r 1, r 2,, n 分别表示要素的数量和价格。 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二)家庭和企业的行为: 产品需求和供给与要素需求和供给
家庭的行为:产品需求和要素供给
以Qih(i =1,…,r)和 Qjh(j =r+1,…,n)分别表示家庭h对 第i种产品的需求量和对第j种要素的供给量。
影票价格上涨到6.35 美元, 电影票销售量从QM 下降到 QM* 。 一般均衡分析: 对电影票征税对影碟出租市场的影响; 是 否存在来自影碟出租市场对电影票市场的。
两相互联系的市场: 电影与录像
价格
假定政府对每张 门票征税1美圆.
价格
$6.35 $6.00
S*M
SM
$3.50
$3.00
一般均衡分析: 电影票价格的上升提高 了人们对录像的需求.
式中,Qsj
H
Qjh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理论框架。

一般均衡理论是经济学家致力于理解市场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而福利经济学则关注于如何评估社会福利,并提供政策建议。

一般均衡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和奎图列等人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经济系统中的各种需求和供给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都会对其他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理解市场均衡的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需要考虑整个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

瓦尔拉斯将经济系统比作一个大市场,假设参与者是理性的,并且在市场上追求自己的最大化效用或利润。

然后,他建立了一组供给和需求的方程,通过求解这组方程,可以确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这种方法被称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垄断力量或其他市场失灵现象,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这种模型能够揭示市场均衡下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情况。

然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并没有考虑市场失灵、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等现实情况。

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各种原因,市场并不总是能够实现有效资源配置和公平收入分配。

这时,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评估社会福利。

它通常使用效用函数来描述个人或社会的福利水平。

效用函数是一个关于经济变量的数学函数,代表个人或社会对不同经济变量的偏好程度。

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是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是一个将个人效用函数加总起来的函数,用来衡量社会的总的福利水平。

通过比较不同资源分配或政策的社会福利函数值,可以评估它们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在福利经济学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理论定理,即帕累托改进条件。

这个定理指出,如果一个资源分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提高,而没有任何人的福利减少,那么这个资源分配改变就是帕累托改进的。

根据帕累托改进条件,经济学家可以评估不同资源分配或政策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A<B,A>'B (8)A<B,A='B (9)A<B,A<'B
• 可分为三类:
• 一类:甲和乙选择完全相反,(3)、(7)

不能形成社会共识
• 二类:甲和乙选择完全相同,(1)、(5)、 (9) 已形成社会共识
• 三类:甲和乙选择基本一致,(2)、(4)、 (6)、(8) 有可能由个人观点形成社会看法
• 英国经济学家埃奇沃斯(F·Y·Edgeworth)提 出的埃奇沃斯盒状图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分析 工具。
• 图(a)和(b)分别是消费者A和B的无差异曲 线图。
• YA
YB
•0
XA 0
XB

(a)
(b)
• 交换的埃奇沃斯盒状图是这样作出来的:
• 先把图(a)固定下来,再把图(b)旋转 180°,使(a)和(b)原点相对,两轴平行, 并使(a)和(b)啮合起来。X轴的长度代表社 会可供的X产品的数量,Y轴的长度代表社会可供 的Y产品的数量,见图(c)。
§3 经济效率和帕累托最优标准
•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 试图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 提出假设→分析经济行为→得出结论→检验结 论
• 规范经济学:研究经济体系应该怎样运行。试 图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 提出社会价值判断标准→评价经济体系运行→应 该怎样运行→经济政策
• 福利经济学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来研究资 本主义经济应该怎样运行的规范经济学。简言之, 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

A优于B,记为A>B;

A无差异与B,A=B;

A劣于B,A<B。
• 现在的问题是,从社会的角度看,A和B谁优谁 劣?
• 甲和乙各有三种选择,构成了九种可能情况:
• (1)A>B,A>'B (2)A>B,A='B (3)A>B,A<'B
• (4)A=B,A>'B (5)A=B,A='B (6)A=B,A<'B
• (a)图:如果原油供给因某种非价格因素而减少 (攻击冲击),供给曲线左移,新均衡点为 (P1,Q1)。如果不考虑市场间的联系,市场调整 结束。
• 现在,从局部均衡分析上升到一般均衡分析。 原油市场的变动对其他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 (c)图:原油价格上升,汽油生产成本上升, 供给曲线左移,新均衡点(P1,Q1)。
• 帕累托改进:能使至少一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 人的境况变坏的资源重新配置。
• 帕累托最优状态: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 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
• 二、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
• (一)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 假定一个社会里只有两个消费者A和B,以及两
种用于交换的商品X和Y。这两个消费者在交换开 始的时候各持有一定数量的X和Y商品,现在要研 究的是A、B两个消费者,将怎样通过相互交换自 己持有的商品,以实现既定收入分配条件下的效 用最大化。
第七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1 一般均衡论概述
•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 局部均衡:指单个产品市场和单个要素市场的均 衡。
• 一般均衡:指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同时均 衡。也就是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 整体加以研究。
• 下面以两个要素市场和两个产品市场为例,说 明不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XB
OB


YB•YA•OA• ①A>B:(1)、(2)、(4)
• ②A=B:(5)
• ③A<B:(6)、(8)、(9)
• 可将两人社会推广到多人社会在两种资源配置
状态进行选择的标准:
• 帕累托标准: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 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也有 A优于B。
• 利用这个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做 出判断。
• (b)图:原油价格上升,煤需求增加,需求 曲线右移,新均衡点(P1,Q1)。
• (d)图:汽油价格上升,汽车需求下降,需 求曲线左移,新均衡点(P1,Q1)。
• 反过来,其他市场的变动又影响原油市场。
• 再回到(a)图。当汽油价格上升时将增加对原 油的需求,当汽油数量下降将减少对原油的需求, 从而使原油需求曲线左移或右移;当汽车价格下 降和数量减少,使原油需求曲线左移;煤价上升 和数量上升,使原油需求曲线右移。结果,原油 需求曲线可能左移,也可能右移,取决于各种力 量的对比。
• 要素市场:原油市场、煤市场;相互替代 • 产品市场:汽油市场、汽车市场;产品互补
• 如图:p323
• 假定所有市场初始时都处于均衡状态(P0,Q0)。
•P
P

• P0 •
E
P0
E
•0
Q0
Q0
Q0
Q

(a)原油市场
(b)煤市场
•P
P

• P0
E
P0
E
•0
Q0
Q

(c)汽油市场
0
Q0
Q
(d)汽车市场
• 甲和乙各有三种选择,构成了九种可能情况:
• (1)A>B,A>'B (2)A>B,A='B (3)A>B,A<'B
• (4)A=B,A>'B (5)A=B,A='B (6)A=B,A<'B
• (7)A<B,A>'B (8)A<B,A='B (9)A<B,A<'B
• 将上述可比较的七种情况,按形成的社会观点 重新分类:

• 进一步,原油价格受其他市场影响发生变动后, 又再来影响其他市场……,如此等等,一直调整 下去,直到所有市场又重新达到新的一般均衡状 态。
• 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 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Walras)是一般均衡 模型的首创者。其后的追随者对一般均衡模型先 后作了若干修改,但基本思想不变。
• 瓦尔拉斯认为,经济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 局部组成的体系。当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生 产函数为已知时,就能从数学上论证所有商品市 场和要素市场可以同时达到均衡状态,即整个经 济可以处于一般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 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与数量都有确定的均衡值。 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 最大化,所有市场的需求总量等于供给总量。
• 一、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 经济效率又称作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1848—1923),意大利工程师 经济学家,由于其非凡的数学才能而成为瓦尔拉 斯在洛桑大学的继承者。
• 假定整个社会只包括两人甲和乙,且只有两种 可能的资源配置状态A和B。显然,甲和乙对A和B 可有三种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