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功夫熊猫_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从_功夫熊猫_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从_功夫熊猫_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从《功夫熊猫》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周苏萍

(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福建漳州363000)

摘 要:“功夫”与“熊猫”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也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形象大使”。《功夫熊猫》中诸多中国元素的展现以及影片在全球放映的成功,不仅再一次证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人们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融合的新趋势,这部电影带给中国的启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需要中华儿女有“文化自觉”意识,其次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自身调节并吸收国外经典的文化元素“为我所用”,同时依靠对外宣传来推动其国际传播的进程。

关键词:功夫熊猫; 中国文化; 文化传播; 文化自觉; 文化更新

中图分类号:G 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8)12-0069-03

The I 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mbodied in K ung Fu P anda

ZH OU Su -p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Zhangzhou Normal Univer sit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Abstract :As tw o typically Chinese symbols ,kung fu and the panda are usually regarded as “Image Ambassadors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mmunication.As the m ovie K ung Fu Panda un folds ,the w orld as well as China learns m ore about the essence and the appe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Besides ,the m ovie prom otes the cultural blending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When it com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refore ,the Chinese should first be aware of the value of their culture ,and then regenerate their culture with selective adoption of foreign cultures ,s o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an be publicized throughout the w orld by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K ey w ords :K ung Fu Panda ; Chinese culture ; culture communication ; cultural awareness ; cultural regeneration

收稿日期:2008-10-10

作者简介:周苏萍(1979-),女,福建漳州人,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从事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

引 子

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是今年暑期国内外各大影院热播的功夫喜剧。“据新华网报道,影片上映十天,国内票房收入已经过亿。这个成绩足以傲视所有进口和国产的动画影片。该片在海外备受青睐,截至6月29日,北美票房

已逼近1亿8千万美元。”

[1](P 1)

《功夫熊猫》的故事发生在古代中国一个叫“和平谷”(the Valley of Peace )的地方,这也是一个武林高手云集之地。从小就对虎、蛇、鹤、猴、螳螂等五大惊世护法高手(the Furious Five )崇拜得五体投地的熊猫阿波(P o ),天天都做着“功夫皇帝”的美梦。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他只是一个在父亲的小面馆里帮忙的学徒,体型肥胖但很善良。有一天,武林圣殿(the Jade Palace )传来了年事已高的龟仙人(Master O og way )挑选神龙斗士(the Drag on Warrior )的消息,整个和平谷的居民,包括阿波在内,都前往目睹这一盛事。比赛在五大护法高手之间展开,而阿波却意外地卷入了这场竞争,并阴差阳错地被指认为神龙斗士,并肩负起打败成功越狱的雪豹太郎(T ai Lung )、拯救和平谷的使命。虽然对这一结果,五大护法高手与他们的浣熊师傅(Shifu )都极度失望,但为了尽快能把阿波培养成新一代的功夫大师,浣熊师傅强忍着失望与愤懑,最终对症下药地找到了训练阿波的方法———“食诱法”。阿波果然不负众望,不仅很快领悟到了“内心”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而且打败了太郎,把和平宁静重新带回了和平谷,并得到了所有和平谷居民,包括浣熊师傅和五

大护法高手的尊敬。

一、《功夫熊猫》中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这样一批熟悉的动物形象,加上好莱坞众多明星幽默、完美的配音以及梦工厂精湛、逼真的动画制作水平,给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当然,真正让广大海内外观众拍手叫绝的还应属影片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好莱坞式的幽默和煽情手法的完美融

合”[2]。

有媒体评论,这部历时两年半有余的《功夫熊猫》是梦

工厂有史以来最具中国风味的一部动画大片。[2](P 70)

该片中浓郁的中国元素贯穿了影片始末:建筑方面,阿波的家、挑选神龙斗士的比武场地、神龙宝典(the Drag on Scroll )所在的玉石殿以及曲折的长廊石桥正是中国古典江南民居、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宫殿建筑以及中国江南水乡古桥的再现;服饰方面的汉服与斗笠,饮食方面的面条、豆腐、包子,民俗方面的鞭炮、轿子、瓷器、庙会、书法、乐器、高跷,体育方面的武术(虎、鹤、猴、蛇、螳螂是中国“象形拳”的

化身[1](P 1)

),医学方面的中医针灸,宗教方面的道教太极阴阳、佛教禅宗的坐禅、龟仙人“作为智者所吟咏的‘没有什么是偶然的’的佛教宿命理念、并最终在羽化成仙中完成的

道家至高理想”[3]

……这些场景、这些画面,在充分展现好莱坞大气的影像视觉效果之余也让观众多角度地感受到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第27卷第12期

怀化学院学报

V ol 1271N o 1122008年12月 J OURNA L OF HUAIHUA UNI VERSITY

 

Dec .2008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由来已久。早在中国的汉唐时期,长安(即今西安)就是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丝绸之路”的开辟更为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哲学、数学、服饰、娱乐、建筑、园林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4](P27)。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魁奈、莱布尼茨等人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中“魁奈甚至有‘欧洲孔夫子’之称。儒家的理性精神和人道原则,无神论和‘人性本善’的思想,都被启蒙思想家用来作为同基督教神学作斗争的武器,道家崇尚自然的原则也对法国唯物主义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5](P163)。到了现代,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外交流的脚步更快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产生文化冲突的同时,也带来了中西进一步的文化融合。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武术、中医、建筑等风靡欧美,而中国传统的饮食,如油条、“老北京鸡肉卷”和皮蛋瘦肉粥等也出现在了“麦当劳”、“肯德基”等外国快餐连锁店的菜单之上。2001年10月,包括季羡林老先生在内的76位中华文化研究者发表了《中华文化复兴宣言》,认为“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日本的高速发展,都吸收了中华文化思想的智慧。当前西方一些有远见之士都在尽力研究中华文化,并提出‘西方的病,东方的药来医’,形成了‘东学西渐’。这些都说明了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仍有无穷的价值”[5](P162)!

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资源、文化消费时尚、文化市场日趋国际化”[6](P69)。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发展在许多方面仍然值得我们感到欣慰:

(一)中国汉语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长期以来,英语作为一门强势语言,已然“占据了国际普通话的宝座”[7]。但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世界地位的提升,外国人学汉语的热潮开始涌动。目前全球大致有3000万以上的汉语学习者分布在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的80个国家。世界各地的汉语教育、学习机构纷纷成立,中外合作的汉语推广项目也是层出不穷,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孔子学院(C on fucius Institutes)、世界汉语教学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 ociety for Chinese Language T eaching)和中美合作的“进阶先修课程中国语言与文化项目(简称AP中文项目)”。

11中国从2004年起,在海外设立了以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主要致力于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0月,已经启动建设了277所孔子学院(课堂),分布在77个国家和地区。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21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于1987年8月14日,是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自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于2005年7月在北京举办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实现了向汉语国际推广的转变,而今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也将“在传授汉语的同时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展示正在发展的中国是一个推崇和合文化、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是和合文化在引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崛起”[8]。

31AP中文项目是国家汉办与美国大学理事会合作设立的一个在美国推广汉语的项目。AP中文项目于2003年5月正式启动,将中文列入美国高中生的高级选修和考试科目,这标志着中文在美国教育界的地位得到提高。

(二)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广泛使用

在以往英语语言的学习中,中国学习者所说的中式英语(Chinglish),即“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之中,受汉语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者写出的不符合英语习惯的畸形英

语”[9],常常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接受。但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加,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一些中式英语已渐渐成为日常交际语言的一部分而被外国人认可,比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drink tea(饮茶)”,还有从前就已中英混合的“coolie(苦力)”“typhoon(台风)”等。

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词语也不再使用他们的“英文名”,而直接采用其汉语发音或汉语发音的相近音,这些词大部分是文化词语,即“充满汉语文化个性和特殊内涵的语言”[10](P155),如Tπai Chi Chπuan或T aijiquan(太极拳,原为Shadow-Boxing),fengshui(风水,原有人译为geomancy), jiaozi(饺子,原为dum pling),T ofu(豆腐,原为bean curd)等;而在《功夫熊猫》中,浣熊师傅被直接称为Shifu,龟仙人以Master O og way(“乌龟”的音译)取代了Master T ortoise。还有就是“paper tiger(纸老虎)”“iron rice bowl(铁饭碗)”“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等许多中国英语也早已广泛地出现在了英美报刊中。

时至今日,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继续向世界展现着魅力。在奥运期间相聚北京的运动员及各国友人在离开中国后,延续着他们在中国体验到的中国元素,而这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汉语:奥运体操冠军柳金身穿胸前印有“北京”两个白色大字的黑色T恤衫出现在迎接她的当地民众面前;英国著名足球运动员贝克汉姆在自己腰部纹上汉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然而,所有这一切中国文化符号给外国人留下的印象,都比不上两个汉字来得深刻,那就是:“加油(Jiay ou)”!国内外曾有不少人想用“C ome on!”,“H op on!”,“G o,g o,g o!”等词来替换Jiay ou在英语中的位置,但这些翻译都不如“加油”二字来得响亮、有力。在汶川地震的悲伤环境中,中国人高举“中国加油!”“汶川加油!”的牌子来鼓励灾区人民;在北京奥运会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中国人仍旧高呼“中国加油!”“奥运加油!”来激励各国运动员———这着实让外国人很难理解:同样一个词居然可以用在大悲与大喜两种情形截然不同的场合,却又不发生冲突。这其中的内涵不仅生动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比优越。

(三)中国传统医学的海外传播

中国传统医学的对外传播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当时中医药的主要传播地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如朝鲜、日本等;而中国医学对欧美等国的影响最早出现于18世纪30年代,如“法国学者范特蒙德在1732年由华返法后将《本草纲目》的金石部译成法文”[4](P212),由法国人社赫德所编的《中华帝国全志》也先后在法、德、英等国出版,这样就使得中医药也为这些国家所了解。

今天,“随着中医药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目前,针灸、植物药的运用及中医医师执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取得了合法地位,并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全世界70多个国家制订了草药法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各种类型的传统医药机构。世界对传统医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世界草药市场年销售额正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外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有几十万人。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非常广泛,在韩国、美国、朝鲜、越南等国家已被纳入国家医疗保健体系,成为主流医学的组成部分。”[11]

(四)中国元素在外国电影中的不断出现

上个世纪末,好莱坞在拍摄巨片《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1993)和续集《失落的世界》(Lost W orld:The Jurassic Park,1997)时,大量地“采用了中国的恐龙蛋化石资料,让全世界的孩子和大人看得惊叹不已”[6](P69);1998年,迪斯尼公司拍摄的动画大片《花木兰》(Mulan)取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木兰辞》中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其中融合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化资料,而《花木兰》的问世也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开启了新思路。

?

7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12月

到了本世纪,好莱坞电影的“中国热”继续升温,不仅中国(包括华裔)的演员(如成龙、李连杰、杨紫琼、任达华、Maggie Q等)、武术指导(如甄子丹:《风暴突击者》(S tormbreaker:2006)遍布大片的制作当中,到中国取景的外国电影也是数不胜数,如《碟中谍3》(M ission:Im possible III, 2006)最后的几场戏就发生在中国上海;此外,中国功夫或故事贯穿外国电影的还有《怪物史莱克》(Shrek:2001)、《忍者龟》(T 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2007)、《木乃伊归来3》(The Mummy:T omb of the Drag on Em peror:2008)和《功夫之王》(The F orbidden K ingdom:2008)等;而今年暑期热播的《功夫熊猫》更是把西方文化视阈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功夫”和“熊猫”组合得近乎完美。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在影片中被体现得如此“地道”,以至于媒体纷纷质疑:中国为什么拍不出《功夫熊猫》?《功夫熊猫》为何没有生在中国?

三、《功夫熊猫》对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启示

《功夫熊猫》为何没有生在中国?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影片中的主要元素几乎都是中国的,但《功夫熊猫》却生在了美国,这首先要从美国的社会文化特征说起。“美国是一个包罗世界各地移民,却又形成了统一文化的国家,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熔炉’(the melting pot)……美国社会又是多元文化的典型。许多人仍然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语言。”[12](P655)不同的文化汇聚在了同一个社会背景下,文化间虽然冲突难免,但融合却是根本的趋势。因此,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有着浓重移民文化背景的国家来说,提取异国文化元素并没有多大的心理障碍或文化负担。有媒体称,《功夫熊猫》的导演马克?奥斯本用了30年时间研究中国文化,约翰?史蒂芬森则称他们准备了15年之久。

根据前面的回顾,好莱坞汲取中国元素拍电影已有很长的一段历史,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功夫熊猫》在美国的诞生绝非偶然!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功夫熊猫》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一个里程碑,它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研究依据,也为中国文化今后的发展战略给出了一些启示。

(一)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源自费孝通先生的思想,意思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13](P232)。文化自觉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这是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的根本。中华文化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曾对世界的文明与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要为中国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要熟悉自己的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内在群众基础。在这一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学专业、复旦大学的国学班都是不错的创举。此外,文化自觉还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文化重新认知、重新定位,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而这一点我们不仅从2004年和2006年举办的第一、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看到了希望,也从2008年《功夫熊猫》的成功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和魅力。

(二)文化更新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引起了文化资源的全球化,而文化全球化带给世界各国乃至各个民族的将是“文化更新”的问题。文化更新指的是“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除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做的自身调节外,还要靠外来文化的补充与丰富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活力,还要靠对外宣传和传播本民族文化以求得自身的‘生存权’”[14](P46)。文化更新需要我们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其他国家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有“知人之明”,要在与不同民族的文化对话中善于发现和吸收其他

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其次要在文化交流中不失时机地对外宣传本民族文化,以获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理解与支持。“功夫”是中国的特征之一,“熊猫”是中国的“国宝”,美国人利用这两个国际性的中国元素成功地制作出了《功夫熊猫》,这不仅体现了外国对中国文化优秀成分的吸收,也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一个绝佳例子。

(三)文化共生

强调“文化自觉”与“文化更新”,必将进一步巩固全球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发展格局。“‘多元文化’,是指具有不同起始端点的文化。这个‘多元’体现了‘一’与‘多’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说,文化的多样性以统一性为前提,而文化的统一性又以多样性为基础,从而构成了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统一。”[15]这体现在国家、民族的文化共生问题上就是要尊重差别、坚持认同,也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功夫熊猫》是一部励志片,它在展现美国“娱乐至上”的精神、“认识自我,挖掘潜能”的逻辑以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英雄”的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胜正”的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功夫熊猫》的主题思想是健康向上的,影片中中国元素的运用不是“文化侵略”,而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这部好莱坞动画片的成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一种借鉴,也是一种激励;对于这样的文化融合与创新,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学习,以使中华文明能够“为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协调共存,推进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做出应有的贡献”[16]。

参考文献:

[1]郭玉成.《功夫熊猫》对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启示[J].搏击?武

术科学,2008,(7):1-2.

[2]胡孝文.美国电影《功夫熊猫》:讲述中国熊猫和中国功夫的故

事[J].世界知识,2008,(15):70.

[3]关伟.《功夫熊猫》与“中国风”[J].大众电影.2008,(15).

[4]杜文玉,林兴霞.图说中外文化交流[M].西安:世界图书出

版公司,2007.

[5]季羡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

社,2006.

[6]杨笑山.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思考[A].中共

中央党校第十九期中青班文化问题课题组(著).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竞争力研究(论文集)[C].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7]傅善增.为了中华民族的双语化[E BΠO L].http:ΠΠhi.baidu.

comΠo0om o0oΠblogΠitemΠ1c103f3422886a3b5bb5f52a.htm l2006-12-

07.

[8]世汉学会秘书处.许琳主任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七届常务理

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 BΠO L].http:ΠΠw w w.shihan.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5869836.html,ΠshihanΠdetail.do?news.id=1392007-07-30.

[9]王绍伟,贺明芳等.中国英语还是中式英语[J].科技咨询导

报,2007,(5):145,147.

[10]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M].福

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11]朱爱松,吴景东.中医在国外发展状况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

世界中医药,2007,(4):250-251.

[12]陈安.新英汉美国小百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13]费孝通,1997,反思?对话?文化自觉[A].中国民主同盟中央

委员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编).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论文集)[C].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14]林大津,谢朝群.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M].福建:福

建人民出版社,2005.

[15]陈平.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东北师大学报,2004,

(1):35-40.

[16]汤一介.中国文化能否为“文明的共存”做贡献[J].北方人,

2007,(10):48-50.

?

1

7

?

第27卷第12期 周苏萍:从《功夫熊猫》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国古典园林

【黑龙江史志2009.11(总第204期)】 引言 一个国家的园林建筑风格与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紧密相连,它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文化情趣,性格特征,园林建筑作为建筑文化的一部分,与这个社会当时的文化心态和社会现实是密不可分的。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以儒道两家为主,所以在园林上更体现出这种文化特征。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众多城市的园林建设规划又重新展开,所以梳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与文化的关系,结合传统社会文化背景,深入了解那些园林建筑内在的涵义。对我们更好的建设现代园林是有一定意义的。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以自然山水园为主要类型,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园林建筑史中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并自成体系,尤其是作为园林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楼,阁,亭台,廊等配套建筑,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不但作为赏玩之用,更是作为艺术供人们欣赏。这些园林建筑不但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而且个性特征鲜明,极具艺术魅力,在漫长的时间里,作为东方园林的代表,对东亚各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大体上可分为以讲求多功能,气势宏伟和以严格的等级秩序和对称结构见长的皇家官方园林建筑和以精巧多姿,迂回曲折,以融合大自然为情趣私家园林,但无论是那一种,都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而其中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人心态和文化精神的,当属数量众多的私家园林。 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作为古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正统学说,其哲学、伦理思想、审美观念,已经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儒家道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的基本心态,对传统园林建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一要宜观,二则养性,三则寄托精神追求,这种价值观深刻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性格操守,给园林建筑增添了不少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园林建筑方面,最突出的莫过于将园林视为文化的人文观,这也是儒家积极入世心态的一种体现。传统园林建筑中处处可见文化的痕迹,从园林中前朝后寝的基本布局就决定了园林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情趣和审美观念,使得众多的私家园林建筑随处可见脱胎于诗词歌赋的题匾,园名,古代的文人们,将园林视为一种艺术,讲究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在中国古典的园林中行走,有一种古典的意境美,传统园林,就是要营造出这种诗情,画意,乐韵的意境。一座古典园林的建筑就是凝固了的中国绘画和文学,它以意境为创作核心,使园林建筑空间富有诗情画意。同时, 园林布局的自由和宽容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儒、道两种思想在中国文化领域内的交替互补,也足以说明文人希望通过园林艺术,以曲折隐晦的方式反映出人们企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憧憬返朴归真的意愿。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道结合为基础的文化,在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建筑环境的选择了产生重大影响,使得中国古建筑最注重环境的优化,道家哲学作为儒学最重要的补充,占据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下层社会,其观念已经渗入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包括园林建筑。在传统上,中国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向而外封闭的空间心态,使得中国的园林有了一种虚虚实实的模糊化意识,更注重和大自然的协调,通过适应环境,而不是征服环境的方式来实现,使得表现在传统园林在布局上,建筑营构,甚至植物配置上都竭力追求自然,营造与大自然和谐的自然氛围。中国的园林可以造的很大,但是这种大不是像西方那样通过外表的扩张来实现的,而是通过隐蔽的花草树木,一道道透墙,无数的廊、亭、轩、水的分割来实现的。隐蔽的围墙,含蓄装点的山水,还有爬满整面墙的垂直绿化植物,不但可以拓展空间,更是创造了令人陶醉的山水画意境,况且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深受成道家思想的传统文人将这种天真活泼的自然生机,视为人与自然间必有的境界,他们在此寻找园林情趣,探索人的生命与生存的和谐之道,这才是最令人神往的中国园林的特色。 传统的儒道思想,使中国园林从开始选择建筑环境时,就注意到园林与环境的统一。中国人崇尚自然,亲近自然,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缺一不可,比起西方园林,更为关注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注重自己自身的心理感受,并把这种精神融入到建筑中去,这些园林建筑不仅供人们赏景,团聚,约会,更是要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为园林建筑注入主人自己的哲学观和情趣,从而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学说,山水文化和山水园林所形成的美好景色使人们在处理园林建筑时,总是尽量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境界,把建筑融入环境,把自然和谐引入自己的家中,使中国传统园林更像是绚丽的山水画。而那些建筑在闹市之中的园林,对环境的协调更加重视,更像是主人为满足了心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国古典园林 韩伟杰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摘要]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与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园林建筑作为中国古代众多建筑形式中的一种,不但 具有很高的休闲和景观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浅析了几点古典园林建筑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园林中所包含的哲学精神、,并借此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典园林人文观价值观113

《功夫熊猫》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功夫熊猫》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作为一部融合了中国功夫文化的美国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进作用,使中国功夫在大众视觉面前有了新的亮点。充满喜感的电影情节每时每刻都在向大众传达着一个讯息,以中国文化为载体,按照这种小人物通过努力而成就梦想的美国式的套路正在逐步走上荧幕,走向世界。 一部电影所体现的不仅仅是电影人所想表达的本体内涵,更重要的是受众的感想,它在呈现本义的同时还获得了受众的想法,这是电影本身的深化,也是它背景下的文化的侵染。《功夫熊猫》的主人公阿宝凭借自身的幽默、滑稽,以及憨厚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形象的造就在很多方面选取的题材来自中国元素。从内容来看,更是将中国国粹和中国国宝完美的运用结合在一起,使整个影片具有浓厚的中国味。 一、从人物角度剖析影片中的中国元素 1 中国国宝——熊猫 熊猫作为中国唯有的稀珍动物,被称之为“国宝”。它憨态可掬,脾性温顺,体盘肥硕,头圆尾巴短,眼睛周围的黑斑像极了一副墨镜,所以,它本身所带有的喜感就很逗人忍俊不禁。熊猫是“和平、和谐”的使者,对于中国的外交工作有一定推动作用。中国在近几十年相继赠送过熊猫给美国、英国、朝鲜、俄罗斯等几个国家和地区,这也表

明着中国对外友好和平的意愿。 影片中的阿宝一袭卡通形象,让中国元素继《花木兰》之后又一次在视觉上的突破。卡通人物形象的塑造更趋向人们内心对动画片的喜爱,再加上对阿宝的性格和言行举止上的刻画,一副笨拙、好吃懒做的可笑样子,最终又以传奇的“神龙大侠”的形式出现,无疑让人们好奇不已。在人物塑造上,导演抓住了人物本身的特色,而后在其基础上增添了一些特色的中国元素。例如,阿宝跟浣熊师傅的对战训练,尤其是筷子的运用,这种滑稽却不乏激情的动作戏更是让中国观众为之感触,因为从这里多少可以找到一些成龙的身影,他作为中国著名的动作演员,他的功夫戏大都带有着喜剧的效果,无论多么惊心动魄的武打动作都能见招拆招,而且还充满着幽默的喜感,阿宝在此处模仿的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熟悉的愉悦感。阿宝虽然说这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它的言行举止都让人嬉笑不已。在跟太郎决斗时,他的招式和发出的叫声模仿了李小龙,虽不能说说惟妙惟肖,但是它给了中国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 二、从功夫角度领悟中国文化的精髓 从影片的名字来看——《功夫熊猫》,顾名思义,是一只会功夫的熊猫,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中国味都是渗透到了每个细节。中国自古是功夫的发祥地,博大精深的功夫文化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里很有诱惑力,真人版的动作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眼球需要。 影片里的龟仙人武艺领悟超群,讲求功夫在心,心静如水,从而让观众感觉到它非一般的睿智和沧桑感。这一形象的选取跟金庸和古

北京的传统文化

北京的传统文化 高二一班岳婷 24 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北京的胡同 老北京,老胡同,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一个象征。到北京不到北京的胡同看看,那您可太遗憾了。全世界所有的城市都有街、巷,称谓大体相同,某某街、某某道,而只有北京叫“胡同”。北京的胡同里蕴含着浓郁的平民气息,多彩的百姓风情,像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北京的京剧 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剧,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 京剧是流传北京、河北、天津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在国外,它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粹”。 北京的小吃 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清代《都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

历史素材: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汉字、中国书法、四大发明、绘画(见教材) 龙凤纹样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龙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复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 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来概括。 凤为百鸟之王,五行属火,是火之精灵,向上飞升的凤凰,仪态万方,气宇轩昂,是火之图腾。传说“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凤也是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自古以来,“凤”与“龙”一样,是中国人民寄寓祝福和希望的传统图腾。凤在中华文明史中留有深深的印记,它所代表的祥瑞与希望,始终伴随着人民的日常生活。 "龙凤配"图案在唐代以后,广为流传。它不但象征帝王和帝后的权威,也可象征人类所有夫妻间的美满结合,而且还可象征一切世间的精神与物质的阴阳两极调和。可以说,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是美妙的艺术形象。 祥云图案 祥云来自佛教文化,其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思想 玉石文化 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中国的古籍中把昆仑山称为"群玉之山"或"万山之祖"。

玉于古代中国所产生出来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例,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而这一切都与和田古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中国结 传说中国结是由一个和尚在闲暇之余用一根绳编出一个整结,然后串上名贵的佛饰品,在按上编出”王“字的穗,流传至今。当时的和尚,为了体现他“一心一意”向佛所以是用一根线编出来的,穗上为了体现他”至高无上“的信仰故编出”王“字。后来,逐渐流入社会,中国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 篆刻艺术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

从现代园林设计看中国传统文化(1)

从现代园林设计看中国传统文化(1) 摘要:在城市环境改造步伐日益加快的大环境下,现代园林积极吸取中国的传统文化,使自身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本文阐述了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分析了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方式及意义,最后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园林中的渗透入手,还原现代园林的传统文化的深刻底蕴。 关键词:现代园林传统文化表达 城市园林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表现,更是精神风的体现,同时也是旅游城市的重要旅游点之一,是市民使用频繁的公共休闲场所。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府和谐,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所在。现代园林设计积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仅丰富园林设计时的素材,还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 一从现代园林设计洞悉中国传统文化 1 民风民俗之美 民风民俗是极富有地方特色、极其区域化、保护民族情感的地方文化。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传承

现象。民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民风民俗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经济、政治、地域、宗教、语言等因素决定和影响着民俗的产生和发展。诸如我国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或自治县,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湘西的土家族,高原的藏族,阿坝的彝族等。 近观我们的汉族,不同区域也有着不同的魅力。山西大同豫河公园中,其乌金广场的设计就是对当地民俗“旺火”的重新演绎,广东省佛山,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其中通济桥及“行通济”的民俗即为其中之一。 传说明朝时有一学子赶考,在佛山南郊一条河涌上乘船渡过时,被大雨淋湿而大病一场,为此许下宏愿,若中举则一定要在此修桥,免去百姓过渡不便和风雨之苦。后如其所愿,中了举人并在此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取名“通济桥”,该桥成为佛山八景之一。后来自明代开始,渐渐形成了“行通济”的民俗,每年正月十五,当地民众扶老携幼,一手举着小风车,一手拿着用红纸扎的生菜,由北向南从通济桥上漫步而过,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2 和谐之美 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同样也体现了和谐之美。它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动与静的统一。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所体现的和谐之美更多的是一种“天人合

功夫熊猫观后感

《功夫熊猫》讲的故事和阿甘正传很像,剧中的主人公熊猫阿宝是一个傻根似的喜剧人物、憨厚、懒、馋、幻想、不折不扣的乐观、幽默,让人一看到它的脸的表情就很想笑。片子的开头,是一个梦“阿宝梦见自己成为神龙大侠”,一觉醒来,面对现实,发现自己只是一个面食店的小工,原来梦想和现实差距这么大。武林大会,龟大师要选一个人做神龙大侠,这位阿宝气喘吁吁的上山,却发现已经晚了,比武大会开始,大门对它关上了,它只能趴在门外看,它尝试了很多办法想撞进去,最终坐着爆竹进去了,恰好掉在了龟大师的面前,龟大师一指“就是你了”——一个什么都不会的胖熊猫,居然在众多的高手中间被指为神龙大侠。应了那句话了,宿命不是你去追的,而是它追你的,运气来了,跑都跑不掉。这位阿宝一直推脱,自己什么都不会,其他人也纳闷,这么一个又懒,又笨,又馋的胖熊怎么能成为神龙大侠呢?简直是笑话。 影片到了这里,我想起美国这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这个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是一个不足道的小角色,安心发展自己的国内事务,直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这个国家被迫参战,最终取代了英国等老牌国家成为世界的警察。丘吉尔战后对罗斯福说,英国已经衰落了,能够领导世界的角色唯有美国。罗斯福说,不,我们不想领导世界,也没准备好。丘吉尔说,非美国不可了,这是历史赋予美国的责任。美国如同一个天真的胖熊,在其他国家为了霸权而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它在一边看着,时不时过来插两句话,最后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被推上了世界警察的位置。阴差阳错,一个局外人居然变成了核心人物。 但是如同龟大师说的,生活没有意外。阿宝留了下来,接受师傅的培训。师傅带了四个徒弟,分别是武艺高强的老虎,螳螂,孔雀,猴子,看不惯这种事情,于是对阿宝百般刁难,认为它的能力不足以胜任,完全是运气好。胖熊傻乎乎的,对谁都带着微笑,丝毫不介意别人的冷落和误会,不知道是智商低还是有意为之,一副憨厚、笑呵呵、傻根似的样子。生活依然好吃懒做,无忧无虑,但还是不会习武。师傅最初想把它赶走,但是熊猫脸皮太厚,于是留在了这里,生米煮成熟饭,死马也只能当活马医了,只能教会这个笨熊猫武功了,让它成为神龙大侠。 这时候,象征着邪恶的大龙越狱了,大龙是师傅过去的弟子,非常聪明,也非常有悟性,武艺高强,但是心术不正,一心想夺取神龙秘笈,成为天下第一高手,最终被龟大师降服,送进了监狱里。但是大龙想办法越狱了,杀死了监狱所有的看守,这对和平是一个威胁。龟大师这时候也快死了,师傅问龟大师如何教,龟大师只留下了两个字“相信”。你相信能教会它武功,相信能把它变成神龙大侠,就一定能行。 但是阿宝的懒、笨和馋,让人无法相信这么一个胖熊就是神龙大侠,师傅更是绞尽脑汁,不知道如何教会它武功。最终,发现了,用它自身的特点对症下药,也就是针对它好吃的本性教他武功,效果非常不错,阿宝的进步很快。终于到了一天,准备把神龙秘笈交给它的时候了,阿宝得到了神龙秘笈,打开一看,居然是空的,什么都没有。这让它百思不得其解,神龙秘笈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时候,它的父亲,一个面食店的老板,告诉它做面食的秘笈——“最大的秘密就是没有

从_功夫熊猫_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从《功夫熊猫》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周苏萍 (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福建漳州363000) 摘 要:“功夫”与“熊猫”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也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形象大使”。《功夫熊猫》中诸多中国元素的展现以及影片在全球放映的成功,不仅再一次证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人们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融合的新趋势,这部电影带给中国的启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需要中华儿女有“文化自觉”意识,其次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自身调节并吸收国外经典的文化元素“为我所用”,同时依靠对外宣传来推动其国际传播的进程。 关键词:功夫熊猫; 中国文化; 文化传播; 文化自觉; 文化更新 中图分类号:G 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8)12-0069-03 The I 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mbodied in K ung Fu P anda ZH OU Su -p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Zhangzhou Normal Univer sit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Abstract :As tw o typically Chinese symbols ,kung fu and the panda are usually regarded as “Image Ambassadors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mmunication.As the m ovie K ung Fu Panda un folds ,the w orld as well as China learns m ore about the essence and the appe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Besides ,the m ovie prom otes the cultural blending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When it com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refore ,the Chinese should first be aware of the value of their culture ,and then regenerate their culture with selective adoption of foreign cultures ,s o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an be publicized throughout the w orld by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K ey w ords :K ung Fu Panda ; Chinese culture ; culture communication ; cultural awareness ; cultural regeneration 收稿日期:2008-10-10 作者简介:周苏萍(1979-),女,福建漳州人,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从事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 引 子 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是今年暑期国内外各大影院热播的功夫喜剧。“据新华网报道,影片上映十天,国内票房收入已经过亿。这个成绩足以傲视所有进口和国产的动画影片。该片在海外备受青睐,截至6月29日,北美票房 已逼近1亿8千万美元。” [1](P 1) 《功夫熊猫》的故事发生在古代中国一个叫“和平谷”(the Valley of Peace )的地方,这也是一个武林高手云集之地。从小就对虎、蛇、鹤、猴、螳螂等五大惊世护法高手(the Furious Five )崇拜得五体投地的熊猫阿波(P o ),天天都做着“功夫皇帝”的美梦。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他只是一个在父亲的小面馆里帮忙的学徒,体型肥胖但很善良。有一天,武林圣殿(the Jade Palace )传来了年事已高的龟仙人(Master O og way )挑选神龙斗士(the Drag on Warrior )的消息,整个和平谷的居民,包括阿波在内,都前往目睹这一盛事。比赛在五大护法高手之间展开,而阿波却意外地卷入了这场竞争,并阴差阳错地被指认为神龙斗士,并肩负起打败成功越狱的雪豹太郎(T ai Lung )、拯救和平谷的使命。虽然对这一结果,五大护法高手与他们的浣熊师傅(Shifu )都极度失望,但为了尽快能把阿波培养成新一代的功夫大师,浣熊师傅强忍着失望与愤懑,最终对症下药地找到了训练阿波的方法———“食诱法”。阿波果然不负众望,不仅很快领悟到了“内心”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而且打败了太郎,把和平宁静重新带回了和平谷,并得到了所有和平谷居民,包括浣熊师傅和五 大护法高手的尊敬。 一、《功夫熊猫》中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这样一批熟悉的动物形象,加上好莱坞众多明星幽默、完美的配音以及梦工厂精湛、逼真的动画制作水平,给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当然,真正让广大海内外观众拍手叫绝的还应属影片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好莱坞式的幽默和煽情手法的完美融 合”[2]。 有媒体评论,这部历时两年半有余的《功夫熊猫》是梦 工厂有史以来最具中国风味的一部动画大片。[2](P 70) 该片中浓郁的中国元素贯穿了影片始末:建筑方面,阿波的家、挑选神龙斗士的比武场地、神龙宝典(the Drag on Scroll )所在的玉石殿以及曲折的长廊石桥正是中国古典江南民居、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宫殿建筑以及中国江南水乡古桥的再现;服饰方面的汉服与斗笠,饮食方面的面条、豆腐、包子,民俗方面的鞭炮、轿子、瓷器、庙会、书法、乐器、高跷,体育方面的武术(虎、鹤、猴、蛇、螳螂是中国“象形拳”的 化身[1](P 1) ),医学方面的中医针灸,宗教方面的道教太极阴阳、佛教禅宗的坐禅、龟仙人“作为智者所吟咏的‘没有什么是偶然的’的佛教宿命理念、并最终在羽化成仙中完成的 道家至高理想”[3] ……这些场景、这些画面,在充分展现好莱坞大气的影像视觉效果之余也让观众多角度地感受到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第27卷第12期 怀化学院学报 V ol 1271N o 1122008年12月 J OURNA L OF HUAIHUA UNI VERSITY   Dec .2008

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洛阳师范学院 期末作业(论文) 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年级: 2011级 学号:110544126 姓名: 孟凡飞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指导老师: 王静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第1章引言 (3) 第2章北京的地理环境 (3) 2.1地理位置 (3) 2.2气候环境 (3) 3古近北京 (3) 3.1古代北京 (3) 3.2近代北京 (4) 4.北京的符号 (4) 4.1天安门 (4) 4.2故宫 (4) 4.3天坛 (5) 4.4长城 (5) 4.5圆明园 (5) 4.6四合院、胡同 (5)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6)

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摘要:北京在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称大都。由于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明朝时期北京成为第一个汉族王朝的首都。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当之无愧!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北京;都城;首都 1.引言 我国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是历史的记录与再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资源。 2北京的地理环境 2.1地理位置 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2.2气候环境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2007年为例,全年平均气温14.0℃(北京市气象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3古今北京 3.1古代北京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本市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

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1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浅谈古典美学观念与道家思想对园林的影响 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丰富。中国园林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本文就传统文化中的古典美学观念与道家思想对我国园林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 首先了解到我国古典美学观念主要内容: 1)谢赫六法:按照重要性的次序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传移模写。其中的骨法用笔是中国画所特有的线条艺术,中国画中对空间的定义和物体的摹写并不是建立在透视法和西方的光影概念上,它依靠轮廓线的特殊品质,“散点透视”和黑白色调间的复杂关系来达到这一目的。 2)留白、三维空间和运动:中国的时空概念是二维的,再加上画笔的运动,笔触的变化和运动反映了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第三维度,留白即表达了时空的运动和空间的想象和延伸。在山水画中,空间的深度,广度和无限的意象等环境特征以及悲凉,绝望,宁静,隐逸等感受性通常都是以“空”的方式来表达的。 3)意境与情感:在绘画的感性范畴中,情感是关键因素。它体现了个人命运与自然现象的一致性,即道德观念,注重情感的表达而非形式上的写实。山水画的主要艺术哲学立场是建立在有着深远影响的神秘的道家哲学基础上的,一切存在的逻辑结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次,对于道教。众所周知,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指出:“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时主张“大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从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老庄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它的形成,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全地体现了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切。 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由此可见,道家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古代艺术民族特色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精神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譬如秦始皇在渭水之南建的上林苑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促成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由此,在古典美学观中融入的道家美学观念,并其在园林设计、建设中的应用: 1.合适、含蓄、丰富的意境——情感的归宿 道家哲学中的“形神合一”在园林景观中体现于将自然元素如云雾,光线,山峰等的结构肌理,微妙特性和相互依存关系去展示风景并沟通人的心灵,抒发内心的情感,由此派生了诸多外延的设计观念如“意在言外”,“境生象外”,“以少胜多”。

关于功夫熊猫观后感优秀作文5篇

关于功夫熊猫观后感优秀作文5篇 功夫熊猫观后感优秀作文1 从08年起,我就盼望着能够看一看《功夫熊猫》这部影片,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一在好莱坞获奖的大片。今天,我终天如愿以偿了。 熊猫,开场的时候是一个服务员,在他老爸的店里帮忙。一个偶然的机会,它被神龟看中,便任命他为龙骑士。这时故事才渐入其境。可是熊猫以前并没有练过功夫,所以开始时显得很笨重。他的几个师兄功夫都在他之上。神龟死后,熊猫想放弃,但被其师傅阻止,后来经过他的刻苦训练,终于修成正果,并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太郎…… 看完电影,我不由感慨万千。熊猫开始不过是一个小角色,但是他在师父的指点下,刻苦练功,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了一代天骄。这反映的不就是我们人世间的道理吗?我们人类中的许多事情其实就是这样的,我们也可以由一个不起眼的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变成一个大人物的,当然这期间一定会有为创业而不可避免的艰辛和坎坷…… 《功夫熊猫》一片让我明白,一切事情都要靠自己,靠自己的努力来收获回报,靠自己的辛勤来成就辉煌,靠自己的精神来迸发力量。请记住:世界上没有不要钱的午餐。 功夫熊猫观后感优秀作文2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熊猫。主要演义着这只熊猫通过自己的信心,浣熊师傅的信任,勤劳、刻苦的练习功夫,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最终练出一身好功夫打败了太郎。影片赞扬了这只熊

猫相信自我,不轻易放弃,勤劳刻苦的奋斗精神。 在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还是浣熊师傅在厨房发现熊猫只要有了食物,就会实现它原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浣熊师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导它学功夫。这一画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我深深的体会到浣熊师傅的用心良苦。师傅它以引食学功夫的方法来刺激熊猫学功夫的兴趣,熊猫也知道这是激起它学功夫的兴趣,但它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勤奋和刻苦的坚持学下去。熊猫的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同时我也从熊猫这种精神中想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一年寒假,妈妈认为我写日记方面很欠缺,便让我每天写一篇日记。我听后十分不情愿,每次三言两语就没了下文,最后彻底放弃了写日记,现在想起来都有些惭愧,与功夫熊猫中的主人公不能相比。 通过观看功夫熊猫,我明白了这些道理,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机会,在以后的学习上,时时牢记《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为榜样,认认真真的走好每一步,争取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功夫熊猫观后感优秀作文3 这个星期看的电影非常特殊,老师竟然给我们放《功夫熊猫》,这正是大家求之不得的,看了这么多部真人版的电影,现在终于可以看到动画版的了,这让同学门都感到异常的兴奋。 “快呀,快!电影要开始了!”同学们大喊着。电影开始了,同学

北京胡同与传统文化

从北京胡同看传统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张少婷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相应地,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的行列,旅游内容呈现多样化,从地质地理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到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丰富多彩。传统文化作为遗址遗迹与人文活动结合的一个旅游资源,正被越来越加以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开发,在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北京胡同游作为传统文化旅游的一朵奇葩,其由盛到衰,又由衰到盛的经历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一、胡同伴我成长 作为一名北京人,红墙故宫、灰瓦胡同一直都是我心中最深的依恋和骄傲。即使北京城如今早已成为了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即使摩天大楼上遍布的光幕玻璃使人们目眩神迷,即使五彩霓虹包围的城市日日充斥着动感和奔放,然而静静伫立在城中央那一片古老的矮房和小巷却永远不会脱离每一个北京人的记忆。那一片宁静的湖、古老的瓦、飘动的柳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无论时光飞旋过多少个年头,都不会改变的安宁。那是北京的根,盘亘在我们心中的根。 记得小时候,我最爱坐在老式自行车的后面,让爸爸带着我穿行于北京老城区,伴着车轮嘎吱嘎吱的响声,听路旁小贩的吆喝。“卖豆汁儿喽”“炸酱面!来了您呐”“糖葫芦儿,一块一串儿咧”,一句句,一声声,老北京城的生机盎然仿佛便从每一个缝隙渗了出来,挡也挡不住。一年又一年,我坐着自行车,走过了故宫,走过了后海,走过了这一片红墙灰瓦。如今,我也常常坐着四个轮子的汽车跑到老城,踏过并不平坦的青石路回忆儿时的感觉。 细数我对老北京的记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片片幽深的胡同。从前,骑车路过的时候爸爸常常会告诉我那些胡同的名字,于是诸如羊肉胡同、武定侯胡同、丰盛胡同、拐棒胡同等等各式各样的名称便时时在脑海中跳跃。其实小时候我并不十分热爱探寻这些灰暗的小巷子,小小的我总觉得它们徒有好玩的名字,实际却又长又窄,破旧而且拥挤,远不如大街和马路整洁有气魄,白天车水马龙,夜里华灯串串,繁华热闹。然而爸爸却乐此不疲,兴趣盎然。现在想来,那时的我还没有看到胡同中雕刻着岁月时光的牌匾,没有看到灰色砖瓦墙里隐藏的历史画卷,没有看到胡同中炊烟升起时老奶奶满足的笑脸,更没有看到奔跑的孩童身上满溢的欢畅喜悦。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老北京胡同中蕴藏的深沉底蕴还未在我心中扎根。 引起我对胡同看法转变的是2006年1月和爸妈去逛前门的大栅栏。因为前门胡同在2005年开始拆改,计划2008年建成以民族传统商业、文化休闲、旅游、餐饮等结合的特色商业区,除重要文物建筑被保护、修缮外,其余建筑都要拆除,到时整片胡同将从这里消失。爸爸是带我来向北京最著名的胡同区告别的。还记得当时,大部分胡同已被拆除,只留有大栅栏商业街以及大江胡同和小江胡同几处人去楼空的旧址。凄冷的寒风中,残存的瑞蚨祥、内联升、阳平会馆带给我的是莫名的萧索与哀伤。那些儿时的记忆一股脑涌进脑海,都说白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