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包钢6号高炉实习报告
包钢生产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包钢集团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冶金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选择了我国著名的包钢集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产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旨在了解和学习包钢的生产工艺、设备运行情况以及企业的管理体系,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包钢的炼铁、炼钢和轧钢三个环节的生产过程。
在炼铁车间,我了解了高炉炼铁的基本工艺流程,学习了如何操作高炉设备,并对炼铁过程中的原料准备、炉前操作、炉内操作和炉后操作有了深入的认识。
在炼钢车间,我学习了转炉炼钢、电弧炉炼钢等工艺,了解了炼钢过程中的熔池控制、成分调整、温度控制和质量检测等关键环节。
在轧钢车间,我参与了轧制、拉伸、热处理等工序,了解了轧钢工艺参数的调整、设备维护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包钢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实际操作技能,如高炉的操作、炼钢设备的调试、轧钢工艺的调整等。
这些实践技能的掌握对我今后从事冶金工程领域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工人师傅沟通交流,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团队合作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在包钢的生产实习,我对冶金生产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企业的管理体系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期间,我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等。
在今后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总之,这次在包钢的生产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
包钢实习报告

包钢实习报告一、引言在大学期间,实习是提升自己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为一名学生,在2021年暑假期间,我有幸获得了在包钢集团实习的机会。
本次实习经历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包钢集团的运营和管理,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使我在专业技能、团队合作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二、实习背景包钢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也是包头市的重点企业。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包钢集团在钢铁生产、加工和销售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和优势。
在实习期间,我被分配到了生产部门,参与了钢铁生产的各个环节。
三、实习内容1. 生产流程了解在刚开始的几天里,我与导师一起参观了包钢集团的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了钢铁的生产流程。
从生铁的炼制到轧制成品,我亲眼目睹了每一个环节的工序,并向工人们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经验。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和技巧。
2. 设备操作和维护随着对生产流程的了解,我逐渐接触到了一些生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操作一些常用的设备,包括钢铁熔炼炉、轧机和质检设备等。
我不仅学会了正确的操作步骤,还了解了设备的结构和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 质量控制与质检钢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对其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
作为一名实习生,我有幸参与了一些质量控制和质检工作。
我学习了如何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了解了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通过参与质检工作,我更加明白了产品质量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4. 生产数据分析在实习期间,我还通过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对生产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比对,我能够更好地了解生产状况和生产效率,并对问题进行定位和改进提出建议。
四、实践成果和收获通过包钢实习的两个月,我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并获得了许多收获。
首先,我深入了解了钢铁生产的整个过程,从中获得了实际操作技能。
其次,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我得到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态度、遵守工作纪律和尊重他人等方面。
包钢实习报告

包钢实习报告一、引言在大学期间,实习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我有幸选择了包钢实习,感受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在此我将分享我在包钢实习期间的经历和所得到的收获。
二、实习背景包钢集团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公司之一,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和雄厚的技术实力。
作为实习生,我有机会在包钢集团的某一部门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三、工作内容在包钢实习期间,我所在的部门是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和控制产品质量。
我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参与质量检测作为质量管理部的实习生,我参与了各项质量检测工作。
通过观摩和操作,我学习到了各种质量检测器具和方法的使用,提高了自己的实操技能。
2. 协助制定质量标准在实习期间,我协助部门相关人员参与制定了一份新的质量标准。
通过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紧密合作,我了解到了标准制定的流程和要求。
3. 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我还参与了部门的数据分析工作,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产品质量的趋势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负责为主管撰写了一份详细的质量报告,向上级汇报产品质量情况。
四、实习心得在包钢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与理论学习相比,实践更加真实和具有挑战性。
以下是我在实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 实践锻炼了实操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观摩,我学习到了丰富的实操技能。
从简单的测量到复杂的仪器使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水平,还增强了自信心。
2. 沟通合作能力的提升在实习中,我与各个部门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向他人请教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合作能力。
3. 实践增强了问题解决能力在实习期间,我经常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需要我积极探索和解决。
通过与同事的讨论和反复尝试,我逐渐养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包钢实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对我的个人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1. 对行业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实习,我对钢铁行业的运作机制和市场竞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包钢毕业实习报告

包钢毕业实习报告【包钢毕业实习报告】根据包钢集团的要求,我在公司的实习期为三个月,期间主要负责生产线的运行和监控,以及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下面是我完成的具体工作和收获的总结:一、工作内容:1. 编写生产线运行日志:负责记录每日生产线的运行情况,包括设备运行状况、生产产量和质量指标等。
通过日志的记录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2. 运营数据统计与分析:根据生产线运行日志,对每日的生产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包括产量、设备利用率以及不良品率等。
通过分析数据,能够找出生产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 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负责生产线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保养和检修。
同时,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排查和处理,确保生产线的顺利运行。
4. 参与生产线改进项目:与其他实习生一起参与生产线改进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收获总结:1. 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实习期间的工作,我掌握了生产线的运行原理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参与生产线改进项目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通过对生产线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并能够根据数据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4. 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实际的工作任务,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包钢集团的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相信这段实习经历对我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感谢包钢集团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并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们在实习期间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包钢转炉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工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显著。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流程,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我于2021年7月1日至7月15日在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转炉厂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转炉炼钢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转炉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3. 熟悉钢铁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设备运行;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习内容1. 转炉炼钢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转炉炼钢是一种重要的钢铁生产方法,通过将生铁中的杂质氧化去除,得到纯净的钢水。
实习期间,我了解了转炉炼钢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包括:(1)转炉的构造和功能:转炉主要由炉体、炉盖、炉壳、炉底等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生铁中的杂质氧化去除。
(2)转炉炼钢的工艺流程:包括加料、吹炼、出钢等环节。
2. 转炉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师傅学习了转炉操作技能,包括:(1)加料:根据钢种要求,将生铁、废钢等原料加入转炉中。
(2)吹炼:通过向转炉中吹入氧气,将生铁中的杂质氧化去除。
(3)出钢:将炼好的钢水倒入钢包中。
此外,我还学习了转炉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如:(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2)保持工作区域清洁,防止滑倒和碰撞。
(3)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3. 钢铁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设备运行实习期间,我参观了转炉厂的生产现场,了解了钢铁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设备运行情况。
包括:(1)生产管理:转炉厂采用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2)设备运行:转炉厂拥有先进的转炉设备,设备运行稳定可靠。
4. 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一起完成了一系列工作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加深了对转炉炼钢的理解。
2. 操作技能提高:通过实习,我掌握了转炉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包钢实习报告总结

实习报告总结:包钢实习经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在包钢企业集团的实习活动。
这次实习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亲身体验了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了解了企业的运营模式,并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事和导师。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包钢企业的生产和研发过程。
我参观了工厂的各个部门,了解了钢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处理到产品的加工和检验。
我亲眼看到了巨大的炉子高温熔化钢铁,感受到了机器的轰鸣和刺耳的噪音。
我也看到了工人们辛勤劳作的情景,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工作,为的就是生产出高质量的钢铁产品。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钢铁工人的辛勤付出和对社会的重要性。
在实习期间,我也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参加了企业组织的培训课程,学习了钢铁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我还参与了实验室的实验工作,学习了如何进行材料分析和检测。
通过这些学习和实践,我对钢铁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我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与其他实习生一起完成了一系列的任务和项目。
我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也学会了有效地沟通和协调。
这些技能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将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这次实习,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实习期间,我亲手操作了机器,处理了实际的生产问题,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在包钢企业集团的实习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历和技能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包钢毕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不断发展,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包钢”)作为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企业,承担着国家钢铁产业的战略任务。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于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在包钢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毕业实习。
二、实习单位及部门本次实习单位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习部门为炼铁厂。
三、实习内容及收获1. 熟悉炼铁厂的生产流程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炼铁厂的生产流程,包括原料准备、高炉冶炼、烧结、焦化等环节。
通过现场观摩、请教师傅和查阅资料,我对炼铁厂的生产工艺有了全面的认识。
(1)原料准备:炼铁厂的主要原料为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等。
在原料准备环节,铁矿石需经过破碎、筛分等处理,焦炭需经过筛选、堆放等处理,石灰石需经过破碎、堆放等处理。
(2)高炉冶炼:高炉冶炼是炼铁厂的核心环节。
在高炉内,焦炭与铁矿石、石灰石等原料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铁水。
高炉冶炼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炉温、炉压、原料配比等因素。
(3)烧结:烧结是将粉状原料(如铁矿石、焦炭等)经过高温加热,使其粘结成块状。
烧结过程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4)焦化:焦化是将煤炭转化为焦炭的过程。
焦炭是高炉冶炼的主要燃料,具有高热值、低灰分等特点。
2. 学习现场操作技能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师傅学习了现场操作技能,包括高炉操作、烧结操作、焦化操作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以下技能:(1)高炉操作:了解高炉的操作原理,学会调整炉温、炉压、原料配比等参数,以保证高炉的正常运行。
(2)烧结操作:了解烧结机的操作原理,学会调整烧结机的温度、风量、原料配比等参数,以保证烧结质量。
(3)焦化操作:了解焦炉的操作原理,学会调整焦炉的温度、风量、原料配比等参数,以保证焦炭质量。
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团队协作,与同事们共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通过团队协作,我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钢生产实习报告

包钢生产实习报告包钢生产实习报告xx-xx年6月26、29日两天我们来到了包钢集团炼铁厂,包钢炼铁厂现共有五座高炉出铁,总容积为9880立方米,现在六号高炉正在筹建。
其中1、2、3、5号高炉为皮带传输,4、6号为先进的自动化管理操作炉。
我们主要观察学习了4号高炉,从外表看4号高炉为圆球形的炉体,进入内部我们看到了上料,出钢,除渣和除尘等装置,除尘装置是干法除尘(其中为布袋)。
炉冶炼用的原料主要由铁矿石、燃料(焦炭)和熔剂(石灰石)三部分组成。
通常,冶炼1吨生铁需要1.5-2.0吨铁矿石,0.4-0.6吨焦炭,0.2-0.4吨熔剂,总计需要2-3吨原料。
为了保证高炉生产的连续性,要求有足够数量的原料供应。
因此,无论是生铁厂家还是钢厂采购原料的工作是尤其重要。
高炉生产是连续进行的。
一代高炉(从开炉到大修停炉为一代)能连续生产几年到十几年(昆钢的20年左右)。
生产时,从炉顶(一般炉顶是由料种与料斗组成,现代化高炉是钟阀炉顶和无料钟炉顶)不断地装入铁矿石、焦炭、熔剂,从高炉下部的风口吹进热风(1000~1300摄氏度),喷入油、煤或天然气等燃料。
装入高炉中的铁矿石,主要是铁和氧的化合物。
在高温下,焦炭中和喷吹物中的碳及碳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氧夺取出来,得到铁,这个过程叫做还原。
铁矿石通过还原反应炼出生铁,铁水从出铁口放出。
铁矿石中的脉石、焦炭及喷吹物中的灰分与加入炉内的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出铁口和出渣口分别排出。
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作为工业用煤气。
现代化高炉还可以利用炉顶的高压,用导出的部分煤气发电。
高炉冶炼目的是将矿石中的铁元素提取出来,生产出来的主要产品为铁水。
付产品有:水渣、矿渣棉和高炉煤气等。
高炉冶炼是把铁矿石还原成生铁的连续生产过程。
铁矿石、焦炭和熔剂等固体原料按规定配料比由炉顶装料装置分批送入高炉,并使炉喉料面保持一定的高度。
焦炭和矿石在炉内形成交替分层结构。
矿石料在下降过程中逐步被还原、熔化成铁和渣,聚集在炉缸中,定期从铁口、渣口放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钢6号高炉实习报告一、时间200X年X月X日—X月X日二、实习地点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五号高炉、毕业设计办公室。
三、实习目的(1)对高炉结构、主要的技术指标及任务措施的认识了解。
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五号高炉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毕业实习。
在实习期间,对其高炉结构、主要的技术指标及任务措施做了全面的了解。
武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现有六座现代化大型高炉,是我国生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炼铁厂 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
经过49年的建设、改造和发展,年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吨。
炼铁厂5号高炉是武钢自行投资建成的一座集国内外十余种先进技术于一身的特大型现代化高炉。
有效容积3200m3,32个风口,环形出铁场设有四个铁口,对称两个铁口出铁,另两个铁口检修备用,日产生铁达7000t 以上。
引进卢森堡PW公司的第-四-代水冷传动齿轮箱并罐式无钟炉顶设备,设计顶压可达0.245MPa。
矩形陶瓷燃烧器内燃式热风炉可稳定地提供1150℃的风温。
5号高炉1991年10月19日点火投产。
投产初期高炉强化冶炼水平不高,技术经济指标较差。
经过广大技术人员及职工的共同努力,高炉冶炼技术不断进步,从1993年开始进入强化冶炼期,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并超过了国内先进水平。
具体参数见表1。
表1 5号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1999年 2000年 xx年实产生铁,万t 165.9 200.2 213.2 192.2 183.5 233.0 245.2 241.9 245.4 249.7利用系数,t/(m3?d) 1.424 1.718 1.829 1.812 1.572 2.082 2.189 2.160 2.185 2.229风量,m3/min 4941 5843 5902 6001 5313 6133 6224 6274 6283 6285风速,m/s 210 218 221 228 212 232 233 234 236 237透气性,Q/△P 34.08 37.70 38.08 38.22 36.90 39.06 40.42 40.74 42.17 41.08顶压,kPa 152 187 191 188 168 199 207 210 208 204热风温度,℃ 1034 1088 1130 1133 1075 1136 1130 1125 1102 1104富氧率,% / 0.06 1.09 1.33 1.368 1.213 1.433 1.568 1.520 1.588入炉焦比,kg/t 491.3 485.9 470.8 477.7 477.0 428.9 412.8 405.9 398.7 396.1小焦比,kg/t 9.8 17.4 15.5 16.3 22.6 30.0 32.4 29.7 22.8 26.2煤比,kg/t 31.5 69.4 77.9 82.8 79.5 99.5 108.2 120.0 122.1 123.3综合焦比,kg/t 540.7 545.9 536.8 550.0 547.3 527.6 523.6 525.6 514.6 515.6CO利用率,% 40.04 42.08 43.10 42.93 41.33 44.66 44.57 44.25 44.19 44.192 主要技术措施1991年5号高炉投产以后,广大技术人员通过提高精料水平、改进高炉管理和操作方式,提高了高炉利用系数,对炼铁工艺的薄弱环节展开攻关活动,高炉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实现了高炉的优质、高产、低耗、长寿。
2.1 贯彻精料方针,优化配矿结构加强对原燃料的管理,尽可能稳定熟料率在87%以上,使得炉内操作条件得到改善。
同时,加强对烧结矿和焦炭的重要参数进行跟踪管理,重视原燃料的筛分,并相应地调节高炉的操作参数。
入炉烧结矿采用双层筛及梳齿筛过筛,采用高碱度烧结矿+酸性球团矿+块矿的炉料结构。
合理使用进口矿石,逐步提高了入炉品位,入炉矿品位从54%提高到59%。
通过多年的摸索,他们逐渐形成了适合5号高炉特点的配料结构(参见表2),既保证了炉渣的脱硫能力,又减少了渣量。
炉料结构的稳定、原料质量和品位的提高,为稳定炉况和强化冶炼提供了物质保障。
表2 高炉炉料结构,(%)炉料烧结矿球团矿进口块矿海南矿钒钛矿配比 68~72 16~20 5~12 1~6 1.5~52.2 抓好炉况稳定顺行及大喷煤技术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炉况的维护,在高炉保持长期的稳定顺行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2.1 合理的装料制度5号高炉开炉初期沿用的钟式布料模式,采用的是单环布料,C76↓O76↓,高炉炉况不稳定,煤气利用率及技术经济指标都很差。
为了控制料面形状及调整焦炭平台的宽度,开始采用多环布料方式,首先采用二环布料,之后,又逐渐将布料角位增加到4个、5个,其较典型的布料矩阵为C87654321↓O876341↓,高炉的透气性及稳定性得到改善,煤气利用率及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提高。
为了稳定高炉煤气流,将焦炭布向1号角位,采用中心加焦技术以增加中心部位的焦炭量,使得高炉透气性改善,减少了炉况的波动。
1994年10月,进行螺旋布料试验,即C876541432213↓O87653441↓,5号高炉炉况更加稳定,1996年以后又将布矿焦的角位推向9号角位,并保持适宜的O/C分布,较典型的布料矩阵为C987651332223↓O876534332↓,经过改进后的装料制度,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适当抑制了边缘煤气流,同时也适当发展了中心煤气流,生产技术指标进一步得到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突破.oh100.(m3?d),其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为高炉强化冶炼及富氧喷煤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2 合适的送风制度调整好送风制度,采用长短风口相结合,保持初始煤气流合理分布,维持合理的回旋区深度,确保上部炉料均衡下降,稳定了高炉传热传质过程。
在开炉初,风口进风面积曾达到0.4586m2,但风速不足,仅220m/s左右,难以吹透中心,故而炉缸工作状态不佳。
之后,通过逐步摸索,将φ130和φ140的风口合理配合使用,风口进风面积控制在0.4502~0.4353m2的范围,确保风速在235m/s左右。
5号高炉的生产实践表明,风速控制在240m/s左右,高炉稳定顺行情况良好,其技术经济指标也明显地改善了。
随着高炉炉役期的增长,逐步采用长风口及加长风口,维持合理的鼓风动能,使得高炉炉缸保持良好的工作状况,炉况更趋稳定,富氧喷煤技术得到保障,高炉利用系数明显提高。
在日常操作管理中,明确规定风量和风压范围,始终控制合适的风量和风压,使风量与顶压相匹配,维持合理的风速和鼓风动能。
若不能全风操作,就及时调整装料制度(如缩小批重等),使风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2.2.3 抓好炉况稳顺及富氧大喷煤技术高炉富氧喷吹煤粉以后,料速加快,风口明亮,渣铁物理热提高,铁水温度达到1490℃以上,同时对煤枪进行了改进,调整了风管结构,即使喷煤超过120kg/t,风口磨坏的数量仍大幅度减少,为高炉冶炼低硅低硫生铁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富氧量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富氧率在1.3%左右。
2.2.4 以合适的炉渣碱度控制铁水含硫量提高炉渣碱度可提高炉缸物理热,并能有效抑制硅的还原,对冶炼低硅生铁有利。
但若炉渣碱度过高,生铁〔S〕低于0.010%以下,则不利于渣铁的流动性。
根据我们的生产实践,高炉炉渣二元碱度维持在1.15左右,〔S〕基本上控制在0.025±0.005%,对高炉高产稳产有利。
2.2.5 加入适量小块焦小块焦入炉前与矿石混合,然后装入高炉,落在中间环带,可形成透气性较好的矿焦混合层,改善高炉中间带的透气性,相应地控制了边缘煤气流。
5号高炉通过向矿石中混入小块焦(10mm~30mm)来降低软熔带透气性阻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目前5号高炉一般小块焦的加入量在.oh100.批左右。
2.3 充分使用高风温,保持充沛的炉缸温度不断提高高炉工长的操作技术水平,及时调整操作参数,充分发挥改进型热风炉的能力,稳定高风温操作,减少炉况波动。
目前,5号高炉在单烧高炉煤气,采用双预热的情况下,可提供1150℃以上的高风温。
积极推行高风温、全风量、富氧大喷煤等强化操作,为保持理论燃烧温度在2250℃~2400℃左右,规定正常情况下风温使用水平不得低于1100℃。
采取加重边缘、适当疏松中心的布料矩阵,改善煤气利用,提高了高炉炉况的稳定性,为进一步提高冶炼强度创造了条件。
1992年3月3日开始喷吹无烟煤,1993年12月9日开始富氧鼓风,高炉逐步实现富氧喷煤操作。
前期由于各方面因素 ___,喷煤量一直不高,经过广大技术人员及职工的摸索,1996年喷煤量超过80kg/t,1998年平均煤比达.oh100.,1999年以后平均煤比超过120kg/t。
喷煤量加大以后,根据大气湿度的变化,严格控制鼓风的加湿量以保证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随着高炉原燃料质量的改善及设备运行质量的提高,1996年以后,通过加重焦炭负荷,增加喷煤量,提高风温及炉渣碱度,生铁含硅量稳步下降,具体指标见表3。
表3 高炉炉温控制情况时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1999年 2000年 xx年焦炭负荷 3.541 3.382 3.509 3.448 3.532 3.837 3.959 4.017 4.079 4.064炉渣碱度 1.03 1.07 1.09 1.11 1.11 1.13 1.05 1.09 1.08 1.12生铁含硅量 0.700 0.612 0.611 0.623 0.640 0.602 0.572 0.548 0.520 0.4982.4 加强炉型与冷却制度的管理高炉长寿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诸多因素综合防治的结果。
5号高炉采用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分冷却壁、风口区和炉底区三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能有效地保证各部位的冷却强度。
从开炉伊始,5号高炉就非常重视炉型与冷却制度的管理,保证足够的冷却强度,严格控制冷却壁热负荷、水温差、冷却壁温度,维护合理的操作炉型,确保炉况的稳定顺行,延长高炉寿命。
5号高炉的炉底采用了水冷炭砖薄炉底结构,1993年6月第一层靠中心一点达到650℃并逐步上升,炉底供水已到设计能力,为实现高炉长寿,开始加入钒钛矿护炉。
使用量为入炉矿总量的2.5%,半月后此点温度下降到550℃。
此后坚持长期适量加入钒钛矿护炉的原则,加强对炉底温度的日常监控,采取增减钒钛矿入炉量的措施,保证护炉强化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