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4年级语文 上册 古诗词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Chūsài hú zi jié chū guǐ xióng二、用“√”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人未还(hái huán)飞将(jiāng jiàng)在生当(dān g dàng)作人杰死亦为(wéi wèi)鬼雄不教(jiāo jiào)胡马度(dù duó)阴山三、选择正确答案。
1.《出塞》是一首()。
A.山中田园诗B.赠友送别诗C.边塞诗2.王昌龄是()代诗人。
A.宋B.唐C.清3.下面的诗是王昌龄所作的是()。
A.《清明》B.《回乡偶书》C.《从军行》4.《凉州词》是一首()。
A.送别诗B.边塞诗C.赠友送别诗5. “度”的意思是()。
A.越过B.度过C.过度四、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的意思。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__________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沙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回答问题:《夏日绝句》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六、课文整体梳理。
1.《古诗三首》其中《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
这是一首著名的_______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愿望。
2.《凉州词》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_____________,对死亡并不畏缩,_____________ 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3.《夏日绝句》_____________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丝绸之路,东起______,往西一直延伸到______。
(2)看到小孩在剥蓬蓬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平乐·村居》中的“______,______”这句词。
(3)“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出______自代诗人______写的《______》。
(4)我们每个人都应自强,正如《周易》中所说:“______”。
2.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对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驶来。
(2)洞庭湖的波光和秋天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3. 补充句子。
(1)______,后不见来者。
(2)______,江清月近人。
(3)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
(4)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
(5)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
4. 课外阅读。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诗中的动物有______和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季节)的美丽景色。
(3)诗中哪一句概括地描写了景色?5. 按原文填空。
(1)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2)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3)______,种德者必养其心。
(4)至今不会天中事,______。
(5)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______,______。
(6)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___。
6. 阅读直通车。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 )(3)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4)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7. 读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请翻译整首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1. 理解句子意思。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2. 按照求填空。
独坐敬亭山众鸟________,________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亭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众鸟______,______独去闲。
______,______敬亭山。
(2)后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______。
(3)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3. 按要求填空。
(1)______,沙暖睡鸳鸯。
(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
(3)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4)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
(5)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
(6)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7)兔不可复得,______。
(8)雅人四好:______(9)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
4. 课内阅读。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_______。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_______,“斜”字与“上”字_______,写出了_______的山势。
()(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_______,写_______。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_______”,—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_______。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_______: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3)“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的情感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_______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
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3)词中画线,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读一读,回答问题。
(填序号)太阳朝我笑,鸟儿喳喳叫。
我是小学生,背上新书包。
唱歌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我们上学要做到______ 。
①笑②叫③不迟到3. 将下面的古文改写成现代文,注意语言要通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孔子家禽。
”4. 课外阅读。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5. 读一读,完成练习。
小白兔一二三四五。
五只小白兔。
长耳朵,红眼睛,一蹦一跳学跑步,比比看谁跑第一,奖它一根胡萝卜。
(1)一共有几只小白兔?()。
一二三四五(2)把描写小白兔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3)谁跑了第一,会得到()(填序号)6. 读一读,回答问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相煎何太急?”句出自曹植《______》。
(2)明日复明日,明日______。
我生______,万事______。
(3)“我以______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去”的意思是:______。
(4)____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______。
(5)去的______,米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______呢?2. 把下列古诗补充完整。
(1)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
(2)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3)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
(4)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5)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
(6)______,春风不改旧时波。
3. 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古诗中有不同的心情,我喜欢陶渊明的“______,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宁静;喜欢王维的“人闲桂花落,______。
”的空灵与静谧;喜欢“青箬笠,绿蓑衣,______。
”的闲适与从容;更喜欢“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天真与可爱。
(2)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那一声声______的跳动,给我极大的______,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当朋友取得优异成绩时,我可以用歇后语“______——一枝独秀”来赞美他。
(4)与人相处要学会换位思考,“______,______。
”自己不喜欢就不要勉强别人。
(5)《桂林山水》一文以名句“______”开头,以诗句“______,______。
”结尾,与开头相互照应。
4. 古诗名言积累。
(1)莫等闲,______(2)最喜小儿亡赖,______(3)天行健,______(4)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5)______,不脱蓑衣卧月明。
5. 看图片写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6. 快乐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学四年级语⽂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部编版⼩学四年级语⽂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课后作业及答案1.巧填同⾳字。
mù()⾊羡() tí()⽬()问yuán ()故()来 fēng ⼭()()利lú()⼭⾹()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
(1)瑟.(shè sè)瑟的秋风吹拂着树林,仿佛吟.(yín yǐng)唱着对秋的赞歌。
(2)敌⼈已经输.(shū sū)了,只能举⼿投降.(xiáng jiàng)。
3.字词理解。
(1)“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
题⽬告诉我们,这⾸诗是写在上⾯的。
(2)“暮江吟”中“吟”是指。
题⽬告诉我们,写这⾸诗的时间是,地点是。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道残阳铺⽔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①“残阳”是指西沉的太阳,傍晚时分的太阳还叫作。
下列四字词语中不是描写太阳落⼭的⼀项的是()。
A.旭⽇东升B.⽇薄西⼭C.残阳如⾎D.落⽇余晖②理解诗句,下列说法错误的⼀项是()。
A.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乎是贴着地⾯照射过来的,所以“铺”字⽤得准确、形象B.“铺”字表现出了秋天⼣阳的柔和与江⾯的平静,给⼈以安闲、舒适之感C.诗⼈抓住了⼣阳下的江⾯呈现的两种颜⾊,表现出江⾯微波粼粼的绚烂景象D.天⽓晴朗⽆风,江⽔缓缓流动,江⾯皱起细⼩的波纹。
受残阳照射的江⽔呈现⼀⽚青绿⾊,未受残阳照射的江⽔呈现出红⾊(2)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
①“识”的意思是,“缘”的意思是。
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个道理,可以⽤俗语概括为()。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C.⽿听为虚,眼见为实③这两句诗给我们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就可以推断出其他⽅⾯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度观察,多⽅⾯调查,抓住主要的⽅⾯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观察、多⽅⾯调查,⼜要亲⾝去体验、去分析5.读古诗,完成练习。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1. 课外拓展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____(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2. 为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 读诗歌《早发白帝城》,回答问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请解释整首诗的大意。
(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轻”字体现了什么?4. 背一背,填一填。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2)窗含西岭______,门泊东吴______。
(3)______无闲田,______犹饿死。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①题:______②缘:______③不识: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6. 祖国的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诗人的足迹,下面的诗句分别描写的是哪里的风光呢?请写出地名。
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______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时练一、积累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 yín shītímù cè miàn lú shā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yǒu yuán jiànɡluò fèi lìwén zhānɡshān fēnɡ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查字典填空。
(1)如果不认识“瑟”字,可以用________查字法来查字典,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在“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瑟瑟”的意思是________(①发抖②青绿色)。
(填序号)(2)“缘”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在“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缘”的意思是________,在“无缘无故”中“缘”的意思是________3.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________②题西林壁题:________③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________④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________4.解释画线的字。
题西林壁题:________。
西林:________。
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________。
5.读句子,完成练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逊”的意思是________,和句中的“ ________”意思相近。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2)这两句诗能让我们想起一句俗语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D.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6.读句子,完成练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可怜”的意思是________,请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2)后一句诗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词期末复习含答案
01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练习题
1、苏轼评论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试结合本诗作简要的分析。
2、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3、落笔先写“”,寂绝人迹,接着以“”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4、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5、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意境不同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鸟鸣涧》)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春夜喜雨》)
D.“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题画》)
参考答案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1.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见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动,同时“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
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2.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不见人”,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
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
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3.(空山但闻)
4. (前两句“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
5.C
02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练习题
1、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
3、请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
4、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蕴含着对大自然额喜悦、热爱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2.“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3.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4."可怜”意为可爱。
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
03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练习题
一、默写《题西林壁》并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题:西林:
只缘:不识:
横看:
二、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代诗人。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不同的角度,处在、、、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俗话说:“当事者迷。
”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三、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参考答案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一、题:书写西林:西林寺只缘:只是因为
不识:不知道横看:正面看
二、宋苏轼横侧远近高低庐山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
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形状、姿态是不同的。
三、C
04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练习题
1.这首诗一共写了()组对比,第一组是关于“”与“”谁是春的化身;第二组是关于梅与雪()的对比,第三组是关于梅与雪()的对比。
2.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3.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4.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参考答案
1.三;梅,雪;颜色;气味
2.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3.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4.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05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练习题
1、默写这首诗
2、解释下列字的意思深:长河
夜夜心:
翻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这首诗表达的感情?
参考答案
1.略
2.暗淡;银河;每天晚上寒心(伤心)
3.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4.全诗抒写孤寂凄冷之情,当然寄托着诗人寥落不偶的身世之感。
06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练习题
一、解释词语:但使
二、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三、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参考答案
一、只要
二、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三、“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
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07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练习题
一、“欲饮琵琶”中的“欲”意思是(),“夜光杯”是指()
二、“醉卧沙场君莫笑”,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三、“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悲伤语还是豪壮语?请说一说理由。
参考答案
一、将要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用晶莹剔透的白玉做成的酒杯
三、表现了守边将士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的精神面貌。
四、“古来征战几人回”,是豪壮语。
这两句是欢宴痛饮时的劝酒之语,意为: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所以这不是厌恶战争,哀叹生命的悲伤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
08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词语
人杰:
鬼雄:
二、《夏日绝句》这首诗怀念项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三、
试分析《夏日绝句》的风格特色。
参考答案
一、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二、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三、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读来句有余味,篇有余意,使人与之共振。
09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练习题
一、《别董大》作者是()代诗人()这是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二、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
三、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一、唐高适送别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
二、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三、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