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类氧化过程

合集下载

烃类选择性氧化

烃类选择性氧化

分子氧
2. 乙烯配位催化氧化制乙醛
——具有代表性的络合催化氧化反应
水溶液
1 PPddCl2-CCuuCCl l2H-HCCl l
CH2 CH2 + 2 O2
CH3CHO
Pd2+ +烯烃 配位 烯烃氧化物 + Pd0 Pd2+
PdCl2 催化剂 CuCl2 氧化剂
H+ O2
Cu2+ Cu+ Cu2+
烯烃分子中直接引进一个乙酰氧 O C CH3 ,而生成不
饱和醋酸酯。
O
乙烯和醋酸氧酰化生产 醋酸乙烯酯
丙烯和醋酸氧酰化生产 醋酸丙烯酯
丁二烯氧酰化生产
1,4-丁二醇乙酯
7. 氧氯化反应
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
C 2H 42H C 1 2O l2C2 u2/4 C C C 0la rrC ie2 rC Hl2CH H l2O C2C H C l 2C H l裂 解 C2H CH H CC l l
反应器轴向温
应 性;
度分布存在热点;

对催化剂的强度
对催化剂的耐
和耐磨性无特殊要求 热温度和最佳活性

温度影响大。
改进
原料气中加 微量抑制剂,部 分中毒,控制活 性;
入口装填惰 性载体稀释的或 老化的催化剂;
分段冷却法。
反应器内沿轴向温度 分布最高温度点。
Tmax
T出
轴向温度分布主要决定于沿轴向的放热速率
甲基丙 烯腈
过氧化 氢异丁
苯二腈

高级脂 丙烯酸 肪酸 酯
7.1.1 氧化反应的特点与氧化剂的选择
1. 氧化反应的特点
强放热反应
热量的转移与回收

烃类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与应用

烃类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与应用

烃类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与应用烃类氧化反应是生命起源、能源转化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重要反应。

其反应机理的研究和应用是化学、生物、物理、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本文就烃类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烃类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1、基础理论烃类氧化反应可分为三个步骤:链发生反应、支链反应和氧化反应。

其中,链发生反应是烃类氧化反应的关键。

它包括氢的脱除、自由基的产生、自由基的重组和自由基的转移等过程。

而支链反应是在链发生反应基础上,由分子中的自由基引发链传递反应,从而影响反应速率的过程。

氧化反应是烃类氧化反应的最终步骤,它由氧分子与形成的自由基反应而产生。

了解这些反应步骤,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方法探究烃类氧化反应的机理。

例如,实验可以使用光解激发或热解激发,并分析样品的反应产物。

而计算方法包括密度泛函理论、分子轨道方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用来计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键合情况和反应产物等信息。

2、催化剂催化剂是烃类氧化反应中的重要角色,它们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同时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金属催化剂、酸碱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等。

这些催化剂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活性中心、吸附反应物和产物等方式来提高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选择需要结合反应的特点和产物的需要进行,例如,甲基苯和氧气可以通过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反应得到过氧乙酸和苯甲醛。

而丙烷可以通过ZSM-5等酸性分子筛催化剂反应得到丙烯和丙烷醛。

二、烃类氧化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1、生命起源烃类氧化反应在生命起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命中的有机化合物多数来源于自然界中的无机物,如水、氨、二氧化碳等。

但是这些物质往往不是生物所需的,因此需要通过烃类氧化反应来转化为生物所需的有机物。

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一种烃类氧化反应。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蛋白质等,从而实现生物体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2、能源转化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烃类氧化反应在能源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工工艺学烃类选择性氧化过程

化工工艺学烃类选择性氧化过程
化学工艺学
非均相催化氧化
工业上使用的有机原料:
➢ 具有π电子的化合物 烯烃 芳烃
➢ 不具有π电子的化合物 醇类 烷烃
低碳烷烃的选择性氧化: 丁烷代替苯氧化制顺酐 丙烷代替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
化学工艺学
重要的非均相氧化反应
化学工艺学
催化自氧化
具有自由基链式反应特征,能自 动加速的氧化反应。使用催化剂 加速链的引发,称为催化自氧化
工业上生产有机酸、过氧化物
化学工艺学
催化自氧化催化剂
催化剂多为Co、Mn等过渡金属离子 的盐类,溶解在液态介质中形成均相
助催化剂,又称氧化促进剂
缩短反应诱导期,加速反应的中间过程
化学工艺学
第七章 烃类选择性氧化过程
化学工艺学
主要内容
氧化反应的特点 氧化剂的种类
氧化反应类型(均相、非均相) 氧化反应的典型产品和工艺
化学工艺学
氧化反应
化学工业中氧化反应是一大类重 要化学反应,它是生产大宗化工 原料和中间体的重要反应过程
有机物氧化反应当数烃类的氧化 最有代表性
烃类氧化反应可分为完全氧化和 部分氧化两大类型
过程易燃易爆
安全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化学工艺学
氧化剂的选择
空气 纯氧 过氧化氢 其它过氧化物 反应生成的烃类过氧化物
或过氧酸
化学工艺学
烃类选择性氧化过程的分类
反应类型: 碳链不发生断裂的氧化反应 碳链发生断裂的氧化反应 氧化缩合反应
化学工艺学
烃类选择性氧化过程的分类
反应相态
催化自氧化
均相催化氧化 络合催化氧化
化学工艺学
均相催化氧化
自氧化反应机理
化学工艺学

第六章 氧化反应

第六章 氧化反应

O2N
HO H N H O
O2N Al[OCH(CH3)2]3, HOCH(CH3)2
HO H N H O
O p-Nitro- -acetamido--hydroxyphenylpropanone
H OH (± )-thero-1-p-nitrophenyl-2acetamidopropane-1,3-diol
加氧或脱氢 的反应 称为氧化
Oxidation State(氧化态)
氧化与药物代谢
药物生物合成
第一节 烃类的氧化反应

一、 烷烃的氧化
Oxidation of alkanes and alkyl groups
Barton reaction
二、 苄位烃基的氧化

1. 氧化生成醇、酮、羧酸
2)Jones reagent (选择性氧化方法): —— CrO3-diluted H2SO4-acetone
Jones reagent HO O
—— Unsaturated secondary alcohols can be oxidized to ketones while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s remain unchanged.
O CCH3 RC O3H
methyl
O COCH3 ? + O OCCH3

?
三、 –羟酮的氧化反应
第四节 含烯键化合物的氧化
一. 烯键环氧化

1.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环氧化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中,碳碳双键与羰基共轭,一 般在碱性条件下用过氧化氢或叔丁基过氧化氢使 之环氧化.
机理
O2N
Br2, C6H5Cl O

8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8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过氧酸氧化醛酮为羧酸或羧酸酯

常用过氧三氟乙酸
还原反应
历程清楚
催化氢化:催化剂存在下加氢生成饱和或不
饱和度较低的化合物
不饱和度由分子式得到:
Ω=1+n4+n1/2-n3/2 n1,n3,n4代表一价,三价和四价的原子个数 Ω=1有一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环 Ω=2化加氢:
顺式加成 催化碳-碳重键加氢,而不影响分子中NO2、CN, N=N及C=0等官能团


选择性好,不易中毒

用于不对称合成
P*为手性叔膦配体
氢解:由C-Y转化成C-H

脱卤氢解:(Rosumund还原)

脱苄氢解
ArCH 2 X H 2 ArCH
Pt 或 Pd
3
HX

二氧化锰:选择性较高,温和的 氧化剂
高碘酸及四乙酸铅
氧化α-二元醇类化合物,连有两个羟基的
碳-碳键断裂生成两分子醛或酮。
CH2OH基团氧化成H2C=0
CHOH基团氧化成HCO2H
CO2H基团氧化成CO2 CHNH2基团氧化成HCO2H与NH3
醛酮的氧化:
醛易被氧化,酮难于被氧化

金属加水(醇或羧酸)
电子由金属表面转移到被还原的有机物分子中生成负离
子中间体 中间体接受质子给予体的质子,生成单分子还原产物醇
金属的还原反应

负离子自由基未遇较强供质子试剂则发生二聚生 成双负离子 双负离子从质子给予体得到质子,生成双分子还 原产物

金属加质子给予体:

可将醛还原为醇


钯沉积到碳酸钡(或硫酸钡上)用乙酸铅或喹啉等 毒化

第五章 氧化反应

第五章 氧化反应

(反式)
OAc B: + H O C C O Pb OAc OAc BH + 2 C O + Pb(OAc)2 + OAc
2. 高碘酸为氧化剂
C OH + H5IO6 C OH C C O O I O OH OH OH 2 C O + HIO3 + H2O
(反式不被氧化) 如:抗呕吐药甲磺酸多拉司琼中间体二醛的合成
(二) 锰的化合物作为氧化剂 1 KMnO4在强酸性、碱性和中性条件都可以将伯醇氧 化成酸,仲醇氧化成酮。
H C OH
N
C O
N
α-位无H,酮 收 率 高
H2 OHH2 R C C C R ' OH H α-位有H
OHH 2 R C C C R' H
被MnO4氧化断裂,使产物复杂。避免方法:加Mg2+、Al3+
EtO O EtO O OH OH EtO O CHO CHO
OsO4
NaIO4
第三节
醛酮的氧化反应
CHCH3
+ CH3CH
CHCH2 OCOR
(90%)
(10%)
原因:
RCHCH CH2 Cu
>
RCH
CH CH2 Cu
(稳定性)
第二节
醇的氧化反应
一 伯、仲醇被氧化成醛、酮 (一) 铬的化合物作为氧化剂
1 铬酸为氧化剂 ,脂肪或酯环的仲醇被氧化成酮,收率好。
R R' R R'
[O]
C O
CH OH
CH3 NO2 Cl 1)KMnO ,NaOH HOOC 4
2)HCl
Cl NO2
高锰酸钾特点:不管多长侧链均被氧化成-COOH

催化氧化(烃类选择性氧化)

催化氧化(烃类选择性氧化)

R +.H2O.
2R.OOH
.ROO + RO +H2O
RO.O . R'O + R'CHO (或酮)
.
R'O(或RO) + RH
R'OH(或ROH) + R
(5) E=167kJ/mol (6) (7)
(8) (9) (10)
分支反应生成不同碳原子数的醇和醛,进一步氧化为酮和酸,反应产物复杂。
2、催化剂体系 催化剂:Co、Mn 等过渡金属离子的醋酸盐和环烷酸盐;助催化剂
H3C
CH3
HOOC
COOH 反应产物为稳定的有机物,不易进一步氧化
CH3CHO
CH3COOH 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
而对于目的产物为中间产物的,由于中间产物较原料更易氧化,故应控制单程转化率,
通过循环操作实现高转化率。
OH
O
COOH
COOH 10%
O
C40
C-C-C-C
HAC 12%
反应产物分布与反应器物料返混程度相关
溴化物: NaBr, NH4Br,C2H2Br4,CBr4 3、反应影响因素
◇杂质:
以自由基为载链体的自氧化反应速度取决于链的传递速度,稳态时自由基的产生速度与
消失速度平衡,若体系中自由基浓度降低则反应速度急剧降低。自由基的再化合、自由基的
歧化、自由基与容器壁碰撞和反应体系中存在夺取自由基的杂质(阻化作用)
◇反应温度和氧分压 供氧能力大,反应由动力学控制
T 提高,k 增大,但不宜太高,否则 Q 吸〈Q 放,导致温度偏高,选择性降低,k 急
剧加速导致飞温。 T 降低,k 减小,Q 吸>Q 放,T 进一步降低,反应停止。

燃烧学—第3章3分析解析

燃烧学—第3章3分析解析
(2)当温度升高时,f增大,g不变, f>g,
随时间增大而趋于某一定值,不着火
>0
随时间增大而指数级增大,着火
w afn af
dn n0 fn gn n0 dt
(2)当f=g, =0
n0
e
t
1

w fan0 t
n n0 t
6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随时间增大而线性增大,临界状态

RO O RH ROOH R
O H RCH2OOH RCH2O
单键链能:293~334kJ/mol 过氧化物中-O-O-链较弱(链能只有 125.61-167.48kJ),容易断裂
R HCHO RCH2O
RH RCH OH R RCH 2 O 2
《燃烧学》--第三章
W
w
>0
w W0 τ 图3-9链式自燃示意图 W’
=0
<0
τ1 τ2 τ3 t
t
图 3-10 反应速率与时间关 系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7
《燃烧学》--第三章
着火延迟期τ
较大,则 ≈f 当
w
fan0

exp( ) 1
ln
fan0
0.48 0.10 7.90 0.15
19.60 13.15 20.55 32.98 22.71
乙炔
乙炔 乙烯 乙烯 丙烷 丙烷 丙烷 丙烷 1-3丁二烯 异丁烷 二硫化碳
Air
O2 Air O2 Air Ar+air He+air O2 Air Air Air
0.76
0.09 1.25 0.19 2.03 1.04 2.53 0.24 1.25 2.20 0.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反应物与催化剂同相,不存在固体表面上活性中心性质及分布不均匀的问 反应物与催化剂同相, 题,作为活性中心的过渡金属特定活性高,选择性好; 作为活性中心的过渡金属特定活性高,选择性好; 活性高 反应条件不太苛刻,反应比较平稳,易于控制; ②反应条件不太苛刻,反应比较平稳,易于控制; 反应设备简单 容积较小,生产能力较高; 设备简单, ③反应设备简单,容积较小,生产能力较高; 温度通常不太高, 反应温度通常不太高 因此反应热利用率较低; ④反应温度通常不太高,因此反应热利用率较低; 腐蚀性较强的体系时要采用特殊材质; ⑤在腐蚀性较强的体系时要采用特殊材质; ⑥催化剂多为贵金属,因此,必须分离回收。 催化剂多为贵金属,因此,必须分离回收。 贵金属
2.氧化剂的选择 2.氧化剂的选择 要在烃类或其他化合物分子中引入氧,需采用氧化剂, 要在烃类或其他化合物分子中引入氧,需采用氧化剂,比较 常见的有空气 纯氧、过氧化氢和其他过氧化物等 空气和 常见的有空气和纯氧、过氧化氢和其他过氧化物等。
近年来,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发展迅逮,使用过氧化氢氧化的优点: 近年来,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发展迅逮,使用过氧化氢氧化的优点: 过氧化氢氧化的优点 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反应选择性高,不易发生深度氧化反应, 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反应选择性高,不易发生深度氧化反应,对环境友 可实现清洁生产。 好,可实现清洁生产。
需钝化处理,以免微量腐蚀导致引发剂浓度降低,影响反应进程。 钝化处理,以免微量腐蚀导致引发剂浓度降低,影响反应进程。
2.自氧化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 2.自氧化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 (1)溶剂的影响 (1)溶剂的影响
在均相催化氧化体系中,经常要使用溶剂。溶剂的选择非常重要, 在均相催化氧化体系中,经常要使用溶剂。溶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它不仅 能改变反应条件,还会对反应历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能改变反应条件,还会对反应历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3)温度和氧气分压的影响 (3)温度和氧气分压的影响 ★温度
氧化反应伴随有大量的反应热,在自氧化反应体系中, 氧化反应伴随有大量的反应热,在自氧化反应体系中,由于自由基链式反应 特点,保持体系的放热和移出热量平衡非常重要。 特点,保持体系的放热和移出热量平衡非常重要。 氧化反应需要氧源,在体系供氧能力足够时,反应由动力学控制, 氧化反应需要氧源,在体系供氧能力足够时,反应由动力学控制,保持较高 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但也不宜过高,以免副产物增多,选择性降低,甚至反应失去控制。 但也不宜过高,以免副产物增多,选择性降低,甚至反应失去控制。
均相催化氧化体系中反应组分与催化剂的相态相同; 均相催化氧化体系中反应组分与催化剂的相态相同; 非均相催化氧化体系中反应组分与催化剂以不同相态存在。 非均相催化氧化体系中反应组分与催化剂以不同相态存在。 目前,化学工业中采用的主要是非均相催化氧化过程, 非均相催化氧化过程 目前,化学工业中采用的主要是非均相催化氧化过程,均相催化氧化过程的 应用还是少数。 应用还是少数。
发展前景:随着化工产品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发展前景:随着化工产品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它在精细化学品合成领域中
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较廉价的过渡金属代替贵金属作催化剂及其催 化剂的回收和固载化研究也不断地取得进展。 化剂的回收和固载化研究也不断地取得进展。
种类:均相催化氧化反应有多种类型,工业上常用催化自氧化、络合催化氧 种类:均相催化氧化反应有多种类型,工业上常用催化自氧化、 催化自氧化
★选择性氧化的产品: 选择性氧化的产品:
选择性氧化不仅能生产含氧化合物;还可生产不含氧化合物。 选择性氧化不仅能生产含氧化合物;还可生产不含氧化合物。 含氧化合物 不含氧化合物
6.1.1 氧化过程的特点和氧化剂的选择
1.氧化反应的特征 1.氧化反应的特征 (1)反应放热量大 (1)反应放热量大
氧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氧化深度越大,放出的反应热越多, 氧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氧化深度越大,放出的反应热越多,完全氧化时 的热效应约为部分氧化时的8 10倍 的热效应约为部分氧化时的8~10倍。 注意:在氧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热的及时转移非常重要 及时转移非常重要, 注意:在氧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热的及时转移非常重要,否则会造成反应温 迅速上升,促使副反应增加,反应选择性显著下降, 度迅速上升,促使副反应增加,反应选择性显著下降,严重时可能导致反 应温度无法控制,甚至发生爆炸。 应温度无法控制,甚至发生爆炸。 热量的利用:氧化反应的反应热可副产蒸汽 副产蒸汽。 热量的利用:氧化反应的反应热可副产蒸汽。 固相催化氧化反应温度较高,可回收得到高 中压蒸汽; 气-固相催化氧化反应温度较高,可回收得到高、中压蒸汽; 液相氧化反应温度较低,只能回收低品位的能量 低品位的能量, 低压蒸汽和热水。 气-液相氧化反应温度较低,只能回收低品位的能量,如低压蒸汽和热水。
6.1.2 烃类选择性氧化过程的分类
1.就反应类型而言,选择性氧化可分为: 1.就反应类型而言,选择性氧化可分为: 而言 碳链不发生断裂的氧化反应; ①碳链不发生断裂的氧化反应; ②碳链发生断裂的氧化反应; 碳链发生断裂的氧化反应; 氧化缩合反应。 ③氧化缩合反应。 2.就反应相态而言 可分为均相催化氧化 非均相催化氧化。 而言, 均相催化氧化和 2.就反应相态而言,可分为均相催化氧化和非均相催化氧化。
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非常重要, 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其中催化剂的选用是决定 非常重要 氧化路径的关键。 氧化路径的关键。 (4)过程易燃易爆 (4)过程易燃易爆
烃类与氧或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 烃类与氧或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因此氧化过程在设计和操作时应特 爆炸混合物 别注意其安全性。 别注意其安全性。
化、反应烯烃的液相环氧化反应。 反应烯烃的液相环氧化反应。
6.2.1 催化自氧化
1.催化自氧化反应 1.催化自氧化反应 自氧化反应:指具有自由基链式反应特征,能自动加速的氧化反应。 自氧化反应:指具有自由基链式反应特征,能自动加速的氧化反应。
非催化自氧化反应的开始阶段,由于没有足够浓度的自由基诱发链反应, 非催化自氧化反应的开始阶段,由于没有足够浓度的自由基诱发链反应,因此 具有较长的诱导期。 具有较长的诱导期。 催化自氧化反应:催化剂能加速链的引发,促进反应物引发生成自由基, 催化自氧化反应:催化剂能加速链的引发,促进反应物引发生成自由基,缩 短或消除反应诱导期,因此可大大加速氧化反应, 短或消除反应诱导期,因此可大大加速氧化反应,催化剂一般溶解在液态介 质中形成均相。 质中形成均相。 催化自氧化的机理:通过金属离子的单电子转移引起链引发 链引发和 催化自氧化的机理:通过金属离子的单电子转移引起链引发和氢化过氧化物 的分解来实现氧化的过程 来实现氧化的过程。 的分解来实现氧化的过程。
但是,必须注意溶剂效应是复杂多样的,它既可产生正效应促进 但是,必须注意溶剂效应是复杂多样的,它既可产生正效应促进 溶剂效应是复杂多样的 反应,也可产生负效应阻碍反应的进行。 负效应阻碍反应的进行 反应,也可产生负效应阻碍反应的进行。 (2)杂质的影响 (2)杂质的影响
自氧化反应是自由基链式反应, 自氧化反应是自由基链式反应,体系中引发的自由基的数量和链的传递过 对反应的影响至关重要。 程,对反应的影响至关重要。 杂质的存在有可能使体系中的自由基失活 可能使体系中的自由基失活, 杂质的存在有可能使体系中的自由基失活,从而破坏了正常的链的引发和 传递,导致反应速率显著下降甚至终止反应。 传递,导致反应速率显著下降甚至终止反应。
助催化剂(促进剂) 助催化剂(促进剂):
助催化剂的作用:能缩短反应诱导期或加速反应的中间过程。 助催化剂的作用:能缩短反应诱导期或加速反应的中间过程。
①溴化物,如溴化钠、溴化铵、四溴; 有机含氧化合物,如甲乙酮、已醛、三聚乙醛等。 ②有机含氧化合物,如甲乙酮、已醛、三聚乙醛等。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反应所用催化剂: 反应所用催化剂:
工业上常用此类反应生产有机酸和过氧化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也可获得醇、 工业上常用此类反应生产有机酸和过氧化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也可获得醇、 有机酸 醛等中间产物 中间产物。 酮、醛等中间产物。
Co、Mn等过渡金属离子的盐类,如醋酸盐和环烷酸盐等, Co、Mn等过渡金属离子的盐类,如醋酸盐和环烷酸盐等,钴盐的催化效果一 等过渡金属离子的盐类 般较好。 般较好。 氧化促进剂:在有些反应体系中,除需要催化剂外,还需要添加助催化剂。 氧化促进剂:在有些反应体系中,除需要催化剂外,还需要添加助催化剂。
只需要引发剂,不需催化剂: 只需要引发剂,不需催化剂:
如果产物是烃类过氧化氢,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催化剂, 如果产物是烃类过氧化氢,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催化剂,只需少量引发剂 烃类过氧化氢 使反应引发即可; 使反应引发即可;
常用的引发剂:异丁烷过氧化氢、偶氮二异丁腈等易分解为自由 常用的引发剂:异丁烷过氧化氢、偶氮二异丁腈等易分解为自由 基的化合物。 基的化合物。 注意:引发剂含量般只需几十个百万分之一(10 即可, 注意:引发剂含量般只需几十个百万分之一(10-6)即可,因此设备内表而有时
第6章 烃类选择性氧化
6 .1 6 .2 6 .3 6 .4 6 .5 6 .6 6 .7 概 述 均相催化氧化 非均相催化氧化 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 氧化操作的安全技术 催化氧化技术进展
6 .1 概 述
氧化反应 对有机物而言,最有代表性的 对有机物而言 最有代表性的 烃类的氧化
(3)氧化途径复杂多样 (3)氧化途径复杂多样
由于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不同,氧化反应可经过不同的反应路径, 由于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不同,氧化反应可经过不同的反应路径,转化为 不同的反应路径 不同的反应产物,而且这些产物往往比原料的反应性更强,更不稳定, 不同的反应产物,而且这些产物往往比原料的反应性更强,更不稳定,易 于发生深度氧化,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于发生深度氧化,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