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详解共58页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一四)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栝蒌瞿麦丸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一四)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
十三栝蒌瞿麦丸
《金匮要略》原文:“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
淋病,就是小便很浓浊。
中医把'淋’的定义为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西医把这个'淋’就定义为'性病’'淋病’。
中医的'淋’包含了'淋病’和'性病’在内,范围更广。
如果小便出来很浓稠,粘粘的,我们中医就称为'膏淋’,如果小便出来带有石头,沙子,我们叫称之为'砂淋’,如果小便出来都是血,我们称之为'血淋’。
如果得了淋病,小便出来很浓浊,有那种发炎的现象,小便里能看到白白的,一小片小片的东西,那就是发炎了,也是淋病。
正常的小便出来是有一点淡黄,透彻很清。
本条讲的是小便如粟状,少腹弦急,痛引脐中。
一般来说,小便的时候,会有痛而且从膀胱痛到肚脐的中间,象这种,就是因为膀胱里面有石头,所以,膀胱结石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如果只是看到小腹弦急,也就是在腹部这里非常的强痛,这就是石头在尿道里面。
石头在肾脏的时候还没有那么严重,如果石头跑到尿道里面,堵塞到尿道里面的时候,很痛,非常非常的痛。
在这个阶段,中医也可以,西医也可以。
在临床上,如果你碰到有石头,砂淋堵到,我们在内踝的太溪穴这里,假想是一个肾脏,就在太溪穴的上下找到压痛点,这个针一下去,这个痛当场就去掉了。
做为一个中医,针灸要强,处方也要很强,这样就能够做得很好。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一一)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肾气丸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一一)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
十三男子消渴,肾气丸
《金匮要略》原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我们前面讲了三阳结的消渴,这一节的消渴,是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水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这是专门提到的是男人消渴,小便又多,喝一杯水,小便一杯水,张仲景说,在临床上遇到这种情况,就用肾气丸来治疗。
在经方里面,我们把消渴分三种,上消、中消和下消。
上消,就是口渴,肺里面的津液不够了,渴饮千杯不能止渴。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参白虎汤证。
白虎汤里的石膏来去热,人参来补足肠胃里的津液。
中消,张仲景没有出方。
下消,讲的就是这一条辨,肾气丸。
这个下消看起来与上消差不多,都是喝多少水,尿多少水。
但是,这里专门提到的是'男子消渴’,实际上指的是男人没有性功能了。
肾气丸,我们后面在妇科里面会介绍,就是六味地黄丸加上桂附。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薯蕷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一两、附子(炮)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陈慎吾讲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十三

陈慎吾讲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十三212.厥阴消渴证【原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不肯止。
【讲义】见《伤寒论》334节。
213.虚劳脉浮迟【原文】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营气竭。
【讲义】本节证征属虚劳,与下节胃热颇多相似(如口渴便难,故书于此以作比较。
《医宗金鉴》云:本节应在虚劳篇中,错简于此。
寸口通指左右三作部而言。
浮而有力为风,浮而无力为虚,按之兼迟,即为虚劳之诊,故外营内虚竭也。
214.消渴脉证【原文】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而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讲义】趺阳,胃脉也。
《内经》云:三阳结谓之消。
三阳指胃与大肠。
热结于中,则脉浮而数。
《内经》又云:中热则胃中消谷,是数即消谷也,气盛也。
谷消热盛,则水偏渗于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硬。
胃无津液,则成消渴,此中消脉也。
凡渴而饮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甘者,皆消渴病也。
东垣云: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即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以调胃承气三黄丸治之;下消者,烦渴引饮,耳轮焦干,小便如膏,此肾消也,肾气丸治之。
上述系糖尿之证,其病因盖以新陈代谢机能紊乱,血中含糖过多,肾脏不能截留,随小便排出,有时蛋白、脂肪亦由小便排出,故小便味甘或如膏如麸片也。
糖尿病之患者多见食多善饥而羸瘦日甚,盖以糖为人体机能之原料。
若排泄过多,消化器不病时,必思多食以代偿,然补偿有限,而排泄无度,其体内之脂肪、蛋白因需要亦均化成糖质而随同被排泄,故营养极度贫乏也。
论其治法,则热者宜石膏剂,善饥多食,大便硬者,宜连苓大黄剂。
阴萎脚肿者,宜肾气丸之类,起病之因,多由房室影响内分泌,更有由于多饮酒食厚味所起者,志之待证。
215.消渴之肾气丸证【原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讲义】男子者,言消渴之由于房劳也。
贾海忠金匮要略(二四三)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消渴脉象

贾海忠金匮要略(二四三)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消渴脉象二、消渴脉象在这一篇还提到了消渴的脉象,其实消渴脉象应该是各种各样,只不过是说的下面这一段条文提到的这些脉象。
【原文】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寸口脉浮而迟’这里首先说的寸口脉是浮的,是迟的,寸口脉就是桡动脉,是一个浮迟,一摸就能摸得到脉象,因为它是浮的,为什么脉浮了呢?是因为消渴,是因为脱水了,所以说,人瘦反而好摸脉了。
'浮即为虚’之所以是'浮’是因为血管里面的精血不足了,所以,这提示的是虚。
'迟即为劳’所谓'劳’就是气不足。
前面的'浮’和'劳’结合起来,就是既有虚'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虚指的就是卫气不足,这个卫气就是阳气,行于脉管外面的,护卫肌表的气,也就是保卫的意思;这个'劳’是指的荣气不足了,这个“荣气”也就是“营气”,这个'营气’就是行于脉管内的气,有营养之气,营养不足了,当然就会造成'劳’。
'趺阳脉浮而数’趺阳脉就是足背动脉,一摸就能摸得到,说明人瘦,数,就是跳得快。
前面讲的寸口脉是浮而迟,这里讲的趺阳脉是浮而数。
我们能想到这是一个人的脉象吗?肯定不是一个人的,这里所指的是两种情况。
不要以为说,手上的脉跳得是慢的,脚上的脉跳得是快的,这是不存在的。
所以,只是在列举消渴可以见到的一些脉象。
'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这里的浮反应的是气,数,跳得快,就表示消谷,'大坚’就是大便干。
'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如果气比较足,尿的次数就多,也就是说有尿频了,尿频多,大便就会很干燥。
大便干再加上小便数,这就是相搏的意思,这就是消渴。
实际上是指的消渴的脉象。
这里不管是寸口脉还是趺阳脉,浮,是一个特征,迟数是两类不同各类的消渴。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金匮 课件

龙雷之火不安于下,但炎于上而刑肺金,肺热叶焦,则消渴
引饮,其饮入于胃,下无火化,直入膀胱,则饮一斗溺亦一
斗也,故用桂附辛热,引真火以归原;地黄纯阴,壮真水以
滋肾,则阳光行于地下,而雾露自降于中天,何消渴之有,
此属下消”(《直解》)。
❖
第二节 小便不利
❖ 小便不利作为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本篇所论,即以小便不利为突 出表现者,包括外感和杂病所见,故可作为一个独立病证讨论。
形成寒水互结。身微热,脉浮为风寒表邪未尽解。口渴,小便不利为膀胱 气化受阻,津不上承,水液亦不得从小便气化而出。若膀胱气化严重受阻, 蓄水不得下行,而上逼于胃,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出现渴欲饮水, 水入则吐的现象。 ❖ 【治法】 利小便发汗。【方药】 五苓散 ❖ 故五苓散具有利小便和发汗双重作用,非单一的利小便方。
❖ 【治法】 泻热和胃通便。【方药】 可用麻子仁丸或承气汤方类。
❖ 【讨论】 麻子仁丸滋阴润燥通便,作用缓和,用于治疗津亏燥结 的中消,若津亏燥结甚者还可用后世的增液承气汤。
❖
治疗胃肠燥结突出者,方用小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或大承
气汤化裁。
❖ 治疗胃肠燥结并见瘀血阻滞者,方用《伤寒论》桃核承气汤化裁。
❖ 【治法】 温阳化气,生津止渴。
❖ 【方药】 栝蒌瞿麦丸:
❖
栝蒌根—清热生津止渴,以润上燥;
❖
附子—温肾阳而化气以散下寒;
❖
山药—气阴两调,既能上除燥热,又能下顾肾气;
❖
瞿麦、茯苓—利水通阳。
❖
本方主旨乃振奋肾阳,化生肾气,使津液上承,水气下行。服后若觉腹中温暖为
药已中病。尤在泾说:“夫上浮之炎,非滋不息,下积之阴,非暖不消,而寒润辛温,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
【解析】
淋家多为膀胱有热又夹阴伤,故当禁汗。
证治—水热互结伤阴
苓水脉 汤,浮 主小, 之便发 。不热 利, 十者渴 三,欲 猪饮
( )
【提要】
本条论述水热互结郁热伤阴的小便不利证治。
【解析】
病机:水热互结 郁热伤阴 主症:脉浮发热——邪热内郁,里热外蒸。
渴欲饮水 小便不利 水热互结,气化不行兼以伤阴 治法:滋阴润燥 利水除热 方剂:猪苓汤 方义:二苓、泽泻、滑石—清热利尿。 阿胶—滋阴润燥,使利水不伤阴,滋阴不敛邪。
肾主液,为阴之根。肾阴不足,则肺阴不济,故燥热口干 、渴欲饮水不止。治当咸寒滋阴补肾,以生阴津。文蛤味咸性寒 ,咸可入肾,滋阴润燥,潜敛虚火,寒可清热,于病相宜。
小便不利
证治—膀胱气化不行
散者渴 主,欲 之名饮 。曰水 水, 五逆水 ,入 五则 苓吐 ( )
之便热脉 。,,浮 发消, 四汗渴小 ,者便 五,不 苓宜利 散利, 主小微
【解析】
本条为厥阴病提纲,其病机为上热下寒,即胃热而脾虚 肠寒,故饥而不欲食。治疗上自当禁用下法。
病机与脉证—杂病消渴
相数谷,气则为寸 搏,而浮竭卫虚口 二,溲大即。气,脉 即数坚为趺不迟浮 为即,气阳足即而 消坚气,脉,为迟 渴,盛数浮劳劳, 。坚则即而则,浮 数溲消数荣虚即
( )
【提要】
本条论述消渴病的病机和症状。
【解析】
寸口脉浮而迟:营卫俱虚之虚劳 趺阳脉浮而数:胃热气盛 消谷、大坚、溲数 坚数相搏 消渴。 概括了消渴病的病机为虚劳与胃热两端。 对于消渴病的病机,仲景主要以脉示之。虚劳者, 寸口脉浮而迟;胃热者,趺阳脉浮而数。部位虚实简明 易辨。
病机与脉证—杂病消渴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一二)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五苓散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一二)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
十三五苓散
《金匮要略》原文:“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脉浮’代表表虚掉了,小便不利,微热,消渴,适合利小便,或者发汗,用五苓散来治疗是肯定有效的。
这种消渴,看起来是口渴,但是,是小便不利。
如果是口渴,小便又多,这才是真正的消渴。
这里是小便不利,有口渴,这就是五苓散证。
内里面的病,可能是头痛,可能是胃溃疡,可能是内膜炎,或者是小孩发烧,这些都不用管他,只要病人有口渴,小便不利,通通是五苓散证。
渴,很想喝水,喝水进去又吐出来,这是水逆,也是用五苓散来治疗。
最常看到的就是小孩子吐奶。
婴儿吐奶,就是五苓散证。
五苓散用的地方很多。
还有的人运动完以后喝水,一喝就吐,这是因为水隔在中间,这就是五苓散证。
原因就是在运动的时候,口渴,一瓶矿泉水,一口就喝完了,说白了,那不是喝水,是在灌水,也就是说喝水喝得太急了,从而导致了五苓散证。
五苓散方:
泽泻一两一分、猪苓三分(去皮)、茯苓三分、白术三分、桂枝二分(去皮)。
右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金匮要略》 白话版】13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

【栝楼瞿麦丸】方
栝楼根(二两)茯苓山药(各三两)附子(一枚,炮)瞿麦(一两)
以上五味药,捣成散,以炼蜜制成蜜丸如梧子大小,用水送服三丸,每日三次,没有 什么效果的,可以增加到七、八丸,以小便通利,腹中温暖为度。
十一、小便不通畅,可以用蒲灰散来主治,也可用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来治疗。 【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以上两味药,制成散剂,每次用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滑石白鱼散】方 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 以上三味药,捣为散剂,每次用水送服半钱匕,每日服三次。 【茯苓戎盐汤】方 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戎盐(弹丸大一枚) 以上三味药,先将茯苓、白术煎成,入戎盐,再煎,分温三服。 十二、病人口渴想喝水,喝了水仍感口干舌燥的,可以用白虎加人参汤来主治。(方 见中暍 篇中) 十三、假如患者脉浮,发烧,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畅,可用猪苓汤主治。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茯苓阿胶滑石泽泻(各一两) 以上五味药,用水四升,先下猪苓,茯苓、滑石、泽泻四味药,煎取二升,去掉渣滓 ,放入阿胶烊化,汤药微温时服下七合,每日三次。 【原文】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一、厥阴病的症状,是口渴喜欢喝水而仍感口渴,患者感觉有股气上冲心胸,心中疼 痛灼热,饥饿却又不想吃东西,吃了东西,就会吐出蛔虫,若用下法,就会泻利不止。
二、病人寸口脉浮而且迟,浮是属虚证、迟是属过劳,虚是指卫气不充足,劳是营气 衰竭的表现。趺阳脉象呈浮数,浮是胃气盛的表现,数说明消谷善饥而大便坚结,胃气 盛则小便数,小便数则大便更加坚硬,大便坚和小便数的症状同时出现,即为消渴病。
一、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不肯止 。 二、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趺阳脉浮而 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 为消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消渴小便不利淋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