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综合练习题

合集下载

消渴病相关试题及答案

消渴病相关试题及答案

消渴病相关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消渴病的主要症状是以下哪一项?A. 多尿B. 多饮C. 多食D. 以上都是答案:D2. 消渴病的医学术语是什么?A. 糖尿病B. 高血压C. 高脂血症D. 甲状腺功能亢进答案:A3. 以下哪项是消渴病的常见并发症?A. 心脏病B. 肾病C. 视网膜病变D. 以上都是答案:D4. 消渴病患者应该限制摄入以下哪种食物?A. 蔬菜B. 水果C. 高糖食物D. 肉类答案:C5. 以下哪项是消渴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A. 血压监测B. 血糖监测C. 心电图D. 血常规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消渴病的典型症状被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______。

答案:体重下降2. 消渴病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1型消渴病和______型消渴病。

答案:2型3. 消渴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控制______的摄入。

答案:糖分4. 消渴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______监测,以控制病情。

答案:血糖5. 消渴病的长期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和______。

答案:视网膜病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消渴病的发病机制。

答案:消渴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有关,导致血糖调节异常,血糖水平升高。

2. 消渴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答案:消渴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消渴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答案:消渴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者随机血糖≥11.1mmo l/L。

4. 消渴病的常见治疗方法有哪些?答案:消渴病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如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血糖监测和教育。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消渴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答案:消渴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长期控制饮食,限制糖分摄入;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身体健康;需要长期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对患者心理和经济都有一定压力。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题库1-2-10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题库1-2-10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题库1-2-10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水热互结伤阴的小便不利证,当选用()A.猪苓散B.猪苓汤C.茯苓戎盐汤D.栝蒌瞿麦丸E.滑石白鱼散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白虎加人参汤所治消渴证的病机是()A.肾气不化、津不上承B.肾阳虚衰、水饮内停C.肺胃热盛、津气两伤D.阴虚内热、虚火上炎E.胃热独盛,津气两伤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苦渴,小腹怕冷者,治宜()A.五苓散B.猪苓汤C.苓桂术甘汤D.肾气丸E.栝蒌瞿麦丸出处:森林舞会游戏 https://;问题:[单选,B1型题]栝蒌瞿麦丸的功效是()A.益气生津,清热止渴B.滋阴润燥,凉血消瘀C.益气生津,清热利湿D.清热生津,凉血消瘀E.温阳利水,润燥生问题:[单选,B1型题]白虎加人参汤的功效是()A.益气生津,清热止渴B.滋阴润燥,凉血消瘀C.益气生津,清热利湿D.清热生津,凉血消瘀E.温阳利水,润燥生问题:[单选,B1型题]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治宜选用()A.五苓散B.栝蒌瞿麦丸C.猪苓汤D.白虎加人参汤E.文蛤散问题:[单选,B1型题]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治宜选用()A.五苓散B.栝蒌瞿麦丸C.猪苓汤D.白虎加人参汤E.文蛤散问题:[单选,B1型题]“渴欲饮水不止者”,治宜()A.猪苓汤B.白虎加人参汤C.文蛤散D.五苓散E.栝蒌瞿麦丸。

中医内科消渴病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消渴病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消渴病试题及答案(本文为模拟答案,用于展示完成题目要求的写作格式和结构,与实际中医内科消渴病试题及答案无关)中医内科消渴病试题及答案试题一:消渴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答案:消渴病又称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其病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是指遗传因素、先天禀赋等个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基础,外因是指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情志过激等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

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气滞、血瘀、湿邪与脏腑功能紊乱等过程。

试题二:中医治疗消渴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中医治疗消渴病的基本原则是“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

具体而言,包括清热解毒、养阴润燥、调理脾胃、活血化瘀等疗法。

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综合运用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达到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试题三:中医内科消渴病的常见治疗方药有哪些?答案:中医内科治疗消渴病的常见方药有:石膏、黄连、知母、阿胶等。

其中,石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渴病的热症;黄连可清热解毒,特别适用于阴虚火旺型消渴病;知母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消渴病的阴液亏虚证;阿胶可补血养阴,用于阴虚血燥型消渴病。

试题四:中医内科消渴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答案:预防消渴病的关键在于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具体措施包括:1. 合理饮食:适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2. 定期锻炼: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有助于控制血糖。

3. 管理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压力,保持心情愉快、稳定。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5. 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这些不良习惯会加重消渴病的病情。

结语:消渴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医内科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辨证施治原则和疗效受到广泛认可。

金匮要略 第八单元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练习题

金匮要略 第八单元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练习题

金匮要略第八单元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练习题一、A11、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治则为A、清热止渴,益气生津B、温阳利水,润燥止渴C、温阳散寒,通便止痛D、温阳利水,益气生津E、清热利湿,润燥止渴2、白虎加人参汤配伍中,具有清热止渴之用意的是A、生石膏、知母B、生石膏、甘草C、人参、甘草D、甘草、粳米E、人参、粳米3、下列不属于白虎加人参汤证证候表现的是A、舌红B、口干舌燥C、渴欲饮水D、苔黄而燥E、脉沉而滑数4、《金匮要略》中,肺胃热盛,气津两伤证的代表方剂为A、茵陈蒿汤B、苓桂术甘汤C、瓜蒌瞿麦丸D、白虎加人参汤E、葶苈大枣泻肺汤5、瓜蒌瞿麦丸主治的是A、肺胃热盛的消渴B、肾气亏虚的消渴C、湿热夹瘀的小便不利D、脾肾亏虚的小便不利E、下寒上燥的小便不利6、《金匮要略》中,治则为温阳利水,润燥止渴的方剂是A、小青龙汤B、小建中汤C、苓桂术甘汤D、大黄附子汤E、瓜蒌瞿麦丸7、《金匮要略》中,瓜蒌瞿麦丸中配伍瞿麦的作用是A、润燥生津B、健脾渗湿C、渗湿利尿D、温肾化气E、益气生津8、《金匮要略》中,瓜蒌瞿麦丸中配伍薯蓣之用意为A、润燥生津B、健脾渗湿C、渗湿利尿D、温肾化气E、益气生津9、《金匮要略》中,瓜蒌瞿麦丸中配伍附子之目的为A、润燥生津B、健脾渗湿C、渗湿利尿D、温肾化气E、益气生津10、下列哪项不属于瓜蒌瞿麦丸的证候表现A、小便不利B、全身发黄C、身体浮肿D、四肢厥冷E、腰腿酸软11、《金匮要略》中,治疗上燥下寒水停证的代表方为A、桂枝茯苓丸B、苓桂术甘汤C、半夏泻心汤D、瓜蒌瞿麦丸E、白虎加人参汤12、《金匮要略》中,瓜蒌瞿麦丸的组成不包括的是A、瞿麦B、茯苓C、薯蓣D、半夏E、瓜蒌根13、原文“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治宜选用的方剂是A、桂枝茯苓丸B、苓桂术甘汤C、半夏泻心汤D、瓜蒌瞿麦丸E、白虎加人参汤。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金匮 课件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金匮 课件

龙雷之火不安于下,但炎于上而刑肺金,肺热叶焦,则消渴
引饮,其饮入于胃,下无火化,直入膀胱,则饮一斗溺亦一
斗也,故用桂附辛热,引真火以归原;地黄纯阴,壮真水以
滋肾,则阳光行于地下,而雾露自降于中天,何消渴之有,
此属下消”(《直解》)。

第二节 小便不利
❖ 小便不利作为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本篇所论,即以小便不利为突 出表现者,包括外感和杂病所见,故可作为一个独立病证讨论。
形成寒水互结。身微热,脉浮为风寒表邪未尽解。口渴,小便不利为膀胱 气化受阻,津不上承,水液亦不得从小便气化而出。若膀胱气化严重受阻, 蓄水不得下行,而上逼于胃,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出现渴欲饮水, 水入则吐的现象。 ❖ 【治法】 利小便发汗。【方药】 五苓散 ❖ 故五苓散具有利小便和发汗双重作用,非单一的利小便方。
❖ 【治法】 泻热和胃通便。【方药】 可用麻子仁丸或承气汤方类。
❖ 【讨论】 麻子仁丸滋阴润燥通便,作用缓和,用于治疗津亏燥结 的中消,若津亏燥结甚者还可用后世的增液承气汤。

治疗胃肠燥结突出者,方用小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或大承
气汤化裁。
❖ 治疗胃肠燥结并见瘀血阻滞者,方用《伤寒论》桃核承气汤化裁。
❖ 【治法】 温阳化气,生津止渴。
❖ 【方药】 栝蒌瞿麦丸:

栝蒌根—清热生津止渴,以润上燥;

附子—温肾阳而化气以散下寒;

山药—气阴两调,既能上除燥热,又能下顾肾气;

瞿麦、茯苓—利水通阳。

本方主旨乃振奋肾阳,化生肾气,使津液上承,水气下行。服后若觉腹中温暖为
药已中病。尤在泾说:“夫上浮之炎,非滋不息,下积之阴,非暖不消,而寒润辛温,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
【解析】
淋家多为膀胱有热又夹阴伤,故当禁汗。
证治—水热互结伤阴
苓水脉 汤,浮 主小, 之便发 。不热 利, 十者渴 三,欲 猪饮
( )
【提要】
本条论述水热互结郁热伤阴的小便不利证治。
【解析】
病机:水热互结 郁热伤阴 主症:脉浮发热——邪热内郁,里热外蒸。
渴欲饮水 小便不利 水热互结,气化不行兼以伤阴 治法:滋阴润燥 利水除热 方剂:猪苓汤 方义:二苓、泽泻、滑石—清热利尿。 阿胶—滋阴润燥,使利水不伤阴,滋阴不敛邪。
肾主液,为阴之根。肾阴不足,则肺阴不济,故燥热口干 、渴欲饮水不止。治当咸寒滋阴补肾,以生阴津。文蛤味咸性寒 ,咸可入肾,滋阴润燥,潜敛虚火,寒可清热,于病相宜。
小便不利
证治—膀胱气化不行
散者渴 主,欲 之名饮 。曰水 水, 五逆水 ,入 五则 苓吐 ( )
之便热脉 。,,浮 发消, 四汗渴小 ,者便 五,不 苓宜利 散利, 主小微
【解析】
本条为厥阴病提纲,其病机为上热下寒,即胃热而脾虚 肠寒,故饥而不欲食。治疗上自当禁用下法。
病机与脉证—杂病消渴
相数谷,气则为寸 搏,而浮竭卫虚口 二,溲大即。气,脉 即数坚为趺不迟浮 为即,气阳足即而 消坚气,脉,为迟 渴,盛数浮劳劳, 。坚则即而则,浮 数溲消数荣虚即
( )
【提要】
本条论述消渴病的病机和症状。
【解析】
寸口脉浮而迟:营卫俱虚之虚劳 趺阳脉浮而数:胃热气盛 消谷、大坚、溲数 坚数相搏 消渴。 概括了消渴病的病机为虚劳与胃热两端。 对于消渴病的病机,仲景主要以脉示之。虚劳者, 寸口脉浮而迟;胃热者,趺阳脉浮而数。部位虚实简明 易辨。
病机与脉证—杂病消渴
( )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练习题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练习题

金匮要略第八单元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一、A11、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治则为A、清热止渴,益气生津B、温阳利水,润燥止渴C、温阳散寒,通便止痛D、温阳利水,益气生津E、清热利湿,润燥止渴2、白虎加人参汤配伍中,具有清热止渴之用意的是A、生石膏、知母B、生石膏、甘草C、人参、甘草D、甘草、粳米E、人参、粳米3、下列不属于白虎加人参汤证证候表现的是A、舌红B、口干舌燥C、渴欲饮水D、苔黄而燥E、脉沉而滑数4、《金匮要略》中,肺胃热盛,气津两伤证的代表方剂为A、茵陈蒿汤B、苓桂术甘汤C、瓜蒌瞿麦丸D、白虎加人参汤E、葶苈大枣泻肺汤5、原文“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治宜A、小青龙汤B、茵陈蒿汤C、薏苡附子散D、苓桂术甘汤E、白虎加人参汤6、瓜蒌瞿麦丸主治的是A、肺胃热盛的消渴B、肾气亏虚的消渴C、湿热夹瘀的小便不利D、脾肾亏虚的小便不利E、下寒上燥的小便不利7、《金匮要略》中,治则为温阳利水,润燥止渴的方剂是A、小青龙汤B、小建中汤C、苓桂术甘汤D、大黄附子汤E、瓜蒌瞿麦丸8、《金匮要略》中,瓜蒌瞿麦丸中配伍瞿麦的作用是A、润燥生津B、健脾渗湿C、渗湿利尿D、温肾化气E、益气生津9、《金匮要略》中,瓜蒌瞿麦丸中配伍薯蓣之用意为A、润燥生津B、健脾渗湿C、渗湿利尿D、温肾化气E、益气生津10、《金匮要略》中,瓜蒌瞿麦丸中配伍附子之目的为A、润燥生津B、健脾渗湿C、渗湿利尿D、温肾化气E、益气生津11、下列哪项不属于瓜蒌瞿麦丸的证候表现A、小便不利B、全身发黄C、身体浮肿D、四肢厥冷E、腰腿酸软12、《金匮要略》中,治疗上燥下寒水停证的代表方为A、桂枝茯苓丸B、苓桂术甘汤C、半夏泻心汤D、瓜蒌瞿麦丸E、白虎加人参汤13、《金匮要略》中,瓜蒌瞿麦丸的组成不包括的是A、瞿麦B、茯苓C、薯蓣D、半夏E、瓜蒌根14、原文“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治宜选用的方剂是A、桂枝茯苓丸B、苓桂术甘汤C、半夏泻心汤D、瓜蒌瞿麦丸E、白虎加人参汤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白虎加人参汤治则:清热止渴,益气生津。

中医内科消渴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消渴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消渴试题及答案【中医内科消渴试题及答案】试题一:1. 何为消渴?2. 消渴的病因有哪些?3. 中医内科治疗消渴的常用方法有哪些?试题二:1. 深度解析消渴的症状及体征。

2. 临床上常见的消渴证型有哪些?试题三:1. 消渴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2. 中医药外治法在消渴的治疗中有哪些应用?试题四:1. 列举常用的中药方剂治疗消渴。

2. 中医内科治疗消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案:试题一:1. 消渴是中医内科的一类疾病,也被称为糖尿病。

其主要病理特点是高血糖、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的症状。

2. 消渴的病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脾胃湿热、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多种因素。

3. 中医内科治疗消渴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饮食调理、运动疗法和心理治疗等。

试题二:1. 消渴的症状体征主要包括口渴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倦怠乏力等。

2. 临床上常见的消渴证型包括阴虚火旺、脾胃湿热、肝肾阴虚等。

试题三:1. 消渴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油炸食品等。

2. 中医药外治法在消渴的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脉冲灸、耳穴压豆、艾灸等。

试题四:1. 常用的中药方剂治疗消渴包括黄连石斛汤、六味地黄丸、玉屏风散等。

2. 中医内科治疗消渴时需要注意控制饮食、调理情志、定期复查血糖水平等。

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的介绍,我们对中医内科消渴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消渴病因复杂,治疗也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

在实际临床中,中医内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对于消渴患者而言,合理的饮食控制和生活习惯调整同样重要,同时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合理使用中药方剂来调理身体,取得良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综合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小便不利2.淋病3.小便如粟状4.小腹弦急5.消谷引食6.消渴7.水逆8.以饮一斗、小便一斗二、填空题1.下消病的主症是、、,治方用。

2.蒲灰散、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都可用于治疗。

3.下寒上燥小便不利的代表方剂为。

4.渴欲饮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5.渴欲饮水,,名曰水逆,。

6.脉浮发热、、,猪苓汤主之。

7.淋之主病,,,。

8.淋家不可发汗,。

9.《金匮》肾气丸组成是六味地黄丸加、。

10.《金匮·小便不利》篇指出膀胱气化不行,方用;上燥下寒水停方用;水热互结伤阴方用。

11.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病位皆与有关,所出方治有的,故合篇论述。

12.白虎加人参汤治、的消渴证。

13.蒲灰散的药物组成是。

14.白虎加人参汤的功效是、。

15.栝蒌瞿麦丸的功用是、。

16.栝蒌瞿麦丸由栝蒌根、瞿麦和组成。

17.蒲灰散有、之功。

三、单项选择题1.“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治用()A.已椒苈黄丸B.文蛤散C.白虎桂枝汤D.白虎加人参汤E.肾气丸2.栝蒌瞿麦丸证的病机为()A.水饮停胃B.肺热伤津C.肾阳不足下寒上燥D.肾阳不足水气内停E.膀胱气化不行3.《金匮要略》治疗上燥下寒的小便不利之方是()A.栝蒌瞿麦丸B.白虎汤C.肾气丸D.五苓散E.猪苓汤4.淋家误用汗法可引起()A.小腹弦急B.便血C.尿血D.口舌干燥E.大汗出5.膀胱气化不行的小便不利证,当选用()A.五苓散B.文蛤散C.蒲灰散D.滑石白鱼散E.肾气丸6.水热互结伤阴的小便不利证,当选用()A.猪苓散B.猪苓汤C.茯苓戎盐汤D.栝蒌瞿麦丸E.滑石白鱼散7.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治宜()A.栝蒌瞿麦丸B.蒲灰散C.滑石白鱼散D.五苓散E.肾气丸8.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A.栝蒌瞿麦丸主之B.肾气丸主之C.猪苓汤主之D.文蛤散主之E.猪苓散主之9.白虎加人参汤证的病位是()A.心、肺B.肺、胃C.心、胃D.肺、肾E.心、肾10.白虎加人参汤所治消渴证的病机是()A.肾气不化、津不上承B.肾阳虚衰、水饮内停C.肺胃热盛、津气两伤D.阴虚内热、虚火上炎E.胃热独盛,津气两伤11.肾气丸治消渴的辨证要点是()A.小便不利B.以饮一斗,小便一斗C.小便反多D.腰以下冷痛E.小便难12.下列哪个方剂,据原方注服后应多饮暖水,以促其汗出()A.桂枝汤B.麻黄加术汤C.五苓散D.越婢汤E.半夏麻黄丸13.渴欲饮水,由水热互结伤阴所致者,可见于()A.栝蒌瞿麦丸证B.五苓散证C.白虎加人参汤证D.小半夏加茯苓汤证E.猪苓汤证14.小便不利,其人苦渴,小腹怕冷者,治宜()A.五苓散B.猪苓汤C.苓桂术甘汤D.肾气丸E.栝蒌瞿麦丸15.“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宜用()A.茯苓泽泻汤B.五苓散C.猪苓散D.小半夏加茯苓汤E.肾气丸16.下列各方,何方无渴欲饮水之症()A.白虎加人参汤B.五苓散C.猪苓汤D.文蛤散E.蒲灰散17.“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的病机是()A.胃有邪热B.胃气虚寒C.胃中停水D.胃气不降E.胃中虚热18.茯苓戎盐汤除方名药物外还有()A.泽泻B.猪苓C.滑石D.白术E.附子19.其症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是()A.消渴B.小便不利C.淋病D.寒疝E.宿食四、多项选择题1.淋之为病,其症当见()A.小便如粟状B.大便坚硬C.小腹弦急D.渴欲饮水E.水入则吐2.小便不利由于瘀血挟热者,可选用()A.茯苓戎盐汤B.蒲灰散C.滑石白鱼散D.栝蒌瞿麦丸E.文蛤散3.白虎加人参汤的功效是()A.益气生津B.滋阴润燥C.清热利湿D.清热止渴E.凉血消瘀4.栝蒌瞿麦丸的功用是()A.清热生津B.温阳利水C.润燥生津D.凉血消瘀E.益气生津5.消渴病的主症有()A.口渴多饮B.多食C.多尿D.大便坚E.小便数6.具有化瘀清热作用的方剂是()A.五苓散B.猪苓汤C.蒲灰散D.滑石白鱼散E.茯苓戎盐汤7.《金匮要略》消渴篇治疗消渴病的方剂有()A.猪苓汤B.五苓散C.白虎加人参汤D.肾气丸E.茯苓戎盐汤8.根据《金匮要略》原文论述,五苓散可治疗()A.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B.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C.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D.渴欲饮水不止者E.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9.栝蒌瞿麦丸证的病机是()A.里热炽盛B.肾阳不足C.津液亏虚D.热伤津气E.下寒上燥10.《金匮要略》中,白虎加人参汤主治的病证有()A.虚劳B.中暍C.痉病D.肺痿E.消渴11.《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治小便不利的方剂有()A.猪苓汤B.猪苓散C.栝蒌瞿麦丸D.茯苓泽泻汤E.苓桂术甘汤12.《金匮要略》论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A.胃热B.肾虚C.情志失调D.劳欲过度E.肺胃津伤13.五苓散证与猪苓汤证的共同症状是()A.发热B.舌红C.脉浮D.渴欲饮水E.小便不利14.栝蒌瞿麦丸证的主症为()A.小便不利B.苦渴C.腹中冷D.五心烦热E.潮热盗汗15.蒲灰散的功效是()A.养阴B.泄热C.化瘀D.补肾E.利窍16.茯苓戎盐汤的功效是()A.清热B.利湿C.化瘀D.健脾E.益肾17.栝蒌瞿麦丸的配伍特点有()A.温阳不伤津B.润燥不碍阳C.辛散不耗气D.淡渗不劫阴E.酸收不敛邪18.消渴病的症状有()A.消谷而大坚B.溲数C.消谷引食D.渴欲饮水E.小便不利19.据《金匮要略》原文,白虎加人参汤治消渴病的主证是()A.消谷引食B.大便坚C.溲数D.口干舌燥E.渴欲饮水20.栝蒌瞿麦丸组成中无()A.茯苓B.炮附子C.猪苓D.薯蓣E.泽泻21.服栝蒌瞿麦丸有效的征兆是()A.其人不渴B.小便自利C.饮水减少D.腹中温E.食欲增五、简答题1.简述栝蒌瞿麦丸的证、理、法、方、药。

2.肾气丸治疗消渴病之机理何在?所治消渴病的特征是什么?3.淋病的治疗禁忌是什么?为什么?4.栝蒌瞿麦丸与猪苓汤证均有口渴,其机理有何不同?5.《金匮》“消渴”一词有哪两种含义?试以原文说明之。

6.形成消渴的病因病机有哪些?7.在《金匮》一书中,五苓散可治哪些病证?体现仲景的何种治则?8.白虎加人参汤证之“口干舌燥”与已椒苈黄丸证的“口舌干燥”有何不同?六、论述题1.试述《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中,治疗小便不利方证异同?2.肾气丸既治虚劳腰痛之小便不利,又治男子消渴之小便反多,其理何在?3.为什么说栝蒌瞿麦丸为肾气丸之变方?4.五苓散与白虎加人参汤均可治“渴欲饮水”,二者应如何鉴别?5.试述猪苓汤与五苓散二方证的异同?§参考答案一、词解1.小便不利:指小便困难量少,但尿道不疼痛的症状。

2.淋病: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

3.小便如粟状:即小便排出粟状之物。

亦指小便涩痛的症状。

4.小腹弦急:小腹拘急作痛。

5.消谷引食:消渴病主要症状之一,因胃中有热而致食欲旺盛,容易饥饿,进食较多。

6.消渴:消渴有病与症两种含义。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

消渴症是指口渴引饮的症状。

7.水逆:水邪内蓄,水不化津欲引水自救,饮入之水为停蓄之水邪格拒而上逆。

8.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形容饮水多,小便亦多。

二、填空题1.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2.小便不利3.栝蒌瞿麦丸4.口干舌燥者5.水入则吐五苓散主之6.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7.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8.发汗则必便血9.附子桂枝10.五苓散栝蒌瞿麦丸猪苓汤匙11.肾与膀胱可以互相通用12.肺胃热盛津气两伤13.蒲灰滑石14.清热益气止渴生津15.润燥生津温阳利水16.薯蓣茯苓附子17.凉血化瘀清热利湿三、单选题1.D 2.C 3.A 4.B 5.A 6.B 7.D 8.B 9.B 10.C 11.B 12.C 13.E 14.E 15.B 16.E 17.C 18.D 19.C四、多项选择题1.AC 2.BC 3.AD 4.BC 5.ABCDE 6.CD 7.CD 8.AE 9.BE 10.BE 11.AC 12.ABE 13.ACDE 14.ABC 15.ABCE 16.ABDE 17.ABD 18.ABCD 19.DE 20.CE 21.BD五、简答题1.栝蒌瞿麦丸主治上燥下寒水停的小便不利,其证候可见小便不利,苦渴,欲饮水,腰以下浮肿,腹中冷。

其病机为肾阳不足,下焦虚寒,上焦燥热,气化失常,水饮内停。

治法宜温阳利水,生津润燥。

药物组成有栝蒌根、薯蓣、炮附子、茯苓、瞿麦。

2.上消和中消证,大多属热,惟下消寒热皆有。

因肾为水火之脏,内寓真阴真阳,所以肾阳虚和肾阴虚或肾阴阳两虚均可导致本病。

肾气丸所主之消渴,属于肾阴阳两虚的下消证。

因肾阳虚衰,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以摄水,故见饮水一斗,小便一斗,治宜滋养肾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温复肾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使肾能摄水则不直趋下源,肾气上蒸则能化生津液,则消渴自可缓解,故以肾气丸主治。

肾气丸主治的下消病以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而甜,腰酸膝软,脚肿,唇淡舌淡,苔少乏津,尺脉细弱等为其特征。

3.“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因为淋病多由肾虚膀胱蓄热,阴液常不足,即使有恶寒发热的外感证候,也不可轻易发汗,如用辛温的发汗药,多劫伤营分,迫血妄行,引起尿血。

《金匮玉函经二注》说:“淋者,膀胱与肾病热也,肾属于阴,阴血已不足,若更发汗,则动其营,营动则血泄矣。

”4.两证都有口渴,但口渴的机理各不相同。

栝蒌瞿麦丸证是由肾阳不足,不能气化水液,津不上承,上焦燥热而口渴,所以治宜温阳化气,生津止渴、方中以附子温阳,栝蒌根、山药生津止渴,茯苓、瞿麦渗利水气。

猪苓汤证是因水热互结伤阴而出现口渴,治宜清热滋阴利水。

方中以阿胶滋阴润燥,滑石渗湿清热利水,以二苓、泽泻利水。

5.《金匮》“消渴”包含有“病”与“症”两种含义。

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特征。

消渴病多为原发病,病程长,缠绵难愈,不易治疗。

消渴症,是指口渴引饮的症状。

一般仅见口渴引饮,或兼多尿,而无多食和身体消瘦,尿中无香甜味。

消渴症是他病的伴发症,常见于热性病病程之中,大多属一时性病变,如治疗得当,则随他病而愈,不需特殊治疗。

例如条文“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该条文是以脉论消渴病的病理机制,文中的消渴,即指消渴病而言。

又如条文“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其中消渴是指口渴饮水的症状。

因为表邪未解,水热互结,膀胱气化失职,气不布津,形成了消渴——口渴饮水症状。

6.引起消渴的原因很多,主要与肺、胃、肾关系密切。

(1)胃热气盛:由于饮食不节或嗜食肥甘厚味,致胃肠燥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