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合集下载

心智技能的操作方法

心智技能的操作方法

心智技能的操作方法
心智技能操作方法是通过不断锻炼和训练,以提高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智技能操作方法:
1.注意力训练:通过专注于某一任务或目标,可以增强注意力和注意力持久力。

可以通过做一些专注训练的练习,如数数或进行有序的观察来帮助提升注意力。

2.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是指通过推理和分析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解决逻辑谜题、进行数学运算或学习逻辑学的知识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问题解决训练:问题解决是指面对困难或挑战时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

可以通过练习提出并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锻炼问题解决技能。

4.记忆力训练:记忆是指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能力。

可以通过使用记忆技巧,如画面联想、分段记忆等方法来提升记忆力。

5.创造力训练: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进行大量的头脑风暴,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或进行创造性的思维练习来提高创造力。

6.批判性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各种资料、参与讨论或反思自己的观点来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6.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6.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背!!!
一、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按照不同的维度,操作技能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1.按肌肉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精细程度的不同,分为细微型操作
技能、粗放型操作技能
2.按操作的连续性的不同,分为连续性操作技能、断续性操作 技能
3.按动作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开放性
操作技能
第一节 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操作性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类 (一)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呵护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具 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就动作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 客观性。其次,就动作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实现的,即外 显性。第三,就动作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 构上具有展开性。 (二)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有 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第一节 技能及其作用
背!!!
(三)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1)活动对象不同。操作对象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 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机肌肉的操作。心智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印象, 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是从外部难以察觉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 (2)活动的结构不同。操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为其动作结构必须从 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可以高度 省略、高度简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3)活动的要求不同。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 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 结,而心智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系统。

5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学习

5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学习

相互联系:手脑结合
二、智力技能的理论
(一)加涅的智力技能层次理论 1.辨别——区分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如区分字母b、d、p、q,汉字已、 己、巳。 2.具体概念——识别具有共同特征的同类物体,如把大小、厚薄、封 面颜色和图案不同的书,都看作是“书”这个类别的实例。 3.定义性概念——运用概念的定义特征对事物分类,如把2、3、7、 11、17、19、23等数分成质数一类,把4、6、9、10、12、14、15、 16、18、20、21等数分为合数一类。 4.规则——运用单一规则办事,如用公式S=πr2计算r为15cm的圆的 面积。 5.高级规则——同时运用几条规则办事 加涅进一步提出五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
2.封闭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 (1)封闭性动作技能是个体依靠内部的本体的感受器的反馈信息来调 节的技能,如体操、游泳等。这类动作技能是在比较稳定的条件下进 行的,而且一般具有相当固定的动作模式。因而要求动作尽可能 准确、 稳定。掌握这种技能主要靠练习,使动作达到某种理想的程度。 (2)开放性动作技能是个体依据环境因素变化来调节和控制自己 动作 的技能。如打乒乓球、拳击等。这类动作技能的学习和完成动的主要 信息来源于人体外部,它是以环境和个体感觉变化的整 体性、统一性 为特征的。开放性动作技能要求个体一定要对环境有整体的认识,对 临场情况作出准确而恰当的判断和预测,并形成准 备应付各种情况发 生的相应的完整信号体系或动作程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
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2.动觉反馈作用加强:由外----内 3.动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增加 4.建立起协调化的运动模式
五、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1、练习是指在反馈的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一种动作。 2、练习包括:重复与反馈。 3、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进步与完善。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指以掌握一定的技能为目标而进行 反复操作的过程,或是刺激与反应的重复操作。 练习结果用练习曲线来表示。 练习曲线是描述操作技能随时间或次数的 变化而变化的图形。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反馈是指学习者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
内部反馈就是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 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获 取的反馈信息,尤其是动觉反馈信息最有代表性。
(四)态度的形成过程
态度的形成实质上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主要 通过社会学习来完成。 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是人的内在特征、行为 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是导 致人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的两类学习。
1.观察学习 (1)注意阶段 个体必须注意榜样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2)保持阶段 将观察所见转化为表征性的心象(把榜样 行动的样子记下来)或表征性的语言符号 (能用语言描述榜样的行为),保留在记忆中。 (3)再生阶段 将榜样的行为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 (4)动机阶段 愿意在适当的时机将学得的行为表现出来
四、心智技能的培养途径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 独立性与概括性
完备性,指对活动结构(动作的构成要素、执 行顺序和执行要求)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 缺漏。
独立性,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 独立地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而 不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模式。
皮亚杰提出了两个问题:
1、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2、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
为什么?
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
发展的总规律:
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 在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 思维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

《心理学》:技能的分类

《心理学》:技能的分类

技能的分类
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动作技能车要是肌肉运动。

它表现在外部行动上,表现在对事物的直接行动中。

例如操作机器、写字、弹琴、打球等技能都属于这一类。

心智技能主要是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而以思维为它的主要成分。

例如解题、心算、阅读、作文等的技能都属于这一类。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心智技能的主要特点。

这两种技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是看活动中哪一方面起主导作用。

例如写字、体操、生产劳动等操作技能,主要是动作技能,而阅读、作文、计算等技能则主要是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又可以分为各种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

专门的心智技能是在某种专门的认识活动中形成起来的。

例如阅读、作文和计算的技能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专门技能。

一般的心智技能是在一般认识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它具有比较概括的特点。

一般的心智技能和专门的心智技能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般的心智技能体现在各种专门的心智技能中,在各种专门的心智技能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一般的心智技能。

学生在学习和从事写作等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各种专门的心智技能,同时也掌握了一般的心智技能。

与此相似,动作技能也可以分为各种专门的动作技能和一般的动作技能。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一3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二3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32、学生应尽的义务与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5、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可以帮助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2)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可以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简述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3、简述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简述心智技能及其特点

简述心智技能及其特点

心智技能是指一种高级认知能力,包括计划、组织、解决问题、推理、判断、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等。

心智技能不同于操作技能,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性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问题。

心智技能的特点如下:
1. 抽象性:心智技能是一种抽象的能力,它不依赖于具体的操作和工具,而是依赖于思考和分析。

2. 综合性:心智技能可以将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起,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3. 灵活性:心智技能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需求,帮助人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4. 创造性:心智技能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新思想和新方法的产生。

5. 批判性思维:心智技能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和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做出更加准确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6. 可塑性:心智技能是一种可塑性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和完善。

总之,心智技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和工作环境,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

技能的形成

技能的形成

4.操作熟练 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 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 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 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 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4)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 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3.操作整合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 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 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 降低。 (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 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 作也有所减少。 (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 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 主要调节器。 (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 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操作模仿
再现—动作方式 或行为模式
形成定型的、一体 化的动作
品质 差
有一定 稳定性 灵活稳 定准确
结构 差
趋于分 化协调 连贯流 畅高度 协调
控制 视觉
视觉到 动觉 动觉增 强
效能 差
疲劳感 降低 轻快感
操作整合 操作熟练
高度的完善化和 自动化
1.操作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 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特点: 主要是了解做什么,怎么做的相关信息与要求, 形成对动作的初步认识与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简答题
41 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答:原型定向,指的是了解心智活动的时间模式,也就是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

原型操作,指的是依据
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以外显的方式实施。

原型内化,指的是心智活动的
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转变为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

42 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有哪些特点?
答:从动作品质看,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从动作的结构看,各个动作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
干扰。

从动作控制看,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较差。

从动作效能看,完成动作比较标准动作要慢,个体
容易感到疲劳。

43比较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答: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操作技能除了具有技
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与心智技能不同的其它一些特点。

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

具的客观性。

其次,就
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外显性。

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对象
具有观念性。

第二、执行具有内潜性。

第三、结构具有简缩性。

44 技能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

第二、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技能调节着经验
获得的过程,决定着经验获的的速度、水平,是经验获得的手段,从形成问题的表征、确定问题的性质和类型、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方法,到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通过各种心智与操作动作实现的,而合乎法则的心
智与操作技能保证了问题的解决,也达到了变革现实的目的。

45 技能有什么特点?
答: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技是是
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第三、技能中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
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46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2、必要而适
当的练习。

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
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艰难困努力改善其操作;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进行
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