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含义、产生发展和特征
小学语文教案:初步探索寓言故事的含义与教育意义

小学语文教案:初步探索寓言故事的含义与教育意义一、导言寓言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教材,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道理和价值观念。
初步探索寓言故事的含义与教育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情感价值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寓言故事的含义以及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1. 寓言故事的定义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为主要角色,通过巧妙地借助动物形象来讽刺揭示人性弱点、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等深层含义的文学形式。
它常常通过简洁明晰的叙述方式来表达作者对人类行为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2. 寓言故事的特点(1)虚构性:寓言故事是取材于动物,通过赋予动物人类属性来传达哲理。
(2)讽刺性:通过动物形象进行人类行为讽刺,使读者反省自身。
(3)简短性:寓言故事以简短的篇幅表达观点,形象鲜明,语言优美。
(4)启迪性:通过篇章结构、形象描写等手法来激发读者思考,引导其认识到生活中的道理和价值。
三、寓言故事的含义1. 道德价值的传达寓言故事常常以动物对人类行为的讽刺来表达一定的道德观念。
例如,《老鼠与青蛙》讲述了勇气和互助精神,并告诫人们不要嫉妒别人;《乌鸦和狐狸》则教导我们不要因虚荣心而被外貌动摇。
这些故事通过动物形象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道德观念。
2. 情感价值的体现有些寓言故事还可以培养孩子们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发展良好情感品质。
如《小羊宝贝与老母羊》通过描述小羊宝贝在困境中得到母亲支持并坚强成长的过程,激发了爱、保护和自尊等情感上的共鸣。
这些情感价值是实际生活中的指导原则,对孩子们发展良好的情感非常重要。
3. 社会关系的诠释寓言故事还可以启示学生们如何正确处置和处理社会关系。
比如《乌鸦喝水》讲述了取食技巧,同时也提示了人际交往中面临攀比和自私现象时应保持自信;《狐狸与葡萄》则揭示了一些人通过诋毁他人来宽慰自己失败的心态。
通过阅读这类故事,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处理社交关系的智慧和经验。
寓言的定义及特点

寓言的定义及特点寓言的定义及特点我们看过很多的寓言故事,但是大家知道寓言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吸引着我们,让我们那么喜欢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寓言的定义及特点,一起来学习。
寓言的定义及特点寓言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一种简短的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
寓言就是把一种道理寄托在短小的故事里,让读者从中获得教益。
由于它故事短小、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因而成为一种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
寓言有以下特点:一:寓言的主题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它借助于假托或虚构的小故事,突出一个单一的主题,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让读者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或教育。
二:寓言总是借助于说故事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意图。
三:寓言往往也以人类以外的生物为角色,采用拟人的手法。
如《东郭先生》中的中山狼,就是一个狡猾、凶狠的恶人的典型。
四:寓言的篇幅简短,情节单纯,语言简练。
如《乌鸦与狐狸》仅100多字,却描述了一个情节简单而有趣的故事。
[知识拓展]伊索寓言六篇1:农夫与蛇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
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伤害。
农夫临死前说:“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该受恶报。
”这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2:两只口袋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
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
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
这故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3:公牛与车轴几头公牛正使劲拉着货车行走,车轴被压得发出吱吱的响声,牛回过头,不耐烦地对车轴说道:“喂,朋友,我们无声无息负担着全部重量,你叫唤什么?”这故事是说,那些叫唤得特别响的人往往干活少,而那些不作声的人往往承担着全部重量。
4:海鸥和鸢一只海鸥吞吃了一条很大的鱼,胀破了他的肚子,躺在海滩上等死。
第三章---寓言

❖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 • 恰彼克的那些 以独白形式出现的小寓言写得非常简练短 小。他写的《狼与山羊》只有35个字 “让我们在节约的基础上签订一项协定: 我不吃你的草,而你要自愿地把你的肉供 给我。”《狼》仅20字:“如果没有人 猎取我们狼的话,世界上就有了和平。” 而《蛆虫》仅用了4个字“战争万岁!”
❖ 可能与现实:算计鸡卵(雪涛小说)
❖ 偶然与必然:守株待兔(韩非子)
❖ 自由与必然:庖丁解牛(庄子)
❖ 规律与蛮干:揠苗肋长(孟子)
当然这只是举例,而且要声明两点:第-,每- 个哲学道理往往可找到不同的故事去印证,同样每一 个故事都可引申出不同的哲理。第二,这些印证或引 申,不-定是作者的本意,甚至个别情况还与原意相 反,如“庖丁解牛”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与世无迕的人 生哲 学,今天人们却更多地将它理解为掌握事物客观 规律的必要性。
(二)寓言一论辩的艺术
❖ 战国时期的“士”阶层之所以特别喜欢选择了寓 言,主要是由于论辩的需要所至。这可以从三方 面去考虑:
❖ 1、寓言有助于口才的训练和语言技巧的提高 (士登卿相高位一游说一训练口才一阐明观点一 说服对方)。
❖ 2、 寓言本身具有形象、幽默、耐人寻味的特 点。可以增加说话的生动性和感人力量。因此即 使一般的平民布衣也乐于使用寓言。
寓言的多层次意义
❖ 表层寓意是针对具体事件而发的,这个具体事件往往 是触发作者创作某篇寓言的契机。表层寓意是个别的, 往往时过境迁,转瞬即逝,但它是创作和理解的基础;
❖ 中层寓意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精神现象,作者 可能自觉意识到了,也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层寓意是 特殊的,具有历史价值;
❖ 深层寓意则表现出深刻的哲学意蕴,往往反映了某个 民族乃至人类共同的思维积淀。深层寓意往往需要读 者(包括评论家)加以开掘。;深层寓意是一般的, 包含着事物的规律、人生的精义,往往经久而弥新。 如“匠石运斤”。
寓言的特点

寓言的特点寓言的特点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寓言的特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寓言的概念和特征(一)什么是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
《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伊索寓言》是外国文学中早期寓言的代表作,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是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
(二)寓言的特征寓言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常常蕴深刻哲理于浅显语言和生动故事中。
寓言结构简单却富有表现力,一般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教育性,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
它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主角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2个角度理解文体特点。
1、浅与深寓言故事浅显,道理深刻,它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语),这个“外衣”就是故事,“真理”就是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和生活经验,为了让一些生活经验和道理能让人明白,寓言常借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和情节,用讲故事和谈话的风格娓娓道来,故事浅显,但道理深刻。
2、趣与理著名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个怪物,当他向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中,生动活泼的故事与深刻的道理和谐统一,它的趣为理服务,它的理通过趣来表现。
二、寓言的解读要点与方法(一)解读要点:寓意,方法:通过分析内容和形象来完成。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一、寓言的含义

实用文档
34
那您就是林中的凤凰。” 乌鸦听了欣喜若狂,
恨不得展现歌喉嘹亮, 不由张大大嘴,奶酪顿时落地。 狐狸一口接住,却说:“先生您太客气, 不过您得记住:凡是吹牛拍马之人, 全靠爱听奉承话的人为生。 毫无疑问,一块奶酪换了这个教训。” 乌鸦无地自容,羞愧满面, 发誓不再上当,可惜晚了一点。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12
实用文档
13
实用文档
14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用船运来
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庞然大物一定很神奇,
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
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
实用文档
28
鹰和鼹鼠
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 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 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
鼹鼠听到这些消息。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警告:“这棵橡树可 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 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
实用文档
10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
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 与 李斯同师事荀子。他主张“缘道理以从 事”。因建议韩王变法未见用,著《孤愤》、 《五蠹》、《说难》等,受秦王政重视,被 邀出使秦国。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实用文档
11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 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皆智 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寓言(王东凯)

船夫又划了一程,浑身热得淌汗,他索性把
自己仅穿的一件单衣也脱掉了。
“呵,太热了!太热了!”他又走进船舱,
把孩子的衣服也脱得精光。
船夫划得多有劲呀,身上冒着热气,淌着汗。
然而他可怜的孩子,在船舱里已经冻僵了。
赏析:
这是一篇直接写人的寓言。显然那位船夫因为自 己热而以为孩子也热,为其脱衣服的事在生活中 不可能出现,但这种主观主义的思维方式却处处 可见。尽管船夫的行为没有造成人亡船翻,但那 个冻僵的孩子身上,不就是主观主义的危害吗? 寓言中的故事,旨在说明哲理,为了使寓意能警 示读者,作者凭借想象,或将生活中不存在的事 情巧妙的组合在一起;或将生活中人们可能有的 行为推向极端化,给你辛辣的讽刺,使读者在这 种夸张和变形中受到教育。
揭示寓意
(一)引导儿童对故事作出评价 (二)引导儿童揭示寓意
蝉与狐狸
伊索
蝉在大树顶上鸣唱。狐狸想要吃掉他,便想 出了一个诡计。他站在树下,一会儿赞美蝉的歌 声悦耳动听,一会儿羡慕地看着蝉,认真欣赏他 的歌声,并劝蝉下来,说他想要看一看是什么样 的动物才能发出这么悦耳的声音。蝉识破了他的 诡计,便摘了一片树叶抛下去。狐狸以为是蝉, 猛扑过去,抓住它。蝉说道:“喂,坏家伙,你 若以为我会飞下来,那就大错特错。我自从见到 狐狸的粪便里有蝉的翅膀之后,就时刻警惕狐 狸。”
(二)形象性
“立象以尽意”是寓言创作的重要手法。黑 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就把寓言归为: “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寓言 是借助设譬立喻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寓意的, 是一种譬喻故事。寓言的创作,就是作者 选用某种现实生活的形象,通过联想,连 类比附, 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阐明道理。
(三)简洁性
这个故事是说:美好的东西在质不在量。
中国寓言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寓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寓言的特点1. 简短性:寓言故事一般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很多寓言故事都是用几百字就能描述清楚的。
2. 深刻寓意:寓言故事以人物或动物的形象展现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道理,并通过寓言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3. 生动形象:寓言故事通常以动物或其他生灵为主要人物,给读者呈现出生动有趣的情景。
4. 道德教育:寓言多以道德教诲为主旨,通过讽刺和讥讽的手法,表现人性的善恶、是非、美丑等原则。
5. 哲理性:在寓言故事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具有启迪人心的作用。
6. 寓意含蓄:寓言通过对特定现象或问题的抽象和寓意化处理,让人们在阅读中能够挖掘出更多的含义,增加趣味性。
二、中国寓言的发展历程中国寓言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古代寓言:中国古代寓言的代表作品有《三言》、《六言》等,这些作品多以散文的形式出现,内容大多以人物为主,道出社会中的是非善恶。
2. 唐宋寓言:唐宋时期,寓言逐渐被引入到诗歌和韵文中,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韩愈的《马说》、张籍的《农说》等。
3. 明清寓言:明清时期的寓言作品更加注重丰富的想象和幻想,其代表作品有吴敬梓的《儿女英雄传》等,此时期寓言已成为流行文学。
4. 现代寓言:近现代的寓言作家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代寓言的传统,同时又结合了当时社会实际,创作出一批优秀的现代寓言作品,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祝福》等。
三、中国寓言的经典作品1. 韩愈《马说》:以一匹马的自述为主线,通过马的视角,讽刺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2. 张籍《农说》:通过农民的故事,表达了对社会阶级和等级压迫的不满和愿景。
3. 吴敬梓《儿女英雄传》:描述了一个小男孩通过努力和智慧获得成功的故事,寓意人生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勇气。
4. 朱自清《背影》:通过对父亲的深情表达,表现了家庭情感和爱的力量,引人深思。
5. 鲁迅《祝福》:通过对鼠的描写,讽刺了当时社会和政治体制的不公和腐败。
儿童文学

一、寓言的含义与历史形成
对寓言含义的归纳: 寓言就是一种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 的文学样式 。 “ 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 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 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 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可以 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通的道德格 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一 则寓言。” —— 莱辛
一、寓言的含义与历史形成
• 直到1902年,林纾和严璩合译出版新本 《伊索寓言》,1917年,茅盾编辑《中 国寓言》,中国学术界对寓言文体称谓才 取得统一。 • 我国最早在《周易》中就有雏形的寓言 “羝羊触藩,羸其角”
一、寓言的含义与历史形成 • 春秋战国时《列子》《庄子》《韩非子》《战 国策》等都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形成成语,至 今仍给人警示作用。如“守株待兔”“亡羊补 牢”“滥竽充数”“自相矛盾”….. • 秦汉出现了刘安《淮南子》和刘向《说苑》等 以寓言为主的故事专集。 • 明代有刘基的《郁离子》,冯梦龙《笑府》以 故事形式讽喻政治。
寓言与童话的联系: ◆ 都具有较强的幻想色彩,都广泛 地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 ◆ 寓言和童话相互交叉,形成特殊 文体童话寓言或寓言童话 。
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1、从篇幅上看,寓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精 炼,语言幽默、凝炼;童话篇幅较长,有的甚 至中、长篇叙述故事,结构曲折复杂,甚至包 括几条线索,语言风格形象、流畅。 2、叙述特色上,童话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如 美人鱼、匹诺曹,每个都个性鲜明;寓言则相 反,形象主要附着于故事,如果突出其性格也 是利于突出寓意,没有精细的刻画,没有复杂 的情节。
韩非子
一、作家链接
金 江 中国当作寓言作家。主要作品有 寓言集:《小鹰试飞》《乌鸦兄弟》 《好好先生》《狐狸的“真 理” 》 《老驴推磨》《寓言百篇》 童话集:《白头翁的故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的含义、产生发展和特征寓言是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散文形式(个别也有韵文)。
它是人民的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寓言最初是由动物故事发展而来的。
在人类的原始时代,人们和动物的关系极为密切。
人们在从事狩猎、畜牧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深深感到动物对自己的生存有直接的关系。
他们在捕获和驯养动物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捕获、繁殖的多少,从衣、食、动力、用具到肥料等方面,都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经济生活。
因此,人们就努力去熟悉动物的情况,从而对它的形体、习性特点,都观察得非常仔细、准确,并由此对动物产生了感情。
这样,人们就常以动物坐故事的主人公,并能准确、生动、形象的对其描写。
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动物的关系逐渐疏远。
人们虽然仍以动物作为创作的重要对象,却已经着重于表现人事方面的内容。
同时,也常赋予动物以人的思想,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带有明显教训寓意的作品──寓言。
上述的前一种,是在趣味中潜伏着教训意义的动物故事;后一种,则是明白地或比较明白地显示教训意义的动物故事。
到了后来,动物主人公就更加拟人化,内容也更重在教训了。
寓言和动物故事很难区分,很多动物故事往往同时又是寓言。
其主要区别在于教训意义是否明显。
寓言是借某种自然物(动物、植物、无生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作者对
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中国汉族古代寓言以人为主人公的居多,不同于欧洲或我国少数民族的情况)。
因此,它的题旨特别鲜明,而且意外深长,故事性与题旨也浑然一致。
至于后来专业作家的寓言创作,其教训意义就更加明显。
寓言的形体短小、精悍,人物性格十分突出。
其故事情节常集中在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上,含义却很深远。
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