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2 唐雎不辱使命(练)(基础版,学生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2 唐雎不辱使命(练)(基础版,学生

第六单元历史时空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一、积累和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3分)A. 凝.视(níng)啜.泣(zhuì)嶙.(líng)峋筋.(jīn)骨B. 酝酿.(niàng)嗡嗡.(wōng)澄.(chén)清逮.(dǎi)捕C. 单.(shàn)于脚踝.(guǒ)阔绰.(chuō)绿.(lù)萍D. 着.(zhuó)落树杈.(chà)枯涸.(hé)肥硕.(shuò)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3分)A. 训械载缝栖息莫明其妙B. 嗤笑褴褛清洌披蓑戴笠C. 寥阔寒颤妖饶唯余莽莽D. 阴晦罔然恣睢红妆素裹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4分)(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性行淑均:(3)盖追先帝之殊遇:(4)引喻失义: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1)(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1)(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1)(含解析)新人教版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字。

唐雎.( ) 徒跣.( ) 怫.然( ) 抢.地( )gǎo( )素色náo( ) 休jìn( ) huì( )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3)岂.直五百里哉( )(4)以头抢.地耳( )(5)秦王色挠.( )(6)寡人谕.矣(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秦王不说通(2)故不错意也通通(3)仓鹰击于殿上通4.区别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不同意义或用法。

以.大易小( )(1)以以.君为长者(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2)之天子之.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与.( )与.臣而将四矣( )受地于.先王( )(4)于请广于.君( )仓鹰击于.殿上( )5.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6.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前倨后恭B.以势压人C.恐吓威胁D.不可一世E.虚伪狡诈(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安陵君其许寡人!(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5)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选自,该书是末年文学家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2)当秦王以“”进行威胁、恫吓的时候,唐雎地以“”回击,并以“、、”的严重后果震慑住秦王“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虚张声势。

8.周总理是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剑,以超人的智慧,应对自如。

周总理的说话艺术,充分展示了语言的魅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 (4)图穷而匕首见( )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2)使毕使于前。 译文: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岸势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人恒过然后能改 B.或异二者之为何为者也
C. 吾欲辱之,何以也以之刺庆忌也 甚矣,汝之不惠
2.翻译下面句子。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二、(某某乌鲁木齐市中考题)
1.C中的两个“冠”都是“帽子”的意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课时测练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课时测练 (新版)新人教版

22《唐雎不辱使命》一、基础巩固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3分)唐雎()怫然()免冠徒跣()韩傀()休祲()寡人谕()答案:jū;fú;xiǎn;guī;jìn;yù。

2.下列各项中画线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故不错意也。

A.秦王不悦 B.天下缟素 C.仓鹰击于殿上 D.为天下唱答案:B解析:例句“错”通“措”,放置。

A项“说”通“悦”,高兴、愉快。

C项“仓”通“苍”,青色。

D项“唱”通“倡”,首发。

3.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秦王色挠抓耳挠腮B.非若是也是可忍,孰不可忍C.且秦灭韩亡魏亡羊补牢D.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如反掌答案:B解析:A项“色挠”中的“挠”是“屈服”的意思,“抓耳挠腮”中“挠”是“抓”的意思。

B项“是”这里都是代词“这”。

注意“是”还表示“对;正确”,如:一无是处、自以为是、实事求是。

C项“灭韩亡魏”中“亡”指“灭亡”,“亡羊补牢”中“亡”指“失去;丢失”,意思是羊丢失了才修理羊圈。

D项“易安陵”中“易”指“交换”,“易如反掌”中“易”指“做起来不费事的;容易”。

4.填空。

(2分)(1)《陈涉世家》中“扶苏以数谏故”一句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一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本文中“徒以有先生也”中“以”的意思是。

(2)《陈涉世家》中“然足下卜之鬼乎”一句中的“然”是“然而,但是”的意思,《桃花源记》中“屋舍俨然”一句中的“然”是“的样子”,文中“秦王怫然怒”中“然”的意思是。

答案:(1)因为;(2)……的样子。

解析:“以”的常见用法有三种:作介词,作连词,作动词。

这里作连词,可译作“因为。

“然”的常用用法有四种:作连词,作助词,作代词,做形容词。

这里作助词,可译作“的样子”。

5.下列语句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臣未尝闻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安陵君其许寡人潭中鱼可百许头C.与臣而将四矣上使外将兵D.若士必怒若为佣耕答案:A解析:A项“尝”是曾经。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件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件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5)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 可是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 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 ,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 ,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7)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 有先生也。 可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 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你啊。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色挠〗 变了脸色。挠,屈服。
〖谢〗 道歉。
〖谕〗 明白、懂得。 〖徒以〗 只因为。徒,只是。
五、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时,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 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⑵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的实力吗?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古今异义
(4)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5)非若是也 古义:指示代词,这样;
今义:表示判断的动词 (6)休祲降于天
古义:吉祥的征兆; 今义:休息
古今异义
(7)长跪而谢之曰
古义:道歉
今义:谢谢,感谢
4、一词多义

⑴以大易小。( 用 )
〖广〗 扩充。 〖逆〗 违背。 〖轻〗 轻视。 〖与〗 通“欤”,吗 〖岂直〗 难道只是。 〖怫然〗 (fú)盛怒的样子。 〖公〗 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 〖布衣〗 平民。
〖免冠〗 摘掉帽子。
〖徒跣〗 光着脚。 〖抢〗 撞。 〖庸夫〗 平庸无能的人。 〖士〗 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休祲〗 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的征兆。 祲,不祥的征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1)(含解析)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1)(含解析)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字。

唐雎.( ) 徒跣.( ) 怫.然( ) 抢.地( )gǎo( )素色náo( ) 休jìn( ) huì( )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3)岂.直五百里哉( )(4)以头抢.地耳( )(5)秦王色挠.( )(6)寡人谕.矣(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秦王不说通(2)故不错意也通通(3)仓鹰击于殿上通4.区别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不同意义或用法。

以.大易小( )(1)以以.君为长者(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2)之天子之.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与.( ).臣而将四矣( )受地于.先王( )(4)于请广于.君( )仓鹰击于.殿上( )5.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6.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前倨后恭B.以势压人C.恐吓威胁D.不可一世E.虚伪狡诈(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安陵君其许寡人!(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5)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选自,该书是末年文学家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2)当秦王以“”进行威胁、恫吓的时候,唐雎地以“”回击,并以“、、”的严重后果震慑住秦王“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虚张声势。

8.周总理是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剑,以超人的智慧,应对自如。

周总理的说话艺术,充分展示了语言的魅力。

阅读下面这个故事,回答问题。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精品同步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精品同步测试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唐雎不辱使命【语言基础练习】1、请你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⑴秦王怫.然怒()⑵以头抢.地耳()⑶亦免冠徒跣.()⑷聂政之刺韩傀.()⑸休祲.降于天()⑹天下缟.素()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以头抢.地耳:②皆布衣..之士也:③长跪而谢.之曰: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品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6—10题。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2 唐雎不辱使命(练)(提升版,教师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2 唐雎不辱使命(练)(提升版,教师

一、积累和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北京残奥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天门都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B.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无不与科技、人文的进步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C.北京大学学术气氛浓厚,学生在校学习四年,耳濡目染....,也养成了学术研究的习惯。

(耳闻目睹)D.从山阴道上走过时,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答案】D【解析】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小说里一个居主要地位的人物。

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

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

B.《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献身科学的“小茨冈”和乐观纯朴的“好事情”。

C.《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

D.《骆驼祥子》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献身科学的“好事情”和乐观纯朴......................的“小茨冈”。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一)阅读分析。

(1)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解释加点的词。

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_____ 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 请广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3.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 ___ ②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4.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1.秦王的性格特点是( )唐雎的性格特点为 ( )2.文段(一)中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 ( )”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

3.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了他( ),也照应下文( ),说明他言必信,行必果。

4.概括文段的大意。

---------------------------------------------------------------------------------------------------------------------(二)课文重点1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

表现了秦王——( ) 和——( ) 的特点。

2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4、秦王对唐雎讲“灭韩亡魏”这一事实的目的是什么?5、唐雎是在什么背景下出使秦国的?这表明唐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同样是拒绝秦王“易地”的要求,安陵君和唐雎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创新题《战国策》中的辩士都十分讲究说话的策略。

请你按下面设定的情境写话。

你的班主任对工作十分负责,对学生十分关心,只是脾气急躁了一点。

1.请你用一句话委婉地向老师表达你的意见。

2.同学们对班主任有情绪,请你以班长的身份,用一句话劝劝同学们。

三、选择题:1.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 B.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2.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5.下面对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当唐雎说出“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挺剑而起”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这是秦王在生命危急关头采取的暂时退让的做法。

这里也反映了秦王的狡诈。

B.秦王用自己“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话,表明自己不想吞并安陵的诚意。

C“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表明了秦王骄横狂妄,企图通过武力恫吓,迫使唐雎“易地”。

D.唐雌陈述“士之怒”的三个壮举,目的是暗示秦王,他要效法三壮士刺杀秦王。

E.全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人物。

6.下面是对秦王的三句话的不同理解,从中分别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不错意”( )1)因为安陵地方太小,不值得用武力吞并。

2)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

(2)“轻寡人”( )1)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

2)希望你们尊重我的建议,不要采取顽固的态度。

(3)“先生坐!何至于此!”( )1)请您坐下来谈判!何必用动武的方式来解决这么一个小问题呢!2)请您坐下来!你们不愿“易地”就算了吧,何必动武呢!参考答案五、1所以疑问语气词即使扩充2.①B②B3.①疑问语气呢②疑问语气呢③疑问语气吗4.。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5.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6.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7.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一)(1) 1所以疑问语气词即使扩充 2.①B②B 3.①疑问语气呢②疑问语气呢③疑问语气吗 4.。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5.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6.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7.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

(2)1.骄横狂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 2.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3.将效法三士,刺杀秦王;挺剑而起 7.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以死相拼。

(二)1 怫然怒、色挠。

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特点2 秦王被唐睢决心效法古代勇士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所征服。

从语言和行动角度表现唐雎。

3 蔺相如:不惧秦王完璧归赵毛遂:愤而自荐胁迫楚王签订盟约4.是在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透露出他完全可参考答案五、1所以疑问语气词即使扩充2.①B②B3.①疑问语气呢②疑问语气呢③疑问语气吗4.。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5.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6.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7.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气吗 4.。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5.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6.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7.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

(2)1.骄横狂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 2.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3.将效法三士,刺杀秦王;挺剑而起 7.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以死相拼。

(二)1 怫然怒、色挠。

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特点2 秦王被唐睢决心效法古代勇士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所征服。

从语言和行动角度表现唐雎。

3 蔺相如:不惧秦王完璧归赵毛遂:愤而自荐胁迫楚王签订盟约4.是在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透露出他完全可参考答案五、1所以疑问语气词即使扩充2.①B②B3.①疑问语气呢②疑问语气呢③疑问语气吗4.。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5.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6.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7.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一)(1) 1所以疑问语气词即使扩充 2.①B②B 3.①疑问语气呢②疑问语气呢③疑问语气吗 4.。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5.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6.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7.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

(2)1.骄横狂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 2.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3.将效法三士,刺杀秦王;挺剑而起 7.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以死相拼。

(二)1 怫然怒、色挠。

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特点2 秦王被唐睢决心效法古代勇士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所征服。

从语言和行动角度表现唐雎。

3 蔺相如:不惧秦王完璧归赵毛遂:愤而自荐胁迫楚王签订盟约4.是在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透露出他完全可参考答案五、1所以疑问语气词即使扩充2.①B②B3.①疑问语气呢②疑问语气呢③疑问语气吗4.。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5.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6.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7.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气吗 4.。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5.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6.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7.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

(2)1.骄横狂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 2.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3.将效法三士,刺杀秦王;挺剑而起 7.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以死相拼。

(二)1 怫然怒、色挠。

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特点2 秦王被唐睢决心效法古代勇士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所征服。

从语言和行动角度表现唐雎。

3 蔺相如:不惧秦王完璧归赵毛遂:愤而自荐胁迫楚王签订盟约4.是在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透露出他完全可参考答案五、1所以疑问语气词即使扩充2.①B②B3.①疑问语气呢②疑问语气呢③疑问语气吗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