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教案)(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说“一”不“二” --避免歧义》03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说“一”不“二” --避免歧义》03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目标:1、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歧义句。

2、学会消解歧义句的基本方法。

3、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

2、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感受歧义带来的交际障碍歧义之趣:脑筋急转弯中的歧义观看赵本山小品《卖车》片段:①一加一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二?②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③树上骑(七)只猴,地上一只猴,一共有几只猴?歧义之惑:高明的算命先生有一个人想给一个算命先生出难题,便说道:“请先生算算我父母的情况。

”那算命先生想了想,便说道:“父在母先亡。

”(父母可能都生,可能都亡,可能一生一亡;可以理解为父先于母亡,也可理解母先于父亡。

)歧义之苦:歧义造成纠纷《法制日报》报道,小李与小张经协商:小张要付小李现金万元,小张当时付了现金万元,余下万元小张出具了欠条。

后来,小张又付了部分现金给小李,小张在原写的欠条上注明:还欠款壹万叁仟元整。

(“还”是多音字)二、歧义之谜:造成歧义的原因1、什么是歧义?歧义指表达的意思不确定,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不好断定。

歧义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为什么会发生歧义?口头歧义: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

1、老张分工专管cáiwù财务/财物。

2、明天就qīhōng期中/期终考试了。

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是指某个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语造成的歧义。

同形同音歧义:他原来住这里同形多义歧义:菜不热了同形多音歧义:还欠款四万元语法结构歧义:语言序列相同而结构不同造成的歧义。

几个市的领导同志(几个市的)领导同志(几个)市的领导同志出租汽车(偏正)供出租用的(动宾)把汽车租出去语义结构歧义:语义结构歧义是隐性的,即层次和关系一样,但仍有歧义。

反对的是少数人:动词和名词鲁迅的书:名词和名词中山公园松树最多:修饰语与多对象三、歧义之辨:消除歧义补写法——设置具体语境。

歧义短语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短语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短语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歧义句的类型1. 两种解释一正一误例1: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

应该把“和”字改为“加”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

)例2:在几天时间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

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

)2. 两种解释都有可能例1: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例2: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例3: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例4:山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是“晚上上来的人”呢,还是“迟上来的人”?)3. 把读者引入歧途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

如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例1:中华民人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例2:河流决堤,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 万多人口。

(照字面看,这619万人都淹死了。

作者的本意该是: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4. 指代不明例1: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表意不明,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是“三妹”,还是“葛姐”,还是另外的人?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第二个“她”去掉。

)歧义产生原因1. 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例1:“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高三歧义句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歧义句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歧义句专题复习教案教学园地09-01 1120:【教学目标】:1、明确歧义类型2、掌握辨析及消除歧义的方法【考点说明】: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歧义,又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这一要求。

能力层级为D。

【激趣导入】:①好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眼下没啥从前有一富家公子,不学无术,吃喝嫖赌,无恶不做。

到了当婚的年龄,媒婆踏破了门槛也没找到一个中意的。

忽一天,媒婆又传书信,这位公子一看,心花怒放,上面写着:这家姑娘漂亮极了,人儿长的亭亭玉立,满头乌发;白净净的脸蛋,犹如满月;小巧玲珑的三寸金莲,恰到好处;人家就是穷点,没啥,人长得漂亮就行。

一顶花轿把姑娘娶到家来,洞房花烛之夜,这位公子揭开红盖头一看,吓得差点气绝身亡。

原来新娘子奇丑无比。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媒婆的书信存有歧义,这位公子误解了信的内容。

②合同欠条中的数字歧义:据法制日报报道,李某与刘某原来合伙经营中巴车,去年3月散伙。

经协商:刘某付给李某现金2.7万元,车归刘某单独经营。

刘某当时付了现金1.2万元,余下1.5万元刘某出具了欠条。

去年6月13日,刘某又付了部分现金给李某,刘某在原写的欠条上注明:“还欠款壹万叁仟元整。

”今年4月,李某将刘某告上了法庭,要求判令刘某归还欠款1.3万元。

刘某在答辩时称,自己仅需再付欠款2000元,其余1.3万元已于去年6月13日付给李某了。

[学生阅读材料,作法官审判结果][教师投影明确] :法院审理认为,刘某主张已归还欠款1.3万元的事实,应由刘某出具相关的证据来予以证实。

欠条中的注是刘某亲笔所写,产生多种不同的意思,书写人就应承担最不利于己方的结果。

据此法院判决被告刘某应归还欠款1.3万元。

教师小结,入本课话题:上面两个例子均是存有歧义才产生了误解和纠纷,所谓歧义语,就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的理解。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与我们有更直接的联系,因为在高考中也会有相关的题目来考查我们的辨析能力。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学案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学案
B.去趟西安,他就买了三件礼品回来
C.成功是赢得了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争
D.他叔父原来在上海一所不错的中学里当数学教师
11.(2006年黑龙江省第31题)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A.门没有锁,咱们进去吧
B.雪终于停了,它好像累了
C.文先生在苏州的地位让人羡慕
D.烟雾中,熊辉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2012山东)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付责任的。
(2010山东)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2008山东)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2、(1996年)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3、(2004全国一卷)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4、(2004全国二卷)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D.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
9、(2003年山东省第22题)下面的四句话中有一句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请把这个有歧义的句子找出来()。
A.捉住老鼠的花猫B.袒护孩子的妈妈
C.残害百姓的匪徒D.审判罪犯的法官
10、(2007年河南省第3题)请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A.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无所有的
六、修改下列歧义句,使之明确,并探索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学案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学案
B.去趟西安,他就买了三件礼品回来
C.成功是赢得了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争
D.他叔父原来在上海一所不错的中学里当数学教师
11.(2006年黑龙江省第31题)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A.门没有锁,咱们进去吧
B.雪终于停了,它好像累了
C.文先生在苏州的地位让人羡慕
D.烟雾中,熊辉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2、这饭不热了。
3、我要翻译。
4、他还欠款四万元。
语法结构歧义
1、两个外语学院的学生
2、我们要进口钢材
3、日夜思念着我的慈祥的母亲
4、咬死了猎人的狗
语义结构歧义
1、开刀的是他父亲。(1989年高考题)
2、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一)。
六、修改下列歧义句,使之明确,并探索消除"歧义"的方法。
1、你为什么打、我看见你那年才六岁。
5、两个中学的老师。
6、我们要工作。
7、围剿土匪的部队。
8、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
9、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10、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七.达标训练
1、(1994年)A.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二、考点分析:
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歧义,又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这一要求。能力层级为E。
三、学习目标、,
1、明确歧义类型
2、掌握辨析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四、考题分析:(分析近年考试题)
(2013山东)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教案设计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教案设计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九年级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难点名称掌握辨析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明确歧义类型,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掌握辨析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难点教学方法1.掌握辨析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掌握一定的技巧。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做脑筋急转弯题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2、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歧义类型1、多音字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有歧义。

例如:(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ái”,指“仍旧”;也可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

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2、兼类词引起歧义(2)这辆车没有锁。

(3)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3、施事者不明确引起歧义(4)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4、结构切分不确定引起歧义(5)咬死了猎人的狗。

本例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又可视为偏正结构,表示狗咬死了猎人。

怎样消除歧义,使语句表意明确呢?1、更换词语。

把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换成意义单一的词语,歧义现象便消除了。

例如: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

改成“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小钱对他笑了笑”。

2、增设语境。

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可以消除歧义。

例如: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可改成“我看你那年才六岁,而你当时已是成年人了”。

怎样消除歧义,使语句表意明确呢?3、调整语序。

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

如例:把“几个学校的领导”改成“学校的几个领导”,表意就明确了。

4、改动标点。

例:把“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中的两个逗号改成顿号,即消除了歧义。

歧义句教案

歧义句教案

歧义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2、了解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3、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三、教学方法教师总结习题分析四、课时安排一课时补充内容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让我们共同来看几则笑话,思考是什么使我们发笑?为什么明明我们的话说得很明白,却被别人误解。

明明我们认为自己理解的很清楚却不知不觉地被别人欺骗?那是因为这些话里有歧义,是歧义句。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因此,很有必要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大家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歧义句吧!(二)什么叫歧义句?定义:能够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歧义句。

(三)造成歧义的原因一. 语音歧义1、这个人好说话。

(“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2、到20XX年底,他还欠款5000元(人民币)。

(“还”hái 是“仍旧”之意,huán是“归还”之意)二.停顿歧义1、我正忙着炒蛋炒饭,突然停电了。

(炒/蛋炒饭是说炒加了鸡蛋的炒饭,而炒蛋/炒饭说是把蛋和饭分开炒)2、这苹果不大好吃。

(一个意思说这苹果个头不大,但是味道好。

另一个意思说这苹果不怎么好吃。

“不大”是不怎么样的意思。

三.多义词引起歧义1.楼下有辆自行车没锁。

(可作为“车上没有锁”,也可作为“有锁但没有锁上”)2.王大夫看病去了。

(“看病”可指“给别人看病”,也可指“给自己看病” )四、语法上的歧义(1)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

例如:1.三个师范学院的学生来到公园。

(三个学生是从一个师范学院来的;或两个学生是分别来自两个师范学院)2.两个村办的小化肥厂。

(数量定语两个是修饰村的还是修饰小化肥厂的的?)(2)多个定语产生搭配上的歧义。

例如:1.新学生宿舍盖好了.一个意思学生是新来的,另一种意思宿舍是新建的。

歧义句归类与修改教案

歧义句归类与修改教案

歧义句归类与修改教案我在教学中,也是采用了和王老师相似的方法,将常见的歧义句归类整理,逐类展示给学生讨论分析。

以下是我梳理使用的教案材料,在此拿出来交流。

关于语言的歧义问题,比较复杂,下面简单列举歧义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①语音歧义由重音、轻声等造成的歧义,称为语音歧义。

如:一个月就生产了五百台电视机。

a.一个月就生产了五百台电视机。

(太少了)b.一个月就生产了五百台电视机。

(不少)再如,他想起来了。

(a.他想起身了。

b.〔某一件事〕他想出来了)“起来”读成“qǐlái”就理解为a;说成“qǐlai”就理解为b。

②语汇歧义由词或词组的多义而产生的歧义,称为语汇歧义。

如: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性: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的带头人)又如:①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

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②在这几天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5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重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

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③停顿歧义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十五日前去汇报。

(a.本月十五日/前去汇报。

b.本月十五日前/去汇报)④语法歧义由语法结构的不清或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称之为语法歧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⑴动词的施动方向不确定而产生的歧义。

如:这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a.这个人不认识校长。

b.校长不认识这个人)⑵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a.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⑶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对厂长的意见(a.对厂长的/意见。

b.对/厂长的意见)再如: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对报案人”还是“对坐视不管”不清)⑷修饰两可而造成歧义a.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佳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教案)(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1、做脑筋急转弯题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2、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

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喜欢游山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

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多家酒店。

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先看报刊上的几个标题A、四个三峡历史之谜被破解?(《文摘周报》)B、京城工地打工人(《中国青年报》)C、销售女强人(《湖南日报》)D、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病句分析(《语文月刊》)二、考点: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三、考查内容:1、判断有无歧义(客观题)2、运用一定的方法消除歧义(主观题、作文)两者都以明白歧义产生的原因为关键四、产生之因一)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1、这个人好说话。

(“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还”hái 是“仍旧”之意,huán是“归还”之意)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难”读nán指两兄弟或泛指两人同样低劣。

Eg:他俩一个不求上进,一个得过且过,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读nàn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太少了)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真不少)(89年高考题)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89年高考题)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没有把握)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两人都得说)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一个说)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2004年全国卷一)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9、这种食物中含有治癌物质(致癌?)10、产品全部合格(全不?)二)多义词引起歧义11、这真是好球。

(即可指球的质量优良耐用,又可指精彩的进球)(名词多义)1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即可理解为“回忆”,又可理解为“希望、打算”)13、他倒了一杯水。

(“倒”可指“泼掉”,也可指“斟上”)14、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可指“行走”,也可指“离开”)15、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可指“瞧不起”,也可指“无条件看”)(以上为动词多义)16、船已启程,二日即到。

(可指“两天”,也可指“二号”)17、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

(可指“这一边”,也可指“每一边”)(数量词多义)18、他的笑话说不完。

(可指“他讲的笑话”,也可指“有关他的笑话”)(短语多义)三)兼类词构成歧义19、我要炒肉丝。

(形容词或动词)20、饭不热了。

(动词,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形容词,饭凉了)21、他原来住这里。

(名词,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副词,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22、县里通知,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只能在15日这天去县里。

)23、楼下有辆自行车没锁。

(动词或名词)四)结构不明产生歧义24、新的国家的领导人(形容词管辖范围不确定)25、围剿土匪的部队(动词管辖范围不确定)26、两个朋友送的小花瓶。

(数量词管辖范围不确定)27、教师节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2004年全国卷四)(副词管辖范围不确定)28、哥哥和弟弟的朋友。

(连词管辖范围不确定)29、对他的帮助(介词管辖范围不确定)30、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1996年高考题)31、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2003年高考题)32、我们要学习文件。

(结构相同但关系不同)五)关系不明引起歧义33、我弟弟得了阑尾炎,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是他父亲,他得请假去照料。

(1989年高考题)34、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2004年高考题)35、那些人连我都看不起。

36、她的花棉袄罩着红上衣。

37、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六)指代不明引起歧义38、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一)3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张时,他对他笑了笑。

(他对小张笑,还是小张对他笑?)40、李明告诉张伟,他爸爸出差了。

(谁的爸爸?)七)省略不当引起歧义41、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992年三南题)(谁来到这里?孩子们,还是李大伯?)42、他只有一个儿子,在医院工作。

(1992年三南题)(谁在医院工作?他,还是儿子?)43、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谁提包?张原,还是老人?)44、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务台。

八)语序不当引起歧义45、两个中学的老师46、昨天,这位原河海大学工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顾宏玉已办好一切手续,正式就任琼花集团总经理。

47、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2004年全国卷一)九)误用标点引起歧义48、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五、消除歧义的方法1、补充语境法如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2、更换词语法如45、两个中学的老师可改为:两所中学的老师或两位中学的老师3、调整语序法如45-47题4、增删词语法如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可改为:他已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或他还欠1000元(人民币)。

5、补全省略法如41-44题6、改变结构法如25、围剿土匪的部队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7、明确指代法如38-40题8、增加标点法如8、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如48、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六、练习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分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B.走进新建的师范学院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D.他的父母是中学教员,他妈妈就在其母校任教,这次作为校方代表,千里迢迢也赶到北京来了。

2、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如此浩大、迅速的城建规模,是广州建国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

B.国务院有关官员最近强调,要在分配体制上实现突破,逐步使按知识分配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

C.我一定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这样你在路上就有个伴儿了。

D.建国前30年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任何错误都可以补救和纠正,人一下子多出好几亿,谁有本事予以“纠正”呢?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目前,在我市实行教师聘任制是有条件的。

B.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是一流的。

C.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D.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痛打落水狗”是鲁迅先生向革命人民发出的彻底消灭敌人的战斗号召。

B.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C.“有偿新闻”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D.主管领导同意占用耕地建房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B.从云龙山北望,不远处有一个高耸的土山,那便是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范增的墓。

C.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D.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

答案1、C (A是老王惊讶还是我们惊讶?B“新建的”是修饰“师范学院”还是“实验大楼”?D“其”指代不明,他?父?母?)2、B (A广州怎么能建国?可调序为“建国以来广州”或改“建国”为“解放”。

C 是我和你一同去还是妈妈和你一同去?D可以理解为解放以前的三十年,即“建国前∕30年”;也可以理解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即“建国∕前30年。

)3、C (A句的“有条件”是有歧义的。

即可指我市已具备了有关的条件,也可能是指实行聘任制有一定的限制,不是无条件的。

B句的“保管”有歧义,一是“保证”的意思,读的时候停顿在“种子”后面;一是保存管理的意思,读的时候停顿在“保管”后面。

D句“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针对饮水很少的人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一是针对饮水过多的情况说的,如在运动后大出汗的情况下,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

)4、A (B句的“没有”管到哪里不明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是导师的建议呢,还是他自作主张的呢?不明确。

C句的“这”指代不明,可以是指“有偿新闻”这种现象,也可以是指“‘有偿新闻’当受到严肃批评”这件事。

D句有歧义。

一种理解是主语是“主管领导”,“同意”是谓语,以下全是宾语。

一种理解是“主管领导同意占用耕地建房”这件事作主语,以下的是谓语。

按前一种理解,要处分的是“占用耕地建房”的人;按后一种理解,要处分的是“同意占用耕地建房”的主管领导。

)6、B ( A 我是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呢还是认为“异议”正确?C句时间交待不清。

“在古代”这一时间状语修饰了整个句子;而“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只能是现代的事情。

可改为“古代的这类音乐作品流传到现在,只有文字记载……”D可以理解为我一个人存钱,总经理和副总经理都不知道;也可以理解为我和副总经理两人存钱,总经理不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