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原文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欧阳修公讳.晔,字日华。

于检校工部尚书讳托之曾孙,武昌县令讳郴之孙,赠太仆少卿讳偃之第三子,于修为叔父。

修不幸幼孤,依于叔父而长焉。

欧阳氏世家江南,伪唐李氏时为庐陵大族。

公咸平三年举进士甲科,历南雄州判官,随、闽二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拜太子中允、太常丞博士、尚书屯田、都官二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九,终于家。

(公)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藉汝。

”僧喜曰:“诺。

”饥民赖以全活。

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

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

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

"独不肯署。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然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

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手,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所居,人皆爱思之。

公娶范氏,封福昌县君..。

子男四人,长曰宗颜,次曰宗阅,其二早亡。

女一人,适.张氏,亦早亡。

铭.曰:公之明足以决于事,爱足以恩于人,仁足以施其族,清足以洁其身。

(选自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B.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C.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D.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不言、避讳。

王尧臣墓志铭注释翻译

王尧臣墓志铭注释翻译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公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考取)进士第一,为.(担任)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皇帝)召试..(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以.(凭……身份)著作佐郎直.(通“值”,当值)(于)集贤院,知.(管理)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打开)民仓廪..(贮藏米谷的仓库),吏法..(官府的法令,名作状,“按法令”)当.(判定,判处)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之所恤.(体恤)也。

”乃请以.(用)减死论.(判定)。

其后遂以.(把)(省略“之”,代举措)著令..(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被废除),居(于)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有功劳),及后疾.(名作动,生病),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将)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于)御史,考按..(追查,核查)虚实,以.(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掌权,当权),..(不实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指摘和议论)者,后文应卒.(最终)以.(因为)恣横斥(被斥责)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宋代行政区划)山川险易..(险阻与平坦),还∕言某路宜益.(增加)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应该)∕急为备..(做好战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分辨)之,荐其.(其中)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因……获罪)主帅失律..(出战失利),夺.(被削除)招讨副使,知.(管理,主持)秦州;范文正公亦以.(因为)移书..(送公文)元昊不先闻.(使……知道),夺.(被削除)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于是)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于)夷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东边称夷;北边称狄;南边称蛮;西边称戎),不宜以.(因为)小故置.(放弃,弃置)之,且任福由.(因为,由于)违节度..(指挥,调度)以致.(招致,导致)败,尤.(更,尤其)不可深责主将。

状元王尧臣

状元王尧臣

状元王尧臣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

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

后被召回京应试,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

遇上叔父王氵中犯法受牵连,王尧臣被调离京城出任光州知府。

后为父服丧,服丧完毕,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右司谏。

郭皇后去世,舆论将此归罪到内侍都知阎文应,王尧臣请求将左右侍医药的人都治罪,没有答复。

当时是上元节,有官员张灯结彩,王尧臣等他们乘坐的舆轿出门,便向皇帝说:“皇后已恢复名位,如今还未出殡,不应出来游幸。

”皇帝因此下令撤除张挂的彩灯。

王尧臣后升任知制诰、同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诸司库务,又知审刑院,调入翰林院任学士,又任知审官院。

陕西用兵,他任体量安抚使。

出发前,向皇帝请求说:“按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关及到普通百姓。

自西夏元昊反叛,至今三年,关中的人民困苦凋敝到了极点,请求让我带诏前往慰劳、安抚他们,并宣布平定叛贼之后蠲免租赋二年。

”仁宗听从了他的请求。

出使回来,又对皇上说:陕西兵力二十万,分别屯守四路,但实际可用来应战的只有十万。

敌军入侵,常数倍于官军。

他们以十战一,我方以一敌十,所以他们三次来犯三次胜,是由于敌我双方兵力众寡太悬殊。

泾原靠近叛军巢穴,最首当其冲,应先作防备。

如今防备敌人秋季入侵已经很迫切,请增派士兵,以二万屯守渭州,作为镇戎山外的援助;以一万人屯守泾州,作为泾原、渭州的声势;以二万兵力屯守环庆,一万人屯守秦州,以牵制敌军的进攻。

而且敌寇进犯边疆,不怕不能进来,只怕不能撤出。

各要塞沿线的地形,虽险易不同,但军队行走都须由大川大河,大川边大多都有寨栅作为控扼要害。

敌寇来犯目的是要掳掠,他们各自奋战,因此所向无敌。

如延州的金明、塞门寨,镇戎的刘..、定川二堡,渭州山外的羊牧隆城、静边寨等,都不能扼制抵挡住敌人的进攻。

所以敌人不怕不能攻进来。

进入汉族内陆以后,分途抢攻,俘虏人畜、劫掠财物,兵马都疲困了,然后急忙撤退,再无斗志。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欧阳修传》)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应用类之墓志铭(含解析)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应用类之墓志铭(含解析)

A.生而岐然/长而嶷然/九岁能属文/十五明经及第/二十四试判入四等/署秘省校书/二十八应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遗B.生而歧然/长而嶷然/九岁能属文/十五明经/及第二十四试判入四等/署秘省校书/二十八应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遗C.生而岐然/长而嶷然/九岁能属文/十五明经/及第二十四试判入四等/署秘省校书/二十八应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遗D.生而岐然/长而嶷然/九岁能属文/十五明经及第/二十四试判入四等/署秘省校书/二十八应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遗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陈留太夫人忧,哀毁过礼”中的“忧”,与《岳阳楼记》“忧馋畏饥”中的“忧”,含义不同。

B.“相噪嗾”即互相唆人起哄,“相”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娱乐”中的“相”字含义相同。

C.“坐公专逞作威”意为定公专逞作威罪,“坐”与《苏武传》“副罪,当相坐”的“坐”字含义相同。

D.“下车”意思是官吏初到任,与《张衡传》中“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的“下车”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稹出使到蜀,三川人羡慕他,都以公姓字为自己的儿子命名,此间几十件事,有的上奏有的弹劾有的移给别人处理,元稹用一年多时间指出谬误并加以纠正。

B.元稹正要实现自己的心愿来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但不久有小人用流言诬陷同职。

皇帝下诏查验,虽没有根据,但为了保全大局仍贬元稹出京担任同州刺史。

C.元稹将要离开同州,同州的老小鳏独哭泣依恋如同离别自己慈爱的父母,拦在路上不可通行。

送诏书的使者呵斥挥动马鞭伤人流血,路才开通得以通行。

D.元稹在越地八年,观察贫富,平衡劳逸,修筑池塘。

春天储存雨水,夏季灌溉干旱的禾苗,农民依靠这些,没有荒年,没有饿死的人,元稹的政绩考核高。

从轼官于凤翔。

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

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

”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

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

王尧臣墓志铭 阅读附答案

王尧臣墓志铭 阅读附答案

王尧臣墓志铭阅读附答案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口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

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口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

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口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责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5、(原创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考按虚实按:按照B、以释天下之疑释:消除C、多格不行格:搁置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答案】A【按:调查。

要准确解答本小题,除了要扩大知识面,多阅读理解一些经典文言文外,主要的是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根据句意推测文言实词的含义。

《公讳尧臣,字伯庸》阅读答案及译文讳输棋译文

《公讳尧臣,字伯庸》阅读答案及译文讳输棋译文

《公讳尧臣,字伯庸》阅读答案及译文讳输棋译文《公讳尧臣,字伯庸》阅读答案及译文《公讳尧臣,字伯庸》阅读答案及译文阅读理解题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不像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难,觉得困难的同学主要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公讳尧臣,字伯庸》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阅读(19分) 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祭文、墓志铭

祭文、墓志铭

祭文、墓志铭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7年第14期祭文是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祇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祭文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

而韵语之中,又有四言、六言、杂言、骚体、俪体之不同。

祭文出现于汉代。

古时的祭文在内容上可分四类,即哀悼死者、祈求降福、驱除邪魔、祈祷降雨,但多用于哀悼死者。

因为祭文是哀悼死者的文辞,所以应该以真挚的感情与质朴的风格来写作。

祭文是读给人听的,特别是给死者后人听的,所以内容以表彰死者功德为主,并要通俗易懂。

旧时写得好的祭文,感情色彩比较浓厚,多为亡亲亡友而作,念起来如泣如诉。

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分为“志”和“铭”两部分。

“志”用散文形式写,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类似于传记;“铭”用韵文形式写,多为赞颂、悼念死者之词,一般是对前面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

墓志铭最早甚为简略,唐宋以后发展为精心撰作的文章,成为我国传记文学的重要一支。

这类文字往往由死者的家人或门生故吏请当时的文章名家撰写,唐宋八大家生前多受人之请写作此类文字。

当然,古人也有为自己写墓志铭的,其心态自然非同一般。

这种“自我鉴定”式的文字,多半是抒发愤世嫉俗之情,有的则是为了剖白心迹以免后人歪曲与误解。

从章法上看,墓志铭的志文部分首先叙述死者的世系、爵里,接着叙述死者的一生经历,最后扼要交代死者的后人。

■(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原文
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原文及
原文:
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
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王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

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

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

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

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

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

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了天下的怀疑。

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