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相互作用力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相互作用力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1.重力与弹力...................................................................................................................... . - 1 -2.摩擦力........................................................................................................................ - 10 -3.牛顿第三定律............................................................................................................. - 17 -4.力的合成和分解......................................................................................................... - 25 -5.共点力的平衡............................................................................................................. - 33 - 1.重力与弹力【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表示力;2.知道重力产生的缘由,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2.通过试验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争论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附答案)—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附答案)—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2021—2022学年人教(2019)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附答案)人教(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1、关于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的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各处所受重力相同D.重力的大小不是总等于弹簧测力计下面竖直悬挂的物体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2、(双选)如图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水平力F可能不变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3、下列各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一切摩擦,则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一定正确的是()4、(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当它们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甲、乙、丙所受摩擦力相同B.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小C.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D.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5、(双选)如图所示,登山者连同设备的总重力为G。

某时刻缆绳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若登山者手拉缆绳的力大小也为G,则登山者脚对岩石的作用力()A.方向水平向右B.方向斜向右下方C.大小为Gtan θD.大小为2Gsin θ26、如图所示,杂技演员表演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坛的形变B.头皮的形变C.坛受到的重力D.人受到的重力7、在体育运动中,人的身体重心位置随着姿势的变化而改变,下列姿势中身体重心位于体外的是()8、(双选)如图所示,照片中的这位男士骑着一辆搞笑的另类自行车,在骑车人用力蹬车前进的过程中,车轮上黑白两色的鞋子与地面接触,它们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关于地面对鞋子施加的摩擦力的方向,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前轮黑色的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B.前轮黑色的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C.后轮白色的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D.后轮白色的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9、(双选)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 连接,P与斜放的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竖直方向,则斜面体P此刻受到的外力个数有可能为()A.2个B.3个C.4个D.5个10、有三个力:F1=3 N,F2=5 N,F3=9 N,则()A.F1可能是F2和F3的合力B.F2可能是F1和F3的合力C.F3可能是F1和F2的合力D.上述结论均不正确11、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零,物体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一定为零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12、下列各图中物体A和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关于物体A是否受摩擦力作用及物体A受的摩擦力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物体A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乙图中物体A不受摩擦力C.丙图中物体A不受摩擦力D.丁图中物体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13、我国的高铁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高铁[如图(甲)所示]在行驶过程中非常平稳,站立在桌面上的硬币能持续很长时间.图(乙)为高铁车厢示意图,A、B 两物块相互接触地放在车厢里的水平桌面上,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的质量比B的质量大,车厢在平直的铁轨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B相对于桌面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受到2个力的作用B.B受到3个力的作用C.A受到桌面对它向右的摩擦力D.B受到A对它向右的弹力*14、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跨海大桥正式开通.为保持以往船行习惯,在航道处建造了单面索(所有钢索均处在同一竖直面内)斜拉桥,其索塔与钢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钢索的数量可减小索塔受到的向下的压力B.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可以适当降低索塔的高度C.索塔两侧钢索对称且拉力大小相同时,钢索对索塔的合力竖直向下D.为了使索塔受到钢索的合力竖直向下,索塔两侧的钢索必须对称分布15、一个正在表演“爬云梯”的体格健壮的演员,他用双肩顶着一架足有五、六米高的梯子。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相互作用5力的分解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相互作用5力的分解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力的分解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力的分解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物理观念]理解力的分解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科学思维]会用作图法、计算法对力进行分解. 4.[科学思维]理解并会应用正交分解法.一、一个力可用几个力来替代1.力的分解: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用几个共同作用在物体上的共点力来等效替代,这几个力称为那一个力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作力的分解.2.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的关系: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二、力的分解方法1.力的分解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把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F1和F2.如图所示:2.力的分解的依据(1)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组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因为同一条对角线可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有无数多个,如图所示.(2)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三、力的正交分解1.定义:将一个力沿着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的方法.如图所示.2.公式:F x=F cos θ,F y=F sin θ.3.适用:正交分解适用于各种矢量运算.4.优点:将矢量运算转化成坐标轴方向上的标量运算.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和F2,那么物体同时受到F1、F2和F三个力的作用.(×)(2)某个分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合力.(√)(3)一个力只能分解为一组分力.(×)(4)正交分解法中的两个坐标轴一定是水平和竖直的.(×)2.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B.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C.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D.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D[车辆在引桥上时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二是使物体垂直压紧斜面,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F1=mg sin α,F2=mg cos α,如图所示.引桥越长,倾角α越小,沿斜面下滑的分力F1越小,而压紧斜面的分力F2越大,故A、B、C错误,D正确.] 3.(多选)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求两个分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分解是唯一的B.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分解是唯一的C.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及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分解是唯一的D.此合力有可能分解成两个与合力等大的分力ABD[根据选项A、B只能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分解时有唯一解,选项C可能画出多个平行四边形,分解时不只有唯一解,选项A、B正确,C错误;由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知选项D正确.]力的分解的几种情况(a) (b)图(a)、图(b)中G应该怎样分解?提示:1.一个力在不受条件限制下可分解为无数组分力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从理论上讲有无数组解.因为同一条对角线可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有无穷多个(如图所示),这样分解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实际分解时,按力的作用效果可分解为两个确定的分力.2.一个力分解时解的情况将一个力按一定条件分解时合力可能能按要求进行分解,即有解,也可能不能按要求进行分解,即无解.分析是否有解的方法是看代表合力的有向线段与代表分力的有向线段能否按要求构成平行四边形,如果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说明有解;如果它们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说明无解.典型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时,有唯一解.甲乙(2)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有唯一解.丙丁(3)已知合力以及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时,有下面几种可能:①当F sin θ<F2<F时,有两解;②当F2=F sin θ时,有唯一解;③当F2<F sin θ时,无解;④当F2>F时,有唯一解.特别提醒:根据已知条件,利用作图法作平行四边形可能用到的作图方法有:(1)过一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2)以某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画圆弧.【例1】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50 N,分力F1的方向与合力F的方向成30°角,分力F2的大小为30 N,则( )A.F1的大小是唯一的B.F2的方向是唯一的C.F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D.F2可取任意方向思路点拨:①作出合力F和分力F1的方向.②以合力F的箭头端点为圆心,以F2大小为半径作圆,看与F1所在直线有几个交点,有几个交点即有几组解.③由这几个交点分别指向合力F箭头端点的连线方向,即为F2可能的方向.C[由F1、F2和F的矢量三角形图可以看出:当F2=F20=25 N时,F1的大小才是唯一的,F2的方向才是唯一的.因F2=30 N>F20=25 N,所以F1的大小有两个,即F1′和F1″,F2的方向有两个,即F2′的方向和F2″的方向,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三角形定则的妙用(1)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所示).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2)对于将一个力分解,讨论解的个数的问题,借助三角形定则比借助平行四边形定则更方便,即看代表合力及分力的有向线段能否按要求构成三角形,以及能构成三角形的个数,从而说明解的情况.[跟进训练]1.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下列分解方法中不可能的是( )A.一个分力的大小与F的大小相同B.一个分力与力F相同C.一个分力垂直于FD .两个分力与F 都在同一条直线上B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它的一条边与对角线相等或垂直都是可能的,所以选项A 、C 都有可能;当一个分力与F 相同时,另一个分力为零,选项B 不可能;分解为两个分力,合力与分力在一条直线时F =F 1+F 2,选项D 可能是可能的,B 正确.] 力的效果分解法一辆拖拉机拉着耙前进,拉力产生怎样的效果?提示:一个向前的效果和另一个向上的效果.1.按力的效果分解的基本思路实际问题―――――→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平行四边形――――――――→把对力的计算转化为边角的计算数学计算求分力2.按实际效果分解的几个实例实例 分析地面上物体受斜向上的拉力F ,拉力F 一方面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前进,另一方面向上提物体,因此拉力F 可分解为水平向前的力F 1和竖直向上的力F 2.F 1=F cos α,F 2=F sin α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具有沿斜面下滑趋势的分力F 1,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F 2.F 1=mg sin α,F 2=mg cos α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而静止于斜面上时,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压紧板的分力F 1,二是使球压紧斜面的分力F 2.F 1=mg tan α,F 2=mgcos α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被悬线挂靠在竖直墙壁上,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压紧竖直墙壁的分力F1,二是使球拉紧悬线的分力F2.F1=mg tan α,F2=mg cos α质量为m的物体被OA、OB绳悬挂于O点,重力产生两个效果:对OA 的拉力F1和对OB的拉力F2.F1=mg tan α,F2=mg cos α质量为m的物体被支架悬挂而静止,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拉伸AB的分力F1,二是压缩BC的分力F2.F1=mg tan α,F2=mg cos α特别提醒:(1)对力进行分解时,按力的作用效果准确确定出两分力的方向是关键.(2)作出平行四边形后分力大小的计算常用到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有关的几何知识.【例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有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用光滑挡板A、B 挡住,挡板A沿竖直方向,挡板B垂直于斜面,则两挡板受到小球的压力大小之比为多大?斜面受到两小球的压力大小之比为多大?思路点拨:求解本题应把握以下两点:①根据重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分力的方向.②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和几何关系求分力大小.[解析]对小球1所受的重力G来说,其效果有二:第一,使小球沿水平方向挤压挡板;第二,使小球垂直压紧斜面.因此,力的分解如图甲所示,由此可得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F1=G tan θ,F2=Gcos θ.对小球2所受的重力G来说,其效果有二:第一,使小球垂直挤压挡板;第二,使小球垂直压紧斜面.因此,力的分解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F3=G sin θ,F4=G cos θ.由力的相互性可知,挡板A、B受到小球的压力之比为F1∶F3=1∶cos θ,斜面受到两小球的压力之比为F2∶F4=1∶co s2θ.甲乙[答案] 1∶cos θ 1∶cos 2θ确定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技巧若物体受3个力并处于平衡状态,确定其中一个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时,可先作出物体所受的3个力的示意图,其中一个力的两个实际作用效果的方向一定在其余两个力的反向延长线上. [跟进训练] 2.如图所示,一位重600 N 的演员悬挂在绳上.若AO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BO 绳水平,则AO 、BO 两绳受到的力各为多大?(sin 37°=0.6,cos 37°=0.8)[解析] 人对竖直绳的拉力F 等于人的重力G ,由于该力的作用,AO 、BO 也受到拉力的作用,因此F 产生了沿AO 方向、BO 方向使O 点拉绳的分力F 1、F 2,将F 沿AO 方向和BO 方向分解成两个分力.如图所示,由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可知:AO 绳上受到的拉力F 1=G sin 37°=600sin 37° N =1 000 N BO 绳上受到的拉力F 2=G tan 37°=600tan 37°N =800 N. [答案] 1 000 N 800 N力的正交分解12.正交分解的目的:将力的合成化简为同向、反向或垂直方向的分力,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解决矢量的运算,“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3.力的正交分解的依据:分力与合力的等效性.4.正交分解的基本步骤(1)建立坐标系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x 轴和y 轴的选择应使尽量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2)正交分解各力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x 轴和y 轴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如图所示.(3)分别求出x 轴、y 轴上各分力的合力,即:F x =F 1x +F 2x +…F y =F 1y +F 2y +…(4)求共点力的合力合力大小F =F 2x +F 2y ,合力的方向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tan α=F yF x,即α=arctan F y F x. 【例3】 在同一平面内共点的四个力F 1、F 2、F 3、F 4的大小依次为19 N 、40 N 、30 N 和15 N ,方向如图所示,求它们的合力.(sin 37°=0.6,cos 37°=0.8)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以按以下思路:[解析] 本题若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需解多个斜三角形,需多次确定各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计算过程十分复杂.为此,可采用力的正交分解法求解此题.甲 乙如图甲,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各个力分解到这两个坐标轴上,并求出x 轴和y 轴上的合力F x 和F y ,有F x =F 1+F 2cos 37°-F 3cos 37°=27 NF y =F 2sin 37°+F 3sin 37°-F 4=27 N.因此,如图乙所示,合力:F =F 2x +F 2y ≈38.2 N ,tan φ=F y F x=1.即合力的大小约为38.2 N ,方向与F 1夹角为45°斜向右上.[答案] 38.2 N ,方向与F 1夹角成45°斜向右上坐标轴方向的选取技巧(1)建立坐标系之前,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各力的示意图,一般各力的作用点都移到物体的重心上,坐标原点建在重心上.(2)坐标轴的选取是任意的,为使问题简化,建立坐标系时坐标轴的选取一般有以下两个原则:①使尽量多的力处在坐标轴上;②尽量使某一轴上各分力的合力为零.(3)常见的几种情况:①研究水平面上的物体时,通常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坐标轴.②研究斜面上的物体时,通常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建立坐标轴.③研究物体在杆或绳的作用下转动时,通常沿杆(或绳)方向和垂直杆(或绳)的方向建立坐标轴.[跟进训练]3.两物体M 和m 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如图所示放置,OA 、OB 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M 重20 N ,m 静止在水平面上.求:(1)OA 绳和OB 绳的拉力大小;(2)m 受到的摩擦力.[解析] (1)结点O 的受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竖直方向上:T A s in 30°+T B sin 60°-Mg=0水平方向上:T A cos 30°-T B cos 60°=0解得T A=10 N,T B=10 3 N≈17.3 N.(2)由于m也处于平衡状态,故在水平方向上T B-T A-f=0所以摩擦力大小f=T B-T A=7.3 N,方向水平向左.[答案](1)10 N 17.3 N (2)7.3 N 方向水平向左1.物理观念:力的分解概念,力的分解遵循的定则.2.科学思维:会根据力的效果法、力的正交分解法分解力,并会进行有关计算.1.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F2,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 )A.F1或F2垂直于FB.F1、F2都与F在同一直线上C.F1或F2的大小等于FD.F1、F2的大小和方向都与F相同D[一个力F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确定的,F1和F2可以与F在同一直线上,但是不可能同时大小也都与F相同,因为两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两力之和,故D正确.]2.如图所示,用拇指、食指捏住圆规的一个针脚,另一个有铅笔芯的脚支撑在手掌位置,使OA水平,然后在外端挂上一些不太重的物品,这时针脚A、B分别对手指和手掌有作用力,对这两个作用力方向的判断,下列图中大致正确的是( )C[以圆规上的O点为研究对象,O点所挂重物的两个作用效果是沿AO方向向左拉OA 和沿OB方向斜向下压OB,通过圆规两针脚作用在手上的力如选项C所示,C正确.] 3.在图中,AB、AC两光滑斜面互相垂直,AC与水平面成30°角.如果把球O的重力G 按照其作用效果分解,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 )A .12G ,32G B .33G, 3G C .23G ,22G D .22G ,32GA [对球所受重力进行分解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F 1=G sin 60°=32G ,F 2=G sin 30°=12G ,A 正确.] 4.(多选)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 用轻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另一物体B ,并静止,这时A 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为N ,摩擦力为f ,若把A 向右移动一些后,A 仍静止,则( )A .N 将增大B .f 将增大C .轻绳拉力将减小D .物体A 所受合力将增大AB [物体A 受力分析如图,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绳子的拉力不变,始终等于B 的重力,即F =m B g ,A 所受合力为零,故C 、D 均错误;当A 向右移动时,θ角减小,N =m A g -F sin θ,f =F cos θ,由此可得,N 、f 均增大,故A 、B 正确.]5.(新情景题)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如图是我们衣服上的拉链的一部分,在把拉链拉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三角形的物体在两链中间运动,使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拉开,关于其中的物理原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拉链的力B.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只是为了将拉链分开并没有增大分开拉链的力C.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拉链的力,但合上拉链时减小了合上拉链的力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A[拉开拉链时,三角形的物体在两链间和拉链一起运动,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的物体上产生了两个分力,如图甲所示,在α角很小的情况下,F1=F2>F,即分力大于手的拉力,所以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地被三角形的物体分开.甲乙合上拉链时,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物体上产生的两个分力,如图乙所示,根据边角关系,仍有F1=F2>F,即增大了合上的力,故A正确.]。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相互作用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相互作用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2.[科学思维]会利用合成法,分解法,图解法解决平衡及动态平衡问题. 3.[科学思维]会利用正交分解法处理平衡及动态平衡问题.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举例: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动的物块;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箱;天花板上悬挂的吊灯等.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F 合=0.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达式⎩⎪⎨⎪⎧ F x 合=0F y 合=0其中F x 合和F y 合分别是将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后,物体在x 轴和y 轴方向上所受的合力.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只有在不受力作用时才能保持平衡状态.(×) (3)所受合力保持不变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5)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任意方向的合力均为零.(√)2.若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此物体一定是( )A .静止的B .匀速直线运动C .速度为零D .所受合力为零 D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A 、B 、C 错误;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D 正确.]3.(多选)下面关于共点力的平衡与平衡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为零,则必处于平衡状态B .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则必处于平衡状态C .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沿任意方向的合力都必为零D.如果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D[物体运动速度为零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物体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化时,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定不是处于平衡状态,B错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物体沿任意方向的合力都必为零,C正确;任意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合力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D正确.]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甲乙丙丁甲:静止在斜面上乙: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丙:到达光滑斜面的最高点丁:物体与斜面一直向左加速运动.哪些是平衡状态?提示:甲、乙是平衡状态.平衡状态的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种状态其加速度为零.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加速度为零,反过来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2.从动力学的角度理解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反过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3.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1)静态平衡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平衡,合力为零.(2)动态平衡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平衡,合力为零.【例1】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D.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思路点拨:①平衡状态指合力为零的状态,与速度无关.②对应运动状态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零,所受合力不一定为零,故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静止,则说明该物体与另一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也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错误;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不为零,一定不是平衡状态,D错误;只有C满足平衡条件,C正确.]“静止”与“v=0”的区别(1)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说明v=0,a=0,物体受合外力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物体运动速度v=0则有两种可能:①v=0,a≠0,物体受合外力不等于零,物体并不保持静止,处于非平衡状态,如上抛到最高点的物体;②v=0,a=0,这种情况与(1)中的静止状态一致.[跟进训练]1.关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B.木块放在斜面体的斜面上,随斜面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C.木块放在斜面体的斜面上,随斜面体一起向右匀加速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D.静止在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处于平衡状态B[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最高点时,速度虽为零,但所受合力不为零,不是平衡状态,A错误;木块与斜面体相对静止,若整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处于平衡状态,若整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木块也具有加速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B正确,C错误;列车、桌子与杯子整体做匀加速运动,杯子也具有加速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D错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如图所示,著名景点——黄山飞来石独自静止于悬崖之上,它受哪些力作用?这些力大小、方向有何关系?它们的合力有何特点?提示:受重力和支持力;重力与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0.1.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的理解(1)两种表达式:①F 合=0;②⎩⎪⎨⎪⎧ F x 合=0F y 合=0,其中F x 合和F y 合分别是将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后,物体在x 轴和y 轴方向上所受的合力.(2)对应两种状态:①静止状态:a =0,v =0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a =0,v ≠0(3)说明:①物体某时刻速度为零,但F 合≠0,不是平衡状态,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只是速度为零,不是平衡状态;②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沿任意方向的合力都为零.2.平衡条件的几个推论(1)若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其合力为零,这就是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2)若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3)物体在n 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力在任何一个方向上的合力均为零.其中任意(n —1)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n 个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各力首尾相接必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例2】 如图所示,某个物体在F 1、F 2、F 3、F 4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F 4的方向沿逆时针转过6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其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A .F 42B .3F 42C .F 4D .3F 4 思路点拨:①其余三个力的合力与F 4等大反向.②F 4方向变化时,其余三个力的合力保持不变.C [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 1、F 2、F 3的合力应与F 4等大反向,当F 4的方向沿逆时针转过6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时,F 1、F 2、F 3的合力的大小仍为F 4,但方向与F 4成120°角,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F 4,C 正确.]几个关于平衡状态的结论(1)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沿任意方向物体所受的合力均为零.(2)若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如果其中一个力在其他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内,物体可能会处于平衡状态.(3)在力学中,当物体缓慢移动时,往往认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跟进训练]2.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如果三个力的大小为如下各组情况,那么有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1 N 4 N 7 NB .2 N 6 N 9 NC .2 N 5 N 8 ND .6 N 8 N 6 ND [能否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要看三个力的合力是否可能为零,方法是两个较小的力加起来是否大于或等于最大的那个力,如果是就可能.因为两个力的合力范围是|F 1-F 2|≤F ≤F 1+F 2,若F 3在此范围内,就可能与F 平衡,故D 正确.]解决共点力静态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大反向,可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三个力放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根据有关几何知识求解.2.力的分解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可将任意一个力沿着其他两个力的反方向分解.则物体相当于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同样可将三个力放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合成法或分解法的实质都是等效替代,即通过两个力的等效合成或某个力的两个等效分力建立已知力与被求力之间的联系,为利用平衡条件解问题做好铺垫.3.正交分解法: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各力分别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 F x 合=0F y 合=0解题,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特别提醒:(1)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以上方法都可应用,具体方法应视解决问题方便而定.(2)利用正交分解法时,坐标轴的选择原则是尽量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最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例3】 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于P 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N ,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F =mg tan θB .F =mg tan θC .N =mg tan θD .N =mg tan θ 思路点拨:受力分析→选取合适的解题方法→列平衡方程求解 A [法一:合成法滑块受力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知:F mg =cot θ,则F =mg cot θ=mg tan θ,N =mgsin θ.甲 乙法二:效果分解法将重力按产生的效果分解,如图乙所示.F =G 2=mgtan θ, N =G 1=mgsin θ.法三:正交分解法丙将小滑块受到的支持力沿水平、竖直方向分解,如图丙所示.mg =N sin θ,F =N cos θ,联立解得F=mgtan θ,N=mgsin θ.]应用平衡条件解题的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物体、质点或绳的结点等).(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3)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列出平衡方程.(4)求解方程,并讨论结果.[跟进训练]3.某质点在同一平面内受到三个共点力,它们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这三个力的合力方向为( )A.沿着x轴正方向B.沿着x轴负方向C.沿着y轴正方向D.沿着y轴负方向A[由图F1、F2的方向沿坐标轴,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将F3分解F3x=-20 N×sin 60°=-10 3 N;F3y=20 N×cos 60°=10 N;所以:F x=F2+F3x=(20-103) N≈2.68 N;F y=F3y-F1=(10-10) N=0 N;可知三个力的合力沿x轴的正方向,大小为2.68 N;A正确.]1.物理观念:平衡状态,平衡条件.2.科学思维: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会利用合成法、分解法、图解法解决问题.1.在图中,能表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此图为a­t图像B.此图为v­t图像C.此图为x­t图像D.此图为F合­t图像C[若是a­t图像,表示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且加速度不为零,处于非平衡状态,故A错误;若是v­t图像,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故B错误;若是x­t图像,斜率不变,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故C正确;若是F合­t图像,表示物体的合外力逐渐减小,且合外力不为零,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错误.] 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它肯定不受任何力的作用B.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C.物体向东运动,必定受到向东的力的作用D.物体运动得越来越慢,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BD[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是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并非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选项A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知,当物体不能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物体必定受到了不为零的力的作用,这个不为零的外力迫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选项B、D正确;由于物体向东运动时,可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选项C错误.]3.(多选)下列各组共点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使物体保持平衡的是 ( )A.3 N、4 N、10 NB.2 N、3 N、5 NC.10 N、10 N、10 ND.2 N、3 N、4 NBCD[三个力作用下,若其中一个力在其余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内,则可以使物体保持平衡,故选项B、C、D正确.]4.共点的五个力平衡,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其中四个力的合力与第五个力等大反向B.其中三个力的合力与其余的两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C.五个力的合力为零D.撤去其中的三个力,物体一定不平衡D[当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等大反向,故A、B正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是合外力为零,故C正确.撤去其中的三个力后,若剩下的两个力等大反向,则物体仍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D符合题意.]5.(新情境题)情境:如图,手机静止吸附在支架上.这款手机支架其表面采用了纳米微吸材料,用手触碰无粘感,接触到平衡光滑的硬性物体时,会牢牢吸附在物体上.问题:若手机的重力为G,支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求手机支架对手机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析]手机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手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手机支架的作用力(支持力,吸引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故手机支架对手机的作用力竖直向上,大小等于G.[答案]大小等于G;方向竖直向上.。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3章 相互作用——力 3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3章 相互作用——力 3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思维升华:判断一对力是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主要看两方面: 一是看作用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即 有两个作用点;二是看产生原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由于相互作用而 产生的,一定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对点训练
2.(多选)有一个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
着细绳水平牵引木块,弹簧测力计有示数但木块没有移动,以下判断正
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
『选一选』
如图所示,一人用水平力推一辆停在水平路
面上的汽车,但未能推动,此时
(C)
A.人的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B.人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摩擦力
C.人的推力与车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的推力与车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析:人的推力等于车对人的作用力,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
3.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
隔离法
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为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
概念
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
分析的方法
选用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
原则 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 用力
注意 受力分析时不要再考虑系统内 一般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
问题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点 效果 用效果,故不能作为使物体平 是合力为零
衡的条件
特别提醒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异体、共线、反向、等大、同性同存”, 而平衡力是“同体、共线、反向、等大”。
(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最直观的区别是:看作用 点,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点一定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 用点一定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还可以看它们是不是相互作用产生 的。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D. 物体必须受到三个以上的力
(2)解答题:
某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为10N,方向向东,另一个力为15N,方向向北。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3)案例分析题:
一位杂技演员在平衡木上表演,其体重为600N,平衡木对演员的支持力为垂直向上的500N。请分析演员在平衡木上的受力情况,并解释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5节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以力的平衡原理为核心,深入阐述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与特点。本节内容紧承上一节,通过静态平衡的探讨,使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进一步理解力的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课程设计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符合高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具有较强实用性。
2. 当堂检测:
(1)选择题:
a. 以下哪个条件不是共点力平衡的必要条件?
A. 物体所受Hale Waihona Puke 合力为零B.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C. 物体所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D. 物体所受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在平衡状态下,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所有作用力必须相互抵消
B. 作用力可以有任何方向
C. 物体必须处于匀速直线运动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力学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平衡木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软件资源:物理教学软件(模拟共点力平衡实验)、PPT教学课件。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上课课件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上课课件

2.请尝试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上面例题。 解析: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绳子 OA 和 OB 的拉力沿 x、y 方向正交分解。 T=G, 由平衡条件得: 水平方向:F1cos 60°=F2cos 30°, 竖直方向:F1sin 60°+F2sin 30°=T, 解得:F1=17.0 N,F2=9.8 N。 答案:17.0 N,方向沿绳由 O 指向 A; 9.8 N,方向沿绳由 O 指向 B。
现用两根木条叠放的方式探究伸臂桥的平衡稳定问题。选两块质地均匀、
质量相同的木条如图乙叠放在桌子边缘。若木条长度均为 l,为使这两块木条
保持平衡,不致翻倒,木条 2 的右端离桌沿的水平距离最远可为多少?还有
哪些因素会影响伸臂桥的安全? 提示:如图所示,对于木条 2,只要其伸出的长度不超2l ,就不会翻倒,
典例 2 [选自鲁科版新教材例题]用绳子将鸟笼挂在一根横梁上,如图所 示。若鸟笼重 19.6 N,求绳子 OA 和 OB 对结点 O 的拉力。
[解题指导] 该题可利用合成法求解,以结点 O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鸟笼 上端绳子的拉力 T,以及两段绳子 OA 和 OB 的拉力 F1、F2。结点 O 在这三个 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F1 和 F2 的合力 F 与 T 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T 的大小与鸟笼所受重力大小相等。由此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解。
[解析] 以结点 O 为研究对象,根据共
点力的平衡条件,作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F=T,且 T=G, 由三角函数关系得 F1=Fcos 30°=19.6×0.866 N=17.0 N, F2=Fsin 30°=19.6×0.5 N=9.8 N。 [答案] 17.0 N,方向沿绳由 O 指向 A; 9.8 N,方向沿绳由 O 指向 B。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1重力与弹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1重力与弹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弹力产生的过程为:
2.弹力的产生条件 (1)物体间相互接触; (2)接触面相互作用发生形变,且要恢复原状。
3.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直接法 对于形变比较明显的情况,可以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两个条件都 满足时才有弹力产生。
活动 2:如图甲所示,一束光依次被平面镜 M、N 反射,在墙上形成光 点。按压两镜之间的桌面,看不出桌面发生了形变,但看到光点移动,这说 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桌子发生了不易被察觉的微小形变。
活动 3:观察乙、丙两图,弹簧对小车的拉力和跳板对人的支持力有什 么共同特点?
提示:如图乙所示,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对相连的小车产生了拉 力 F;如图丙所示,被人压弯的跳板要恢复原状,对人产生了支持力。它们 的共同特点是,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了力 的作用。
活动 4:上述等效作用点叫作物体的重心。如图乙,随着装货多少和装 载位置的变化,载重汽车的重心变吗?
提示:变。
活动 5:一般物体的质量分布不一定均匀,形状也不一定规则,如何确 定如图丙所示中薄板的重心?
提示:要确定如图丙所示中薄板的重心位置,如图 1,可以先在 A 点把 物体悬挂起来,通过 A 点画一条竖直线 AB,由于 A 点悬线的拉力跟薄板的 重力平衡,薄板的重心必定在 AB 连线上;然后,再选另一处 D 点把物体悬 挂起来(如图 2),过 D 点画一条竖直线 DE,薄板的重心必定在 DE 连线上。 因此,AB 和 DE 的交点 C,就是薄板的重心。
课前自主学习
一 重力 1.定义:由于 □01 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施力物体: □02 地球 。 3.大小:G= □03 mg ,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 N 表示。其
中 g 是自由落体加速度,g 的单位既可以是 N/kg,又可以是 m/s2,而且 1 N/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突出基础性素养夯基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与平衡条件1.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________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要使物体保持________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叫作平衡条件.3.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如果用F合表示合力,那么这个平衡条件可以写成F合=0.二、平衡条件的应用当物体受到多个共点力(在同一平面内)的作用时,也可用________的方法,将各个力沿选定的直角坐标分解,如果沿x轴方向的合力为零,沿着y轴方向的合力也为零,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条件可写成{Fx合=0Fy合=0这种分解方法,在解决多个共点力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举例] 共点力的平衡书、小球均处于平衡状态[导学] 静止状态与速度为0不是一回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说明v=0、a=0两者同时成立.若仅是v=0,而a≠0,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如上抛到最高点的物体,此时v =0,但由于重力的作用,它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物体不可能停在空中,它会向下运动,所以物体并不能处于平衡状态.关键能力·合作探究——突出综合性素养形成探究点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1.平衡状态2.平衡条件(1)F合=0,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2){Fx合=0Fy合=0,其中F x合和F y合分别是将力进行正交分解后,物体在x轴和y轴上所受的合力.3.由平衡条件得出的三个结论【典例示范】题型1 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理解例1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零,物体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一定为零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题型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例2 (一题多解)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小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的P点,小球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弹簧的伸长量为( )A.mgk B.√3mg2kC.√3mg3kD.√3mgk【思维方法】物体平衡问题的解题“五步骤”素养训练1 下列图中,能表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素养训练2 江阴长江大桥主跨1385m,桥下通航高度为50m,两岸的桥塔高196m,桥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根主缆横跨长江南北两岸,绕过桥塔顶鞍座由南北锚锭固定,简化模型的剖面图如图所示,整个桥面共4.8×104t都悬在这两根主缆上.若地面及桥塔对桥面的支持力不计,g取10m/s2,则每根主缆承受的拉力约为( )A.2.4×108N B.6×108NC.1.2×109N D.2.4×109N探究点二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导学探究】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一个倾角θ可变的斜面上,向右拉物块B时,倾角θ就会减小.(1)如图,慢慢地减小斜面的倾角θ,相对斜面静止的物块A能看成处于平衡状态吗?(2)物块A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各指向哪里?(3)物块A受到的重力G不变,受到的其他力用公式如何表示?你能判断出在物块A随斜面缓慢转动过程中,它们的大小如何变化吗?【归纳总结】1.动态平衡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平衡状态中.2.动态平衡特征一般为三个力作用,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化(一般是重力),另两力大小,方向均变化,或一个力的大小变化而方向不变,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变化.3.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典例示范】题型1 运用解析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例3如图所示,物块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半圆曲面从B点缓慢移动到C点,曲)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为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F逐渐增大,N逐渐减小C.F逐渐减小,N大小保持不变D.F逐渐减小,N先增大后减小题型2 运用图解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例4如图所示,在一个半圆环上用两根细绳悬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绳OA、OB等长,O 为半圆环的圆心,设法使OA绳固定不动,将OB绳从竖直位置沿半圆环缓缓移到水平位置OB′,则OA绳与OB绳上的拉力F A、F B的变化情况是( )A.F A、F B都变大B.F A变大,F B变小C.F A变大,F B先变大后变小D.F A变大,F B先变小后变大素养训练3 自卸式运输车是车厢配有自动倾卸装置的汽车,又称为翻斗车、工程车,由汽车底座、液压举升机构、取力装置和货厢组成.如图所示,在车厢由水平位置缓慢抬起到与水平成53°的过程中,货物和车厢一直保持相对静止,有关货物所受车厢的支持力N 和摩擦力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支持力N逐渐增大B.支持力N先减小后不变C.摩擦力f逐渐增大D.摩擦力f先增大后减小素养训练4 如图所示,用竖直挡板将小球夹在挡板和光滑斜面之间,若逆时针缓慢转动挡板,使其由竖直转至水平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挡板对小球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B.挡板对小球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C.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D.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随堂演练·自主检测——突出创新性素养达标1.如图所示,木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对木块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受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B.木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C.木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摩擦力和下滑力D.木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和压力2.屋檐下重为G的风铃被水平风力吹起,在偏离竖直方向θ角的位置保持静止,设风力为F,系风铃的轻绳对风铃的拉力为T,若F恒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和G是一对平衡力B.T一定小于FC.T与F合力方向竖直向下D.轻绳所受拉力的大小为Gcosθ3.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4.如图所示为某城市雕塑的一部分.将光滑的球放置在竖直的高档板AB与竖直的矮挡板CD之间,CD与AB挡板的距离小于球的直径.由于长时间作用,CD挡板的C端略向右偏移了少许.则与C端未偏移时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挡板的支持力变小,C端的支持力变小B.AB挡板的支持力变小,C端的支持力变大C.AB挡板的支持力变大,C端的支持力变大D.AB挡板的支持力变大,C端的支持力变小5.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狗拉雪橇是人们出行的常见交通工具,如图所示,一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6kg的钢制滑板的雪橇上,狗用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雪橇与冰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求狗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雪橇匀速前进.(sin37°=0.6,cos37°=0.8,g=10m/s2)6.在动画片《熊出没》中,熊二用一根轻绳绕过树枝将光头强悬挂起来,如图所示,此时轻绳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已知光头强的质量为m=60kg,熊二的质量为M=300kg,不计轻绳与树枝间的摩擦.(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求:(1)轻绳对熊二的拉力的大小;(2)地面对熊二的支持力的大小;(3)熊二对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 1.匀速直线 2.平衡 3.零 二、 正交分解关键能力·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典例示范】例1 解析: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从运动形式上来看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受力上来看,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某一时刻速度为零的物体,受力不一定为零,故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选项A 、D 错误;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静止时,该物体不一定静止,如当另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该物体也做变速运动,此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故选项B 错误;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选项C 正确.答案:C例2 解析:解法一: 合成法如图甲所示,将弹力F 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 直接合成,图中的F ′即为两力的合力. 由几何关系可知,图中α=120°,β=30°,由正弦定理可得mg sin 120°=F sin 30°,而弹力F =kx ,联立解得弹簧的伸长量x =√3mg 3k.解法二: 正交分解法如图乙所示为小球的受力情况,其中F 为弹簧的弹力,由几何关系可知,弹力F 与斜面之间的夹角为30°.将小球所受的重力mg 和弹力F 分别沿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方向进行正交分解,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弹力F 沿斜面向上的分力与重力mg 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相等,即F cos30°=mg sin30°,由胡克定律得F =kx ,联立解得弹簧的伸长量x =√3mg 3k,选项C 正确.答案:C素养训练1 解析:A 图中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所受合力不为零,故不处于平衡状态;B 图中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合力不为零,故不处于平衡状态;C 图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的合力为零,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D 图中物体受到逐渐减小的合力,故物体不处于平衡状态.答案:C素养训练2 解析:桥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根主缆,共有两根主缆.画出桥面的受力图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两根主缆对桥面的拉力的合力必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2×2T cos θ=G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cot θ=196−501 385/2=15,cos θ=15 解得T =6×108N .故选项B 正确.答案:B 探究点二 【导学探究】提示:(1)物块A 随着斜面慢慢转动,转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都可以近似看成是平衡状态.(2)物块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3)物块A近似处于平衡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静摩擦力f时刻平衡.将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和沿斜面的分力,根据平衡条件,N=G cosθ,f=G sinθ,因为在这一过程中θ减小,所以支持力变大,静摩擦力变小.【典例示范】例3 解析:画出物块的受力分析图,设物块所在位置与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F ,物块从B点缓慢移动到C点的过程中,随θ角的增大,F增大,N增大,=G tanθ,N=Gcosθ故选A.答案:A例4 解析: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结点O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所以OB绳和OA绳上的拉力的合力大小保持不变,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由图可得,在OB绳沿半圆环缓缓移动的过程中,OA绳与OB绳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OA绳受到的拉力逐渐变大,OB绳受到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答案:D素养训练3 解析:对车厢上的货物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N=mg cos θ,f=mg sinθ,当θ增大时,cosθ减小,N减小,sinθ增大,f增大,选项C正确.答案:C素养训练4 解析:小球受力如图所示.挡板对小球的压力N1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2的合力与重力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N2总是垂直斜面,方向不变,由图可知N1方向改变时,其大小只能沿PQ线变动,显然在挡板移动过程中,N1先减小后增大,N2一直减小.答案:B随堂演练·自主检测1.解析:木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受力平衡,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斜面对它的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答案:B2.解析:以风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受力图可知,T与F的合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由图可知,T一定大于F,B错误;T与F的合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正方向竖直向上,C错误;根据图中几何关系可得轻绳所受拉力的大小为T′=T=Gcosθ确.答案:D3.解析:以O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当用水平向左的力缓慢拉动O点时,则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大,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选项A正确.答案:A4.解析:对球受力分析,由图可知,F1=G tanθ,F2=G,当CD挡板的C端略向右偏移cosθ少许时,θ变大,则F1和F2均变大,故选C.答案:C5.解析:对小孩和雪橇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雪橇匀速运动时有竖直方向:(M+m)g=N+F sin37°①水平方向:F cos37°=f②又f=μN③由①②③得:狗拉雪橇匀速前进要用力为F=μ(M+m)g=10Ncos37°+μsin37°答案:10N6.解析:(1)以光头强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得拉力T=mg=600N.(2)以熊二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可知N+T sinθ=Mg,代入数据得支持力N=2640N.(3)对熊二,根据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可知f=T cosθ,代入数据得f=480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熊二对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f′=f=480N,方向水平向左.答案:(1)600N (2)2640N (3)480N 方向水平向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