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对研究文学的意义
比较文学研究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性质

本章重点
比较文学的性质 比较文学中的比较概念与一般比较手法的区 别
思考题
1. 2. 3. 4.
什么是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什么是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什么是比较文学、它有哪些特性? 什么是比较文学、它有哪些特性? 简述比较文学与比较方法的区别? 简述比较文学与比较方法的区别? 比较文学的意义何在? 比较文学的意义何在?
二、比较文学的性质
比较性 文学性 超越性 边缘性 文化性
比较不是比附, 比较不是比附,比较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比较方法
三、比较文学的意义
加深对世界文学的整体性和民族文学的独特 性认识 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开辟新的途径, 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开辟新的途径, 开阔研究视野 借鉴他国文学创作的经验, 借鉴他国文学创作的经验,促进我国社会主 义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 使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教学更加生动易懂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性质
本章学习要求
明确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明确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比较文学的定义以及比较文学的性质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 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以及文学和其它艺 术形式、其它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 术形式、其它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比较文学的目的与意义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与视角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途径,有助于拓展文学研究的领域和深度,推动文学研究 的发展。
增强跨学科研究的能力
比较文学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语言学、历史学、 哲学、艺术等,有助于培养研究者跨学科研究的能力,提 高综合素质。
CHAPTER 02
比较文学的目的
促进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比较文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
CHAPTER 04
比较文学的方法与技巧
文本比较研究
文本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揭示其共同点和差异, 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文化交流与对话
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比较文学研究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不同国家、民族之 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推动文化多样性保护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各种文化的 独特性和多样性。
搭建多元文化的对话平台
比较文学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搭建一个平等、开放的对话平 台,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跨文化对话
比较文学研究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 对话,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文化外交
比较文学研究可以为文化外交提供理论支撑和实 践指导,推动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世界和平与发展
通过比较文学研究,可以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交 流与融合,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THANKS
[ 感谢观看 ]
文学研究深化
拓宽文学研究视野
比较文学研究可以将文学研究视野从单一文 化拓展到多种文化,更全面地理解文学的本 质和价值。
挖掘文学作品的多元意义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影响研究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对社会、文化、个人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领域。
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研究者希望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探讨文学对人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并研究这种影响的相似之处和差异性。
首先,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传统与价值观。
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些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会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下人们对于人生、道德、伦理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这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文学作品对读者情感和思想的影响。
文学作品通过艺术手法将人物形象、情节、意象等呈现给读者,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对不同读者的影响,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学作品如何触动人们的情感,如何引发他们的思考,如何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
这对于研究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以及对文化、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文学作品对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的影响。
文学作为一种表达和传递思想的艺术形式,常常反映和批判社会现实,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学在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方面的作用。
这对于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还有助于人们认识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
文学作品要想影响人们,首先需要被传播和接受。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受欢迎程度、接受程度以及影响力的差异。
这对于文学教育和文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是一个涉及文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探讨文学对社会、文化、个人的影响。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对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认识文学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研究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以及对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的影响,以及了解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具有重要意义。
_比较文学的目的与意义解读

Othello Act V, Scene 2 A bedchamber in the castle
Dssdemona in bed asleep; a light burning. [Enter Othello] Othello. It is the cause, it is the cause, my soul,—Let me not name it to you, you chaste stars!—It is the cause. Yet I'll not shed her blood; Nor scar that whiter skin of hers than snow, And smooth as monumental alabaster. Yet she must die, else she'll betray more men. Put out the light, and then put out the light: If I quench thee, thou flaming minister, I can again thy former light restore, Should I repent me: but once put out thy light, Thou cunning'st pattern of excelling nature, I know not where is that Promethean heat that can thy light relume. When I have pluck'd the rose, I cannot give it vital growth again. It must needs wither: I'll smell it on the tree. [Kissing her] Ah balmy breath, that dost almost persuade Justice to break her sword! One more, one more. Be thus when thou art dead, and I will kill thee, And love thee after. One more, and this the last: So sweet was ne'er so fatal. I must weep, but they are cruel tears: this sorrow's heavenly; It strikes where it doth love. She wakes.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学科领域。
简单来说,世界文学研究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作品,而比较文学则是将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世界文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反映了不同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和情感。
世界文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深入理解人类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比较文学则强调了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它不仅仅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进行简单的比较,更是将它们放置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作品的大背景下,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和影响力。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文学作品和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深入探讨文学作品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非常丰富。
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都强调了跨文化的对话和交流。
这涉及到语言、文学形式、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分析。
在实践层面,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都需要研究者具备多语言和跨文化的背景知识,同时也需要致力于推动文学作品的跨国翻译、传播和接受。
总之,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是面向全球的,充满挑战和机遇的。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欣赏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作品,促进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 1 -。
简述比较文学的意义

简述比较文学的意义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学科,它对于文学研究和人类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文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索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共性,深入思考文学的本质和价值。
比较文学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文学视野。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种类和风格的文学作品,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
比较文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文学作品中的共性和普遍性,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共同的文化和情感。
比较文学有助于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不同作品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比较文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作品中的隐含信息和象征意义,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通过比较文学,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提升对作品的解读能力。
比较文学也有助于促进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
通过比较文学,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学传统中的创作技巧和艺术手法,激发我们对于文学的创作灵感。
比较文学可以打破文化的隔阂,增进各国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欣赏。
比较文学也有助于推动文学研究的发展。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进一步推动文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比较文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全球化的文学研究视野,促进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比较文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本身,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学作品对于社会和人类文化的影响。
比较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拓宽我们的文学视野,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推动文学研究的发展。
通过比较文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国家和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拓展我们的思维视野。
比较文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更在于对人类文化的理解和探索。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绪论一、从研究对象和范畴看:三个阶段: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布吕奈尔三人主义二、从价值取向着眼三、比较文学的价值1、对文学研究而言,比较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确立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比较文学,处于对狭隘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研究的不满,后者滞后于当时文学的全欧性与全球性交流的事实。
新的视角:本国文学与他国文学关系的角度新的领域: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之间的关系2、对文学创作而言,比较文学提供了了解与欣赏其他民族文学的理论指导。
比较文学可以提醒创作者注意吸取他国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写作技巧,以推动自己与本国文学的发展。
3、对文化交流而言,比较文学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文化体系互识互证互补,最终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与世界和平。
全球化趋势使不同民族、不同体系之间的文化交流、对话与包容势在必行,比较文学有助于缓解文化霸权与极端民族主义的矛盾,促进文化多元化。
比较文化是“跨文化之桥”(乐黛云语)“自我”和“他者”的认识之道(孙景尧语)四、比较文学和文学比较:两者不等同,并非任何运用比较方法展开的文学研究都属于比较文学:1、两个比较所归属的层面不同:前者是一种比较意识,属本体;后者是一种研究方法。
2、指涉的对象不同:前者前就对象必须跨越国家语言民族学科等界限;后者则不一定跨越;3、使用方法不同:前者除比较法之外,还可使用实证法批评法和阐发法。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国外比较文学学科史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较文学,酝酿于十九世纪20—30年代、形成于十九世纪70—90年代的欧洲,其形成的文化背景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1、思想方面: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全球渗透促成全球意识和比较意识的产生,最终促成文学研究的全球意识与世界胸怀的形成。
2、研究方法方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展,促成揭示事物之间联系的比较研究的形成于比较方法的广泛应用。
3、文学发展方面,各民族文化与文学交流的频繁,促使传统的民族、国别文学研究方式被突破,比较文学应运而生。
比较文学的目的与意义

详细描述
比较文学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欧洲各国文 学之间的相互影响,随着世界各地文化交流 的增多,研究范围逐渐扩展到包括非西方文 学在内的全球各地文学。如今,比较文学已 经成为一个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 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对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CHAPTER 02
CHAPTER 05
比较文学的未来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的比较文学
01
全球化背景下的比较文学研究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促进不同 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0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比较文学研究可以深入挖掘不同文化之间
的共同点和差异,增进文化间的相互认知和尊重。
比较文学研究有助于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
对世界文学发展的推动与影响
01
创新与发展
比较文学研究鼓励对不同文化和 文学传统的探索与创新,有助于 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02
03
融合与借鉴
全球视野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和文学作品, 可以发现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 元素,促进文学的融合与发展。
比较文学培养了研究者的全球视 野,有助于将文学作品置于更广 阔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和评价。
文学研究的新视角与方法
拓展文学研究的视
野
比较文学突破了单一文化或国别 的限制,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 和研究文学,为文学研究提供了 新的视角和方法。
丰富文学批评理论
比较文学借鉴和融合多种文化理 论和方法,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更 丰富和多元的理论基础。
创新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鼓励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将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哲学、 艺术等相结合,推动文学研究的 创新与发展。
比较文学的目的
跨文化理解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范文:比较文学课后答案比较文学课后答案第一章1、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
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特征:首先,流传学研究的“文学关系”是多元文学关系。
梵·第根对这一点有经典的阐述,他把这种关系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上”。
其次,流传学具有实证性。
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建立在事实性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所谓“关系”。
这种研究既然是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展、流变,又要注意这种传承流变与横向的各种关系。
2.举例分析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性。
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就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的典范。
它先是经历了在英法两国的流传与接受,约两个世纪以后它又“返销”中国,即1990年天津人艺又把它作为西洋话剧的《中国孤儿》搬上舞台。
于是作为起点的中国古代戏剧作品《赵氏孤儿》,经历了在法国、英国的改编和再创造,最后又返回它的故乡。
《赵氏孤儿》在中、法、英三国的流传中存在着两种方式:一是双向互动直线式交叉影响。
英国人通过法国而认识中国文化。
曾经有学者指出,英国剧作家谋飞的《中国孤儿》,是根据伏尔泰的改编创作的,在角色、场景和台词上不少地方与伏氏相同或相似,但谋氏之作在结构上更多的是直接取材中国的《赵氏孤儿》。
可见,作为放送者的《赵氏孤儿》在英国人那里变成了接收者,即它接受了法国的《中国孤儿》和中国的《赵氏孤儿》的影响,形成了它与法国、中国戏剧之间的互动,呈现出一种交叉影响和互动关系。
二是双向互动的循环交流。
从中国的《赵氏孤儿》到伏尔泰的《中国孤儿》,直至再返回中国,这既是一种循环互动,也有交叉影响。
如果说,伏尔泰的《中国孤儿》是“请中国人”给“法国人上道德课”,那么20世纪末《中国孤儿》回到“娘家”,就是“请法国人给中国人上艺术课”,-—《中国孤儿》不仅以全新的面貌再现舞台,而且“反转来影响着我国艺术家的戏剧意识和戏剧思维”,即作为放送者的中国又变成了接收者。
3、渊源学的定义是什么?包括哪些研究方法?渊源学: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学的研究范畴。
它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1、首先,从影响的方式来看,“印象”对作家自身来说是比较直接的一种体验,这会进而影响到他的创作实践。
印象在作家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从印象角度来对文学渊源进行追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对印象渊源进行的研究可以按照时间的长短大致分为几类:旅行、旅居、游学、留学等。
2、其次,从影响的方式来说,还包括对口传渊源的研究。
也就是说,渊源学是研究通过口头传播方式而造成的文学影响和渊源关系,也就是研究外国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对作家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和渊源关系。
4、请结合渊源学的具体研究实例,分析渊源学和实证研究有什么样的关系?5、什么是媒介学?媒介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哪些?媒介学是与渊源学相对的一个与影响研究有关的术语,它是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国作品进入本国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6、比较文学媒介学研究的新视点有哪些?第二章1、文化过滤的定义是什么?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为什么说文化过滤必然导致文学误读?请结合两种语言互译中的具体实例来予以说明。
1.文化过滤体现在文化交流的始终,那么误读也必然伴随着对外来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之中;2. 文化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会因文化过滤的原因而造成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这样也就会因发送者文化与接受者文化的差异而造成影响误差,或者叫做创造性接受,这样就形成误读;3.美国文艺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误读理论”与他的《影响的焦虑》(1975);4.误读是“文化过滤”过程中诸多因素合力的产物,如接受者或阅读者的主体性因素(自身的文化传统、个人的思维方式);从理解的历史性来看,一部作品进入另一种语言文化之中,不仅存在地域上的差异,也意味着跨越历史时空的错位。
5.文学误读是文学创新的重要因子之一。
3、为什么说译介学属于文学变异研究?影响研究注重的是以实证的方法描绘出文学影响的路线,而深受语言学转型之后的欧洲理论影响的译介学却并不试图通过探幽发微或缜密考证来指出误译对目标文化的影响。
影响研究的理论前提之一是将源文化视作主体,目标文化视作客体,以原文为中心,而仅把翻译作为工具;而译介学却恰恰相反,它的前提是误读和误译,因此翻译必然产生变异,值得深究的是这些变异产生的原因及历史文化语境。
可见,译介学既然不同于媒介学,也就不应再囿于影响研究的框架之中。
因此,继续突破影响研究的范式,从文学变异学的视角研究翻译问题,不仅会促进译介学的发展,同时也对更新比较文学的学科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故本教材不仅将译介学纳入文学变异性研究的框架之内,而且从这一全新视角出发,重新界定译介学。
我们认为,译介学是比较文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即“创造性叛逆”)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4、译介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A、翻译理论研究。
要重估翻译的价值,就必须重新界定翻译与原文之间的关系,将翻译从原文的阴影中解放出来。
有几位重要的理论家对解决这个问题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比如雅各布森、本雅明以及雅克·德里达。
尤其是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翻译观颠倒了传统译论关于原文与译文关系的论说,从而彻底将翻译从原文中拯救出来。
B、翻译文本研究译介学的译本研究包括译本与原文的对照、不同译本的比较、译本的变异等方面。
但是,译介学的这些研究与传统译学不同在于,译介学的研究诉求并不在于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它将翻译的叛逆视为必然而不是过错,所以它对译本的细读与勘校。
C、翻译文学史研究(1)翻译文学史研究的历史1938年,阿英写作了章回小说体的《翻译史话是文学翻译史的圭臬之作。
(2)翻译文学史关注的问题。
5、怎样理解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变异性特征?5、简述形象学中的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
(1)狂热。
在这种关系形态中,注视者建构的异国形象已完全被理想化,具有浓厚的天堂般的幻象色彩憎恶。
(2)憎恶。
在这种关系形态中,在憎恶心理的驱使下,注视者在极力丑化、妖魔化他者形象时,也建构了一种凌驾于他者之上的无比美好的本土文化的幻象。
(3)亲善。
它与“狂热”要求的对他者的完全顺应不同,也与“憎恶”要求的对他者粗暴的同化不同,它认为他者处于与注视者既不更高、也不更低的地位,二者构成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交流的关系。
6、柏拉图的“迷狂说”和严羽的“妙语说”P225“不涉理路”,但他主张非理性的灵感要与理智辩证统一。
二、狂热与虚静。
“述狂”是一种热烈激越的灵感状态,当诗人陷入“迷狂”时,就会达到狂欢的境界。
而“妙语”则是一种平静的心理状态,是长期积累中,在宁静中慢慢悟入。
三、神赐与积累。
述狂说宣称灵感是神赐的,而妙语说则强调灵感来自平时的积累。
8、接受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A、同一文明下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的作品接受变异。
B、不同文明下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的作品接受变异。
C、平行研究中的接受变异。
9、什么是文学的他国化?文学的他国化是指一国文学在传播到他国后,经过文化过滤、译介、接受之后的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体现在传播国文学本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已经在根本上被他国——接受国所化,从而成为他国文学和文化的一部分,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文学的他国化,文学的他国化研究就是指对这种现象的研究。
10、文学他国化必须立足的基点是什么?为什么?文学的他国化必须立足于接受国的文学传统和民族欣赏习惯,否则,文学的他国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文学他国化必须以接受国文学的文化规则、话语方式亦即思维和言说的方式为基础。
如中国的寒山诗在美国的遭遇就是典型的文学他国化的现象。
文学他国化必须立足于接受国的原因还在于,文学被他国化以后必然会参与到接受国本国文学的更新与再创造,如果不立足于接受国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规则就只会出现我们前面提到的对传播国文学的全盘照搬和生搬硬套,这样,文学的他国化不仅不可能发生,还会使得接受国的文学失去自身的文学品格,从而也就无法在世界文苑立足。
那么,在文学的他国化过程中,接受国如何以本民族的文化规则和思维方式为主呢?首先就是接受国必须充分认识到本国文学传统的重要性,尊重本国的文化规则和话语言说方式。
其次,接受国在坚持本国文学文化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文学和外来文学的特点,对外来文学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再次,文学的他国化研究还应该注意,文学的他国化必须与接受国当下的语境或者说是文学要求第二篇范文:比较文学学习心得中文0993大魔王 2022959036比较文学学习心得一学期的《比较文学》学习,在此,即将告一段落。
而对于这个《比较文学》本科期间不深讨的课程,一学期的时间,或多或少有些心得和自己的想法。
开课处,老师说道,《比较文学》目前还是一门不成熟,虽然《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学关系的研究,即使它最早出现在法国,但是,至今,比较文学还是一门没有取好名字的学科。
前几天一个在北京同样学中文的朋友跟我说:“比较文学太不成熟了,学科出现到现在有70年的历史,最多可以算作100年吧。
”关于这个历史长短,我没有去研究过,更没有仔细论证过。
但是,我觉得,比较文学这个学科不成熟与它的历史短似乎是毫无关系。
比较文学之学科不成熟是因为“研究群体”的票友性质,不具有井岗山精神。
我本来就对比较文学这个学科没什么好感(对其它带有“比较”二字的学科也一样),真不知道比较来比较去最终能得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来。
本来“比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好的,但现在好像都为比较而比较了,还成了一门显学。
国内的比较文学研究很浮躁,绕来绕去,都没有抓住重点和实质。
好在我们的朱老师的讲课极为生动,虽然《比较文学》本身是比较枯燥,但老师总会引申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后回过头再来讲解课本内容。
于是,先前对《比较文学》比较消极的想法,慢慢的就殆尽了。
那么,我先说下我学到的关于《比较文学》。
所谓比较文学呢,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