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件:影响研究举隅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及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及研究方法

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
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
(J.T.Shaw, “Literary Indebtedness and Comparative Literary
Studies.”)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日尔蒙斯基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角度,对影响 的发生、接受影响民族自身原因和接受的方式, 作了比较精辟的论述: “任何影响或借用必然伴随着被借用模式的创 造性改变,以适应所借用文学的传统,适应它 的民族的和社会历史的特点,也同样要适应借 鉴者个人的创作特点。”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因此,“影响”不是如影随形、如响应声式的机 械、被动的接受,而是内在包含了接受者一方的 内在需求和主动选择。 影响研究应与接受研究相结合,考察接受者接受 了哪些影响,为何接受这些影响,又是如何在创 作中转化的。
二、对“影响研究”的重新认识
“在每个个体的文化选择中,中国文化和外国文 化的界限是极不明确的,中外文化的差别只在 他们的阅读活动中才是相对明确的,一旦进入 实际的文学创作,它们就在创作过程中溶解了。 在每一个可资分析的创造品中,都同时有个人 的、中国传统的和外国的三种因素同时发挥着 自己的独立作用,但三者又是不可分的。” (王富仁:《对一种研究模式的质疑》) 中国意识流小说所受影响的多种来源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trans.byty Press, 1973, P.31.)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约瑟夫· T· 肖:“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 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
法国学者的著作
戴斯克特:《让· 雅克· 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 (1895) 巴登斯伯格:《歌德在法国》(1904)、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1927) 阿扎尔:《法国在意大利的影响》(1934)

比较文学_曹顺庆_影响研究85页PPT

比较文学_曹顺庆_影响研究85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比较文学_曹顺庆_影响研究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 梵第根
从无中选择是不可能的。
二、影响研究的范围
(一)作家作品的实际联系和影响 (二)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互相呼应和影响 (三)文学史上的外来渗透和对外影响
三、影响产生的条件
(一)接受国的社会环境 (二)接受国的艺术传统、欣赏习惯 接受国的艺术传统、
(三)被影响者个人的内在条件
四、影响的类型
二、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
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两类:类比和对比。 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两类:类比和对比。
类比指研究“ 类比指研究“两部没有必然关联的作品 指研究 之间在风格、结构、 之间在风格、结构、语气或观念上所表 现的类同现象” 现的类同现象”,即考察相互间没有关 联的作家作品间的相似之处, 联的作家作品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 其共同性。 其共同性。
经过路线 起点——————————————终点 起点 终点 放送者 传递者 接受者 流传学 媒介学 渊源学
六、影响研究的局限
影响研究偏重于事实联系,忽略了作品的整 体性和作家的创作个性。 影响研究强调实证,使其范围受到限制。
第二节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 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 文学的研究。 文学的研究。
一、何谓“影响” 何谓“影响”
比较文学的“影响”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 “影响”概念的区别:比较文学的“影响”不是 自发产生的,而是在外力作用下的结果。
影响与接受 影响与模仿 影响与类同
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 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 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一种心智的产物是很少孤立的。不论作者有意 无意,像一幅画,一座雕像,一首奏鸣曲一样, 一部书也是归入一个系列之中的,它有着前驱者, 它也会有后继者。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一、概要本文旨在探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这一重要领域的新发展和特点。

影响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探讨一种文学作品对另一种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影响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影响研究的定义和内涵:将简要阐述影响研究的起源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影响研究的类型与方法:介绍影响研究的各种类型,如文学影响、文化影响等,并探讨其常用的研究方法。

影响研究的现实意义:分析影响研究对于促进文化交流、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以及推动文学创新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1.1 背景及意义比较文学研究,作为国际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门跨文化、跨学科的重要分支,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与变革。

最初的比较文学研究主要聚焦于文学作品的跨文化、跨语言、跨体裁的比较分析,其目的是探讨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影响研究”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

这一趋势的发展,不仅源于比较文学研究的自身需求,更是在更大背景下对文学交流与文化传播现实的回应。

在多元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今天,如何重新审视和理解文学作品之间的影响关系,成为了比较文学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

“影响研究”不仅仅是对传统文献学的回归,更是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冲突的深刻反思。

它关注的是文学作品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反过来塑造和改变原来的文学传统。

这一研究视角的引入,无疑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刻的洞察力。

“影响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方法,仍然在推动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愈发频繁,文学作品之间的影响与反影响关系也愈发复杂。

深入研究“影响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揭示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比较文学(六章内容)选修PPT课件

比较文学(六章内容)选修PPT课件

四: 学 习 比 较 文 学 的 必 要 性
1、文化转型的时代 范式 改变
2、全球化语境
什么是全球化? 一体化概念 文化能否一体化 全球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3、多元文化语境
五、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 1、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2、有助于拓展人民的精神世界; 3、有助于从他人的观点更好地了解
自己; 4、有助于世界文学的建构与更新。
1、跨(异质)文化 2、折衷精神 3、阐发研究
第二章 本 体 论
一、法国学派关于比较文学概念的定义:
真正的“比较文学”的性质,正如一切历史学科的特 质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 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 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总之, “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了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 得一个科学的涵义的。而那对于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写 的两种或许多种书籍、场面、主题或文章等所有的同 点和异点的考察,只是那使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影响, 一种假借,以及其他等等,并因而使我们可以局部地 用一个作品解释另一个作品的必然的出发点而已。
实证主义 影响
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关注外部事实联系
新批评 影响
美国学派韦勒克平行研究:关注文学内部
解构主义 影响
跨学科突出:在新的台阶上转向对文学外 部的重视
二、 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几个重要人物)
•在这一学科具有开创性的学者是戴克斯 特;
•在该学派形成过程中,巴尔登斯伯格是第 一个系统地采用严密考证方法研究外国文 学对法国文学影响的学者;
三、 美国学派与平行研究 一、美国学派的形成及基本主张
强调的没有明确的渊源关系的文学、文化 现象之间的研究。主张研究重点应该放在 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宗教 和艺术等与文学的关系方面。

比较文学课件: 影响研究1

比较文学课件: 影响研究1

3.“影响”和“类同”。 影响” 类同” 类同” “类同”指没有任何联系的两部作品 在风格、结构、情调等方面的近似。 在风格、结构、情调等方面的近似。 影响”的产生, 而“影响”的产生,必须有时间上的 先后、因果上的机遇等,也就是说, 先后、因果上的机遇等,也就是说, 它需要有明确的事实作为依据, 它需要有明确的事实作为依据,并且 能够得到实证。如果不能实证, 能够得到实证。如果不能实证,就不 能说前者对后者产生了影响。 能说前者对后者产生了影响。
而有的作品读者很少,却对某一时期 而有的作品读者很少,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丁的长诗三部曲 神曲》 长诗三部曲《 但丁的长诗三部曲《神曲》,无论在 中外,其读者都相当少;但是, 中外,其读者都相当少;但是,从波 特莱尔到艾略特的作品中, 特莱尔到艾略特的作品中,都依稀可 见其影子。在长诗《荒原》中,伦敦 见其影子。在长诗《荒原》 深陷在罪恶深渊中的情景, 深陷在罪恶深渊中的情景,就不禁让 人们联想到“地狱篇” 人们联想到“地狱篇”中所描写的情 景。
因此, 我们可以给其下一个定义: 因此, 我们可以给其下一个定义:所 影响” 谓“影响”,是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 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思想与艺术 因素, 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 程中去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程中去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一是“外来性”,在本民族的文学传 一是“外来性” 统中无法得到解释。 统中无法得到解释。 二是“融入性” 二是“融入性”,的确是在新的作品 中发生了变形。 中发生了变形。
西方文学批评中的结构主义、解构主 西方文学批评中的结构主义、 原型批评、精神分析批评、 义、原型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女性 主义批评、生态批评、新批评、 主义批评、生态批评、新批评、读者 反应批评等, 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 反应批评等,在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 学文学批评中,产生重大影响。 学文学批评中,产生重大影响。有中 国学术期刊网上的数百篇“ 国学术期刊网上的数百篇“某某批评 在中国”论文为证。 在中国”论文为证。许多批评家都承 认自己与西方文论关系密切。 认自己与西方文论关系密切。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1[2]PPT课件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1[2]PPT课件
8
六 、影响研究
▪ 1、流传学研究。 ▪ 2、渊源学研究。 ▪ 3、译介学研究。 ▪ 4、媒介学研究; ▪ 5、形象学研究。
9
七、平行研究
▪ 1、题材学研究。 ▪ 2、主题学研究。 ▪ 3、文类学研究。 ▪ 4、艺术结构研究。 ▪ 5、比较诗学研究。
10
八 、跨学科研究
▪ 1、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 2、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 3、文学与人文学科的关系。 ▪ 4、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 5、文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 2、比较文学学科历史上的三个学派。 ▪ 3、比较文学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 ▪ 4、比较文学在东方的复兴与开拓。 ▪ 5、比较文学研究实践与比较文学学
科。 4
三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
▪ 1、有关比较文学理论的36个关键词。 ▪ 2、跨文化研究:“异质话语对话理
论”(曹顺庆)。 ▪ 3、跨文明研究:“异质文化融汇理
11
九、中西文学思潮关系研究
▪ 1、中西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 2、中西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 3、中西自然主义文学思潮。 ▪ 4、中西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 5、中西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12
▪ 6、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 7、中西后殖民主义文学思潮。 ▪ 8、中西唯美主义文学思潮。 ▪ 9、中西表现主义文学思潮。
13
十、中西文学关系研究
▪ 1、中英文学关系。 ▪ 2、中法文学关系。 ▪ 3、中美文学关系。 ▪ 4、中德文学关系。 ▪ 5、中印文学关系。
14
▪ 6、中日文学关系。 ▪ 7、中俄文学关系。 ▪ 8、中拉文学关系。 ▪ 9、中阿文学关系。 ▪ 10、中澳文学关系。
15
小结
▪ 比较文学主要就是研究以上十个方面 的内容,这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历史形态 进行总结的结果;至于未来还会有什么 新成员闯入,不得而知。

比较文学课件ppt课件

比较文学课件ppt课件
比较文学
特别注意
1网上确认课程名单里有自己的名字 ……. ……
目录
第一章 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 第一节 文学 第二节 比较 和 文学 第三节 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第四节 比较文学和其他几个概念的区别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发端 第二节 比较文学在法国的发展-影响研究 第三节 比较文学在美国的发展-平行研究
直到19世纪末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形成学科的三标志:期刊 专著 讲座
1第一本比较文学期刊的出现 1877年匈牙 利的梅茨尔在布达佩斯创办了《比较文学 学报》
2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 1886年英国 文学教授波斯奈特 《比较文学》
3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性讲座的建立 1897 年在法国里昂设立 由戴克斯特担任第一位 比较文学教授
较地理学 比较语言学 学术研究方式、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
1816年 法国中学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第 一次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词 <比较文学教 程>英法意等几种语言的文学作品
1827-1830 法国学者维尔曼 安培等在法 国的大学开设了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非常 设性 罗列不同国家文学知识 缺乏系统方 法)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3
第二节 比较文学在法国的发展
师承关系
布吕奈尔
戴克斯特
贝茨
巴尔登斯贝格
梵第根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
研究对象 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
输出者 传递者 接受者
放送者-- 传递者-- 接受者
A
C
B
渊源学 A B
流传学 A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子:寒蒋 贵
寒 山 拾 得 诗 ( 清 ) 花 之 寺 僧 罗 聘 书
枫 桥 夜 泊 ( 清 ) 俞 樾 书
“寒山”—它象征诗人与大自然“物我两 忘”的结合,他象征永恒的自由与解放。
不会外语的林纾何以成为翻译大家?——译介学
译介学是指对文学翻译、翻译文学及其文化层 面上的翻译研究。
西来东去的“志怪”
二 辟 夜 龙 狐 郎 邪 叉 女 仙 神
加帆车
弥尔顿《失乐园》 途中,它降落在塞利卡那, 那是一片荒原,那里的 中国人推着轻便的竹车,靠帆和风力前 进。
麟庆《鸿雪因缘图记》中的“加帆车” 图
赴欧作客的“赵氏孤儿” 和来华落户的“罗摩衍那”——流传学 流传学研究的是某个作家、作品、某国文学或 文艺运动等在国外的声誉、成就和影响,是从 放送者(起点)出发,旨在寻找其流传终点 (接受者)及其接受影响与变异创新的研究。 在中外文学关系中,广泛存在着中国文学东去 日本、朝鲜或南去越南、南洋以及西去欧洲等 地的流传情况。
泉 州 开 元 寺 “ 像齐 天 大 圣 ” 猴 行 者
孙悟空京剧脸谱
哈奴曼皮影戏形象
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猴王哈奴曼 《西游记》孙悟空白描形象
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形象
印度“哈妈曼”绘画形象
飘洋过海的寒山诗——媒介学
媒介学是主要研究不同国家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联系 的方法、途径与手段及其规律的影响研究。
《赵氏孤儿》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 《西游记》孙悟空与《罗摩衍那》哈奴曼之“渊源”
赴欧作客的“赵氏孤儿”
1755年时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剧照 (勒甘饰成吉思汗,克莱朗饰伊达梅)
京剧《赵氏孤儿》剧照 马连良饰程婴(右)
孙悟空与猴王哈奴曼形象比较
有关研究,猴行者原始形 象是从泉州登陆而在中国 发展诞生并传播开的。 根据泉州人的讲古描 述,西塔上的猴行者是这 样的:目目周圆圆,鼻鞍 凹凹,嘴口尖嘟嘟,嘴边 凸腮腮,头壳套金箍,耳 仔挂耳环;顶身穿皮毛直 裰,项颈挂念珠,一直垂 到腹肚;裤腿扎绑带,脚 穿罗汉鞋;腰间左边挂一 卷经书一个葫芦,手卷到 肩头,露出发达的肌肉; 左手一支鬼头大砍刀,刀 尖指向右角,刀柄尾头有 一条丝带套在左手腕;右 手屈在胸前,用拇指和食 指捏一粒念珠。
(一)个人媒介。这是指将一国文字或他国文学介绍、 传播到另一国文学中去的译者、作家或其他人 员,他也可以是“接受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 者。 (二)团体或环境的媒介。这种超越了个人并由团体 或环境、场所进行的各国文学文化的介绍传布 有:文学社团或文学派别的媒介、“沙龙”客 厅或文学集会的媒介,官方(或宫廷)和开放 城市的媒介等。 (三)文字媒介。
从“原著中心论”到“译文中心论”。 钱锺书对林纾翻译的评价。
第七讲 影响研究举隅
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 ——渊源学
赴欧作客的“赵氏孤儿”和来华落户的“罗摩衍 那” ——流传学 飘洋过海的寒山诗 ——媒介学 不会外语的林纾何以成为翻译大家? ——译介学
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 ―― 渊源学
我们需要细微而又实在地考辨,并从思想、感情、时 代、社会、心理、风尚等众多方面,历史整体地来分 析探讨影响与接受的复杂情况。 渊源学的研究任务: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文 体、人物、情节、风格、语言、技巧和创作方法等的 来源,以及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的源头。 特点:从各国语言文学有因果联系的终点或接受者出 发,去探求影响的放送者或起点的研究;它可从本国 立场出发,也可从他国立场出发,目的是在考察一个 作家或一种文学所曾吸取或改造过的外来因素之源头。 1. 志怪(图) 2.加帆车(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