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第一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合集下载

第1课_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1课_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从印度内部地形结构所形成的印度地理特点的差异性上,我 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疆界上,高山、大河、森林、沙漠 及高原的阻隔容易形成一个个“蜂窝状”的文明单元,也会导致 印度在人文上形成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并存的局面,这样的 天然屏障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蒋敬《印度文明分散性特征研究》
• 巴:楔形文字、史诗、60 进位 • 埃:数学、纸莎草、象形文 • 印:佛教、1-9数字、史诗 • 希:戏剧、演说、哲学、文字
探究轴心时代文明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把公元前800—公元前200称作“ 轴心时代 ” 。 他认为在这一时期 ,中国 、 印度 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 、人与人的关系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等重大问题 ,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 。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 ,深刻影响了此后各个文明的发展。
古埃及:长期 统一、政权较 为稳固、航行 便利、生活较 惬意
观的文明。—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探讨——文明多元的原因
材料3:从印度的外围来看,古代印度北靠喜马拉雅山和兴都 库什山脉作天然屏障、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 海,这种“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导致印度在地理上 自成一格。
★主题升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 对待世界多元文明,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 促进世界文明的共同前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明的产生 与早期发展
本课小结
文明的产生
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标志:阶级、国家、文字、城市
——摘自李剑鸣:《文明的概念与文明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31张)【课件15】 (1)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31张)【课件15】 (1)

早期 城市
2、文明的产生
定居 农业、畜牧业 手工业 生活
分工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
商业
剩余产品的产生
私有制的产生
阶级出现
阶级斗争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
国家形成,文字出现 文明诞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世界文明史》(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 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 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 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结语 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 亡 …… 他 的 城 市 将 毁 灭 , 人 民 将 离 散 , 王 国 将 更 换 , 他 的 名 字 将 永 远 被 人 遗 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斯塔夫利阿诺斯
(三)印度河、恒河流域
30º结合地图ຫໍສະໝຸດ 考:与西亚北 非的地形相比,印度自然 环境有什么不同之处?
23º26" 20º
10º
时间 地域范围 自然环境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文化
印 度 河 文 明
公元前 6世纪, 恒河流 域形成 一系列 国家
南 亚 印 度 河 和 恒
城邦,小国寡民,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
东临爱琴海, 管理
海岸线曲折,
多山少平
斯巴达实行少数人
原。。
掌权的寡头政治;
雅典实行多数人掌
权的民主政治,公
民有出席公民大会
9%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

结合地图 思考:与 西亚北非 的地形相 比,印度 自然环境 有什么不 同之处?
时间
地域 范围
自然环境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文化
文字:象形文字
公元前
古印度是指
印 6世纪, 南 喜马拉雅山
度 恒河流 亚 以南的整个 种姓
河 域形成 文 一系列 明 国家
印 南亚次大陆。 制度 度 印度河流域 河 有着茂盛的 和 热带森林,
“对于最初人类文明出现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国家制度的确立, 文字、文献的形成,冶金业及制作金属工具的普及,城市建筑 的设置等四个方面。” ——《质疑四大文明古国》陈明远(44—45页,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 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 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 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 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 出的一大发明。
材料一: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看……(两河流域)处在西亚北非大干旱地带,雨 水稀少,农作物主要靠引河水灌溉。……(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处在亚欧非的交 通要冲地带,呈开放状,与外界联系相当方便。因此,古代各民族在这里往来、 冲突、混杂,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承袭的现象特别突出。 ——《人类六千年(上)》刘景华(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50页)
东海多临岸山爱线少琴曲平海折,,具民邦有特小征国的寡城
原。。
斯巴达实行
哲学: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
文学:神话、戏 剧
少数人掌权
的寡头政治; 雅典实行多
历史:希罗德首 创“历史”一词
数人掌权的
民主政治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 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 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 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文明都具备这 些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 的文明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斯塔夫利阿诺斯(吴 象婴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105—106页)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教学课件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教学课件

奴隶制
原始民主、平等的社会被阶级社会取代,出现了阶级压迫,这是历史的倒退吗?为什么? 提示:判断:不是。原因: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说明人类进入 到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4.国家的出现 (1)公共权力出现: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 国 家 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2)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文字 产生了。
金字塔 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不同的古代文明都出现了文字,你认为文字有何价值? 提示:价值: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文字通过书面语能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 活动,有助于文明的传承;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重点 认识各文明古国发展 的不同特点。
目录
Contents
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条件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人类最早在西亚、南亚、 中国和中南美洲出现了原始农业;人类还驯养了羊、猪 和牛等动物。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条件
D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目标素养
1.了解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一般情况,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能力 2.了解世界各地古代文明早期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3.认识世界各地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条件,培养时空观念
知识概览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1)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 大麦 、小麦和豆类作物。 (2)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 的 玉米 和南瓜等。 (3)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最初的 农业 和 畜牧业 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讲义】第一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讲义】第一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一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设计者:喵君课程标准: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

并非所有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对于最初人类文明出现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国家制度的确立,文字、文献的形成,冶金业及制作金属工具的普及,城市建筑的设置等四个方面。

——《质疑四大文明古国》以上材料,判断文明出现标准有哪些2.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

……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

……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中文明产生的过程是怎样的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文明地区自然环境有什么样的特点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击平原——美索不达米亚。

古埃及:东部有西奈沙漠而西临利比亚沙漠,北有地中海,干旱少雨。

但流经这一区域的尼罗河每年均有泛滥而且准时,泛滥而不成灾。

印度河:古印度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有着茂盛的热带森林,雨水丰沛。

古希腊: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多山少平原。

1.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从地理位置看,适合发展农业,为两河文明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苏美尔地区,出现一些列城市和国家,阿卡德帝国和亚述帝国都是在两河流域崛起的奴隶制帝国;尽管战争不断,但是两河流域依然创造了先进的文化,比如宏大的建筑物(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天文学观测,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社会发展,记录信息的的需要,楔形文字应运而生;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

历史 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历史 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原始社会,人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2、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后,人类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3、农业的发展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并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4、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发展为早期城市。

5、剩余产品的出现,推动阶级产生和社会分化,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国家开始形成。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西亚两河流域(巴比伦文明) 大河(农耕)文明⑴公元前4000 年左右,开始向文明过渡。

⑵约公元前2900 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⑶约公元前18 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⑷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最早的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发明60进位制。

2、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埃及文明) 大河(农耕)文明⑴公元前3100 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⑵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类似宰相官员处理政务、州长)。

⑶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消耗了大量社会财富,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

⑷文化:象形文字、太阳历、能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纸莎草3、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印度文明) 大河(农耕)文明⑴古代印度文明最初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到公元前6 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⑵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⑶公元前6—前4 世纪,北印度产生了多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影响最大的是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冲击了种姓制度。

4、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希腊文明) 海洋文明⑴公元前8—前6 世纪,城邦兴起,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⑵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

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

⑶古希腊文化:神话、悲剧、喜剧,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

2.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1)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

(2)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芋头、水稻、粟、玉米、南瓜等。

(3)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3. 农业、手工业的分工(1)原因:农业的发展,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

(2)作用①促进了产品的交换和贸易。

②让一部分人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③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4. 私有制的出现(1)原因①客观: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

②主观: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

(2)结果: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5. 国家的形成(1)背景:一些部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资源常常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

(2)结果:①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

②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自然地理环境: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苏美尔时代: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3)古巴比伦王国时期①统一: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②政治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③《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

2. 古代埃及文明(1)地理环境: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埃及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解析版)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解析版)

1.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A.两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和长江流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大文明古国中第一个为古代埃及,诞生于尼罗河流域。

2.人类最早的文明一般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

下列人类古代文明中,发源于非洲地区的是A.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C.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D.古代黄河流域文明【答案】C【解析】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黄河流域文明属于亚洲地区,均可排除。

3.“公元前 4300 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人们发明出一套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形式,后来发展成楔形文字,同时他们制定了最早的法律条文,发明了车轮。

”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A.尼罗河流域B.爱琴海区域C.印度河流域D.两河流域【答案】D【解析】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由此可知,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两河流域,故D项正确。

4.诞生象形文字与金字塔两大文明成果的地区是A B C D 【答案】B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解析】象形文字与金字塔都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而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畔,故选B项。

5.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这一规定出自A.古代印度B.古代中国C.古巴比伦王国D.古代埃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刹帝利”“ 婆罗门”“ 吠舍”“ 首陀罗”可知,这一规定体现了印度的种姓制度,故选A 项。

6.宗教是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

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背景是受苦受难的犹太人渴望得到“拯救”B.它宣扬“众生平等”是为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C.它的创始人是汉谟拉比D.主要传播地区是西亚和北非【答案】B【解析】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高下分明得我等级体系,赢得了大批信众,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故选B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设计者:喵君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
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

并非所有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对于最初人类文明出现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国家制度的确立,文字、文献的形成,冶金业及制作金属工具的普及,城市建筑的设置等四个方面。

——《质疑四大文明古国》以上材料,判断文明出现标准有哪些
2.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
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

……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

……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中文明产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文明地区自然环境有什么样的特点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击平原——美索不达米亚。

古埃及:东部有西奈沙漠而西临利比亚沙漠,北有地中海,干旱少雨。

但流经这一区域的尼罗河每年均有泛滥而且准时,泛滥而不成灾。

印度河:古印度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有着茂盛的热带森林,雨水丰沛。

古希腊: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多山少平原。

1.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
从地理位置看,适合发展农业,为两河文明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苏美尔地区,出现一些列城市和国家,阿卡德帝国和亚述帝国都是在两河流域崛起的奴隶制帝国;
尽管战争不断,但是两河流域依然创造了先进的文化,比如宏大的建筑物(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天文学观测,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社会发展,记录信息的的需要,
楔形文字应运而生;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

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巴比伦后来被波斯帝国征服
2.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埃及文明的开始,也是散落在尼罗河周边众多的小城镇,分为北部埃及,和南部埃及,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在埃及,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法老陵墓金字塔,消耗了大量社会财富,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

建造金字塔和社会发展(经济)的需要,数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金字塔的建造,证明埃及人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
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规定了一年的天数,播种和收获的时间。

古代埃及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

尼罗河的特产纸莎草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后期发展,被波斯和罗马帝国征服
3.印度河、恒河流域——印度文明
每次外来民族的人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份。

他们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使之不断更新,不断丰富。

与此同时,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

……印度曾被称为是“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另外,印度目前使用的语言共有18种之多,并且每种语言都包含有其他语言的些许成份。

——《浅论印度文明的特征》刘湍康
种姓制度: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早期佛教作为反婆罗门教、反旧传统而出现的新宗教,首先它否定婆罗门教关于神能主宰人的命运的说教,……其次,他还针对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个瓦尔那的学说,提出瓦尔那起源于社会职业分工的学说。

……再次,早期佛教还主张消除宗教领域的不平等,提出了“众生平等”的口号,认为各等级的人都可以削发为僧,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而解脱苦难。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

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种姓制度:乖蹇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佛教文化
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
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创造了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

4.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希腊与前其他地区文明相比,这一地区与前几个地区地形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城邦制度:
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他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

城邦居民的主体是拥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民集体。

城邦公民一般指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出身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及外邦移民则被完全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

……人们因此把古希腊城邦比喻成“男性公民的俱乐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
政治: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和自由的社会环境 经济:促进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 文化:平等互利的观念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汲取、借鉴东方文明成果
古希腊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
希罗多德:
公元前5世纪(约前480年─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

修昔底德:
(约公元前460-公元前400/396年),雅典人,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和雅典十将军之一,以其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而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哲学家: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贤人”统治国家
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探究:认识不同时空条件和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的联系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

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

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

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概括材料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试分析形成这种共同认知的原因所
在。

共同之处: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形成原因: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各大文明区域范围有限;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大文明相对孤立、分散。

小结:
练习:
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答案:D
2.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

这主要反映了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
D.国家开始形成
答案:B
3.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
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A
4.“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材料表明古代印度
A.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C.社会普遍信奉佛教
D.已形成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B
5.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
答案:A
6.下面是古代雅典居民政治身份结构图。

下列选项中与雅典这种居民结构直接相关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B.外邦人占一定比例有利于民主的发展
C.奴隶众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D.自由民从事工商业造成小国寡民状态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