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单元设计
精益单元线建设方案

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 争力。
02
精益生产理念概述
精益生产的发展历程
起源
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旨 在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传播与发展
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精益生产逐渐传播到全球制 造业,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现代生产管理模式。
精益单元线建设方案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精益生产理念概述 • 单元线建设方案 • 精益单元线建设的关键要素 • 精益单元线建设的效益分析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传统生产线存在的问题
传统生产线存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难以 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
促进创新
精益生产鼓励员工参与改进和创新,激发企业活 力和创造力。
03
单元线建设方案
单元线建设的基本原则
持续改进
标准化
不断优化和改进单元线, 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
确保单元线操作流程的 标准化,降低生产过程
中的变异和浪费。
快速响应
提高单元线的灵活性, 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和生
产变化。
团队合作
强化团队之间的协作与 沟通,共同实现单元线
演变与创新
随着科技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精益生产也在不 断创新和演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产业 环境。
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
80%
价值导向
精益生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将 价值流作为核心管理对象,强调 从客户的角度确定和识别浪费。
100%
流动制造
精益生产追求生产过程中的连续 流动,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等待 、库存和运输等浪费。
精益工厂布局

精益工厂布局精益布局的应用方法主要抓住“单件流”这一精益化的核心思想。
打破孤岛作战,在可能的地方发展连续流,减少孤岛作业工序和区域。
精益布局的五种模式:串联式布局并联式布局U型布局单元化布局(细胞布局)V型/L型布局1、串联式布局优点:1.物流线路清晰2.方便设备维修3.设备配置按物流路线直线配置4.产量增加时只需增加列数即可5.回收材料与垃圾可用皮带传送缺点:1.对周转方式考虑较少2.对工序之间的联系考虑较少3.场地利用率考虑较少2、并联式布局:1.适合一人操作两台设备2.步行及搬运距离短3.可以随时观察设备运作状态3、U型布局:优点:1.进料和出料口一致,异常信息可以及时传递2.一人操作3台以上的设备3.可以随时观察设备运作状况4.员工操作步行距离较近5.占用空间场地较小3、单元化布局:单元化生产布局,是精益生产的一个模块,是当代最新、最有效的生产线设置方式之一,为日本以及欧美企业所广泛采用。
这种方式使得小批多种生产残酷环境下的生产线几乎比流水线效果还好,因此被誉为“看不见的传送带”。
单元化生产方式单元化生产,是指将设备和厂房以特定的顺序安排,使材料和零件由1个或极少的作业者以最小的搬运完成部分或者全部生产过程。
•把4M进行合理的安排,进行更好的单件流生产;•只要有需要,可以进行单件流操作,1个员工也可以完成整个操作过程;•通常按产品族或者按工艺流程分组;•通常采用“U”型布局。
优点:•更有效的目视化管理;•生产过程头尾相接;•最小化走动的距离;•提高了工序间的平衡;•避免了孤岛操作。
•能够实行单人多工位操作;•加强了员工之间的交流;•更好的发现异常情况;•更容易实现高频率小批量物料补充需求;•适应节拍T/T的变化;•生产计划和人员配备的变化更容易实现。
布局的基本规则1.将设备与工位靠在一起;2.移走工作路径上的障碍物;3.单元里面的宽度大约为1.5m;4.排除可能产生WIP(标准在制品)的环节;5.流程的起点与终点靠得很近;6.在工作场所避免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往返传输;7.将一些基本的作业步骤安排在一起。
精益生产之单元化生产

四,怎样设计单元/生产线布置
能够实现高度四灵,ຫໍສະໝຸດ 怎的样系设统,计可单以元进/行生多产样线化布生置产:。 了解当前状态
四 c) ,便怎于样重设新计配采单置元用/生的产工线具布置/程:第序二次布置变动
二,什么是单元/•生价产值线流布图置 来自Lock Rim 生产线 单元/生产线布置•对总客体户设,备公效司率和研员究工均有影响
三,单元/生产线布置的组成部分
单元/生产线布置: 要使一个新的或重新 设计的单元或生产线布置有效,应当遵 循下列程序。
了解当前状态
设计未来状 态
首次布置变 动
团队合作 解决问题
第二次布置 变动
稳定工艺
优化工艺
维持进步
要点: 为使单元/生产线布置设计(或重新设 计)有效,必须遵循此程序中的每个步骤。
我们设计的大部分• 生生产产线线平/单衡元图可以生产任何产品。 通常是最难的一个步骤。 没有改进,就会产• 产生品浪数费量! 工艺路线
允许您使用最少的材料,设备,劳动力,时间和空间生产只需要的产品。
示意图前后进行集体讨论
围绕争议解决问题 (在车间实时!)
单元/生产线布置:有许多传统的生产线和工作区域展示了在空间,WIP,移动,运输和过度加工方面的大量浪费。
精益生产之单元化生产
一,培训达到的目标
解释和说明与提高生产率,减少成本和制造柔性相关的单元/ 生产线布置的实际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参与者将
– 熟悉单元/生产线布置的概念 – 能够设计/重新设计单元或生产线 – 能够有效增加生产率 – 能够实现高度灵活的系统,可以进行多样化生产。
二,什么是单元/生产线布置
二,什么是单元/生产线布置 价值流的概括: 价值流 – 定义 “当前通过原料流或信息流将一种产品带给客户所需的所有活动(包括 增值和非增值)”
精益生产之单元生产线的一些设计方法

在未来几个月内不断迅速增长,然后最多生产两年左右就要淘汰(不过设备不会被淘汰)。
所以最后该工厂的领导决定采用21秒的方案,有一些工序有两人操作,一人操作一台设备,一人操作两台设备。
有一些工序有两组人操作等等。
另外要特别提到一点,就是当生产线中有自动化的设备的时候,一定要做作业组合的分析,才能非常清楚的看出一个人可以操作几台设备或者在操作一台设备过程中有多少等待的时间,然后看是否可以给这些等待的时间安排工作。
对于昂贵的设备,我们当然需要考虑它的利用率,但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工厂愿意牺牲设备利用率以达到生产力最大化的目标,只要设备的投资回收期足够的短以及生产场地允许。
关于精益的组装线的设计还有一个原则是需要注意的,就是一条线内最长的周期时间和最短的周期时间的差异不要过大,一个参考的指标是低于20%。
我在做项目过程中有时就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在瓶颈工位增加人数或增加设备后,PPH便能得到提升。
所以这是一种便宜的解决方案。
每个想要改善组装线的生产力的工厂都可以尝试一下。
但似乎很少有人去做这样的工作。
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所以我也借此呼吁一下所有的工厂的生产部的负责人,还有负责改善的部门一定要将这种方案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模式进行宣传和实践。
那么当增加人手或设备不可行时,我们就可以考虑将瓶颈或最低周期时间的工位离线生产。
中间允许库存。
当然也有的工厂整个工厂的所有工序都连成了一条线,即连续流,使得库存最少,生产交付周期最短。
这也是精益所追求的。
我们在实践中还是要综合考虑,比较孰优孰劣,再决定采用生产力最优的模式还是交付周期最短的模式。
当然组装线有时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比如刚刚做了一个项目,因为设备和夹具设计的原因,在一条线中不同工序有不同的生产批量,这个时候时间分析就比较复杂,其中一个改善方法就是去最大的生产批量作为"单件'进行设计。
最后要强调一点,就是组装线的改善一定要基于准确的工时观测或分析,在进行新的生产线的设计之前要先讨论各种过程的改善建议,拟出各个作业步骤可以减少的时间,然后在合并或分解动作时要考虑取放产品、工具的时间的减少或增加的情况,最后列出改善后的每个步骤的时间,才能进行设计。
精益生产单元线评审(2)

6、衣帽钩单人作业细胞线三维图
包装型品番细胞线模式策划方 案
方案一、双人作业模式评估
1.1 两工序工作单元分配与状况(代表品番5J911化妆台)
59秒
61秒
提升到 311%
2、化妆台双人作业细胞线物料布局与优缺点
优点: 工序平衡率高,布局合 理 缺点:玻璃配件较重上架不容易, 泡沫盒较大取用费力
3、 化妆台双人作业细胞线三维图
方案二、三人作业模式评估
1、化妆台三人作业工作单元分配与状况46秒Fra bibliotek30秒
42秒
提升到 259%
2、化妆台三人作业细胞线物料布局简图与优缺点
余裕工 序
优点:工序分散对人员的 技能要求不高,前后监督 自检不易出错; 缺点:工序分配不合理且 不易进行前后支援
3、化妆台三人作业细胞线三维图
方案一、双人作业模式评估
1、两工序工作单元分配与状况(马桶刷)
113秒
16
112秒
提升到 207%
2、马桶刷二人作业细胞线物料布局与优缺点
优点:布局合理、均衡。 缺点:工序集中对人员技能 要求高
3、马桶刷双人作业细胞线三维图
方案二、三人作业模式评估
1、三人作业工序分配与产能状况
82秒
66秒
提升到 194%
细胞线各品番工序设计方案优劣与效率提升状况表
谢谢!
79秒
2、马桶刷三人作业布局
优点:工序较为分散不易 出错; 缺 点:工序分配不均衡,工 序三较为紧且其他工序无 法支援。
3、 马桶刷三人作业细胞线三维图
4 衣帽钩单人细胞线工序布局与产能
5、 衣帽钩单人作业细胞线物料布局与优缺点
优点: 物料布局合理适合单人作业 缺点:工序较长,对人员技能和意识 都需较高要求
精益单元化生产简介与案例

Lops
All For Results
精益单元化流程生产概述
流程分工作业
个人独立作业
Lops
All For Results
单元化生产概述 二:单元化生产特点
1. 后续工序流程、批量生产及单个制作 2. 空间上的利用 (Spacing Saving) 3. 多能工化 (Skill up! Multi-job!) 4. 部件供应、产品输出
15.43 12.74 11.41 13.97 13.15 14.35
A、瓶颈工时=工位最长工 时26.73 B、两单元作业人数=10人 C、工序总时间=254.12S D、生产线平衡率=95.06%
1
2
3
4
5
6
7
8
9
1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讲师:郭锡兰/Terry Guo 日期:2006年12月21日
Lops
All For Results
现状与对策
现状
生产线平衡率不超过75%,但由于各工位作业周期较短(小于20 秒),难以在现有基础上直接改善平衡率 测试用老化架自动化程度不高,加水、升降火锅等动作皆需人工 作业,老化产能为216台/(每小时.架),成为总装效率进一步提升 的瓶颈 外箱、彩箱成型由作业员在隔楼完成,利用滑道滑至作业员旁, 但经常造成堆积,或外箱、彩箱数量不配套,造成短时缺料 生产时作业员位于“U”线内,组装所需物料无法被方便地送至适当 位置,导致作业员增加了非创造价值动作
Lops
All For Results
达成结果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18.25 13.69 12.98 10.86
精益生产名词解析:Cell生产单元与线性化的设备投资

精益生产名词解析:Cell生产单元与线性化的设备投资Cell(生产单元)制造产品的各个工位之间,紧密连接近似于连续流。
在生产单元里,无论是一次生产一件还是一小批,都通过完整的加工步骤来保持连续流。
U型(如下图所示)单元非常普遍,因为它把走动距离减小到最少,而且操作员可以对工作任务进行不同的组合。
这是精益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U型单元里的操作员人数可以随着需求而改变。
在某些情况下,U型单元还可能安排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工序,都由同一个操作员完成,这对于保持工作节奏与平顺流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很多公司都交换使用“Cell”和“Line”这两个术语。
参见:ContinuousFlow (连续流),OperatorBalanceChart(操作员平衡表)StandardizedWork(标准化操作)。
CapitalLinearity(线性化的设备投资)一种设计生产或采购设备的方法,能够以最少的资金投入,满足客户的需求变化。
例如,投资一套年产力为100,000件产品的设备,或是采购十套较小的设备,分装到十个年产力为10,000件的生产单元中。
如果100,000件产品的需求是正确的话,那么这条具备100,000件生产能力的单一生产线就很可能是最经济的投资方式。
然而,如果需求是105,000个部件的话,情况就不相同了:厂商要么需要再购买一整条生产线(再添加100,000件的生产力),要么就得拒绝订单。
如果厂商采取的是安装十个单元的计划,那么当需求为105,000个部件时,厂商可以再采购一个单元的设备。
这种情况下,由需求变化所引起的,每件产品的平均投资变化将会非常微小。
参见:LaborLinearity(劳动力线性化),Monument(纪念碑),Right-sizedTools(适度装备)。
【精益生产】单元式生产方式种类及特点

【精益生产】单元式生产方式种类及特点【摘要】: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单元式生产是生产管理中常运用的生产方式。
下面详细为大家讲述精益管理中涉及到的单元式生产方式种类及特点。
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单元式生产是生产管理中常运用的生产方式。
下面详细为大家讲述精益管理中涉及到的单元式生产方式种类及特点。
单元式生产方式种类(1)分割作业单元生产方式分割作业单元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典型的U型布局,每个作业者独立完成单元生产中的几个作业步骤,由于其结构紧凑,员工的走动距离较小,相互的协作比较方便。
单元生产的目的是实现流动,而实现流动的前提是操作者之间的平衡,如果不平衡,会造成流动受阻而出现在制品(WP),因此,在设计这样单元生产线时,其难点就是如何分配不同操作者之间的工作而实行线平衡,如果无法实现单件流,就需要规定工序间的最大在制品数量。
单元式生产方式种类(2)独立作业单元生产方式独立作业单元生产方式由操作者一个人独立完成作业。
这样的生产线同样采用U型布局,其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但是对于员工的技能要求比较高。
1)以人为主的独立作业单元生产方式:U型布局,以操作者手动作业为主,考虑人机工程学,通常人们习惯右手拿料,所以其作业步骤为抓右到左逆时针,其中,使用设备的自动化等级为一级,所有的作业步骤由一个人完成。
这样的布局结构更加紧凑,对员工的技能要求比较高,不涉及操作者之间周期时间是否平衡以及工序WP的问题,缺点是客户需求增加较大时,由于空间的限制,支援人员较难进行支援。
2)以设备为主的独立作业单元生产方式:U型布局如图所示,布局中设备的自动化等级为二级。
员工的作业顺序为:拿下设备3加工后的成品放入周转箱→走到设备3和设备2中间→在放置设备2加工后产品的位置拿取半成品→放到设备3上→起动设备3运行→操作者空手走到设备2→从设备2上拿下加工后产品,放在设备3和设备2中间的物料放置区→操作者空手走到设备2和设备1中间→在放置设备1加工后产品的位置拿取半成品→放到设备2上→起动设备2运行→操作者空手走到设备1→从设备1上拿下加工后产品,放在设备2和设备1中间的物料放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