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我换牙了 统计》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我换牙了-统计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我换牙了统计青岛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我换牙了统计青岛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我们将通过一个有趣的实践活动来学习统计学,这个活动是关于换牙的。
我们将讨论换牙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发生,以及如何记录和统计换牙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活动,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我还希望他们能够学会如何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并能够解释图表中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及如何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表和统计表,以及一些关于换牙的图片和信息。
我还需要准备一些统计学的教具,比如尺子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向学生介绍换牙是什么,并展示一些换牙的图片。
我会问他们一些问题,比如他们是否曾经换过牙,换牙是什么感觉等等。
2. 讨论:我会和学生一起讨论换牙的原因和过程。
我会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记录和统计换牙的情况。
3. 实践:学生会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一些关于换牙的数据。
他们需要使用尺子和记录表来收集和整理这些数据。
4. 分析:学生会使用统计表和图表来表示他们收集到的数据。
他们会分析这些数据,并解释图表中的信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统计学的定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及如何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设计和填写一个关于他们自己的换牙情况的统计表。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个活动,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还需要注意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我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统计学的其他领域,比如概率论和推断统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因此,我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数学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方法,能够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并能从中获取信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2.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表示。
3.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4. 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表示方法,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统计图表挂图。
2. 学具:学生自带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我换牙了”的故事,引出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表示。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制作统计图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统计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换牙了—统计》2. 板书内容:- 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表示-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统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个问题,并用统计的方法解决。
3. 拓展题:让学生调查并统计班级同学的换牙情况,制作统计图表,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我换牙了”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统计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统计的方法。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理解“统计”的概念和作用;2.能够收集并统计同学们换牙的情况;3.能够用表格和图示展示统计结果。
二、教学准备1.有关统计的教具和教材;2.学生自己的“牙牌”(小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孩子的姓名和是否换牙);3.PPT或黑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引入故事或绕口令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这个高高的男孩,最近换了牙,这个事情让大家都很兴奋,大家有没有换过牙呢?我们今天就来做一次有关换牙的统计吧!”2. 讲解统计的概念和作用统计是收集、整理、分析、展示数据的一种方法。
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某种事物的情况,进而做出有关决策,而这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3. 收集并统计同学们换牙的情况老师可以发给每个同学一张“牙牌”,并要求他们在换牙的时候将牙牌交给老师,同时告知老师他们是否换了牙。
老师再将这些数据整理整个,例如:姓名是否换牙小明是小小否小红是小胖否……4. 用表格和图示展示统计结果老师可以通过表格和图示的形式将数据进行展示,例如:表格是否换牙人数是12否8饼图饼图用来展示各个部分占总体的比例,它可以方便我们直观地看出每个部分的占比。
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出“换牙”和“未换牙”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0%和40%。
条形图条形图是一种常见的图示,也可以用于展示数据。
如下图所示,它能够根据不同的数据值,呈现不同的长度和高度,从而直观地展示数据。
5. 操作练习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收集同学们换牙的情况,并通过表格和图示的方式来展示统计的结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什么是“统计”以及它的作用,同时也掌握了如何用表格和图示来展示数据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了对统计的理解。
如果还有时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提出一些有关统计的问题,例如,“如何让数据更加直观、清晰呈现?”等,以此来深入探讨统计和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记录数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欲望,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统计是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2. 统计图表:介绍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基本的统计图表,让学生学会用图表展示数据。
3. 统计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的换牙情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图表展示数据。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的换牙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统计图表、调查表。
2. 学具:铅笔、橡皮、直尺、统计图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换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换牙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统计的定义、统计图表和统计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换牙情况,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调查结果,让学生学会用图表展示数据,并进行分析。
5. 总结: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强调统计的重要性,并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我换牙了——统计2. 内容:统计的定义、统计图表、统计方法、实践活动、小组讨论、总结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调查家人的换牙情况,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 让学生绘制条形图、折线图或饼图,展示调查结果。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方法,并能用图表展示数据。
2. 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换牙了——统计》。
这是一节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我们将会用到青岛版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通过观察和记录自己换牙的情况,学会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3.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规律和趋势,并能够用图表来展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方面,我准备了一些牙齿的模型和图表的示例。
学具方面,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自己的牙齿情况记录表,以及一些彩色笔和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换牙的故事,引起大家的兴趣,然后提问大家有没有换牙的经历,引导大家关注换牙这个主题。
2. 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示例和模型的演示,让大家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我会让大家拿出自己的牙齿情况记录表,观察和记录自己换牙的情况,然后进行整理和展示。
4. 讨论:我会组织大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让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方面,我会用大字写出“统计”两个字,然后用图表的示例来展示统计的方法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大家根据今天的课程,用自己的牙齿情况记录表,完成一份统计报告。
报告的内容包括:自己的名字、年龄、换牙的情况(哪些牙齿已经换掉,哪些还没有换掉),以及用图表来展示数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我会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有没有理解和掌握统计的方法和步骤。
如果有需要,我会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理解统计的意义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爱护牙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1. 统计表的认识和制作。
2.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3. 利用统计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并能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牙齿模型、投影仪、统计表范例。
2. 学具:学生自带一把小镜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牙齿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牙齿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换牙的经历,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
二、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记录同学们换牙的情况,引出统计表的概念。
2.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 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与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统计方法。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四、实际应用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统计方法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我换牙了——统计1. 统计表的认识和制作2.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3. 利用统计结果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统计方法。
2. 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用统计方法进行记录和描述。
3. 与家长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讨论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让学生理解了统计的意义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教育他们爱护牙齿。
我换牙了——统计 (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初步感知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据,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2. 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数据,初步理解数据的意义。
3.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数学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4.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意识,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内容:1. 统计的概念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数据的表示方法4. 统计表的绘制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数据,初步理解数据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意识,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2. 学具:学生自带一张白纸、彩笔、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颗牙齿,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有没有换过牙?”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换牙的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统计一下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换牙了。
”二、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换牙了?”2.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收集数据来知道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换牙了。
”3. 教师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引导学生用符号记录数据。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组长负责记录本组成员换牙情况。
2. 学生用符号记录数据,组长整理数据并绘制统计表。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展示与交流1. 各小组展示统计表,学生互相交流统计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统计结果,发现数据中的信息。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统计在生活和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教学设计

《我换牙了——统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在体验自己换牙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据的整理,初步熟悉象形统计图,并从中明白简单的统计结果。
二、在搜集信息的进程中,初步感知统计的方式和进程,培育初步的统计的意识。
3、能够与同伴合作进行简单的统计,进展初步的动手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一、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熟悉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同窗们,看照片上的女孩笑的多高兴,你能猜猜他有几岁呀?(6岁)你能告知教师,你是依照什么猜的。
(因为他的牙齿掉了,因此和你差不多大。
)会观看会试探的小孩,教师把大拇指送给你。
二、介绍乳牙、恒牙的有关知识。
同窗们,你明白吗?每一个人一生中能长出两副牙齿,从你一诞生,就长出的牙齿,叫乳牙,大约2岁半就长齐了。
可是这副牙伴随咱们的时刻可很短,从6岁开始,乳牙就一个个脱落,大约12岁左右,乳牙会全数掉光,长出一种新的牙齿,谁明白这种牙叫什么?对,叫恒牙。
因此适才同窗说依照牙齿猜他的年龄是6岁是很有道理的!告知你们,那个女孩今年啊,还真是6岁。
来,露出你最灿烂的笑容,让我看看你的小牙齿,同桌之间相互看看换牙了没有?找找哪是乳牙?哪是恒牙?有谁换牙了高声告知教师——我换牙了!(教师板书课题)二、探讨新知。
一、自主学习(1)师:从同窗们的回答中,教师听出来了:换牙了,让你感觉很自豪,很快乐!是啊,换牙也是一种成长的标志!师:那你此刻换了多少颗呢?哦,你换了1颗牙,你换了两颗,你换了三颗,还有换了四颗,五颗牙的呢。
(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1颗、2颗、3颗、4颗、5颗……)可是呢,教师又专门想明白换2颗牙的有几人,还想明白换3颗牙的有几人。
你还想明白什么?这么多问题可把教师难住了。
……你们快帮教师想一想方法,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独立试探后,进行小组交流。
很多同窗有了自己的方式。
你们看如此行不行:一会儿,你把你想到的调查方式先说给你小组里的同窗听,比一比谁讲得最明白;谁听的最认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分别选取各小组的统计图、统计表各一份
师:下面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1、哪一种贝壳的数目最多?(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2、( )比( )多(少),多(少)多少个?(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生活中统计的作用,产生统计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一是素材的选取突出现实性。小学生正值换牙期,这是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而且学生很关心的事情,但是学生换牙的时间和同一时间换牙的颗数是不同的。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统计的欲望,体现统计的必要性。二是强调学生对统计全过程的体验。X k B 1 .c o m
师:一幅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绘制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说说自己的发现吧……
五、当堂达标
师:看了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认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统计数据时的重要作用。
师:大家看到课本的自主练习1题,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上统计任务完成,请大家回答我:我们能完成吗?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本组同学的换牙情况,并要做好调查记录。
师: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情况要准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活动……
三、汇报总结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请说清楚你是怎样调查,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抽生展示统计图和表格(展示各小组使用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小组选派代表说明图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据实际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此举一例:图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个人,换几颗牙的有几人就选择几个小格,具体的记录方法,自己小组商定。)
教学具准备:学生课间活动录像片段,课件,统计图、统计表、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游戏录相,调查换牙情况。
师生观看录相。
录相: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游戏,笑得开心,画面最后定在一个缺牙孩子的笑脸上。(配音:下课了,孩子们都高兴来到了操场上,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啦圈,还有的在……真有意思!)
师:他们玩得真高兴!刚才看录相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笑,你在笑什么?
师:其它小组还有用不同的记录和调查方法吗?
师:这些是统计图,这些是统计表,刚才我们大家所做的调查和整理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统计。(板书)
四、及时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我准备三种颜色的彩纸,要把它们做成小花奖励给大家,老师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那么老师到底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多做一些,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少做一些呢?怎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X k B 1. c o m
第九单元我换牙了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可以举手”、 “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及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能够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教学措施:
1、注重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统计过程。
2、运用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单元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及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课时安排:2课时
该信息窗呈现了许多小朋友关心换牙的情境,通过对话提出“换了3颗牙有多少人”的问题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由“你说我讲”的系列安排,让学生参与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全过程。自主练习第2题中统计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加强体验分类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分类统计的理解。
我换牙了——统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新课标第一网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洞。
师:其实,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并自己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再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同学们的回答。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第104页自主练习2,3题。
2、选做题:课本第105页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我换牙了——统计
把学生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贴在黑板上
我学会了吗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认为只要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换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调查一下吧!你们说我们今天要调查的是什么呢?”
生:“调查每个同学掉了几颗牙的人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好!老师把调查的任务交给各组的小朋友。现在,先请组长带领组员商量调查的方法.生讨论后汇报:“我们组想用举手的方法。”“我们喜欢站起来表示。”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