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写意花鸟画笔墨的理解与认识
写意花鸟画的笔墨

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表现语言建立在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框架里,但是,由于表现题材和审美要求的不同,它的表现语言也就具有鲜明的个性,更倾向于多样性、变化性和审美性。
花鸟画表现语言的这些独特个性形成了与人物画、山水画既统一又变化的语言体系,对“笔”和“墨”的认识和要求更具个性化和表情化,在注重以笔写形,以笔表意,以笔抒情和以墨塑形,以墨丰姿,以墨赋彩的同时,更强调笔形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表现语言建立在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框架里,但是,由于表现题材和审美要求的不同,它的表现语言也就具有鲜明的个性,更倾向于多样性、变化性和审美性。
花鸟画表现语言的这些独特个性形成了与人物画、山水画既统一又变化的语言体系,对“笔”和“墨”的认识和要求更具个性化和表情化,在注重以笔写形,以笔表意,以笔抒情和以墨塑形,以墨丰姿,以墨赋彩的同时,更强调笔形、色彩和墨韵的变幻,尤其在“用墨”上,追求墨的氤氲变幻和墨彩层次,努力创造墨痕水迹的肌理变化。
花鸟画的用笔用墨实际上就是如何充分运用工具材料的特性,尽其所能地表现出笔形墨彩的各种肌理变化。
由于毛笔和宣纸的独特性质,使得笔在纸上的各种力度、方向、角度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能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线形墨彩变化,同时,水分墨色的不同干湿浓淡也会随着笔的不同运行速度而表现出千变万化的肌理效果,故而用笔要“一波三折”,用墨更要讲究墨彩的层次变化,要“墨分五彩”。
花鸟画在表现形式上既不同于人物画的重线轻墨,轻描淡写,也不同于山水画的水璋墨染,凝重醇厚,它介于两者之间,追求笔触的醇厚和墨彩的变幻,更具多样性。
花鸟画在用笔用墨中特别注重对笔墨自身各种抽象因素的发挥,以期从笔墨的各种本于灵性而出于天然的变化中得到灵感,如陈白阳、徐谓、八大山人等,他们都力图在笔形墨彩的变幻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笔墨肌理。
自从花鸟画开始追求笔情墨韵以后,它一直都在笔墨自身变幻的笔迹墨彩肌理和“天地之质与饰”的自然纹理中沉湎,就花鸟画笔墨而言,它始终“并非古人杜撰,游戏笔墨”而已,而是“按形求法”(清·沈宗骞语)。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徐渭(1521年-1593年),字元仲,明代大画家,人称徐元仲。
他擅长绘制花鸟画,并创造了独特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被誉为“大写意花鸟之祖”。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徐渭的艺术风格。
一、笔墨酣畅,意境深远徐渭的花鸟画即使是写实的作品,眼前的事物也不是他描写的主题。
他已将笔淋湿了,意念±氤氲起来,蓦地画出一只百灵、一朵梅花,笔墨简略、酣畅淋漓,达到神韵之妙。
在画中,梅花即是梅花,瘦鹅即为瘦鹅,同时又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以感召人心的姿态出现在作品中。
二、构图富有变化,布置雅致和谐徐渭的花鸟画构图始终以画面感为先,尤其是对比和借鉴日本绘画的大胆布局,更是为徐渭的花鸟画构思和创作带来了不少启示。
他往往将画中花鸟放入山石流水之中,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画面中的花鸟和背景相互呼应,既有对比之美,也有和谐之美。
三、色彩凝重素雅,气韵生动徐渭的花鸟画的色彩相对浓重,多以墨色为底,少用蓝、绿等高级色彩,而是以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红、黄、白等为主要色调,这样画出来的花鸟画色彩虽然不太华丽,但却有凝重素雅的美感。
通过笔墨的表现手法,不仅能够表现花卉的婉转柔美、鸟儿的灵动可爱,还能够把画面中天地之间的气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四、传统文化意境浓郁徐渭的花鸟画风格虽然大写意,但其中不乏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意境。
他非常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思想深度,往往能够将自然景观与文化寓意相结合,使作品既有追求自然美的品质,又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传统文化的珍品。
总之,徐渭以其独特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赢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也为后世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础。
他的作品不仅精美绝伦,而且充满了智慧和灵气,是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的艺术珍品。
浅谈关于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气韵

浅谈关于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气韵中国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特点在于其笔墨的气韵,以及其审美取向。
笔墨气韵是指线条和笔墨所呈现的各种情形所产生的艺术感受。
而审美取向是指中国花鸟画家对于花鸟的情感和体现方式。
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气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线条和笔墨的流畅与精神境界的和谐线条与笔墨是中国花鸟画中最重要的因素。
这些因素所表现出来的流畅与精神境界的和谐是中国花鸟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这是它的气韵之所在。
在中国花鸟画中,线条和笔墨通过运用不同的笔法,进而达到不同的效果。
2.色彩鲜艳、清新自然在笔墨气韵中,颜色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颜色运用得当可以增加画面的柔美和艺术性,而颜色张扬和过分则会破坏画面的和谐。
中国花鸟画运用的色彩鲜艳、清新自然,或者浓重深沉。
颜色的运用需运用得当,方可体现花鸟的真实感。
3.画面的气势和品位气势和品位是中国花鸟画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气势可以通过线条和笔墨的运用来产生。
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也会影响画面的气势。
品位主要表现在对花鸟的审美关注上,中国花鸟画家注重捕捉花鸟的动态美,从而传递意境,使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愉悦。
4.画家的技法与艺术鉴赏技法和艺术鉴赏在中国花鸟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技法是中国花鸟画家表达蕴含在花鸟美中的艺术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手段。
而艺术鉴赏则是观看者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
中国花鸟画家常常通过技法和艺术鉴赏来使创作的画作更具意境,使它具有静谧的美学效果,从而使观众沉浸在其中。
总之,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气韵是中国文化保存的一部分。
它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
在笔墨上极力追求的流畅和精神境界的和谐,适当运用色彩,表现出画面的气势和高品位,这些都是中国花鸟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只有学好这些元素,方可达到演绎一幅中国花鸟画的境界。
学习写意花鸟的一些体会

学习写意花鸟的一些体会写意花鸟画是以描绘花卉、禽鸟等来表现自然生态的生气。
表现出作者内心世界的美好境界,把自然界中所觉得最美的一瞬间描绘在画面上,给人以健康、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生命力的可视形象,以精练的艺术感染观众。
纸上的物象既不会动,又不能言,只是表现瞬间所见的一个场面,能不能使它具有动人心脾、引人联想、深思,作者把内心世界的美赋予画面上,给它生命、给它语言,全在作者在大自然中认真的观察,养成观察与写生的习惯,认真了解物象的结构、特点、习性和生活规律,靠记忆和迁想妙得作画,不是照着对象摹拟,作画时才能作到得心应手。
特别应当提出的是,有很多人对所谓“写意花鸟画”有一定的误解,以为“写意”者,不必求其形似,只要练习笔墨,会几种构图如印刷品一样的出现在观众眼前,那里还谈得上“可想”于“可视”里包括绘画在内的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
郑燮曾针对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不讲究法度的写意画说:“殊不知写意二字,误多少事。
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必极工然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
”各种造型艺术作品,总以能引起比有限的可视形象更深刻、更广泛的感受、体验与联想为上乘。
因此,为达到既能满足眼睛的欣赏要求,又能动人心脾,发人深思的创作作品;要求作为一个画家有深入生活、源于生活,把现实观察、提炼,概括与不必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性和结构特点混为一谈。
其结果便是把生动的、多样的、变化丰富的大自然,不是画得千篇一律,便是非驴非马。
有些画出自不注意观察、写生的人之手,一眼可以看得出这是没有活气、生机的作品。
我记得在我从师许麟庐学画时,曾给我讲起齐白石师爷在作一幅红叶秋蝉时,齐白石从抽屉里拿出一只蝉的标本,作为范本,面对蝉而写生作画,尤其把蝉翼的纹脉上表现得一丝不苟,以活托托的生动形象、生机勃勃的跃然在画面上。
所以当观者前后无不惊叹“活了”、“真活了”。
白石老人以精湛的技艺,严肃认真的态度,以极为生动的可视形象,传达出隽永幽微、耐人寻味,具有与我国古代优秀诗歌所共有的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情思意想。
写意花鸟画之我见

写意花鸟画之我见摘要:写意画有大写意、小写意之分。
写意画不同于工笔画,也不是简单地用笔墨去画客观的花草虫鱼。
概括地讲,写意花鸟画是画家把客观世界的花鸟草木与自己的情感融合,并能动地创造出的一种主观精神,是人和自然物像之间的一种感情上的契合。
为了表现这种契合,画家必须运用一切手段来完成这种情感表达上的需要。
关键词:中国画;写意花鸟画;笔法墨法写意画有大写意、小写意(兼工代写)之分。
写意画不同于工笔画,也不是简单地用笔墨去画客观的花草虫鱼。
概括地讲,写意花鸟画是画家把客观世界的花鸟草木与自己的情感融合,并能动地创造出的一种主体精神,是人和自然造物之间所找到的一种感情上的契合。
为了表现这种契合,画家必须调动运用一切手段来完成这种情感上的需要。
在写意花鸟画里,这种手段就是运用我们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这一形式语言。
这种语言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为中国人民所认同的、喜闻乐见的绘画语言,同时也是其他民族绘画形式里面没有的。
写意花鸟画中所讲的“笔墨”,不只是用来造型,而是在这一笔墨运行的过程中,体现着客体自然物和主体情感两个方面的精神世界。
写意花鸟画在强调笔墨的过程中同时还讲究“气”。
苏东坡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吴昌硕所讲的“苦铁画气不画形”,就是这个意思。
可以说,在“笔墨”这一抽象的语言里,体现着画家的全部的修养和功力。
一、写意花鸟画中的笔法用笔方面,黄宾虹曾归纳出“平、留、圆、重、变”五字诀。
笔线画在纸上,要求平直中有波折变化,而波折变化又必须控制得恰如其分,不破坏平直的基调。
笔在运行过程中要留得住,不能信笔滑去,失去控制。
又要圆笔中锋,以求浑厚。
用笔要重,要有力,但又不可使蛮劲。
最后又要求在自然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这些基本原则,便是用笔之“法”。
所谓用笔功夫,就是对这些“法”的深入体会和熟练运动。
若违背这些原则,就容易形成忌病,如“钉头”、“鼠尾”、“蜂腰”、“鹤膝”、“锯齿”、“圭角”等等。
这些忌病之所以不可取,诚然不是条条框框,而是因为这类用笔轻浮浅薄,缺少内涵,故无法形成美感。
浅谈花鸟画写生绘画意境与笔墨感受

浅谈花鸟画写生绘画意境与笔墨感受中国画由于成长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上,自身就具备强烈的民族文化概念,因为它是在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产物,是在中国禅、易、儒、释的哲学基础上衍生的。
所以它一出现,笔墨、精神、意境就成了它独特的文化形态。
中国绘画从出现以来,以线造型,以书入画,知白守墨都强烈的表现出民族独有的文化特点和审美标准。
在这种文化大前提下,中国画的内容形式始终和中国的哲学、中国的诗歌、中国的音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所以中国画自出现它就以极高的姿态和形式屹立在绘画世界里。
就实质而言中国画就是以墨以笔,以线,以点画出一种图示,一种符号,来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
中国画并不刻意追求图像的真实,它强调的真实是概念和文化的真实,是境界和状态的真实。
而因它的背后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诸多元素。
中国画讲诗化、讲气韵,讲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所以好的绘画作品不应只是景象物态的再现,而把意境的追求放在第一位。
所以他讲精神与气韵,画家灵魂与精神在美学境界的升华,是对自然物象的认识和感悟。
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冥思穷源,虚心观物。
”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观者更有感悟的审美心境。
理论上才有“应物象形”“气韵生动”之句。
好的作品除了笔墨物象等载体外,画中所达到的精神追求和意境创造才是画家的真正目的。
所以要达到这一切,必须要牢记中国画只存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产生。
而高层面的意境产生必须借助画家的良好的文化素养来完成。
对一位好的画家来说多读书,读好书是何等的重要啊。
二、中国画的笔墨“笔墨”以及传统绘画中有关“笔墨”的理论,是历史文化在绘画形式中综合反映之所在。
这是中国画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认知形式。
对当今的花鸟画家来说,“笔墨”所表现的质量是提高花鸟画家创作艺术品位的重要手段,所以一个好的中国画家,要更多的从内容和形式上注重“笔墨”、质量、风格,特点和内涵。
以致使当今中国花鸟画从汲取西方科学造型手段的同时又保留着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不仅是一个独特民族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不仅是一个独特民族画种所要具备的艺术本质,同时也是一个民族艺术形式的文化本质。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徐渭(1786-1846),字子树,号八斋,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他是江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大写意花鸟画而著称。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特点,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下面将对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进行深入浅析。
一、笔墨运用灵动自如,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以笔墨运用灵动自如而著称,他善于利用淡墨、拖笔、点染等技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擅长以简洁而不失生动的笔墨表现出花鸟的形态,注重用墨的浓淡变化和笔法的灵动性,通过简练而精湛的画面,表现出画家对花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鸟禽的活泼形态和花草的自然姿态,非常具有生动感和表现力。
二、以意传情,以情显意,寓意深远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表现形态的更注重作品背后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他善于以意传情,以情显意,通过作品中的花鸟形象和寄寓其中的情感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花鸟的形态刻画,更是对心灵境界的表达。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画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寓意深远,情感真挚。
三、突破传统,注重表现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他不拘一格,注重表现个性化的艺术追求。
在继承传统笔墨技法的他还融入了自己对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在画中常常用寥寥几笔就能够表现出花鸟的形态和生动性,让人感受到画家的艺术功底和个性魅力。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展现出他在艺术上对于自由、个性化的追求。
四、影响深远,为后世大写意花鸟画家树立了典范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当时就已经颇受青睐,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他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后世大写意花鸟画家树立了典范,开阔了画家们的艺术视野,也促进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在他的影响下,许多画家受到启发,纷纷效仿他的笔法和风格,使得大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徐渭被誉为大写意花鸟画的“宗师”。
浅谈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笔墨语言

浅谈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笔墨语言毕思琦曲車师范大学摘要:本文以明朝徐渭为题,研究徐渭在笔墨语言中所带来的艺术感受。
通过对徐渭绘画思想形成过程来分析其笔墨语言的形成,另外对其笔墨语言的研究说明其绘画创作带来的美学内涵与精神追求,以阐明其创新精 神以及追求真我的艺术理念对当代绘画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徐渭笔墨独创追求真我中图分类号J 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052-02徐渭是明代绘画领域的杰出代表,是一位“先锋”艺术 家。
明代的心学思想对当时的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艺术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徐渭的大写 意花鸟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形式上标新立 异,其笔墨奔放不羁,风格狂放奇险,其悲剧性的人生造 就了艺术创作上的奇异。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蕴含着丰富的笔墨变化,大刀 阔斧的笔墨特色反映了其心理状态与人格魅力,创作形 式上的水墨写意画法是其绘画艺术的重要特色,以倾倒 式的淋漓水墨传达出所表达物象的神韵,达到了文人画 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最高境界。
另外,徐渭 的墨法还与其笔法相结合,笔墨合一,促成了水墨大写意 的完美境界,水墨相发,笔随墨走,使画面极具流动性,章 法自然天成。
一、徐渭的人格对他的笔墨语言产生的影响人格的形成除了先天因素外,环境的影响也尤为重要, 徐渭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便去 世,所以从小没有得到父亲的庇护,后来家庭又逐渐败落, 使得徐渭幼年过早经历了世间的人情冷暖。
从小渴望关爱 又加之幼年缺乏安全感,性格逐渐敏感、自卑和易怒,而他 偏偏又是一个有个性、自我意识特别强烈的人,他与社会、 与环境对抗,因而让原本的矛盾变得更加激化。
复杂的环境影响形成了徐渭在性格上的孤傲和人格 上的怯懦,这使希望步入官场的他也走的不容易,偏偏心 比天高命比纸薄,失落的情绪无处释放,最终以愤世嫉俗的心态去支配其创作,每幅作品都饱含感情色彩,在一定 程度上促成了他艺术表现上诡异、怪诞的风格,这使他的 笔墨显得格外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美术馆馆藏邢少臣画作
文/邢少臣
大写意花鸟画这个“大”字我认为它包容很多,它不是单纯的笔头大,墨块大就叫大写意,那样就太片面了。
我认为这个大字讲的应该是大的境界、大的开合、大的气势、大的心胸、大家风范。
单纯的笔头大,墨块大并不代表大写意。
我认为大写意花鸟画要宁直勿曲、宁方勿圆、宁涩勿滑、宁粗勿细、宁黑勿淡、宁整勿碎、宁厚勿薄、宁长勿短、宁稚拙、勿草率、宁单纯勿繁琐、宁可画面上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也不要追求笔墨上的“十全十美”。
大写意绝不是信手涂鸦,不负责任胡涂乱抹!大写意更注重细节的把握和处理。
有时画大写意心比画工笔还要细上几倍,成败在于细节,大写意也是如此。
没有细节没有精微的
画不叫大写意。
所以笔与笔之间,墨与墨之间,物与象之间,神与境之间都有许多值得探究的深奥之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要合情、合理、合法,没有理法不是大写意。
所以画大写意也要依法、依理、依情。
这个理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理,这个法就是天地自然规律之法,这个情就是社会自然与人之情。
大写意花鸟画在达到很高境界时,画家本人在作画过程中并不完全是在画画儿。
完全是画家本人情感的流露与宣泄!是画家本人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作画的方式宣泄到画面上。
借物抒情,情感才是画面的核心价值。
笔墨则属于次要位置。
那种直抒胸臆的表达,笔墨则完全为情感而流露。
笔墨自身的起伏、顿挫、回旋、转折、拖拽、浓、淡、干、湿、粗、细这些变化是随着画家本人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是随着画家本人情感的流露而流露。
而不是完全依托在物象上,笔墨形象在这个时候属于次要位置。
一幅好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品,我们除了看到它表象的笔墨以外,更多的关注画面上作者精神与情感的表达。
那种画面上内在的精神往往比单纯的笔墨更能感染人,更能打动人,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反之用笔很大,毫无内在可言。
平,板,滑,流,则不属于大写意!所以说画画并不是单纯的画画,那样就太肤浅了。
毛笔的运用是如何将你手中之笔而完美表达你胸中之意,心中之情,这是最关键的,用笔就成了中国画最为讲究也最为挑剔的评判标准。
怎样用笔,如何用笔,把毛笔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就成了一幅好的写意花鸟画必备要素。
笔人人会拿,我认为画画有时也不一定非要讲究执笔方法,只要你画着顺手,拿着方便随意,表达出来的线条附和你的心性就可以了。
用笔要用到极致,从笔尖到笔腹到笔根甚至笔杆都要用到。
轻描淡写当然味道不错,但它和大写意追求的真正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是有些距离的,当然这里讲的是大写意花鸟画的用笔。
笔要用到力透纸背,力能扛鼎,笔如耕牛。
用笔还要有一种用刀的感觉,用斧的感觉,用锤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你握毛笔的手就不再那么紧张,而是感到轻松了许多,随意了许多,不再那么滑软无力。
用笔特别是一幅画中的第一笔尤为关键,第一笔要饱沾浓墨。
一笔下去从笔尖到笔腹到笔根一直用到笔杆,画到毛笔中的水墨完全枯竭为止。
那种点、锤、砸、砍、揉蹭、拖、拧呀各种非“正规”的技法全用上。
画画到这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或者意料之中的效果,就会达到你想要达到力度和厚度。
画面就能产生厚重感,体积感,时代感。
毛笔就是我们的绘画工具,要敢于用笔,善于用笔,把笔用到极致。
墨分五色,并不是讲每一笔都要墨分五色,每一个局部都要墨分五色,墨分五色是讲的整个画面。
一幅大写意花鸟画作品如果处处都要墨分五色则显得毫无重点,散淡无神!在当前中国画发展变革之中,大写意花鸟画如何更能打动人,如何能跟上时代节奏,有更大的冲击力,张力,我认为有两个墨色就可以了。
一个浓,一个淡。
或曰一个阳,一个阴。
浓者为阳,淡者为阴,阴阳结合天地造化。
作画亦如此理,只有这样才更能把握大写意画的整体
效果,更能突出大写意的笔墨精神,塑造出来的物象更具时代性与冲击力。
看着只有两个墨色,一浓一淡,我们再加上白色的宣纸就是三个颜色了,如果我们把作品挂在墙上读者与画之间是要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一空间当中,空气的流动,光线的折射,那么我们再看到画面就不止两个颜色了,而是感觉画面丰富了许多。
同时我们在行笔时,笔墨不经意的变化与飞白,从笔尖,到笔腹,到笔根那种自然的变化还是很多的,所以说有两个墨色就可以了。
这样画面更显得整而突出,聚而不散。
反之我们一味强调墨分五色,或墨色变化过多,近看挺玄妙,远观则显得灰蒙蒙一片没有精神。
大写意花鸟画要敢于用浓墨,敢于用整墨,因为中国画的墨不是黑,而是亮。
越黑的画越亮。
越黑的画越跳,这一点同西画正好相反。
所以我们必须会用墨,敢用墨,用到墨色黑而不滞,活而不僵,聚精会神,使画面充满墨色的瑰丽。
笔墨变化要把握全局,局部变化应服从整体变化。
要讲究画面整的效果,局部变化要少,该黑的地方一定要黑,该不要有变化的地方就不要有变化。
小的趣味好掌握,大的关系难处理,一定要把握大局。
要敢用黑墨,敢用重墨,敢用焦墨,减少局部变化是我对当代大写意花鸟画提出来的一个新课题。
中国的大写意花鸟画是需要笔墨功夫的,但它更需要文化、修养、哲理、境界与精神,这种文化修养又是在笔墨功夫的千锤百炼当中不断提高,凝练与升华。
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心平气和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的积累和沉淀我们的生活底蕴,文化底蕴。
逐步升华我们的精神与境界,不断反复锻炼我们的笔墨功夫,沉淀积累我们的笔墨功夫,滋养和升华我们的笔墨功夫。
使我们的精神与境界达到内敛、包容、中庸,使画面达到统一和谐完美,只有这样才能迎来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2014.7.20
画家简介:邢少臣,1955年生,北京人。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邢少臣导师高研班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专家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