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教案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 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研究食品及其在人体中变化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食品在人体中的代谢及营养功能,各类生物大分子在人体中代谢的特点及代谢过程等。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生物有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本质与规律,即对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释放利用与储存有一个综合性理解,从而认识食物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与健康所必需的,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以静态生化、动态生化为基本结构,内容有生命的基本组成物质——糖、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生物氧化;物质代谢;代谢调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生物化学学科发展的方向和前景,并能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糖、脂、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理化性质;酶催化作用特点、酶促反应动力学;生物氧化;糖、脂、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代谢调控。

教学难点:蛋白质、核酸的分子结构;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代谢联系;代谢的调节控制。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利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查阅资料、图表、视频、PPT等辅助教学手段。

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位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

学生自学部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结合课后思考题的解答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食品生物化学研究对象及内容;(2)食品生物化学与食品科学相关学科的关系;(3)生物化学发展简史;(4)食品生物化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食品生物化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2)

食品生物化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2)

食品生物化学第三版教学设计前言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食品的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本文旨在通过针对性强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1.让学生能够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3.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2.食品中的非营养物质:色素、香精、防腐剂、增稠剂和调味剂等;3.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褐变、氧化、酸碱反应、加热和冷冻等。

第二部分:实验操作1.食品样品的处理和制备;2.食品成分分析实验;3.食品加工反应实验。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教师主要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等知识点;2.互动教学法:利用课堂抢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3.实验教学法: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第二步:讲授基础知识在此部分中,教师主要讲授食品营养成分和非营养成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到食品化学成分及其重要性。

第三步:互动教学本部分采取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分享感悟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步:实验操作本部分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从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第五步:总结归纳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要对上述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和提问,以便确认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教学评价教学设计结束后,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

教学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成绩、参与课堂互动的表现、课堂笔记的完成情况等;2.实验报告评价: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问题解决的能力等;3.学生问卷调查: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和反馈。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大纲一、说明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2、教学目的实验教学在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核酸及酶的性质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定量测定、酶活力测定和制备实验,对学生进行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及科学研究,都是不可缺少的技术训练。

3、教学内容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侧重于研究食品原料化学组成及其性质、食品成分在有生命的原料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食品原料生产的品种改造及其变化规律。

4、教学方式以实验操作为主,配合原理教授、实践性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论文、自学等方法进行学习。

5、考核内容及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课堂提问及实验结果20%。

2.实验成绩:实验报告10%,自行设计实验10-20%3.试卷成绩:考试(包括理论或实验操作)40-60%4.综合考核成绩:以上成绩综合6、本课程授课时间(学期),总学时数。

本课程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总计36学时,学时分配见下表:教学时数分配表二、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课程)(1)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掌握常见生物化学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独立的实验能力。

(2)结合食品工程专业教学需要,掌握常见的涉及食品科学方面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

(3)了解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实验原理。

(4)学会正确观察实验现象,正确排除设备故障,合理处理数据,准确描绘仪器设备装置简图,撰写实验报告,查阅生物化学常数手册以及进行新产品开发研究的初步能力。

2、教学内容(分章节描述)1.水分及水分活度的测定掌握水分及水分活度测定的常用方法,掌握康氏法测定水分活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糖的分离与显色鉴别具体内容:(1)用层析法分离葡萄糖、木糖、果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糖等单糖;(2)用邻苯二甲酸与苯胺显色液对各种单糖进行显色鉴别。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高建华曹劲松宁正祥编华南理工大学二OO 六年三月实定 1 一胶 1 二备 1 2 实析 5 一析 5 二析 6 实验四氨基酸纸电泳分离鉴定-------------------------------------------------------------------7 实验五激活剂、抑制剂、温度及PH 对酶活性的影响------------------------------------9一、激活剂、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力的影响10----------------------------------------------二、温度和pH值对а-液化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1012 实验六果蔬中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实验七酶催化转氨基反应的纸层析鉴定14 -----------------------------------------------------实质17 Array实性质19实取23 实取25实脱盐28 实糖酶303538 实验七43 实验八蔗糖酶的酶活特性研究45------------------------------------------------------------------精心整理辅助性实验实验一蔗糖酶活力测定--------------------------------------------------------------------------46实验二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48实验三考马斯亮蓝染料比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50 实验四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浓度51 附表:附表1053附表2实取实物实观察实含量实验实测定-----------------------------------------------辅助性实验:实验一油脂过氧化物值的测定545556 58 60 626667 70 72精心整理----------------------------------------------------------------实验二油脂酸价的测定---------------------------------------------------------------------------实验一果胶的制备和特性测定一、果胶的制备(一)目的要求了解果胶的基本结构、果胶的分类及提取原理和方法。

高职食品工程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说课设计

高职食品工程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说课设计

高职食品工程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说课设计课程名称: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背景:本课程是高职食品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介绍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食品中的生物分子、生物合成与分解、代谢途径等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深入了解食品的组成与营养、食品质量的控制与改善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1.理解食品中生物分子的种类和结构,以及它们在食品中的作用。

2.掌握生物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了解代谢途径的基本特征。

3.熟悉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类和生长特性,了解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和保藏中的应用。

4.了解食品中的酶及其作用机理,掌握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讲食品中的生物分子1.生物大分子的种类和结构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3.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4.脂质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讲生物合成与分解1.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2.生物分解的基本原理3.代谢途径的基本特征第三讲食品中的微生物1.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2.微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3.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和保藏中的应用第四讲食品中的酶1.酶的种类和作用2.酶的作用机理3.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PPT、多媒体等方式,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实验演示:针对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4.课外拓展:引导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调研、论文撰写等课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1.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方面,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期末考试: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方式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实验成绩:考察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4.课外拓展成果:考察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和掌握能力的成果。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2、使学生掌握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化学结构、性质和代谢途径。

3、培养学生运用食品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食品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2)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2、难点(1)生物大分子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

(2)复杂的化学反应原理在食品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食品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生物化学原理。

3、实验教学法: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食品生物化学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食品,如面包、牛奶、水果等,提问学生这些食品中包含哪些营养成分,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引入食品生物化学的主题。

2、知识讲解(约 50 分钟)(1)碳水化合物介绍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详细讲解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结构、性质和在食品中的作用。

例如,淀粉在加热过程中的糊化和老化现象,以及纤维素对人体消化的影响。

(2)蛋白质讲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阐述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以及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

举例说明蛋白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功能特性,如乳化、起泡和凝胶形成。

(3)脂肪介绍脂肪的分类,包括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讲解脂肪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如熔点、氧化稳定性等。

探讨脂肪在食品中的作用,以及油脂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氧化酸败现象。

(4)维生素和矿物质分别讲解各类维生素(如维生素 A、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维生素 D 等)和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的化学性质、生理功能和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

强调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约 20 分钟)(1)面包制作中的生物化学变化分析在面包制作过程中,面粉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如何发生变化,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的原理,以及烘焙过程中表面褐变的化学反应。

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二)2024

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二)2024

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生物化学成分及其相关特性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大纲旨在明确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提供全面系统的教学内容框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为食品科学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正文:一、食品生物化学基本概念1. 食品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食品中的生物大分子及其结构与特性3. 食品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4. 食品生物化学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系5. 食品生物化学在食品加工和储存中的应用二、食品营养成分分析1. 食物中的常见营养成分及其测定方法2. 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测定方法3.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和测定方法4. 脂类的组成、分类和测定方法5.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测定方法三、食品生物活性物质分析1. 食品中的抗氧化物质及其测定方法2. 生物活性多肽的提取和测定方法3. 食品中的功能性配糖体和次生代谢产物分析4. 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营养素的提取和测定方法5.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和重要性四、食品加工和储存中的化学反应1. 食品中的酶和酶促反应过程及其影响2. 影响食品色泽和香气的化学变化3. 食品中的非酵母微生物发酵产物及其影响4. 食品加工中的非酶促化学反应与产物生成5. 食品储存过程中的氧化和脂质氧化机制五、食品质量分析与评价1. 食品质量分析的原理和技术2. 食品中常见的质量指标及其测定方法3. 食品质量评价方法与标准4. 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其检测方法5.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及其监管措施总结:本文档综合介绍了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二)的教学内容,包括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食品营养成分分析、食品生物活性物质分析、食品加工和储存中的化学反应、以及食品质量分析与评价。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食品生物化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日后从事食品科学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
40 学时
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学内容
《食品生物化学》它以《生物化学》为基础,在内容上侧重食品专业特点,分为静态、 动态生物化学两大部分。静态生物化学包括蛋白质化学、酶化学、维生素与辅酶、核苷酸与 核酸。动态生物化学以糖代谢、脂肪、氨基酸与蛋白质代谢为主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物 质转化。 重点介绍: ①食品的各种成分的结构、性质; ②酶的结构、性质、作用及应用; ③生物氧化和三大物质的代谢途径; ④现代分子生物学及代谢调控。
教学目的 掌握:酶活性中心、功能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的概念;影响酶反应的多种因素;最
适 pH、最适温度的概念。 熟悉:中间产物学说;酶促反应的特点。 酶催化作用机制。 酶促反应动力学的概念; pH、温度、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教学重点 酶的结构特点;酶促反应特点;酶促反应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米氏方程、抑制剂对酶
1、硫胺素(VB1) 2、核黄素(VB2) 3、泛酸(VB3)和辅酶 A(CoA) 4、尼克酸、尼克酰胺 5、吡哆素(VB6) 6、生物素(VB7) 7、叶酸(VB11)和四氢叶酸(FH4) 8、钴胺素(维生素 B12) 9、辅酶 Q(CoQ) 10、维生素 C 三、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 A 2、维生素 D 3、维生素 E(生育酚) 4、维生素 K 四、辅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特点 小结 课后作业 复习第三章维生素与辅酶并做习题。
活性的影响。 教学难点
酶促反应机制;米氏方程。 课堂教学过程 第二章 酶
第二节 酶的结构及催化作用机制 一、酶分子的结构特点 二、酶催化反应的专一性 三、酶作用高效率的机制 四、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五、 pH 的影响 六、 温度的影响 七、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小结 课后作业 复习第一章蛋白质的化学所学内容,做练习题。 预习下一节:维生素与辅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中医学院
教案
类别日校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层次本科
班级 06、07食品科学与工程班
课程食品生物化学
教研室功能教研室
教师马雅鸽
授课时间2008年 9月1日至2009年1月 3日
教务处印制
填写说明:
请各任课教师按说明认真填写教案中各项目
1.“类别”指日校、成教等。

2.“专业”指中医、中药、制药、市场营销等。

3.“层次”指研究生、本科、专科等。

4.“班级”指所授课对象的班级。

5.“课程”指所授课程内容所属学科,如:中医内科、西医外科等。

6.“教师”指任课教师的姓名、职称等。

7.“教学课题”指所授课程中的病名,如:胃脘痛、小儿疳积等。

8.“授课时数”为该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

9.“授课章节”指此次教学任务所涉及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10.“教学目的要求”指此次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11.“重点难点”指该次教学中需要详细讲解的内容。

12.“教学手段”指授课时运用口授、幻灯、多媒体、板书等方法。

13.“教学主要方法和步骤”指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如讲解、课堂讨论等。

14.“课后小结”指授课后对授课内容所做的综述。

15.“课后作业或思考”指课后要求学生思考、复习的内容。

16.“备注”指表中未列出但需要补充的内容。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