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11册教案

合集下载

拉库卡拉查 教案

拉库卡拉查 教案

《拉库卡拉查》教案教材分析《拉库卡拉查》是人音版小学11册教材3单元《多彩美洲》中的内容,这是一首民间舞曲风格的墨西哥民歌。

“拉库卡拉查”在当地的语言中是“蟑螂”的意思,在这里借用来作为墨西哥一种民间舞蹈的名称。

这首歌曲是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墨西哥民间舞蹈音乐风格,从歌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人们跳踢踏舞的脚步声,仿佛看到男女翩翩起舞的情景。

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速度稍快;旋律以分解和弦进行和级进相结合为主。

旋律波浪起伏,错落有致;节奏为连续的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相结合,疏密相间,性格鲜明,恰当地表现了人们欢愉的心情和活泼的性格。

歌曲结处的呼喊声、拍掌声,更加渲染了歌舞的热烈欢快气氛。

学情分析快节奏的歌曲学生比较喜欢,但是3/4拍快节奏的歌曲学生很难唱好,尤其在歌曲中还出现后半拍开始的节奏,学起来比较难,需要放慢节奏。

但学生对这些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化还是有一定兴趣,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节奏或舞蹈,不仅提高学习兴趣,还能更好的掌握较难的节奏教学目标1、学唱《拉库卡拉查》,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2、通过听一听,唱一唱,跳一跳,比一比,初步感受墨西哥音乐风格特征,并欣赏墨西哥舞蹈人们热情跳舞的图片,简单跳跳当地的舞蹈,初步感受墨西哥音乐舞蹈的文化3、学生能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拉库卡拉查》,掌握弱起拍节奏特点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拉库卡拉查》教学难点1、歌曲第一部分的第一遍与第二遍的两个结尾句2、歌曲第二部分弱起拍节奏的把握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板书光盘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并说出这首歌曲出自哪个国家。

(日本)2、教师播放歌曲《拉库卡拉查》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出自哪个国家的吗?或者哪个洲?生:(讨论)3、教师提示,出示墨西哥国家的风景图及相关信息A、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B、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C、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D、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

新人音版第11册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新人音版第11册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第2课悠扬民歌第2课时聆听歌曲《小河淌水》一﹑作品分析:管弦乐《小河淌水》是作曲家鲍元恺的管弦乐作品《炎黄风情》第二组曲《云岭素描》中的第一首。

乐曲以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歌词所提供的时间﹑空间为背景,用弦乐高音区的模糊音模拟月夜,用钢琴等乐器的叮咚音响模拟小河流水。

在这样的背景下,甜美的英国管和明亮的长笛先后唱出柔美动人的旋律。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云南情歌。

二﹑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体会云南青年女子阿妹对情人阿哥的一片深情。

三﹑全曲共有5个乐句,建立在云南民歌常用的五声调式上,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旋律中的三次呼唤,层层推进,一次比一次强烈,把歌曲逐步推向高潮。

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一﹑教材简析: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

4/4拍,五声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更为热烈。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也使学生更热爱少数民族,知道民族大团结;2﹑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有感情地演唱。

唱好歌曲中的上滑音与下滑音,并理解波音记号。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2﹑难点:歌曲上滑音及下滑音的学唱,波音记号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我们中华大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同学们能说出哪一些?能唱一唱这个民族的歌曲吗?)每个民族都各具特色,有着独特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个非常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是什么民族?同学们就从这歌视频中来找一找答案吧。

播放视频教师:是哪个民族,认真听的的同学一定已经发现了。

学生:民族。

(二)教授新课1﹑出示彝族风景图片;2﹑出示彝族服装图片;3﹑出示彝族跳火把节的图片;4﹑出示赶集图片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刚才视频中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师:同学们能猜出“赶圩”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赶集教师:同学们能在音乐声中找一找,你能听到哪一个词出现的次数最多吗?播放音乐学生:啊哩哩教师:那同学们能猜猜“啊哩哩”的意思吗?学生:高兴教师《彝族姑娘们赶圩回来的时候都非常开心,那我们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注意跟着老师的动作。

人音版11册《茉莉花》欣赏教学设计教案

人音版11册《茉莉花》欣赏教学设计教案

《茉莉花》教学设计——人音版11册《茉莉花》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江苏、东北和河北的《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民族热情。

2、指导学生从节奏、旋律、风格、语言上比较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通过聆听、演唱江苏、东北和河北的《茉莉花》比较感受地方民歌的特点。

教材分析:《茉莉花》的曲调流传极广,变体极多全国大概有四五十个不同的版本,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是其诸多变体的两首,也是最具有代表性,深受大众喜爱的民歌。

其中河北民歌《茉莉花》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而江苏民歌《茉莉花》表现的是少女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

《茉莉花》这首民歌虽然大部分学生较为熟悉,但并不了解它所蕴涵的精神文化内涵,因而我采用让学生参与、体验和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媒体,让学生真正是发自内心喜爱它,从而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

教具:多媒体电脑、课件、二胡、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学习新课1、导言:师:同学们好!今天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件礼物。

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请闭上眼睛,老师马上送给你们。

(师二胡演奏《茉莉花》)师:老师的礼物你们喜欢吗?你熟悉这个旋律吗?它叫什么名字?师:茉莉花美不美啊?美在哪儿?(课件:茉莉花大幅照片。

)师小结:茉莉花洁白的花瓣,小巧玲珑、清香四溢。

正像歌中唱得那样“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茉莉花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此传唱着许多赞美茉莉花的小曲,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茉莉花的曲子。

2、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师:刚才老师唱的那首《茉莉花》你们熟悉吗?想不想唱一唱啊?(师弹琴伴奏,生唱歌词。

六年级音乐说课小学音乐第11册《茉莉花》说课稿

六年级音乐说课小学音乐第11册《茉莉花》说课稿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音乐第11册《茉莉花》人民音乐出版社说课人单位: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心校说课人姓名:张立勋职务:小学一级教师《茉莉花》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与《茉莉花》相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并尝试用齐唱、合奏的形式表现《茉莉花》。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演奏,感受《茉莉花》的优美旋律,从而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尝试用齐唱、合奏的形式表现《茉莉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茉莉花盆景茉莉花喷雾剂口琴钢琴教学过程一、闻看渲染引情激趣1、师生问好。

2、基础训练。

3、请学生闭上眼,闻一闻这是什么味?(茉莉花)〈从嗅觉上对茉莉花有一个认识,感受它的清香。

〉4、你们看见过真的茉莉花吗?(生答)5、老师这儿有一盆,请看。

(展示茉莉花盆景)〈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一个认识,感受它的素雅美〉6、老师这里还搜集了一些茉莉花的图片,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茉莉花图片)<让学生从感官上对茉莉花有一个认识>7、你还知道《茉莉花》什么知识。

(茉莉花茶、白色)二、听曲猜名初步感知1、初听《茉莉花》音乐。

现在老师请你听一首歌曲,请你听一听,猜一猜: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放音乐,生猜)2、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茉莉花)〈让学生有目的的聆听〉三、感受体验学唱歌曲(1)、放录音,聆听茉莉花;(2)、教师板书(3)、教师有感情的范唱;(4)、再听茉莉花,感受茉莉花旋律的强弱规律。

(5)、初次跟唱茉莉花的旋律;(要求学生注意音准)(6)、再次跟唱;(3—5遍,达到熟练程度)(7)、学生齐唱;(8)、个别指导;(9)、分组讨论,用什么形式来表现《茉莉花》。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四、参与表现体验情感1、视唱旋律2、分组练习吹奏3、合奏4、齐唱5、独唱;6、口风琴演奏7、歌表演五、知识拓展你知道唱歌的是谁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宋祖英茉莉花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歌曲《茉莉花》相关知识;以及《茉莉花》在世界乐坛地位;用合唱、合奏的形式进行二度创作。

六年级第十一册音乐教案

六年级第十一册音乐教案

六年级第十一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六年级第十一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和目标。

2.掌握本册音乐教材中的基本乐理知识。

3.学会演奏本册音乐教材中的乐曲。

4.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对音乐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六年级第十一册音乐教材》为主要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包括:1.第一单元:音符的认识和基本乐理知识。

2.第二单元:音阶和音程的学习。

3.第三单元:简单乐曲的演奏和合唱。

4.第四单元:音乐欣赏和评析。

三、教学步骤1. 第一单元:音符的认识和基本乐理知识•学习目标:掌握音符的基本概念和音符在五线谱上的表示方法。

•教学步骤:–介绍音符的基本概念和音符符号的意义。

–示范并让学生模仿演奏简单的音符。

–利用练习册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第二单元:音阶和音程的学习•学习目标:了解音阶和音程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演奏不同的音阶和音程。

•教学步骤:–介绍音阶和音程的基本概念。

–示范并让学生模仿演奏不同的音阶和音程。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3. 第三单元:简单乐曲的演奏和合唱•学习目标:掌握几首简单乐曲的演奏方法,并能够合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教学步骤:–介绍几首简单乐曲的基本情况和演奏方法。

–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乐器或声部,教他们合理地协作演奏乐曲。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歌曲的合唱练习。

4. 第四单元:音乐欣赏和评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能够用音乐语言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评价。

•教学步骤:–介绍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如巴赫的《小步舞曲》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

–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评价。

–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析,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节奏和情感等方面理解作品。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练习册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2.对学生的上课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

3.定期进行音乐欣赏作业和乐曲演奏的考核。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第11册全册教案20页.doc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第11册全册教案20页.doc

教学内容:1、新学年序言。

2、综合训练:发声练习。

3、歌曲“白帆”曲谱。

教学目标:1、进行三声部的发声练习,要求韵母转换连贯、自然,声部之间基本协和、均衡。

2、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白帆》的曲调。

教学难点:三声部合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新学期序言1、教师介绍自己。

提出新学期要求。

2、请同学讲讲新学期有什么想法?对上好音乐课有什么好的意见。

3、复习练唱上学期所学习的乐曲。

二、发声练习曲(综合训练一)1、复习听辨(听记)旋律音程:(教师弹奏两条旋律音程,请学生听记)2、复习听辨和声音程:(教师弹奏一条和声音程,请学生听记)3、分声部视唱三声部发声练习曲。

先唱第三声部,再合第二声部,最后合上第一声部。

注意:四拍子的节拍强弱。

用ma,mo,mi,mao,mu;la,luo,li,lao,lu音节发声。

气息控制,在音节母音变换时,要保持发声位置的不变。

三、学唱歌曲:《白帆》的曲谱。

1、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教师再度范唱,请同学边哼边看一看歌谱。

2、给学生时间,两人一组念一念曲谱。

教师提示:乐谱是F大调的。

Do应该在哪?3、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齐读歌谱,集体齐唱第二声部的乐谱。

练唱第二声部乐谱。

教师带领同学齐读第一声部歌谱,集体齐唱第一声部的乐谱。

练唱第一声部乐谱。

试着将两个声部的曲谱合起来演唱。

(多多练习)四、小结:回家以后各声部练习各声部的曲调,也可以两个声部的在一起合一合。

看谁掌握的好。

课后小记:课题:白帆总课时数:第2节教学内容:1、歌曲《白帆》歌曲处理。

2、欣赏《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2、着重通过对旋律特点的分析,感受欣赏曲中所表达的热爱和赞颂祖国山河的炽热感情。

教学重点:歌曲《白帆》歌曲处理。

教学难点:歌曲《白帆》歌曲处理。

人音版小学音乐11册第四课京腔京韵

人音版小学音乐11册第四课京腔京韵
5、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1)朗读歌词,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2)初听范唱,边听边打节奏跟读歌词,感受歌词的节奏特点。
(3)再听范唱,分角色模唱其中男、女生演唱的片段,可参考‚作品分析中对男腔和女腔的介绍,按音色要求模唱。模唱学习中,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尽量把握老生刚劲挺拔、青衣细腻婉转的演唱风格,体验京剧唱腔的字正腔圆和行腔圆润的要领。要唱出韵味来。
7、教师收集一些近年来创作的通俗歌曲、戏歌等代表性作品,少儿演唱的京剧片段、经典戏曲动画片《张飞判瓜》(此片的人物以京剧脸谱造型,混合戏曲的唱、念、做、打的元素),作为课堂学习的导入或拓展内容,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京腔京韵。
三、全课总结。
让生自选一段京剧,自由上台展示。
教学后记
3、再听、看、唱、演,请学生随着音乐哼唱,体会京剧的韵味。让学生根据剧情创设情境,表演其中的角色。哼唱时,教师带着学生按节奏以‚一板一眼‛的形式拍击,帮助更好地体会。
(二)演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1、剪辑一段少儿京剧表演的视频给学生观看,拉近现代小学生与传统京剧的距离,引起学生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从小对京剧的喜爱,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难点: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度备课
第一课时
一、口说导入新课。
课前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布置他们搜集有关京剧行当、唱腔等相关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
1、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与下面的环节相结合,教师播放到哪一个行当唱腔时,就由哪一组来介绍。

人音版小学音乐11册第二课悠扬民歌

人音版小学音乐11册第二课悠扬民歌

---------------------------------------------------------------最新资料推荐------------------------------------------------------ 人音版小学音乐11册第二课悠扬民歌课题第二课:悠扬民歌总课时 3 课时主备人王渊锐辅备人集体备课学习目标 1、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

2、聆听乐曲《迪克西道》,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辨出短笛的音色。

3、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藏族舞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的幸福之情。

4、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感受歌曲欢乐。

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用多种形式表演。

重点难点重点:用申请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并能与同伴用多种形式表演。

难点: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二度备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师生问好。

2、师: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首儿歌,先一起听一听,唱一唱。

1 / 7(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动画)师:大家唱得真好,老师也被歌声感染了,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妈妈付出了很多。

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给妈妈的歌《妈妈格桑拉》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二、新歌教学,体验情感 1、欣赏歌曲《妈妈格桑拉》这首歌的情绪怎样的?(优美,深情)师:你们知道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生: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是妈妈的名字,拉表示对妈妈的尊敬。

2、教师范唱师:这首歌曲好听吗?想不想听听老师给大家唱一唱?这次大家也要带着问题来听,听一听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师: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生:(两个乐段)师:第一乐段深情的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11册教案教学目标: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课:观看在柳州举办的《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

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

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第二课时一、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三、进行合作排练。

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六、总结。

第四课时一、跟着音乐表演秧歌舞二、学习音乐知识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

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

三、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

四、老师小结。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学目标: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教学重、难点: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二、学习歌曲《银杯》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

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

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一、复习《银杯》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一、开课: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五、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一、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二、简介: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

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

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

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

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

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三、跟着音乐,学动作。

四、随音乐舞蹈。

五、分组展示。

六、小结。

第三课多彩的美洲教学目标: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

二、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三、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四、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难点: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竞猜游戏开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1、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2、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3、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4、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

二、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

三、学习歌曲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2、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

3、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歌谱。

5、有感情朗读歌词。

6、学习歌曲。

7、纠错。

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让学生创编自己的“拉库卡拉查“。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1、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2、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

3、再次分部分聆听。

4、举行化装舞会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

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

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表演,真让人羡慕啊!、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呀!、纷纷上台表演。

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三、结束新课第三课时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如果听过的同学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如果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演唱。

二、学习歌曲《红河谷》1、教师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全曲,伴随竖笛吹奏激趣2、复听范唱,让学对歌曲有完整印象3、先用mu哼唱全曲4、朗读歌词5、把歌词带入乐谱6、纠错7、有感情演唱8、视唱两声部乐谱――强调歌曲弱起处整齐的进入――引导学生解决呼吸、句法及音色问题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

四、老师小结第四课时一、复习歌曲《红河谷》二、欣赏乐曲《平原,我的心》1、初听2、讲解歌曲的一些历史,并引导学生去感受歌曲。

3、复听。

4、可以根据歌曲的舞蹈特即兴表演。

三、进行音乐练习。

第四课芬芳茉莉教学目标: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课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

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第一课同一首歌教学目标: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课:观看在柳州举办的《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

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

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