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牧童

合集下载

5_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五下《古诗三首》《牧童》

5_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五下《古诗三首》《牧童》

牧童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tong
收篙/停棹/坐/船中。zhong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feng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放眼望去,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草; 侧耳倾听,断断续续的牧笛声逗弄着晚风。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一个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 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 “弄”字,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 的时断时续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 出来了。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Hale Waihona Puke 古诗两首《牧童》吕岩
《舟过安仁 》 杨万里
1.学会读诗,了解诗的节奏、押韵的 知识。 2.理解诗意,体会诗所表现的理趣。 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领悟儿童诗的写法,学习仿写儿童 诗的技巧。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 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 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 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 美景。)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一只小船上,有两个小
孩子)
收篙停棹坐船中(他俩收起竹篙,停下船
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怪不得不下雨他俩都打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古诗词三首
授课教师 艾永林 林州市陵阳中学
温故知新

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儿童诗

人教版五下_5.古诗词三首 《牧童》【优质课件】.pptx

人教版五下_5.古诗词三首 《牧童》【优质课件】.pptx
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同学们,下节课见!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目 录
第 一 部 分 课 前 导 入
第 二 部 分 生 字 学 习
第 三 部 分 古 诗 品 读
壹 课前导入
趣味导入
童年,如诗如画,美好至极。谁 还记得有关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学生背诵),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 千年时空,打开尘封的诗卷,去感受 古代儿童的生活情趣吧!
作者简介
声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从远处传来。
初读古诗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明:明亮。】
牧童归来吃饱饭已是黄昏后,还没脱下
蓑衣就躺在月夜下的草地上了。
古诗详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作者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铺”和“弄”两个字有什么妙处?句中 的数量词是确指吗?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写的。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 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地给人的那种平
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
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六七里”
和“三四声”不是确指,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古诗详解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作者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作者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
吕岩:
字洞宾,号纯阳子,唐代人,为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助读资料
上面是古诗词三首的读音视频,对比一下分别 抒发了什么情感?
贰 生字学习
易读错字
suō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34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35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9
诗歌理解
归来饱饭黄昏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不脱蓑衣卧月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 中的明月。
10
诗歌理解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 来的?
可爱、调皮、疲倦。
一个“弄”,一个“卧”。
11
诗歌小结
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
1
字音认读
篙 (gāo) (竹篙) 棹 (zhào) (棹竿) 媪 (ǎo) (翁媪) 剥
(bāo) (剥开)
2
牧蓑遮 醉媚锄剥
3
4
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 唐代京兆人。咸通举 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 终南山学道,不知所 终。是传说中的逍遥 大仙。
5
课文朗读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6
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7
听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美。
8
诗歌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 里都是草地。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之牧童(上课用)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之牧童(上课用)

慷慨悲壮,笔力雄
厚,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
(翁媪) 媪 (ǎo)
醉媚锄剥
bāo √ bō
去掉外面的皮
剥莲蓬
用强制的方法去掉;依照法律 取消
清平乐 ·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词牌名,“乐” 读 yuè 。 茅檐: 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的方言。
我来试一试!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平乐 ·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相媚好: 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老妇。 亡赖: 同 “无赖”,“亡” 读wú ,这里指顽皮、淘气。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5 古诗词三首
(宋)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突然闭口立。
村 宿
篙 (gāo)(竹篙)
(棹竿) 棹 (zhào)
牧蓑遮
学习古诗词的基本环节:
解诗题——读诗文——知诗意——明诗情——悟方法
题意
正确
字词
诗人
表达
作者
背景
通顺
断句
大意
情感
方法
品 读
牧童[唐]吕岩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 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 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 得格外清新优美。
• 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 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 《清平乐·村居》,原为唐教坊曲名。这 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 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
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
童年生活
诗.导入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唐】吕岩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5.古诗词三首
读诗题: 《牧童》 知诗人: ——[唐].吕岩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 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 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 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 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注释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舟过安仁词句解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
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 船前进啊!
《舟过安仁》诗意:
• 【舟过安仁】改编故事
• 春天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宋代诗人 杨万里乘船去那里游玩。来到安仁,杨万里马 上喜欢上这个了地方,这里万物复苏,鸟语花 香,湖光山色,美呀! 在这迷人的景色里,杨 万里听到小孩的欢声笑语,不禁向四周张望, 发现在不远的河面上的一叶渔船上,坐着两个 很可爱的小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 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在撑着 船儿慢慢地前进。过了一会儿,船儿徐徐地停 了下来,大一点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浆, 船不动了。

关于牧童的古诗刘驾《牧童》

关于牧童的古诗刘驾《牧童》

关于牧童的古诗刘驾《牧童》篇一:5.古诗词三首牧童古诗词三首牧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不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唐代诗人吕岩的诗《牧童》。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道教材1.教材分析:《牧童》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卷第二组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

本组教材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专题进行,《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儿童晚归游憩图。

全诗意境迷人,用词开朗,情趣盎然,生动的抒发了牧童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2.学情分析:那么,五年级学生对这首诗就是一个怎样的心智情况?这首诗对他们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什么呢?他们又想要以怎样的方式去自学这首诗呢?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这样的调查:1.你可以恰当流利地朗诵这首诗么?2.你认为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吗?3.你可以腰这首诗么?4.你能大概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5.你能够从诗中体会至诗人的情感吗?调查中我发现:8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9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70%的学生会背这首诗,能大概说出这首诗意思的占30%,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只有极少数。

根据学生的实际,融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科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智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认为:二、教学目标:1.四书五经并诵读古诗,认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自学,并使学生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绝妙。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三、说道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所以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5《古诗词三首》 三首诗歌的异同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5《古诗词三首》 三首诗歌的异同

5《古诗词三首》三首诗歌的异同《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全诗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全诗意思:一叶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

屋内有人操着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

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锄豆田里的杂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 古诗三首 牧童∣人教新课标 (共7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 古诗三首 牧童∣人教新课标 (共7张PPT)

(唐)吕岩
铺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弄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饱饭 卧月明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领略诗境
牧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前两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第二组 ·第五课
牧童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古 诗 词 三 首

牧童 唐 吕岩 贰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叁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作者介绍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
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 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 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古诗诵读
不 脱 蓑 衣 卧 月 明
归 来 饱 饭 黄 昏 后
笛 弄 晚 风 三 四 声
草 铺 横 野 六 七 里
/
/
/
/
吕 牧 岩 童
/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理解诗意
牧 童
• 说说你对后两句的理解,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
样的小牧童?从哪里看出来?
• 如果你是小牧童,月光下你会想什么?做些什么呢?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领悟诗情ຫໍສະໝຸດ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
满童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
牧童,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 的乐趣和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尽 怀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互学(展示)
1、各组代表发言: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
2、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
3、组间比赛朗读这首诗。
4、总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
──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
五、当堂检测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五、当堂检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清平乐(yue le)乐曲(le yue)乐趣(le yue)
剥(bo bao)削剥(bo bao)莲蓬剥(bo bao)夺
剥(bo bao)壳亡(wang wu)赖亡(wang wu)羊补牢
2、交流积累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六、整理导学案(红笔完善,批改)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有《稼轩长短句》。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预习要求:
1、练习把第一首古诗词读正确、流利,在文中圈画生字。
2、读一读课下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3、把课后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给课后方格中的生字组词。
一、导学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4、我能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
重、难点预测
我会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知识链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有《诚斋集》。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弄”的意思是:()
这句诗的意思是:()
2、我能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短文。
六、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导学案
课型
新知探究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张营中心小学李芳
审核人
杨珍珍
复备人
李芳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利用导学案
学会学习
班级
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7、我能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可写在自己本子上)
8、我还想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
三、互学展示《清平乐·村居》
1、同桌互读,检查读词情况。
2、组内群学独学内容。
3、组内检查背诵。
4、各小组领任务。
四、评学
1、各组在班上展示。
2、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
二、预习检测(6分钟)
对子轮流朗读课文,互相正音。
提示:注意“蓑”字的写法。
每组安排一名代表在全班展示朗读课文。
三、独学《牧童》
自主学习:
练习把《牧童》读流利,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并进行深入思考:
诗中描述的儿童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5牧童》导学案
课型
新知探究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张营中心小学李芳
审核人
杨珍珍
复备人
李芳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利用导学案
学会学习
班级
五()班
小组
姓名
学习
目标
1、我能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3、我会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我能把这首词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4、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我知道了下列词语的意思。
清平乐:村居:茅檐:
翁媪:亡赖:相媚好:
5、我知道词中写了哪几个人?他们都在做什么?
6、现在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词的意思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3、我能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
重、难点预测
我会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一、导学
1、谁能背背上学期学过的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二、独学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