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早中晚分期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以上是正常腰椎的X线图⽚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正侧位X光⽚(患者,男性,45岁,强脊炎15年余)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强直,英⽂缩写为AS。
是⼀种慢性全⾝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的疾病,以脊柱和骶骼部位炎症及⾻化为主要表现。
由于1963才命名此病,因此中医历史上不存在此病名,总体上看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痹证范畴内的⾻痹、肾痹、历节风、⽵节风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男⼥差别:发病⾼峰期为男性为13岁—30岁左右,⼥性⼀般要晚于男性6岁左右。
强直多见于男性,据统计数据,之前男⼥发病率⽐例约为10:1。
但随着近年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的提⾼,有许多症状⽐男性患者轻的⼥性患者被发现,使得发病的男⼥⽐例提⾼到3:1—5:1。
男性强直患者相对来说起病急、症状重、进展快,伴有发热、乏⼒、消瘦等全⾝症状,但是早期发病后有⼀段⽐较短的时间感觉不到任何症状;⽽⼥性患者相对来说症状较轻,⽆症状缓解期有时达数年,但⽐男性增加了产褥期感染因素。
所以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具有很强的隐匿性,难以被发现和重视,这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危害之⼀。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检查(1)骶髂关节改变:这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可以这样说,⼀张正常的骶髂关节X线⽚⼏乎可以排除本病的诊断。
早期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腰椎更具有特点,更容易识别。
⼀般地说,骶髂关节可有三期改变:①早期:关节边缘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加宽。
②中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质腐蚀与致密增⽣交错,呈锯齿状。
③晚期:关节间隙消失,有⾻⼩梁通过,呈⾻性融合。
但⽬前仍有学者沿⽤1966年纽约放射学标准,将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为正常;Ⅰ级为可疑;Ⅱ级为轻度异常;Ⅲ级为明显异常;Ⅳ级为严重异常,关节完全强直。
(2)脊柱改变:病变发展到中、晚期可见到:①韧带⾻赘(即椎间盘纤维环⾻化)形成,甚⾄呈⽵节状脊柱融合。
②⽅形椎。
③普遍⾻质疏松。
强直

病因
遗传、感染、免疫、环境因素
病因不明确
AS病人HLA-B27阳性率高达88%~96%,而普通人 群HLA-B27阳性率仅4%~8%;HLA-B27阳性者AS发 病率约为10%~20%,而普通人群发病为1‰~2‰。 有报道,AS一组亲属患AS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出 20~40倍,国内调查AS一级亲属患病率为24.2%, 比正常人群高出120倍。HLA-B27阳性健康者,亲 属发生AS的机率远比HLA-B27阳性AS病人亲属低。 所有这些说明HLA-B27在AS发病中是一个重要因 素。
4.髂骨致密性骨炎: 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其主要表现为慢性腰 骶部疼痛和发僵。临床检查除腰部肌肉紧张外无 其他异常。诊断主要依靠X线前后位平片,其典 型表现为在髂骨沿骶髂关节之中下2/3部位有明 显的骨硬化区,呈三角形者尖端向上,密度均匀, 不侵犯骶髂关节面,无关节狭窄或糜烂,故不同 于AS。
糖皮质激素
使用的指征: 1.病情进展急剧,症状严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无 法控制时,可以采用短时间静脉途径激素大剂量 冲击治疗。 2.急性葡萄膜炎,需局部激素治疗。 3.外周关节持续性滑膜炎,可行激素关节腔内注射 。
慢性腰背痛,病 程>3个月
关节表现
中轴关节表现
骶髂、腰椎、胸椎、颈椎 “由下而上”发展
周围关节病变
髋、肩、膝、踝关节等
关节表现
臀部的疼痛
腹股沟内侧的放射痛
膝,髋,踝肿痛
足跟痛
胸廓活动度下降
关节外表现
急性前色素膜炎(急性虹膜炎)25%-30%的患者 可在病程中出现 单侧急性发作 眼痛、畏光、流泪和视物模糊 可见角膜周围充血、虹膜水肿、病变侧虹膜色素 较健侧变淡、瞳孔缩小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状是什么呢?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状是什么呢?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早期在临床上都有哪些症状呢?确诊疾病之后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呢?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属于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一种。
研究表明,该病原因尚不很明确,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弯腰、行走活动受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的病变,也有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所以又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在临床上都有哪些症状呢?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病程缠绵,且易造成残疾,故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对16-25岁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如出现下述症状,则应特别警惕有无强直性脊柱炎可能。
(1)腰痛、腰僵3个月以上,经休息不能缓解。
(2)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无明显外伤史、扭伤史。
(3)反复发作的膝关节或踝关节肿痛,关节积液,无明显外伤史、感染史。
(4)反复发作的跟骨结节肿痛或足跟痛。
(5)反复发作的虹膜炎。
(6)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无外伤史的胸部疼痛及束带感,胸廓活动受限。
(7)脊柱疼痛、僵硬感、甚至活动功能受限,无明显外伤史、扭伤史。
(8)双侧臀部及髋关节疼痛,无明显外伤史及劳损史。
(9)突然发生的脊柱及四肢大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之后如何进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属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范畴,致残率非常高,在确诊疾病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以免随着病程的延长给患者的身心造成莫大的伤害。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疾病首选中西医结合康复综合疗法——六步一结合免疫平衡疗法,该疗法就是取中西医、内外治之长,融为一体,依据AS的免疫发病机理和中西医扶正祛邪的理论,以精心研制的系列中药冲剂控制病情,遏止AS免疫病理损害,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
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以控制、减轻、消除关节病变,恢复关节功能。
提倡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康复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和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
如何科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如何科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常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起病,40岁以后发病者非常少见。
在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需同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急性或慢性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症等鉴别。
很多患者不知道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该疾病,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常用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国际通用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都使用国际通用的纽约标准。
1985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为:(1)症状:以两侧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
(2)体征:早、中期患者脊柱活动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柱出现强直性驼背固定,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血沉多增快,类风湿因子阴性,HLA-B27阳性。
(4)X线检查: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的典型改变。
但国内外多数专家认为,为便于国际交流,主张采用国际标准。
具备哪些条件可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1) 腰背疼痛、晨僵至少持续3个月,运动时缓解,休息时无改善;(2) 腰椎前屈、后伸、侧弯3个方向活动受限;(3) 第4肋间隙水平测量胸廓周径,呼气与吸气活动度差值小于2.5厘米; 骶髂关节的特异性放射学(如X线)改变。
强直性脊柱炎X线分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分期,目前是以X线检查骶髂关节为主要分期依据,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X线片分期标准如下:早期:骶髂关节间隙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增宽。
中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增生与侵蚀交错,呈锯齿状,髂骨侧骨致密带增宽,最宽可达3厘米。
晚期:关节间隙消失,骨致密带消失,骨小梁通过,已呈骨性强直。
温馨提示:患者在生活中可适当吃些能抗风湿祛寒邪的食物,如大蒜、辣椒、茴香花椒、大葱等,经研究,大蒜具有杀菌、抗病毒的作用,适当的使用可预防病毒感染。
豆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可促进肌肉、关节、骨骼的代谢,对于骨伤的修复有很好的效果,对身体沉重、关节不利、关节肿痛的风湿类型有很好的效果。
黑豆泡黄酒还可以治疗关节酸痛。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一、概述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是四肢大关节、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1.初期症状: 16~25岁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
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现出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
2.关节病变表现: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多有关节病变,且绝大多数首先侵犯骶髂关节,以后上行发展至颈椎。
少数病人先由颈椎或几个脊柱段同时受侵犯,也可侵犯周围关节,早期病变处关节有炎性疼痛,伴有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有僵硬感,晨起明显。
3.其他症状:关节外病变,多见于心脏、眼部、耳部、肺部、神经系统等病变。
大多出现在脊柱炎后,偶有骨骼肌肉症状之前数月或数年发生关节外症状。
三、健康教育(一)用药指导1.非甾类抗炎药有消炎止痛、减轻僵硬和肌肉痉挛作用。
副作用为胃肠反应、肾脏损害、延长出血时间等。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更应特别注意。
2.柳氮磺胺吡啶,SSZ是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SP)的偶氮复合物。
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症状、皮疹、血象及肝功改变等,但均少见。
用药期间宜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3.甲氨蝶呤,据报道疗效与SSZ相似。
副作用有胃肠反应、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等,用药期间定期查肝功和血象,忌饮酒。
4.糖皮质激素一般情况下不用,但在急性虹膜炎或外周关节炎用NSAIDS治疗无效时,可局部注射或口服糖皮质激素。
5.雷公藤多甙有消炎止痛作用,服用方便。
副作用有胃肠反应、白细胞减少、月经紊乱及精子活力降低等,停药后可恢复。
6.益赛普、阿达木单抗等是目前治疗AS等脊柱关节疾病的最佳选择,有条件者应尽量选择。
(二)饮食指导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给予高蛋白高纤维、高钙和含铁等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可食适量辛热食品,能祛湿邪,如椒、葱、蒜、茴香,冬季适当服姜汤以湿胃散寒。
as量表诊断标准

as量表诊断标准AS量表诊断标准一、概述本量表用于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
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导致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本量表将从疼痛程度、功能状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医生诊断五个方面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二、疼痛程度1. 评估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100mm的直线上标出疼痛程度。
0表示无痛,10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2. 诊断标准:VAS评分≥40mm,提示患者存在中度以上疼痛。
三、功能状态1. 评估方法:采用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和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进行评估。
2. 诊断标准:BASDAI≥4分,提示患者处于疾病活动状态;BASFI≥4分,提示患者存在功能障碍。
四、实验室检查1. 红细胞沉降率(ESR):正常值为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ESR升高提示病情活动。
2. C反应蛋白(CRP):正常值为0-10mg/L。
CRP升高提示炎症反应活跃。
3.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升高可能与疾病活动有关。
4. HLA-B27基因检测:阳性结果提示患者可能患有AS,但非绝对。
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
五、影像学检查1. X线检查:可见骶髂关节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甚至骶髂关节融合等表现。
2. MRI检查:能更早发现骶髂关节和脊柱的病变,对诊断AS有一定价值。
3. CT检查:可用于观察骶髂关节和脊柱的骨质破坏情况。
4. 骨扫描:能早期发现骨代谢异常,对诊断AS有一定价值。
5. 超声检查:可发现骶髂关节和脊柱的病变,操作简便、无辐射,可用于监测病情变化。
6. 关节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关节内部情况,对诊断AS有一定价值,但操作较复杂,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7. X线平片:是诊断AS的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脊柱、骶髂关节和外周关节骨质破坏情况。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状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以中轴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骼关节、髋关节、柱间关节、肋椎关节,以骶骼磁节病变最为常见,另有约1/3患者可见周围关节症状。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于中枢关节者以男性青年较多,发于周围关节者以女性青年较多。
根据古书对骨痹的记载和现代临床综合分析,骨痹的病变位臵在足少阴、足太阳、督脉等经络循行。
分上至项背,下达髋膝。
病症特点为隐秘发病,病程长,时有急性发作。
疼痛热敷或者运动后缓解等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状: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病程缠绵,且易造成残疾,故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对16-25岁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如出现下述症状,则应特别警惕有无强直性脊柱炎可能。
(1)腰痛、腰僵3个月以上,经休息不能缓解。
(2)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无明显外伤史、扭伤史。
(3)反复发作的膝关节或踝关节肿痛,关节积液,无明显外伤史、感染史。
(4)反复发作的跟骨结节肿痛或足跟痛。
(5)反复发作的虹膜炎。
(6)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无外伤史的胸部疼痛及束带感,胸廓活动受限。
(7)脊柱疼痛、僵硬感、甚至活动功能受限,无明显外伤史、扭伤史。
(8)双侧臀部及髋关节疼痛,无明显外伤史及劳损史。
(9)突然发生的脊柱及四肢大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强直性关节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现出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
由于病情较轻,病人大多不能早期发现,致使病情延误,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患病后不能每天只是思考疾病会不会发展,会不会致畸形,以后怎么办,这种情绪十分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应该正确地安排生活、学习、治疗、锻炼的时间,并以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
再者,抑郁的心情也可导致全身各器官循环减慢,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其他疾病。
通过排解心理障碍,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评价,病人的态度由消极变为积极,病人的情绪由悲观变为乐观,配合治疗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配合外部治疗使病理上的躯体也走向健康。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共识(全文)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共识(全文)1 概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椎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据初步调查,我国AS的患病率约为0.3%,男女之比约为2.3: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
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发病年龄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AS是一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病变特点是从骶髂关节开始,沿脊椎缓慢向上进展,或同时向下蔓延,累及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累及上肢关节少见。
早期病理性标志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受累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样改变”。
AS从初次出现慢性症状到确诊一般要经过5-10年。
控制病情进展、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合理、及时的治疗。
2 AS的诊断标准近年来AS的诊断较多采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表1)。
但随着对AS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一些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出现后,修订的纽约标准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
2009年国际脊柱夫节炎评估协会(The Assessment of SpondyIArthritis international Society,ASAS)制订的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中的中轴型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图1)有助于早期AS的确诊和后期治疗方案的确定。
确诊AS:满足放射学标准加上临床标准1-3条中的任意一条。
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0级,正常;I级,可疑或极轻微的骶髂关节病变:Ⅱ级,轻度异常,可见局限性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无改变:Ⅲ级,明显异常,至少伴有以下一项改变:近关节区硬化、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完全性关节强直。
3 AS的治疗方案治疗目标:(1)缓解症状和体征:消除或减轻症状,如背痛、关节痛、晨僵和疲劳;(2)预防和矫正畸形:减缓脊柱和关节破坏进程,对脊柱或髋、膝等大关节强直或严重畸形者通过手术矫正;(3)改善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身体和心理机能,如脊柱活动度、社会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中晚分期
(一)、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1、青少年有慢性泛发性或持续性背腰痛,棘突有压痛;或有散在性
压痛,晨起后背腰部僵痛,后仰时背腰部痛重,活动后好转;久站或行走易疲倦,时有绞锁痛,伴血沉增高者。
2、青少年坐骨神经痛,反复发作或左右轮换痛;同时有背腰疼痛或
僵硬感者,骶髋关节X线片有轻微改变者。
3、青少年除背痛外,还有臀部、髋、大腿内外侧、膝、肩、胸锁关
节,颈部或肋间神经痛者,伴有血沉增高,骶髋关节X线片有改变者。
4、持续性背痛伴有周围型类风湿关节炎,骶髋关节X线片有改变者。
5、骶髋关节X线片无改变,脊柱关节突出亦无改变,但背腰僵痛持
续半年以上者,若血沉增高者。
6、单侧骶髋关节有明显X线片改变者,伴有背腰僵痛,血沉增高者。
(二)、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颈、背、腰、髋、膝、肩、胸锁关节,肋间神经,骶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轻度强直。
X线片显示:骶髋关节面破坏,关节边缘模糊,间隙变窄,有囊性变,部分有轻微硬化。
(三)、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颈、背、腰、髋部强直,或驼背畸型。
X片显示:骶髋关节融合或固定,脊柱融合或成竹节状。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新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强脊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多发于15-30岁的青少年男子(男比女多11倍)。
早期表现为腰部僵硬、酸
痛、沉困,以夜间、清晨疼痛明显,久坐久站后加重,活动后减轻。
有些病人还伴有髋、膝、踝关节肿痛,臀部、腹股沟疼痛,颈背部沉痛、足跟痛、低热、乏力、虹膜睫状体炎等。
由于本病起病进展缓慢,开始时的腰痛为间歇性,全身症状较轻,数月或数年后才发展为持续性,所以早期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被忽视或误诊。
随着病情的进一
步发展,病人出现“鸭步”、臀部后隆、平腰,甚至出现驼背、腰椎及髋关节活动受限等状态,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丧失劳动力,致残率在30%以上。
目前认为强脊炎的病因多与遗传、感染、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
治疗上传统主要采用药物和功能锻炼,对于滑膜病变严重的局部关节还会采用外科手术或是关节镜滑膜切除。
但是外科手术切除不仅创伤大,需要住院,还会带来出血、感染、甚至强直等后遗症。
而且外科滑膜切除很难一次彻底去除炎性滑膜,容易复发。
上海武警总队医院风湿科的液体刀治疗是以关节腔内注射活性元素代替手术开刀。
注射入的胶体或大颗粒,通过物理或化学的作用,使关节滑膜细胞失去活性,从而缓解关节肿胀和疼痛,阻止软骨和骨破坏,防止畸形。
一般1~2 月后就可以出现疗效。
液体滑膜刀比手术滑膜切除更完全,更简单,无痛苦,更高效。
此项技术操作较简单,几乎无任何副作用,病人无需顾虑。
正是由于上述的优点,临床运用二十多年来,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科研的发展,通过积极治疗,可以将强直性脊柱炎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点,患者可以正常的生活工作,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所以,劝告广大患者,不要丧失生活的信心,只要自己不放弃,社会就不会抛弃你。
柳氮磺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的作用
柳氮磺吡啶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已有 40余年
的历史。
经国外治疗的经验证明,该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周关节炎、腰背痛、发僵、血沉和 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骶髂关节的 X线改变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柳氮磺吡啶为黄色片剂,每片 0.25克,服用方便,安全性好。
饭后服药。
通常成人剂量每日不超过 2.0克,否则副作用可能增加。
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一般在用药后 2~4个月起效。
在用柳氮磺吡啶治疗的头 3~6个月内,可并用一种非甾类抗炎药,待症状改善后可逐渐减少或停用非甾类抗炎药物,单以柳氮磺吡啶维持。
据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柳氮磺吡啶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痛、贫血、血尿、血小板计数降低及肝和肾功能损伤等。
因此,提醒服用柳氮磺吡啶的病人应定期检查血和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如有严重的副作用应及时停药或调整药物。
另外,该药还可影响精子的生长发育,对年青未育者,生育前需停药半年。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过程
尽管本病是一种不同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但在早期两者的病理却很相似,都以增殖性肉芽组织为特点的滑膜炎开始,此时镜检可见滑膜增厚,绒毛形成,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炎细胞多聚集在小血管周围呈巢状。
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的是,在附近骨质中也可发生与滑膜病变无联系的慢性炎症病灶。
本病多由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侵犯腰椎、胸椎、颈椎,髋、肩、肋椎等关节和胸骨柄体、耻骨联合也常被累及。
约25%的患者同时累及膝、距小腿等周围关节。
本病晚期病变则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
在本病,关节破坏较轻,因而很少发生骨质吸收或脱位,但关节囊和韧带骨化却十分突出,因而最后容易发生骨性强直。
在本病,韧带、肌腱、关节囊与骨松质结合部的病理改变是很有特点的。
该处的肉芽组织既破坏骨松质,又向韧带、肌腱或关节囊内蔓延。
在组织修复过程中,骨质生成过多、过盛,新生的骨组织不但填补松质骨缺损处,还向附近的韧带、肌腱或关节囊内延伸,形成韧带骨赘。
上述病变不但见于四肢关节,也见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大转子、坐骨结节、跟骨结节,髂骨嵴和耻骨联合等处。
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及治疗
虽然强直性脊柱炎(AS)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随着人们对本病认识的深化,诊断及治疗水平的提高,其预后已有很大改观。
强直性脊椎炎的主要治疗目标:(1)控制炎症,缓解症状;(2)防止脊柱关节畸形。
一、药物治疗主要都有哪些呢?
药物治疗可较快地控制病人的症状,消除炎症,缓解病情,使病人能更好地进行运动锻炼,但药物治疗可能会给病人带来各种不良反应。
因此病人应了解自己所服药物的作用和可能发生的副作用,目
前常用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慢性作用药物及糖皮质激素。
(一)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这类药物起效较快,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疼痛,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
常用的品种有双氯酚酸钠、优妥、布洛芬等,它们常见的副作用为消化道不良反应。
有消化道溃疡及出血史的病人应慎用这些药物,必要时合用胃粘膜保护剂。
最近上市的有选择性的环氧化酶II抑制剂莫比可、怡美力对消化道的安全性较高。
(二)慢性作用药物常用的有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
这类药物起效较慢,需用药3个月左右才发生作用,所以称之为慢作用药物。
应用这些药物治疗AS,有时能减缓或阻止病情的发展,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也较多,除了消化道反应外,还对引起白细胞减少,皮疹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类药物,对磺胺药过敏者,禁用柳氮磺吡啶。
(三)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消炎、镇痛作用,但由于其不能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发展,且有较多的副作用,不应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首选药物,临床上面要慎用。
二、关节的局部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变不仅仅取于脊柱,多数患者还表现有四肢某个或几个关节发炎。
髋关节受累可致残,上海医院,开展液体刀滑膜切除术治疗,可缓解症状,预防关节进一步破坏,疗效好,总的说来,AS病人只要能得到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只有少数病人会发展为严重的脊柱畸形,多数病人能维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