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经济学-迈向脑科学的决策科学

合集下载

脑科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脑科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脑科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索心灵和大脑的奥秘。

脑科学是从20世纪初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它凭借着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让我们对于大脑的认识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提高。

本文将介绍脑科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一. 脑科学的发展历程脑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曾用“大脑是思考的器官”来描述人的成长过程。

但是,真正的脑科学是在现代科学的背景下才逐渐形成的。

脑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 神经解剖学时期神经解剖学时期可追溯至17世纪,著名的神经解剖学家威廉·海姆斯在19世纪中期通过解剖大脑,提出了大脑神经元的假设,并将其称为“神经元说”。

此外,随着显微镜的发展,使人们对神经元和突触的形态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

2. 神经生理学时期神经生理学时期始于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

经典的意识实验(例如,伦敦帕金森的实验)探索了大脑区域对于行为和经验的作用。

此外,提出了“信息带”的概念,即神经元之间通过电信号来传递信息的机制。

3. 神经心理学时期神经心理学时期始于20世纪中期,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大脑在认知与行为方面的作用。

神经心理学尤其关注来自神经系统的信息在认知、情绪、行为中的交互作用。

4. 认知神经科学时期认知神经科学(CNS)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在认知任务中探索神经活动和大脑结构的关系,来研究认知过程。

近年来,CNS领域涉及神经影像学等领域,实现了结构成像、功能成像及定量成像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极大地推动了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

二. 脑科学的发展趋势现在的脑科学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就,但还有许多领域要继续探究。

以下是脑科学未来的发展趋势:1. 神经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神经技术包括脑电图(EEG)和磁共振成像(MRI)等,但这些技术仅仅是对大脑的观察。

新兴的技术,如超声脑成像、光遗传学和光热效应成像等神经技术,承诺进一步揭示大脑活动的细节。

神经管理学和神经经济学

神经管理学和神经经济学

誉 会议的有众多国内外知名 的神经经济学与神经管理 簧
教授 、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汪蕾教授 、 陈明亮教授和王 固 小毅助理研究员等人 。 此外 , 还有来 自 浙江大学管理 除
研究员 ) 、 B e m d We b e r ( 德 国波恩大学教授 , 经济学 与神经科学中心主任 ) 、 B i r n a K n u t s o n( 美 国斯坦福
大学心理和神经科学系副教授 ) 、 G u i X u e( 北京师
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 、
马庆 国 : 教授 , 博导。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2 4
学院、 医学院 、 经济学院、 心理系等单位的研究生和 荸 本科生 , 他们代表了本领域的科研新锐以及后备军。 衔
会议特邀报告人来 自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包 括B a o h u a X i n( 多伦 多大学罗特曼商 学院教授 ) 、 B e n e d e t t o D e M a r t i n o( 英国伦敦大学学 院心理学系 研究员) 、 B e n S e y m o u r ( 日本大阪大学 C i N e t 实验室
的新阶段》 ) ” 的报告 。 本次 国际会议的实际参会人数为 1 3 5 人, 其中
外宾人数为 1 0 人, 分别来 自美 国、 英国、 德国、 加拿 大、 瑞士、 日本 、 俄罗斯 、 葡萄牙等 国家 ; 中国代表分
别来 自浙 江大 学 、 中 国科 学 院 、 北 京大 学 、 北京 师 范
热 点 聚
神径 管理 学和神径经济学
马庆 国 王翠 翠 付 辉 建
(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神经管理学实验 室, 杭州3 1 0 0 2 7 )

神经科学专业课程有哪些

神经科学专业课程有哪些

神经科学专业课程有哪些
神经科学专业主要学物理、化学、⽣物及其实验、⽣物统计学、神经科学导论、细胞和分⼦神经科学、⾏为和综合神经科学、神经经济学、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机能障碍、速度和语⾔的神经基础、⽹络系统和动⼒学、⼈⼯智能、⾃由意志的脑科学、⽣物学、数学、计算科学等课程。

神经科学专业简介
神经科学是中国普通⾼等学校本科专业。

神经科学专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它的重点不是某⼀个学科,相反,这个专业的⽼师和学⽣在诸多不同层⾯上都有互动与合作,其中包括:细胞与分⼦神经⽣物学、药理学、⽣理学、神经⼯程、神经通讯以及认知与⾏为神经科学。

这个专业为本科⽣进⼊神经科学或相关研究⽣专业提供了优质、全⾯的培训。

此外,由于本专业的许多核⼼课与医学院预科课程重叠,因此也有助于学⽣将来进⼊医学院或卫⽣相关领域的研究⽣专业。

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神经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作及管理⼯作的神经科学⾼级专门⼈才。

学⽣主要学习神经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定的教学、科研能⼒。

课程体系:《脑科学》、《神经⽣物学》、《神经病理学》、《⾏为遗传学》等。

就业⽅向:科研机构、⾼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科学研究、教学⼯作及管理。

脑科学方面经典书籍

脑科学方面经典书籍

脑科学方面经典书籍脑科学是研究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学科,涉及到认知、学习、记忆、意识等诸多领域。

以下是十本经典的脑科学相关书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大脑的奥秘,并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本质。

1. 《大脑启示录》(The Tell-Tale Brain)- V.S.拉马奇南这本书由脑科学家拉马奇南撰写,通过讲述他在临床实践中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大脑的惊人能力和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 《大脑行为学》(Behavioral Neuroscience)- S.马尔克尔、M.伍尔德这本教科书深入介绍了大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涵盖了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交叉领域,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脑科学知识。

3. 《大脑的奥秘》(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N.多伊奇多伊奇是一位神经学家,他在这本书中描述了大脑的可塑性,以及大脑如何通过改变来适应环境和恢复功能。

4. 《大脑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Human Body)- D.里尔里尔通过演化的角度来解释人类大脑的发展和功能,揭示了大脑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5. 《大脑与心智》(The Brain and the Mind)- J.波尔克这本书探讨了大脑与心智之间的关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意识、思维和情感等心智活动与大脑的相互作用。

6. 《大脑中的思维》(Thinking, Fast and Slow)- D.卡尼曼卡尼曼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在这本书中介绍了人类思维的两种模式,以及它们在决策、判断和行为中的作用。

7. 《大脑的学习之道》(The Art of Changing the Brain)- J.赛尔赛尔是一位神经科学家,他在这本书中阐述了大脑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帮助读者更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自己的大脑。

8. 《大脑的习惯力》(The Power of Habit)- C.杜哈格杜哈格通过研究习惯的形成和改变过程,解释了大脑习惯力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习惯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脑科学奖励回路和决策行为关系

脑科学奖励回路和决策行为关系

脑科学奖励回路和决策行为关系近年来,脑科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突破,使我们对人类决策行为和奖励回路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奖励回路是指大脑中的一系列区域,涉及到对奖励和惩罚的感知、评估和选择。

而决策行为是指人类在面临多个选择时的思考和选择过程。

本文将探讨脑科学奖励回路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其对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的重要性。

首先,脑科学研究表明奖励回路在人类的决策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奖励回路主要包括中脑多巴胺系统、纹状体和前额叶皮层等结构。

中脑多巴胺系统作为一个关键的奖励信号传递通路,与奖励的感受和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我们从外部环境中获得了奖励,中脑多巴胺系统就会释放多巴胺这一神经递质,进而激活纹状体和前额叶皮层,影响我们的决策行为。

奖励回路和决策行为的关系在实验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研究表明,在一些决策任务中,不同的奖励对个体的决策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一个赌博任务中,当被试者获得奖励时,中脑多巴胺系统的活动增加,而当被试者获得惩罚时,中脑多巴胺系统的活动减少。

这表明奖励回路的活动与决策行为密切相关,并且在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奖励回路的功能异常与一些决策行为障碍有关。

例如,抑郁症患者常常表现出对奖励的反应减弱,而决策偏向风险。

这与奖励回路活动异常有关,可能是由于多巴胺水平的变化导致的。

类似地,成瘾患者也存在与奖励回路相关的决策行为异常。

了解奖励回路与决策行为的关系,对于有效治疗这些精神疾病至关重要。

理解奖励回路和决策行为的关系对于我们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经济学中,决策行为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奖励回路和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中的决策行为,并提出更有效的经济政策。

此外,对于教育研究和社会行为等领域,了解奖励回路和决策行为的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社会行为。

总的来说,脑科学研究奖励回路和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开发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神经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神经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神经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引言神经科学作为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涉及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行为和认知有关的神经过程。

随着人们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入,神经科学专业也变得越来越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神经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

就业方向科研机构神经科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大科研机构中从事研究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脑科学、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项目,探索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奥秘。

这些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医学中心等。

医疗行业神经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医疗行业中找到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成为神经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神经病理学家或神经心理学家。

他们可以通过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教育机构神经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工作。

他们可以成为大学教授、研究员或高中教师,教授学生有关神经科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他们还可以为培养未来的神经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做出贡献。

药物和生物技术行业神经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药物和生物技术行业中就业。

他们可以从事药物研发、生物技术研究和生产等相关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研发新药物,探索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或开发创新的生物技术产品。

就业前景神经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社会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神经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下是神经科学专业就业前景的一些方面:•高薪就业:神经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科研、医疗和药物生物技术行业中都可以获得较高的薪资待遇。

这是由于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解决重大的神经系统问题非常重要。

•学术研究发展:神经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有机会参与学术研究,并为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他们可以发表科研论文,参与国际会议,并与其他国际知名学者交流。

•跨学科合作:神经科学专业需要与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进行交叉合作。

神经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跨学科的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科学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

神经科学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

神经科学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彭月平秦军(武警工程大学陕西省西安市 710086)摘要:近年来,神经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为军事领域应用提供了新的认识和方向,推动了军事领域的重大变革,深刻影响着未来战争的作战方式和作战形态。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文献分析,介绍了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关键词:神经科学;认知;军事;应用近年来,学科之间的发展呈现出综合与交叉特性。

学科在各自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地与其它学科进行融合,从而产生许多交叉学科;以神经科学为基础,相继产生了与之交叉的神经动力学、神经心理学、神经信息学、神经经济学、神经管理学、神经营销学、神经决策学,以及神经金融学等许多新兴学科[1,2]。

2009年5月,美国科学院发表了一份由美陆军资助的名为《Opportunities in Neuroscience for Future Army Applications》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神经科学,特别是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不仅为学习、决策,以及应激条件下作业等传统军事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认识与方向,而且还开辟了认知适应、脑-机接口、士兵精神、神经状态生物标志物等许多新兴军事应用领域[3,4],这预示着神经科学与军事学正在相互渗透融合,孕育着一个新兴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基于神经科学的军事学神经军事学。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文献调查分析,介绍神经科学(主要是认知神经科学),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一、神经科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人的行为来自于人脑的决定,人脑活动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

神经科学(脑科学)的宗旨是研究人脑的结构、功能及功能的形成机理。

它有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一是微观结构方向。

这个方向有两个关键层面:神经元层面及基于神经元的脑功能研究;比神经元层面更微观的,是基因层面上的与脑功能的关系的研究。

神经科学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脑功能区域活动及脑功能形成机理的研究方向。

对认知(知觉、注意、记忆、策划、语言) 、意识、情感、运动等的研究,是它的自然发展。

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趋势

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趋势

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趋势认知神经科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认知的一门科学。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不仅促进了我们对大脑和心理健康的理解,也实现了诸如大脑机器界面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然而,认知神经科学仍在发展、进化和创新。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有望看到什么样的重大突破。

I. 神经成像技术将继续发展神经成像技术已被用于许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大脑神经基础。

仪器例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以及电生理学记录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科学实验,鉴别在神经系统中的活动和计算。

但是,这些设备仍在不断改进,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很可能能够看到更精确的神经成像技术。

II. 机器学习挖掘神经数据由于神经科学实验产生的数据已经越来越大,且与原始的神经科学问题强相关,因此发展机器学习算法来处理这些大型数据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

机器学习能够发现重要的模式和结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怎样这些模式和结构与心理功能和行为相关。

这种类型的数据分析也无疑将成为新兴的研究领域。

III. 神经修饰和药物治疗当我们理解大脑中的神经环路时,人们也逐渐了解可用的药物,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这些环路。

还有正在研究的新方法,例如光遗传学和光学记录,这些方法可以用于特定的突触单元,以精确地操纵它们。

在未来几年,这些方法可能会导致更精确的神经修饰技术和更多有效的药物治疗。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帮助某些心理病患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以及提高某些人的认知能力,如工作记忆、学习记忆等。

IV. 大脑机器接触:未来的科技应用神经机器接口技术是指将人体神经系统与外部设备接口连接,使人类能够控制外部设备或者外部设备能够读取脑信号并做出相应的控制。

脑机接口技术有望被用于许多应用,如智能假肢、脑电游戏、远程控制智能设备等。

脑机接口技术还有望实现肢体残疾患者的康复,使其能够通过意识来控制假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经济学:迈向脑科学的决策科学Ξ刘长江1,2,3 李 纾ΞΞ1(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2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沈阳,110034)(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 要 神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神经科学技术来确定经济决策的神经机制的新兴学科。

文章首先概述了神经经济学这一学科,说明了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与神经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并主要介绍决策与奖惩系统和情绪在神经经济学中的研究发现及相关理论。

文章最后评价了神经经济学在发展中的问题。

关键词:神经经济学 决策 大脑 决策(decision -making )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也是心理学乃至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经济学传统上认为,决策最大化是理性的、自我利益驱动的、非情绪化的,而心理学思想扩展了经济行为的模型,并严肃地质疑了经济学的理性决策假设[1]。

尽管如此,人们为什么要做出决策,又是怎样做出决策的,决策的神经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依然面临严峻挑战[2]。

神经经济学借助于神经科学所提供的客观可测量的研究工具应运而生,本文对神经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进行初步介绍。

1 神经经济学简介 神经经济学(Neuroeconomics )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它运用神经科学技术来确定与经济决策相关的神经机制[3]。

这里的“经济”应该更广义地理解为(人类或其他动物)在评价选项(alternatives )所做出的任何决策过程。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Vernon Smith 在颁奖大会上做了题为“经济学中的建构主义和生态理性”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到,“新的大脑影像技术激发神经经济学研究去探索大脑的内在秩序及其与人类决策(包括固定赌博的选择,也包括由市场和其他制度规则所中介的选择)之间的关系”[4]。

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学科。

神经经济学综合了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等诸多学科。

经济学试图用一个单一的、逻辑上统一的形式来整体描述所有的选择行为;心理学则考察价值在主观估计和客观估计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方式,并提出种种心理模型来解释这些观察到的行为偏好。

神经生物学着眼于最简单的、可能存在的神经回路来解释最简单的可测量的行为元素。

由此看来,这些学科解释人类的选择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操作的水平不同[5]。

此外,当前,脑成像技术成为神经科学最盛行的工具。

许多脑成像技术比较人们在执行不同任务(包括实验任务和控制任务)时的脑区差异。

借用脑成像技术,神经经济学可以直接测量思维和情感,从内部观察人的行为,探讨“黑箱子”问题,从而促进我们对大脑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

正如Camerer 等经济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所言,“新的工具定义了新的科学领域,并消除了旧有边界”[6],神经经济学借助于脑成像等神经科学技术,打破了这三大学科的界线。

神经经济学研究主题分为两大类[3]:1)确定决策过程中的神经过程,此时,标准经济学模型能很好地预测行为;2)研究“异象”(anomalies ),此时,标准模型不能很好地预测行为。

然而,这门新兴学科似乎并没有明确规定其研究内容,大凡在其定义框架之下的研究都可以归结为神经经济学的研究课题。

在我们所查到的综述中,所涉及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例如,Zak [3]提到1)奖赏获得,2)确定性、模糊性和满足延迟,3)学习和策略;4)合作;K enning 等[7]提到1)偏好,2)效用和奖赏系统,3)公平、利他和信任,4)学习、记忆和知识,5)经济决策。

2 神经经济学的研究发现 神经经济学不仅从神经角度证实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一些发现,更有意义的是,其研究结果从内在机制上解释传统研究中出现的一些异象。

尽管这一学科在近两三年才得到发展,但是研究者当前已经在一些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下面回顾经济学研究中两大主题在神经经济学研究中的发现。

2.1 决策与奖惩系统研究者认为,奖赏过程和惩罚过程是决策过程的重要成分[8]。

神经成像研究已经确定了一些与奖赏过程相关的脑区[9],包括前额叶皮层(含不同的子区,也就是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前额脑区底部)、杏仁核、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较外侧的壳核和苍白球)以及腹侧被盖区。

研究进一步将奖赏区分为预期奖赏和实际奖赏,并发现不同的脑区负责不同类型的奖赏。

例如,Knutson 等[10]让9名被试通过按钮对标有不同颜色的线索做出反应。

实验任务是,对黄色线索快速按钮获得$1奖赏,对绿色线索按钮不会得到奖赏,对红色线索不要求做出反应。

每个试验之后,主试告诉被试他们在这一试验中赢了多少,以及总共赢得多少。

在被试收到奖赏反馈或没有奖赏反馈之前与之后,研究者获得被试的fMRI 信号。

奖赏预期产生富含多巴胺受体的腹侧纹状体脑区的活动(包括尾状核和壳核),而通知赢得奖赏则产生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 区)的活动。

Knutson 等[11]进一步增加了奖赏量($5),结果表明,当通知货币奖赏时在MPFC (BA 10/32),后扣带回皮质(BA 26/30)以及顶叶皮质ΞΞΞ通讯作者:李纾,男。

E 2mail :lishu @本文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 :70671099)资助。

482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30(2):482-484层(BA7)脑区中产生活动。

有趣的是,在预期奖赏条件下, MPFC脑区活动比基准线(即没有结果)还低,Knutson等解释为,这一区域负责效用功能,而腹侧纹状体的伏隔核指导着奖赏期望和学习。

Trepel等[12]总结了决策效用、体验效用及结果概率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研究。

大脑加工决策效用体现了与奖赏期望或对未来事件主观价值的评价相关的活动。

研究发现多巴胺系统、腹侧纹状体、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在表征决策效用中发挥一定作用。

而大脑加工体验效用体现了在体验好坏结果时的活动,而且随结果的效价或数量发生调整。

体验效用的神经机制与边缘系统、脑干以及皮质区所构成的网络相关。

在体验奖赏时,纹状体、眼眶部前额叶皮层和额前正中皮层发挥作用;在体验损失时,杏仁核发挥作用。

最近的研究也开始说明表征结果概率的脑区,比如侧顶叶、多巴胺系统,然而,还没有研究提供直接证据支持结果概率的脑区机制。

对动物和人类进行的研究证实[13],当人们在不同时间得到的奖赏之间做出选择时,选项的相对价值会因为人期望兑现的延迟而大打折扣。

McClure等[14]采用fMRI技术考察了这一时间贴现(time discounting)的神经因素。

研究者发现有两个独立的系统参与到这一决策中。

与中脑多巴胺系统相关的边缘系统由做出即时可得奖赏的决定优先激活;相反,侧前额叶皮层和后顶叶皮质由跨期选择所激活。

而且,这两个系统的相对活动与被试的选择直接相关,被试选择时间更长的奖赏时,额-顶叶脑区活动相对更大。

根据这一发现,理性的长期计划是由前额叶皮层负责,而冲动的即时决定则由边缘系统掌管。

2.2 决策与情绪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情绪在人类生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Sanfey等[15]采用fMRI记录最后通谍游戏来研究参与经济决策的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的神经机制。

他们发现,当游戏者对公平提议与不公平提议做出反应时,不公平的分配方案引发了与情绪和认知相关的大脑活动(情绪活动的脑区在前脑岛,而认知活动的脑区在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而且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方案会引起前脑岛活动显著提高,从而证明情绪可能是直接来自决策本身的反应。

Damasio等研究者(1994)对额前正中皮层(VMPFC)受损的病人(例如著名的病人Phineas G age)进行观察,他们发现,尽管病人的智力正常,但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出现异常,而且在决策过程也表现得异常。

据此他们提出了躯体标识假说(so2 matic marker hypothesis)[16]。

该理论认为,决策受躯体状态(或标识信号)所影响,躯体状态来源于生物调节过程,包括情绪和情感过程。

躯体状态是由“初级诱发物”和“次级诱发物”所激发。

初级诱发物是引起愉快或厌恶的习得状态,而次级诱发物是回忆个人事件或假想的情绪事件而产生的存在物。

依据这一理论,几个不同的大脑结构参与引起决策过程中的躯体状态。

杏仁核是初级诱发物引起躯体状态的神经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机制,VMPFC是次级诱发物引起躯体状态的重要机制。

杏仁核的反应是突然的并且适应快速,而VMPFC 的反应则缓慢和深思熟虑,并且持续时间长[7]。

Bechara[16]采用赌博游戏证实了,人们在对未来事件的期望过程中产生躯体状态(或情绪信号),从而引导做出决定。

他还发现,VMPFC病人对未来结果(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敏感,主要受即时预期所指引。

也就是,VMPFC病人“近视未来”,即使他们在面临严重后果时,也会增加未来惩罚或者降低未来奖赏。

由此可见,VMPFC区受损妨碍了躯体信号的正常加工,但其他认知功能所受影响很小。

这一损害导致决策过程中病理性损伤,严重地影响了日常决策的效率。

躯体标识假设与那些认为情绪、情感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观点一致,但不同于那些认为躯体信号只对决策系统产生噪音的观点。

3 神经经济学的继续探索 神经经济学是新兴学科,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三大学科的研究为神经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者对其理解也非常广泛。

从这一角度来看,方兴未艾的神经经济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在其发展道路上,神经经济学也必须克服一些障碍,或者增进研究方式。

此外,一些新的课题也需要神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携手前进。

已有研究多采用动物为被试,进而推广到人类的决策行为。

因为人类与动物决策的基本心理过程在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保留得基本相似,因此,用动物进行神经科学研究可以为人类的决策行为基本心理机制提供有意义的启示[12]。

但随着神经科学研究工具(例如fMRI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尤其是正常人类(非病患者)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尽管当前无论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还是以病人或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都已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是风险决策神经机制的精确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理解。

例如,脑功能成像研究可以证实一定脑区与一定的决策行为存在相关,但这并不能排除某些其他脑区也执行相应的决策任务。

决策科学是理解人类如何行为,也就是如何做出选择的科学,而行为一方面产生自控制系统和自动系统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产生自认知系统与情感系统的相互作用[6]。

研究者早已关注认知系统,而直到最近,情绪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才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点在国内的决策研究中尤为突出。

对于神经经济学而言,确定情绪的位置及发生的情境是一个挑战[7]。

在心理层面上,人类决策制定划分为理性决定和非理性决定两类。

由此,一些经济学家猜测,理性决定是大脑皮层的产物,而非理性决定是其他大脑系统(古老情绪系统)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