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工作原理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注塑机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
它通过将熔融状态的塑料物料注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固化后,形成所需的塑料制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注塑机的工作原理。
1. 注塑机的组成注塑机主要由注射系统、熔融系统、冷却系统、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 注射系统:包括注射缸和螺杆。
螺杆通过电机驱动,将塑料颗粒从进料口输送到注射缸中,并在高温和高压下将塑料熔化。
- 熔融系统:由加热器和熔融缸组成。
加热器通过电热管将注射缸中的塑料加热至熔融状态,以便于注射过程中的塑料流动。
- 冷却系统:用于冷却注射后的塑料制品,通常采用冷却水或风冷方式。
- 液压系统:通过液压泵提供所需的压力,驱动注射缸和模具的开合动作。
- 电气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整个注塑机的运行,包括温度控制、压力控制、速度控制等。
2. 工作原理注塑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充模闭模:首先,将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并通过液压系统将模具闭合,确保模具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 注射:当模具闭合后,注射系统开始工作。
螺杆旋转推动塑料颗粒进入注射缸,同时加热器将注射缸中的塑料加热至熔融状态。
当塑料熔化到一定程度后,螺杆向前推进,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
- 压力保持:注射完成后,螺杆停止旋转,但继续向前推进,保持一定的压力,使塑料在模具中充分填充,并确保塑料制品的密度和形状。
- 冷却固化:在一定的注射时间后,注射缸停止加压,开始冷却。
冷却系统通过冷却水或风冷方式,将注射后的塑料制品迅速冷却固化,使其保持所需的形状和结构。
- 开模脱模:当塑料制品完全冷却后,模具打开,将制品取出。
通常使用顶出杆或顶出板的方式将制品从模具中顶出,完成一次注塑过程。
3. 注塑机的应用注塑机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如日常生活用品、电子产品外壳、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
其优势包括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制品精度高等。
总结:注塑机通过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固化后,形成所需的塑料制品。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注塑机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设备,它通过将塑料颗粒加热熔化后,通过一定的压力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中,冷却固化后得到所需的塑料制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注塑机的工作原理。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六个步骤:闭模、进料、射料、保压、冷却和开模。
1. 闭模:首先,注塑机的模具会处于开放状态,当开始工作时,模具会闭合。
闭合后,模具的两个半部分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用于注入熔融塑料。
2. 进料:在模具闭合后,注塑机会启动进料系统。
塑料颗粒通过进料斗进入注塑机的加料筒中。
进料筒内部有一个螺杆,当螺杆旋转时,塑料颗粒会被推进到筒内。
3. 射料:当进料筒中的塑料颗粒被推进到一定位置时,注塑机会启动射料系统。
射料系统会将螺杆向前推进,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的腔室中。
注塑机会根据预设的注射时间和速度来控制射料过程。
4. 保压:一旦注塑机完成射料,它会进入保压阶段。
在保压阶段,注塑机会保持一定的压力,使熔融塑料充分填充模具的腔室,并确保塑料制品的尺寸和形状准确无误。
保压时间和压力会根据不同的塑料材料和制品要求进行调整。
5. 冷却:当保压时间到达设定值后,注塑机会进入冷却阶段。
在冷却阶段,注塑机会停止加热,同时通过冷却系统对模具进行冷却,使熔融塑料迅速固化。
冷却时间会根据不同的塑料材料和制品要求进行调整。
6. 开模:当冷却时间到达设定值后,注塑机会启动开模系统。
开模系统会打开模具,将成型的塑料制品从模具中取出。
注塑机的开模速度和力度需要根据具体的制品要求进行调整。
总结起来,注塑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闭模、进料、射料、保压、冷却和开模等步骤来完成塑料制品的注塑成型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精确控制各个参数,如温度、压力和时间等,以确保制品的质量和尺寸符合要求。
注塑机在塑料加工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生产各种塑料制品,如塑料容器、零件和玩具等。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注塑机是一种用于创造塑料制品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并固化成型。
下面将详细介绍注塑机的工作原理。
1. 熔融和注射阶段:首先,将塑料颗粒或者颗粒状的塑料原料放入注塑机的料斗中。
然后,通过一个旋转的螺杆将塑料原料推进到加热筒中。
在加热筒中,塑料原料被加热并逐渐熔化成为熔融状态。
螺杆的旋转将熔融的塑料原料推送到注射缸中。
2. 注射和冷却阶段:当熔融的塑料进入注射缸时,注塑机的注射活塞开始向前挪移,将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中。
注塑机的注射缸和模具之间的连接通道被称为喷嘴。
塑料通过喷嘴进入模具的腔室,填充整个模具空腔。
一旦塑料进入模具,注射活塞住手挪移,等待塑料冷却和固化。
在注射阶段结束后,注塑机开始进入冷却阶段。
3. 开模和脱模阶段:在塑料冷却和固化后,注塑机的模具开始分离。
模具通常由两个零件组成:模具座和模具芯。
模具座固定在注塑机的固定板上,而模具芯固定在注塑机的挪移板上。
当注塑机的挪移板向后挪移时,模具座和模具芯分离,使成型的塑料制品可以从模具中取出。
这个过程被称为开模。
一旦开模完成,注塑机的挪移板向前挪移,准备进行下一次注射循环。
4. 循环重复:注塑机的工作是一个循环过程,每一个循环包括熔融和注射、冷却和固化、开模和脱模等阶段。
注塑机的循环速度取决于所需的注塑周期时间,这取决于所生产的塑料制品的尺寸和要求。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简单易懂,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例如,选择适当的塑料原料、控制熔融温度和注射压力、保持模具的良好状态等。
合理操作注塑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生产领域,如家电、汽车零部件、玩具等。
以上就是注塑机的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
希翼对您有所匡助。
如果您还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注塑机工作原理

注塑机工作原理引言概述:注塑机是一种用于塑料制品生产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将塑料颗粒加热熔化后注入模具中,经冷却后形成所需的塑料制品。
本文将详细介绍注塑机的工作原理。
一、注塑机的基本结构1.1 加料系统:将塑料颗粒送入注塑机的加热筒中进行熔化。
1.2 注射系统: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形成塑料制品的形状。
1.3 冷却系统:通过冷却系统使塑料制品快速凝固。
二、注塑机的工作流程2.1 加料阶段:塑料颗粒被输送至加热筒中,加热筒中的加热器将塑料颗粒加热熔化。
2.2 注射阶段:熔化的塑料被注入模具中,模具中的空腔形成塑料制品的形状。
2.3 冷却阶段:塑料制品在模具中冷却凝固,冷却系统确保塑料制品保持形状。
三、注塑机的控制系统3.1 温度控制:加热筒和模具中的温度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塑料熔化和冷却的效果。
3.2 压力控制:注塑机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压力控制系统起到关键作用。
3.3 时间控制:注塑机的工作流程需要精确的时间控制,以确保塑料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四、注塑机的应用领域4.1 家电创造:注塑机广泛应用于家电创造领域,如电视机壳、洗衣机面板等。
4.2 汽车工业: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也离不开注塑机,如汽车灯罩、仪表板等。
4.3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的创造需要高精度的注塑机,如注射器、输液器等。
五、注塑机的发展趋势5.1 自动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注塑机将越来越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生产效率。
5.2 节能减排:注塑机创造商将不断研发节能减排的新型注塑机,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5.3 智能化:注塑机将逐渐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控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
总结:注塑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塑料制品生产设备,其工作原理涉及加料、注射、冷却等多个方面。
掌握注塑机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注塑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注塑机原理及主要零件的作用

注塑机原理及主要零件的作用注塑机是一种用于生产塑料制品的设备。
其原理是将熔化的塑料通过射嘴喷射到模具腔中,经冷却和固化后形成成品。
下面将介绍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零件的作用。
1.工作原理: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塑料加料、熔化、射注和冷却四个步骤。
首先,将塑料颗粒或粉末通过料斗加入注塑机的料斗中。
然后,通过回转式螺杆将塑料推动到加热筒中。
在加热筒中,塑料通过加热器加热而熔化。
接下来,螺杆将熔融的塑料向前推进,并通过射嘴射出。
最后,在模具腔中,通过冷却系统将熔融的塑料冷却和固化,形成成品。
成品通过模具的开启和关闭装置取出。
2.主要零件:(1)注塑机螺杆:螺杆是注塑机中最关键的零件之一、它的作用是将固态的塑料通过摩擦加热和推动,使其熔化并形成流动状态,然后将其注入模具腔中。
(2)加热筒和加热器:加热筒是用来加热螺杆和塑料的。
加热器是加热筒中的加热元件,如发热体或电加热圈。
它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热量,将塑料加热到熔化温度。
(3)射嘴:射嘴是连接加热筒和模具腔的部分。
它的作用是将加热的塑料通过喷嘴射入模具腔中,并控制塑料的流动速度和流量。
(4)模具:模具是塑料制品的成型工具,它由上模和下模组成。
它的作用是给塑料提供所需的形状和尺寸,并通过冷却和固化使其成型。
(5)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由冷却水管和冷却水机组成。
它的作用是通过冷却水将熔融的塑料迅速冷却和固化,以确保成品的质量。
(6)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由液压站、油箱、液压柜等组成。
它的作用是提供动力,控制注塑机各个部件的动作,如模具开合、螺杆前进、射嘴开启等。
注塑机是塑料制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工作原理简单清晰,主要零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塑料成型过程。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维护,可以保证注塑机的高效、稳定和精确。
注塑机工作原理

注塑机工作原理引言概述:注塑机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创造过程中。
它通过将塑料颗粒加热融化后注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凝固成型,最终得到所需的塑料制品。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十分复杂,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
一、加料与熔化1.1 加料:首先,将塑料颗粒放入注塑机的料斗中,通过螺杆推动将塑料颗粒送入加热筒中。
1.2 加热:加热筒中设置有加热器,将塑料颗粒加热至其熔点以上,使其融化成为粘稠的熔融塑料。
1.3 搅拌:在加热的过程中,螺杆会不断旋转搅拌熔融的塑料,确保塑料均匀加热并达到均匀的熔化状态。
二、注射与压力2.1 注射:一旦塑料达到熔化状态,注塑机的射出机构会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中,填充模具的空腔。
2.2 压力:通过射出机构的压力,使熔融塑料充分填充模具的每一个细节和角落,确保最终成型的塑料制品质量。
2.3 注射速度控制:通过控制射出机构的速度,可以调节塑料注入模具的速度和压力,以满足不同制品的生产需求。
三、冷却与固化3.1 冷却:一旦塑料填充模具完成,模具会通过冷却系统降低温度,使熔融塑料快速冷却固化。
3.2 固化时间:不同的塑料材料具有不同的固化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特性来确定冷却时间,以确保塑料制品的质量。
3.3 冷却系统:注塑机通常配备有冷却系统,可以通过冷却水循环来快速冷却模具和塑料,提高生产效率。
四、开模与脱模4.1 开模:当塑料制品冷却固化后,模具会打开,将成型的塑料制品从模具中取出。
4.2 脱模:通常需要采用脱模机构来辅助将塑料制品从模具中取出,确保成型的塑料制品完整无损。
4.3 模具结构:模具的结构设计也影响着开模和脱模的效果,需要根据具体的塑料制品来设计合适的模具结构。
五、循环再生5.1 废料回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可以通过再生粉碎机进行回收处理,再次加入注塑机中进行再生利用。
5.2 环保节能:循环再生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注塑机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设备,主要用于将熔化的塑料通过模具注入到模具腔中,冷却后形成所需的塑料制品。
它是塑料制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注塑机的工作原理。
一、注塑机的基本构造注塑机主要由注射系统、熔化系统、冷却系统、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1. 注射系统:注射系统由注射缸、螺杆、喷嘴和进料口等组成。
当注塑机工作时,螺杆通过电机的驱动旋转,将塑料颗粒从进料口吸入注射缸中,然后螺杆向前推进,使塑料颗粒逐渐熔化并形成熔融塑料。
2. 熔化系统:熔化系统由加热器和熔化腔组成。
加热器通过电加热将注射缸中的塑料加热到熔化温度,使其成为熔融状态。
3.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主要包括冷却水管和冷却风扇等。
在注塑过程中,冷却系统通过冷却水和冷却风扇对模具和注射腔进行冷却,以便快速冷却和凝固塑料制品。
4. 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由液压泵、液压油箱、液压阀和液压缸等组成。
液压系统通过液压泵产生高压液压油,并通过液压阀控制液压油的流动,驱动液压缸实现注射和开合模动作。
5. 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由电控柜、PLC和触摸屏等组成。
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对注塑机进行参数设定、运行控制和故障诊断等。
二、注塑机的工作过程注塑机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模具闭合、注射、保压、冷却和模具开启等步骤。
1. 模具闭合:首先,注塑机的模具需要闭合,确保模具腔与注射腔紧密贴合。
模具闭合通常通过液压系统实现,液压缸会驱动模具的合模板和动模板进行闭合。
2. 注射:当模具闭合后,注塑机开始注射过程。
注射过程中,螺杆向前推进,将预先加热并熔化的塑料从注射缸中注入到模具腔中。
注射过程通常由液压系统控制,液压泵提供高压液压油,驱动液压缸实现螺杆的前进和后退。
3. 保压:注射完成后,注塑机会进行保压过程。
保压的目的是保持注射腔内的塑料在一定的压力下,以确保塑料充分填充模具腔,并保持一定的冷却时间,使塑料充分凝固。
保压过程通常由液压系统控制,液压泵提供一定的压力,驱动液压缸保持一定的注射压力。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注塑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设备,它通过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制造出各种塑料制品。
本文将详细介绍注塑机的工作原理。
一、加料与熔化1.1 塑料颗粒供料注塑机首先将塑料颗粒通过进料口供给给料器。
供料器将塑料颗粒传送到注塑机的料筒中。
1.2 料筒加热与熔化注塑机的料筒通过加热器加热,使塑料颗粒逐渐熔化。
料筒内的螺杆旋转将塑料颗粒推送到前端。
二、射出2.1 射出过程一旦塑料颗粒完全熔化,注塑机开始射出过程。
螺杆在注塑机的压力下向前推动,将熔化的塑料推向射嘴。
2.2 射嘴与模具接触射嘴与模具接触时,螺杆停止前进。
这时,注塑机的压力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的腔室中。
2.3 压力保持与冷却一旦模具腔室充满熔化的塑料,注塑机将保持一定的压力,以确保塑料充分填充模具的每个细节。
然后,塑料开始冷却和凝固。
三、开模与脱模3.1 开模注塑机在塑料冷却和凝固后,开始开模过程。
模具的两个部分分离,以便取出已成型的塑料制品。
3.2 脱模一旦模具分离,已成型的塑料制品被取出。
脱模装置可以是手动的,也可以是自动的,根据注塑机的类型和应用而定。
四、循环与再生4.1 循环注塑机通常具有循环功能,以便连续进行注塑过程。
一旦成型的塑料制品被取出,注塑机将重新开始加料、熔化、射出和成型的循环。
4.2 再生在注塑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废料产生。
这些废料可以通过再生系统进行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浪费和成本。
五、操作与控制5.1 操作注塑机的操作通常由操作员完成。
操作员需要按照注塑机的操作步骤和安全规定来操作设备。
5.2 控制注塑机通常具有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和控制整个注塑过程。
控制系统可以调整注塑机的温度、压力和速度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注塑效果。
5.3 故障排除如果注塑机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操作员需要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以确保注塑过程的正常进行。
总结:注塑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加料与熔化、射出、开模与脱模、循环与再生以及操作与控制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气体辅助设计的原则
a)原料 b)气道设计 c)气道的几何形状
(二)共注成型
(三) 注塑——压缩成型
第四单元:注塑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主要内容:
1、挤出理论的要点; 2、注射机的结构原理及操作; 3、注射机的分类; 4、主要技术参数; 5、注射机的调整、操纵及安全措施; 6、其它注射成型工艺。
一、挤出理论的要点:
1、三种物态的转变: 2、经历几个职能区: 固体输送区、 熔融区、 熔体输送区。 3、对应三个理论: 固体输送理论、熔融理论、熔体输送理论。
1、加料塑化; 2、合模注射; 3、保压冷却; 4、开模顶出.
三、注射机的分类:
1、立式注射机 2、卧式注射机 3、角式注射机 4、螺杆塑化柱塞注射式 5、双色注射机 6、三色注射机
四、注射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一)注射量:
1、定义: 2、单位: 3、表示方式:理论注射量、实际注射量。
2、顶出:
1)机械顶出 2)液压顶出 3)气动顶出
八、液压系统分析:
九、注射机的调整、操纵和安全措施
(一)调整:
1、注射压力: 2、锁模力; 3、注射速度: 4、合模速度: 5、循环时间: 6、塑化情况(背压、转速、温度):
(二)操纵
加料方式:固定加料,前加料,后加料 操作方式:调整、手动半自动、全自动
(六)开合模速度:
1、开模:慢——快——慢 2、合模:快——慢 3、原因:
*参数:模板尺寸、拉杆间距、模板板行程、和模具高度等。
(七)合模装置的基本尺寸
五、注射装置
*分类:柱塞式、预塑式 *功能: *工作原理:
(一)螺杆式塑化装置简介: 1、螺杆: 参数:1)直径:D 2)长径比:L/D 3)压缩比: ε =V1/V3 ε =P粘/P松 4)分段: 加料段、 压缩段、 均匀段
二、注射机的结构、原理及操作:
(一)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1、注射装置 作用:均匀塑化,并以足够的压力和速度将一定量的
熔料 注射到模腔内。
组成:塑化部件(螺杆、料筒、喷嘴等)、料斗、计
量装置、螺杆传动装置、注射液压缸等组成。
2、合模装置:
作用:安装模具、启闭模具、顶出制品 组成:动、定模板、拉杆、合模机构、顶出装置、安全
(二)注射压力:
1、定义: 2、影响因素:塑料性能、制品几何形状、精度要求、塑化 方式、喷嘴、模具结构、模具和料筒温度。 3、工艺影响:压力过高,则产生飞边,脱模困难,内应力 大表面质量差,但精度高。压力过低则充不满。 4、选择: 粘度低,精度低,形状简单,则低压约60~100MPa 粘度中,精度中,形状中等,则中压约:100~140MPa 粘度高,精度高,形状复杂,则高压约:140~180MPa
(三)注射速度:
过低,则充模时间长,充模困难,易产生冷接,应力 大;过高,则剪切发热、分解、变色。
(四)塑化能力:
*定义:塑化——塑料从玻璃态转变为粘流态的过程。 塑化能力——单位时间所能塑化的物料量。 *选择:注射量和塑化能力等基本参数都较实际需要大 25%
(五)合模力:
*定义:注射机的合模机构对模具所施加的最大夹紧力。 *应用:F=C Pm A 其中:F——合模力(N) Pm——模腔的平均压力(Pa)25、30、35、40 A ——最大成型面积(m2) C ——安全系数取1.1~1.5
1、单缸直压式: 2、增压式: 3、充液式: 4、充液增压式: 5、特殊液压式:
(二) 液压——曲肘式合模装置
特点:自锁、增力 1、单曲肘 2、双曲肘 3、曲肘撑板
七、调模装置和顶出装置
1、调模: *目的:调节装模空间、调整合模力 *常用:1)调节肘杆长度; 2)调节后固定模板; 3)调节移动模板厚度; 4)调节合模油缸相对位置。
(二)熔融理论:
1、冷却实验和熔融模型
2、结论:1)提高料筒温度和物料初温有利于加速熔融过程; 2)增加背压有利于加速熔融过程; 3)螺槽的渐变度加速熔融过程。
(三)熔体输送理论:
1、假设:1)全部熔融; 2)等温牛顿流体; 3)螺距不变,等深矩形。 2、熔料在螺槽中的流动分为:正流QZ 、逆流QP 、横流QT 、漏流QL 总流动:Q = QZ – QP - QL
1、工艺过程
a)熔体注射 b)气体注射 c)保压阶段 d)制件顶出
2、工艺分析:
a)充模 b)熔体/气体转换 c)气体注射阶段 d)气体保压
3、气体注射阶段可能产生的制件质量问题
a)吹穿 b)夹气 c)痕迹 d)欠注 e)穿透制件较薄的部件
*基本形式:
直通式:通用式、延伸式、远射程 自锁式:弹簧自锁式、液控自锁式
*与模具的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合模装置
*对合模装置的要求 (1)足够的锁模力 (2)足够的装模空间 (3)合适的开合速度 (4)具有顶出制品和模板间距调节装置及安全保护装置
(一)液压式合模装置
(一)固体输送理论:
1、来源:达涅尔和莫尔 2、基础:固体对固体的摩擦静力平衡 3、假设: (1)固体塞子; (2)摩擦系数不变; (3)螺槽等深矩形; (4)料筒相对螺杆运动(螺杆相对静止)。
*提高固体输送效率的措施是什么?
结论: 1)固体输送率与转速、槽深、螺杆直径的平方成正 比; 2)固体输送率与固体输送角有关: =0时 ,=0。 =90°时 , 最大; 3)杆越小, 筒越大。则输送效率增大; 4)加料段开纵向沟槽,带锥度,并强力冷却则输送 效率增大。
(三)安全措施
(人身、机器、模具、电器)
十、其它注塑成型工艺
(一)气体辅助注塑成型
*特点:1)内应力低、合模力低、成型周期短 2)避免材料浪费、制件凹陷,应力集中 3)避免加强筋和凸台引起的凹陷、降低充模压力 4)工艺控制苛刻,费用高。 *应用:管材、手柄、框架、电视机/计算机外壳、控制板、架 板等大型件。
几 物
2、螺杆头及螺杆的材料
3、料筒: (1) 功能:
( 2 ) 结构图:
( 3 ) 加料口截面形状:
4、喷嘴 *作用:
1)预塑时,建立背压,防止“流涎”,提高塑化质量; 2)连接主流道; 3)保压、补料; 4)冷却、防倒流; 5)调温、保温和断料。
门…..
3、液压传动和电气控制系统:
作用:确保注射成型机按工艺过程预定的要求(压力、
速度、温度、时间)和动作程序,准确无误地工作而 设置的动力和控制装置。
组成:液压系统,液压泵、方向阀、压力控制阀、流
量阀、管路、电气控制系统、各种电器元件、线路、 计算机。
(二)注射机的循环工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