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复习题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化学》第十一章习题

《表面活性剂化学》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一章表面活性剂复配简介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现象是表面活性剂复配的结果?()A. 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B. 表面活性剂的竞争作用C. 表面活性剂的拮抗作用D. 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2. 下列哪种因素对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影响最大?()A.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B.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C.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D. 所有上述因素3. 下列哪种因素会影响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效果?()A.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B.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C.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D. 所有上述因素4. 下列哪种现象是表面活性剂复配的结果?()A. 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B. 表面活性剂的竞争作用C. 表面活性剂的拮抗作用D. 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5. 下列哪种现象是表面活性剂复配的结果?()A. 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B. 表面活性剂的竞争作用C. 表面活性剂的拮抗作用D. 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二、填空题1. 表面活性剂复配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效果的过程。

2.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包括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它们通过在_______界面形成_______结构,实现表面活性剂复配。

3.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是影响表面活性剂复配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以产生_______作用、_______作用、_______作用等现象。

4.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是影响表面活性剂复配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HLB 值的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以产生_______作用、_______作用、_______作用等现象。

5. 表面活性剂复配在洗涤剂、化妆品、食品加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以提高洗涤效果,化妆品中的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以提高化妆品的使用效果等。

三、简答题1. 简述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定义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表面活性剂习题与答案

表面活性剂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概述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明显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一类物质。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按离子类型和亲水基的结构)离子类型:a.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亲水基:羧酸盐型、磺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胺盐型、季铵盐、鎓盐型、多羧基型、聚氧乙烯型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被称为表面活性,这类物质被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表面活性物质,其在浓度极低时能明显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表面活性如何表征?假如ψ。

是水或溶剂的表面张力,ψ为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则表面(界面)张力降低值π可表现为π5ψ。

2ψ,在稀水溶液中可以用表面张力降低值与溶液浓度的比值π/c来衡量溶质的表面活性。

当物质的浓度c很小时,ψ-c略成直线,每增加一个–CH2,π/c增加为原来的3倍。

表面活性剂的两大性质是什么?如何解释?两大性质:降低表面张力和胶束的形成降低表面张力:是由亲水、亲油基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性质,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于液体表面,用表面自由能低的分子覆盖了表面自由能高的溶剂分子,因此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胶束的形成:达到吸附饱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再增加,其分子会在溶液内部采取另一种排列方式,即形成胶束。

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及其测定方法?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被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简写为cmc)。

测量依据:表面张力、电导率等性质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上述性质发生突变的浓度。

1、表面张力法: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开始时随溶液浓度的增加急剧下降,到达一定浓度(即cmc)后变化缓慢或不再变化。

表面活性剂复习题

表面活性剂复习题

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绪论基本概念:(1)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指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使表面收缩的力(N/m)(2)表面活性物质能使水的表面张力明显降低的溶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3)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并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

(4)表面活性剂有效值能够把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到的最小值。

显然,能把水的表面张力降得愈低,该表面活性剂愈有效。

(5) C20C20:降低溶液表面张力20mN·m-1 时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该值愈小表明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能力愈强。

(6)cmc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7)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随着亲水基不同和浓度不同,形成的胶束可呈现棒状、层状或球状等多种形状。

(8)胶束聚集数胶束聚集数:指缔和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的数量,可度量胶束的大小。

疏水性↑,胶束聚集数↑胶束聚集数=胶束量(胶束的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9)Krafft 点Krafft 点: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加热时由浑浊变澄清,溶解度急剧增加时的温度。

Krafft 点低,表面活性剂的低温水溶性越好;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在Krafft 点以上使用(10)浊点浊点:1%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澄清变浑浊时的温度。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在浊点以下使用浊点越高,溶解度越好,使用范围越广2 基本数值(1)水在20℃时的表面张力为72.8mN/m3 重要关系(1)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一般规律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分子间力有关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随温度升高,分子间力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压力对表面张力的影响:随压力升高,气相密度升高,液体表面的内向合力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2)cmc的影响因素及其一般规律内因:(1)碳氢链的长度:碳数↑,cmc↓(2)碳氢链的分支:分支↑,cmc↑(3)极性基团位置:极性基团居中,cmc↑(4)碳氢链中引入双键、极性基团,cmc↑(5)疏水链的性质:CH链→CF链,cmc↓(6)亲水基团的种类:n-SAA <<ionic-SAA≈amphionics –SAA外因:温度:ionic-SAA在其Krafft point 以上使用nonionic-SAA在其cloud point 以下使用无机强电解质:加入使ionic-SAA的cmc↓,对nonionic-SAA影响不大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影响胶束的形状(3)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一般规律γ极性的碳氢化合物>γ非极性碳氢化合物;γ芳环或共轭双键化合物>饱和碳氢化合物;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者表面张力较高4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类型表面活性剂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表面活性剂与合成表面活性剂;根据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再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分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题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题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表面活性: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

2.界面:当任意两相接触时, 两相之间决非是一个没有厚度的纯几何面,而是一个具有相3.4.子所处的能量状态和受力情况等方面均有差别,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现象称之为表面(界面)现象。

5.表面张力: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简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为mN/m。

6.表面活性剂:在浓度极低时就能明显地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7.胶束: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当其浓度较低时呈单分子分散或被吸附在溶液的表面上而降低表面张力。

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加至溶液表面已经饱和而不能再吸附时,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即开始转入溶液内部,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与水的亲和力较小,而疏水部分之间的吸引力较大,当达到一定浓度时,许多表面活性剂分子(一般50~150个)的疏水部分便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团或胶束。

8.吸附: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于其疏水作用,能自发地从溶液内部迁移至表面,采取亲水基伸向水中、疏水基伸向空气的排列状态。

这种从水内部迁至表面,在表面富集的过程叫吸附。

9.表面过剩:其意义是若自1cm2的溶液表面和内部各取一部分,其中溶剂的数目一样多,则表面部分的组分i比内部所多的摩尔数,记为Γi 。

10.双水相体系:是指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分离形成的两个互不相溶的水相。

11.低表面能固体:表面能小于100mJ/m2的固体称为低表面能固体,聚合物和固态有机物。

12.高表面能固体:无机固体和金属的表面能多大于100mJ/m2,称为高表面能固体。

13.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14.亲水—亲油平衡值HBL:亲水基和疏水基之间在大小和力量上的平衡程度的量度。

15.克拉夫特点(krafft):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即在较低的一段温度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上升非常缓慢,当温度上升到某一定值时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迅速增大,把该温度称为克拉夫特点(又称临界溶解温度)。

第十章 表面活性剂复习题

第十章 表面活性剂复习题

第十章表面活性剂复习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1. 下列属于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A. 肥皂类B.脂肪酸甘油酯C. 季铵盐类D.卵磷脂E.吐温类2. 下列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A.十二烷基硫酸钠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 苯扎溴铵D.卵磷脂E.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3.下列表面活性剂中有起昙现象的是A.肥皂类B.硫酸化物C.磺酸化物D.脂肪酸山梨坦类E.聚山梨酯类4.W/O型的乳化剂是A.硬脂酸钠B.三乙醇胺皂C.硬脂酸钙D.十二烷基硫酸钠E.阿拉伯胶5.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机理属于A. 络合物B. 胶束C. 复合物D. 包合物E. 离子对6.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离子型的毒性大于离子型B.HLB值越小,亲水性越强C.作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D.作O/W型乳化剂使用,HLB值应大于8E.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达到CMC后,形成真溶液7.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吐温类溶血作用最小B.用吐温增加尼泊金溶解度的同时也增加其抑菌能力C.用于作消毒杀菌使用的是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E.聚氧乙烯基团的比例增加,亲水性降低8.等量的司盘-80(HLB4.3)与吐温-80(HLB15.0)混合后的HLB值是A.4.3 B.6.42 C.8.56 D.9.65 E.10.839. 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吐温类表面活性剂中,吐温80的溶血作用最小B.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小C. 卵磷脂无毒、无刺激性、无溶血性D. Poloxamer188可作为静脉注射脂肪乳剂的乳化剂E.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较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大的刺激性10. 下列关于吐温80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吐温80可作为O/W型乳剂的乳化剂B. 吐温80能与抑菌剂羟苯酯类形成络合物C. 在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中,吐温80的溶血小最强D. 吐温80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E. 吐温80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二、填空题1. 表面活性剂按其在水中能否解离及解离后所带电荷而分为型、型、型和型。

表面活性剂练习题

表面活性剂练习题

表面活性剂练习题1.根据物质水溶液表面涨力与温度的关系,可以把物质分为哪几类?2什么是表面活性剂?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哪几类?4.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哪几类?5.根据分子中所含离子类型和种类可将两性表面活性剂分为哪四大类并举例说明。

6.是不是既含有亲水基又含有疏水基的物质就一定是表面活性剂?为什么?7.什么是界面现象?常见界面有哪些?8.什么是表面功?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是?9.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及其表征意义?10.什么是润湿作用?11乳化作用形成的乳状液可分为哪两类?12.简述不同HLB值下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场合。

13.表面活性剂功能有哪几大类?14.当用直链烯烃与苯烷基化的方法来制备直链烷基苯过程中时,可以选择使用的直链烯烃有几种,分别是?15、在生产表面活性剂时需()作原料,其中内烯烃常用(),()或()方法来制得,也可以用直链伯醇或仲醇制得。

16、由于亲水基的种类对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常用亲水基种类来将表面活性剂进行分类,在疏水基一定的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亲水基的亲水强度增大而()。

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来说,Krafft点下降表明()。

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来说,浊点增大表明()。

17、两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和发泡性与溶液PH有什么关系?18、甜菜碱型两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与碳链长度的关系式是()。

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临界胶束浓度将()。

一般的两型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

19、对于CMC来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得多,为什么?20.在制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用到了环氧乙烷,简述环氧乙烷的制备方法及有关化学反应式,并比说明不同方法的缺点所在?。

21、通常表面活性剂的活性用()来衡量。

对于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随烷基碳链长度增加,表面张力()。

当分子结构相同时,在一般情况下,表面张力随溶液的浓度升高而()。

表面活性剂期末复习有答案

表面活性剂期末复习有答案

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绪论1 基本概念:(1)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指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使表面收缩的力(N/m)(2)表面活性物质能使水的表面张力明显降低的溶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3)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并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

(4)表面活性剂有效值能够把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到的最小值。

显然,能把水的表面张力降得愈低,该表面活性剂愈有效。

(5) C20C20:降低溶液表面张力20mN·m-1 时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该值愈小表明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能力愈强。

(6)cmc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7)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随着亲水基不同和浓度不同,形成的胶束可呈现棒状、层状或球状等多种形状。

(8)胶束聚集数胶束聚集数:指缔和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的数量,可度量胶束的大小。

疏水性↑,胶束聚集数↑胶束聚集数=胶束量(胶束的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9)Krafft 点Krafft 点: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加热时由浑浊变澄清,溶解度急剧增加时的温度。

Krafft 点低,表面活性剂的低温水溶性越好;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在Krafft 点以上使用(10)浊点浊点:1%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澄清变浑浊时的温度。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在浊点以下使用浊点越高,溶解度越好,使用范围越广2 基本数值(1)水在20℃时的表面张力为72.8mN/m(2)大部分表面活性剂的cmc在10-6~10-1mol/l3 重要关系(1)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一般规律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分子间力有关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随温度升高,分子间力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压力对表面张力的影响:随压力升高,气相密度升高,液体表面的内向合力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2)cmc的影响因素及其一般规律内因:(1)碳氢链的长度:碳数↑,cmc↓(2)碳氢链的分支:分支↑,cmc↑(3)极性基团位置:极性基团居中,cmc↑(4)碳氢链中引入双键、极性基团,cmc↑(5)疏水链的性质:CH链→CF链,cmc↓(6)亲水基团的种类:n-SAA <<ionic-SAA≈amphionics –SAA外因:温度:ionic-SAA在其Krafft point 以上使用nonionic-SAA在其cloud point 以下使用无机强电解质:加入使ionic-SAA的cmc↓,对nonionic-SAA影响不大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影响胶束的形状(3)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一般规律γ极性的碳氢化合物>γ非极性碳氢化合物;γ芳环或共轭双键化合物>饱和碳氢化合物;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者表面张力较高4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类型表面活性剂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表面活性剂与合成表面活性剂;根据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再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分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复习题

表面活性剂复习题

1,如何理解表面活性剂?(1)性能上:表面活性剂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明显降低溶剂(通常为水)的表面张力,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分散,抗静电,柔软,聚沉,破乳,消泡等一系列作用(2)结构上:表面活性剂在结构上至少含有亲水基,连接基,亲油基,构型上:相同含量的元素,构型不同,表面活性剂性能不同(3)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存在状态:1)吸附现象: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稀溶液中,从体相内移动到界面,并在界面做定向排列,2)胶束现象,界面吸附和胶束的形成使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从无序变成有序状态,随着胶束的增多,溶液黏度增大,增溶,乳化,分散等能力增大2,总结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烷基苯磺酸盐1,直链烷基磺酸钠,烷基取代基的碳原子数越少,烷基链越短,疏水性越差,易溶于水中,krafft点越高,2,表面张力:烷基中带有支链的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普遍较低A:在相同浓度下,R直链烷基,14n最低,12n其次,2—位带分支链,12v最低,14v其次,同时12个c时,12v最低,12tetra,其次<12n<12isoCmc;a,R直链烷基:16n最低(除18n外,随CH2个数升高,cmc下降b,2—位带分支链,随CH2个数增加,cmc下降C,同为12个c时,直链cmc低,有分支时,cmc较高3,润湿力:异构优于直链,亲水基位于长碳链中间更优,沉降时间越短,润湿性能越好(10n>14n>16n>18n)4,起泡性:相同浓度下,14n>12n>10n>16n>9n—6n>18n5,沉净力:随着直链烷基中碳原子数增多,洗净力逐渐提高,在各种不同异构体的12个C 中,12n洗净力最高2,α—烯烃磺酸盐1,溶解性:疏水基碳链越长,溶解度越低,含12个碳的最高,18个碳的最低2,表面张力:当含有15—18个C时,r较低,相同C时,α—烯烃磺酸盐最高3,去污力:在C>12,明显提高,在15—18内较高,>18时呈下降,直链烷烃苯基磺酸盐,含10—14个C时去污能力较高4,起泡力:含14—16个C的α—烯烃磺酸盐有较好的起泡力5,生物降解性:α—烯烃磺酸盐的生物降解性较高6,毒性:α—烯烃磺酸盐的毒性比直链的低,刺激性较小3,总结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性质,特点及主要应用答:分类:胺盐型、季铵盐型、杂环型、鎓盐型特性:性质:(1)溶解性一般具有较好的水溶性,a,但随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水溶性呈下降趋势,b,铵盐型比阴离子型水溶性弱一些,c,季铵盐分子中,单长链:CH2个数增加,溶于酸性溶剂双长链:不溶于水,但溶于非极性溶剂(2)Krafft温度点Krafft点越高,溶解性越差,3)表面活性随着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表面张力下降,且在一定范围内,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升高而降低,降到一定数值后又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4)临界胶束浓度随着烷基碳链的增长,cmc降低,与阴离子更易聚集形成胶束,特点:在水溶液中呈现正电性,能形成携带正电荷的表面活性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用作消毒杀菌剂、腈纶匀染剂、抗静电剂、矿物浮选剂、相转移催化剂和织物柔软剂4,简述影响氧化反应的主要因素和规律影响因素1,原料的影响:a,环氧化物的影响,环氧乙烷最快,R越长,反应速率越低,b,含活泼氢原料的影响:给出氢原子的能力越弱,反应活性越高,1,碳链长度增加,醇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2,按羟基位置不同反应速率为伯醇>仲醇>叔醇,3,在酚类反应物中,取代基的影响按下顺序递减CH3O—>CH3—>H—>Br—>—NO22,催化剂的影响:a,酸性比碱性催化时反应效率快80—100倍,b,碱性强弱会影响速率,即碱性越强,催化剂反应速率越快,不同的碱性催化剂催化下的反应速率为:KOH>CH3ONa>C2H5ONa>NaOH>K2CO3>Na2CO3, 3,一般情况下催化剂浓度增高,反应速率加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与应用
增溶作用的定义 增溶作用的特点(与混合溶剂提高溶解度及乳化 作用的区别) 增溶作用的方式 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增溶作用的影响。
乳化与破乳作用
乳状液的定义、形成条件、类型及鉴别方法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相体积、乳化剂的分子 结构、乳化剂的溶解度、乳化器的材质、两相的 聚结速度) 影响乳状液稳定的因素 PIT 破乳的方法有那些?
洗涤和去污作用 污垢的类型?污垢的黏附机理及去除机理。 表面活性剂的去污作用机理。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去污力的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4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的制备、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烷基磺酸盐氧磺化和氯磺化的方程式 渗透剂T的合成 皂化反应 洗净剂209的合成 N-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K12的合成 ABS、LAS、AOS代表的表面活性剂。
第5章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主要用途?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有哪些类型? 四类 季铵盐的合成过程? 1231或1631阳离子表面 活性剂的合成 Sapamine MS的合成。 洁尔灭和新洁尔灭的合成
第6章 两性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分类及应用 等电点,钙皂分散力 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氯乙酸法)
润湿功能
润湿的过程及发生条件 杨氏方程 表面活性剂在润湿过程的作用。 润湿剂的要求
起泡和消泡作用 泡沫的定义及产生 泡沫破坏的机制 表面张力的自修复作用 在影响泡沫稳定的因素中,哪个因素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作为稳泡剂? 消泡剂的消泡机理?
第7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水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cmc方面的特点 HLB的计算 AEO和OP代表哪类表面活性剂? 平平加的合成 环氧乙烷的合成(主反应)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合成 月桂酸聚乙二醇酯的合成 多元醇脂肪酸酯类的通用合成过程,所用多元醇的类型, 甘油单月桂酸酯的合成
第1章 概述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教材)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按离子类型和亲水基的结构)
第2章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如何表征? 表面活性剂的两大性质是什么?如何解释? 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及其测定方法?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有什么意义? 影响表面活性剂性能的结构因素包括那些方面? (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态、分子量和其润湿、去污 能力的关系)
第2章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表面张力的定义(从力和能量的角度) 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 胶束的结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 Krafft点和浊点(原因)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的计算 皂化值和酸值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毒性、安全性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