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地形: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2,人口: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
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
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中国的地理特征
1,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18.8%,平原12%,丘陵9.9%。
2,地貌:中国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3,自然资源: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
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
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
扩展资料:
自然灾害状况:
中国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气象灾害包括旱涝、台风、寒潮,而地质灾害包括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
— 1 —
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 2 —。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探究:
展示目标:了解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
垃圾分类回收
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 拒绝贺卡
了解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
下面这几种行为你都做到了吗?除了下面 这几种行为,你还能说出哪些?
垃圾也是宝, 废物再利用。
每 制 作 4000 张贺卡,意 味着毁掉一 棵树。 浪费资源,制 造垃圾,污染 环境。
根据资源更新再生时间的长短 ③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必须要合理利用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比一比“ 2.阅读课本P64-65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有哪些自然资源居于世界前列? 陆地面积,矿产资源总量,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等 ②为什么我国大多数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
③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说说你的想法。
垃圾分类摆放,多参加环保宣传活动
评价园地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D )。 A.钢铁 B. 两极冰川 C.小麦 2、下列有关国家资源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日本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 B.美国大量出口矿产资源 D.森林
D
)。
C.见的非可再生资源有 煤炭,石油,铁矿,粘土矿等矿产资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 读课本P62-66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合理 ____利用,并注__________ , 保护和培育 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________________ 珍惜和节约利用 。
(总量丰富) 自然资源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地理大陆与海洋

地理大陆与海洋地理大陆和海洋是地球表面两种主要的地貌类型。
地理大陆指的是陆地,即由岩石和土壤构成的较高的地面,而海洋是指由水体覆盖的较低的地面。
这两种地貌类型在地球上分布广泛,相互作用又互相影响,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1. 大陆的特点地理大陆是地球上的陆地,其主要特点如下:- 高海拔:相对于海洋而言,大陆地形通常较高,海拔变化较大。
例如,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上,这是一个地理大陆的明确例子。
- 多样的地貌:大陆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等。
这些地形特征反映了大陆的演化历史和地质构造。
- 丰富的资源:大陆上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
2. 海洋的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的水域,其主要特点如下:- 低海拔:相对于陆地而言,海洋地形通常较低,负海拔变化较大。
海平面是指海洋中水平面的平均高度,人们通常用海平面作为测量海拔高度的基准。
- 大面积: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广阔的地貌类型,占地球表面面积的71%,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
- 丰富的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包含大量的鱼类、浮游生物、贝类、海藻等。
海洋生物资源对人类的食物供应、生物医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3. 大陆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大陆和海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通过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界限进行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
- 干燥和降雨:大陆上的山脉和高原地区会妨碍湿气流动,形成雪山和雨影区。
海洋对大陆的降雨非常重要,蒸发的海水会形成云层,并随风将水汽带到大陆,形成降雨。
- 气候调节:海洋具有很大的热容量,对气候变化起到稳定调节作用。
海洋表面的气候以及水汽的释放和吸收,对大陆上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 海洋生态系统:大陆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河流水体,支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总结:地理大陆和海洋是地球上两种主要的地貌类型,它们在地球系统中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
世界自然地理的基本特点

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旅游业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经济对 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旅游业对自然地理的影响:旅游 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如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等
旅游业发展与文化传承:旅游活 动对当地文化的传播和保护作用, 以及文化对旅游业的提升作用
城市的建设和发 展需要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需要注 重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实现可 持续发展。
城市的建设需要 适应自然地理特 点,因地制宜地 进行设计和建设。
交通建设
自然地理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交通建设对自然地理的改造 交通建设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发展
地球表面的海洋平 均水深约为3795米, 而陆地平均海拔约 875米。
地球表面的海洋中 含有大量的水,约 占地球上总水量的 97%左右,但可用 于人类饮用的水仅 占2%。
地球表面的海洋中 含有大量的盐分, 平均每1000克海水 中含35克盐。
地球的气候
地球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定义: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的分类: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城市用地等
土地资源的分布:全球土地资源的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欧亚大陆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 措施
矿产资源
种类丰富:世界各地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等
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温带、 寒带等,每个类型的气候特点不 同
添加标题
认识地球的表层特征

认识地球的表层特征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拥有丰富多样的表层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的表层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组成和演化过程,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陆地、水体和大气三个主要表层特征。
一、陆地表层特征地球的陆地表层特征包括地壳、岩石和山脉等。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由地壳板块组成。
地壳板块分为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它们之间由构造活动形成的地壳边界构成了地壳的主要特征。
岩石是构成地壳的基本单元,根据其成因和结构特征,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
山脉是地壳板块的隆起和抬升形成的地形,也是陆地表层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体表层特征地球的水体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海洋是地球表面积最大的水体,占据了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
海洋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对地球的气候和全球循环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湖泊是由河流或其他水体形成的淡水水域,它们通常位于陆地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和生态系统。
河流是地球表面形成的水道,负责陆地上水的补给和排放,为人类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淡水资源。
冰川是地球表面积雪积累形成的冰川体,它们是水资源的重要储存库,也是地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
三、大气表层特征地球的大气由大气层、气候和天气等组成。
大气层是地球表层特征中的关键部分,它由不同高度和气候特征的气层组成。
从地球表面向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等。
气候是一定区域内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而成,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要素,反映了地球大气的长期气候变化规律。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和某一地点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要素,对于人类日常生活和农业、交通等有重要影响。
结语通过对地球的表层特征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成和演化过程,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陆地、水体和大气是地球表层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
保护地球表层特征,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为后代子孙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笔记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自然资源的含义: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点2、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存在的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2)解决措施:①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②开发新材料、新能源;③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殖使用;④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2、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是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人口与耕地矛盾突出)3.土地资源的优势: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4.后备耕地不足:我国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地区分布不均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存在的问题:我国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3、基本国策: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3)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4)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第三节 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兴建水库。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32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32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32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篇1陆地资源(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类型:(表4。
4)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四:气象灾害(1)台风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的海区发生季节:夏秋季节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2)暴雨洪涝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3)干旱(4)寒潮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
五:地质灾害(1)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3)滑坡和泥石流(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 比比哪组猜词多、用时少。
草地
煤
钻石
鹿
水
天然气
树木
阳光
温泉
水能
潮汐能
大理石
藏羚羊
空气
“人类自有回天力”
积极寻找替代品
利用太阳能驱动的汽车
可燃冰
•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
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 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 “冰块”。“冰块”里甲烷占 80%~ 99.9%,可直接点 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 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 都要小得多。西方学者称其为 “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 源”。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 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 公里,占海洋总面积10%, 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 1000年。
1/4 1/5 人均不足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大物薄
我国自然资源特征:
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课堂小结:
什 么
种类
可再生资源
态度:
是
非可再生资源 保护、培育
自 然 资 源
特点
我国的特点: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珍惜、节约
练习:
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C)
A.水能资源
B.土地
C.石油、煤等矿产 D.阳光
水和水能等都是自然资源。
√
√
× √
小麦
甘蔗
×
×
潮汐能 √
让聪明的脑 瓜
转起来
• 你能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 举例说明哪些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吗?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在我国东南沿海,小 河中的水为什么总是 流不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社会科学基础知识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本节教材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进而分析陆地自然资源的共性特点,然后讨论了陆地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后落脚到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
本节课“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本节的重难点。
教材从人类开发利用角度,分析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无限性”,体现了辩证的思想方法,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拓展。
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原理入手,阐述自然资源的“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资源间的联系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个发面加以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差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非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
学情分析: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职学生相比较高中生而言,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信心、耐力和能力。
抓住这些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指导他们明确的学习方向,教会他们自学的方
法和手段,鼓励他们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火花。
教学目标:
1.说出自然资源和陆地自然资源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辨析。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原理和相关的案例分析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原理和相关的案例分析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原理和相关的案例分析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自然资源和陆地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1.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并举例分析。
(1)概念: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强调: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3)举例分析:以下哪些是自然资源呢?(铁矿石、野菜、石油、煤炭、金矿、石灰岩、花岗岩都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并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所以他们是自然资源。
)
2.讲解陆地自然资源的概念。
(强调从陆地自然环境中获取的,像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则不属于陆地自然资源。
)
二、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1、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教师讲解:
(1)某些资源的总量巨大,但人类可利用的部分有限。
如水能。
(2)在一定的时空范围,自然资源的数量有限。
如我国耕地资源仅1.3亿公顷。
(3)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是有限的。
警示:人类要注意保护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并且寻求新的资源。
(环保意识)
2、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教师举例讲解:
(1)资源的利用率可提高
(2)扩大资源利用的领域和范围
展示图片,教师讲解:
(1)沼泽地、盐碱地、沙荒地、滩涂等经过人工改造,充分发挥特长;;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2)山东省在沙地上种花生和西瓜取得了丰收;原本荒凉的滩涂可以发展水产养殖。
(3)通过提高勘探和开采技术来增加矿产资源的可采储量;
(4)可从煤、石油中提炼出化学纤维、药品、日用品等。
3、陆地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教师讲解:
(1)土地、水、生物等可再生资源—水热条件—地带性规律;
(2)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地质作用—非地带性现象。
警示: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时应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4、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展示图片,教师讲解:
一种资源或资源整体发生变化,都会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
警示:人类在开发一种自然资源时.必须考虑对其他自然资源和整个环境的影响.要注意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恶化。
教学总结:
陆地自然资源特点:有限、无限、规律、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