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合集下载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第14页/共40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6.2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
砌体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fvEN fv
普通砖、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震抗剪承载力验算
Vfv E A/R E
V1REcfvE (AAc)ftAc0.08 fyAs
水平配筋墙体的截面抗震抗剪承载力
V1RE(fv EAs fyAs)
烈度
6
7
8
9
最大高宽比
2.5
2.5
2.0
1.5
第9页/共40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6.1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结构选型与布置
抗震横墙的间距
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承受。横墙间距较大时,楼盖水平刚 度变小,不能将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有效传递到横墙,致使纵墙发 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
6.1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震害特点
三、其它破坏
1、楼梯间破坏 原因:横墙间距小,抗剪刚度大;空间刚度较小;墙体有削弱等。
2、房屋附属物 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烟囱、女儿墙,由于“鞭端效应”
引起破坏。房屋附属物的破坏比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6度区有所破坏,7度区 普遍 破坏,8-9度区几乎全部破坏或倒塌。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6.1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震害特点
唐山大地震中某三层客房外纵墙全部被甩落
第2页/共40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6.1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震害特点
二、裂缝
抗剪承载力不足,产生裂缝,主要有“X”形、水平和竖向三种类型。 1、“X”形裂缝:墙体在竖向压力和反复水平剪力作用产生的裂缝。

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于砌体结构房屋来说。

砌体结构房屋是通过将砖块、石材或混凝土块等材料按一定的方式砌起来构成的墙体和柱子,这种结构在抗震设计中有着特殊的要求和考量。

1. 材料的选择在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砖块、石材以及混凝土块等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将直接影响房屋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性能。

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对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选择,确保其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

2. 结构的设计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中,结构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墙体、柱子、梁等结构构件的布置和连接方式,直接影响着房屋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结构的受力分析和结构布置进行深入研究,确保结构设计能够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3. 钢筋混凝土的运用在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中,钢筋混凝土的运用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通过在墙体、柱子等构件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可以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钢筋的加入可以增加结构的韧性和承载能力,从而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4. 整体设计思路在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中,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

从建筑结构、材料选择到施工工艺,都需要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

只有在整体设计思路上能够兼顾抗震设计的深度和广度,才能确保设计的高质量和抗震性能。

总结回顾: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全面的评估和设计。

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钢筋混凝土的运用以及整体设计思路都是影响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做到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考量,才能确保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抗震性能。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我个人认为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设计是最为关键的。

只有在这两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考量,才能确保房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同时也需要在整体设计思路上注重抗震设计的要求,从而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砌体结构是建筑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结构类型,其在很多建筑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砌体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出现破坏,因此,在进行砌体结构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抗震设计的要点。

本文将介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要素。

一、材料选择在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至关重要。

砌体材料的强度、韧性和稳定性将直接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

因此,在选择砖块时,应优先选择抗震性能好的砖块,如红砖或轻质砖;同时,在使用砂浆时,应确保砂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粘结力。

二、墙体布置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依赖于墙体的承载能力。

因此,在进行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应合理布置墙体,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抗震的作用。

一般来说,墙体应尽量设置在结构的主体部分,如外围墙、内隔墙等,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

三、加强节点设计砌体结构的节点是其薄弱环节,容易出现破坏。

因此,在抗震设计中,应特别关注节点的设计。

合理的节点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在节点的加强设计中,可以采用加强板、加强筋等措施,以增强节点的受力能力和抗震性能。

四、提高整体刚度为了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还应从整体刚度的角度进行设计。

通过增加水平和垂直的刚性墙体,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刚度,并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

此外,还可以在砌体结构中引入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构件等,以提高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五、严格控制质量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不仅需要关注设计和施工阶段,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

合格的施工质量能够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其抗震能力。

因此,在进行砌体结构施工时,应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材料的合格使用、墙体的正确砌筑和节点的正确加固。

六、专业检测和监测为了保证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还应进行专业的检测和监测。

通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变形情况和破坏程度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结构的安全状态,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同时,定期进行结构的抗震性能检测,有助于发现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1. 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概念设计的核心原则包括结构合理、刚度足、强度大、韧性好和稳定性强。

结构合理是指结构布置符合规范,布置合理,荷载路径明确,逐层传递至基础。

刚度足和强度大是指结构刚度满足规范,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韧性好是指结构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能够吸收和延迟地震能量。

稳定性强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易失稳。

2.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主要内容(1)结构设计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首先要考虑结构的合理布置和刚度的设计。

合理的结构布置应考虑荷载传递路径的连续性和逐层传递,以及墙体和柱的合理布置。

刚度的设计需要满足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求,避免结构出现过大的变形。

(2)墙体设计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是承受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之一。

墙体设计应考虑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包括墙体厚度、配筋等。

还应考虑墙体与结构其他构件的连接方式,确保墙体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

(3)材料选用在抗震设计中,砌体结构房屋应选择质量优良的砌体材料和优质的砂浆,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还应考虑材料的粘结性和耐久性,避免地震作用下材料的松动和脱落。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章写手,我认为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墙体和材料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我也认为抗震设计不仅需要满足规范的要求,更需要考虑实际的地震情况和建筑的使用要求,才能真正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设计、墙体设计和材料选用等方面。

我们强调了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这些内容,相信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8
砌体结构设计 masonry structure design
5局部尺寸的限值 局部地震破坏:多发生在承重窗间墙处、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 边处、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处、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处、 无锚固女儿墙处等位置。
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
部位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2
( j) 内 横 墙 斜 裂 缝
砌体结构设计 masonry structure design
5.8.2房屋抗震设计基本规定 1. 结构体系
(1)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不应采用砌体墙和混凝 土墙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 (2)纵横向砌体抗震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 续;且纵横向墙体的数量不宜相差过大;平面轮廓凹凸尺寸,不应超过典型尺寸 的50%;当超过典型尺寸的25%时,房屋转角处应采取加强措施;楼板局部大洞 口的尺寸不宜超过楼板宽度的30%,且不应在墙体两侧同时开洞;房屋错层的楼 板高差超过500mm时,应按两层计算;错层部位的墙体应采取加强措施;同一轴 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墙面洞口的立面面积,6、7度时不宜大于墙面总面积 的55%,8、9度时不宜大于50%;在房屋宽度方向的中部应设置内纵墙,其累计 长度不宜小于房屋总长度的60%(高宽比大于4的墙段不计入)。
Vij
Kij Ki
Vi
式 中 Kij - - 第 i 层 第 j 片 抗 侧 力 构 件 的 侧 移 刚 度 ;
Ki -- 第 i 层抗 侧力构 件的侧 移刚度 。
14
砌体结构设计 masonry structure design
(4) 水 平 地 震 作 用 沿 高 度 的 分 布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是确保房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完整性、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砌体结构房屋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抗震设计要求,包括结构的抗震设计、墙体的布置和加固、屋面和地基的抗震设计等。

以下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些建议。

首先,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地震产生的惯性荷载和地震波的作用,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构造。

常见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和筒体结构等。

其中,框架结构是一种较常见的结构形式,通过设置纵横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来承受地震荷载。

框架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墙体和柱子的相互作用,通过设置合适的墙柱配筋和连接方式来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其次,墙体的布置和加固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墙体起到承担地震力的作用,因此需要合理布置和加固。

一般情况下,墙体应沿着房屋周边和内部的支撑结构布置,以增加抗震能力。

墙体的加固可以采用加厚墙体、设置纵向和横向加筋等方式来提高抗震能力。

此外,使用抗震构造技术,如水泥砂浆填塞、钢筋加固等,也可以有效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第三,屋面和地基的抗震设计也需要考虑。

屋面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受到地震波的冲击和水平力的作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固屋面结构,如增加屋面横向抗倾覆设计、采用加筋梁等。

地基在地震中是房屋抗震的基础,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和加固措施,如采用钢筋混凝土地基、地基加固灌浆等,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最后,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工程勘察和试验分析。

通过工程勘察,了解地震易发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地层情况等,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试验分析可以通过使用抗震模型、模拟地震波进行振动台试验等方法,检验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需要全面考虑结构、墙体、屋面和地基等方面的因素。

第37讲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构造

第37讲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构造

§1.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三、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1.构造柱的设置
(1)定义——在砌体房屋墙 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 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 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 混凝土柱,称为混凝土构 造柱,简称构造柱。
(2)构造柱的作用 ①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 (约10%~30%) ②约束砌体,提高变形能力, 增加延性和整体性; ③提高墙体的稳定性;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
(6)材料的强度等级要求: ①框架柱、抗震墙和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②过渡层墙体的砌筑砂浆等级不应低于M7.5。
结束! 谢谢大家!
§1.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3)设置部位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
§1.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4)构造要求
④ ①最小截面为240mm×180mm,纵筋宜采用4Ф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 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6、7度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纵筋宜采用4Ф14,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②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水平钢筋和Ф4分布短 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6、7度时底部1/3楼层, 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③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
底框结构——是指底部为钢筋砼框架-抗震墙 结构,上部为多层砖砌体结构的房屋。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
1.震害特点 底部框架砖房的破坏相当严 重,破坏部位都发生在底部 框架部分。 底部框架砖房震害加重的原因: 上部纵横墙较密,不仅重量大而 且侧向刚度比下部框架大得多, 形成上刚下柔的结构体系。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是指以砖块或石块为主要材料,通过砌筑形成的建筑结构。

砌体结构房屋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就被广泛应用,并且在现代建筑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然而,由于砌体结构房屋的特点,其抗震性能较差,容易受到地震的摧毁,因此在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介绍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关键要点和常见方法,以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

首先,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是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基础。

稳定性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纵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

纵向稳定性是指建筑物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主要采取加固墙体、设置结构柱和墙柱联结等措施来提高。

横向稳定性是指建筑物在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的能力,主要采取设置结构梁、设置剪力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等措施来提高。

此外,还可以采取设置承重墙和槽钢、角钢等材料的加固方法来提高整体稳定性。

其次,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是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关键。

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包括提高砌筑质量、增加墙体厚度和设置抗震支撑等措施。

提高砌筑质量是通过提高砌筑技术水平,保证砌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砌体结构的裂缝和开裂。

增加墙体厚度是通过增加墙体的截面面积,提高墙体的抗震承载能力。

设置抗震支撑是通过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设置抗震支撑,增加结构的抗震稳定性。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地基的抗震能力。

地基的抗震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加固基础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等措施。

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是在建筑物选址时就需要考虑的问题,合理选择地基类型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加固基础是通过增加基础的尺寸、加固基础的钢筋等措施来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

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是通过加固地基土壤,提高土壤的抗震能力。

综上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需要从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两个方面来考虑。

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使其在地震中保持稳定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剪力设计值的确定
底部加强区的截面组合剪力设计值Vw按以下规定调整: 一级抗震等级 Vw=1.6V 一级抗震等级 Vw=1.4V 一级抗震等级 Vw=1.2V 一级抗震等级 Vw=1.0V
n
Kij
Gim Gi
Vi
j1Leabharlann 4. 多洞口墙体中各墙段地震剪力的分配
柔性楼盖计算简图
带洞口墙体中各墙段的水平侧移相等,因此,墙段承担的地震剪力按各墙段的抗侧
刚度比例进行分配,即
Vmr
Kmr
s
Vim
Kmr
r 1
砌体结构
三、无筋砌体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
(一)砌体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fVE N fV
fV—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
ζN——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二)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
1.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墙和石墙的抗震受剪承
载力按下式验算:
V fVE A
RE
2.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按下式进行验算
V 1 RE
(六)砌体结构的施工要求
砌体结构施工质量的检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要求。
砌体结构
(六)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砌体结构
§8-2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
砌体结构
§8-2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二、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及芯柱的设置
砌体结构
构造柱应满足以下构造要求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砌体结构
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i
Fi
Gi H i
n
FEK
GjHj
j 1
(i 1,2,n)
作用在第i层的地震剪力Vi为i层以 上各层地震作用之和,即
二、地震剪力的分配
n
Vi Fi
i
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分布
1.刚性楼盖
Geq 0.85 Gi
i 1
α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由于墙体多、刚度大, 基本周期较短,《抗震规范》规定, α1取 αmax, αmax见下表:
表8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地震影响
6度
多遇地震
0.04
7度
8度
9度
0.08 (0.12)
0.16 (0.24)
0.32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
砌体结构
二、多层砌块砌体房屋构造柱及芯柱的设置
钢筋混凝土芯柱的构造要求
芯柱截面不宜小于 120mm×120mm;芯柱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芯柱竖向钢筋应贯通墙身且与 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7 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 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 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 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芯柱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 砌块砌体房屋墙体交接处或芯 柱与墙体连接处应设置拉接钢筋网 片,网片可采用直径4mm的钢筋 点焊而成,沿墙高每隔600mm设 置,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1m。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可采用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 大于250mm。 在构造柱两端400~500mm范围箍筋应适当加密。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其截面和配筋可 适当加大。 构造柱必须先砌墙、后浇注,与墙体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设2φ6 拉结钢筋,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 圈梁相连。
f VE A (0.3 ft Ac 0.05 f y As ) c
砌体结构
§8-4 配筋砖砌体墙抗震承载力验算和构造要求
一、网状配筋或水平配筋烧结砖墙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
ζS——钢筋参与工作系数
V 1
RE
fVE s fy s A
墙体高宽比 ζS
表9 钢筋参与工作系数ζS
0.4
0.6
0.8
1.0
1.2
0.10
0.12
0.14
0.15
0.12
二、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
V
1 RE
c f VE ( A Ac ) ft Ac
0.08 f y As
ζ——中部构造柱参与工作系数;居中设一根时取0.5,多于一根时取0.4; Ηc——墙体约束修正系数;一般情况取1.0,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8m时取1.1。
1. 普通砖、多孔砖:MU10、M5; 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混凝土砖: MU15、M5;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MU7.5、Mb7.5; 3.约束砖砌体: M10; 4.配筋砌块抗震墙: MU10、M10; 5. 混凝土:受力构件C30;构造构件C20; 4.钢筋:HRB400、HRB335和HPB300。
(二)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及层数的限值
砌体结构
(三)多层砌体房屋高宽比限值 当房屋的高宽比过大时,地震作用下会因过大的整体弯曲导致墙体出现水平裂缝 或发生严重破坏。因此,《抗震规范》规定了在不同地震设防烈度下的高宽比限 值,见下表。
砌体结构
(四)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
砌体结构
(五)砌体结构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
砌体结构
§8-5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承载力计算及构造要求
一、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结构布置
砌体结构
二、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承载力计算
(一)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可能为偏心受压构件,也可能为偏 心受拉构件,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可采用本书第6章有关的静力计算公式,但在公 式右端应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第i层第m道横墙所分配的地震剪力Vim为:
Vi m Ki m u Ki m
Vi
n
Kim n
Vi
Kij Kij
j 1
j 1
刚性楼盖的计算简图
砌体结构
2.柔性楼盖
横墙所承担的地震剪力可按各墙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即
Vim
Gim Gi
Vi
3.中等刚度楼盖
Vim
1 2
Kim
砌体结构
§8-3 无筋砌体多层房屋抗震承载力计算
一、计算简图和地震作用计算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 比较均匀,且以剪切变形为主,可采用底 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结构底部截面的 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EK按下式计算:
FEK 1Geq
多层房屋的计算简图
n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