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题—玉米产业链的前世今生

合集下载

玉米产业链

玉米产业链
玉米产业消费概况 二、我国玉米的生产与消费概况 三、影响玉米市场价格主要因素
玉米概述
➢ 玉米为禾本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 玉米营养丰富。玉米籽粒中含有70-75%的淀粉,
10%左右的蛋白质,4-5%的脂肪,2%左右的多种维 生素。 ➢ 在全球三大谷物中,玉米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均居世 界首位。
玉米四种用途所占比重
资料来源:中华粮网
中国饲料企业分布情况
玉米饲用消费集中在华北和长江流域
资料来源:中国玉米网
中国玉米深加工区域布局
玉米工业消费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区域
资料来源:中国玉米网
中国玉米流通格局
由于我国玉米生产和消费极不平衡的特点,玉 米呈现出“北粮南运”的特点,不过,近年来随着 玉米深加工企业的飞速发展,主产区、销区的结构 正在发生变化,未来玉米贸易将形成“南进北出” 的新格局。
出口国:美国和中国等玉米主产国家是玉米出口大国。 美国年出口玉米在5000万吨以上,占全球玉米贸易 总量的65-70%。
进口国:玉米的主要进口国集中在亚洲地区。其中日 本年进口量约为1600万吨,主要来自美国;韩国 800万吨左右,主要来自中国。中国台湾省400500万吨,欧盟250-500万吨,墨西哥400-600万吨, 加拿大100-400万吨。
玉米的生长过程
➢ 玉米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需要经过若干个生育 阶段和生育时期。
➢ 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 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1、苗期 阶段2、穗期阶段3、花粒期阶段
➢ 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⑴出苗期⑵三叶期⑶拔节期⑷小喇叭口期⑸大喇叭 口⑹抽雄期⑺开花期⑻抽丝期⑼子粒形成期
玉米进出口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玉米进口会 增加国内供给总量,玉米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

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玉米是中国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全球第一大农作物,深加工玉米的
发展可以极大地提高玉米的加工价值,拓宽产业应用领域,促进玉米加工
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流程
1、玉米种植:这是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的第一个环节,种植的质量好
坏直接影响后续玉米加工的品质和效率,所以种植好的玉米品种是确保玉
米深加工产业链质量的前提条件。

2、玉米收获:当玉米熟后进行采收,这个过程也是玉米深加工的关
键环节,收获的玉米的质量和新鲜度直接关系着加工效果,所以收获的时
间和方式都很重要。

3、玉米清理:把收获的玉米进行清理,去掉杂质和污染、籽皮等,
使玉米更加洁净,以适应接下来的玉米加工工艺。

4、玉米磨粉:磨粉的过程是把玉米粒度细化,可以从短粒到面粉等
不同粒度加工出来,可以为加工出不同的产品提供原料及便利性,如面条、面包等等。

5、玉米糊化:糊化是把玉米粉及水混合搅拌至特定实质状态,在此
状态下有更好的操作性,可以更加精细的加工玉米,为后续包装技术提供
更加细致的玉米产品,如玉米片、玉米粥等等。

《玉米产业链》课件

《玉米产业链》课件
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
营造积极的发展环境,实施优惠政策和制度 保障,对于玉米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非 常重要。
结论和总结
玉米产业链沿袭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实行产业融 合、信息化、生态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最终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玉米产业链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玉 米产业可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增加粮 农收入。
产业协调升级
玉米产业链不仅仅是种植的范畴,而是产业 的综合体。政府和企业需要大力协调,推动 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提高就业岗位
与玉米加工相关的生产、销售、技术、管理 等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提高,玉米产业 链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玉米不仅是人们主要的粮食来 源之一,还广泛用于生产生物 燃料、医药化妆品、家居日用 品等各种领域。
种植和生产过程
1 收成时机
2 种植技术
根据生长周期和天气气候等因素,选择最 佳的收获时间点,保证玉米籽粒质量。
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包括土壤改良、 农药使用、无人机监测等,显著提高了玉 米的产量和质量。
3 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4 产地和品牌保护
对于玉米种植和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化 学物质处理、水资源的利用进行规范和限 制,以降低环境损害。
采用地理标志、品牌认证等方式,保障玉 米产地和品牌在市场中的优势,促进地方 经济发展。
玉米加工和销售环节
加工品种丰富
玉米是加工食品的主要原料,从传统的玉米 面条、玉米片到现代的玉米饼干、婴儿米粉 等,品种繁多。
《玉米产业链》PPT课件
玉米作为全球第一主要粮食作物,其产业链影响深远且复杂。本课件将为您 深入剖析玉米产业链的全貌。

玉米的进化发展历程

玉米的进化发展历程

玉米的进化发展历程玉米是一种由古代玉米(学名:Zea mays)演化而来的作物,属于禾本科玉米属。

玉米起源于美洲,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玉米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与改良,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和资源。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0年左右的墨西哥地区。

这时的玉米还没有发育成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样子,其形态更类似于野生草本植物。

古代人们将野生的玉米进行驯化,逐渐培育出一些可供食用的品种。

到了公元前2500年左右,玉米进一步演化成耳数增多且粒数增加的形态。

此时,古代人们开始用玉米作为主食,并将其逐渐扩散至美洲其他地区。

玉米的种植技术也逐渐完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000年之间的玉米发展史上,出现了较多的改良品种。

通过人工选育和遗传变异,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了提高。

在这个时期,玉米还经常与其他作物如豆类一起种植,形成了农业系统中重要的作物组合。

进入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的时期,玉米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使用。

欧洲人将玉米带回自己的国家,并将其种植在适合的环境中。

同时,他们也带走了一些欧洲的农业技术和科学原理,对玉米的种植和改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到了19世纪,科学家们开始利用遗传学原理和实验室技术,对玉米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他们通过育种和基因工程的手段,成功地培育出了更多优良的玉米品种,包括高产量、耐旱性、抗逆性等特点。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的种植和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高效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使玉米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如今,玉米已经遍布全球,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人类食物来源之一。

从古代的玉米到现代的改良品种,玉米的进化与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它的发展离不开人类对农业的探索,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经济资源。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玉米的发展还将继续,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我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和发展

我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和发展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 6XIANGCUN KEJI 2016年12期(下)我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和发展安祥明(东明县东明集镇政府,山东东明274509)[摘要]农业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农作物增产、高品质的生产,因此,以玉米为主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备受重视。

基于此,本文以我国近年来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为根基点,指出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与问题,总结出实现玉米增产的对策。

[关键词]玉米;生产技术;增产[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6)36-06-1长期以来,玉米快速增产始终是中华民族生存的一大福利,为人们带来了充裕的粮食,也进一步解决了我国人多粮少的难题。

而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本文对我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和发展进行简要概述。

1我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1.1我国玉米产量变化的特点不同年代玉米种植面积不尽相同,1949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为1291.5万hm 2,产量为961.5kg/hm 2。

2007年,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到1947.8万hm 2,产量为5166.6kg/hm 2。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玉米种植产量也在显著增加[1]。

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推行单交种与双交种,玉米产量增加显著,尤其是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后,增加了玉米总产量。

1.2我国玉米增产的原因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发展不仅改良了玉米品种,也变革了种植技术,从政策宏观调控角度不断更新技术特征,确定与之相符的增产机理。

20世纪50年代,我国玉米生产主要是从经验总结角度进行耕作、施肥,玉米整体生产水平较低,也有不健全的技术推广体系。

20世纪60年代,玉米产量增加,也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主要是推广了双交种技术,与此同时也提出了精细整地政策,土壤得到改良,肥力逐步提升,农田条件进一步改善,并改进了栽培技术。

尤其是有机肥的应用、推广,极大地促进了玉米产量的增加[2]。

20世纪70年代,玉米发展出现了大变革,玉米杂交种的出现推动了单交种的发展,在墨西哥矮秆玉米的影响下,我国各地也培育出了登攀1号、南矮1号等品种;控制病害虫后也成功选育出丹玉13号、中单2号等品种;大规模农田建设与政策导向作用,增加了玉米产量。

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玉米深加工产业链1.原料采购: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的第一环节是采购原料,即原生玉米。

通常采购的原生玉米包括干玉米和湿玉米。

干玉米主要用于淀粉、饲料等产品的加工,湿玉米主要用于醇类、生物质能源等产品的加工。

2.研磨和制粉:原生玉米经过破碎、脱壳、清洗等工艺处理后,进入研磨和制粉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原生玉米被研磨成不同颗粒大小的颗粒状物料,分别用于不同产品的加工。

3.淀粉和醇类的生产:在研磨和制粉环节之后,部分颗粒状物料进入淀粉和醇类的生产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颗粒状物料通过水洗工艺将玉米淀粉和蛋白质等有用成分分离出来,然后经过脱水、干燥等工艺处理,最终制成淀粉和醇类产品。

4.饲料的生产:剩余的颗粒状物料进入饲料的生产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颗粒状物料通过研磨、配料、混合等工艺处理,加工成适合不同动物的饲料。

玉米饲料是目前主要的饲料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家禽、水产养殖等领域。

5.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在饲料的生产环节之后,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的剩余物料可以进一步转化为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源包括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可以替代传统的石油等化石燃料,具有环保和可再生的特点。

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玉米的附加值和利用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也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因此,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是一条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淀粉、饲料、生物质能源等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这将进一步推动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创新,提高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也是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发展的关键。

玉米的前世今生

玉米的前世今生

玉米的前世今生玉米原产于美洲大陆,在墨西哥、秘鲁、智利、哥伦比亚等地的古墓中出土的文物,以及当地的众多古代建筑物上,都发现有古代印第安人遗留下来的玉米印迹。

印第安人把玉米植株和果穗的图像绘画在庙宇上、塑造在神像上、绘织在衣物上以表达对玉米的崇敬之情。

墨西哥传说中的特拉洛克神,就是印第安人崇敬的玉米神,它是印第安人传说中的肥沃之神、雨水之神、丰收之神。

有许多印第安部落以玉米命名,比如“玉米族”、“青玉米族”等。

古时候的美洲大陆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或远征时,都把焙干的玉米粉或炒熟的玉米籽粒装在挎带的革囊中,作为主要给养。

所以玉米收成的丰歉,常常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

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哥伦布的船队把玉米带回西班牙,然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怎样传入中国,西方的学者有不同的推测:有人认为玉米是由阿拉伯人从西班牙带到麦加,由麦加经中亚细亚传入中国西北部;也有人认为玉米是从麦加经印度传入中国西南部,然后传播到各省。

中国有关玉米的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

玉米在16世纪传入中国后,由于气候适宜,产量高,迅速普及开来,很快取代了很多地区原来的主要粮食作物。

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10余省。

又由于它的生长期和冬小麦交错,在黄河流域附近,无霜期较长的北方地区,可以和冬小麦轮作,达到一年两熟,增加粮食产量,成为下层人口的主要粮食,这也是使18世纪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我国种植玉米的历史还不足500年,但我国已是除玉米的原产地美洲之外最重要的玉米产出国。

现代研究证实,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玉米中还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具有延缓衰老的功能。

玉米中含的硒和镁有防癌抗癌作用,其含有的谷氨酸还有一定健脑功能。

德国营养保健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

玉米种植历史

玉米种植历史

玉米种植历史
玉米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的美洲地区,当时玉米还是一种野生植物,被当地人类逐渐驯化成为重要的农作物。

据考古学家推测,玉米的起源地可能在墨西哥南部、中美洲和秘鲁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逐渐成为了美洲大陆许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中,玉米被视为神圣的食物和重要的经济资源。

在这些文化中,人们种植了各种各样的玉米品种,并发展出了独特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方法。

16世纪初期,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玉米开始传入世界各地。

西班牙人将玉米带回欧洲,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将其传播到非洲、亚洲和其他地区。

在中国,玉米最早是通过海路从东南亚引入的,随后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之一。

在种植技术方面,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玉米的种植效率和产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肥料和农药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玉米的种植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

同时,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也为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专题—玉米产业链的前世今生
目录
投资要点 (6)
1.玉米产业亟待去库存 (7)
1.1全球玉米供给将小幅回落 (7)
1.1.1全球玉米主产国播种面积增长放缓 (7)
1.1.2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稳步增加 (8)
1.1.3全球玉米出口量中美国占去半壁江山 (8)
1.1.4全球玉米进口国较为分散中国近两年崭露头角 (9)
1.2全球玉米消费量逐年增长 (11)
1.3中国玉米种植连年增产 (12)
1.4国内消费增长持续逊色于产量增长 (13)
2.玉米淀粉产能持续扩张行业竞争剧烈 (15)
2.1玉米淀粉产能持续增长 (15)
2.2玉米淀粉消费增长缓慢 (16)
3.淀粉糖和酒精终端消费步入平稳期 (17)
3.1淀粉糖产量不断激增 (17)
3.1.1果葡糖浆替代蔗糖优势明显 (18)
3.1.2麦芽糖浆终端主要在于糖果消费 (18)
3.1.3结晶葡萄糖功能广泛 (19)
3.2淀粉糖消费替代性有望继续增长 (20)
3.3酒精行业亏损局面难逆转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