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鉴定

合集下载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鉴定青铜器的方法主要包括考古学鉴定、外部特征鉴定、材质测试、制作工艺分析和器物风格比较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一、考古学鉴定考古学鉴定是通过对青铜器出土地层的分析、出土环境的研究以及与其他文物的关联,来确定青铜器的年代和历史背景。

考古学鉴定需要综合运用考古学、历史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对出土的青铜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二、外部特征鉴定1. 形状:观察青铜器的整体形状,包括器物的大小、高低、宽窄、曲直等。

2. 纹饰:观察器物表面的纹饰,如刻花、浮雕、铭文等。

3. 图案:观察器物上的图案,如动物纹、神话故事、抽象纹样等。

4. 颜色:观察器物的颜色,并注意是否有氧化斑等。

三、材质测试青铜器通常由铜和锡两种金属合金构成。

进行材质测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理化性质测试:通过对青铜器进行化学分析、比重测定、熔点测定等,来判断其金属成分,以及是否为青铜。

2. 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可以对青铜器进行非破坏性的测试,通过分析器物中的元素组成来判断是否为青铜。

3. 金相显微镜检测:通过对青铜器进行金相显微镜观察,可以观察到青铜合金的晶体结构,从而推测出其材质成分。

四、制作工艺分析制作工艺分析可以通过观察青铜器表面的工艺特征,以及结合历史背景和文献资料,来判断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制作时代。

1. 铸造工艺:观察铸件表面的凹凸不平、气孔、修整痕迹等,可以初步判断出铸造工艺的精细程度。

2. 表面处理工艺:观察器物表面的抛光痕迹、刻纹工艺、铭刻方式等,可以推测出其制作工艺。

五、器物风格比较将青铜器与同一时代、同一地区的其他青铜器进行对比,可以通过器物的风格特征来推断青铜器的年代和制作地区。

总结来说,鉴定青铜器的方法包括考古学鉴定、外部特征鉴定、材质测试、制作工艺分析和器物风格比较。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对青铜器的时代、制作工艺、制作地区等进行初步的鉴定,并进一步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鉴别青铜器的真伪,主要看哪几点?

鉴别青铜器的真伪,主要看哪几点?

鉴别青铜器的真伪,主要看哪几点?我来回答你,一、从模具上判断。

二、从残留物上判断。

三、从器形上辨别。

四、从铬文上辨别。

五、从纹饰上辨认。

六、从锈蚀上辨别。

等方面去鉴定。

下面我就减单介绍一下这六种方法。

一、模具。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绝大部分用陶范法铸成的。

后代未知此法,作伪都只能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

因此,判别青铜器是否用陶范法铸造,对于确定青铜器的真伪,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二、残留物。

商周青铜器由于块拼合,事实上不能保持精确的平衡。

当时的工匠普遍采用来厚薄相似的小块铜片垫在内补范之间,提高铸造质量。

这在早期的绝大多数青铜器上都可以见到的。

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隐蔽。

如果传世青铜上没有任何垫片痕迹,这将是作伪的一个重要信号。

三、器形。

每一类青铜器,随着时代的不同,其形制也不一样。

如鼎是青铜器中的大类,自商代到汉代,流行时间颇长。

但每个时代鼎的形状都有不同的特点。

伪作青铜器可以分为直接铸造和拼凑改造两类。

四、铭文。

宋代以来,收藏家对青铜器的收集,偏重在铭文方面。

商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的铸造,是另做一块铭文范,嵌入主体内范中。

有的铭文范嵌得很平整,周围没有明显的痕迹。

所以,一般铭文横行、直行都比较规整。

而从事在陶范上到铭文的技工,技术很高超,书写也很流利。

伪刻铭文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1、整器皆伪。

2、真器伪铬。

3、伪器真铭。

4、增刻、镶嵌伪铭。

5、腐蚀法。

等。

五、纹饰。

每一件青铜器的形制、铭文、花纹都要有统一的风格,都应该具备一个时代的特点。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上,决不可能出现商代殷墟时期的花绞:商代的兽面纹不能出现在西周中晚期兽蹄足鼎上,而窃曲纹、蟠龙纹一类的纹饰,也不可能出现在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

青铜器纹饰作伪的手法比较复杂,大体有下面几种:1、整器皆伪。

2、素面器上凿刻纹饰。

3丶增刻纹饰。

4、改到纹饰。

5、后加镶嵌物。

等。

六、锈蚀。

各个地区的铜器表层和铜锈很不相同。

从出土的青铜器来看,一般说来,陕西出土的青铜器,表层保存得比较好,铜质分解不严重,铜锈变化不太复杂。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材质分析:青铜器通常是由铜和锡组成的合金,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或者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仪器来确定铜和锡的含量,从而判断其是不是真正的青铜器。

2.造型和纹饰分析: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往往与时代、地区和制作工艺有关。

通过研究青铜器的形状、图案、铭文等特征,可以判断其风格和年代,从而初步鉴定出其真伪和价值。

3.工艺分析: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受制作技术、铸造方法、铸痕、磨光、抛光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观察青铜器的处理工艺,如铸痕、抛光的方式和程度,可以对其制作工艺进行初步的鉴别。

4.保存状况分析:青铜器的保存状况也可以提供一些鉴定的线索。

真正的古代青铜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因此在保存过程中会有一些自然的磨损、氧化、锈斑等痕迹。

同时,青铜器的保存状况也和后期修复、清洁等因素有关。

通过观察青铜器的保存状况,可以对其历史和真实性进行初步判断。

鉴定青铜器需要综合运用以上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对,同时需要借助专业的考古文献和专家的意见,以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

青铜器的鉴定

青铜器的鉴定

青铜器的鉴定第一篇:青铜器的鉴定青铜器的鉴定目录青铜器鉴定青铜器鉴定的涵义青铜器鉴定的基本方法青铜器仿制青铜器作伪历史辨伪基本方法1.铸造辨伪2.器形辨伪3.铭文辨伪4.纹饰辨伪5.材质辨伪6.声味辨伪青铜器鉴定青铜器鉴定的涵义青铜器鉴定的基本方法青铜器仿制青铜器作伪历史辨伪基本方法1.铸造辨伪2.器形辨伪3.铭文辨伪4.纹饰辨伪5.材质辨伪6.声味辨伪展开百分网青铜器鉴定bronze ware,identification of对古代青铜器中的传世品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工作,青铜器的鉴定。

青铜器鉴定的涵义鉴定工作的第一步是辨伪。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研究确定某件真品的价值,给予恰当的评价。

为了确定每件青铜器的价值,首先要确定其年代及文化性质。

有的青铜器能依据其铭文确定其绝对年代,一般应确定其时代或分期(相对年代)。

文化性质一般指的是中原青铜器或是巴蜀青铜器、滇文化青铜器。

然后从其形制、纹饰、铭文及铸造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已知的古代青铜器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判断其在中国古代青铜器本身发展历史上、古文字学上、美术史上和铸造史上的地位以及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从而确定其价值。

青铜器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比较法。

无论是辨伪,还是研究某件青铜器的价值,都是运用与已知的古代青铜器及其研究成果和价值进行对比的方法来进行的。

熟知各个时期、各种文化的各类青铜器的特征及价值,不断了解古代青铜器的新发现及新的研究成果,亲手抚摸观察各种伪品,才有可能做好鉴定工作。

另外,还应逐步引进推广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X光检测、荧光光谱分析及范土的热释光测定等。

百分网青铜器仿制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制礼作乐均依周制,政府或私人为了举行祭祀等礼仪活动的需要,不断仿照《三礼图》或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而铸作新的青铜礼器,这就是仿制品。

它是对于古代文化的尊重与仿效。

其特点是在器物上大多标明仿制的时间、用途及仿制者等。

学会这五种化学方法,分分钟辨青铜器真伪,超实用

学会这五种化学方法,分分钟辨青铜器真伪,超实用

学会这五种化学方法,分分钟辨青铜器真伪,超实用民间收藏当以铜、玉、瓷排列成序的。

其中这个铜字排在首位,必然是指青铜器了,只有中国古代最精致的青铜器,那才是堪称国之瑰宝!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花样百出的仿品,很多收藏者都不知道如何应对。

那么大众应怎样辨别青铜器的真伪呢?最基本的两种辨伪方法第一,锈蚀辨伪。

古代青铜器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地下埋藏,由于受地下环境的影响,它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

第二,古代青铜器出土的表相,第一层是绿锈,也可能是绿漆古、黑漆古,有的绿锈下面还有蓝锈,俗称叫孔雀蓝;第二层是红锈;第三,第三层是金、银,有的这层是没有的;第四层才是真正的青铜材质。

也可能只有三层的。

凡是真品器物的表象,是由层次感而形成的,属于很老结的皮壳,还有表层有萎缩感、桔皮纹的特征等,即使高仿品也难以达到这种程度,这就应该作为鉴定中的主要确认指标,但鉴定的结论不能单一而言。

还有花纹款识,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

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副纹饰凸显,以细致、简朴与厚实为风格;周代才形成风格多样化,尤其是主纹饰明显高于副纹饰与底平面,也有的副纹饰略微低于底平面,而这样的副纹饰,其边沿没有必要另加勾线,但主纹饰仍然明显地高于副纹饰与底平面的。

五种化学方法,判定青铜器真伪第一,'种植锈'。

将酸、碱、盐等各种化学药品掺合金属粉涂抹到仿品表面,然后再埋到土里来'种植'伪锈。

第二,'胶着锈'。

用胶水、松香、白芨浆、清漆等胶状物调配各种矿石粉、颜料,涂抹到铜器上。

或从别的古铜器上取下真锈拌入清漆或胶水中涂抹到仿古铜器上。

第三,'烧熔锈'。

将调制好的矿物颜料在铜器表面烧熔,这些被熔化的颜料在降温后凝固在铜器的表面。

第四,'电镀锈'。

用类似工业中金属表面电镀技术在铜器表面镀'水银皮'或'黑漆古'、等皮壳。

论述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论述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论述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是通过对青铜器的形制、纹饰、材质、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以确定其时代、地域和真伪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1. 形制鉴定:通过对青铜器的整体形状、尺寸、比例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以确定其所属的青铜器类型和时代。

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青铜器在形制上有着明显的特征,例如商代的方鼎、周代的圆鼎等。

2. 纹饰鉴定:青铜器上的纹饰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纹饰的图案、纹理、风格等进行研究和比较,可以判断青铜器的时代和地区。

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青铜器纹饰具有独特的样式和主题,例如商代的雷纹、周代的兽面纹等。

3. 材质鉴定:青铜器的材质主要由铜、锡和其他合金元素组成。

通过对材质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和测试,可以确定青铜器的真伪和制作工艺。

真正的青铜器一般含有一定比例的锡,而仿造品或赝品往往使用其他材料替代。

4. 工艺鉴定: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也是鉴定的重要参考。

通过对青铜器的铸造技术、表面处理、装饰工艺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青铜器的真伪和制作工艺水平。

真正的青铜器往往具有精细的铸造工艺和精美的装饰,而仿造品或赝品往往粗糙或过于精美。

除了以上鉴定方法,还可以通过与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专家意见等进行比对和求证,以获取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此外,鉴定青铜器还需要对相关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以避免盲目和片面的鉴定结论。

总之,通过综合运用各种鉴定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鉴定青铜器的时代、地域和真伪程度,为研究和保护青铜器提供重要的依据。

青铜器真伪鉴定方法

青铜器真伪鉴定方法

青铜器真伪鉴定方法青铜器真伪鉴定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青铜器真伪鉴定方法:1. 外观特征鉴定: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青铜器的外观特征来初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青铜器通常具有精细的工艺和纹饰,表面光滑且没有明显的瑕疵。

而伪造的青铜器则可能出现不匀称、刻画粗糙或纹饰模糊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器物的锈迹和古旧程度等来进一步判断其真伪。

2. 材质分析:真正的青铜器通常采用青铜制作,即铜和锡的合金。

通过对青铜器的成分分析,可以判断其材质的真伪。

常用的方法有化学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和同位素分析等。

3. 刻痕鉴定:青铜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埋藏,表面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和刻痕。

通过观察刻痕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可以判断青铜器的年代和历史价值。

伪造的青铜器通常为了模仿古物的痕迹,会人为制造一些刻痕,但经过专业的观察和判断,往往能够辨识出来。

4. 文物鉴定: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青铜器,可以通过文物专家的鉴定来确认其真伪。

文物鉴定通常包括对器物的年代、风格、制作工艺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判断。

5. 器形比对:青铜器的器形是一项重要的鉴别真伪的依据。

通过对比已知真伪的青铜器的器形特征,可以找出一些与正品不符合的地方。

6. 历史文献考证:如果一件青铜器具有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我们可以通过查证相关史书、考古报告等资料,对青铜器的真实性进行考证。

总之,青铜器真伪鉴定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进行判断。

通过以上的方法以及其他一些技术手段,可以对青铜器的真伪进行初步的判断和鉴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青铜器真伪鉴定时,需要对多种方法和证据进行综合考察,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同时,由于伪造技术的进步和手段的多样化,真伪鉴定工作也在不断发展中,需要随时跟进新的科技和方法。

怎么鉴定青铜器

怎么鉴定青铜器

怎么鉴定青铜器
青铜器简称铜器,主要是指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锡铅合金铸造成的器物,包括工具、礼具、兵器、炊具、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装饰、铜镜、带钩、度量衡等。

目前,在国内很多古玩市场中常有青铜器显现,令收藏者真假难辨。

青铜器的断代和鉴定是比较难的事,但如能加以科学地考证和分析,是可以识别出真假的。

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怎么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锈层复杂,锈色关系互错而有层次,最基层有原氧化层“地子”,用40%的碱水浸泡锈色不脱落。

2.古器多带有土腥味,仿品则以汗腥,铜腥,酸腥味偏多。

古器重量较沉,商周古铜敲声沉朴,铜质枯朽易损,断面呈灰白冷黄色;胎体,厚度,纹饰,镶嵌及造型都必符合时代特征。

此外,真品舌舔可以感觉到辛酸咸涩味,鼻闻则可闻到蜡味。

用丙酮棒蘸香蕉水试其反应,锈体结实。

3.可以从铜器上的铭文来判断。

真铭文没有刀痕,字内底大,字口小,笔力转折自然流畅,字口内外锈色一致。

4.现代仿品的打磨一般比较粗糙,内胎粘附有石膏,锈色是通过泥口喷漆或者酸蚀法制成,很少有层次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鉴定
[编辑本段]
青铜器鉴定
bronze ware,identification of
对古代青铜器中的传世品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工作。

青铜器鉴定的涵义
鉴定工作的第一步是辨伪。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研究确定某件真品的价值,给予恰当的评价。

为了确定每件青铜器的价值,首先要确定其年代及文化性质。

有的青铜器能依据其铭文确定其绝对年代,一般应确定其时代或分期(相对年代)。

文化性质一般指的是中原青铜器或是巴蜀青铜器、滇文化青铜器。

然后从其形制、纹饰、铭文及铸造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已知的古代青铜器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判断其在中国古代青铜器本身发展历史上、古文字学上、美术史上和铸造史上的地位以及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从而确定其价值。

青铜器鉴定的基本方法
主要是比较法。

无论是辨伪,还是研究某件青铜器的价值,都是运用与已知的古代青铜器及其研究成果和价值进行对比的方法来进行的。

熟知各个时期、各种文化的各类青铜器的特征及价值,不断了解古代青铜器的新发现及新的研究成果,亲手抚摸观察各种伪品,才有可能做好鉴定工作。

另外,还应逐步引进推广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X光检测、荧光光谱分析及范土的热释光测定等。

[编辑本段]
青铜器仿制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制礼作乐均依周制,政府或私人为了举行祭祀等礼仪活动的需要,不断仿照《三礼图》或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而铸作新的青铜礼器,这就是仿制品。

它是对于古代文化的尊重与仿效。

其特点是在器物上大多标明仿制的时间、用途及仿制者等。

在进行鉴定工作时,首先要区分仿制品与伪品,不应将仿制品列为伪品。

其次仿制品对研究历代礼乐制度及文化艺术也有着一定的价值,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给予适当的评价。

宋代以前的仿制品已很少见。

宋代由于金石学兴起,收集了大量的古代青铜器,并认识了《三礼图》的错误,遂改依古代青铜器仿制礼器,用来作为庙堂之祭器。

宋代仿制情况见于宋翟汝文《忠惠集》及清孙诒让《政和礼器文字考》等。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仿春秋时期宋公戍钟而制作的大晟钟,尚有流传至今者。

清代的青铜器图录书中也著录了一些宋仿铜器。

元代官
府出蜡局亦曾仿古代青铜器而制作了一批祭器。

明代著名的宣德炉有许多是仿照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加以变化而制作的。

[编辑本段]
青铜器辨伪
作伪的历史与伪器作伪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宋元明时期。

自宋代金石学兴起以后,古代青铜器成为研究资料与艺术欣赏品,公私竞相收藏,遂使青铜器具有了较高的经济价值。

因此,从宋代起商人就开始作伪。

宋代的伪品已见于宋代的青铜器著录书中。

第二阶段,清初至嘉庆时期。

由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统治者的提倡,金石学有了新的发展,作伪也兴盛起来。

此时主要是仿照宋代青铜器图录作伪。

特点是整器皆伪,即铭伪者器亦伪,作伪技术水平低,易于辨识。

第三阶段,道光时期至清末。

一方面由于金石学者重视铭文,另一方面作伪器费力而易辨,因此,这时期商人大多转而在真器上摹刻伪铭以牟利。

另外,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大肆掠夺中国文物,刺激作伪有了很大发展,伪器大量出口。

外国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青铜器中就有不少伪品。

第四阶段,中华民国初期。

由于政治腐败,军阀混战,不仅各地盗墓之风大盛,而且作伪之风更炽。

上海、苏州、北京、西安、潍县等地是作伪的中心,有许多作伪的高手。

这时由于西方科学技术传入,商人运用新技术作伪,使作伪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例如用真铭的拓本照相制版、然后用化学药品腐蚀的方法制作伪铭,比过去铸或刻的伪铭要逼真得多。

用化学腐蚀法伪造的,与真铭颇为近似,非仔细辨识不能识其伪。

同时由于外国人喜欢新奇的器形与花纹,也使伪作新奇器形与花纹兴盛起来。

此时著录青铜器的书中每每混有大量的伪器。

从作伪的历史可以总结出伪器的基本情况是:①全器皆伪。

例如晋侯平戎盘,约为乾隆年间伪作,原藏北京怡王府,1870年流入英国,现藏于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腹外上饰乳丁纹,下饰兽面纹,双耳不伦不类,圈足系焊接,伪作明显。

盘内有铭文23行550字,是已知伪器中铭文最长的。

内容仿《尚书》及《左传》,字体仿《散氏盘》及《石鼓文》,书法拙劣,一望而知其伪。

②器物的一部分为伪作。

例如上海博物馆藏的一件商代兽面纹斝,器真,但在流的口部伪加一个流,画蛇添足。

③拼凑真器残片作成伪器。

例如《西清古鉴》著录的蟠夔鼎11,系用鬲的上半部下加三足而成,似是而非。

④器真铭伪。

这又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铭文全伪。

或用刀錾刻而成,或用化学药品腐蚀而成。

内容或仿某一真器铭,或拼凑,乃至随意杜撰。

二是在真铭之外,加刻伪铭。

例如现藏于镇江金山公园的遂启 鼎,曾著录于《敬吾心室彝器款识》上32 ,原来仅有9个字,后来在其前后伪刻了124个字,使铭文增至133字。

⑤铭真器伪。

例如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的陈侯午敦,原器早年被火烧毁,仅余底部铭文残片,后经商人将残片嵌入伪器之中,制成一个铭真而器伪的陈侯午敦。

⑥器真而花纹伪。

即在真的素面或花纹少的青铜器上伪刻花纹。

例如上海博物馆藏的西周鸟纹尊,原仅肩部有一条鸟纹带,后在其上下伪刻蕉叶纹及鸟纹。

还有的在原有的花纹上加嵌绿松石等。

辨伪的历史与方法自宋代金石学产生以来,随着作伪的产生,辨伪也就开始了。

并且随着历代作伪的发展,辨伪也在不断的发展,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辨伪是金石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宋人辨伪已有一定水平,例如赵希鹄在《古钟鼎彝器辨》中指出:“三代古铜并无腥气,惟新出土尚带土气,久则否。

若伪作者,热摩手心以擦之,铜腥触鼻可畏。

”明代高濂著有《论新旧铜器辨正》中谈到:“近有真正民间之器,无功可纪,原无识文。

今以刀刻钟鼎相似篆文,磨熟刀痕,加以药饰,反失真趣。

赏鉴家入手即洞识矣。

”清代陈介祺关于辨伪的论述集中于《簠斋尺牍》中。

近代王国维《国朝金文著录表》据铭文拓本辨伪,将伪器及疑似之器,别附于后。

容庚在其所著《商周彝器通考》及《殷周青铜器通论》二书中均有专门章节论述辨伪问题,这是首次对历史上辨伪的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辨伪有了很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方面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出土了大量的商周青铜器,使辨伪工作有了可靠的标尺;一方面由于政府的重视,地方普遍建立了文物鉴定委员会,1985年5月成立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工作已成为文物博物馆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辨伪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法与综合分析法。

即将需要辨伪的器物,首先分别从铜质及铸造工艺、器形、纹饰、铭文诸方面与真器逐一进行对比,并参考伪器的各种情况作为反面标准进行考察,从而对该器各个方面的真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再综合该器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分析。

真器的器形、纹饰与铭文等各方面是一致的,而伪器的各方面之间往往有矛盾。

由于夏商周时期与后代的铸造工艺不同,留在器物上的铸造痕迹也不同,通过铸痕的观察可以判断真伪。

夏商周主要采用范铸法,器体上留有范线,有时夹有垫片,细部花纹棱角细腻圆滑。

而现代或用翻砂法,则粒粗胎厚;或用失蜡法,则没有范线。

从铜质上来分析,夏商周时期为青铜质,而后代的伪器有不少为黄铜质。

又由于夏商周之青铜器入土已三四千年,经过长期腐蚀,已发生化学变化,铜质已糟朽,因此,真器比同样大小的新制的伪器重量要轻,有经验者用手一掂,即可知其真伪。

例如上海博物馆藏的真的西周史颂簋重9350克,而其所藏之伪史颂簋却重12420克,比真器重3070克。

其次,真器的表面锈色是经长期腐蚀而自然形成的,致密而有金属光泽,与器体是连为一体的。

尤其是铜锈已渗入器物内部,渗入花纹或铭文字口之内。

而伪器的表面锈色一般是用快速腐蚀法作成,其特点是很薄且浮在表面。

而厚的伪锈一般是用漆调颜色作成,灰暗,呆滞,既没有金属光泽,又没有层次,浮于器表,疏松,易脱落,而露出新铜地子。

第三,从器形上来说,中国古代各类青铜器的形制是有一定之规的。

如被鉴定者器形不符合古代的规律,则有可能是伪作。

第四,真器的花纹及铭文自然而生动,风格古朴、生动。

而伪器则呆板、软散,无生气。

伪铭錾刻有刀凿之痕,往往又破坏了原来的表面,腐蚀者模糊而臃肿。

伪铭大多书法拙劣,文义不通,与真铭拓本逐字逐笔对照,自可辨伪。

第五,伪器的器形、纹饰与铭文三者之间往往有矛盾,露出破绽。

再者,铭文的性质与器物的类别不合者,或铭文所在的部位及行款不合于格式者,均有可能是伪作。

需要指出的是,辨伪时详细了解该器的出土情况与流传经历是很有必要的,往往能为辨伪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