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的城市范围及产业定位

合集下载

成都东部新区方案

成都东部新区方案

成都东部新区方案第1篇成都东部新区方案一、项目背景成都东部新区位于成都市东部,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响应国家战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二、发展目标1.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2. 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

3.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三、实施方案1. 产业结构优化(1)发展主导产业:聚焦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2)产业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形成产业生态圈,提高产业附加值。

2. 城市建设与规划(1)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2)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

(3)生态环境保护: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3. 创新驱动(1)科技创新: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人才引进与培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新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 社会事业(1)教育: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2)医疗: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就医需求。

(3)文化体育:丰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居民文化生活品质。

5. 民生保障(1)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

(2)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群众基本生活。

(3)住房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四、政策保障1.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兴业。

2.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

3. 完善新区政策体系,确保政策执行力度。

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
以成都为核心的平原经济区是四川农业最収达的地区之一是四川以至我国电子工业重型机械制造业电站设备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光纤光缆制造业特殊钢铁工业量具刃具和航空仪表工业化工和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的集中区域该区还是全国电子航空航天核能有机化工的重要科研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四川全省金融信息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最収达地区
成渝城市群的形成与収展研究
5.成渝地区城市的収展仍以自己的城市収展为主,没有建立城市 间合作机制,但已经有些开始出现兲于成渝地区城市合作的建议。
现阶段:
1.成渝城市群属城市群収展第二阶段即城市群结构的初步形成阶 段。现阶段成渝城市群结构形成了两个核心城市即重庆市与成都 市。形成了绵阳、南充、万州等重要城市以及大量小型城市,是 成渝城市群结构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2.成渝城市群収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获得西部大开収 的重要政策支持,重庆和成都成为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 验区等优惠政策,此表明国家加快对成渝城市群,缩小东西部经 济差距的政策导向。 3.成渝城市群的城市等级结构基本建立但仍有不足之处,缺少大 型城市这一兲键的城市结构组成。 4.特大城市群对城市影响力不足,现阶段重庆和成都两大核心城 市与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交流还不 是很密切,核心城市对城市影响力不足。 5.初步形成了成渝城市群収展的觃划。
自然地理以资源环境
主要讨论:
一、成渝城市群范围界定与分级 二、成渝城市群収展历程
三、成渝城市群的区域基础
四、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 五、成渝城市群的収展现状 六、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収展的动力机制 七、成渝城市群的収展趋势
成渝城市群范围界定:
成渝城市群,横跨四川省和重庆市,以成渝 经济区为依托,以为成渝两市为双核,主要范 围包括四川省内的成都、绵阳、德阳、乐山、 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 达州以及重庆主城九区、涪陵、合川、永川、 江津、大足、垫江、璧山、铜梁、万州等。在 国家层面上,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収展已经纳入 了长江经济带的収展觃划中。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状研究和发展策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状研究和发展策略

车辆工程技术170理论研究0 引言 近年来,成渝地区发展迅速,人口总量和经济规模迅猛增长,已经初步显露出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潜力。

在2020年5月22日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三次会议上,正式将推动成渝经济圈的发展写入了政府的工作报告,成渝经济圈的发展已经是国家战略的层面。

这一战略是不仅能够推动成渝地区的快速合作,共同发展,而且也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在接下来数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国家的政策不断的实施下,成渝经济圈在相关工作在各方组织机构的协调配合下稳步落实和推进。

1 成渝地区与三大城市群 成渝地区虽然与三大城市群相比而言有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优势条件,成渝地区的发展应根据自身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进行合理布局规划。

自然环境角度来看,成渝地区拥有独特的气候,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并且水资源,天然气等资源丰富,是人们宜居的区域;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成渝地区具有优秀的工业基础,不管是在重工业,还是轻工业,交通运输,食品加工和电子产业方面,成渝地区都有各个行业的龙头的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成渝地区虽位于大陆中部却有着广阔的土地以及庞大的市场规模,由于打通了与欧洲与东南亚的通道,使其成为了连接国外地区的陆上经济走廊,因此具有宽广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2 成渝地区的发展现状 从现有情况来看成渝地区想要和其他城市群水平相当还要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并且在最近这次中央财经委员会的第六次会议上,成渝经济圈特意更名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个细节上解读到成渝目前依然还是以重庆和成都作为两个核心带动城市,其他只能算是两城的带动地区,算不上城市群的范畴,也侧面传达了专家学者们的一些切实的观点,尽管国家现在大力鼓励成渝地区发展,但是成渝地区还是应该要遵循客观规律,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2.1 成都龙泉山两侧开发强度问题 成都主要的发达区域在龙泉山的西侧,依据2014年成都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成都市国土开发强度为20.49%,其中龙泉山西侧平原地区就达到35.86%,到2020年将超过4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发展定位:将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联合起来,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群,推动形成国内一流的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环境。

二、产业布局:在双城经济圈内,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大型企业总部基地、高端制造业研发中心和创意设计中心等。

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成渝双城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的交通网、能源供应体系和信息网络,提高交通流动性,提升城市运营效率。

四、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布局双城经济圈内的城市和产业发展,建设高效便捷的城市运输系统,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生活质量。

五、生态保护:重点保护双城经济圈内的生态环境,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建设,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形成共享绿色发展的双城经济圈。

六、人才支撑: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高端创新人才,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成渝双城发展。

七、开放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城市的合作交流,推动双城经济圈的开放发展,吸引国内外资本的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形成全球金融、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总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旨在促进成都和重庆两地城市的融合发展,在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协同效应,共同打造一个繁荣富强、宜居宜业的双城经济圈。

这不仅对于成渝地区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示范效应。

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成渝双城经济圈

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成渝双城经济圈

虽然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 临一些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 展进入新常态,成渝双城经济圈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 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 加速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需要抓住机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势互补与互利共赢
二是加快推进科技创 新和人才培养,提升 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

三是注重生态环境保 护与绿色发展,推动 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得
益彰
四是深化开放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
合作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 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
和优质资源聚集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相信成渝双城经济圈 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 业布局将迎来更加美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 的投入,严格落实环 保政策法规。推动绿 色低碳发展,鼓励企 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和环保设备。加强生 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提升环境质量
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
5.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城市资本 、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村流动。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优化 配置
在中国,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 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对于 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
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就成渝双城经济圈的 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进行
深入分析
成渝双城经济圈概述
成渝双城经济圈概述
1
成渝双城 经济圈概 2

3
成渝双城经济圈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成都市和重庆 市主城九区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具备发展经 济的良好基础

成渝城市群发展优势分析

成渝城市群发展优势分析

District economy | 区域经济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00成渝城市群发展优势分析刘佩玲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一、成渝城市群的基本界定城市群是指以一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一定区域范围在空间布局、功能特征、经济发展等方面紧耦合的若干城市的聚合体。

成渝城市群是中国西南重要的、城市密度最大的集聚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地的重要载体区域。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显示,成渝城市群的具体范围包括重庆市的渝中、万州、黔江等27个区(县)以及开县、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909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76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 1.92%、6.65%和5.49%。

图1 成渝城市群范围二、区位优势(一)地理交通区位优势其水路优势与生俱来,自古乘舟出川是为首选,沿岸经济也应势发展起来,已有功能趋于完善的重庆主成港区。

并将逐步建设沿线港口,进而形成“一主三辅”的水路格局。

陆路方面,境内高速公路长达4000多公里,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中有“两横一横”通过成渝城市群。

近期成都开通了成都至西安的高铁,极大缩短了出川的路途耗时,也为两地间的旅游业带来了生机。

未来将在继续打造“5骨架18辅助”的城际网,是西部地区铁路交通枢纽。

高铁网将在未来5年内,更加趋于完善,为地方经济增加了新的生机。

空路方面,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两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以及11个支线机场已经较为成熟。

成都和重庆已于全国56个主要城市互通航班。

并将继续新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四个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也将进行扩建。

(二)自然资源优势成渝城市群地处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多样化。

城市群内天然气资源储量目前达7000多亿立方米,约为我国可开发量的1/5,钒、钛资源约占中国重量的69%和93%,铝土矿、硫铁矿、铜矿等资源富集。

在水能方面,可开发量达1.03亿千瓦,接近全国可开发总量的30%。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是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成渝城市群具体范围包括重庆市的渝中、万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铜梁、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县、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909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76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2%、6.65%和5.49%。

规划期为2016—2020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保障国土安全、优化国土布局。

第一节发展基础区位优势明显。

成渝城市群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城镇化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自然禀赋优良,综合承载力较强,交通体系比较健全。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金融等产业实力较为雄厚,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人力资源丰富,创新创业环境较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等改革经验丰富,开放型经济体系正在形成,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城镇体系日趋健全。

重庆、成都核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一批中小城市特色化发展趋势明显,县城(区)和建制镇分布密集,每万平方公里拥有城镇113个,远高于西部的12个/万平方公里和全国的23个/万平方公里,各级各类城镇间联系日益密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近年来,成都和重庆这两座巨型城市在国内的发展趋势中无疑是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

这两座城市在大陆与国外的经济交流中,也是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便是趋势下的产物,下面就来详细分析这一规划纲要。

一、定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是由国家发改委和成都、重庆两市政府联合出台的。

规划纲要旨在你和加快双城经济圈发展,推动成渝内陆开放战略的实现。

二、建设目标1、优先的要素流动。

通过加强双城经济圈对外贸易的应对能力和开放机制,加速推动成渝经济内贸循环发展,全面提升成渝地区的经济实力,成为世界重要的供应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环境建设。

在双城经济圈内打造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大力推进两城市现代化建设,打造人文和谐、绿色智慧、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和宜居城市,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3、人才引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点提出要引进优质人才,支持创新创业,营造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生态,提升培育和集聚人才的能力,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打造具有国际引领水准,宜居宜业的双城经济圈。

4、资源共享。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规定将优化双城经济圈内的资源配置,构建共同的市场体系、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实现政务协同,经济协调,资源共享和互利合作。

5、国际市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将着眼于全球化市场竞争,推动优势产业和技术不断提升,主动融入国际化市场部集群,打造成渝地区国际化大门、西部中转站和高端制造业基地,促进成渝经济内外贸体系融合发展,实现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三、任务分解1、优质资源配置。

调动双城区域内各类人口及资源要素的参与及协同配合,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和优势互补。

抓好两市北部生态保护换回区、西部新城、成渝高铁经济带等区域的发展,优化双城产业布局,促进一体化发展。

2、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强双城经济圈内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生产、流通、服务等环节标准化、规范化和认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和标准体系的可信度,增强市场监测、指导、引导和反应能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渝经济区的城市范围及产业定位
绵阳
电子信息、科研生产基地,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和国家科技城。

南充
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轻纺服装、有机农产品加工、能源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德阳
全国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基地,现代工业城市。

眉山
机车制造、冶金建材、精细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国家粮食储备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资阳
全国重要的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汽车与零部件制造、节能产品生产、食品生产配送、会展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新兴工业城市。

遂宁
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乐山
清洁能源、新材料、冶金建材产业基地、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雅安
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产业基地,交通节点和生态旅游城市。

泸州
饮料食品、天然气和煤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自贡
盐卤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物流配送基地,现代工业城市。

宜宾
饮料食品、能源轻纺、机械制造和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四川经济强市。

内江
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汽车零部件生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广安
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汽车及汽摩零部件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供应、红色旅游基地,重要的交通物流节点和港口城市。

达州
天然气和磷硫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万州
能源化工、新型建材、轻纺食品、机械电子、商贸物流基地,经济区东北部的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重要的港口城市。

涪陵
天然气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机械制造、轻纺食品、商贸物集中心,经济区东部的中心城市。

综合交通纽扣和港口城市
江津
先进制造、能源建材、食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基地,重要的港口城市。

合川
能源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食品基地,重要的物流节点和旅游城市。

永川
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基地,西部职业教育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