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钩端螺旋体病(1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
•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
•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经皮肤和黏膜接触含钩体的疫水而感染。
•临床特征早期为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为各脏器损害和功能障碍,后期为各种变态性反应后发症。
•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肺弥漫性出血,危及生命。
二、病原学•钩体呈细长丝状,革兰染色阴性,有12~18个螺旋,长约6~20μm宽约0.1μm,菌体的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
•电镜观察到钩体结构包括圆柱形菌体、轴丝(又称鞭毛)和外膜3部分。
•外膜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其相应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需氧。
•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下数分钟死亡,对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均无抵抗力。
•在pH7.0~7.5的潮湿土壤和水中,可存活1~3个月。
•钩体的抗原结构复杂,全世界已发现24个血清群,200多个血清型,新菌型仍在不断发现中。
•我国已知有19群,74型。
•波摩那群分布最广,是洪水型和雨水型的主要菌群。
•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是稻田型的主要菌群。
•传染源–钩体的动物宿主相当广泛,在我国证实有80多种动物,鼠类和猪是主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
鼠类以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和黄毛鼠为最重要,是我国南方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病原体是主要的途径,带钩体动物排尿污染周围环境,人与环境中污染的水接触是本病的主要感染方式。
皮肤,尤其是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是钩体最主要入侵途径。
•人群易感性–人对钩体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较强同型免疫力。
•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广泛,遍及世界各地,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较为严重。
我国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外,其他地区均有本病散发或流行,以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见。
–主要流行于夏秋季,6~10月发病最多。
但全年均可发生。
–青壮年为主,男性高于女性。
疫区儿童亦易感染。
病理学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五节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此病几遍及世界各大洲,尤以热带和亚热带为著。
我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本病,并以盛产水稻的中南、西南、华东等地区流行较重。
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6~10月)水稻收割期间,常以8~9月为高峰,青壮年农民发病率较高。
在气温较高的地区,终年可见其散发病例。
病因钩端螺旋体属密螺旋体,一般长6~10μm,宽0.1~0.2μm,有12~18个螺旋,其一端或两端常弯曲成钩状凇P孪时瓯居冒凳右跋晕⒕倒鄄欤 杉菪 逖爻ぶ嶙骺焖傩 硕 S醒芯糠⑾帜承┕扯寺菪 搴 心诙舅匮 钚晕镏省@ 肞CR方法可以从脑脊液,尿,血查出钩端螺旋体DNA,达到特异、敏感、快速诊断、并可区分类型。
传染途径鼠类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农业劳动者,接触污染的田水,钩端螺旋体常经皮肤(特别是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引起本病的流行。
在洪水泛滥或大雨后,也可有本病的流行,主要是猪的含菌排泄物污染水源所致。
此外,污染的水或食物亦可经消化道粘膜引起感染;在患本病的孕妇,钩端螺旋体还可经过胎盘使胎儿受染。
疾病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制由于钩端螺旋体菌型、毒力大小和侵入人体数量的不同,以及人体免疫力和反应性的强弱,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轻重及类型亦有很大差异。
依疾病的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制其病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1.早期(败血症期)此期约相当于起病后的1~3天,为钩端螺旋体侵入人体后,经淋巴道和小血管进入血循环和组织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所致。
病理形态改变比较轻微,而功能改变较为显著。
主要是全身感染中毒性微血管功能改变及肺、肝、肾、心、中枢神经系统等急性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为早期中毒症候群,如畏寒、发热、乏力、头痛、躯干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皮疹和鼻衄等。
2.中期(败血症伴器官损伤期)此期多发生于起病后第3~10天。
在败血症继续发展的基础上,钩端螺旋体及其毒素进一步引起不同程度的器官损害,造成临床上不同的病型。
传染病学:钩 端 螺 旋 体 病

赫氏反应
表现:
(Jarisch-Herxheimer)
青霉素首剂注射后2-4h出现突发畏寒、寒战、 发热、出汗、严重者出现低血压休克、厥冷。
机理: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内毒素。
预防:小剂量与分次给药:
首剂5U万,4h后5U万,4h后20-40U万,Q6-8h。
处理:
降温、镇静、糖皮质激素、抗休克、呼吸兴奋剂。
寒热“三痛”爬不起, 拒绝检查腓肠肌, 眼红出血淋巴肿, 流行多在夏秋季。
治疗要点
原则:“三早一就” 一般治疗 病原治疗 对症治疗
病原治疗
1青霉素:首选 首剂:40U万肌注,重者:2h后追加40U 万 Q6-8h,160-240U万/日,至退热后3天。 注意赫氏反应
2其他抗生素: 庆大霉素: 8U万,Q8h,肌注。 四环素: 0.5g,每日4次,连用5-7天。
肺出血先兆
胸闷气促心不安, 面色苍白唇发绀, 脉搏呼吸渐消失, 湿性罗音满肺间。
钩体病肺出血型
钩 体
病
:
双
肺
广
泛
性
大
片
阴
影
黄疸出血型
初期与单纯型同,4-8天后: ①肝损害:消化道症状、黄疸、肝功能异常。
②出血倾向:
③肾损害:蛋白尿、管型尿、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钩体巩膜黄染
钩体病肝细胞损害性黄疸
2 特异性检查: ⑴钩体分离:血、尿液培养,20-70%(+),一周 ⑵血清学检查:
①显凝试验:第7-8天出现阳性,恢复期 >4倍。
②ELISA法: ⑶肺部X线:肺出血型见双肺呈毛玻璃状或点状、片 状融合性阴影。
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 确诊:特异性抗体(+),培养(+)。
传染病学13.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
2010年8月3日7时36分
1
简 述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不同型别致病性钩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不同型别致病性钩 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他螺旋体引起的疾病:梅毒、莱姆病。 其他螺旋体引起的疾病:梅毒、莱姆病。
2010年8月3日7时36分 25
临床表现
黄疸出血型(外耳Weil病) Weil病 黄疸出血型(外耳Weil
早期同流感伤寒型 ,3 ~ 7d后出现黄疸、出血与肾损害。 7d后出现黄疸 出血与肾损害。 后出现黄疸、 根据黄疸程度、出血及肾功能损害程度可分为轻、 重度。 根据黄疸程度、出血及肾功能损害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黄疸在85umol/L以下,伴轻度消化道症状, 85umol/L以下 1)轻度 轻度黄疸在85umol/L以下,伴轻度消化道症状,无明 显出血。 显出血。 中度黄疸在85umol/L 170umol/L,消化道症状明显, 2)中度 中度黄疸在85umol/L ~ 170umol/L,消化道症状明显, 中度出血,凝血功能异常,尿蛋白( ),可见红细胞 可见红细胞、 轻、中度出血,凝血功能异常,尿蛋白(+),可见红细胞、白 细胞及管型。 细胞及管型。 重度黄疸在170umol/L以上,消化道症状严重, 170umol/L以上 3)重度 重度黄疸在170umol/L以上,消化道症状严重,出血 倾向较重,尿量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尿蛋白(++)以上,红细 倾向较重,尿量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尿蛋白(++)以上, 白细胞及管型较多。可出现氮质血症与尿毒症或肝性脑病, 胞、白细胞及管型较多。可出现氮质血症与尿毒症或肝性脑病, 可引起死亡。死亡病例中急性肾衰竭60% 70%, 可引起死亡。死亡病例中急性肾衰竭60% ~ 70%,合并肝功能衰 竭者10% 20%。 竭者10% ~ 20%。
传染病学课件:钩端螺旋体病

新入疫区的人易感性高,且易于发展为重型。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1.流行地区:遍及全世界,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国
内26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本病发生或流行。以长江流域及 其以南、东南沿海及西南各省市自治区较严重。 2.发病季节:多在夏秋季(6~10月),8、9月为高峰。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带菌率高,时间长。
南方稻田型的主要传染源,主要菌群为黄疸出血型。
猪:带菌率高,时间长,排菌量大。
北方洪水型或与雨水型的主要传染源,主要菌群为波摩那群。
犬:带菌率高,活动范围大。
雨水型的主要传染源,主要菌群为犬群。 其他:牛、羊、马 人:
人尿为酸性不宜钩体生存,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寒热身痛全身乏,眼红腿痛淋结大”: 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结合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及浅表 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例可伴有肺、肝、脑膜或肾等脏器 损害。
病原体
leptospira, 长6~20µm,直径0.1~0.2µm,由12~18个螺 旋规则而紧密盘绕的密螺旋体,一端或二端弯曲成钩状 而得名。
病原体
三症状 :寒热,身痛,全身乏 三体征 :眼红,腿痛,淋巴结大
临床表现
二、中期(器官损伤期):3-10天
1.流感伤寒型:无明显器官损害,病程5-10天,此型最多见
2.肺出血型(lung haemorrhage type):病程的3~4天 以全身毒血症状及轻重不一的咯血为特征 分型:肺出血轻型和肺弥漫性出血型 黄疸出血群引起
洪水型 猪
波摩那群 洪水泛滥
夏季 洪水泛滥区
集中 南、北方
单纯型 少数脑膜脑炎型
发病机制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材料:《传染病、性传播疾病》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病原体钩端螺旋体菌体细长,有12~18个螺旋,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
革兰染色阴性,微需氧菌。
外界抵抗力弱。
分群常见的是黄疸出血群、波摩那群、犬群、七日热群、流感伤寒群、秋季群、澳洲群、致热群及爪哇群等。
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临床表现最重。
波摩那群最多见在我国,钩端螺旋体,菌群毒力最强的是A.波摩那群B.黄疸出血群C.秋季群D.流感伤寒群E.七日热群[答疑编号700883204101]答案:B钩端螺旋体在我国最多见的血清型是A.黄疸出血群B.犬群C.波摩那群D.七日群E.流感伤寒群[答疑编号700883204102]答案:C记忆:Duo---bo流行病学传染源最重要的传染源是黑线姬鼠、猪和犬。
患者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小。
小结:几种重要传染源出血热-----鼠流行性乙型脑炎-----猪钩体病-----鼠、猪、犬记忆:勾住鼠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A.猪、牛、马B.猫、鼠、兔C.鸡、鸭、鹅D.犬、猫、羊E.猪、鼠、犬[答疑编号700883204103]答案:E几种传染源的特点黑线姬鼠: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引起稻田型流行猪:主要携带波摩那群,常因暴雨或洪水淹没猪圈将猪尿冲走引起雨水型和洪水型暴发流行犬:是雨水型和洪水型的重要传染源,它带的犬群钩体毒力较低,致病较轻黑线姬鼠黄疸出血群稻田型猪波摩那群雨水型和洪水型犬犬群雨水型和洪水型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鼠--稻--难主播:水均益猪波摩那群雨水型和洪水型钩端螺旋体病,稻田型流行的传染源是A.鼠B.猪C.牛D.犬E.羊[答疑编号700883204104]答案:A鼠--稻--难钩端螺旋体病,携带黄疸出血群钩体的传染源是A.鼠B.猪C.牛D.犬E.羊[答疑编号700883204105]答案:A鼠--稻--难钩端螺旋体病,携带波摩那群钩体且引起洪水型流行的传染源是A.鼠B.猪C.牛D.犬E.羊[答疑编号700883204106]答案:B传播途径携带钩体的动物的尿液污染水、土壤及植物,接触这些污染物,通过皮肤、黏膜进入人体。
传染病学课件钩端螺旋体病

二 黄疸出血型
前3天,早期表现.后4-5天,大肝脾肿大,黄疸、 肝功能异常。肾损害,尿常规检查可有蛋白、 少许红细胞或白血胞。黄疸、出血倾向、肾功 损害(病死率最高)。
三、肺出血型
前3天,早期表现,后4-5天,出现以下表现
1 、一般肺出血型 咳嗽、痰中带血,少量湿 罗音,胸片散在点片阴影。 2 、肺弥漫性出血,病情突然恶化 先兆期,表现气紧、心慌,呼吸脉搏加快 出血期,口鼻涌血,烦躁、发绀,满肺粗大湿 罗音,胸片散在点,治疗及时,病情好转.大片阴 影窒息死亡 垂危期,口鼻大量涌血,迅速窒息死亡
2.若对青霉素过敏,可用庆大霉素、四环素、多西 霉素、白霉素。
赫氏反应(Herxheimer)
部分钩体感染病人在应用杀菌类抗菌素 (如青霉素)后2~4(1/4~6)小时发生, 突起畏寒、寒战、高热,甚至超高热,持 续1/2~2小时,继后大汗,发热骤退,重者 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反应之后病情恢复 较快。但部分病人病情加重,促发肺弥漫 性出血。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
P180
广东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黄 静 教授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
概论 简称钩体病,是由多种群型的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 传染病。鼠与猪为主要传染源,早 期临床表现为钩体败血症,中期为 肝、肺、肾、脑脏器损害,后期可 有各肿变态反应后发症,重者可因 肾衰或肺出血死亡。
治疗
三早一就的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般支持疗法及护理 强调卧床,降温
(二)、抗菌治疗 1. 青霉素 皮试阴性后,每日总量80-240万U(儿 童酌减),分2-3次肌注。 疗程5~7天,首剂用
传染病学 13 钩端螺旋体病

近年本型占比例下降
按临床表现特点分五型
(四)肾功能衰竭型
单纯型少见 蛋白尿、BUN↑、Cr↑ (五)脑膜脑炎型 多数钩体病者可有脑脊液改变 有临床症状者少见 可表现为脑膜炎或脑炎
后发症——病后2w~6m
1.后发热
2. 眼的后发症 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葡
萄膜炎
3. 闭塞性脑动脉炎 感染钩体或钩体病后均可
按临床表现特点分五型
(一)单纯型(流感伤寒型;感染中毒型)
即单纯败血症。 1.发热 3.乏力 5.腓肠肌压痛 2.肌肉疼痛 4.结膜充血 6.淋巴结肿大
“寒热酸痛身疲惫,眼红腿痛淋结大”
按临床表现特点分五型
(二)肺出血型:在单纯型之后出现。
1.轻度肺出血型
2.肺弥漫性出血型!!!(无黄疸)
原因:①病原毒力强;②人免疫力低;③未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按病程分三个阶段
按临床表现特点分五型
按病程分三个阶段
1.早期败血症阶段
病后1~3天:各临床类型所共有的表现。 2.中期败血症阶段 病后3~10天。
无内脏器官损害:单纯型(流感伤寒型)。
有明显内脏器官损害:肺出血型、黄疸出血
型、肾功能衰竭型、脑膜脑炎型。
3. 后发症阶段(恢复或迟发过敏反应) 7~10天以后。 病后
周晓峰忽然开始怕冷、发抖,只好再次由亲属陪同
到县医院住院。主治医生将其当作青霉素过敏诊治,
不到半小时,又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高达3
支。14时10分,周晓峰口鼻大出血, 25分钟之后死 亡。医院告知的死因是:钩体病肺大出血窒息死亡。
42
案
例
因为在钩体病治疗过程中,虽然青霉素为首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1/14
• 治疗 • 青霉素 • 出现下列情况,使用激素 • 黄疸出血型 • 肺出血型 • 肾功能衰竭型 • 脑膜脑炎型 • 赫氏反应 •
2021/1/14
谢谢
2021/1/14
1:400,双份血清抗体效价4倍升高
3.钩体DNA探针杂交,PCR检测血 中的钩体DNA。 (确诊实验)
2021/1/14
[诊断标准]
• 1.流行病学资料:疫水接触,夏秋季。 • 2.突然起病,寒热,酸痛一身软,眼红腿
痛淋大,肝脾肿大。肝损害,肺出血。 • 3.血象高,尿常规检查可有蛋白,凝溶试
验阳性。 • 4.赫氏反应。
2021/1/14
[临床表现]
• 潜伏期 7-14天,
• 一 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早期
临床表现1-5天
• 突然起病,寒战高热,稽留热,头痛,
全身肌肉疼痛,腓肠肌压痛,结膜充血 ,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2021/1/14
• 寒热酸痛一身乏, •眼红腿痛淋巴大。
2021/1/14
• 二 黄疸出血型
• 1.病理损害基本特点:毛细血管中毒损伤 • 2. 毒素多种细胞因子参与
2021/1/14
• 3. 靶器官不同,不同临床类型 • 4.严重程度与类别、毒力、数量,致病力
,人体免疫力。 • 5.毒力:外膜蛋白、钩体溶解后的蛋白酶
K消化产物(LPS)、轴丝蛋白的不同。 • 病理解剖 肝 细胞变性肿胀,炎细胞侵润
败血症期(1~3 天)
(轻者 3~5 天自愈)
畏寒发热
流 感
全身酸痛 衰弱无力
伤 结膜充血
寒 腓肠肌痛
型 淋巴结肿
其他表现
中期 内脏损害期 (3~5 天时出现) 肺出血型(川、陕) 黄疸出血型(广东) 脑膜脑炎型(福建) 肾型 休克型
后期(恢复期) 变态反应期
(病后 2 周~6 月内) 后发热 眼后发症 神经系统后发症
2021/1/14
(1)发病三要素:①钩体数量多, ②致病力 强, ③毒力大;
(2)钩体毒素与肺组织间相互反应引起肺毛细 血管功能改变或结构变化;
(3)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处由松弛,细胞间 “孔道”或称窗口,红细胞则以伪足形式由孔
道中溢入肺泡;这种出血属肺微血管漏出性 出血,广泛、迅速,可致口鼻涌血; (4)肺组织无明显结构破坏。(见图)
2021/1/14
[病原学]
圆柱长体,12-18螺旋,长620um,两端有钩,革兰阴性。有穿 透力,菌体、轴丝、胞浆,胞浆膜 .胞 浆内容物组成,外膜有抗原性。2830 ℃,生长需要1周,存活1-3月, 各消毒剂敏感。
2021/1/14
2021/1/14
• 抗原结构复杂,不同的血清型,
血清群(不同的血清型有共同抗原 ) 。 国 际 上 有 2 3 群 , 2 69 型 。 我 国 19群75型。1.黄疸出血群 2.波摩那 群3 犬群 4 七日热群。稻田为黄疸 出血群。单克隆抗体技术、核酸探 针分类鉴定。
2021/1/14
后发症
• 发病2-6个月
• 1. 后发热 • 2. 眼部症状 • 3. 反应性脑膜炎 • 4. 脑动脉炎
2021/1/14
[实验检查]
常规检查
–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轻度 增高。
– 尿常规 :蛋白尿,少量细胞及管型 。
– 肝功能、肾功能
2021/1/14
特异性检查 1.血培养柯氏培养基 2.血清凝集溶解实验,抗体效价大于
2021/1/14
2021/1/14
• 病理解剖 肝 细胞变性肿胀,炎细胞侵润 ,胆汁淤积。
• 肾 间质水肿,肾小管退行性变,坏死。 • 肺 毛细血管内皮连接处缺口,RBC溢入
肺泡点——片,类肝样实变。 • 脑 骨骼肌中毒性炎症改变。 • 各组织切片中可查到钩体。
2021/1/14
临床表现
早期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学习目标
• 掌握钩体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 掌握其治疗,特别是抗病原治疗及赫氏反
应 • 熟悉临床分型,掌握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 • 了解病原学特点及发病机制
2021/1/14
钩端螺概论 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
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 与猪为主要传染源,早期临床表现 为钩体败血症,中期为肝、肺、肾 、脑脏器损害,后期可有各肿变态 反应后发症,重者可因肾衰或肺出 血死亡。
其他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也有一 定疗效。近年尚有采用咪唑酸酯治疗,成 人首剂1g ,以后0.25 ,一日4次。 (3)循环衰竭的治疗 按感染性休克抢救。
2021/1/14
• 总结:
• 传染源 --黑线姬鼠、猪。 •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疫水接触 • 人群易感性--- 青壮年、儿童 • 流行特征 --夏秋季6-10月 • [发病机制] • 钩体败血症 • 病理损害的基本特点---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
2021/1/14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黑线姬鼠、猪。人尿数量少 ,传染源可能性小。
•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疫水接触 •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青壮年、儿
童 • 流行特征 夏秋季 多雨 热带
2021/1/14
[发病机制]
• 钩体——皮肤——血流淋巴——毒素— —钩体败血症 多数 早期临床表现
• 组织器官——少数, 肝、肺、肾、脑损 害,功能紊乱。
其机理与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毒素有关 。
2021/1/14
败血症期
(1)一般支持疗法及护理 强调卧床; (2)抗菌疗法
首选药为青霉素 起病三日内开始使用,剂量160~240万 单位/ 日。疗程5~7天,首剂用量宜小(40万 单位)或加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500mg/次VD 或地塞米松5~10mg VD,以避免发生赫氏反 应。 2021/1/14
• 前3天,早期表现.后4-5天,大肝脾肿大 ,黄疸、肝功能异常。肾损害,尿常规 检查可有蛋白、少许红细胞或白血胞。 黄疸、出血倾向、肾功损害(病死率最 高)。
2021/1/14
2021/1/14
三、肺出血型
• 前3天,早期表现,后4-5天,出现以下表现
• 咳嗽、痰中带血,少量湿罗音,胸 片散在点片阴影,肺弥漫性出血 气 紧、心慌,呼吸脉搏加快,口鼻涌 血,烦躁、发绀,满肺粗大湿罗音 ,胸片散在点,治疗及时,病情好转.大 片阴影窒息死亡
2021/1/14
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
• 一 感染中毒型 • (流感伤寒型)早期临床表现 • 二 黄疸出血型 • 三 肺出血型 • 四 肾功能衰竭型 • 五 脑膜脑炎型 • [赫氏反应]
2021/1/14
• 特异性检查 • 血清凝集溶解实验: • 1:400,双份血清抗体效价4倍升高 • 钩体DNA探针杂交,PCR检测,血中的钩体
,胆汁淤积。
•
2021/1/14
内脏损害期的发病机理有三种 特征:
1.毛细血管病损是基础:主要组织损伤和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损害。
2.临床类型的病理基础:不同由全身毛细
血管病变导致的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主 要的临床表现,受累主要靶器官的,就形成 了不同的临床类型。
3.本病的病理特征: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 程度与组织形态轻微变化不相一致。
2021/1/14
四、肾功能衰竭型
• 前三天,早期表现 • 尿常规检查可有蛋白、少许红细胞
或白血胞、管型 ,少尿 无尿 氮质 血症 肾衰。单一肾衰竭型少见。
2021/1/14
五、脑膜脑炎型
• 前三天 早期表现 • 头痛 呕吐 颈强直等,神志障碍
瘫痪 昏迷 70%CSF白细胞 、蛋 白升高,半数培养钩体。预后好 。
2021/1/14
2021/1/14
鉴别诊断
• 1 感冒 • 2 急性黄疸型肝炎 • 3 大叶性肺炎
2021/1/14
[入院治疗]
• 一、抗菌治疗
• 1.青霉素 皮试阴性后,每日总量80-240万U
(儿童酌减),分2-3次肌注。 • 2.若对青霉素过敏,可用庆大霉素、四环素
、多西霉素、白霉素。
2021/1/14
赫氏反应(Herxheimer)
部分钩体感染病人在应用杀菌类抗菌素 (如青霉素)后2~4(1/4~6)小时发生, 突起畏寒、寒战、高热,甚至超高热,持 续1/2~2小时,继后大汗,发热骤退,重者 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反应之后病情恢复 较快。但部分病人病情加重,促发肺弥漫 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