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案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案
光敏色素生色团的生物合成与原叶绿素酸酯的生物合成相似,是在黑暗条件下、在质体中进行的。生色团在质体中合成后就被动地运送到胞质溶胶,与脱辅基蛋白装配形成光敏色素全蛋白。
(二)光敏色素基因和分子多型性
(三)光敏色素的光化学转换
Pr和Pfr在小于700 nm的各种光波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有相当多的重叠。在活体中,同时存在这两种类型的光敏色素。总光敏色素(Ptot)Pr+Pfr。在一定波长下,具生理活性的Pfr浓度和Ptot浓度的比例就是光稳定平衡,即Pfr/ Ptot。。
光合作用是光以能量方式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在光形态建成过程中,光只作为一个信号起作用。光信号通过光受体去推动细胞内一系列反应,最终表现为形态结构的变化。形态建成是低能反应。一些光形态建成反应能量是一般光合作用补偿点的能量的1/30-1/10甚为微弱。给黄化幼苗一个微弱的闪光,在几小时之内就可以观察到一系列光形态建成的去黄化反应,如茎伸长减慢、弯钩伸展,合成叶绿素等。
光敏色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色素蛋白质。由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每个亚基有两个组成部分。它两个组成部分:生色团和脱辅基蛋白。该受体为具有两种转换形式: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两者的光学特性不同。Pr的吸收高峰在660 nm,而Pfr的吸收高峰在730 nm。Pr和Pfr在不同光谱作用下可以相互转换。当Pr吸收660 nm红光后,就转变为Pfr,而Pfr吸收730 nm远红光后,会逆转为Pr。Pfr是生理激活型,Pr是生理失活型。
二、光敏色素的分布
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各个器官,但分布不均匀。黄化幼苗的光敏色素含量比绿色幼苗多20100倍。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尖端、黄化豌豆幼苗的弯钩、各种植物的分生组织和幼嫩部位光敏色素含量较多。在细胞中主要分布于质膜、核膜、粗内质网膜、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上。

植物生理学教案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生理学教案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生理学教案——植物生长物质第一章:植物生长物质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掌握植物生长物质的主要生理功能。

3. 理解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生长物质的定义与分类a. 植物激素b. 植物生长调节剂2. 植物生长物质的主要生理功能a. 促进植物生长b. 调节植物发育c. 调控植物代谢3. 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a. 提高作物产量b. 改善作物品质c. 抗逆栽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生长物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

2. 讲解植物生长物质的分类和生理功能。

3. 分析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讨论植物生长物质的研究前景。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植物生长物质的定义、分类和生理功能。

2. 收集有关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3. 思考植物生长物质研究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植物激素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激素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掌握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3. 理解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植物激素的定义与分类a. 生长素b. 赤霉素c. 细胞分裂素d. 脱落酸e. 乙烯2. 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a. 调节植物生长b. 促进植物发育c. 调控植物代谢3. 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a. 促进作物生长b. 提高作物产量c. 改善作物品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激素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植物激素的概念。

2. 讲解植物激素的分类和生理功能。

3. 分析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讨论植物激素研究的前景。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植物激素的定义、分类和生理功能。

2. 收集有关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掌握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 理解植物生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应用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 教学难点: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3. 教学PPT或幻灯片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有趣现象,如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等,引发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即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接着阐述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吸收与运输、生长发育、逆境生理等。

3. 介绍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讲解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如通过调节植物生长环境、改良栽培技术、选用优良品种等手段,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阐述植物生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介绍植物生理学与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联系,强调植物生理学在多学科交叉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探索植物生理学领域的未知世界。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六、教学延伸与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例如参观植物园或农田,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理现象。

2.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例如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植物生理学教案(2024)

植物生理学教案(2024)

26
06
植物的生殖生理与种子形成
2024/1/29
27
植物的生殖方式及特点
有性生殖
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合 子,再发育成新个体。有性生殖 具有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植物适
应环境变化。
无性生殖
通过营养器官(如根、茎、叶) 的分裂、出芽或孢子等方式繁殖 新个体。无性生殖繁殖速度快,
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研究方法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等多 种手段,以揭示植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2024/1/29
5
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作物育种
通过了解植物生理机制,可以指导作物育种工作 ,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02 栽培技术
根据植物生理学原理,可以制定合理的栽培技术 措施,如合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提高 作物产量和品质。
25
植物生长调控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调控技术
通过外源施加生长物质或其类似物、改变环境条件等手段,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过程。
农业生产应用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植物生长环境适应性,促进作物早熟和增产等。例 如,利用赤霉素促进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利用乙烯利促进棉花叶片脱落 和采收等。
2024/1/29
1. 光照强度
直接影响光反应速率,光 照越强,光合作用速率越 快。
3. 二氧化碳浓度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浓度高低直接影响光合作 用的速率。
2024/1/29
2. 温度
影响酶的活性,适宜的温 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
14
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及生理意义
• 概念:呼吸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 过程。

植物生理学教案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植物生理学教案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植物生理学教案——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途径和机制;2. 掌握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方式和过程;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现象。

教学重点:1.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途径;2.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机制。

教学难点:1.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过程;2. 生活现象与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联系。

第一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概述1.1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定义1.2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重要性1.3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研究意义第二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途径2.1 木质部运输途径2.2 韧皮部运输途径2.3 细胞间隙运输途径第三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机制3.1 被动运输机制3.2 主动运输机制3.3 协助扩散运输机制第四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过程4.1 合成与储存过程4.2 加载与卸载过程4.3 运输与分配过程第五章:生活现象与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联系5.1 植物生长与有机物运输5.2 果实成熟与有机物运输5.3 植物抗逆与有机物运输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过程;2.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重要性;3. 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对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基本概念的理解;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知识;3. 课程论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实例分析6.1 实例一:筛管与韧皮部的有机物运输6.2 实例二:木质部中的水分与无机盐运输6.3 实例三:顶端优势与有机物运输第七章:环境因素对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影响7.1 温度对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影响7.2 光照对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影响7.3 水分对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影响第八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与农业生产8.1 有机物运输与作物产量8.2 有机物运输与作物品质8.3 有机物运输与农业施肥第九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科研方法9.1 实验设计:如何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9.2 观察方法:显微镜观察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9.3 测定技术:有机物运输的定量分析第十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前沿领域10.1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分子机制10.2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基因调控10.3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生物技术应用教学方法:1. 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实际情况;2. 通过讨论和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影响;3. 联系农业生产,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4. 利用科研方法,培养学生对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研究的兴趣;5. 关注前沿领域,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最新发展。

《植物生理学》备课备课教案

《植物生理学》备课备课教案

《植物生理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掌握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3)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切片,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2)利用实验方法,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分析其生理机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兴趣,增强其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

2. 教学难点:(1)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3)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植物生理学》;2. 实验器材:显微镜、植物细胞切片、实验药品等;3. 课件:植物细胞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长发育过程等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组讨论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植物细胞切片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教材,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功能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以及对观察结果的描述和分析。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教案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教案

光信号转导途径光敏色素、来自花色素等光 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
温度信号转导途径
温度感受器介导的信号转 导途径,如春化作用。
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农业应用
作物育种
通过遗传改良,选育具有优良 生长和发育特性的作物品种。
作物栽培
通过合理的农业措施,如施肥 、灌溉、除草等,调控作物的 生长和发育。
设施农业
利用设施条件,调控环境因子 ,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 高产量和品质。
• 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呼吸作用参与细胞内pH值、渗透压等环境因素的调节。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温度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呼吸作用的进行,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呼吸作用 。
氧气浓度
有氧呼吸需要充足的氧气,低氧或无 氧条件会抑制有氧呼吸,促进无氧呼 吸。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水分
适宜的水分含量有利于呼吸作用的进行,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抑制呼吸作用。
液泡
06 调节细胞内的水分和离子浓度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pH值稳 定。
03
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02
01
03
水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在4°C时密度最大,具有异常的膨胀特性。
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高比热容和高汽化热,对稳定环境温度有重要作用。
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01
水的化学性质
研究对象
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整 体植株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理 活动和代谢过程。
植物生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04
萌芽阶段
古代人们对植物生理现象的观 察和描述。
实验生理学阶段
17-18世纪,通过实验手段研 究植物生理过程。

《植物生理学》备课备课教案

《植物生理学》备课备课教案

《植物生理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应用;(3)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调控机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切片,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2)利用实验方法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观察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分析其调控机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应用;(3)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调控机制。

2. 教学难点:(1)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3)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植物细胞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2)实验法: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3)观察法:观察植物生长发育过程;(4)讨论法:分组讨论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细胞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2)实验器材: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3)观察植物生长发育的实物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王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1)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2)分析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及对应关系。

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蓝藻的光合作用等;(2)讲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如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等;(3)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4. 植物生长发育:(1)讲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如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2)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如激素调节、基因调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理学》
(《Plant Physiology》)
教案
授课教师:徐虹
授课专业:生物科学
授课学期:第5学期
课程类型:学科类方向性课程
所属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第四章光合作用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光合作用机理——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二.教学时数
计划教学 1学时。

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1.了解光合作用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2.掌握光合作用的非环式和环式电子传递途径及它们与光合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3.理解光合作用水裂解放氧机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综合讲述为主,兼用启发式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要求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运行环境,安装Flash解读软件.
六、学生活动设计
1.让学生自己看图说话,加深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理解。

2.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

3.主要安排
七、教学过程
附:本章的简略教案
第四章光合作用一.教学时数
计划教学时数 6学时。

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和课时安排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为主、兼用比较分析小结式讲述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要求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运行环境,安装Flash解读软件.
六、学生活动设计
1.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在科研中的运用,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和素养。

2.让学生自己看图说话,加深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略)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