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精神文明建设

合集下载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为标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国家、社会乃至个人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不再是人们追求的唯一目标,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提升也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关乎个人的心灵富足和幸福感,更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个具有良好精神文明的社会,能够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包括文化、价值观和道德风尚等方面,而这些正是精神文明建设所关注的核心内容。

通过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一个国家能够塑造出独特的文化形象,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能够为国家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人才和资源,推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需求相对容易满足,但精神层面的需求却愈发迫切。

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们对知识、艺术、文化、信仰等方面的追求,使得个体能够获得更高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能够培养个体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个人积极向上的行为,提升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不仅仅依赖于物质条件的改善,更需要人们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能够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推动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方面。

通过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共同建设一个精神富足、文明进步的社会。

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内容精神文明建设是指以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为核心,以道德、礼仪、文化、教育、信仰、心理健康、公共卫生等为主题,通过对人们行为方式、知识层次、信仰世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引导和规范,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过程。

它是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前提下,人民精神生活逐步丰富、多彩和全面的基础上发展的,因此,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人民群众,是个人、家庭、社会的共同需求,是国家发展的内在要求。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使人们有了合理的知识体系、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思想道德、全面的文化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健康等全面的人格,转化成灵魂的美好世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造福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

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仅是让人们自身受益,而是让人们彼此之间受益。

文明的社会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环境、平等的机会和自由的空间,让人民群众收获了实际的利益。

3.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只有让人们意识到文明的重要性,提高文明素质,才能够凝聚为国家的统一和力量。

如何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需要让人们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让人们知道其方法和途径。

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很复杂,但在实践中却是简单和直观的。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宣传精神文明建设:1. 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新媒体等渠道上宣传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和效果,引导群众认可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提升全社会文明素质。

2. 借助讲座和报告等形式宣传。

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等人士,以讲座、报告为载体,向公众宣传文明的内涵、道德的观念、文化的精髓,和艺术的美学效果等知识,为群众普及文明常识。

3. 利用群众性文艺活动来宣传。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层面的追求逐渐得到满足。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应该受到重视。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都需要关注和努力发展的领域。

然而,目前在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包括对于价值观念的混乱、媒体内容的低俗化、教育机构中缺乏创新等方面。

一、价值观念的混乱在现代社会中,多元化和开放性思维成为了主流观念。

这种变化带来了有利因素,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由于接受信息的渠道众多且复杂,他们更容易被各种观点所冲击和影响。

这造成了价值观念混乱的局面。

诸如追求名利、功利主义等思想日益盛行,导致部分人将金钱至上或者功成名就作为成功标准,忽视了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社会责任。

同时,道德观念的低迷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许多不良行为受到纵容,恶习蔓延。

二、媒体内容的低俗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传媒工具的迅猛发展,各种形式的媒体信息不断涌现。

然而,其中不乏低俗内容的存在。

一些综艺节目、网络短视频以及部分电视剧影片中出现的低俗言语、衣着暴露等不良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担忧。

这样的内容无异于给青少年群体带来负面示范效应,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造成误导。

更为严重的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类媒体还可能通过暴力、色情等手段满足部分人群对刺激效果的需求。

三、教育机构中缺乏创新作为培养未来国家栋梁之才的重要场所,教育机构应当成为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中一个重要推动者。

然而,当前的教育体系却存在着许多创新不足的问题。

首先,课程设置和方式落后。

过分注重应试教育、记忆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除了基础学科之外,缺乏艺术类、体育类等其他领域课程的开设。

其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有待提高。

一些老师水平低下或者缺乏热情,无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

此外,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四、精神层面需求的忽视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条件改善,人们对于精神层面需求的关注度有所降低。

精神文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精神文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精神文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近年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文明”的问题。

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文化和精神方面,它包括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科学等多方面内容,这些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步骤阐述精神文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支撑。

文化自信是指在文化的领域里,不断地激扬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复兴的精神。

只有拥有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华文明的独特历史和文化地位,弘扬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

这样才能够树立起信仰,坚定信仰,推动民族复兴。

二、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全民素质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复兴的必备条件,而提高素质的关键之一就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只有在加强思想道德、文化艺术、传媒娱乐等方面的建设,才能提高全民素质,让人们具备足够的文化修养和国家观念。

这样才能够在全民素质的基础上,为民族复兴奋斗带来更多的助力。

三、加强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力所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水平对人们的生活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个国家在道德方面的进步与提高,会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信心。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让人们有一种愿意自觉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这才可以让国家的素质更上一层楼。

四、推动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而精神文明建设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只有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才能够将创新驱动发展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适应。

国家要大力培养创造力,必须加强人们的文化教育,提高人们的艺术审美水平,让国家文化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总之,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是国家强盛和民族繁荣的重要支撑。

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加强道德建设和推动创新发展,才能够真正推动民族复兴的步伐加速,让中华民族的崛起更快更强。

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目标,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总体目标。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教育系统全面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其成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信仰和行动指南。

2.加强全民道德素质建设。

开展全民道德素质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观念,增强全社会的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3.加强家庭教育。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鼓励家庭成员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弘扬传统美德,传播家庭和睦、和谐、文明的思想和价值观。

三、促进文化繁荣兴盛1.加强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2.推动文化产品创新。

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创作出世界级的优秀作品,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加强文化传承与普及。

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任务1.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报道,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2.加强居民文明行为培育。

加强对文明礼仪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居民养成文明待人、文明出行、文明用语、文明消费的良好习惯。

3.推进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提高网络文化的积极向上性和健康向心性,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防止网络谣言和低俗内容的传播。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级党政干部的责任和任务,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

精神文明创建方案和措施范文

精神文明创建方案和措施范文

精神文明创建方案和措施范文精神文明创建方案和措施是指为了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全面健康的精神生活,提出的一系列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措施。

下面给出一个精神文明创建方案和措施的范文:一、宣传教育方面: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普及宪法法律、道德伦理知识,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2. 打造一批道德模范,通过表彰先进典型和开展道德榜样宣传活动,引导人们向他们学习,并形成尊重他人、互助合作的社会风尚。

3. 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推动学校开展品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宗教信仰方面:1. 维护宗教的正常秩序,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和监督,防止极端宗教势力的滋生和传播。

2. 开展宗教文化的普及和交流活动,通过宗教文化节庆、宗教艺术展览等形式,增进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理解和友善。

三、文化艺术方面:1. 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文化演出、艺术展览等活动,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

2. 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古建筑修缮、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形式,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3. 鼓励创作和推广优秀的文艺作品,通过文学、音乐、电影、电视剧等形式,传递正能量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四、社会服务方面:1. 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修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广场等场所,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2.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组织开展文艺晚会、文化讲座等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上述方案和措施,我们可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素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促进人民全面健康的精神生活。

党建工作的信仰引领与精神文明建设

党建工作的信仰引领与精神文明建设

党建工作的信仰引领与精神文明建设引言:党建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引领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信仰引领是党建工作的核心理念,而精神文明建设则是党建工作的基础。

本文将分别从信仰引领与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党建工作在这两个方面的具体实践。

主体:一、信仰引领的重要性1.1 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教育,党员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从而引领他们在党建工作中起到榜样作用。

1.2 强化对党的忠诚作为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要求。

通过加强思想上的练兵,提高党员对党的认同和忠诚度,为党建工作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2.1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精神文明建设旨在通过道德教育和精神文化活动,培养人们的优秀道德品质。

在党建工作中,通过提倡廉洁自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社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2.2 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促进民主风尚和社会和谐,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结语:党建工作的信仰引领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工作,二者紧密结合可以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通过信仰引领,可以引导党员坚守初心、忠诚党的事业;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增强社会凝聚力。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这两方面的工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引领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

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

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在当代社会中,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升国民素质。

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传统文化的弘扬不仅可以加强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还可以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文明素养。

例如,我们可以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如书法、绘画和音乐等艺术类课程,以此提高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二、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念,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弘扬。

为此,学校教育应当从小学开始,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媒体的引导作用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影响社会思潮的重要力量。

媒体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应当注重传播正能量、积极向上的内容,倡导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

媒体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如电视、电影、广播和互联网等,向广大的受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四、社区建设中的参与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建设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应当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书法展览、健康讲座、志愿者服务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社区的共同建设,可以增强居民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五、法治意识的培养法律是社会运行的基本规范,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据。

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全民参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各方面都应当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仰与精神文明建设一些学者先生们认为,今天中国人普遍不道德,如坑蒙拐骗、贪污腐化、制造伪劣产品,生产有毒食物,开个宝马车就自以为老大等等,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特别是没有宗教信仰造成的。

而西方人之所以相当文明,就是因为他们有信仰,特别是有宗教信仰。

你看基督教倡导仁爱,伊斯兰教倡导慈爱,所以他们遵纪守法,与人为善。

为什么老外有宗教信仰,中国人没有信仰呢?先说基督教,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使基督教成为合法的宗教。

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什么是国教?国教就是谁不信教,谁就不是这个国家的国民,谁就是异教徒,就可人人得而诛之。

到后来,不要说不信教,只要谁敢说基督教的不是,或说的话与《圣经》不一致,就要被烧死,如布鲁诺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就要被烧死。

如果你也生活在欧洲,你敢不信教吗?再说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于公元630年率领十多万教徒,从麦地那进逼麦加城下,威逼以艾布·苏富扬为首的麦加贵族投降,并强迫麦加全城居民宣布改信伊斯兰教。

接下来,穆罕默德的后继者们----四大哈里,挥刀向西,沿地中海南岸从埃及、利比亚、经摩洛哥进入西班牙;向东经伊朗进入印度。

在这些占领区,凡是不信伊斯兰教的不是加重赋税,就是格杀无论。

如果你面对阿拉伯弯刀,你能不当穆斯林吗?说到我们中国人,也不是从来就没有宗教信仰。

如果你生活在南北朝,杜牧有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不定你就在其中的一个寺中敲着木鱼,津津有味地在唸经。

如果你生活在武则天或唐玄宗时代,全城人都去迎接佛骨时,说不定你也口颂:“阿弥陀佛”伸头探脑往前挤,心想如果能到法门寺去当个小弥沙就无限荣光了。

如果你生活在北宋,看到宋真宗亲自驾幸亳州太清宫,谒拜老子神像。

听到宋徽宗授意道录院,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并把道教变成了国教时。

你很可能早就头戴偃月冠,身披白鹤氅,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指点着道童们去炼仙丹了。

但是,如果你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或后周世宗时代的佛家弟子,很可能早就逃离了和尚庙,乖乖地回去种田了。

因为这些皇帝派出大批军队,实行灭佛,跑慢了就有可能光头落地。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有什么信仰,与其统治者有很大关系。

统治者提倡什么信仰,这种信仰就兴旺发达;统治者排斥什么信仰,这种信仰就大大衰落。

例如印度是佛教的创始地,在印度旃陀罗笈多建立的孔雀王朝时,由于阿育王大力提倡佛教,从而使佛教在印度盛况空前。

但后来阿拉伯人、突厥人相继入侵印度,大力提倡伊斯兰教,佛教在印度就基本消失了。

今天的中国人为什么普遍没有宗教信仰?因为近千年来,统治者们不提倡。

明朝的一些皇帝信道教,但不是为了教化臣民,而是为了求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

仙丹妙药只能皇帝自己吃,肯定不会分给你吃,更不会分给全国人民吃,让大家都长生不老?!清朝的许多皇帝信佛教,慈禧太后就号称“老佛爷”,其目的也是为了自己永掌朝纲,好世世代代统治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和你孙子的孙子的孙子。

中国的统治者们虽然没有把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定为国教,强迫大家去信仰,但却用科举制度去勾引大家信“儒教”。

从隋唐开始,特别是到了明清,只要你参加科举考试,八股文章写得合格,就可以当官,就可以光宗耀祖。

你不要以为写八股文就是写有八个自然段的政论文哟!它的”命题”必须是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选取,你要是不能背熟四书五经,真正理解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你休想写什么八股文。

八股文中的后四股必须象写对联那样写,格式不对你必定名落孙山。

所以从西汉董仲书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能上学的人都猛读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讲什么?讲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提倡的就是有道德,有善良,有仁爱、有规矩(“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致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已复礼”)。

之所以我国被称为文明古国,儒学的教化功不可灭。

但是到了清朝后期,那些信仰基督教的文明人却跑到中国来大肆贩卖鸦片,你不准他卖,他就用坚船利炮打你,打完了叫你割地赔款。

一次次的割地赔款,搞得中国人气昏了头脑,把中国的落后挨打的责任,统统赖在孔夫子的头上,大喊大叫要打倒“孔家店”、打倒“孔老二”。

接着又废弃了科举制度,四书五经也没人读了,“儒教”也没有人信了。

解放后,共产党提倡唯物论,破四旧、破除迷信、大搞文化大革命,加上全世界的探月火箭,宇宙飞船满天乱飞,吓得神仙上帝都躲进了宇宙深处(前几年罗马教皇说的),再也不管人间的事了。

孔夫子也只好回到鲁国去韬光养晦了。

共产主义是个好信仰,但是,一是共产主义有点遥远,二是马列主义有点难懂,什么“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什么“否定之否定”、什么“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悟性差点的,着实难得弄明白。

我们中国人想信仰点什么,真的还有点困难。

但是,欧洲人是不是因为信仰基督教,就大施仁爱,就真的实行“四海之内皆兄弟”呢?翻开基督教史,你会看到一幕幕充满血腥的场面:基督教多次发动十字军东征,沿途大肆屠杀犹太人,在攻破耶路撒冷城时,把男女老幼杀了个干干净净,为了取得死人镶牙的黄金,把一大堆屍体烧成灰,然后在屍灰中扒拉黄金。

基督教国家在长达上百年的贩卖黑奴中,把非洲黑人压缩在船舱里,贩卖到美洲去当奴隶。

基督教国家还在美洲屠杀印第安人,在澳洲屠杀当地土著,在中国贩卖鸦片,火烧圆明园;二战中,极其残忍地大规模地屠杀犹太人和战俘的,正是信仰基督教的德国人干的!在伊拉克和美国的关塔那摩监狱,折磨“犯人”的正是标榜最文明国家的信仰基督教的美国人干的!从这些血淋淋的史实中,你能看到基督教倡导的“仁爱”吗?再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从一开始就是举着屠刀传播其宗教的。

从阿拉伯一直杀到北非,再从北非杀到西班牙,并把大量的西班牙人送到阿拉伯地区作为奴隶公开拍卖:一个西班牙美女只卖5个硬币,一个西班牙壮汉,只卖一小袋胡椒。

今天,伊斯兰国家大都国力衰微,胞受英美帝国主义的欺凌。

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穆斯林不是把复仇的矛头对准英美侵略者,而是对准普通平民,实行恐怖袭击,跑到市场、车站去炸死自己本国的同胞。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伊斯兰教倡导的“慈爱”吗?当然,我们应当看到,许多基督教教徒和穆斯林是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的。

不少人深入到极其落后的边远地区去传播文化,治病救人。

如贵州省平塘县通州镇,在解放前就是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布衣族聚居的地方,但是一个被当地称为“葛小姐”的瑞士传教士,就从二、三十岁住到七十多岁。

她在那里收养孤儿,为人治病,救济穷人,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她。

今天的中国,许多人贪污腐化、坑蒙拐骗、走私贩毒、伪劣假冒,你以为他们没有信仰,不懂法,不懂道德吗?我敢说其中99.9%的人是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犯法,在干缺德事。

知道自己在干坏事,而且是在干要掉脑袋的坏事,为什么那么多人还要去干呢?其实这是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必然现象。

什么是市场经济?其重要的表现就是追求利润,就是要发财致富。

而且这种对金钱的追求一但启动,就会走火入魔,有了一百万,想要一千万,有一千万,想要一个亿,……。

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正道歪道,合法非法一齐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清楚的论述:“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

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不要埋怨今天的中国人不道德,一两百年前的英、美等基督教国家在开始大搞市场经济时,其国民素质比我们还要差。

英国作家狄更斯写的《雾都孤儿》、《艰难时世》;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等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看了那里面的伪劣假冒,坑蒙拐骗、金钱崇拜、尔虞我诈,你有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搞市场经济,追求金线,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促进社会发展,一方面它使许多人道德沦丧。

但是,发展经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你想想,不追求金钱,谁愿意去天天闻鸡屎猪屎味,大搞规模化养鸡养猪;不追求金钱,谁去搞发明创造,申请专利。

所以,我们国家一开始搞市场经济,就大肆表彰“万元户”、鼓励大家“下海”,把那些已经发财致富的大款弄到人大、政协当委员,作为致富榜样,刺激大家追求发财,追求发大财,就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

历史证明,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人都富裕起来,就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今天的西方人比鸦片战争时的西方人要文明些,与其已经完成工业化,人民生活普遍相当富裕是分不开的。

当然,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文明习惯,不仅仅与富裕的生活有关,也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结果。

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受到氏族内部习俗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观念;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者颁布了各种严刑酷法,来建立道德秩序;进入封建社会后,摩西、孔子等圣贤们的倡导,都是精神文明的来源。

今天我们已经跨入了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提高,是到了狠抓文明教育,狠抓思想道德的时候了。

怎么抓呢?一是鼓励,二是严惩。

鼓励:你要办企业吗?先调查你有没有不文明历史。

你要考公务员吗?先调查你有没有不道德行为。

你想当官吗?想考研吗?总之,你想更上一层楼,先调查你文明不文明,然后将调查结果公示。

凡是见义勇为,真正做了大好事的,就要表彰,就要重奖,就要提拔。

严惩:你乱扔垃圾吗?罚款500元,再清扫1000米人行道。

你乱砍树木吗?砍一棵罚2000元,再挑1000挑水上山给1000棵树浇水,或自己出路费,到沙漠里去种活100棵树。

你开宝马车违反交通规则吗?按以下标准罚款:驾驶20万以下的车,罚200元;驾驶30-60万元的车,罚5000元;70-100万元的罚10000元,……。

就像交所得税一样,你的收入越高,你交的所得税越多。

你开的车越高档,说明你有钱,越有钱的人就应越文明,“衣食足而礼义行”嘛,有钱不文明,就像执法犯法,就要罪加一等。

不要认为这种惩罚过分,在美国公共场所吸烟罚款500美元(折合多少人民币?);在香港公交车上吃东西将罚款2000元人民币;在新加坡隧道里骑自行车罚款1000加元(1加元换5元人民币)。

我们应当把最基本的文明道德行为编印成册,把主要的奖惩条例编印成册,发到每一个人的手中,要像文化大革命中宣传毛主席语录那样,作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另外,每年都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几次,并作为大、中、小学的必考科目。

在新加坡,一个人从上幼儿园时,即开始被老师和家长灌输法律常识,知道乱扔垃圾要被罚500加元;携带超过相当于五毛钱硬币重量的毒品就判死刑;知道绑架他人无论成功与否,或撕票与否,皆是死罪;知道行贿的和受贿的都要判处重罪;知道犯了大罪,除了要受到监禁外,还有藤条伺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