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疾病的预防 ppt课件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概述PPT课件

及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预防
2020/4/8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概述
1
指南产生的背景
•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是5岁以下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使治疗难度加大 • 肺炎链球菌疫苗的出现使得主动预防成为可能 • 需要构建防/治一体的疾病控制体系
2020/4/8
• 如果患儿>10岁,PPV23接种5年后应再次接种;患儿≤10岁,接种 3~5年后应再次接种。
2020/4/8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概述
14
《指南》的内容结构
2020/4/8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概述
15
7价肺炎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
• 血清型覆盖率 • 安全性 • 免疫原性 • 有效性 • 人群应用后效果 • 接种程序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概述
13
以下儿童应该考虑接种PPV23
• 2岁以上的具有长期健康问题的儿童,如心脏病、肺疾病、镰状红细 胞病、糖尿病、脑脊液漏等;
• 2岁以上的因患病、服药或某种治疗造成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下降的 儿童,如患何杰金病、淋巴瘤、肾衰竭、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综合 征、艾滋病、脾脏损伤或切除、器官移植等,或者长期应用激素、 肿瘤化疗药物、放射性治疗等。
2020/4/8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概述
11
现有肺炎球菌疫苗的特点和适用人群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PCV(7价) 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PPV(23价) 抗原成分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白喉变异蛋白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免疫原性 B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免疫应答 B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特点
可诱导形成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 无法诱导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
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疾病的预防

• 群体免疫性(间接免疫)
• 安全性
• 接种程序
沛儿血清型覆盖率高
• 国外研究显示,在沛儿上市前,其所包含的7种血清型 所导致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PD)约占所有IPD 的80%左右1
• 中国5岁以下住院 肺炎儿童分离的致 病肺炎链球菌中, 沛儿的血清型覆盖 率约为76.3% 2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预防
• PCV7 由7 种常见致病血清型的多糖抗原与白喉内毒素载 体蛋白结合构成,为T 细胞依赖性抗原,能够有效刺激 小儿的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并具有免疫 记忆。适用于5 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2 岁以下的婴幼 儿接种
《儿科学》本科教材第七版(人卫版高校经典教材)(458页完整版)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百日咳 /破伤风
19%
!
肺炎链球菌
28%
Hib 15%
麻疹 21% 轮状病毒 16% 其他 1%
全球:每年70-100万(约每分钟2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PDs2 亚太地区:每小时约有 49名儿童死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3
1.CDC. MMWR 2006;55(18):511-515 2.WHO. Weekly Epidemiol Rec 2007;82:93-104 3.UNICEF/WHO. Pneumonia: The forgotten killer of children,2006 Sep
细菌性肺炎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1
• 2009年甲流(H1N1)
177个国家总共报告了超过182,000 例病例和1,800例死亡。 尸检:29%肺组织中检测到细菌感 染,其中肺炎链球菌占主要构成2。
29%
合并细菌感染病例
•肺炎链球菌(10例,38%)
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规范课件

竹山秀傳醫院 小兒科 黃鴻儒 醫師
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规范
肺炎鏈球菌
• 此菌在1881年由法國的 Pasteur氏和美國的Sterberg 氏首先於患有大葉性肺炎的人 類唾液中發現。過去被稱為肺 炎微球菌、箭頭狀微球菌、肺 炎球菌、肺炎雙球菌等,直到 1974年發現菌體的鏈狀結構, 才正式命名現在則通稱為肺炎 鏈球菌。
入侵 器官,引發各種併發 至導致休克、腎衰竭、成
症。
人呼吸窘迫症候群、散管內凝血、多重器官 衰竭和死亡。
會加重病情; 部分慢性疾 • 而部分兒童痊癒後仍有如
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等 患者,痙攣、癲癇、腦部受損、
會增加較嚴重的感染機率。 聽障等終身後遺症。
• 域:細菌域(Bacteria) • 門:厚壁菌門(Firmicutes) • 綱:芽孢桿菌綱(Bacilli)
• 目:乳桿菌目
(Lactobacillales)
的分類依據。
• 科:鏈球菌科
• 由於莢膜的化學成份的緣 (Streptococcaceae)
故,牠不會引起未曾發體 • 屬:鏈球菌屬
液性免疫的嬰兒及孩童的 (Streptococcus)
免疫抵抗。
• 種:肺炎鏈球菌
(S. 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规范 pneumonia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Gram Stain of sputum from a case of lobar pneumonia
• Alpha-hemolytic
• Quellung (capsular swelling) reaction
• 肺炎鏈球菌亦會導致不同種類
pneumonia),因牠在革蘭氏染色中
肺炎链球菌肺炎课件

肺炎链球菌肺炎课件肺炎链球菌肺炎(Pneumococcal Pneumonia),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本课件将介绍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病因肺炎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属于阿尔法溶血链球菌的一种。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飞沫中的存活时间长达数小时,易感染人体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
另外,患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也更容易感染肺炎链球菌。
第二部分:症状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症状可以分为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急促等;非典型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头痛、恶心等。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症状多种多样,因此在诊断时需要综合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第三部分:传播途径肺炎链球菌通过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肺炎链球菌的飞沫颗粒,他人吸入感染即可。
此外,接触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也可能导致传播。
第四部分:诊断方法诊断肺炎链球菌肺炎通常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测。
痰液培养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将痰液样本涂抹于培养基上,观察是否能够分离出肺炎链球菌。
此外,还可以利用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菌株。
第五部分:预防措施肺炎链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有效手段。
现在市场上已有多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供选择,常见的有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和1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蛋白疫苗。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人体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结语肺炎链球菌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病,对健康产生了较大威胁。
通过了解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
希望本课件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为肺炎链球菌肺炎课件的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小儿肺炎球菌肺炎ppt课件

免疫反应
中性粒细胞趋化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9
炎症反应
肺组织损伤 肺水肿
病理
充血水肿期 红肝肝样变期 灰肝肝样变期 溶解消散期 病变主要以纤维素渗出和肺泡炎为主。一般为单
侧肺,以左肺下叶多见。
10
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少数有前驱症状,起病多急剧 典型表现:
– 起病急骤,可在数小时内突然起病 – 寒战高热,高热可达40℃ – 呼吸症状:咳嗽、伴患侧胸痛→放射至上腹部、或肩部 – 呼吸困难,呼吸时胸痛,患儿多卧于病侧 – 典型者咳血痰和铁绣色痰 不典型表现:可有上腹或下腹痛,或伴恶心呕吐,腹痛
疗程:治疗应持续1~2周,或完全退热后3~5天。
对症、支持治疗。
20
预防
增强体质,室内通风,积极防治营养不良、贫血及佝偻 病等,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接种。目前已有多种肺炎链球菌疫苗(23价荚膜多 糖疫苗、7价蛋白结合疫苗等),可有效降低儿童肺炎 患病率。
21
谢谢!
22
病原体
4
多糖荚膜
多糖荚膜,是一种重要的致病 因子也是其血清型的分类依据。
由于细菌两两黏合,外表包覆 一层多糖荚膜,当它侵入人体, 被白细胞吞噬时不易被杀灭, 因此致病率高。
病原体
46个血清组和90多个血清型,只有少数血清型 可引起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感染。
常见的有1、2、3、5、6、14、19、23型等。
– 痰培养:可确定病原体,阳性率不高
16
辅助检查
胸部X线:X线改变与临床过程不一定平行。 - 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肺段、肺叶稍模糊,以后有
大片阴影均匀而致密,占全肺叶或一个节段,治疗后逐 渐消散; - 少数病例出现胸腔积液、肺大疱; - 支气管肺炎则呈斑片状阴影; - 多数患儿在起病3~4周后X线阴影消失。
小儿肺炎球菌肺炎课件

给患儿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心理支持
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其度过治疗期。
THANK YOU
一。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寄居在鼻咽部 黏膜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当机体
免疫力降低时,可引起感染。
肺炎链球菌通过飞沫传播,也可 通过接触污染物品间接传播。
肺炎球菌肺炎的流行病学
肺炎链球菌主要感染 5岁以下的儿童,尤 其是一岁以内的婴儿。
儿童在幼儿园、学校 等集体场所容易发生 交叉感染。
全年均可发病,但冬 季和春季更容易流行。
小儿肺炎球菌肺炎课件
目 录
• 肺炎球菌肺炎的概述 • 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肺炎球菌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 • 预防和控制措施 • 预后和康复
01
肺炎球菌肺炎的概述
肺炎球菌肺炎的定义
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 起的急性肺部炎症,是儿童社区 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
06
预后和康复
预后
恢复期表现
肺炎治愈后,患儿进入恢复期,此时可能出现咳 嗽、痰多等症状,但通常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预防复发
肺炎球菌肺炎治愈后,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免疫力,避免再次感染。
并发症预防
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儿,应密切关 注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康复
家庭护理
家长应掌握正确的护理技巧,如拍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有助于患儿康复。
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具、玩具 、学习用品等物品表面,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隔离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肺炎的孩子,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避免 病菌的传播。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防护,避免携带 病菌回家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诊断与治疗PPT

05 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处方用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痰液阻塞气道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适当进行活动,增强体质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呼吸困难等
肺炎链球菌肺 炎的治疗包括 抗生素治疗、
支持治疗等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病机制
病原体:肺炎链球 菌
传播途径:呼吸道 传播
感染部位:肺部
发病过程:细菌侵 入肺部,引起炎症 反应,导致肺炎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症状表现
发热:体 温升高, 可达39℃ 以上
咳嗽:干 咳或伴有 痰液,痰 液可能呈 黄色或绿 色
预防性治疗
抗生素:使用抗 生素进行预防性 治疗,如青霉素、 头孢菌素等
免疫接种:接种 肺炎链球菌疫苗, 提高免疫力
保持卫生:保持 良好的个人卫生 习惯,避免接触 感染源
加强营养:加强 营养,提高身体 抵抗力
04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接种时间:出生后2-3个月 接种次数:共需接种4次 接种方式:肌肉注射 疫苗类型:肺炎链球菌疫苗
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饮食、睡眠、运动等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避免 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治 疗并发症
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 药或减量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提高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 营养均衡,多吃 蔬菜水果
适量运动: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 力
充足睡眠:保证 充足的睡眠时间, 有助于提高免疫 力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疾病PPT演示课件

建立完善监测报告制度
监测网络建设
建立覆盖全国的疾病监测网络,对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发病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报告。
数据分析和利用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疫情变化,为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监测数据也可 用于评估预防策略的效果。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早期诊断困难
处理并发症
一旦出现并发症,如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等,应及时采取相 应治疗措施,如穿刺引流、手术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症状并 防止病情恶化。
04
患儿护理及家庭管理
住院期间护理措施
环境控制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减少探视人员,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 险。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以及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等神经系统表现。
效果评估
通过对疫苗接种率、疾病发病率和死 亡率等指标的监测,可以评估疫苗接 种政策的效果,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认知度
宣传教育内容
针对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家 长对该疾病的认知度。
宣传教育形式
通过宣传册、海报、讲座、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汇报人:XXX 2024-01-16
目 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 • 患儿护理及家庭管理 • 预防策略与公共卫生意义 • 总结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是由肺炎 链球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急 性化脓性炎症,为小儿时期常见 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 8.4% 11.1% 13.6% 19.6%
53%
Zhang Q,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2011;30 (online published Ostapchuk M,et al.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04; 70: 899-908
• 溶血素是一种细胞毒素,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胆固醇 结合使其形成空洞,进而杀伤细胞
• 荚膜多糖具有抗吞噬作用,在致病过程中极为重要。根 据荚膜多糖的抗原性,将肺链分为90 个血清型,其中最 为致病的是其中的7 种血清型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 荚膜多糖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表面含多个重 复B细胞表位,但仅能刺激成熟B-2细胞,主要产生IgM, 且无免疫记忆,机体通过自然感染或人为接种获得的抗 荚膜多糖抗体可以对肺链感染产生保护作用
▪ 细菌性肺炎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1
• 2009年甲流(H1N1)
▪ 177个国家总共报告了超过182,000 例病例和1,800例死亡。
▪ 尸检:29%肺组织中检测到细菌感 染,其中肺炎链球菌占主要构成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 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概述
肺炎球菌 Hib 脑膜炎双球菌
*细菌性脑膜炎的严重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双侧听力丧失、运动障碍、抽搐 发作、视力受损、脑积水等
Edmond K,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0;10:317-28 Baraff LJ,et al.Pediatr Infect Dis J .1993;12:389-394
•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肺链播散到鼻窦、中耳或吸入下 呼吸道可导致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等非侵袭性疾病
• 而细菌侵入血液循环,或侵入脑脊液、心包、胸膜、腹 膜、关节腔等无菌场所,则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脑 膜炎、心包炎、脓胸、腹膜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等侵袭性 肺炎链球菌病(IPD)
ppt课件
5
单一细菌造成多种侵袭性和非侵袭性疾病
ppt课件
1
概述
• 肺炎链球菌(肺链)为G+双球菌,兼厌氧菌,1881 年由 Sternberg 和Pasteur 分离出来,曾被称为巴斯微球菌、 肺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直到1974 年才被正式命名为肺 炎链球菌
• 肺链常定植于人体呼吸道,尤以鼻咽部最常见,健康儿 童可暂时性携带肺链而不致病
ppt课件
• 宿主对肺链的细胞免疫应答通过激活肺泡巨噬细胞,使 其释放TNFα、IL-1β、IL-6、IL-8、IL-18、内皮细胞黏 附因子等,这些炎性介质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肺 泡上皮细胞,引起急性肺损伤;也可进入全身循环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微血栓形成,或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从而造成远隔器官损害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 另外,补体的调理作用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 肺炎链球菌清除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总之,肺炎链球菌的清除是通过无数免疫细胞、非免疫 细胞、细胞因子、体液抗体等共同参与完成
肺链是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细菌
• 扁桃体炎 • 咽炎 • 鼻窦炎 • 中耳炎 • 流感继发肺炎链球菌感染
1.CDC. MMWR 2006;55(18):511-515 2.WHO. Weekly Epidemiol Rec 2007;82:93-104 3.UNICEF/WHO. Pneumonia: The forgotten killer of children,2006 Sep
肺链脑膜炎的高死亡率和严重后遗症风险
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存在协同致死作用4
流感病毒组 肺炎链球菌组 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组
存活率(%)
4 Peltola VT,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4;23:87-97
第二次攻击后的天数
继发细菌感染在流感大流行中的角色
• 1918年-1919年西班牙流感( H1N1)
• T 淋巴细胞对消灭肺泡中病原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树 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作用 下,T 细胞活化增殖,并进一步分化成为效应细胞,扩 大CD4+ T 细胞反应,尤其是Th1表型
• Th1细胞通过诱生IFN-γ、IL-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TNFα等巨噬细胞活化因子,诱生、募集并激活巨噬细胞 ,后者可分泌IL-12,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进 一步扩大Th1细胞应答的效应。而Th1细胞产生IL-2等细 胞因子,可促进Th1细胞、细胞毒性T 细胞等增殖,从而 放大免疫效应,其产生的淋巴毒素和TNFα,则可活化中 性粒细胞,促进其杀伤病原体
• 病例数巨大,整体危害与经济负担不亚于肺 炎与脑膜炎,甚至更大
肺链是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 首要病原菌
美针国对家因庭社医区师获得协性会肺在炎《住婴院的儿1和-5儿岁儿童童C的AP研》究指显示出,: 肺炎肺链链球是菌新占所生有儿病时原期的后近C20A%P,最占常细见菌的性病细原菌的性5病3%原
高死亡率:
全球疫苗可预防疾病中,肺炎链球菌性疾病(PDs)是 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2002)
百日咳/破伤风
19%
!肺炎链球菌 28%
麻疹 21%
其他 1%
轮状病毒 16%
Hib 15%
全球:每年70-100万(约每分钟2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PDs2
亚太地区:每小时约有 49名儿童死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3
吸气
肺泡
肺炎
空气飞沫 鼻咽部携带
局部播散
咽炎 扁桃体炎
中耳炎
鼻窦炎
胸膜
心包
血液
脓胸
心包炎
菌血症
腹膜 腹膜炎
关节 关节炎/骨髓炎
脑膜
脑膜炎
Bogaert D,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04; 4: 144–54
6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 现在已经清楚,引起IPD 的肺链的主要致病物质为荚膜 多糖和溶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