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疾病的预防

合集下载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概述PPT课件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概述PPT课件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 防治指南概述
及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预防
2020/4/8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概述
1
指南产生的背景
•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是5岁以下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使治疗难度加大 • 肺炎链球菌疫苗的出现使得主动预防成为可能 • 需要构建防/治一体的疾病控制体系
2020/4/8
• 如果患儿>10岁,PPV23接种5年后应再次接种;患儿≤10岁,接种 3~5年后应再次接种。
2020/4/8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概述
14
《指南》的内容结构
2020/4/8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概述
15
7价肺炎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
• 血清型覆盖率 • 安全性 • 免疫原性 • 有效性 • 人群应用后效果 • 接种程序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概述
13
以下儿童应该考虑接种PPV23
• 2岁以上的具有长期健康问题的儿童,如心脏病、肺疾病、镰状红细 胞病、糖尿病、脑脊液漏等;
• 2岁以上的因患病、服药或某种治疗造成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下降的 儿童,如患何杰金病、淋巴瘤、肾衰竭、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综合 征、艾滋病、脾脏损伤或切除、器官移植等,或者长期应用激素、 肿瘤化疗药物、放射性治疗等。
2020/4/8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概述
11
现有肺炎球菌疫苗的特点和适用人群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PCV(7价) 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PPV(23价) 抗原成分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白喉变异蛋白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免疫原性 B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免疫应答 B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特点
可诱导形成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 无法诱导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预防和措施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预防和措施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预防和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概述 2. 预防措施 3. 早期识别与就医 4. 公众教育与宣传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概述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概述
什么是肺炎链球菌肺炎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 ,常见于儿童,尤其是免疫力较弱的群体。
肺炎链球菌可通过空气传播,以及接触感染者的 分泌物传播。
公众教育与宣传
倡导健康行为
鼓励家长与儿童共同参与健康活动,如家庭 运动、健康饮食等。
健康的家庭环境有助于预防疾病,提高儿童 的健康水平。
公众教育与宣传
建立支持系统
鼓励社区、学校和医疗机构共同合作,建立 儿童健康支持系统。
多方合作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共同对抗儿童 肺炎链球菌肺炎。
谢谢观看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概述 为什么要预防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 呼吸衰竭、脓胸等,甚至危及生命。
及时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感染的风险。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概述 谁是高风险群体
免疫系统较弱、慢性疾病儿童、营养不良儿童以 及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是高风险群体。
这些儿童应给予特别关注和保护。
早期治疗可以有效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
早期识别与就医
定期体检
定期带儿童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高风险儿童, 应定期进行肺部检查。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并进行干 预。
公众教育与宣传
公众教育与宣传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宣传小儿肺炎链球菌 肺炎的知识,增强家长的防病意识。
利用网络、讲座等形式传播预防知识,形成 良好的社会氛围。
健康的生活方式
确保儿童营养均衡,增强其免疫力,适当锻 炼,保持充足的睡眠。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菌及防治方法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菌及防治方法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菌及防治方法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的发病率较高而且症状多样,给孩子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菌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病菌介绍1.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简称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体之一。

RSV感染主要在冬春季节流行,患者多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喷嚏、流涕、低热、鼻塞等,严重的感染可能导致肺炎。

2.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流感病毒是导致季节性流感的主要病原体。

儿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其主要症状为高热、全身酸痛、乏力、咳嗽等。

在季节流感流行期间,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3.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儿童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其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

该病菌易于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以家长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增加家中的湿度,适当添加一些植物,减少儿童接触病菌的机会。

二、防治方法1.加强个人卫生儿童时期是抵抗能力较弱的时期,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避免用手触碰口鼻、眼睛等,不与患感冒的儿童近距离接触等。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关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室内空气湿度过低,容易导致喉咙干燥、病毒在空气中传播更容易,因此家长可以适量增加室内湿度,比如使用加湿器、放置一些湿润的毛巾等。

3.合理饮食儿童要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避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的糖类和油腻食物,以免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4.接种疫苗儿童应按照预防接种计划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接种疫苗可以增加儿童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5.家庭环境清洁保持家中的卫生环境干净整洁,经常擦拭门窗、家具等物品,并定期对床上用品进行清洗和消毒。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如何实施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
确保儿童摄入足够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均衡的饮食对儿童健康至关重要。
如何实施预防措施? 适当锻炼
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规律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谢谢观看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哪里可以采取预防措施? 医疗机构
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确保疫苗接来自及时。通过医疗机构的支持,及时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
何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何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流行季节
在流感季节,特别是冬春季节,应加强预防 。
此时肺炎链球菌感染风险增加,需特别注意 。
何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预防和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 2. 为什么需要预防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 3. 在哪里可以采取预防措施? 4. 何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5. 如何实施预防措施?
什么是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
什么是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
定义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部 感染,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抵御 感染。
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儿童成长。
在哪里可以采取预防措施?
在哪里可以采取预防措施? 家庭环境
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与通风,减少空气中病菌的 传染。
定期清洁玩具和家居用品,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在哪里可以采取预防措施? 学校和托幼机构
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中加强卫生管理,鼓励勤洗手 。
这种病菌可通过空气传播,导致孩子出现发热、 咳嗽和呼吸急促等症状。
什么是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健康教育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健康教育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健康教育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
肺炎链球菌感染是一种常见且潜在严重的传染病,尤其易感染儿童和老年人。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
1. 注射疫苗: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根据医生的建议,接种相关的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 生活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

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3. 咳嗽和打喷嚏礼仪:当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以避免将病菌传播到空气中。

4. 避免人群拥挤:避免长时间待在人群拥挤的地方,特别是在季节性感染高发时。

密切接触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5.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对于提高免疫力至关重要。

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可以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6. 定期体检:及时进行体检,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帮助发现任何潜在的疾病或感染并及早治疗。

7. 注意家庭成员的健康:如果有家庭成员出现症状,如咳嗽、
发热等,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减少传染风险。

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显著降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风险,保护我们自己和我们周围人的健康。

请牢记并将这些健康习惯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危害及预防课件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危害及预防课件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一种肺部 感染,尤其常见于儿童。
该病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定义与病因 谁是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免疫系统较弱的儿童更容易感染肺炎链 球菌。
这些儿童因抵抗力较低,感染后的病情可能更为 严重。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定义与病因 何时最容易感染
对症治疗,如退烧、止咳、吸氧等,可以缓解症 状。
充足的水分摄入和休息也有助于康复。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治疗 定期复查
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定期复查,确保病情完全恢 复。
医生会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谢谢观看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症状与诊断 早期识别
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 异常。
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治疗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主要手段。
根据病情轻重,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方案。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治疗 支持疗法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危害 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定义与病因 2.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危害 3.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预防措施 4.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症状与诊断 5.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治疗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定义 与病因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定义与病因 什么是肺炎链球菌肺炎
患儿住院治疗和长期康复可能导致家庭和社 会经济负担增加。
医疗费用和护理成本可能对家庭造成巨大压 力。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危害 对教育的影响
患病儿童可能因病缺课,影响学习与社交发 展。
长期缺课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心理健康 问题。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比较和预防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比较和预防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比较和预防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常见的细菌性肺炎包括肺炎支原体感染和肺炎链球菌感染。

这两种病原体引发的肺炎在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方面有所区别。

深入了解这两种感染的差异对于正确诊治和有效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肺炎。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原体会随着飞沫进入他人的呼吸道,从而导致感染。

此外,接触患者的污染物品或直接接触传染源也可能造成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轻重因个体差异而异。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涕等,通常没有明显的胸痛和呼吸困难。

这种感染通常较为轻微,在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二、肺炎链球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感染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严重肺炎。

这种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原体会随着飞沫进入他人的呼吸道。

此外,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鼻咽部分泌物也可能导致感染传播。

肺炎链球菌感染通常表现为高热、咳嗽、剧烈胸痛和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

由于其致病力较强,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等。

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是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三、感染的预防方法1.个人防护措施- 彻底洗手:保持手部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接触与病原体相关的人或物品之后。

- 做好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 避免亲密接触:避免与疑似或确诊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2.环境清洁消毒- 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原体滋生和传播的机会。

- 定期清洁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经常清洗和消毒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3.接种疫苗- 肺炎疫苗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应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接种。

- 疫苗接种指南: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儿童和成年人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肺炎疫苗接种。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及其诊治和预防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及其诊治和预防
摘要:肺炎链球菌是儿童急性肺炎、中耳炎等非侵袭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也可引起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等侵袭性感染, 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单纯依赖细菌培养诊断肺炎链球菌性疾病(pneumococcaldisease,PD)容易造成漏诊,肺炎链球菌抗 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有助于显著提高侵袭性 PD的诊断率。对青霉素敏感株引起的 PD,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是有效的治疗 药物,而青霉素耐药株引起的 PD,可使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必要时联合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接种疫苗是预防 PD 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可推荐给儿童接种的肺炎球菌疫苗为 PCV13,适宜接种对象为 6周龄~15月龄婴幼儿。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儿童;肺炎球菌性疾病;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449(2019)06-0601-03
2 PD主要类型及临床特点 全球 5岁以下儿童 PD负担沉重,我国则是 PD
负担最重的 10个国家之一,侵袭性 PD发病率较 高,其中化脓性脑膜炎多发生于 1岁以下儿童,病死 率高,后遗症多。PD可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两大 类。非侵袭性 PD指与外界相通部位的感染,包括 中耳炎、鼻窦炎和非菌血症性肺炎;侵袭性 PD指从 正常无菌部位分离到肺炎链球菌的感染性疾病,常 见的有菌血症性肺炎、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 2.1 非侵袭性 PD 2.1.1 急性中耳炎 6~24月龄最常见,常有耳痛、 耳道 流 脓,可 伴 发 热,鼓 膜 充 血 隆 起,伴 中 耳 积 液。 重症可有听力损失、鼓膜穿孔;累及邻近结构可致乳 突炎、脑膜炎等疾病。中耳炎发生在 1岁以下者复 发率较高。 2.1.2 鼻窦炎 一个或多个鼻窦炎症,常继发于病 毒感染之后,出现持续流脓涕,症状反复发作,可有 中毒貌、高热、头痛表现。 2.1.3 非 菌 血 症 性 肺 炎 婴 幼 儿 多 见,常 有 发 热、 咳嗽、气促表现,肺部可闻及湿哕音,可伴有精神差、 呕吐、腹痛等症状。胸片可见斑点状渗出影、肺叶 实变影,可有胸膜炎、肺脓肿。厚荚膜的菌株还可引 起肺组织坏死。 2.2 侵袭性 PD 2.2.1 菌血症或败血症 常由非侵袭性 PD发展而 来,也可因细菌入侵直接发生感染。有发热、全身感 染中毒症状,部分可有原发感染灶。小婴儿表现不典 型,可为少吃少哭少动,易伴发脑膜炎、脓胸、深部脓 肿。早产、低出生体重、免疫抑制和近期呼吸道病毒 感染是本病的高危因素,1岁以下婴儿病死率较高。 2.2.2 化脓性脑膜炎 3月龄至 1岁婴儿多见,由 血流感染播散或者临近组织感染蔓延而来,病原菌 血清型以 19A常见[4,6-7]。多有发热和典型脑膜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清型覆盖率 • 有效性
• 群体免疫性(间接免疫)
• 安全性
• 接种程序
沛儿血清型覆盖率高
• 国外研究显示,在沛儿上市前,其所包含的7种血清型 所导致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PD)约占所有IPD 的80%左右1
• 中国5岁以下住院 肺炎儿童分离的致 病肺炎链球菌中, 沛儿的血清型覆盖 率约为76.3% 2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预防
• PCV7 由7 种常见致病血清型的多糖抗原与白喉内毒素载 体蛋白结合构成,为T 细胞依赖性抗原,能够有效刺激 小儿的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并具有免疫 记忆。适用于5 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2 岁以下的婴幼 儿接种
《儿科学》本科教材第七版(人卫版高校经典教材)(458页完整版)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百日咳 /破伤风
19%
!
肺炎链球菌
28%
Hib 15%
麻疹 21% 轮状病毒 16% 其他 1%
全球:每年70-100万(约每分钟2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PDs2 亚太地区:每小时约有 49名儿童死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3
1.CDC. MMWR 2006;55(18):511-515 2.WHO. Weekly Epidemiol Rec 2007;82:93-104 3.UNICEF/WHO. Pneumonia: The forgotten killer of children,2006 Sep
细菌性肺炎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1
• 2009年甲流(H1N1)
177个国家总共报告了超过182,000 例病例和1,800例死亡。 尸检:29%肺组织中检测到细菌感 染,其中肺炎链球菌占主要构成2。
29%
合并细菌感染病例
•肺炎链球菌(10例,38%)
•化脓性链球菌(6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 •草绿色链球菌(2例) •流感嗜血杆菌(1例)
1. Morens et al. JID 2008 : 198 ( 1 October) 967-970 2.CDC. Bacterial coinfections in lung tissue specimens from fatal cases of 2009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United States,May– August 2009. MMWR. 2009,58: 1071-1074.
39
由临床、预防和微 生物专家共同制定
中华医学会和中华 预防医学会共同发 布
《指南》的撰稿人来自多学科、多领域
• 执笔人
陆权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附属儿童医院
余宏杰教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辉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参与审定人员(以汉语拼音为序)
陈慧中、蔡纪明、丛黎明、刁连东、邓瑛、方刚、林锦炎、梁晓峰、秦炯、申昆玲、 孙美平、王撷秀、汪华、王鸣、徐爱强、杨维中、杨永弘、袁政安、曾光
• 现在已经清楚,引起IPD 的肺链的主要致病物质为荚膜 多糖和溶血素 • 溶血素是一种细胞毒素,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胆固醇 结合使其形成空洞,进而杀伤细胞 • 荚膜多糖具有抗吞噬作用,在致病过程中极为重要。根 据荚膜多糖的抗原性,将肺链分为90 个血清型,其中最 为致病的是其中的7 种血清型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指南》的内容结构
《指南》的内容结构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预防
及早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肺链感染的最佳措施
WHO疫苗可预防疾病分级
• 入选评级范围的疾病分为3级
极高度优先 高度优先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霍乱
中度优先
甲型肝炎 戊型肝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 腮腺炎 风疹 水痘
肺炎球菌疾病
疟疾
登革热
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C、 W135、Y) 狂犬病 轮状病毒感染 季节性流行性感冒 伤寒 黄热病
肺链是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 首要病原菌 美国家庭医师协会在《婴儿和儿童CAP》指出: 针对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的1-5岁儿童的研究显示, 肺炎链球菌占所有病原的近20%,占细菌性病原的53% 肺链是新生儿时期后CAP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原 0.8% 8.4% 11.1%
53%
13.6%
PCV7与PPV23的区别
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 PCV(7价) 抗原成分 免疫原性 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白喉变异蛋白 荚膜多糖 诱导 白喉变异蛋白 (完全抗原)
诱导
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 PPV(23价) 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 荚膜多糖 诱导 (半抗原) B细胞免疫
B细胞免疫 T细胞免疫
免疫特点
可诱导形成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 •对2岁以内婴幼儿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 •可诱导免疫记忆*: 可产生增强的抗体反 应 2岁以下儿童,未接种过该疫苗的2-5岁儿童 在儿童中的有效性已被充分证实 显著 可激发粘膜免疫,减少鼻咽部带菌 较大
肺链脑膜炎的高死亡率和严重后遗症风险
肺炎球菌
Hib
脑膜炎双球菌
*细菌性脑膜炎的严重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双侧听力丧失、运动障碍、抽搐 发作、视力受损、脑积水等
Edmond K,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0;10:317-28 Baraff LJ,et al.Pediatr Infect Dis J .1993;12:389-394
19.6%
Zhang Q,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2011;30 (online published Ostapchuk M,et al.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04; 70: 899-908
高死亡率:
全球疫苗可预防疾病中,肺炎链球菌性疾病(PDs)是 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2002)
无法诱导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 •对2岁以内婴幼儿无有效的免疫应答 •不会产生免疫记忆 2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和65岁以上老人 有效性仍有争议,在儿童中有效性研究匮乏 未观察到 无 较少
适用范围 循证证据 群体免疫 粘膜免疫 抗体活性
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的必要性:满足了2岁以下儿童预防接种的需要
7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7)—沛儿
中国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调研, 现有的数据可能低估了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在国内的发病率
1 何权瀛. 中国医刊 2000;35(1):5-6 2 张海荣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4(9):76 3 陆权等. 中华儿科杂志 2007;45(2):81-82 4 UNICEF/WHO. Pneumonia: The forgotten killer of children,2006 Sep
血清型
累积 %
80
临床试验中 PCV7预防疫苗血清型IPD的有效性
• 美国,1995年10月~1999年4月
• 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 结果:预防2岁以下儿童疫苗血清型侵袭性疾病(IPD)的有效性为 97.4%
45
疫苗血清型IPD病例数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概 述
• 肺炎链球菌(肺链)为G+双球菌,兼厌氧菌,1881 年由 Sternberg 和Pasteur 分离出来,曾被称为巴斯微球菌、 肺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直到1974 年才被正式命名为肺 炎链球菌 • 肺链常定植于人体呼吸道,尤以鼻咽部最常见,健康儿 童可暂时性携带肺链而不致病
概 述
•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肺链播散到鼻窦、中耳或吸入下 呼吸道可导致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等非侵袭性疾病 • 而细菌侵入血液循环,或侵入脑脊液、心包、胸膜、腹 膜、关节腔等无菌场所,则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脑 膜炎、心包炎、脓胸、腹膜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等侵袭性 肺炎链球菌病(IPD)
• 荚膜多糖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表面含多个重 复B细胞表位,但仅能刺激成熟B-2细胞,主要产生IgM, 且无免疫记忆,机体通过自然感染或人为接种获得的抗 荚膜多糖抗体可以对肺链感染产生保护作用 • 宿主对肺链的细胞免疫应答通过激活肺泡巨噬细胞,使 其释放TNFα、IL-1β、IL-6、IL-8、IL-18、内皮细胞黏 附因子等,这些炎性介质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肺 泡上皮细胞,引起急性肺损伤;也可进入全身循环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微血栓形成,或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从而造成远隔器官损害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 T 淋巴细胞对消灭肺泡中病原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树 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作用 下,T 细胞活化增殖,并进一步分化成为效应细胞,扩 大CD4+ T 细胞反应,尤其是Th1表型 • Th1细胞通过诱生IFN-γ、IL-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TNFα等巨噬细胞活化因子,诱生、募集并激活巨噬细胞 ,后者可分泌IL-12,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进 一步扩大Th1细胞应答的效应。而Th1细胞产生IL-2等细 胞因子,可促进Th1细胞、细胞毒性T 细胞等增殖,从而 放大免疫效应,其产生的淋巴毒素和TNFα,则可活化中 性粒细胞,促进其杀伤病原体
疫苗覆盖率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00 90
76.3%
分离株数
70 60 19F 23F 6B 14 4 9V 18C 19A 6A 5 3 1 7F 15B 10A 11A 33F 其他 50
PCV 7: 76.3% PCV13: 92.3%
1. Hausdorff WP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0;30:100-121 2. Yao KH,et al. Vaccine 2011;doi:10.1016;Online
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存在协同致死作用4
存活率(%)
流感病毒组 肺炎链球菌组 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组
4 Peltola VT,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4;23:87-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