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研究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是指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创新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也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合格的人才。
一、创新教学理念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灌输和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参与式、体验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价值。
二、创新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造真实的运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真实的运动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 项目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通过专项训练和比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竞技水平。
3. 个性化教学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发挥他们的潜能。
对于体育天赋较高的学生,可以进行特殊训练,提高其竞技水平。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媒体,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播放体育比赛的录像,让学生观摩优秀的运动员的比赛技巧。
1. 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在线体育教学平台,供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
学生可以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参加网络讨论、提交作业等,方便学习和交流。
2.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运动场景和运动器材,让学生进行虚拟训练和比赛。
这种虚拟现实训练可以提供更加真实、直观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3. 运用智能设备:利用智能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跑鞋等,对学生进行运动监测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T er s a c n r cieo n v ri p rsc r c lm a h n e d h e e r ha dp a t f ie st s ot u r u u t c i gn w mo e c u y i e
兴趣 自 主选择学习.
1 改革 “ . 1 学”的模式 ,实行学生 “ 三自主”学 习
收 稿 日期 :2 1加 8 2 01 —8
基金项 目: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资助项 目 ( 0 00 ) 2 112
作者简介:王诚民 ( 9 6 ) 男 , 16一 ,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 副教授,从事体育教学研究.E m i w nceg i 59 6. r - a : ag nm n 8@13 o l h 1 cn
W ANG C e g mi h n - n,XU Ya -ig n l ,DU e,YU ig f ,GONG Ja mig n Li Jn -a i- n
( colf hs aE uai ,Qqhr n esy iia 110 ,C ia Sho Pyi l d c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i i rt,Qqhr 606 hn ) o c o aU v i
伴随着体育课程模式的变化,教学模式也呈现出百花齐放 的势态” .传统 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 自主 性的发挥 , 严重影 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针对 目 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结合实际 情况 ,依据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的精神翻 ,提出了 “ 基础特色课 + 选项课 + 选修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满足学生基本体能需求的也存在着局限性和不足,需要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
本文将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进行浅析,并探讨其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以体育课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个局限性:1. 单一的教学内容。
传统体育教学主要以体育技能和知识为主要内容,忽视了体育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缺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综合培养。
2. 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和体育训练为主,忽视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3. 教学资源匮乏。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体育场馆和器材的不足成为制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主要障碍,限制了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
针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多样化。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全面发展,将体育课程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和课程内容,包括体育健身、群体性体育项目等。
2. 教学方式多元化。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包括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在线学习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专业要求。
3. 教学资源共享化。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倡导资源共享,通过建设体育场馆和器材共享平台,促进校际合作,提高教学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率。
4. 教学团队专业化。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团队的专业化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素质。
三、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未来趋势与发展方向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体育教学备受瞩目,大学体育教学同样受到了很多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体育教育课程的课内外环境进行有机组合,从而达到全面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除了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育运动训练外,还需要在自习课时间、周末、节假日等时间段,自主完成个人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
1、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素质。
在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个人的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从而可以更好的锻炼自己的体能和技能。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在体育课上进行运动训练,还需要在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3、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
大学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来搭建教学平台,将网络、手机、电视等多媒体手段与现场互动相结合。
这样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自主训练。
2、建立学生自主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的激励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以奖励为主导的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的机制,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觉察能力。
3、增加校内体育设施和资源的建设和配置。
大学可以增加校内体育设施和资源的建设和配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训练和竞赛的环境和资源。
四、总结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大学体育教学的新趋势,具有很多的优点。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起有效的体育竞赛激励机制,并增加校内体育设施和资源的建设和配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体育多样化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体育多样化教学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的体育需求,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探索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大学体育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背景意义重大,旨在提升大学体育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学体育多样化教学模式,分析其实施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为大学体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体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他们在体育课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具竞争力。
研究大学体育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具有现代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学体育多样化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挖掘其对学生体育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为未来大学体育教学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此外,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体育多样化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为教育教学领域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
通过研究大学体育多样化教学模式,旨在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做出贡献。
新体制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为例

育场 地 、器材 、师 资、资金 条件 允许 的情 现场 执 法能力 ,有效 提高 学生对 比赛理解 于竞 赛组 织和 管理 。
况 下 , 立新兴 时 尚项 目教 学班 , 成 如滑板 、 水 准和 实践操 作能力 ,促进 了校 园 比赛 健 定 向越野 、 台球 、体 育舞蹈 、普 拉提 、跆 康 发展 。
学生 自主选择 锻炼 时间 、锻 炼项 目及 团 队 :51 为 提 高 学 生 体 育 比 赛 观 赏 水 平 , j。 .
采取 固定赛 季 时间和 比赛 项 目的方法 , 结 合 ,参 加至 少一个 项 目的体育 教学 与锻 满 足校 园赛事 对现场 裁判 员实 际需求 ,开 事 , 炼。学生遵照体育教学班锻 炼计 划、要 设篮球项 目规 则与 裁判法 课程 ,将 校 园体 使 竞赛活 动常态 化 、制度化 ,使 学生有 目 求 ,进行 有组织 、有 计划 的身体锻 炼 与学 育 赛事转 化成 规则裁 判法课 程实 践教 学平 的围绕 比赛进 行 准 备性 训练 , 以赛 促练 , 习。体育 教研 部还可 根据 学生需 求 ,在 体 台,让 学生体 验竞赛 组织 规律 ,提 高 比赛 调 动学生 开展课 余体 育锻炼 积极 性 ,有 利
通 过 实践教 学及 问卷 调查 统计 ,反映 学 生真 实感 受与 评价 。表 1 明, 随着 实 表
3 结 果 与 分 析
级大学 生为 研究 对象 ,随机 抽取 篮球 、排 31 北 师 大 珠 海 分 校 体 育 教 学 现 验 的不 断深入 ,学生心 理指 标 发生很大 变 .
展 宣传等 活动 。
终 积极参 与配 合 , 可行性 表示 充分 肯定 , 对 大大激 发教师 教改热 情 。
33 体育课 程教学新模式设置 。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高校教育的不断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身心健康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体育素质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本文将就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总结。
一、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以大课堂教学为主,内容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缺乏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而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则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
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包含各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以及体育科学、运动训练等相关课程。
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一对多的教学方式,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则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线教学等,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的重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则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视。
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高校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如实验实训、实地考察、实习实践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四、竞赛教学的推广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个体素质培养,缺乏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能力的培养。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则更加注重竞赛教学的推广。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和基础训练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不能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旨在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进行浅析,探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创新的方向和实践案例,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最终总结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展望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进行浅析,探讨该领域的实践与发展方向。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传统现状进行剖析,分析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案例分析,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本文将分析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因素,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总结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创新发展。
2. 正文2.1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传统现状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传统现状可以说是相对比较传统、单一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和传统体育课程为主,缺乏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和创新教学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主要进行简单的体育技能训练和体能测试,缺乏足够的专业指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着内容单一、方法陈旧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足等问题。
迫切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内容结束】2.2 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创新发展是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研究摘要:本文指出了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指明了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能教师优化配置、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提高了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给营造了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大学生终生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
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建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终身体育的能力的新的大学体育教学新模式。
1.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弊端
1.1大学体育老师缺少创新意识
教师经过在多年的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固定遵循一定的套路,缺少在方法、方式的创新。
固定的套路固然能促使教学的顺利开展,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长期的缺少改变导致教师在思维和行动上墨守陈规,不仅不能促进大学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反而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在体育课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往往采取慢跑加徒手操的组合,缺少新意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抵触心理,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
1.2课堂结构单一
“四部分”的结构模式是传统体育教学过程的固定模式,包括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部分。
通过固定四部分”的结构模式,教师按照教案死板的指导学生完成课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掌握主动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阻碍了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
1.3有碍于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学生已经不在适用,符合不了他们注重个性和意志相对薄弱的特点,所以在教学效果上不理想。
同时,目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到达身体锻炼的目的,在学生个性发展、道德品德培养上有许多缺陷,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的[1]。
2.大学体育教学新模式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分为基础特色课、选项课和俱乐部四个部分,基础特色课在第1学期开设,教学内容由游泳课为主,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选项课开设在第2-4学期,设有30多个体育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通过选课进行修学,通过选项课学生能掌握2~3项运动技能;俱乐部开设在3,4年级,是体育课教学的课外延伸,学生可根据兴趣自主学习提高,此阶段学习比较自由,打破规定时间上课的模式,较为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3.构建大学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措施
3.1改革教师配置模式
增加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参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是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的目的,而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改变传统的教师配置,打破一师多项体育项目的模式,努力提高教师“教”的水平,确保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专多能化。
在提高大学体育教师学历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争取选派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积极大胆地开设新项目。
此外,教师的选聘采用根据体育项目竞争上岗的模式,同时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的优化配置和教学能力。
3.2尊重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改革中改变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单调、项目单一的状况,增多学生的选择项,建立科学的选课制度和网络选课制度,提高学生选课的效率。
其次,打破了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尊重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自己选择体育项目、学习内容、授课教师和上课时间,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个性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
3.3改革大学体育课程的考核模式
大学生体育课程的评价是评定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传统的评价模式就是沿用专业体育课的评定方法,以达标成绩作为主要的评定依据,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学习
努力但由于先天等各种原因无法得到高成绩,而部分身体素质好但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却能获得高分,这样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的不平衡和参与性不高。
因此,大学体育课程的考核模式改革要尊重个体差异。
首先评价指标的设置要科学,包括参与程度、技能高低、身体素质条件、心理健康状况等。
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加重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的权重。
同是还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例如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体育教师评定等[3]。
4.新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4.1丰富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
传统的大学体育授课以竞技项目为主要内容,采用新教学模式后大大加大了学生选择项目的自由度,例如添加了太极、健美操、街舞、艺术体操、形体、健美、各种拳术以及体育保健课程等,满足了不同兴趣学生的口味,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2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经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学生基本能够掌握2-3种的运动项目,为全民运动和终身运动打下了基础,同时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已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良性发展。
5.小结
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提高了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营造了生动、活泼、
主动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大学生终生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参考文献:
[1]董俊.关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
[2]黄宗芬,汤智.课程与教师的主体性[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
[3]丁建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探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